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第三版 重点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前言本资料集是为了帮助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工程师等专业人员方便地获取建筑设计的相关资料而编写的。
本资料集旨在梳理建筑设计的要点和流程,提供设计参考和技术指导。
本资料集内容包括建筑设计基础知识、建筑构造设计、建筑系统设备设计、室内设计、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工程管理等方面,涵盖从设计到建成所需要的各个环节。
本资料集不仅适用于建筑设计专业人员,也可作为广大建筑学习者的参考资料。
希望本资料集能够对广大读者提供帮助。
目录第一章建筑设计基础知识1.1 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1.2 建筑设计的任务和目标1.3 建筑设计的流程和步骤1.4 建筑设计的评估指标第二章建筑构造设计2.1 建筑构造的基本要素2.2 建筑构造的形式和结构类型2.3 建筑构造的选择和优化2.4 建筑构造的施工和验收第三章建筑系统设备设计3.1 建筑系统设备的种类和功能3.2 建筑系统设备的选型和布局3.3 建筑系统设备的设计和调试3.4 建筑系统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第四章室内设计4.1 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4.2 室内设计的材料和装饰选择4.3 室内设计的灯光和配电设计4.4 室内设计的空气调节和通风设计第五章建筑材料5.1 建筑材料的分类和特点5.2 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搭配5.3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采购5.4 建筑材料的施工和验收第六章建筑施工6.1 建筑施工的流程和步骤6.2 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要求6.3 建筑施工的监理和管理6.4 建筑施工的验收和移交第七章建筑工程管理7.1 建筑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7.2 建筑工程管理的组织和实施7.3 建筑工程管理的成本和进度控制7.4 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和安全管理结束注:本资料集所有内容仅供参考,读者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如有疑问,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3

第三章高层和中高层住宅的优点1、与多层和低层住宅相比高层住宅土地利用率高,在占地率较低的情况下能达到较高的容积率,从而有条件在高密度的城市中建设较大的室外公共空间和设施。
2、高层住宅上层住户视野开阔,空气质量较好;3、因设置电梯提高了居住的舒适性,建筑管线集中可节约市政工程的投资,还有双路供水、供电系统等,为住户提供更有保障的供应;4、此外高层住宅还有利于组织规模化的管理服务,提供集中、安全的住宅环境,以及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等优势。
高层住宅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1、比如公摊面积大,得房率低,造价高,运行成本高,体形尺度巨大等。
2、高层住宅为了做到明室、明厅、明厨、明卫并兼顾各种套型的主要房间尽量朝南等,所以容易出现不规整形状的套型,为了提高电梯的使用效率还可能将主要房间布置在不利朝向上,降低了住户的居住条件。
3、相比之下多层住宅性价比高,公摊面积少,居住成本低,且房型一般都比较规整,较易获得理想朝向。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因特殊的结构、设备和交通组织给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带来的影响,使得高层住宅的设计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1)电梯的设置在高层住宅中电梯取代楼梯成为垂直交通的主要方式。
根据规范的要求,7层及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 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为了提高垂直公共交通体系的使用效率,需要组织安全、迅速、方便、舒适而又经济的电梯高层住宅的标准层通常围绕以电梯井道和楼梯间等组成的交通核心进行设计,所以电梯的数量和规模对建筑平面的布置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高层建筑中电梯的设置台数关系到住宅建筑的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影响到住宅的居住标准。
要准确、合理、经济地确定电梯的数量、容量和速度,可依据电梯所要服务的乘客人数、乘客候梯时间和平均行程时间等合理选用,并应满足消防要求。
电梯在建筑平面中的位置应考虑到住户的使用方便和结构安全。
高层住宅电梯宜每层设站以方便住户,也允许隔层设站,但设站间隔不超过两层核心体的位置随标准层平面形式和套型组织方式而定,常用的两种形式:中心核偏心核中心核核心体位于标准层中心位置,平面各向均衡对称,结构稳定性好,可使四周的居住用房获得最多的采光面.为使各户和核心部位获得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常在“核”的四周加开“凹槽”,这种布置可适于各种平面形式,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调性,综合经济效益好。
推荐-住宅建筑设计原理3 精品

2.3.5 套型模式发展趋势 1.居室型 2.方厅型 3.起居型 4.表现型
• 平面尺寸300X300mm(VS:主副烟道系统300X700mm)
4)带餐室厨房 • 面积:需扩大至6~8 ㎡
2.卫生间
2.卫生间
2.卫生间
2.卫生间 1)卫生间基本设备与人体活动尺度
1)卫生间基本设备与人体活动尺度
1)卫生间基本设备与人体活动尺度
1)卫生间基本设备与人体活动尺度
4. 起居餐厨合一型(LDK型):将起居、用餐、炊事等活动 设在同一空间内,
• 并以此空间为中心进行空间 • 组织。 • 缺点:由于习惯不同,烹 • 饪时油烟很大,易对起居 • 室产生污染,多用于国外。
5. 三维空间组合型: 1)变层高住宅:
2)复式住宅:
3)跃层住宅:
4)内部空间与户外空间的联系 • 与户外空间的交流,可以通过门、窗、阳台、庭院等媒介
3.利用平面的凹凸及内部设天井来组织朝向及通风。
1)利用平面的凹凸,可以争取一部分房间获得较好的采光 或有利于组织局部对角通风。组织对角通风时,两边开窗 的距离宜大些,这样通风效果好,也可减少死角
2)利用天井组织采光及通风。
优点:可以起到增加房屋进深的作用,从而可以节约用地
3.利用平面的凹凸及内部设天井来组织朝向及通风。
• 静区:卧室,主要在夜晚使用学习和工作空间,时间随职 业不同而异
3)洁污分区——也称干湿分区。厨房、卫生间集中布置
3.合理分室 • 包括以下两种方面: 1)生理分室:
也称就寝分室。 2)功能分室:把不同的功能空间分离出来。 • 食寝分离 • 起居、用餐与睡眠分离 • 工作、学习分离
4. 厨房和卫生间布局
(1)相邻布置:便于干湿分区和管线集中,但卫生间的位 置不一定很合理,有时距卧室较远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知识总结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知识总结1.功能性原理2.空间布局原理住宅建筑的空间布局应该符合人们的居住习惯和生活方式。
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供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同时也需考虑隐私和功能分区等因素。
此外,住宅建筑的布局还要与户型尺寸和建筑形态相协调。
3.比例原理住宅建筑的比例是指建筑物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合理的比例可以使建筑更加协调和美观。
此外,住宅建筑的比例也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与邻近建筑物形成和谐的比例关系。
4.材料选择原理住宅建筑的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耐久性、防火性能和环境适应性。
同时,材料的选择还应该考虑美观性和成本因素。
合理的材料选择可以提高住宅建筑的品质和使用寿命。
5.色彩运用原理色彩是住宅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适当的色彩运用可以给人以舒适和愉悦的感觉。
例如,浅色调可以使房间显得更加明亮和宽敞,而暖色调则可以增加温暖和舒适感。
6.可持续发展原理7.灵活性原理住宅建筑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满足居住者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可调节的隔板和可拆卸的家具可以使房间的功能和布局更加灵活多变。
8.安全性原理住宅建筑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住宅设计应该考虑到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等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居住者的安全。
例如,合理的建筑结构和防火措施可以提高住宅的安全性。
9.基本美学原理住宅建筑应该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美学原理包括比例美、色彩美、形态美等。
住宅建筑的美学价值可以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对周围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10.人性化原理住宅建筑应该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居住者感到舒适和愉悦。
例如,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人性化的布局可以给居住者带来便利和舒适。
总之,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综合了功能性、美学性、可持续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在满足这些原理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符合人们需求的高品质住宅建筑。
因此,设计师需要全面理解和运用这些原理,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的平衡,创造出能够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优秀作品。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程学、环境心理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等。 4、住宅的发展战略:
要以“人”为本从物质和文明两个方面出发来全面满足人的 家庭生活需要,要建立人——建筑——环境互相统一协调的整体设 计观念,建立充分重视生态环境平衡的生态设计观念,建立为未来 的发展而节制消费资源的观念,要充分考虑人类生存环境和资源利 用的支撑能力。
近年来,住宅室内决定装修材料时尽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创造良好的室内居住空间环境。
四、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
作为居住空间环境的住宅套型对居住者的心理存在着刺激和影响。同时,居住 者的心理需求对居住空间环境提出了要求。如何根据居住者的心理要求,改善、调 整和提高居住空间环境质量,是套型设计中应予重视的问题。 (一)人与居住环境
(二)房间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1.卧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2.起居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3.工作学习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4.餐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三)门窗设置与家具布置 1.房间门 2.阳台门 3.壁橱门 4.窗 (四)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第一节 概述
户型: 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
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 套型则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
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一、家庭人口构成:
(一)户人口规模 户人口规模指住户家庭人口的数量。如一人户、二人户乃至八人以上户。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复习

住宅建造设计原理1、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建造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
2、户型:顾名思义为住户的类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的不同而划分的不同户型。
套型:就是住宅设计中为不同户型的住户提供适宜的成套居住空间。
3、厨房:它主要是完成家庭炊事活动,是设备集中和使用频繁的空间,而且又是产生油烟,水蒸气、 CO 等有害物质的场所,所以住宅套型设计中,它的位置很重要。
4、洗手间:住宅洗手间是一组处理个人卫生的专用空间,它包括便溺、洗浴,盥洗及洗衣四种功能(有的还包括化妆功能)按小康标准,一户住宅洗手间面积以3~5m2为宜。
5、露台:其顶部无覆盖遮档的露天平台.6、套型空间的组合:就是将户内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空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满足不同住户使用的需求,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7、变层高式住宅:就是将一些次要空间布置在层高较低的空间,而将家庭成员活动量大的空间布置在层高较高的空间内。
8、复式住宅:就是将部份用房在同一空间内沿垂直方向重叠在一起。
9、跃层住宅:是指一户人家占用二层或者部份二层的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联系。
10、别墅:它的原本含义是“住宅以外的供游玩、休养的园林式住房”,是除“正宅"以外的“副宅".现代的含义包含了“正宅”与“副宅"二方面的内容,既可能是住户偶尔休养的场所,也可能是常年栖居的生活用房。
11、院落:就是与住宅有着明确的从属关系的室外地面空间,它通过围墙(透体的,不透体的)或者建造的围合来确定这种空间上的从属关系(私有或者半私有) .12、宅院:建造在内,院子在外,而且是独立式的住宅外院,从属于一户住宅。
13、庭院:建造在外,院子在内,受到建造不同程度的围合(不少于 3 面)较封闭。
14、单元的概念:为了适应住宅建造的大规模建设,简化和加快设计工作,统一结构、构造,方便施工,将一栋住宅分为几个标准段,而把这种标准段称为单元.15、住宅的适应性:是指住宅实体空间的用途具有多适性,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住户居住。
304住宅建筑设计第三章4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
1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
1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
(一)幢设计法 以“幢”为定型单位;“幢”的组成不应过大,如长条
形的住宅楼如果定型,其尺度巨大,使用不灵活,结合地形 长度也很难恰到好处。但点式或塔式住宅一般体型较小,可 根据具体地形环境因地制宜,重复使用,从而成为以“幢” 定型的单位。作为标准设计,就要提高质量。在外形上要尽 量紧凑,减少面宽尺寸,便于节地。在内部功能上,要保证 每户有良好朝向。功能分区明确,使用方便,并注意避免相 邻住户间的视线干扰。如点式住宅能在山墙面上不开窗,则 增加了相互拼接或与条式住宅拼接的可能性,在使用上更为 灵活。
套型的多样化与系列化,前面已经提到,即使相同的套 型空间,也可以在套型平面布置上作到多样化的设计。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第三章
在住宅的立面设计上 也应该多样化,即使相 同的单元平面组合,在 立面造型处理上也应按 照不同环境进行各具特 色的处理,如图3一107 为3个平直单元组合体的 应面多样化设计。
多层住宅设计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
住宅的标准化和多样化所包含的内容很广,在不同时期、 不同地区及不同的技术条件下,其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从我 国当前的住宅设计来说,主要内容包括:设计模数和各项 参数的最优选择;构配件的定型化设计;套型种类和平面设 计;单元类型设计;组合体类型设计;立面及细部处理多样 化设计;空间环境多样性设计等。
住宅设计原理复习重点(精)(20210924054619)

住所设计原理复习重点1.住所的观点住所是人类为了知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修建的物质空间,是人类生计所必要的生活资料 ,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而且跟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逐渐发展起来。
2.户型和套型的观点户型是依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 (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一样而区分的住户种类。
套型则是指为知足不一样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一样种类的成套居住空间。
(注:核心户——一对夫妇和其未婚儿女所构成的家庭。
骨干户——一度夫妇和其已婚儿女及孙辈所构成的家庭。
3.窗地比 :房间侧窗洞口面积 (Ac 与该房间地面面积 (Ad 之比。
每户起码应有一个居室在大寒日保证一小时以上日照。
4.节俭用地的常用方法(1 降低层高 ,增添层数 :层高每降低 100mm,造价可降低 1%-3%。
建筑总高的降低有益于减小建筑间距,节俭用地。
(一般住所层高不该小于2.8m。
寝室、起居室局部净高不该低于2.1m。
住所层数越多,单位面积上多分担的房子基地占地面积越少, 用地越经济。
(2 加大进深 ,减小面宽。
关于低层住所来讲 ,减小每户的面宽关于节俭用地有较大作用。
加大进深 ,减小面宽的住所单元设计在集体组合时能够起到节俭土地 ,提升容积率的目的。
5.住所空间私密性序列公共区 :进口半公共区 :娱乐 ,起居半私密区 :家务 ,炊事私密区 :主人寝室 ,儿女寝室 ,书斋 ,健身 ,储藏 ,WC6.SAR 系统住所它是由几位荷兰建筑师创办的一个建筑师研究会。
他们提出将住所的设计和建筑分为两个部分——支撑体和可分体 (或填补体的假想 ,并对此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方法 ,我们往常称之为SAR 理论或支撑体理论。
依据此理论设计和建筑的住所称为SAR 系统住所或支撑体住所。
7.低层住所的组合方式水平组合 :1 独立式住所。
2 并联式住所。
3 联排式住所。
4 聚合式住所 (又称丛聚式住所。
垂直组合 :1 叠加式 :各层平面内容同样或相像。
结构设计原理第三版

结构设计原理第三版结构设计原理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结构设计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理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结构设计原理第三版的一些核心内容。
1. 引言结构设计原理是建筑工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涉及到建筑物的力学和材料学原理,以及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第三版的结构设计原理进一步完善了之前版本的不足,并提供了更多实用的指导和技巧。
2. 结构设计基本原理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力学和材料学的基础知识。
它包括荷载分析、结构模型的建立、结构受力分析等内容。
荷载分析是指对建筑物所受到的各种外力进行分析和计算,包括静力荷载和动力荷载。
结构模型的建立是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来描述建筑物的结构特性。
结构受力分析是指根据力学原理,对结构模型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出各个构件的受力情况。
3. 结构设计方法结构设计方法是指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采用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技术。
它包括刚度法、弹性塑性分析法、有限元法等。
刚度法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分析方法,它基于结构的刚度特性,通过解析或数值方法计算结构的响应。
弹性塑性分析法是指考虑结构材料的弹性和塑性变形,以及结构的非线性特性进行分析和计算。
有限元法是一种近似分析方法,通过将结构划分为有限个小单元,建立刚度方程并求解,得到结构的受力情况。
4. 结构设计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结构设计原理,本书提供了一些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这些实例包括桥梁、大厦、水坝等各种类型的建筑物。
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5. 结构设计的最新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结构设计也在不断进步和更新。
第三版的结构设计原理介绍了一些最新的结构设计方法和技术,如计算机辅助设计、结构优化设计等。
这些新方法和技术能够更高效地进行结构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性能和安全性。
6. 结论结构设计原理是建筑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第三版的结构设计原理进一步完善了之前版本的不足,并提供了更多实用的指导和技巧。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版)重点整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住宅的定义: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伴随人类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
户型: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的居住空间.核心户: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干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一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联合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多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家庭生活行为模式:家务型、休养型、交际型、家庭职业型、文化型每户至少应有一个居室在大寒日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日照(以外墙窗台中心点计算)。
房间直接天然采光标准通常以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窗地比)进行控制。
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一套住宅的功能空间可归纳为划分为居住、厨卫、交流及其他三大部分。
居住空间居住空间可划分为卧室、起居室、工作学习室、餐室卧室:主卧室适宜的面积大小在9〜15之间,次卧室适宜面积在5〜12之间.卧室空间尺寸应恰当,开间应大于2・4m,开间和进深的比值应小于1/2。
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良好景观尽量选择南向。
卧室与卧室间不应穿越。
主卧室应提供住户多种床位布置选择,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3000mm。
次卧室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起居室:起居室适宜的面积在10~25m?之间,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宜在3000mm以上.起居室应当相对封闭,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起居室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的门的数量。
工作学习室:工作学习室的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餐室:餐室最小面积不宜小于5m^其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另外,应注意房间平面的长、宽尺寸比例,一般控制在1:1。
5以内为宜,避免空间给人带来狭长感。
门的设置与家具布置房间门:房间门的尺寸既要考虑人的通行,又要考虑家具搬运.其户门、起居室门和卧室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900mm,厨房门不应小于800mm,卫生间门不应小于700mm。
房屋建筑学(第三版).pptx

2.2.5房间的门窗设置:
门窗大小、数量、位置、开启方式直接影响房间 通风、采光,家具布置的灵活性,房间面积有 效利用,人流活动,交通疏散,建筑外观及经 济。
门的宽度:由人体尺寸、通过人流股数及家具设备
大小决定。
门的数量:由房间面积、使用人数决定。 窗的面积:根据使用要求、房间面积、当地日照情况结
确定房间面积的方法:
1.掌握家具、设备、人体活动 等基本尺度。
2.根据使用人数和面积定额指 标确定房间面积。
2.2.3房间的形状
面积确定后再确定房间形状。
影响因素:使用要求; 结构形式; 结构布置; 经济条件; 采光、通风、音响要求; 建筑造型、美观要求。
多用矩形
2.2.4房间的尺寸
房间尺寸指开间尺寸和进深尺寸。 综合下列因素考虑: 1. 满足家具、设备及人们活动要求; 2. 满足视听要求; 3. 良好的天然采光; 4. 经济合理的结构布置; 5. 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要求。
基本模数 100mm 以M表示 导出模数 由基本模数导出,是M的倍数
扩大模数 分模数 模数数列
1.3 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1.3.1建筑设计的内容
工程建设程序 建分
1.3.2建筑设计的程序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1.落实设计任务 2.熟悉设计任务书 3.收集设计原始数据
1. 确定场地内设计标高 2. 拟定场地排水方案 3. 选择设计地面形式
(二)道路、停车场布置 (三)绿地布置 • 植物配置 • 建筑庭院设计
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
2.1 平面设计的内容 平面设计内容包括:
单个房间平面设计和平面 组合设计
建筑物平面组成:
使用部分 交通联系部分 使用部分组成:主要使用房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住宅的定义: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伴随人类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
户型: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的居住空间。
核心户: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干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一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联合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多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家庭生活行为模式:家务型、休养型、交际型、家庭职业型、文化型住宅室内采光标准每户至少应有一个居室在大寒日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日照(以外墙窗台中心点计算)。
房间直接天然采光标准通常以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窗地比)进行控制。
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一套住宅的功能空间可归纳为划分为居住、厨卫、交流及其他三大部分。
居住空间居住空间可划分为卧室、起居室、工作学习室、餐室卧室:主卧室适宜的面积大小在9~15㎡之间,次卧室适宜面积在5~12㎡之间。
卧室空间尺寸应恰当,开间应大于2.4m,开间和进深的比值应小于1/2。
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良好景观,尽量选择南向。
卧室与卧室间不应穿越。
主卧室应提供住户多种床位布置选择,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3000mm。
次卧室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起居室:起居室适宜的面积在10~25㎡之间,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宜在3000mm 以上。
起居室应当相对封闭,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起居室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的门的数量。
工作学习室:工作学习室的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餐室:餐室最小面积不宜小于5㎡,其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另外,应注意房间平面的长、宽尺寸比例,一般控制在1:1.5以内为宜,避免空间给人带来狭长感。
门的设置与家具布置房间门:房间门的尺寸既要考虑人的通行,又要考虑家具搬运。
其户门、起居室门和卧室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900mm,厨房门不应小于800mm,卫生间门不应小于700mm。
当进卧室的门位于长边墙时,宜靠中段布置,或靠一侧布置,留出500mm以上的墙段,使房间四角都有布置家居的可能。
阳台门:阳台门的大小一般仅考虑人员通行尺寸,因无大型家具搬运,其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700mm窗的设置与家具布置通常窗下口(窗台)高度距地面900mm左右,窗洞高1500mm左右。
窗在房间中的位置宜靠房间中部,且最好有一外墙段宽度在900~1400mm,以满足布置家具和床位的可能。
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据资料分析,在一般住宅内,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
《住宅设计规范》规定,普通住宅层高宜为2.8m。
卧室、起居室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m,且其面积不应大于室内面积的1/3(坡屋顶下不应大于室内面积的1/2)厨卫空间厨房:我国常用厨房面积在3.5~6㎡之间,设备布置方式可分为单排型、双排型、L型和U型。
单排布置设备时,厨房净宽不小于1500mm,活动空间宽度大于800mm。
双排布置设备时,厨房净宽不小于1800mm,两排设备的净距大于900mm。
带餐室厨房:这种厨房类型将就餐空间纳入厨房之内,其面积需扩大至6~8㎡方能满足功能需要。
卫生间:卫生间应满足便溺、洗浴、盥洗(最基本的三种)和洗衣四种功能。
不能布置在下层住户卧室、起居室和厨房的上方。
卫生间单独设置时,其净空也要符合要求,当门外开时为900mm*1200mm,当门内开时为900mm*1400mm。
交通及其他辅助空间交通联系空间:交通联系空间包括门斗和前室、过道、过厅以及户内楼梯等。
在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入户处应设置门斗或前室。
门斗的设置尺寸其净宽不宜小于1200mm。
通往卧室、起居室的过道,其净宽不宜小于1000mm,通往辅助用房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900mm。
梯段净宽当一边临空时不应小于750mm,当两侧有墙时不应小于900mm。
梯级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20mm,高度不应大于200mm。
扇形踏步转角距扶手边250mm处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
室外空间:阳台:阳台的地面标高宜低于室内标高30~150mm。
阳台栏杆的净高度:低层、多层住宅不应低于1050mm,中高层、高层住宅不应低于1100mm。
凸阳台因受结构,施工与经济限制,出挑深度一般控制在1000~1800mm范围。
露台是指其顶部无覆盖遮挡的露天平台。
户内功能分区:公私分区、动静分区、洁污分区。
合理分室:生理分室、功能分室。
三维空间组合型住宅(注意三种形式的区分)变层高住宅:变层高住宅是将一些次要空间布置在层高较低的空间内,而将将家庭成员活动量大的空间布置在层高较高的空间内。
这种住宅相对比较节省空间体积,但室内有高差,老人、儿童使用欠方便,且结构、构造较复杂。
复式住宅:复式住宅是将部分用房在同一空间内沿垂直方向重叠在一起(往往采用吊楼或阁楼形式)。
这种住宅充分利用了空间,节约空间体积,但有些空间较狭小、拥挤跃层住宅:跃层住宅是指一户人家占用两层或部分两层的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联系。
这种住宅可节约部分公共交通面积,室内空间丰富。
在一些坡顶住宅中,将顶层处理为跃层式,可充分利用坡顶空间。
SAR住宅体系:SAR是STICHTING ARCHITETEN RESEARCH的缩写,即将住宅的设计和建筑分为两个部分——支撑体和可分体(或填充体)。
灵活分隔的方式:帷幔、折叠式隔断、灵活隔断、壁柜式隔断。
第二章低层住宅设计低层住宅:低层住宅一般指1~3层的住宅建筑低层住宅可分为一般标准低层住宅,包括农民自建低层住宅(农村、市郊)和城市集合性低层住宅(例如里院),以及较高标准低层住宅(别墅),包括城市型别墅和乡野型别墅。
低层住宅特点:1、在居住行为方面,使住户较接近自然,提供了更加亲近自然的自由场所。
2、在居住心理方面,较易形成亲切的尺度,使居民对住宅以及居住环境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整体环境的协调性强。
4、建筑的自重较轻。
低层住宅的缺点:不利于节约用地;增加了地基、底层的通风和防潮以及屋顶的保温与隔热的处理量,从而影响到住宅建筑的经济性;不利于提高为住宅服务的道路、管网以及其他设施的利用效率。
低层住宅套型设计包括:按住宅户型的功能要求进行房间的组合;组织平面交通及垂直交通;充分利用空间;协调室内外空间环境。
低层住宅的楼梯设计:横向梯的主要优点是能使户内交通路线较为集中,既有利于功能分区,通常也比较节省交通面积,缺点主要是不利于减小面宽和加大进深。
较多采用的是设在平面的中部,好处是平面的前后部分使用楼梯较为方便,功能分区较为清晰;缺点是楼梯的起步位置距离入口较远,一般需要穿越起居室。
竖向梯总的来说较有利于加大平面的进深,对组织住宅的通风也较有利,但在户内交通路线的处理上,没有横向梯集中。
而利用双跑竖向梯做前后错层处理时,楼梯一般设在平面的中部,在加大进深方面效果明显。
利用坡屋顶下的空间:低层住宅较多采用坡屋顶,做卧室用途时,在空间的高度上应保证阁楼的一半面积的净高度不小于2.1m,最低处的净高不宜小于1.5m,并尽量使阁楼有直接的自然采光。
对于面积较小和不封闭的阁楼,垂直交通联系可采用爬梯的形式,爬梯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其坡度在45°~ 90°之间。
阁楼作为储藏用途时,如不需要上人,阁楼净高不宜低于60cm。
低层住宅常见的楼梯形式:双跑平行楼梯、三跑楼梯、三角形三跑楼梯、无中柱螺旋楼梯、中柱螺旋楼梯、单跑直楼梯、双跑直楼梯、单跑弧形楼梯、双跑弧形楼梯、弧形转角楼梯、转角楼梯、对称转角楼梯、扇形起步楼梯、对称扇形楼梯、反向扇形楼梯(见P51图2-6)。
住宅院落空间:就住宅院落与建筑的空间关系来说,可分为宅院和庭院。
宅院指独立式住宅的外院,从属于一户住宅,在空间位置上围绕在建筑的周围,建筑在内,院子在外。
宅院的边界通常用低围墙、通栏、绿篱围合,空间效果较为开放。
而庭院则指受到建筑不同程度围合(一般不少于三面围合)而形成的室外空间,建筑在外,院落在内,空间效果一般较为封闭。
低层住宅的水平组合:独立式住宅、并联式住宅、联排式住宅、聚合式住宅。
另外联排式住宅的主要优点是更节省用地和基础服务设施,但对朝向的要求更高,其居住标准一般也低于独立式住宅和并联式住宅。
第三章多层住宅设计多层住宅:我国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4~6层的住宅为多层住宅。
7层及7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如果顶层是跃层式住宅套型则建筑可做到7层。
多层住宅特点:多层住宅用地较低层住宅节省,造价比高层住宅经济,适合于目前一般生活水平。
但多层住宅不及低层住宅与室外联系方便,且楼层住户缺乏属于自己的私家庭院,居住环境没有低层住宅优越。
单元设计法:为了适应住宅建筑的大规模建设,简化和加快设计工作,同一结构、构造和施工方便,常将一栋住宅分为几个标准段,一般就把这种标准段称为单元,以一种或数种单元拼接成长短不一、体型多样的组合体,这种方法被称为单元设计法。
单元组合体拼接一栋建筑的设计原则:满足建设规模和规划要求、适应基地特点。
单元组合常见拼接方式:平直组合(不宜组合过多,导致长度过长)、错位组合、转角组合、多向组合。
多层住宅的设计要求:(根据要点适当进行论述)1、套型恰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住宅标准和市场需求,恰当地安排套型,应具有组合成不同套型比的灵活性,满足居住者的实际需要。
2、使用方便:平面功能合理,动静分区明确,并能满足各户的日照、朝向、采光、通风、隔声、隔热、防寒等要求。
3、交通便捷:尽可能压缩户外公共交通面积,并避免公共交通对户内的干扰。
4、经济合理:提高面积的使用率,充分利用空间。
结构与构造方案合理,构件类型少,设备布置要注意管线集中。
5、造型美观:能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立面新颖美观,造型丰富多样。
6、通用性强:住宅单元常具有通用型,或作为标准设计在一定地区内大面积推广使用。
7、环境优美:综合考虑室内空间环境和外部空间环境,不宜强调其中一点而忽略其他因素,并要针对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抓住各个阶段设计中的主要矛盾加以解决。
多层住宅的交通组织:围绕楼梯间组织各户入口,以廊组织各户入口,以梯廊间层结合组织各户入口。
多层住宅的楼梯布置:多层住宅常用的楼梯形式是双跑楼梯、单跑楼梯和三跑楼梯。
住宅楼梯梯段净宽较低层住宅更宽,不小于1100mm,不超过6层的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墙面装饰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可不小于1000mm。
因为考虑到方便地搬运家具及大型物品,楼梯平台的宽度除不应小于梯段宽度之外,且不得小于1200mm。
楼梯坡度比低层住宅平缓而较公共建筑为陡,常用的踏步高宽范围是(155~175)mm*(260~28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