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合一新视角 从代谢水平看待全合一的必要性

合集下载

整体论和还原论,归纳和演绎

整体论和还原论,归纳和演绎

现代系统科学名词。

亦称“机体论”。

用系统的、整体的观点考察有机界的理论。

由贝塔朗菲所创立。

强调生命系统的组织化、目的性特征,反对机械论把世界图景归结为无机系统微观粒子无序的、盲目的运动,但忽略了偶然性、随机性在生命发展中的作用。

后来成为一般系统论的理论基础。

其基本观点:1.组织化观点。

2.自调节观点。

3.动态性观点。

4.开放性观点。

5.渐进性集中化的观点。

整体论holism是指一个系统(宇宙、人体等)中各部分为一有机之整,而不能割裂或分开来理解。

根据此一理论,分析整体时若将其视作部分的总和,或将整体化约为分离的元素,将难免疏漏。

最常被认为重视整体论的是中医学;它将人体各部份视为一有机整体,而不单是器官的整合。

要医治病人须保持整个人阴阳调和,而非单一器官的问题。

整体论不仅把对象当作一个整体看,并且认为它与其所处的环境也是和谐、统一的整体,从宏观、整体的角度来考察、认识它的本质;所用的基本思维形态主要是形象思维,而不是逻辑推演,因此,得到的结论虽然不是很准确,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不确定性,但却比较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

整体论的的主要特点与优势是:1,从整体的角度去把握整体的属性与功能,这种整体的属性与功能是只有整体才具有、其部分或成分所没有的。

2,经验(而非实验)在认识与处理问题时起重要作用,经验虽然不如实验那么清晰、准确,但是实验的使用却有很大的局限性,不是任何事物都能够进行实验,而经验却不受那么多条件限制地广泛应用:3,只为整体具有、不为部分具有的那些属性到底是怎么涌现出来的,还没有弄清楚,不是逻辑分析与推演解决得了的,只能凭借形象思维从宏观、整体的角度。

以经验为基础,运用体验、顿悟、直觉、灵感来认识,靠模拟、类比、象征、比喻来说明。

4.整体论所得的结论,一般情况下都属于定性结论,具有模糊性,不是定量结论,不具有精确性,但却应用广泛,因为有许多事物还难以甚至根本不能定量化。

众所周知,在生物学的发展中,曾一度出现过机械论(还原论)和活力论。

全胃肠外营养与全合一

全胃肠外营养与全合一

全胃肠外营养与全合一(TPN & AIO)一、TPN的概况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是指通过胃肠外途径提供机体代谢过程所需全部营养的营养支持方法。

目前采用的主要途径是经静脉内输给,故又称静脉营养。

由于TPN 所供给的营养素不需要经过胃肠道即可直接被机体组织所利用,所以也称TPN为人工胃肠道。

自20世纪60年代末TPN在国际上广泛用于外科,并迅速发展,被公认为20 世纪近代外科的重大进展之一。

根据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ASPEN)统计,全美有60万人/年在使用营养支持治疗,并且TPN已经走出医院,进入家庭,每年约有7000人进行家庭TPN。

我国开展TPN也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并且创造了靠TPN维持妊娠全过程并获得分娩成功的首例世界记录。

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TPN 在我国的临床应用也日益广泛,不但外科和儿科开展肠外营养,而且普及到内科、妇产科、肿瘤科等等。

TPN具有双重含义。

一是Pareteral即肠外之义,它是指当胃肠道不能用于供给营养或不能供给足够的营养,就必须从胃肠外供给,所以TPN 的概念在理论上包括从静脉、动静脉导管、肌肉、皮肤,甚至腹(膜)腔提供营养。

另一含义也许是更重要的,即Total(完全),要求输入的营养素的“质”和“量”能满足一个正常人或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

不能低于正常而达不到营养支持的效果;也不能“过高”,“过高”反而给病人带来许多危害。

TPN对其适应症患者有显著效果,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加快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但在应用过程中,尤其行中心静脉输入的TPN从中心导管的插入和维护,营养液的配制,液体输入速度的控制,到代谢方面的监测,不良反应的防治等都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一个环节上的失误就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所以有必要系统学习和掌握TPN这一门现代技术。

二、TPN的营养成份(一)碳水化合物是供能的基本物质,每克能提供16.72 kj (4 kcal) 能量。

全合一(all in one)

全合一(all in one)

计算方法 仅供修正全合一法国学者Solassol 于1974年提出,将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水、电解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微量元素),按一定的比例和一定的配制程序混合配置,再存放一玻璃瓶或塑料袋中,统一输注给人体。

这种输注技术称之为全合一(all in one )输注[1]。

维持全合一营养液(主要是脂肪,包括油水不分层、脂肪颗粒完整等)的稳定性是此技术的关键。

80年代,美国FDA 批准全合一。

主要优点:1. 减少污染机会。

2. 提高氮的利用。

3. 减少高血糖及肝损害等并发症。

4. 简化操作,便于护理。

5. 氨基酸有助于脂肪乳的稳定。

6.满足“脂肪乳输注最好>16小时均匀输入”的要求[2]。

由于目前国产营养袋规格为1升及3升,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每日需要总液量仅为几十毫升,故需专门配制。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以下情况禁用:严重感染、严重代酸、呼吸衰竭、明显循环障碍、严重出血倾向、严重肝肾功能异常等。

以下情况慎用:上述情况不严重时;当高脂血症、高胆红素血症时,应用脂肪总量应<1.0g/kg.d [4,5,6]。

例1:2kg ,第三日龄,肠外营养第二天,总液量100ml/kg.d 。

蛋白质及脂肪1g/kg.d (均从0.5g/kg.d 开始,每日递增0.5g/kg.d 至3.5g/kg.d [3]);Na +3.0mmol/kg.d ;第1周后或K +<4mmol/L 时再补K +1.5mmol/kg.d [2,3,6]。

(对于LBW 可予Na +2.6mmol /kg.d ,K +0~0.2mmol/kg.d [3])。

总量 200ml -20ml(长期医嘱10%GS20ml+抗生素等)=180ml 20%中长链脂肪乳 2g/20%=10ml 8.5%乐凡命 2g/8.5%≈24mlNa + 精确固定每日给Na +量,以便于日后根据血Na +水平增减给Na +量。

三升袋(TNA全合一)的临床使用方法

三升袋(TNA全合一)的临床使用方法

三升袋(TNA全合一)的临床使用方法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08-10-18来源:网络一、历史与进展:20世纪60年代末静脉高营养(gntravenous hyperalimentation)。

营养支持的概念不再是单独提供营养的方法,而是许多疾病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正在向组织特需营养(Tissue specific Nutrent)、代谢调理(Metabolic Intervention)、氨基酸药理学(Amino Acid Pharmacoloy)等方向进一步研究、发展。

1990年成立中华外科学营养支持学组,组长黎介寿。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肠外营养起步时,由于对输入的热量、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的质和量及相互比例了解不够,其临床使用效果不佳;如果现在再用同样的营养底物,其临床营养支持效果就截然不同,所以不是临床医生知道了脂肪乳剂、氨基酸、葡萄糖就懂得所谓的肠外营养的。

二、应用全肠外营养(TPN)的准则:1、TPN作为常规治疗的一部分:①病人不能从胃肠道吸收营养;主要是小肠疾病,如SLE、硬皮病、肠外瘘、放射性肠炎、小肠切除>70%、顽固性呕吐(化疗等)、严重腹泻等。

②大剂量放化疗,骨髓移植病人,口腔溃疡,严重呕吐。

③中重度急性胰腺炎。

④胃肠功能障碍引起的营养不良。

⑤重度分解代谢病人,胃肠功能5~7天内不能恢复者,如>50%烧伤,复合伤,大手术,脓毒血症,肠道炎性疾病。

2、TPN对治疗有益:①大手术:7~10天内不能从胃肠道获得足够营养。

②中等度应激:7~10天内不能进食。

③肠外瘘。

④肠道炎性疾病。

⑤妊娠剧吐,超过5~7天。

⑥需行大手术,大剂量化疗的中度营养不良病人,在治疗前7~10天予TPN。

⑦在7~10天内不能从胃肠道获得足够营养的其他病人。

⑧炎性粘连性肠梗阻,改善营养2~4周等粘连松解后再决定是否手术。

⑨大剂量化疗病人。

3、应用TPN价值不大:①轻度应激或微创而营养不良,且胃肠功能10天内能恢复者,如轻度急性胰腺炎等。

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体系的整体性解读--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中心

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体系的整体性解读--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中心

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体系的整体性解读--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中心蒋道平【摘要】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思想探索与理论形成过程中,先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人的本质的论述,即是“人的本质即劳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及“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

理论上这三个论述层次把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辩证统一起来了,构成了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体系。

文章基于马克思的原著精髓就人的本质理论进行系统的整体性解读。

【期刊名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96-98)【关键词】人的本质;劳动;社会关系;人的需要【作者】蒋道平【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四川绵阳 621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A81随着人学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人的本质的研究文献浩如烟海,在各自视角上各有侧重,有共鸣,有分歧。

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首次对人的本质性作出了较为科学的界定。

关于人本质的探讨,马克思在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和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三部经典著作中,开创性地提出了三个层次与范畴:一是基于人类本质提出“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二是基于社会属性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三是基于人的内在本性提出“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对这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范畴进行整体地、辩证统一的剖析,以此来科学地、完整地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层次,对于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于“人的本质即劳动”的观点在马克思所著的《手稿》中有充分体现。

他指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并强调人既能和动物区别开来,又能使人成其为人的根本根据,就是人能够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即人进行的“劳动”。

“可以根据意识、宗教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综述作者:姜庆霞张绍芃来源:《度假旅游》2019年第01期摘要: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治理的碎片化、服务的裂解性问题也随之而来,所以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治理模式去反思和修正这些问题。

整体性治理主张用整合、协调、网络化的方法解决治理碎片化的问题,近些年,国内外学术界对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研究数不胜数,从不同的理论层面诠释整体性治理,为改革实践和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因此通过阐述整体性治理的概念并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其的发展研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总结出整体性治理是公共管理的新范式,能够有效解决我国治理碎片化问题。

关键词:整体性治理;概念;发展综述;理论评价中图分类号:F59;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1-0010-0220世纪90年代,整体性治理理论—公共管理学界的新理论,首先产生于西方国家。

公共管理在治理过程中出现低效率、碎片化困境,因此整体性治理理论应运而生。

整体性治理理论发展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对一些发达国家把公共管理理论运用实践当中产生深刻影响。

但是,国内对其理论的研究还处于探索性阶段。

在得到诸多专家学者对整体性治理理论解决碎片化困境、服务裂解性等问题的高度认可后,我国学者更加重视把此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所以,客观公正的评价整体性治理理论,促进整体性治理理论本土化发展。

1 整体性治理概念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国家,复杂和危机并存的政府管理问题警示着现代社会将进入风险时期,这期间,新公共管理的主导地位导致政府管理出现财政、信任、管理等危机,此时,整体性治理理论应运而生。

希克斯(Perri Six)1997年指出整体性治理以协调、整合为治理机制。

对治理层级、治理功能、治理的信息系统等方面出现的碎片化问题进行整合,逐渐形成一个整体模式。

[1]希克斯(Perri Six)等2002年提出整体性治理的三个维度、三个层次以及五种政府治理模式,目的是实现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政策、规则、服务供给、监控等方面的整合。

从“还原论”到“整体观”

从“还原论”到“整体观”

从“还原论”到“整体观”——应对“全球性高风险社会”的哲学思考石中元2011年11月07日《北京日报》“还原论”的巨大功绩及其局限性“还原论”(分割论)是西方认识客观世界的主流哲学观。

何谓“还原论”?笛卡尔认为,如果一件事物过于复杂,以至于一下子难以解决,那么就可以将它分解成一些足够小的问题,分别加以分析,然后再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就能获得对复杂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这是还原论的通俗表达。

几百年来,培根经验主义的自然观、笛卡尔崇尚分解的科学方法和牛顿力学的机械论,导致了还原主义在科学领域的盛行,逐步形成并不断强化了划分专业、学科的传统。

从功绩看,自牛顿以来,运用还原论方法研究自然,再把获得的知识纳入公理化演绎体系加以表达,成为近代科学研究的“标准操作”。

无论是大量新基本粒子的发现认证,大爆炸学说的检验,还是遗传工程、奔月工程,所有这些都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而这些科学理论无不是还原论方法的成功应用。

还原论方法已经延续到了社会科学中。

例如,经济学利用分析工具,建立起一种公理化的理论体系,而心理学则成功地引入实验方法。

从局限性看,西方“科学的无限分解”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分离,人与社会的分离,人的身心的分离──导致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生,而这正是造成今天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的根源。

工业文明发展已经到了尽头,要有生态文明取而代之。

但,西方学者没有及时提出相应的理念,全球性的环境破坏也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西方文明并非蓄意去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只是顺从其内在的文明逻辑演化而已;西方社会本身也是这种绝症的受害者。

总之,西方现代文明试图用西方生活范式来颠覆宇宙自然的法则,即不是让人类适应自然的方式,而是用征服的方式,依靠现代技术去解决人类社会问题。

这种推动社会发展的思路,正在摧毁人类几千年来的文化价值观,使各民族和各个国家同质化;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大,地球成为一个村落,但人们的心胸却越来越狭隘,容纳不下良心与正义,容纳不下宽容与忍耐。

社会融合文献综述

社会融合文献综述

社会融合文献综述一、如何理解社会融合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社会融合”概念逐渐取代“平等”概念成为社会政策实践和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社会融合理论可以划分为一个基础和三个层次。

一个基础,即社会融合的基础理论,包括脆弱群体理论、社会分化理论、社会距离理论和社会排斥理论。

“社会融合”是一个动态的、渐进式的、多维度的、互动的概念( 杨菊华,2009),是“一个综合而有挑战性的概念,而不仅仅具有一个维度或意义”( 张文宏、雷开春, 2008) 。

社会融合是迁入人口在迁入地逐步接受与适应迁入地的社会文化,并以此构建良性的互动交往,最终形成相互认可,相互“渗透、交融、互惠、互补”(周皓,2012)。

二、社会融合相关的国内外理论许多研究在归纳总结“社会融合”理论渊源时认为,在众多流派中,“融合论”( Assimilation) ( 也称“同化论”) 、“多元文化论”( Pluralism or Multiculturalism) 和“区隔融合论”( Segmented Assimilation) 是最为重要的三个理论( 张文宏、雷开春,2008; 杨菊华,2009) 。

西方关于社会融合的理论主要分为“同化论”、“多元论”和“区隔融合论”三种。

“同化论”的代表人物有克雷夫科尔、特纳、帕克以及戈登(黄匡时,2010;Park,1924;马戎,2004)。

①它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针对特定对象提出来的。

这是一个族群内部传统文化逐渐消失,外部主流文化不断侵入的过程(Simons,1901;Leonard & Kitsuse,1955;Spiro,1955)。

②但事实上,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其它地方,真正意义上的同化始终没有出现。

“多元论”是相对于“同化论”提出的。

它主张各群体内部应该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认同,保存原有的种族和族群文化(Berbrier,2004)。

③经验研究中,多元融合原本以种族移民为研究对象,之后扩展到妇女、同性恋、残疾人等弱势群体(Berbrier,2002)。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建构向度”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建构向度”

学术探索AcademicExploration2024年第1期(总第290期)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3ZDA084)作者简介:李尚宸(1996—),女,河南信阳人,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博士后,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研究。

① 倪娜.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3.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建构向度”:作为中国现代性建构方案的新诠释李尚宸(华东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620)摘要:中国倡导和践行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既契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现实关切,又把握住了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公共性诉求,是人类共同利益凝聚的价值共识,也是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重要价值方案。

其内蕴着历史、实践、价值以及文明向度的建构性内容。

在建构的历史向度上,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与建构主要体现为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主体的总体解放效度,即寻求的是个人主体、民族国家主体和人类主体三种主体形态的统一解放;在建构的实践向度上,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蕴含着主体与主体间的“交往理性”,不断构筑着多元现代性语境下的人类美好交往实践;在建构的价值向度上,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马克思追求人的自由个性解放与全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道德价值理想,生动彰显了符合全球正向价值的“善治”之举;在建构的文明向度上,全人类共同价值遵循视域融合原则,尊重文明多样性,包容不同社会生活共同体的价值视差,积极打造文明平等互鉴基础上的文明新形态。

关键词:全人类共同价值;“建构向度”;中国现代性;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24)1-0026-08 全人类共同价值自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伊始就熔铸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历程之中,它作为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重要价值方案能够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发展为实践,为破除西方霸权主义治理格局、重构全球治理新体系提供中国智慧。

全胃肠外营养与全合一

全胃肠外营养与全合一

全胃肠外营养与全合一(TPN & AIO)一、TPN的概况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是指通过胃肠外途径提供机体代谢过程所需全部营养的营养支持方法。

目前采用的主要途径是经静脉内输给,故又称静脉营养。

由于TPN 所供给的营养素不需要经过胃肠道即可直接被机体组织所利用,所以也称TPN为人工胃肠道。

自20世纪60年代末TPN在国际上广泛用于外科,并迅速发展,被公认为20 世纪近代外科的重大进展之一。

根据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ASPEN)统计,全美有60万人/年在使用营养支持治疗,并且TPN已经走出医院,进入家庭,每年约有7000人进行家庭TPN。

我国开展TPN也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并且创造了靠TPN维持妊娠全过程并获得分娩成功的首例世界记录。

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TPN 在我国的临床应用也日益广泛,不但外科和儿科开展肠外营养,而且普及到内科、妇产科、肿瘤科等等。

TPN具有双重含义。

一是Pareteral即肠外之义,它是指当胃肠道不能用于供给营养或不能供给足够的营养,就必须从胃肠外供给,所以TPN 的概念在理论上包括从静脉、动静脉导管、肌肉、皮肤,甚至腹(膜)腔提供营养。

另一含义也许是更重要的,即Total(完全),要求输入的营养素的“质”和“量”能满足一个正常人或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

不能低于正常而达不到营养支持的效果;也不能“过高”,“过高”反而给病人带来许多危害。

TPN对其适应症患者有显著效果,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加快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但在应用过程中,尤其行中心静脉输入的TPN从中心导管的插入和维护,营养液的配制,液体输入速度的控制,到代谢方面的监测,不良反应的防治等都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一个环节上的失误就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所以有必要系统学习和掌握TPN这一门现代技术。

二、TPN的营养成份(一)碳水化合物是供能的基本物质,每克能提供16.72 kj (4 kcal) 能量。

国家治理场域中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理论谱系、建构逻辑与实现机制

国家治理场域中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理论谱系、建构逻辑与实现机制

国家治理场域中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理论谱系、建构逻辑与实现机制作者:范逢春张天来源:《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06期摘要:社会治理共同体已成为政治话语体系与学术话语体系中的重要范畴。

作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这个社会”这一问题的中国方案,社会治理共同体必然会成为彰显“中国之治”制度优越性的现实图景。

从理论的历史谱系来看,当前中国场域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论之根是中国传统共同体思想,理论之本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理论之用是西方共同体思想。

国家治理场域中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遵循了组织化、失组织化到再组织化的历史逻辑,秉承了从综合治理、协作治理到共同治理的现实逻辑,彰显了社会自治、社会法治与社会德治的未来逻辑。

国家治理场域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需要通过“认识论”升华来重塑社会治理结构,需要通过“方法论”升华来重造社会治理过程,需要通过“价值论”升华来重置社会治理目标。

关键词: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共同体;理论谱系;建构逻辑;实现机制“全球化进程带来了许多亟待关注的问题和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共同体是这些诸多问题与机遇中的核心。

”[1]在国家治理场域中,如何调和身份、利益、文化的多样性,进而实现政治统一、经济合作与社会凝聚,是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的重大课题。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2]的重大目标,“社会治理共同体”迅速成为政治话语体系与学术话语体系中的重要范畴。

诺曼·菲尔克拉夫( Norman Fairclough)认为,“话语不仅是表现世界的实践,而且是在意义方面说明世界、组成世界、建构世界。

”[3]社会治理共同体话语作为可以实现“价值”的符号,必将回应社会运行,建构社会认同,实现社会的价值引领。

国内外学界对社会治理共同体已进行了诸多探索。

在国外,往往以社区共同体(community)研究替代社会治理共同体(the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

全合一三腔袋营养液对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免疫状况的影响

全合一三腔袋营养液对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免疫状况的影响

·论著·全合一三腔袋营养液对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免疫状况的影响袁中珍,刘玲(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重庆市肿瘤医院药学部,重庆 400030)通讯作者:刘玲, 电子邮箱:28245749@摘要:目的 观察工业三腔袋“克林维”静脉营养对改善肠道肿瘤患者在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营养免疫状况相关指标变化和术后住院时间长短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8月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选择了80例患者为本研究对象。

根据术后是否使用“克林维”,分为克林维组和对照组,其中克林维组41例,对照组39例。

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体重和体质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在此基础上分析术后两组患者营养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长短。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的白蛋白、前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1天的白蛋白、前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7天的白蛋白、前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克林维组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合理应用“克林维”行肠外营养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营养免疫状况和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营养指标;住院时间;胃肠道肿瘤;静脉营养Effects of all-in-one three-chamber bag parenteral nutrition solution on intestinal tumor patients’ nutritional and immune status after operationYUAN Zhong-zhen, LIU LingDepartment of Pharmacy, Chongq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Chongqing Cancer Institute/Chongqing Cancer Hospital, Chongqing 40003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industrial three-chamber bag “Clinomel” intravenous nutrition on improving the nutritional immunological indexes and shortening the length of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in patients after colorectal cancer radical surgery.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August 2017, patients with radical resection of rectal cancer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affiliated to the Affiliated Cancer Hospit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exclusion criteria, 80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 of the study. There were 41 cases in the Clinomel group and 39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in average age, weight, and body mass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 and the materials had good comparability. The changes of nutritional immunological index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the length of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albumin 、prealbumin and globulin both pre-operation and the first day after operation (P >0.05); but the differences of albumin, prealbumin and globulin in 7 days after operation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length of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of the Clinomel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s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Clinomel” for parenteral nutritional support therapy wa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after radical opera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shorten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 words: Nutritive index; Hospital stay; Gastrointestinal tumor; Intravenous nutritionDOI:10.16689/11-9349/r.2018.03.013胃肠道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每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

整体论和还原论

整体论和还原论
单位来揭示事物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04
还原论并不否认整体的存在和作用,而是强调通过研 究基本单位来理解整体的性质和行为,认为只有深入 了解基本单位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
06
未来展望
研究方向
跨学科整合
整体论和还原论的研究需要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和社会科学等,以实现更 全面的理解。
学科领域
整体论在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还原论则在物理 学、化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适用范围
整体论适用于复杂系统、生命系统等领域;还原论适用于简单系统、 无生命物和还原论各有优缺点,可以相互补充。在研究复杂系统时,需要整体论 和还原论相结合,既关注整体涌现的性质,也关注部分本身的性质和规律。
要点二
生物学中的还原论
还原论主张将复杂的生物现象分解为较简单的组成部分, 单独研究其性质和功能,再综合起来解释整体现象。还原 论在生物学中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 学等领域。例如,分子生物学中研究基因、蛋白质等分子 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生物学中研究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遗传学中研究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还原论认为通过对基本组成的研究,可以推导出整体 的性质和行为。
实证性
还原论强调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对各个组成部分的 理解。
示例
生物学中的细胞理论
将生物体分解为细胞,研究细胞的组成、功能和相互作用,以解 释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行为。
物理学中的原子理论
将物质分解为原子,研究原子的结构和性质,以解释物质的性质和 行为。
层级关系
整体论和还原论在不同层级上都有应用。在较高层级上,整体论更适用;在较 低层级上,还原论更适用。在不同的层级上,可以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系统的性质和规律。

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三点探讨

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三点探讨

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三点探讨作者:张三元来源:《理论探索》2022年第02期〔摘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唤全人类共同价值出场,只有全人类共同价值才能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和指引。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之所以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其重要原因在于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全人类共同价值集中体现了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现实的人”的本质属性及人类文明的多样性统一。

在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本内涵中,和平与发展是主题和基础,公平与正义是关键和核心,民主与自由是路径和目标。

时代性、客观性、实践性、开放包容与共商共建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全人类共同价值”,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图分类号〕D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22)02-0040-0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中国价值的跨文化传播研究”(18AKS004),主持人张三元。

当经济全球化来到文明的十字路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便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又必须有坚实的价值观基础,只有在价值共识或共同价值的基础上,才可能使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行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提出了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为基本内容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之所以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始终“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1〕,走出了一条包容互鉴、和平发展的光明大道。

那么,作为一种理性自觉,全人类共同价值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理论架构呢?或者说,如何正确认识全人类共同价值,从而体现一种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呢?本文拟从三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2015-03-24 肠外营养全合一配置的重要性

2015-03-24 肠外营养全合一配置的重要性

ASPEN指南推荐:肠外营养应采用标准化“全合一”方式
“预灌装多腔袋肠外营养制剂是患者的适宜选择” “Premade multichambered PN formulations be considered as an available option for patients‖ ----美国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ASPEN),2014
单营养素输注—不全
缺少葡萄糖
难以快速供能
缺少脂肪乳
导致单糖供能时耗氧量大、呼吸负担重
缺少氨基酸
无法有效增加蛋白质合成
Hamilton-Farrell MR, Hanson GC. Assisted ventilation. 3. General care of the ventilated patient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Thorax. 1990 Dec;45(12):962-9.
ESPEN指南推荐
“肠外营养混合液应以“全合一”方式输注” “PN admixtures should be administered as a complete all-in-one bag (Grade B)‖ ----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ESPEN),2009
Singer P, Berger M M, Van den Berghe G, et al. ESPEN guidelines on parenteral nutrition: intensive care[J]. Clinical nutrition, 2009, 28(4): 387-400.


单瓶输注,是将各种营养物质(葡萄糖、脂肪、氨基酸)以一个个单瓶分别输入患者 外周静脉的肠外营养方式。 2013年中国一项含2000余例患者的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发现:单瓶输注仍占到 营养治疗患者的46%!

从整体论、还原论到新的整体论——论生物学方法论的革命

从整体论、还原论到新的整体论——论生物学方法论的革命

从整体论、还原论到新的整体论——论生物学方法论的革命生物学方法论是人们从事生物学科研的系统方法的理论[1]。

迄今为止,生物学大致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方法论的革命,它们分别是整体论、还原论和新的整体论。

事实上,每一次科学式的转换过程中,相对科学技术进步而言,人们往往更加重视其方法论的革命。

这是因为方法论通常对一门学科如何进行具体实践乃至真正做到科学共同体的承认更具有关键意义。

那么,生物学的方法论究竟如何推动生物学的式转换?每一次的方法论革命解决了哪些问题?存在哪些不足?生物学的方法论最终要向何处去?本文尝试以生物学方法论革命为主题,对生物学整体论、还原论和新的整体论方法论的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哲学思考。

一、整体论生物学第一个经典的整体论方法论革命兴起在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欧洲,也是使生物学成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方法论。

所谓的生物学整体论是在近代的科学水平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把生物从整体角度研究的方法论[2],并在生物学史上开创性地把神学的生物学和科学的生物学划分开来,这充分体现在瑞典人林奈的《自然系统》论著中。

书中所提出的纲(class)、目(order)、属(genus)、种(species)的分类概念正是整体论生物学的首创。

它标志着人类开始第一次自主地和系统地对动植物进行命名和分类。

此时,上帝和诸神的作用已经开始被逐渐忽略。

另一方面,整体论还特别为生物学发展出两条研究进路。

一种是静态的,即把人和生物用简单、静止和机械的观点看成由各种零件构成的机器。

此理论以牛顿的机械唯物主义为哲学依据,并以英国人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为代表。

另一种是动态的,即把生物看作是漫长进化链条中一环的整体论,以英国人达尔文《物种起源》为代表学说。

此理论主要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角度动态地研究生物的整体运动。

此时,生物已不再是神创造的产物,而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在这里,创世说已经被彻底搁置在一边了。

整体论生物学方法论的兴起本质上是近代科学的方法论在生物学领域的体现。

还原论和整体论

还原论和整体论

还原论和整体论“还原论和整体论”是一种学术术语,用于描述一种认识自然界的核心方法。

该术语由20世纪的哲学家、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联合提出,其理念是将不太复杂的事物拆分成更多的、更基本的组件,分析其工作原理,并从其中识别出更大的整体原理。

首先,要明确还原论和整体论所指代的意义。

还原论是有关将复杂事物划分为更简单的组成部分,以解释它们的行为和功能的学术理论。

还原论的基本原则是“从物质结构的简单的组成部分出发,解释其更复杂的性质”。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利用精简的组件解释复杂事物的结构和功能。

另一方面,整体论是指从自然界中复杂系统或事物的总体水平上,探索其共性特征和基本原理的学术理论。

整体论的核心思想是,自然界中存在着某种内在机制,可以将单一部分组合起来组成更复杂的系统。

通过这种综合的观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系统和其他复杂的系统,从而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认识蛋白质的作用原理和功能过程中,科学家首先利用还原论,将蛋白质物质结构拆分为更基本的原子组件,从而探究蛋白质的作用机制;然后,再利用整体论,将原子组件组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理解蛋白质性质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还原论和整体论不仅在生物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也在其他许多学科中广泛运用。

例如,在物理学中,还原论常常用于解释物质性质和结构,而整体论则常常用于解释复杂系统的行为. 例如,在研究太阳系中天体行为时,科学家会利用还原论去分析其中的物理系统,然后再利用整体论探索太阳系的总体特点和行为特征,从而加深我们对太阳系的认识。

总之,还原论和整体论是研究自然界复杂系统的重要手段。

它们提供了一种非常有益的视角和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基本原理,从而更好地利用它们。

社会工作赋权理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社会工作赋权理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社会工作赋权理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目录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 (2)二、社会学习理论 ........................................................ ........................................................... .. (2)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 . (2)四、镜中我理论 ........................................................ ........................................................... . (2)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 (2)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 . (2)七: 九型人格理论......................................................... ........................................................... .. (3)八、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 (3)九、社会支持网络 ........................................................ ........................................................... .. (4)(一)发展 ........................................................ ........................................................... .. (4)(二)基本假设 ........................................................ ........................................................... (4)(三)定义 ........................................................ ........................................................... .. (4)(四)分类 ........................................................ ........................................................... .. (4)(五)功能 ................................................................................................................... .. (4)(六)社会支持程度之影响因素 ........................................................ . (4)(七)应用 ........................................................ ........................................................... .. (4)十、优势视角理论 ........................................................ ........................................................... (4)(一)、优势视角的原则(saleebey) ................................................ .. (5)(二)、优势词典 ........................................................ ........................................................... .. (6)(三)、病态视角的假设 ........................................................ (6)(四) 、优势视角的核心信念 ........................................................ .. (7)十一、生态系统理论 ........................................................ ........................................................... .. 7十二、社会化理论 ........................................................ ........................................................... .. (8)十三、活动理论 ........................................................ ........................................................... (8)十四、弗诺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 . (8)(一)、意识与潜意识 ........................................................ (8)(二)、人格结构理论 ........................................................ (8)(三)、性本能理论 ........................................................ . (9)(四)、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 (9)(五)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 .. (9)十五、社会系统理论 ........................................................ ........................................................... .. 10十六、场论......................................................... ........................................................... .. (11)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所提出。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全人类共同价值
王立胜
【期刊名称】《现代哲学》
【年(卷),期】2024()1
【摘要】当前世界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挑战和机遇并存。

全球各国在竞争与合作的辩证关系中迫切需要谋求发展的价值共识。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系统化的科学理论,其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核心,从和平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在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同时,提倡社会秩序和生态秩序的公平正义,并且始终以人的解放为价值导向,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深刻阐明了全球发展的交往共识和价值共识之所在。

综合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本质上区别于西方“普世价值”学说,不仅针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世界之问、时代之问贡献了中国方案,还站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角度提出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这一极具现代世界历史意义的价值准则。

【总页数】7页(P1-7)
【作者】王立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7
【相关文献】
1.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世界意义:历史确证、理论创新与价值引领
2.现代化新路与全人类共同价值——对中非合作发展普遍意义的讨论
3.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叙事——兼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
4.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5.“全人类共同价值”与西方“普世价值”本质区别的哲学评判——兼评理论界对“普世价值”论的批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刘宗超 全球生态文明观

刘宗超 全球生态文明观

全球生态文明观——地球表层信息增殖范型刘宗超(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粤生(中国管理科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学研究所)确定全球生态文明观乃当务之急。

地球表层系统信息增殖律从广义进化意义上揭示了地球表层系统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以及诸子系统相互协调而出现新秩序的规律。

本文在该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信息增殖的文化模式,构想了全球生态文明观的基本框架。

地球表层的演化是在结构信息向交换信息转化的复杂过程中完成的,整个地球表层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都是信息增殖的结果。

地球表层系统从结构属性到功能属性的信息增殖过程和地球表层系统在参与功能与认识功能相互作用中的信息增殖过程,则综合地体现了地球表层系统的进化是信息增殖和熵增的对立统一。

人类社会作为地球表层的子系统要在整体进行协调,唯有把连接高低层次的序参量或信息子,从以人类自身为出发点的序参量调整到符合地球表层各子系统序参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参数上,使得人类对地球表层的观点只能是协调统一,而不是无止境地索取和征服。

这就是本文之所以提出确立全球生态文明观的目的。

一、对地球表层系统的生态再认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是一般生物与环境互相作用的最高形式。

生态意识的形成沟通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使文明的进程采取生态发展的新形式。

从日本的梅棹忠夫发表“文明生态史观序说”(1957)到中国的钱学森提出创立地球表层学的倡议(1986),其间30年的变化则把全球视角从人类自身转移到自然、…社会综合体的地球表层系统,使人类与地球不再是可分离的人与桥的实用主义关系。

从文明的生态史观到地球的生态文明观,在深层意义上表明,这不仅是生态意识的大转变,而且是价值观的转变。

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约有300万年,由于人类的参与,地球表层逐渐完成了生物过程向人文过程的转变。

人类以其智能把个人的力量巧妙地组合成集体力量与环境进行结合,形成改变地球表层的巨大物质力量,最终把自然过程与社会过程相结合、自然结构与社会结构相结合,使地球表层向更有序更复杂的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患者的临床营养
CLINICAL NUTRITION IN TUMOR
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 NUTRITION
通常用于 手术期辅助支持治疗
SUPPORT OF PATIENTS WITH TUMOR)
化疗或放疗的辅助支持治疗
改善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基于二个基本概念
TWO CONCEPT OF NUTRITIONAL SUPPORT
对伤口愈合的认识
• 白蛋白可纠正低蛋白血症,可维持胶渗压 但不可能纠正营养不良,不是伤口愈合的关键成分 • 参与创伤修复的主要因素是: 细胞(PMN、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 生长因子(IGF-1、TGF-等) 纤维连接蛋白 胶原合成,瘢痕形成 • 误区:输注白蛋白 促进伤口愈合
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

生产环境监控
欧盟GMP和欧洲药典标 要求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进行 准 监控 中国98版GMP标准 只要求静态条件下的环境监控 和2000年版药典 意义
•生产环境是产品质量的根源 •动态环境比静态环境与产品质 量更相关
静态:是指设备安装已经完成且空调系统正在运行,但没有操作人员在场进行药品生产
TPN的基本概念
BASIC CONCEPT OF TPN
5.能量与氮量的比例(热氮比)
THE RATIO OF ENERGY TO NITROGEN (E/N)
常用的非蛋白质热卡与氮量的比例为100-200(kcal) : 1(g)或 418-836(KJ) : 1(g)
正确的热氮比是保证机体产生正氮平衡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如果给以患者肠外营养的目的在于维持正常代谢的运转,则 三大代谢底物都必须 的缺陷
同时
投给。否则将导致营养供给
白蛋白-营养制剂?
• 白蛋白的扩容作用-肯定 • 血浆白蛋白水平-反映机体营养状态 • 白蛋白-营养制剂? • 国内白蛋白的应用极不恰当: 术后病人:白蛋白 20g qd 3d !!
错误认为- 白蛋白可促进伤口愈合!
肿瘤患者的临床营养
CLINICAL NUTRITION IN TUMOR
肿瘤病人的营养状况( NUTRITION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TUMOR) 肿瘤病人 激素异常和肿瘤的需要→REE增加 免疫机制改变,急性期蛋白合成增加→蛋白质需 要增加 心理因素,肿瘤→食欲下降,进食量减少→体重 下降→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在肿瘤病人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6.TPN的营养成分
THE NUTRIENTS OF TPN
目前可供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有水、电解质、碳水化合物、脂
肪、蛋白 质(或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七大营养素 。 平衡、足量、个体化的营养成分的供给是临床营养支持成功的关
键。
临床营养基本概念
BASIC CONCEPT OF CLINICAL NUTRITION
全合一新视角
—从代谢水平看待全合一的必要性
临床营养基本概念
BASIC CONCEPT OF CLINICAL NUTRITION 3.TPN/TEN 的定义 THE DEFINITION OF TPN/TEN • TPN(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完全胃肠外营养、全胃 肠外营养、全肠外营养是指从胃肠道外途径供给病人每天所需要的 “全部” 营养成分。 双重含义:(1)全胃肠外的供给途径:包括静脉、 腔静脉导管、肌 肉、皮肤、腹腔等。 (2)完全、足量、个体化的营养物质的供给:包括品种
非蛋白质热卡:由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甘油、木糖醇、乙
醇、麦芽
(NPC)
糖、山梨醇等)及脂肪(如内
机体后经氧化产 热
源性、外源性脂肪)供给 生的热卡,即蛋白质以外的物质产生的
卡。
它是机体热卡的主要来源。 氮源(N):以L-型结晶氨基酸为主的营养型 / 治疗型复方氨基酸 溶液。 足机体的需要。 供给病人消耗损失的蛋白质或氨基酸,以满
Hale Waihona Puke 全合一的历史• 1970~1971年,AIO临床前动物实验 • 1972年,Solassol等人首次报道全合一(AIO)安 全应用于临床 • 1988年,ASPEN将AIO定名为全营养混合液 (Total Nutrient Admixture, TNA) • 1994年,90%的欧洲及美国TPN是AIO,并且逐 渐在亚洲及非洲普及
• • • • • 全身营养状态 精湛的手术技巧 无张力缝合(吻合) 良好的微循环 充分的组织氧供 白蛋白水平-并不是影响因素
新信息-来自德国外科教授
• 直肠癌的治疗现状及围手术期的容量治疗 (H.J.Buhr,2005.3.,上海)
Buhr教授:德国柏林大学医院胃肠外科教授 “International J of colorectal disease”杂志主编

数量、质量。
• TEN(TOTAL ENTERNAL NUTRITION)、完全胃肠内营养、全肠内 营养是指从胃肠道内供给病人每天所需要的全部营养成分。
临床营养基本概念
BASIC CONCEPT OF CLINICAL NUTRITION
4.非蛋白质热卡及氮源的概念和主要生理作用
THE CONCEPT AND MAIN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NON-PROTEIN CALORIE AND NITROGEN SOURCE
• 忽视( NEAA)非必需氨基酸
• 胱氨酸含量低
• 甘氨酸含量过高,与胆汁结合形成甘氨胆汁
氨基酸的发展
DEVELOPMENT OF AMINO ACID
第三代产品----平衡氨基酸 优点: 以丙氨酸作为氮源 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合理 支链氨基酸的含量合理 含有18种以上的氨基酸
氨基酸的发展
DEVELOPMENT OF AMINO ACID
1.临床营养支持(简称临床营养)
CLINICAL NUTRITION SUPPORT ABBREVIATES CLINICAL NUTRITION是通过消化道以内或以外的各种途 径及方式为病人提供全面、充足的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 质,以达到预防或纠正热量-蛋白质缺乏所致的营养不良的 目的,同时起到增强病人对严重创伤的耐受力,促进病人 康复的作用。 2.分类:
半必需氨基酸
• 脯 氨 酸、 组 氨 酸( 婴 幼 儿 必 需 氨 基 酸) 非必需氨基酸(NEAA) • 其它10种氨基酸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氨基酸
尿素
NH3+ -酮酸
葡萄糖
谷氨酰胺 酸 必需的含氮化合物 氨的代谢 非必需氨基酸 -酮酸的代谢 CO2+H2O+能量 酮体或脂肪
氨基酸的发展 DEVELOPMENT OF AMINOACID 第一代产品----水解蛋白作为氮源如脑多肽注射液 缺点:
要求:
• 氨基酸的总氮量必需充分满足机体的需要 • 溶液中必需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和二种半必需氨基酸 • 各种氨基酸之间的量符合国际公认模式,必需氨基酸40 ~50%,非必需氨基酸50~60%
不同氨基酸制剂添加剂和抗氧化剂的含量 比较:-3
将 酸作为稳定剂易引起患者高氯性酸中毒 • 含有山梨醇的输液滴注时可能产生一时性头痛、眩晕、 视力模糊,大剂量久用可有肾小管损害及血尿。对眼 用治疗药物研究发现,糖尿病性白内障主要由山梨醇 增加引起 • 含有木糖醇的输液易引起腹痛和腹泻, 高尿酸血症和乳 酸性酸中毒。最严重的是可能会引起脑肾等器官中产 生草酸钙沉积。在美英等国,木糖醇是禁止在氨基酸 注射液中添加的。 • 产品中的电解质和抗氧化剂也易引起“全合一”溶液 中的脂肪乳出现分层和破乳
-
氨基酸-蛋白质基本结构单位
AMINO ACID-BASIC UNIT PROTEIN
氨基酸 • 蛋白质氨基酸(20种) • 非蛋白质氨基酸(280种)
氨基酸-蛋白质基本结构单位
AMINO ACID-BASIC UNIT PROTEIN
必需氨基酸(EAA)
• 赖、苏、色、苯丙 • 缬、蛋、亮、异亮
• 氨基酸利用率低,氨基酸组成不理想
• 水解释放出不溶于水的胱氨酸 • 合成蛋白质需经肝脏分解,加重肝脏代谢负担 • 血液中高浓度二肽、三肽,导致发热过敏等 • 大量的氯离子造成高氨血症
氨基酸的发展
DEVELOPMENT OF AMINO ACID
第二代产品----不平衡氨基酸如天津氨基酸厂的11种复 方氨基酸注射液 缺点: • 采用盐酸制剂,氯离子含量高,高氯性酸中毒 • 氨基酸不平衡,过分强调EAA
1,营养不良与并发症和死亡率有关。
2,预防和纠正营养不良可降低或消除营养不良 相关发症和死亡率。
一个重要的事实:大约有22%的肿瘤病
人是死于营养不良。
肠外营养:单瓶输注还是全合一?
• 国内临床使用肠外营养产品时较普遍使用单瓶输注 单独输入氨基酸 单独输入糖和氨基酸 单瓶输注糖、脂肪、氨基酸
肠外营养支持的目的
• • • • •
白蛋白并不是伤口愈合的影响因素 限制性输血-心肌梗死、肺水肿发生率降低 术后存在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输入白蛋白-分子量小,渗漏至组织间隙,水肿加重 临床上,已基本不用白蛋白,甚至不测血白蛋白水平
为什么白蛋白不宜作为营养制剂?
• 白蛋白的生理功能: 构成总胶体渗透压的85%,用于平衡血 浆渗透压,保持微循环的完整性; 白蛋白的临床适用症: 用于抢救出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成人呼吸 窘迫综合症,肝硬化腹水等疾病.
为什么白蛋白不宜作为营养制剂?
• 白蛋白作为氮源合成蛋白质的速度较慢: 白蛋白的半衰期长达16~21天,其输入人 体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分解为游离的氨基 酸后,才能合成机体自身需要的蛋白质.
为什么白蛋白不宜作为营养制剂?
• 白蛋白作为氮源成本过高:
白蛋白(10克/支) 每日用量 蛋白质补 充 每日花费 5支 50克 1500~2000元/天 乐凡命8.5% 750 ml 57.2克 137元/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