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博士、教授、博士
职教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0807浙江机电
CBE模式的特点:
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管 理者和指导者,负责按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各项能力提 供学习资源,编出模块式的“学习包”--“学习指 南” 。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按学习指南的要求, 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学习后,先进行自 我评价,认为达到要求后,再由教师进行考核评定。 办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性和严格的科学管理。课程可以长 短不一,随时招收不同程度的学生并按自己的情况决定 学习方式和时间。毕业时间也不一致,易做到小批量、 多品种、高质量。由于学生入学水平,学习方式不同, 而且相当程度的个别化,这就要求有一套严格的科学管 理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的需要和发挥设备的 作用。
①掌握本学科的主要文献种类; ②掌握图书馆书目的检索方法; ③掌握用微机在因特网上收集资料的技能。
II. 职教教学模式与教学技能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意为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该教 学模式是美国休斯顿大学,以著名心理学家布 鲁姆的“掌握性学习”和“反馈教学原则”以 及“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开发出的一种新 型教学模式。 主要流行于北美,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 利亚等发达国家运用较为广泛,90年代初逐渐 在各国推广,现在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习 和运用CBE教学模式。
1.CBE模式
CBE教学模式的原理:
任何学生如果给予高水平的指导都可以熟 练地掌握所学的内容; 不同学生,学习成绩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学 习环境不充分,而不是学生本身的差异; 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学,而不是重视教。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接受 指导的方式、方法和指导质量。
CBE模式的内涵:
高职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
石伟平-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石伟平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国庆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所副教授、博士高等性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非常突出且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高职教育受批评率非常高的问题之一。
一、高职高等性的内涵目前通常把它理解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等”,即高职的人才培养培养目标与中职相比高在哪里?入学高职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新的价值?围绕这一问题,我们一直纠缠在两种观点中,一种观点把高职定位在培养高技能人才,另一种观点则从人才分类理论出发,主张高职应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
(一)高职高等性是整个高职办学结构的高等性办学结构的高等性指办学机构的各个要素均体现出的高等属性。
我们不可能仅仅通过课程建设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高等性。
高职办学结构的高等性主要体现在:高职要承担更为复杂的社会职责,尤其在引领技术文化、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方面;培养能胜任更为复杂的技术性任务的人才;高职要建立更加规范、科学,面向范围更大的管理体系,这是适应高职更为庞大的办学规模的需要;(二)高职高等性是只有在课程内容与培养方式层面才能进行分析的高等性人们通常从人才类型理论寻找答案,如高技能人才观与技术型人才观。
然而现实比之复杂得多:(1)工作岗位中的人才类型是人才使用的结果,而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应远为综合;(2)由于行业与地区的技术水平差异,单一的人才类型定位观点无法解释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3)从个体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看,不可能我们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职位。
问题不在于高职应该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而在于高职能培养人才的哪些能力。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等性只有在课程开发的思维框架中才能获得彻底理解。
岗位面向、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可发展性、培养模式等均可能是获得高职人才培养高等性的重要参考维度。
只有在课程内容与培养方式层面,对高职人才培养高等性的讨论才是有实际价值的。
(三)高职高等性是基于技术科学的高等性布鲁贝克写道的:“在20世纪,大学确立它的地位的主要途径有两种,即存在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主要是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哲学则以政治论为基础”。
当前世界职教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201107)
针对学习困难者-“差生”的补偿/补习教育 针对移民的第二语言教育(ESL) 针对残障群体的特殊职业教育 针对失业者的再就业培训 针对青年无业者的职业培训 针对经济困难家庭的职业培训 针对妇女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十、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使职业院校功能 进一步多元化、综合化
升学功能 ——转学教育 ——补偿/补习教育 就业功能 ——职业、技术准备教育 ——知识、技术更新教育 ——转业、转岗教育 ——职业/专业资格证书培 训 ——再就业培训
社会服务功能 ——成人文化基础教育 ——社区成人闲暇教育 ——定单制培训 ——弱势群体教育 ——第二语言教育
美国社区学院最为典型:
转学、升学教育 职业准备教育 技术准备教育 社区服务 补习教育(成人基础教育) 转业、再就业培训 知识、技术更新/提高教育 定单培训 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教育
2.学历证书与职业 资格证书一体化管 理 3.APL机制
二级证书 一级证书 高中教育 证书
我国台湾《各级各类学校同等学历的 办法》
丙级证照加五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高级职业学校毕业 或普通高中毕业,可以参加普通大学的入学考试或技 术学院、科技大学及专科学校的入学考试; 乙级证照加四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专科学校毕业,可 以参加大学附设二技或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的入学考 试; 甲级证照加三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技术学院、科技大 学毕业,可以参加研究所(硕士、博士)的入学考试。 ——从而建立起职业证照和毕业文凭之间的等值互换关 系。职业证照制度的落实,也有助于在社会上树立 “学力比学历更重要”的观念。
十二、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本,在职业院校 积极开展生涯教育,提供个性化的生涯服务
“双高计划”院校办学绩效评估及建设策略
第48卷第2期2021年3月V o l 48 N o 2M a r c h 2021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S i c h u a n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 双高计划 院校办学绩效评估及建设策略马欣悦 汤霓 石伟平摘要:通过D E A 法从办学效率的角度对 双高计划 院校目前的办学水平进行分析评估,发现 双高计划 建设院校的整体办学绩效处于中等水平,各院校的办学效率与产出和投入之间并不呈现对应关系㊂根据投入㊁产出与办学效率排名,目前56所 双高计划 院校主要可以分为高投入-高产出-低办学效率㊁高投入-高产出-高办学效率㊁低投入-高产出-高办学效率㊁高投入-低产出-低办学效率㊁低投入-低产出-低办学效率五类;其中37所院校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问题㊂ 双高计划 院校投入指标与办学效率之间呈现负相关,影响最大的指标是资金设备;产出指标与办学效率之间呈现正相关,影响最大的指标是校企合作成果㊂基于当前 双高计划 院校存在的问题,应以分类为基础,构建 双高计划 院校评价指标体系;以资源配置效率为导向,改革 双高计划 院校治理体系和机制;以教学要素体系改革为切入点,提高 双高计划 院校教学质量;以 1+X 为抓手,共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平台和机制㊂关键词: 双高计划 ;高职院校;办学绩效评估;办学绩效建设D O I 10 13747 j c n k i 1000-5315 2021 02 014收稿日期:2020-08-23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公益基金课题 职业院校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50所高等职业学校的调查分析 (Z G 201914)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 (11J B G P 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㊂作者简介:马欣悦,女,江苏常州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生,E -m a i l m x yx l x @163 c o m ;汤霓,女,湖南株洲人,教育学博士,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石伟平,男,上海人,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㊁博士生导师㊂一 问题的提出2019年4月教育部㊁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 双高计划 )指出: 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㊁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㊂ ①从1999年到2019年,高职院校改革经历了从单纯规模扩张到深入内涵建设的20年㊂在经历了国家示范校㊁骨干校㊁优质校的建设周期后,高职院校改革进入了 双高建设 的内涵发展新阶段㊂历经20年的改革发展,高职院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进入发展平台期而难以进一步提高的风险㊂从 双高计划 院校的遴选标准来看,能够入选 双高计划 的高职院校本身已经具有一定的办学基础和实力,相对于其他高职院校而言,具有 示范性 引领性 的特点和作用㊂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院校本身仍911①‘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 2019 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19年4月2日发布,2020年8月11日访问,h t t p w w w m o e go v c n s r c s i t e A 07 m o e _737 s 3876_q t 201904 t 20190402_376471 h t m l ㊂然存在一些问题㊂因此,在 双高计划 建设实施的初期,有必要对这类院校当下的办学水平进行综合诊断和分析,为后续进一步明确建设方案及采取相应策略奠定基础㊂ 双高计划 院校建设的路径一般可以分为两条:一是 自上而下 ,即以政策层面的目标㊁标准或导向为依据,从理论到实践,形成相应的建设策略;二是 自下而上 ,即以建设院校的现有发展为基础,分析其与应然目标状态间的差距,针对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建设㊂从 双高计划 的建设原则与目标来看,强化优势,补足短板,分类优化显然是双高建设的必然选择㊂基于这一选择,就需要对 双高计划 建设院校的S WO T 进行判断,同时分析院校不足与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并因地制宜㊁因时而变地架构不足与标准之间的桥梁㊂双高计划 的推进,可谓是高职院校突破改革发展 平台期 的一柄利剑,但是,如何使这柄 利剑 充分发挥作用,则是当下需要认真探究的问题㊂基于这个原因,本研究主要通过量化分析的方法,从办学效率的角度出发,对56所双高计划 院校目前的办学水平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㊂二 相关研究综述目前有学者从 双高计划 院校特点㊁建设策略的角度对 双高计划 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㊂现有分析主要从建设单位分布㊁结构特征㊁地域特征①㊁产业布点㊁先期财政投入效率㊁人才培养核心②等角度进行㊂关于 双高计划 院校建设策略的研究则主要从产教融合㊁技术创新转化㊁院校内部治理㊁专业带头人培育③㊁教学质量改革㊁类型教育特色④等方面进行㊂还有学者从应用研究驱动⑤㊁双高建设项目⑥㊁专业建设⑦等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提出促进 双高计划 院校建设的策略㊂但学者们较少有基于不同 双高计划 建设院校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分析,并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设策略;同时,目前的研究也缺乏对 双高计划 院校建设重难点的分析㊂对 双高计划 建设院校实际情况的分析显然离不开 办学 二字,因此,有必要对现有 双高计划 院校的办学绩效进行评价,对其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将绩效评价作为建设策略的起点㊁标杆与导向,明晰 双高计划 建设的重难点与路径㊂很多学者研究了高职院校办学绩效评价问题㊂对该问题的研究通常采用S B M -D E A 模型与M a l m qu i s t 指数⑧㊁P C A -D E A 模型与S u p e r -S B M 模型的综合使用⑨等㊂除了以上采用D E A 法或D E A 模型变式的绩效评价方法外,还有研究者采用生产函数方法㊁综合投入产出法㊁随机边界分析法等方法对高等院校办学绩效进行评价㊂然而与D E A 法相比,这些方法存在无法进行多指标运算㊁易受评价者生产函数模型选择的主观影响等局限性㊂由于D E A 法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投入产出指标,并且不需要设定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从而避免了主观设定生产函数的影响,受到很多学者的青睐㊂早在1974年,教育经济学家L e v i n 就将D E A 法运用于教育生产的技术效率测量 ㊂R u g gi e r o 将D E A 法应用于高等院校办学效率的研究中,并证实在分析绩效问题上D E A 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方法 ㊂D E A 法采用线性规划技术测算效率,是一种在运筹学和经济学中用于评估生产前沿的非参数分析法,其中可以引入多个指标,对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进行更全面的评估㊂这种效率计算方法由于不需要设定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从而避免了主观设定生产函数的影响,并且该方法能够处理多投21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陈友力㊁叶赋桂‘ 双高计划 建设项目特征与遴选机制分析“,‘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2期,第103-108页㊂郭福春㊁许嘉扬㊁王玉龙‘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项目分析“,‘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1期,第98-103页㊂潘海生㊁周柯㊁王佳昕‘ 双高计划 背景下高职院校战略定位与建设逻辑“,‘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1期,第142-147页㊂张文利㊁范明明‘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㊁基本遵循与推进路径“,‘教育与职业“2019年第21期,第25-32页㊂周瑛仪‘应用研究驱动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1期,第160-164页㊂郭福春㊁许嘉扬㊁王玉龙‘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项目分析“,‘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1期,第98-103页㊂宾恩林‘加强应用性研究: 双高计划 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之路“,‘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年第1期,第33-42页㊂王琨㊁丁超‘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办学的绩效分析“,‘民族教育研究“2019年第3期,第116-127页㊂苏荟㊁吴玉楠‘基于P C A -D E A 模型的高职院校办学绩效评价研究“,‘现代教育管理“2018年第10期,第87-93页㊂H e n r y M L e v i n M e a s u r i n g e f f i c i e n c y i ne d u c a t i o n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P u b l i cF i n a n c eQ u a r t e r l y 2n o 1 J a n u a r y 1974 3-24 J o h nR u g g i e r o C o mm e n t o ne s t i m a t i n g s c h o o l e f f i c i e n c y E c o n o m i c s o f Ed u c a t i o nRe v i e w 22 n o 6 D e c e m b e r 2003 631-634入多产出条件下的效率度量①,这些特性让D E A 法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和灵活性㊂在办学绩效评价指标上,通常从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进行分析㊂投入指标一般包括基础投入㊁设施设备投入㊁人力资源投入㊁经费投入四个维度;产出指标一般包括教学育人成效㊁校企合作成果㊁科研产出㊁社会服务等㊂但是目前在采用D E A 法对院校办学绩效的评价,尤其是高职院校办学绩效评价的指标选取方面仍然以经验为主,指标的选取缺乏客观的依据;同时对选取的指标间的线性关系处理不够,容易造成结果上的误差㊂除以上指标外,还有研究者从办学效率㊁办学成果㊁办学效益三个方面出发,采用德尔菲法对各分解指标进行赋权,构建了包含平均招生增长率㊁高职院校专业规模效益㊁高职院校培训规模效益㊁品牌专业建设情况㊁毕业率㊁就业率㊁专业对口就业率㊁学校知名度㊁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在内的高职办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②㊂由上看出,目前对高职院校绩效的评价多采用D E A 法㊂该方法在学校办学绩效评价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且评价效果相对较好㊂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开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即通过正交变换将原始数据转换为互不相关的指标,从实证的角度为指标的选取提供依据,但是相关的研究仍然较少㊂评价的内容目前较少涉及对 双高计划 院校办学绩效进行评价㊂本研究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将通过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更为科学地选取和处理相关指标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 双高计划 院校具体的办学效率及其分类和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设策略㊂三 研究设计(一)研究方法高校办学活动是一个多维投入㊁多维产出的复杂过程,难以用经典统计方法进行测量㊂因此,大多数研究从相对效率角度出发,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 a t aE n v e l o p m e n tA n a l ys i s ,D E A )法对高校办学活动进行评价 ③㊂目前在我国,D E A 法在对高职院校的办学㊁科研㊁财政收支等方面进行的绩效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且评价效果相对较好㊂高职院校办学绩效评价指标相对较多,且指标内部的关系也较为复杂,无法使用同一权重体系进行计算,这一点与D E A 法比较契合㊂除此之外,D E A 法的同质性特点要求决策单元具有相同的目标㊁性质和外部环境㊂双高院校的办学目标㊁定位等都是相对接近的,且可选取的指标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㊂因此,可以认为样本具有同质性,适合采用D E A 法㊂综上,本研究将采用D E A 法,对 双高计划 院校现有办学绩效水平进行评价㊂(二)数据来源根据教育部㊁财政部‘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④,本研究选取了56所高水平建设高职院校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投入和产出的D E A 法,通过文献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投入与产出的指标,并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申报书“中获得了相应指标数据⑥,对这56所高职院校2018年的办学绩效,即各院校 双高计划 建设的基础办学绩效进行研究㊂(三)指标构建1.初始指标的选取㊂在本研究中,初始指标的选取一方面参考现有对高职院校办学绩效评价的指标与选取方法,另一方面以 双高计划 院校遴选的标准与建设的目标为参考,再一方面参考刘蓓㊁刘建民等研究121马欣悦 汤霓 石伟平 双高计划 院校办学绩效评估及建设策略①②③④⑤⑥白俊红㊁蒋伏心‘协同创新㊁空间关联与区域创新绩效“,‘经济研究“2015年第7期,第178页㊂吴凯㊁梁子婧‘高职院校办学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1期,第26页㊂荣耀华等‘基于D E A 视窗分析的教育部直属72所高校办学效率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2019年第4期,第592页㊂教育部㊁财政部‘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教职成函 2019 1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2019年12月18日发布,2020年8月11日访问,h t t p w w w m o e go v c n s r c s i t e A 07 m o e _737 s 3876_q t 201912 t 20191213_411947 h t m l f r o m=t i m e l i n e㊂本研究所指56所高水平建设高职院校是指 56所高水平学校建设高校(A 档10所㊁B 档20所㊁C 档26所) ㊂教育部办公厅‘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申报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2019年4月19日发布,2020年8月11日访问,h t t p w w w m o e go v c n s r c s i t e A 07 m o e _737 s 3876_q t 201904 t 20190419_378876 h t m l ㊂者在相关研究中采用的指标①㊂在投入指标方面,本研究采用 基础性投入 设施设备投入 经费投入 与 人力投入 等四个二级指标,分别反映物㊁财㊁人的投入㊂在产出指标方面,本研究将其分为教学㊁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三个维度㊂其中,教学维度包括 育人成果 与 教学成果 两项指标,主要反映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在教育方面的成效;产教融合维度包含 校企合作 与 成果转化 两项指标,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社会服务维度则包括了 国际合作 与 社会培训 两项指标,反映了高等职业院校在国际影响与服务能力方面的成果(见表1)㊂表1 双高院校办学绩效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单位标记投入指标基础性投入设施设备投入经费投入人力投入生均占地面积㎡/人X 1生均建筑面积㎡/人X 2生均教学㊁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人X 3生均实验室㊁实验场所面积㎡/人X 4生均学生宿舍(公寓)面积㎡/人X 5生均纸质图书册数册/人X 6生均教学㊁科研仪器设备值元/人X 7师均教学㊁科研仪器设备值元/人X 8学校年生均财政拨款元/人X 92018年学校总支出元X 10专业课时总数学时X 11校内专任教师数人X 12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X 13生师比X 14产出指标育人成果教学成果校企合作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社会培训学生国家级以上竞赛获奖数个Y 1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Y 2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数个Y 3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个Y 4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数门Y 5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数册Y 6企业技术服务人均年收入元/人Y 7国(境)外留学生数人Y 8非学历培训规模人日Y 9 2.最终指标的确定㊂根据D E A 法,在使用时需满足各投入㊁产出变量资料必须明确并且能量化㊁各决策单元间同质性要高㊁决策单元个数应至少为投入与产出变量的两倍以上,以及必须符合线性规划模式的要求㊂为满足D E A 模型对指标的技术要求,采用因子分析对指标进行降维处理,消除投入指标间以及产出指标间的线性关系,以提高评价结果的有效性②㊂221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①②刘蓓㊁潘文㊁王潮临‘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绩效评估之实证研究“,‘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11期,第12-15页;刘建民㊁毛军‘基于S B M 模型的高等院校办学绩效评价研究 以教育部直属高校数据为例“,‘高教探索“2015年第4期,第11-17页㊂王宁㊁王鲁玉‘基于因子分析和改进D E A 交叉模型的中国 一流大学 建设高校科研效率评价“,‘统计与信息论坛“2018年第12期,第40页㊂首先,通过S P S S 25.0对14个投入指标和9个产出指标分别进行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因子进行构造,剔除因子载荷量低于0.55的指标以及在多个维度上载荷量都超过0.55的指标㊂投入与产出指标的KMO 值分别为0.619和0.612(>0.5),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显著性均为0.000(<0.001),可以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别提取了3个投入因素(累积方差贡献率=76.234%)F I 1㊁F I 2㊁F I 3和3个产出因素(累积方差贡献率=64.719%)F O 1㊁F O 2㊁F O 3㊂(见表2㊁表3㊁表4)表2 投入产出指标的KMO 值与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投入指标产出指标KMO巴特利特球形检验p 0.619362.0320.0000.610196.1800.000表3 旋转后的投入指标因子载荷矩阵图投入指标变量F 11F 12F I 3生均实验室㊁实验场所面积生均纸质图书册数生均教学㊁科研仪器设备值师均教学㊁科研仪器设备值学校年生均财政拨款学校总支出专业课时总数校内专任教师数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X 4X 6X 7X 8X 9X 10X 11X 12X 130.6200.8150.9770.7780.8730.7780.8910.9440.900表4 旋转后的产出指标因子载荷矩阵图产出指标变量F O 1F O 2F O 3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数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数企业技术服务人均年收入学生国家级以上竞赛获奖个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个数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非学历培训规模Y 5Y 6Y 7Y 1Y 3Y 4Y 2Y 90.9430.9320.7400.7480.6450.5870.7690.658根据对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分别作如下命名:F I 1为资金设备支持㊁F I 2为人力资源支持㊁F I 3为人才结构支持㊁F O 1为校企合作成果㊁F O 2为教学育人成果㊁F O 3为社会服务成果㊂最后,计算每所学校在新生成的投入产出因子上的得分㊂由于各原始数据的量纲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因此,先将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每一个指标上的数据都转化为平均值为0㊁标准差为1的Z 分数①㊂由于投入和产出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不利于C C R 模型进行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因此采用阈值法②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为节省篇幅,此处不呈现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投入产出指标值表格)㊂四 办学绩效的实证分析(一)绩效评价的权重计算在明确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还需要计算每所 双高计划 院校的投入和产出总情况,分别将投入和产出的321马欣悦 汤霓 石伟平 双高计划 院校办学绩效评估及建设策略①②龚冷西㊁陈恩伦㊁贾玲‘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高职院校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教育学术月刊“2017年第7期,第25页㊂龚冷西㊁陈恩伦㊁贾玲‘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高职院校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教育学术月刊“2017年第7期,第25页㊂3个因子根据各个因子的权重进行加权求和㊂通过计算可得F I 1㊁F I 2㊁F I 3的权重分别为0.592㊁0.255㊁0.153;F O 1㊁F O 2㊁F O 3的权重分别为0.506㊁0.276㊁0.218㊂加权计算后可得出每所学校投入与产出的总量,可将其看作学校的教育投入与产出得分㊂(二)绩效评价结果将上述投入产出指标使用D E A P 2.1进行处理,得到56所双高计划 院校办学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㊁纯技术效率㊁规模效率以及规模报酬的增减情况(见表5):表5 56所双高计划 院校办学绩效学校编号综合效率(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报酬学校编号综合效率(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报酬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0.2531.0000.5870.7180.7450.5270.3790.6220.8970.4670.7100.6300.8050.4620.6590.5530.4240.5350.3340.6100.4320.3610.7400.5050.6270.4010.5650.5340.2691.0000.6180.7310.7810.5580.3990.6640.9190.5060.7480.6850.8720.4970.7090.5980.4690.5600.3590.6500.4700.4040.7780.5410.6610.4300.6080.5890.9401.0000.9500.9830.9540.9450.9490.9360.9770.9230.9500.9200.9220.9300.9300.9240.9040.9560.9310.9390.9190.8920.9510.9340.9490.9330.9300.905递增不变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0.4640.4360.5790.3860.4170.6450.4300.3750.4220.4420.5490.4860.6770.7410.6120.5320.4360.3740.4220.8740.5750.4840.6160.6930.5220.4450.5180.5550.5020.4700.6130.4380.5830.6860.4810.4240.5340.5260.5990.5830.7150.7970.6870.5790.4970.4230.4681.0000.6270.5270.7000.7760.5640.4860.5690.5930.9250.9290.9440.8820.7150.9400.8940.8850.7910.8410.9160.8320.9460.9290.8900.9200.8780.8840.9010.8740.9160.9190.8800.8940.9250.9160.9090.935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递增M e a n0.5500.5990.9160.5500.5990.9161.56所双高计划 院校办学绩效基本情况一般来说,D E A 值在0.8以上属于效率较高,在0.5-0.8之间属于效率中等,在0.5以下属于效率较低①㊂从整体上来看,56所 双高计划 院校办学效率处于中等水平,院校间整体差异不大,仅个别院校在个别指标上存在一定差异㊂由表5可知,56所 双高计划 建设院校办学的平均综合效率为0.550,平均纯技术效率为0.599,平均规模效率为0.916,均未达到1㊂这说明56所院校整体的办学绩效尚未达到D E A 有效,即办学的投入与产出之间仍然存在投入相对冗余或产出不足的情况, 双高计划 院校的整体办学绩效仍然有上升的空间,整体办学效率在0.5左右,效率较低㊂56所双高计划 建设院校中,编号2院校的综合效率㊁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421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①郭燕芬㊁柏维春‘中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效率的D E A 分析 基于175所幼儿园的实证调查“,‘教育与经济“2017年第6期,第47页㊂效率①均达到了1,说明D E A 有效,产出达到了最大值,其余55所院校均为非D E A 有效㊂由表5可知,非D E A 有效的55所院校的综合效率均未达到0.8,其中21所院校,即接近40%以上的学校综合效率在0.5以下㊂这说明 双高计划 院校的办学效率仍有待提高,在教育资源配置㊁使用效率等多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㊂在纯技术效率方面,非D E A 有效的院校中有1所学校(编号48)纯技术效率为1,但是综合效率未达到1㊂这说明该类院校的规模与投入和产出不匹配,需要增加规模或缩小规模㊂根据本研究的计算结果,编号48的学校需要扩大规模;其他54所学校的纯技术效率基本都在0.5以上,处于纯技术效率中等水平,可能需要在办学管理㊁资源㊁经费使用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㊂在规模效率方面,若规模效率未达到1,说明需要调整决策单元的规模,加大或缩减投入㊂根据上述结果,55所非D E A 有效的院校均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结果,即在技术有效的前提下,这些院校已经达到了最大产出的可能性边界㊂2.56所双高计划 院校投入产出结果分析(1)56所双高计划 院校的分类通过前述数据处理,可以得到56所双高计划 院校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得分,并对其进行排名(受篇幅限制仅呈现部分学校排名,见表6)㊂通过K r u s k a l -w a l l i s 秩和检验发现,卡方值为85.286(p <0.001),表示投入㊁产出与办学效率间不存在一致性㊂这说明办学效率的排名与投入和产出的排名之间没有一致性,各校的办学效率与产出和投入排名之间并不呈现对应关系㊂由此可见,教育投入和产出的高低对办学效率的影响并不局限于数量的多少,可能还与人力资源㊁物力资源的配置㊁教育资源的管理与整合等密切相关㊂表6 5所双高计划院校教育投入与产出得分(部分)学校编号教育投入得分(排名)教育产出得分(排名)办学效率(排名)12510287.573.952.953.542.70(1)(8)(38)(16)(44)3.447.103.952.972.59(14)(1)(5)(30)(40)0.2531.0000.7450.4670.534(56)(1)(5)(36)(28) 通过对56所双高计划 院校的投入产出与办学效率排名的聚类分析可以看到, 双高计划 院校主要可以分为5类(见表7):表7 56所双高计划 院校聚类分析聚类编号学校编号11㊁6㊁7㊁14㊁19㊁24㊁26㊁29㊁3022㊁3㊁4㊁9㊁18㊁25㊁3135㊁8㊁11㊁12㊁13㊁15㊁16㊁20㊁23㊁27㊁34㊁41㊁42㊁56410㊁17㊁21㊁22㊁32㊁35㊁36㊁46㊁47㊁50㊁53㊁54528㊁33㊁37㊁38㊁39㊁40㊁43㊁44㊁45㊁48㊁49㊁51㊁52㊁55第一类是高投入-高产出-低效率 的院校㊂如编号1学校的投入与产出排名都较为靠前,但是办学效率在56所学校里排名最末㊂这类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办学规模的不合理导致了投入要素配置的不合理,需要着重考虑如何合理规划学校规模,提升规模效益㊂第二类是 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率 的院校㊂如编号2学校的投入㊁产出与办学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这类学校整体发展较为稳定,办学效率较高㊂521马欣悦 汤霓 石伟平 双高计划 院校办学绩效评估及建设策略①综合技术效率是对决策单元的教育资源配置能力㊁资源使用效率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衡量与评价㊂纯技术效率是指由于教育管理和投入资源的使用效率等因素影响的生产效率㊂规模效率是指由于规模因素影响的生产效率 ㊂参见:苏荟㊁吴玉楠‘基于P C A -D E A 模型的高职院校办学绩效评价研究“,‘现代教育管理“2018年第10期,第90页㊂。
2023年教师计算机培训总结_1
2023年教师计算机培训总结2023年教师计算机培训总结篇1~学年度2023年教师计算机培训总结一个学年又结束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的能力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所有教师的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下面就将本学年教师的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做一总结。
在本学年的培训计划中,第一,我们主要是针对大连市教育网、大连教师网、沙河口区教育网不断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板块的增加,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丰富教师的知识,提高教师运用网络的能力;第二,我们针对学校内容的缺少和教师参与学校的建设的目的,对教师进行学校上传资料的培训;第三,我们针对去年教育局为学校增加的信息技术的设备,对教师进行了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的培训。
在区教育网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培训方面,我们主要对教师进行了沙河口区教育网教学资源的使用,教学综合应用系统的使用,数字化图书馆的使用,中华传统文化板块的使用的培训。
培训中我们采取全体教师全员参加培训,教研组练习提高的方式,使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已经掌握了这些操作。
在市教育网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培训方面,我们主要对教师进行了一下方面的培训:1、大连市教育网电子图书阅读插件的下载和安装;2、四种电子图书软件的使用。
培训以后教师们都能通过这些软件查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子资料。
大大提高了教师网上电子图书的获取和阅读能力。
在本学年度,我们还针对教师系统维护能力欠缺,信息技术设备使用和维护水平不高的情况,对教师进行了“投影机的使用与维护保养”、“实物展示台的使用与维护保养”、“网络杀毒软件kiil的使用“的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们掌握了使用的要领,提高了使用和维护的能力。
在本学年度中,我们为了丰富学校的内容,发挥教师积极性,我们对教师进行了登陆学校,上传相关资料的培训。
还对教师进行了建立自己的博客的培训。
在本学年度中,我校还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在此平台上,我们设立了“教师研修档案”的栏目,在此栏目下我们共设了“五年规划”、“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育叙事”“体会__”“教研发言稿”“校际联动记录”“同伴互助建议”“评课记录”“校内上研究课”“班主任培训”“学年教学总结”“学习笔记”13个子栏目。
计算机教师培训总结集合5篇
计算机教师培训总结集合5篇计算机教师培训总结篇1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拉近了人与人间的空间距离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信息社会对教育者和学习者。
分别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对中小学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所以掌握信息化技能、提高信息化能力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条件。
信息技术正在使教学从以教师、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将由教内容到教方法,朝着从学知识到长智慧的方向发展。
作为当代的教师,必须清醒地面对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新时代需要新型教师,教育的信息化还要求我们教师对自己的角色重新进行定位,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以适应与时俱进的、全新的教育体系。
一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
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初步掌握利用教育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信息社会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输者变为学生自主是互联网技术,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教师应这几个方面努力:在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中促进自身发展身处信息化时代的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带着探索和继续学习的精神,学习新的技能、获取新的认识、树立新的信念,迅速地调整甚至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积极地投身到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去。
这既是当今教育变革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生活中需要不断寻求发展的方向第一、教师必须增强自身发展的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信息技术能够带给我们最佳实践的范例,提供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的研习,能够在教师共同体之间建立起稳定的联系。
但是,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不足时,才能形成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的先进教学观念和个人发展的动力从而主动去学习。
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与设计
2
实习
主要是指为了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受训者通过实地体验、实际操作、实战演练从而习得技术技能的过程。
“实训”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实训的目的是以提升实训者的技术技能为主; 实训的内容是以实际操作技能为主; 实训的手段是以实物操作和仿真模拟为主; 实训的功能是以是否促进就业来体现。
实训
对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进行整体优化。
01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必须秉承整体优化的观念,针对医院临床需求和学校教学需求寻求方案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形成最佳的实训基地规划,发挥最大的功能,从而保证方案的科学性。
02
(2)现实性原则
设备必须适合课堂教学,不应盲目地片面地追求高、精、尖,而应强调其适用性,尤其强调其应有一定的使用频率,设备数量的确定则依赖于工作分析的结果。
02
01
以真实医院环境为载体,根据经费等实际情况:从小规模开始逐渐发展,功能上以解决常见的基本保健问题为主;
意在培养学生初级卫生保健方面的职业技术综合能力、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职业综合素质;
发挥其真实的社会保健服务功能。
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自然还应包含实训所需要的设备、工具和材料的详细清单,这些资料对于实训基地的建设来说非常重要;
01
现在培养的人才要适应未来需要,所以实训基地应具一定先进性。尽可能体现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体现现有行业中高技术含量,使学生能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技术。
02
前瞻性还应体现在实训项目、实训内容的设置上,及时甚至超前地分析本地区、行业、社会发展需要,分析职业群里不同专门方向或相关新职业发展动向,从而确定实训项目及内容。
还要注意护理文化的渗透。
主要以模拟工作现场为主;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博士、教授、博士共99页
学生、外国留学生
3、接受部分时间制非正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 学生数在增加
社区学院的生源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接受全日 制正规学历教育的学生比重在下降。
FMA可以通过NVQ体系与AMA相衔接,AMA以可以通过NVQ体系与高等 教育专科文凭课程与本科学位课程相衔接。
这是一种基于工作的学习(Work-based Learning),但它需要大学、专业学 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的支持与配合。由于现代学徒制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 与年轻人的青睐,目前发展非常迅速。
英国政府的这一改革,目前也得到企业界的大力支持。
当前美国高职的发展与变革
一、社区学院目前面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挑战
1、升学压力加大
准备毕业后读本科大学的社区学院学生 ——80年代初45% 现在70% ——2000年 实际升入本科院校的学生不到1/4
实际完成学业、拿到学位者不到1/10 要求升学的学生文化基础差
2019年英国又引进了国家徒工制(National Traineeship——NTr),不久更 名为“基础现代学徒制”(Foundation Modern Apprenticeship——FMA)以 完成义务教育的16-19岁年轻人为对象,以以NVQ-2级证书为目标,采用工 读交替的方式,培养初级技工。
全日制中 等教育
教育
进入就业 主流
学徒制
支流 就业
4、推出“工作本位”的新学位——“基础学 位”
为了使高校与企业在英国高等教育中的进一步合作,为 了大学生能在现代企业中获得真才实学,英国政府从 2019年秋季开始推出一种工作本位(Work-based)的新 学位——“基础学位”(Foundation Degree),它向学生 提供现代企业或岗位所需的专门技能。
当前我国职教改革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思考-石伟平
2. 中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
中高职趋同发展 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问题 职业性与高等性 高职的尴尬
中、高职的培养目标仍不清楚
中职培养目标:技能型人才 高职培养目标:高技能人才 高职的高技能“高”在什么地方? 是“操作技能”还是“心智技能”? 什么是“心智技能”( mental skill)? --人们顺利认识特定事物、解决具体问题所运用的智 力活动方式。 如果是“操作技能”,高职生比中职生“高”吗?培养目标重在“首岗适应”还是以后 的多岗迁移?
开发过程中向谁调查?行业专家 一线操作人员 一线管理人员 人力资源部经理 企业老总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
3. 职业院校学生的“多元化” 出路问题
原来,中职生的出路比较单一,毕业后主要就业。但 在“高职”蓬勃发展的今天,相当数量的中职生希望 毕业后继续学习,选择“升学”,升入 “高职院校”。 原来,高职生毕业后主要就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 建构,也给高职生的“专升本”提供这个可能和更大 的空间;相当数量的高职生,希望毕业后继续学习, 选择“升本”;在发达地区也有更多的学生毕业后选 择创业或到海外留学。 职业院校学生出路多元化的趋势,直接影响到了学校 的培养目标,也势必会影响到学校的课程目标、内容 与教学方式等。
谁来管?谁来协调?用什么机制来协调? “跨界”的“圆桌会议”
从国家到地方各级建立定期的“跨部 门圆桌会议机制”
(一)理由 职业教育“来自于产业、服务于产业”的本质特点决 定了职业教育需要教育部门和产业部分的合作。 当前职业教育的跨部门合作机制不顺。虽然当前不定 期地会召开七部委会议,但并未就职业教育形成“定 期、定责”的跨部委协商机制。虽然教育部门力图牵 头建议起跨部门的联席会议机制,但却因为教育部门 行政力的有限,难以统筹其它部门,也就无法形成具 实质性的跨部门合作机制。 跨部门合作是国外职业教育的基本经验。
石伟平教授简介
石伟平教授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16)6
【摘要】石伟平,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研究所所长。
石教授社会兼职较多,目前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职业技术教育学科评审组副组长等职。
石教授对职业技术教育国际比较、职业技术教育宏观发展战略、职业技术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战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战略、【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术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发展战略;国际比较;博士生导师;科学研究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9.2
【相关文献】
1.精成所至"金"石为开——记东北大学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佟伟平 [J], 刘岩;张齐琪
2.李卫平副教授简介/范志宁教授简介 [J],
3.何谓"终身职业教育"——兼与周永平、石伟平先生商榷 [J], 汤广全
4.祝贺石汉平教授、李薇教授担任主编的《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再次被“中
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 [J],
5.教授风采——陈伟平教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计算机培训总结_1
2023计算机培训总结2023计算机培训总结1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拉近了人与人间的空间距离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信息社会对教育者和学习者。
分别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对中小学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所以掌握信息化技能、提高信息化能力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条件。
信息技术正在使教学从以教师、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将由教内容到教方法,朝着从学知识到长智慧的方向发展。
作为当代的教师,必须清醒地面对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新时代需要新型教师,教育的信息化还要求我们教师对自己的角色重新进行定位,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以适应与时俱进的、全新的教育体系。
一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
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初步掌握利用教育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信息社会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输者变为学生自主是互联网技术,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教师应这几个方面努力:在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中促进自身发展身处信息化时代的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带着探索和继续学习的精神,学习新的技能、获取新的认识、树立新的信念,迅速地调整甚至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积极地投身到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去。
这既是当今教育变革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生活中需要不断寻求发展的方向第一、教师必须增强自身发展的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信息技术能够带给我们最佳实践的范例,提供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的研习,能够在教师共同体之间建立起稳定的联系。
但是,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不足时,才能形成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的先进教学观念和个人发展的动力从而主动去学习。
第二、要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在信息环境下努力提高信息素养。
当前我国职教改革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思考-石伟平 (20120711)
向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不仅退税,而且提供 经济和社会奖励,使企业“参与有利”。
6. 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职业教育看什么?(驾校) ---师资 ---设备
设备好解决 主要的问题在于师资
二、课程分析
以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是国际职业教育的共 同经验。如法国、爱尔兰、丹麦等实施了“税收 -拨款制度”;英国、美国等用“津贴”方式对 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进行补助。
(二)措施
实施职业教育的“税收-拨款制度”,使企业“ 必须参与”。向企业预先征缴一定份额的税收, 企业在履行相关培训义务后即可获全额退税。
1. 中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
中高职趋同发展 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问题 职业性与高等性 高职的尴尬
中、高职的培养目标仍不清楚
中职培养目标:技能型人才 高职培养目标:高技能人才 高职的高技能“高”在什么地方? 是“操作技能”还是“心智技能”? 什么是“心智技能”( mental skill)? --人们顺利认识特定事物、解决具体问题所运用的智
二本院校向应用性本科转型,培养大批技术 应用性人才——面向产业需求办学,调整专 业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专业学位制度,培养创新型的高技术 专业人才——采取“双基地、双导师、真项 目”的人才培养模
3. 职业教育的国家制度
职业教育的“跨界”特征 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投入、实施、评估都需
(二)措施 跨部门圆桌会议从中央到地方分别由国务院副总理、
常务副省长、常务副市长召集,由各级发改委与教育 部门共同筹划,改变以往教育部门行政力有限的尴尬 局面。 跨部门圆桌会议要形成固定机制,即与会人员固定、 与会时间固定。与会人员应当包括相关行业部门主管 、行业协会或大企业代表、 中小企业代表、职业院校 代表等。 跨部门圆桌会议的主要职责是对职业教育进行规划、 推动职业教育项目的开展、协调跨部门关系并整合资 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学位”是属于高等教育,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 一)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企业参与课程的设计和
定期检查,其行业或专业团体承认该学位资格,地方与 国家行业团体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中双方给学生提供学 习便利,学位有高校授予; (二)重在技能和知识的开发,强调宽基础的学术学习和 核心技能培养,着眼于技术掌握和特殊技能的开发; (三)强调能力本位,技术和技能在工作现场的应用与充 分的工作体验; (四)弹性、多样的学习形式,学习可以是全日制或部分 时间制,可以通过当地的继续教育学院,或通过Internet 或其他远程教育形式;
“基础学位”课程推出之后,大受学生和企业欢迎。 英国教育和技能部负责高教的副大臣Margaret Hodge女 士提出: ——注册就读“基础学位”课程的学生,人数远远超过了 原来政府的计划。政府打算进一步发展这一革新计划, 因为这无论是对学生、高校还是企业,都是“双赢的”; 高校可以借此吸引更多的学生,企业可以得到所需的更 有技能的员工,而学生个人则能得到通向更好工作机会 的“护照”。 英国政府的这一改革,目前也得到企业界的大力支持。
2000年美国社区学院在校生专业取向
商务29% 保健22% 工程、科技12% 计算机、数据处理5% 农业、家政、销售、贸易、工业12% ——前面4种更便于走向专业或半专业工作,且工 作更稳定、薪水更高,但这些专业的学习更需 要学术基础展与变革
一、社区学院目前面临的挑战
1、升学压力加大
准备毕业后读本科大学的社区学院学生 ——80年代初45% 现在70% ——2000年 实际升入本科院校的学生不到1/4 实际完成学业、拿到学位者不到1/10 要求升学的学生文化基础差
2、面临激烈的生源竞争
公立大学、私立大学、各类培训机构与社区学 院争夺成人生源 3、远程教育对社区学院的冲击 远程教育替代课堂教学,使“就近入学、方便 就学”的社区学院优势不再 远程教育使学生选择远处名牌院校“优质教育” 理想成为可能
2、进一步强化社区学院的初级学院——转学功能 3、进一步完善高中与学院在课程教学上的衔接 4、进一步加强社区学院与当地政府、行业、企业、 社区、高中和本科院校之间在办学上的合作 5、提供与拓展补偿/补习教育的功能 6、开发与扩展非学历、非正规培训
(三)社区学院发展的总趋势
转学、升学教育 职业准备教育 技术准备教育 社区服务 补习教育(成人基础教育) 转业、再就业培训 知识、技术更新/提高教育 定单培训 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教育
国还开设了相关主题的网站。
(二)社区学院的改革对策
1、继续保持社区学院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特 色
美国的社区学院委员会提出,社区学院课程应 该从传统学院所要求的学术课程更多地转向赋 予工作技能和岗位能力再培训课程,并尽可能 地采用远程教育的方式实施,以满足更多非传 统意义上的学生要求。 提出调整后此类课程应占社区学院所有课程的 “50%”。
2、创办“以市场为驱动力的社区学院”
2002年秋,美国联邦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办公室 (Office of Vocational and Adult Education ,OVAE)提 出,社区学院必须对劳动力市场需求作出积极反应,以 满足当地甚至本地区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 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专业: ——医疗、卫生、保健(满足人口老化对护士、理疗助理、 放射技师等人才的需要) ——社会治安、保安、网络安全(满足治安形势恶化对这 类专业人才需要) ——信息工程、电算、电子商务(满足ICT广泛应用带来 的行业技术更新的需求)。
二、社区学院目前面临的机遇
1、美国目前正值高校入学高峰 可比10年前扩展11-16%的生源
2、移民学生、外国留学生的数量在增加 加州、纽约市高校在校生中有50%是移民 学生、外国留学生
3、接受部分时间制非正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 学生数在增加 社区学院的生源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接受全日 制正规学历教育的学生比重在下降。 4、社区学院学生中,平均年龄在增加,具有本科、 研究生高学历的学生数在增加。 知识、技术更新,转岗、转业培训已经成为社 区学院的一项主要职能。
(五)采用单元学分制,学分可以累积和转换,只要完成 规定的8个左右单元、积满240学分就可得到学位; (六)开放入学,任何GEC A级(学术A级)证书或职业A 级证书持有者,任何GNVQ、NVQ或其他3级职业证书 持有者,都有权利申请注册这一课程;没有此类证书者, 可以通过“承认以前的学习”(APL)而得以入学; (七)强调持续的职业和专业发展,取得“基础学位”后, 再继续全职学习15个月,便可得到大学的“荣誉学位” (Honor Degree),也可以在职继续学习相等的学时, 获得“荣誉学位”;或可在“基础学位”之后,参与专 业资格课程或高级NVQ课程的学习,以求更好的职业发 展。
1、
扩展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规模,丰富 教育对象的组成,让更多不同背景的学 员都能接受此类教育。
英国教育和技能部于2003年颁布文件:拓宽 高等教育的参与(Widen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提出到2010年,人口中50%的人在年满30岁 之前应该接受过某种程度的高等教育。这里 包括大量我们所说的高职教育。 目的是提高年轻人的自我期望水平,使其掌 握社会所需要的技能,来建设具有高生产效 率和核心竞争力的新社会。
三、当前美国高职的改革与发展
(一)政府的举措
1、扩展高等教育规模,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接受高等教 育,促进教育平等,为知识社会准备更好的劳动力。
在最近的30年中,不断开放高等教育,目前接受高等教育的 人数达到5,000,000,其中70%的学生来自于年收入低于2 万美圆的家庭,这些学生主要在政府投资的社区学院就读, 社区学院是美国进行高职教育的主要场所。 官方的宣传:“受教育程度愈高,就业机会愈多、就业的稳 定性愈强,就业的质量愈高”。 提出“College for All”。
当前世界高职发展的基本趋势 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 石伟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当前高职发展与变革的国别研究 当前高职发展基本趋势国际研究 国际高职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启示 当前我国高职“改制”的几点思考
第一部分: 当前高职发展与变革的国别研究
当前英国高职的发展与变革
英国现代学徒制与未来教育、就业之间的关系
高等教育
职业管理者
高级学徒制 全日制学 院或第六 学级 基础学徒制
技术监理
技术员
全日制中 等教育
进入就业
主流 教育 年龄 学徒制
支流 就业
4、推出“工作本位”的新学位——“基础学位”
为了使高校与企业在英国高等教育中的进一步合作,为 了大学生能在现代企业中获得真才实学,英国政府从 2001年秋季开始推出一种工作本位(Work-based)的新 学位——“基础学位”(Foundation Degree),它向学生 提供现代企业或岗位所需的专门技能。 这种学位课程主要面向职教学生,是国家现代学徒制度 的一部分。它向这类年轻人提供由高级学徒制度直接通 向高等教育的明确通道,通过“学徒制”——“基础学 位”课程/高等教育,来发展和积累现代企业所需的专业 知识和职业技能,年轻人可以据此发展其专业性质的职 业生涯。
5、学业成绩差的高中毕业生将社区学院 作为升学首选
由于4年制本科院校对这类学生入学有限 制,因此目前中学成绩较差的大部分高中 毕业生选择社区学院。 在现在的社区学院中,有63%的学生至少 选读一门补习课程(Remedial Course),美 国把这种教育叫做“补偿教育” (developmental education——实为“补差 教育”)
计算机工程师 计算机支持专家 系统分析员 数据库管理员 电脑出版专家 法律事务助理 个人护理与家庭健康助手 医务助理 社会和人力服务助理 内科医生助理 数据处理设备维修员 住院咨询员 电子半导体处理员 医学记录技术员 理疗助理 增长率 108 % 102 94 77 73 62 58 58 53 48 47 46 45 44 44
3、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度,高职成为“双元 制”的一元。
1995年英国引进现代学徒制( Modern Apprenticeship——MA),以完成义 务教育的16-24岁年轻人为对象,以NVQ-3级证书为目标,借鉴德国“双元 制”,采用工读交替的方式,培养技术员、高级技工、领班。后更名为 “高级现代学徒制”(Advanced Modern Apprenticeship, AMA)。 1997年英国又引进了国家徒工制(National Traineeship——NTr),不久更 名为“基础现代学徒制”(Foundation Modern Apprenticeship——FMA)以 完成义务教育的16-19岁年轻人为对象,以以NVQ-2级证书为目标,采用工 读交替的方式,培养初级技工。 FMA可以通过NVQ体系与AMA相衔接,AMA以可以通过NVQ体系与高等 教育专科文凭课程与本科学位课程相衔接。 这是一种基于工作的学习(Work-based Learning),但它需要大学、专业学 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的支持与配合。由于现代学徒制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 与年轻人的青睐,目前发展非常迅速。 据2002年的统计,高级现代学徒制培训岗位新增65,800个,基础现代学徒 制的培训岗位新增119,800个。英国的高职院校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和投 入到现代学徒的培训之中。
2、接受高职教育的学员,平均年龄在不断 上升,在职人员的比例也在扩大
根据2002年的一项官方统计: ——在89所大学(University)、63所专业学院(College)、 483所继续教育学院(Further Education College)中, 有15%的学员是在职人员,50%左右的学员在30岁左 右。 ——更多的人选择与自己目前工作相关的培训课程,而不 是创业和失业培训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