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
毛概八至十二章重点
第八章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位 P145不完全内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依据,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是资本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经济手段,在经济调节中都有各自的优势,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二者结合起来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它们可以和各种社会制度结合起来,并且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地位: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确立依据和坚持的“两个毫不动摇”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确立依据:1)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的主要物质条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体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作用我国所有制结构改革,是以坚持公有制为前提的2)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实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何坚持(两条原则):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3、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和机遇特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机遇:经济增长虽然放慢,但经济规模决定的事急增量依然可观,大消费、大市场的“大国经济效应”的机遇显现。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
毛概第八章主要是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领导阶级、基
本路线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等问题。
以下是本人对该章节的重点总结: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反对外来压迫和民族剥削,解决土地问题和建立民主
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革命的第一个阶段,决定中国命运的基本变化。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独立和发展,打破了旧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局面。
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领导阶级、基本路线
1.社会主义革命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革命。
2.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路线是: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即土地改革和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计划经济为主导。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1.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础上,以发展生产、促进经济文化建设为中心,逐步实现现代化。
2.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强调生产发展是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民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发展中医药事业,以人为本,发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
3.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自主创新,不搞封闭和依赖。
4.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统一规划,区别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实行分步实施的原则。
毛概整理第八章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1、形成计划经济原因:(1)客观条件:国情,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
(2)主观条件: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3)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我们示范效应2、计划经济的意义:积极意义: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能够集中主要力量开展工业建设,比较迅速的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弊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忽视价值规律;平均主义严重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最先从理论上思考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的人——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初,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三大提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社会的”,新的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992年,江泽民在中央党校讲话上首次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1,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2,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是中性的3,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毛概第八章重点
第八章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从理论上破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制度属性的陈旧观念,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
第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在消费资料分配问题上存在一种误解,即把共同富裕看成是全国人民在同一时间以同等的速度富裕起来,如果社会成员的收入出现了较大的差距,就认为是两极分化,背离社会主义。
第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建设创新型社会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是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即共同富裕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以同等速度富裕起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需求、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党的十五大在深刻总结所有制结构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首先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其次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再次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三: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四:1 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2 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 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4: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基本政治制度)5:我国的居民政策: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五:依法治国意义: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4: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7篇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7篇第1篇示例: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其中第八章是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实践规律的章节。
本文将对毛概第八章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第八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关系、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等。
毛概第八章强调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总和,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是在生产力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
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不断发展生产力,同时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也存在矛盾。
上层建筑是指政治、法律、宗教、道德等意识形态领域,经济基础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应当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为经济基础的发展提供保障,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关系也是毛概第八章的重点内容。
阶级斗争是哲学的基础,生产斗争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要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必须积极开展阶级斗争,同时推动生产斗争的不断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关系是毛概第八章所强调的重点。
社会主义革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是必须经历的阶段。
而社会主义建设则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八章是一篇系统总结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内容的重要章节。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可以更好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核心要义,指导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希望本文的总结能够为读者对毛泽东思想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第2篇示例:毛概第八章是一本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专业学科书籍,其内容主要涉及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建设。
毛概第八章..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中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3.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第一阶段,1978-1983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第二阶段,1984-1987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第三阶段,1987-1991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明确目标和任务。
2007年,十七大提出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
2012年,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毛概思想第8章知识点总结
毛概思想第8章知识点总结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第8章主要讲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和原则,具体包括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土地革命和农村合作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内容。
本文将对第8章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条件下,农民是革命的领导力量,而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则是主要的反动力量。
因此,农民战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即通过农村武装斗争,形成农村根据地,最终夺取全国政权。
二、土地革命和农村合作化毛泽东强调土地革命是农民革命的基础,必须实现土地制度的彻底革命。
他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鼓励广大农民起来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
接着,毛泽东提出实行农村合作化,将小农经济逐步发展成集体经济,并通过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形式,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三、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毛泽东强调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他提出了“四大现代化”的目标,即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在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积极推动农村、城市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通过统一计划、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力量,加快经济建设的进程。
四、社会主义教育和文化建设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教育和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强调要批判传统的封建文化,倡导民族自尊、民族自信的精神,提倡大众化的教育,普及文化和科学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五、人民战争理论毛泽东提出了人民战争理论,指出人民是战争的决定力量,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他强调要善于运用经验主义和理论的结合,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打破敌人“进攻只能阵地战”的思想,实行积极进攻。
毛概整理笔记(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经济体制选择的历程:计划经济(1949-1978)——→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78-1984)——→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4-1992)——→市场经济(1992-至今)。
(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为什么我们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①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说明我们的计划经济不适合我国的发展。
※注: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和弊病:a.形式单一,限制、排斥甚至消灭非公有制经济;搞大而公大而全,由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浮夸风共产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b.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c. 高度集权政企不分,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d. 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
②从理论上说,计划经济适合战争年代或者战后恢复期,还有就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阶段。
③我们国家搞社会主义逾越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发展,但是不能逾越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被认为是目前最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好方式。
⏹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组织形式。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和完备形态◎商品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产品商品化为特征的第一阶段)△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劳动力商品化为特征的第二阶段)△市场经济(产权商品化为特征的第三阶段)市场经济又分为:⏹古典的(或自由的)市场经济(完全靠市场调节)⏹现代的市场经济(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市场经济优点:低成本,高效率,有效配置资源)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a.社会主义还存在社会分工b.还存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不同利益主体c.还存在多种公有制形式所以,我们要搞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要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解决初级阶段的问题,完成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
最新毛概第八章知识点整理
1.党在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2.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妾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江泽民提出)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主要内容: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把两者结合起来;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属性(辨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计划之间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吗?错)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5.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6.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7.确立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妾求。
第二.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形式. 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8.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9.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毛概第八章知识点重点归纳思维导图
毛概第八章知识点重点归纳思维导图一、毛泽东的民主革命理论1.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对象–革命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2.革命的动力和任务–动力: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压迫、推翻封建主义压迫、推翻官僚资本主义压迫3.革命的两个阶段和两个任务–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4.革命的领导阶级和人民统一战线–领导阶级:无产阶级–人民统一战线: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阶级革命联合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阶级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社会基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革命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3.革命的战略和策略–革命的战略:两个阶段的革命–革命的策略:武装夺取政权4.革命的领导核心和动员群众–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动员群众:工农联盟和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革命力量三、社会主义革命理论1.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任务–形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任务:完成全国工业化和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2.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阶级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社会基础: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3.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建设–道路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和战略–革命任务:消灭剥削、消灭资产阶级法权–革命战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一战线为基础四、知识点重点总结毛概第八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的民主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革命的两个阶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分别对应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通过人民统一战线来实现革命的胜利。
毛概第8章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4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体现 : 第一,在整个社会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是主体。 第二,在公有制经济内部,按劳分配是主体的 分配原则。 第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以按劳 分配收入为主。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就是按 生产要素分配。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里不包 括公有制中的按劳分配,因为按劳分配得到收入的 劳动者不是凭借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以 提供生产要素的身份来参与分配。 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主 要包括资本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 得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自有的货币或资本 借给他人经营或存入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以实 物形态资本租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等。 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计划经济的后果: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 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 锅饭”,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 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3计划体制的反思 毛泽东在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兼顾国家、集体和个 人利益。 20世纪60年代,针对“一平二调”的共产风, 提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要学会利用 它。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计划经济优点:集中量办大事,例如建国初期 的156个重大项目的建设,为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奠 定了重要基础。 计划经济缺点: (1)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 过多过死; (2)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3)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现象; (4)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化。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 (p.145)
1、突破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 志的传统观念,把它们看作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式
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各有自己的 优势和长处,也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计划经济 特点——自觉性、事先性、宏观性 长处——能迅速集中、调动资源; 能事先对经济进行预测和规划; 能在分配上兼顾公平。 短处——难以应付复杂的市场变化,易产生产需脱节,
九、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举措
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 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 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 制
•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价值导向上 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道德准则上 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联 系: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它们都体现了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 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核心思想意识、价 值观念的总和 ;多方面内容所构成的科学价值体 系 ;内容比较具体全面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的 高度凝练及抽象概括;根本目标和要求;内容则 比较抽象概括。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p.151)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 分配制度的主体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的重要分配原则
六、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 必然性
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条件(所有制基础)
毛概第八章科学发展观知识点重点归纳
第八章科学发展观知识点重点归纳1. 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特点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指向的一种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取向。
科学发展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继承性与创新性结合:科学发展观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在创新中发展。
•问题导向:科学发展观强调解决实际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特别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全面思考:科学发展观注重全面统筹,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全面进步和全面协调相统一。
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括:•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建设是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一切都是空谈。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关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要注重经济发展,又注重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首位,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统筹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全面协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让人民在发展中获得更多福祉。
3.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和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践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是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要注重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坚持全面协调发展:各个方面的发展要实现全面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
毛概第八章知识点整理
1.党在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2.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江泽民提出)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主要内容: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把两者结合起来;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属性(辨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计划之间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吗错)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5.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6.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7.确立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8.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9.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10.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1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等。
毛概第八章笔记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1.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规定着该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基本原则,规定着该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该社会的基本制度。
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反映社会经济在组织生产、交换、分配过程中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
一方面,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无论选择何种经济体制,都不能背离经济制度的要求;另一方面,经济制度也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反映出来,通过经济体制的运作和改革使经济制度得以巩固、发展和完善。
区别:经济制度反映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而经济体制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和具体形态。
由于经济体制不反映该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因此,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可以实行类似的经济体制,相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
而且,一定的经济制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
2.在我国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客观条件。
(原因)从客观条件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从主观条件来说,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在运行过程中有哪些主要弊端?(1)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2)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3)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也比较单一4.针对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对此现象进行反思,提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陈云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经济运行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市场结果方面,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是补充)。
毛概第八章知识点整理
毛概第八章知识点整理1.剩余价值的概念:剩余价值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超过自己生活必需品消耗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所创造出来的价值。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劳动者被剥削的根源。
2.剥削的实质:剥削是指资本家占有并支配无产阶级(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过程。
剥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规律,是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对立性矛盾。
剥削的实质是劳动者使用自己的劳动力创造了一定的价值,而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获取利润。
3.剩余劳动时间的作用:剩余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除了为满足自身生活必需品而付出的必要劳动时间之外,还需要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基础,它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用新的科学技术改造劳动过程,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4.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条基本规律,它表明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
5.价值规律的限制:尽管资本家可以通过剩余价值增长来获取更大的利润,但是剥削存在一定的限制。
首先是市场需求的限制,即商品的价值必须要有相应的需求才能实现价值转化为货币的过程;其次,是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要与劳动力的交换价值相一致,即劳动力的价值不能低于其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
6.剩余劳动时间的延长: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会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这种做法是通过控制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并对劳动者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来实现的。
7.剩余劳动时间的缩短:劳动者通过斗争争取缩短工作时间,从而减少剩余劳动时间。
通过提高劳动效率、改善劳动条件以及进行集体斗争等方式,劳动者可以争取到更多的自由时间和福利。
8.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剩余价值的产生与剥削给资本主义经济带来了繁荣和发展,但同时也产生着激烈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性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矛盾,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一)突破以往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两者都是经济手段;2。
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3.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形成的经济体制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点。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共同点:1。
从资源配置方式来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2.从微观层面看,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3。
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4.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法律制度起着基础保障作用。
四。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注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五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在公共资产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要发挥数量优势,注重提高质量。
六。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可谓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 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 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 起来,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宏观 调控的目标。
精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件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p.146)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精品课件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
精品课件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经济关系市场化 企业行为自主化 宏观调控间接化 经济运行法制化
精品课件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是以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
精品课件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是以按 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又防止两 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 共同富裕。
精品课件
八、提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十八大提
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经济方面的新目 标。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 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 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 稳定的物质基础。
精品课件
优势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 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精品课件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 资产中有量的优势
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 资产中有质的优势
精品课件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p.151)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 分配制度的主体
精品课件
政治建设
(一个统一、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一个基本方略)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即一个统一 —— 党的领导(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核心和本质、出发点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根本政治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一个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含义) 一个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含义、基本特征)
两个基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或所有制结构
(内容(公有制的含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确立依据 分配制度
(内容、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
一个目标——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背景、举措)
精品课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 p.145)
1、突破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 志的传统观念,把它们看作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式
精品课件
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各有自己的 优势和长处,也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计划经济 特点——自觉性、事先性、宏观性 长处——能迅速集中、调动资源;
能事先对经济进行预测和规划; 能在分配上兼顾公平。 短处——难以应付复杂的市场变化,易产生产需脱节,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难以调节好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造成 动力不足,效率低下。
精品课件
市场经济
特点——自发性、事后性、微观性 优点——能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完成资源配置;
能自动调节供求关系; 能促进生产者的技术创新; 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实现优胜劣汰。 缺陷——自发作用存在盲目性; 事后调节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损失和浪费; 竞争会导致贫富差距拉大甚至出现两极分化; 存在短期行为,不利于某些基础设施及社会 公益部门发展。
一个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含义、意义)
精品课件
一、依法治国方略的含义(P159)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 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 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 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 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 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九、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举措
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 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 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 制
è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
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精品课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根基。(P147)
精品课件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v理论依据——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v现实依据——
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精品课件
è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 ——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
必然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的重要分配原则
精品课件
六、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 必然性
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条件(所有制基础) 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物质基础
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直接原因
精品课件
七、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 (p.152)
生产要素
物质要素
非物质要素
生 产 资 劳 技信管 资 料 本 动 术息理
第八章 总结
建
设 经济建设(一个理论、一个体制、
中 国
两个基本制度、一个目标)
特 政治建设(一个统一、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
色 社
一个基本方略)
会 主
文化建设(一个道路、一个根本任务、
义
两个内容、一个目标)
总 布 和谐社会建设(含义及特征、重点)
局
生态文明建设(含义、总体要求)
精品课件
经济建设
(一个理论、一个体制、两个基本制度、一个目标)
精品课件
宏观领域更多地运用计划手段,微 观领域更多地让市场进行调节,充分 发挥两者的优势和长处,使整个经济 活动既充满活力,又协调有序地发展。
精品课件
3、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 度有机结合起来,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性 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要 走市场经济的道路,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 展生产力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