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回声计算 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1.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教学重、难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速的大小。

[教学设计]1.从生活中我们熟知的声音入手,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导入新课。

2.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速的大小、回声现象。

开展有序的研讨教学工作。

[教学过程]一、引言生活中听到过清脆如玉的画眉的鸣叫声、潺潺的流水声、嘎嘎的鸭叫声,轰隆的雷鸣声等各种各样的声音。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二、新课教学【声音的产生】观看视频:古筝表演《北京的金山上》。

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如图示:敲响音叉,把正在发声的音叉迅速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表明: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可见,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想想议议】下列两种昆虫是怎样发声的?蜜蜂产生的声音是由蜜蜂的翅膀振动产生的;蝉的声音是由蝉腹部的发声器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问题: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么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呢?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个实验。

如图所示,这是一个真空罩,在真空罩里放入一个正在发声的闹钟,抽出罩内空气时,铃声会有什么变化?放进空气时,铃声又有什么变化呢?(播放真空罩实验视频)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正是大家平时不留意的空气传送了声音。

如果没有空气,人们就无法正常的交流。

太空中没有空气,航天员的交流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两种现象,如图示:以上两事实说明,固体和液体也能传声。

可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一切固、液、气体物质都是介质。

【声音的传播形式】如图所示,敲鼓时,鼓面的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

因此,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速】在雷雨天气里,我们总是先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导学案(无答案)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课题: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间:编写人: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掌握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二、教学过程(一)、声音的产生归纳结论: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______.声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_。

反馈练习:例一:音响在“唱歌”,音响上的纸人就跟着跳动起来。

这个现象说明喇叭发声时,纸箱在不停地______。

发声的物体____(选填“一定”、“不一定”)在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归纳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声音在水、空气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排列是____、____、____。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

反馈练习:例二:在课堂上,在座的各位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同学们之间讨论问题时彼此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说明了________的传声。

例三:用两个纸盒和一根钢线可以制成“土电话”,两个人能在相距不太远的地方用它通话,说明()A.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B.声音是通过钢线传播的C.只有钢线和纸盒子组合在一起才能传播声音D.以上说法都不对例四:能说明“液体可以传声”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啾啾”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三)、声速归纳结论: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和有关。

声速在中传播最慢,在液体中传播较快,而在中传播最快。

在同一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____(大、小)。

气温每升高1 ℃,声音传播的速度增大_____米/秒. 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速度是______米/秒。

速度的公式是。

反馈练习:例五: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D.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定不会变化例六: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 ) A.一声B.最多声C.3声D.4声例七: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 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C.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最快,气体中最慢。

2020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2020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想声音怎样从声源处向远处传播.
生 1:声音由声源处传播出去,可能沿直线传播.
生 2:声音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
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来证实你的猜想.
生: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
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敲击桌子的声音.
溅、纸屑跳动、乒乓球
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等现象体现出来.
师: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实验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规律总结:
并思考下列问题:①能听到什么?②发声时物体处于什么状态?③振动停止时,还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
能听到声音吗?
源,声源既可以是固
生 1: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
本章共有 4 节: 1.第 1 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述了声音产生 的原因,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 速度,以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第 2 节“声音的特性”,介绍了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音色,探究了决定它们的因素,以 及超声波、次声波. 3.第 3 节“声的利用”,介绍了声与信息、声与能 量. 4.第 4 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介绍了噪声的来 源、危害,以及控制噪声的途径.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章教学安排了若干个实验 探究活动,如“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声音 的传播”、“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等.在本 章的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物理实验,发挥其应有 的功能,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有趣 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培 养观察能力、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和运用物理规律解 释物理现象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八年级物理教案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产生、传播的条件。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自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学习关键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一•课前预习1•看课本p12图1.1-1,思考:图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2•用教室里自己身边的物体发出各种声音,并观察,思考: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二.学习新知识•声音的产生1•小实验(1)橡皮筋实验:和同桌共同完成。

一人拉紧橡皮筋,一人波动。

a能听到声音吗?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b当橡皮筋振动停止时,还能听到声音吗?(2)刻度尺实验:自己完成将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另三分之一用手压在桌面上,另一手拨动尺子伸出端。

a能听到声音吗?尺子处于什么状态?b当尺子不再振动时,还能听到声音吗?(3)敲击桌子实验:将碎纸屑放在桌子上然后敲击桌面a看到什么现象?能听到声音了吗?b停止后看到什么现象?还能听到声音吗?c.纸屑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跳动?2•通过小实验和对问题的思考,你觉得:声音使物体发出的,停止,物体就停止。

•声音的传播思考: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那么它又是如何传播的呢?我们能听到彼此说话,钓鱼时岸边太乱会吓跑鱼,古代将一大瓮埋在地下可以听到远处的敌方兵力的多少,在月球上的宇航员为什么只能用无线电交谈?猜想声音的传播并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完成:可以传播声音的物质统称为•声速三.收获平台度是m/s当堂达标考查知识点都是介质,都可以传声。

不能传声,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认真阅读观察p15小资料,完成:般情况下传播声音的速度快,其次是,声音在15C的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是v=m/s,声速的大小与传播声音的有关。

这节我们通过方法,学到了物体发声,并且知道了声音的传播需要、等介质,声音在15C的空气中的传播的速一必做题1.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____ 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 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_____ 传播.八年级物理教案3•声音在15C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 m/s,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4•一架在3060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 秒.则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秒5、敲一根长长的铁管,能听到几次响声?分别是从那里传来的?选作题:1•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 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m.(v=340 m/s)2•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 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a.大于17mb.大于34mc.小于17md.小于34 m、声音是什么【学习目标】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一般规律的方法。

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1. 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掌握声音传播的三个基本要素•掌握常见物体对声音的传播影响2. 学习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以下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传播的三个基本要素•物体对声音的传播影响3. 学习重点•掌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掌握声音传播的三个基本要素4. 学习难点•理解声音传播的三个基本要素5. 学习方法与过程•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理解概念和原理•边学边思考,思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机理•反复实践,观察身边的声音现象,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6. 学习反思在学习本节课内容的过程中,我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而声音传播的速度、方向和传播介质都会影响声音的传播效果。

我也了解到不同物体对声音的传播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更快、更远,而在气体中传播则比较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发现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因此学习物理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声音。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发现需要继续加强对声音传播的三个基本要素的理解和掌握,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不断加强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7. 学习延伸•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并分析差异的原因。

•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没有空气这个传播媒介,声音能否传播?如果能,请说明原因;如果不能,请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实验观察:–实验材料:固体(如铁棒)、液体(如水)、气体(如气球)以及测量工具(如秒表)。

–实验步骤:1.使用声源(如发声装置)在固定的距离上发出声音。

2.同时用秒表测量不同媒介中声音传播的时间间隔。

3.记录实验结果。

–结论分析:•在固体中,声音传播最快。

这是因为固体有较高的分子密度,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能快速传递声波。

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1课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课时声速与回声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

难点1.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2.设计探究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音叉、钢尺、小锤、铁架台、乒乓球(或泡沫塑料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细线、小鼓、白纸、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声音的产生实验探究: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并探究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参考器材:音叉、钢尺、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或泡沫塑料球)、小鼓、纸屑等。

方案1:让学生用钢尺做一个简单的实验。

使钢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上,另一手拨动伸出端,观察钢尺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第一节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解释一些声现象一、自我预习请同学们对照以下学习问题来进行预习:(1)观察课本p30上的四幅图片,找出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并找出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思考后写在下面的空白处(2)通过看书和思考你能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3)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播,在真空中呢?在液体中和固体中呢?(4)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怎样的?二、互动教学学习活动:活动一: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后找出声音产生的条件,填在横线上要求:使刻度尺2/3伸出桌边,一只手将其另1/3紧压在桌边上,另一只手拨动伸出端,观察尺子①能听到声音吗?此时尺子处于什么状态? ②当尺子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结论:声音是由产生的,振动停止,物体发生.练习:“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分别是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的。

活动二:先实验,再思考,然后填空①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另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另一端,能听到声音吗?②玻璃缸中盛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上沿,金鱼还呆在原地吗?③正播放音乐的录音机,离开一段距离欣赏音乐,能听到吗?结论: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

练习:学校里上下课的铃声是靠传到我们耳朵里的;人潜入水中时仍然能听到岸上人的说话声,这说明也能传声;人耳隔着枕头,仍能听到钟表的滴答声,这说明同样能传声。

活动三:仔细观察并感受实验,思考后回答问题①在玻璃罩内放一个小电铃,接通电源,此时你能听到电铃声吗?②用抽气机抽取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铃声有什么变化?③猜想:如果把钟罩中的空气完全抽出,还能听到声音吗?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播声音。

练习: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这是因为()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在真空中声音传播很慢C、真空不能传声D、物体在真空中不能产生振动活动四:阅读课本p33第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声以的形式传播着,这个过程跟的传播相似活动五:阅读课本p33“声速”中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①声传播的快慢用描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②声速大小跟有关,还跟有关,一般情况下, 中的声速最大(填固体、液体、气体)③同种介质中,温度升高,声速变(填大、小)有效训练(看!你能行)1、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声C、没有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没有振动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2、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影响。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知道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外传播。

●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体会根据“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验方法。

●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体现自我价值。

【重点和难点】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教学设计思路】以学生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声波的形成和传播;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生活经验,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搜集有关资料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首先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的发声原因;采用“类比法”和“对比法”,结合实验观察,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条件。

其次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完成学习活动卡上的活动内容,由学生体验和感受采用不同方式听到的不同声音,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同时通过阅读课文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产生声波反射的条件、规律及应用。

最后以选择学习活动卡上的实验内容相同的学生分组交流、课堂交流,并由教师指导总结归纳结论。

【教学准备】器材:钢锯条、音叉(小锤)、泡沫塑料小球、蒙有薄橡皮膜的杯子、软底塑料盆、音频发生器、低频扬声器、蜡烛、火柴、事先录制的学生的讲话等。

【教学过程】(一).声波的产生1.声音的发生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找出共同点演示实验:(1)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并发出声音。

(2)将用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

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 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1(无答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1(无答案) (新版)北师大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问题: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发声体有什么特征?2.声音是怎样传入人耳的?真空能否传声?探究点一:声音的产生(重点)问题1. 做实验观察,手拨打钢尺,钢尺发出声音,同时上下振动;打击音叉,观察音叉。

你认为发声体有什么特点? 课题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4.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我 的 笔 记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受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新知探究【例1】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由于______振动引起的。

:探究点二:声源问题2. 什么是声源?问题3. 人是怎样发声的?探究点三: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重点)问题5. 实验探究教材,玻璃罩内的手机正在发声,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什么?这说明什么?再慢慢通入空气呢?问题5.在教室里,老师同学说话时,互相都能够听到,那么,物体发出的声音是怎么传入我们耳朵的呢?针对训练【例2】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中:发声体________ ————通过空气等______ 传播————鼓膜________ ————经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_______ 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探究点四: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问题6.什么是声速?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否相同?有什么规律?达标检测知识点1:噪声。

理解噪声的定义,知道噪声的来源。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⑴小明说“乱弹吉他的声音就是噪声”,他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⑵分贝数越大,表示声音越弱。

()⑶长期生活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中,双耳有完全失去听力的可能。

()2.下列各种情况中,哪些声音肯定是噪声()A.响声大的声音肯定是噪声 B.振动无规则的声音是噪声C.爆竹爆炸时发出的“吧吧”的响声肯定是噪声D.影响人们休息的声音肯定是噪声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噪声的是()A.上课了,学校附近的卡拉OK厅播放十分响亮的优美动听的音乐B.清晨,公园里播放着优雅的琴声,伴随着老年人的晨练,令人心旷神怡C.看电影时,几名同学在一起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放声大笑,表现得十分开心D.公路上,机动车辆的鸣叫声,发动机的排气声4.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比如:①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叫声;④装修房子的电锯声;⑤婚庆时爆竹声;⑥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条件及传播方式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声速,并且能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预习:
通过预习看书,哪位同学把自己的学习目标告诉大家?
(学生发言)
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我们本节课的共同目标是:(小黑板展示)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目标,细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预习作业。

二、合作讨论:
为了尽快完成目标,我们把任务分解下:
一组:找出生活中的发声现象,并指出是什么物体在发声
二组:举例实验说明物体发声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如果这个条件不满足,会有什么结果?
三组:举例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如果不满足这个条件,我们应该如何进行交流呢
四组:请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五组:请分析表格得出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关系如何?15o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多少
六组:请设计一种测量声速的办法?
(同学们讨论、板演、准备实验,完成自己任务后到板块报到,老师指导)
三、展示:
1、先点评学生预习时的表现
2、各小组按完成任务的先后顺序上场讲解,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和纠正,老师在过程中进行穿插引导
3、老师对学生的展示环节情况进行点评打分
四、反馈:
(学生完成学案上的反馈练习)
五、准备:
二组实验器材:音叉、乒乓、水槽、纸屑。

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

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什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学习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学习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解释一些声现象。

自主学习:一.声的产生活动1:观察课本12页”图1.1-1的四幅图”四幅图说明: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用手按住发音的鼓面,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选填发声、声音)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

二.声音的传播:活动2:阅读课本13-15页“声音的传播”部分声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的的形式传播。

三.声速:活动3:阅读课本15页“声速”部分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声速的大小跟和有关(换句话:决定声速的大小的因素是和)合作探究:例1:①人说话,唱歌靠的振动发声,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它们分别属于、、(选填固体、液体、气体)思考1: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例2: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月球上没有,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交谈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都能发声,能传播声音。

(选填固体、液体、气体、空气)当堂训练: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2、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

3、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4、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5、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_______。

在15℃时空气中的这个值是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回声计算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回声?
2.人耳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的条件是什么?
3.掌握简单的计算方法(注意:物理计算过程书写
..和数学计算过程的书写不同)
学习重点难点:计算过程
合作探究:
回声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与原声间隔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m ?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思考:在小于17m的屋内说话有没有回声?为什么?
计算:
例1:雷雨天,有人看到闪电5s(s表示秒)后听到雷声,请你计算出发生闪电的地方距地面多远?
例2: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31m/s,轮船上的超声波探测器在发出信号3s 后接收到回声,求海水的深度?
例3: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选填早、晚) s ?(当时空气15℃)。

当堂训练:
1、人在教室中说话,听不到回声,其原因是()
A.教室中的墙壁有四个面,反射回来的回声相互抵消了
B.声音从教室里的门和窗传出去了
C.教室内空间太小,回声和原声进入耳朵的时间差太小,人耳无法分辨
D.没有声音反射,因而听不见回声
2、(计算)夏季的一个雷雨天,小明同学在闪电过后5s的时刻听到雷声,此时温度约为25℃,你认为雷鸣之处离小明同学的距离?
3、(计算)课本16页:4
4、(计算)某人站在离悬崖1500 m处高喊一声,问:多长时间听到回声?
●物理阅读
从海底来的回声
人们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从回声得到一点好处,后来才想出一个方法,利用它来测量海洋的深度。

这件发明是偶然得到的。

1912年,一只很大的游船“泰坦
尼克”号跟冰山相撞沉没了,几乎全部乘客遭了难。

为了保证航行的安全,人们想在浓雾里或者夜里行船的时候,利用回声来发现前进路上有没有冰山。

这个方法实际上并没有成功,但是引出了另外一个想法:利用声音从海底的反射来测量海洋的深度。

这个想法已经取得成功。

上图是这种装置的示意图。

在船的一侧的底舱里靠近船底的地方有一个弹药包,在燃烧的时候发出剧烈的声响。

这声波穿过水层到了海底,反射以后的回声折回到水面上来,由装在舱底的灵敏的仪器接收下来。

一只准确的时钟计量出了声音从发出到回声到达相隔的时间。

我们已经知道了声音在水里的速度,就很容易算出反射面的距离,换句话说,就是测出了海洋的深度。

这种测量海洋深度的装置叫做回声测深器,在测量海洋深度的工作上起着极大的作用。

应用从前的测深器,只能在船只不动的时候测量,而且要花许多时间。

那系着测锤的绳要通过轮盘垂下去,而且垂下得相当慢(每分钟约150米);把它从海底提出来也是这么慢。

因此,要测量3公里的深度,用这个方法就得花3刻钟。

如果采用回声测深器,同样的测深工作只要几秒钟就完成了,而且测量的时候轮船仍旧可以照常行驶,所得到的结果也比用测锤的方法可靠得多,精确得多。

最新的测深工作所得到的误差不超过1/4米(0.25m)(这时候时间的测量要精确到误差不超过1/3000秒)。

如果说深海的深度的精确测量对于海洋学有重大意义,那么,在浅水的地方进行又快又精确可靠的测深工作,对于航海是有真正帮助的,这可以保证航行安全:由于回声测深器的帮助,船只就能够大胆而且很快地向岸靠近。

在现代的回声测深器里,已经不是用一般的声音,而是用非常强的“超声波”,是人的耳朵听不到的声音,它的频率大约每秒几百万次。

这样的声音是由放在很快的交变电场里的石英片(压电石英)的振动产生的。

问题:怎样计算海洋的深度?用公式表示
人民大会堂的声学构造
声的吸收是建筑物的重要声学性质。

在礼堂中讲话时,声波经过天花板、墙壁等多次反射和吸收后,其声强才降到听阈以下(听阈: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强),这种声源振动停止后声音的延续现象叫交混回响。

而声强减小到原值的百万分之一的时间,叫交混回响时间。

交混回响时间在1 s~2 s之间最为适当,交混回响时间长短与建筑物大小和其中各种表面对声的吸收情况有关。

我国在建造人民大会堂时,为了兼顾音乐和汉语特点,将交混回响时间控制在2 s左右。

对解决庞大建筑物的声学问题,作了一些恰当的处理:采用塑料夹板的吸收构造,以加强对低频部分的吸收。

在二层和三层楼上 7 000 个皮椅底下,装有穿孔吸声结构,当座椅无人时,椅底反过来可以代替人对声的吸收作用。

这样可以使满场时和仅用一楼开会(3 000 人)时,都有较高的语言清晰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