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咏物抒怀诗含解析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咏物抒怀诗含解析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 咏物抒怀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咏物诗最多的在盛唐时期。

一、主要特点1、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屠隆在《论诗文》中认为:咏物诗“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如:古诗中虞世南的《咏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和李商隐的《蝉》等咏物诗。

又如左河水的《咏棉花》:“不恋虚名列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

寒来舍子图宏志,飞雪冰冬暖万家。

”短短四句托物言志特征明显。

2、充分运用形象思维无论是虞世南想表达高洁也好,骆宾王想表达怨情也好,李商隐想表达孤清也好,都不是直说,都是通过对蝉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的,这就不生硬,不直白,能够让人有生动的想象。

写诗,必须注重形象思维,必须写得鲜活生动,只有这样,才是文学作品而不是报告也不是论文。

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诗歌都或多或少具有此类特点。

3、形象思维都是经过理性思维烛照过想通过一首诗表现什么样的思想内涵,作者是应当明白的。

在形式上怎么才能表达好这样的思想内涵,用什么样的构思和章法安排,这也离不开理性思想。

当然,这样的思维,有些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

写诗,不仅要有对诗的感觉,而且要掌握写作的要领,对所写内容本身的规律及诗的文本要求,要有熟悉的掌握。

只有从理性上理解了,认识了,才能从形象上更好地感觉和表现。

4、诗都是物情交融的产物上述三首诗都写到蝉,也都表达了情。

虽然有的是直接表达,有的是曲折表达。

咏物诗,必须有物,没有物就称不起咏物诗。

但只简单写物不行,还要有人的思想情感作其灵魂。

诗歌鉴赏常用词语

诗歌鉴赏常用词语

诗歌鉴赏常用词语、术语暨意象评价诗歌内容的词语:咏物抒怀、怀古之作、思乡思亲、爱国颂歌、游子生涯、山水田园、军旅生活、乡土气息、城市风貌,爱国热情、忠贞爱情、青春颂歌、校园生活等。

评价诗歌主旨(主题)的词语:咏物言志、怀古伤今、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羁旅生活、深化主旨、意味深长、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含蓄蕴藉、富有哲理、画龙点睛等。

评价诗歌意境的词语: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深化意境、意境深远、意境优美等。

评价诗人心情(感情)的词语:愉悦、欢快、激动、激愤、沉痛、悲愤、哀伤、伤感、忧愁、寂寞、孤独、烦闷、憎恨、厌恶、不满,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思念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哀怨忧愁、激愤憎恶、欣喜欢快、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评价古诗语言特色的词语:平淡、清新、绚丽、质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炼、凝练、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评价诗歌结构特点的词语:开门见山、逐层推进、环环相扣、前后呼应、自出机杼、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颇具匠心、新颖奇特、浑然天成、层层铺垫、巧埋伏笔、层次分明、曲折有致、复沓手法等。

评价诗歌总体风格的词语: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豪放、雄奇、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淳朴、自然等。

评价诗歌表达效果的词语: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修辞手法:夸张、拟人、比喻、比兴、对偶、对比、借代、烘托(衬托:正衬、反衬)、象征等等。

评价诗歌总体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写作特点)的语词: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类比象征、夸张衬托、烘托渲染、起兴寄托、状物移情、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对比突出、虚实相生、以动写静、想象联想、粗笔勾勒、浓墨重彩、诗情画意、抑扬结合(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明贬实褒、抑扬结合、移步换形、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借古言志等。

咏物抒怀诗鉴赏

咏物抒怀诗鉴赏
咏物抒怀诗是诗人将感情凝注于所咏之物或所叙之事,抒发思想感情,寄寓襟怀抱负的诗歌。其特点在于形似与神似的结合,通过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展现物的形态、色泽、特征,并进而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鉴赏咏物抒怀诗需体察态,品味寄托,并明辨技巧。例如,虞世南的《蝉》通过描写蝉的栖高饮露、声音远播,表达了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之志;郑思肖的《画菊》则通过菊花的独立疏篱、宁死不屈,寄托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坚守高尚节操的情怀。

诗歌鉴赏系列:6咏物诗 教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系列:6咏物诗 教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6、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导学案——咏物诗教案(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2.(07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08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4. (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6分)严郑公①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2。

(完整版)诗歌鉴赏·咏物抒怀诗

(完整版)诗歌鉴赏·咏物抒怀诗

诗歌鉴赏·咏物抒怀诗一、学习目标1、熟悉和体会这类诗的意象及相应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常用表达技巧。

2、把握咏物诗的特征。

3、学习此类诗歌鉴赏的题型及方法.二、咏物抒怀诗题解及常见意象郑板桥有一首画竹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所谓咏物抒怀诗,就是诗人把在自然中得到感染与启迪,并把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的诗歌。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刘熙载《艺概》)从古人咏叹的对象来看,落花、流水、夕阳,大雁、杜鹃、燕子、寒蝉,月亮、松、竹、梅、兰、菊、莲、柳等都是诗歌中常见的所咏之物。

咏物诗常用的手法是托物言志。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折柳送别、闻雁思归、听梧桐而心悲凉,客观物象常常寄托着诗人特有的情感;借梅赞其标格高雅节操凝重,借菊赞其欺霜傲雪品格高尚,借莲赞其出淤泥而不染处浊世而气节高洁,借竹赞其根固有节坚贞高雅,借松赞其经冬不凋刚强坚贞,借黍离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借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借草木的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等,诗人借咏物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三、咏物抒怀诗的类型:(一)描摹情态类这类诗歌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咏柳》(二)托物言志类这类诗歌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骨碎身”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三)咏物抒怀类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诗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诗

练习2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开放的时候,百花 已经凋谢。 只有她独自开在稀疏的 篱笆旁边,让人心生喜 悦,觉得与众不同。 更不同的是她在凋谢的 时候紧紧地抱着枝头, 任北风呼啸也不凋落。
《画菊》是宋元诗人郑思肖的一首题画诗。 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 ,托物言志,深隐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 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 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 言。
马诗
通过咏马表现志士的奇 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
李贺 于时、怀才不遇的感慨与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愤懑之情。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
李贺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我的马儿戴上金子做的马笼头,
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际上,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文学艺术 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那就是:在文艺作
苏轼 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
若言弦上有琴声,
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 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
放在匣中何不鸣。 来,才可产生优美的琴声(优秀的文学作
若言声在指头上, 品)。
何不于君指上听。
练习3
病柏由盛而衰的变化,象
征唐王朝由强盛到衰落的沧 病柏 桑巨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
杜命甫运时局的忧虑。
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偃蹙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

唐宋诗词鉴赏第十一课 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

唐宋诗词鉴赏第十一课 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

咏物抒怀诗的常见情感
一、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
二、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 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
三、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 闲适等的生活。
一、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 古代文人,往往恃才傲物、随心所欲、率
性而为,因而在统治者看来是格格不入的,是 不能受到重用的。于是,感叹生不逢时,英雄 无用武之地便成了文人屡见不鲜的作品主题。 屈原、宋玉、李白、李贺、李商隐……名单可 以开出一长串。
而实际上,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文学艺术作 品创造产生的道理,那就是:在文艺作品创作中 ,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就象弹 琴一样,只有将“琴(素材)”与“指(技巧) ”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产生优美的琴声( 优秀的文学作品)。
咏物抒怀诗的常见情感
一首好的咏物诗,不仅以其生动的形 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 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 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 含生活的道理。
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 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 负。
白居易的《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 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 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 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题榴花 (朱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台落绛英。
杨柳枝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榴花开得那么鲜艳;柳色嫩黄,柳枝条条 柔软如丝,但是或是没有车马,或是长在荒 园里,又有谁来欣赏呢?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鉴赏咏物诗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鉴赏〕《咏风》一诗,不仅是王勃咏物诗的代表作,也是历代咏风诗中的佳作。

“肃肃凉风生”,首句平直轻快,习习凉内飘然乍起。

“加我林壑清”,是紧承上句,概写风不管深沟还是浅壑,不分高低贵贱,北风都遍施恩惠。

“我”字的运用,加强了主观情感,表现了诗人胸襟的开阔。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描写风为平民百姓送爽的具体情态。

风,驱散了烟云,卷走了雾霭,穿行于涧户山舍将清爽带给人们。

第五六两句是赞扬风的品格。

“去来固无迹”,指它行踪不定,似乎施惠于人们没有所图,不求回报。

“动息如有情”,借用《抱朴子·畅玄篇》“动息知止,无往不足”之意,形容风慷慨惠施,不遗余力,来去仿佛一个有情有义之人。

这两句诗,夹叙夹议,巧妙地承前启后,自然地引出结句:“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白天,风为劳作的人们送来清凉,宁静的傍晚,又为歇息的人们吹奏起悦耳的松涛声。

欣赏松涛的大多是士子或隐者,当然也包括了诗人自己。

这里与“加我林壑清”中的“我”一样加深了主观意趣。

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元帝的《咏风》诗:“入镜先飘粉,翻衫好染香。

度舞飞长袖,传歌共绕梁。

”陈祖孙登的《咏风》诗:“飘香双袖里,乱曲五弦中。

”又如唐太宗的《咏风》:“披云罗影散,汎水织文生。

”这些诗里所写的风,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难怪宋人计有功说:与上面的诗相比,王勃的《咏风》“最有余味,真天才也。

”王勃的这首《咏风》诗,立意新颖。

他抓住了秋风凉爽,令人愉悦,无所不在的特点,以拟人化的手法,把风写得独具性灵,慷慨无私,普济平民士子。

不是习见的柔弱的香风,也并非宋玉《风赋》中的取悦于大王的雄风,肆虐于庶人的雌风。

这首《咏风》小诗里,寄寓着诗人的平等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

归燕诗张九龄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鉴赏

参考答案


(1)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 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 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 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 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 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 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 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 难归之情。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 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1)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 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 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2)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 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 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实战演练5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 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 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 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 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 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 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 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 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 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 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技巧之表达方式——抒情手法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技巧之表达方式——抒情手法

劣,但此处的哀景是为反衬作者杀敌报国的豪情的。

严酷的环境没有让他消沉,反而意气风发,愿意以身许国,杀敌建功。

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壮志豪情力透纸背这种方法能使诗歌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可以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借景抒情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把情与景分开写。

可以先写景,后抒情;或者先抒情,后写景。

也可以把景和情穿插起来写。

另一种是把景和情糅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种写法不必添加任何词语,我们就可以从作者描绘的景物中看出人物(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2)触景生情,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

诗人本无所谓情感,或者本无强烈的情感,却因身在一定的环境中,或因景的秀丽而欢喜,或因景的萧瑟而忧愁。

这种情是由景激发的,是景决定了情。

如因鸟语花香而怡然,因狂风暴雨而忧伤。

又如:①“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是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自然是触景生情。

②“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是一位姓秦的游人游西湖时面对岳飞墓很自然地产生的情感。

③再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阕:“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写的是作者一天之内所做之事,所触之景:清秋季节,独自泛舟,上西楼,见回雁。

但其中也有其所生之情:“谁寄”锦书,自然是无人寄锦书,表达的是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以及盼望其锦书而望断天涯的愁苦之情。

下阕以“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以花落水流之景喻人生、爱情、离别的无可奈何之感,从而触动作者所有情思。

往后五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转为完全的抒情,最后三句尤其精巧别致,在全篇景物描写的烘托下,只觉其愁思在眉头心间流动荡漾,有了更大的艺术吸引力。

(3)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在结尾处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咏物言志诗鉴赏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咏物言志诗鉴赏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咏物言志诗鉴赏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

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一、基本特点1、标题:直接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2、形似: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多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3、神似: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4、分类(1)描摹情态类这类诗歌诗人往往满怀喜悦之情对事物的形、神、意进行描摹,字里行间往往洋溢着诗人的喜爱。

(2)托物言志类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3)咏物抒怀类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

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4)以物喻人类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

(5)托物言理类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

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

4、写作技巧(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2)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3)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比喻、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二、鉴赏方法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一)注意“三读”1、读标题咏物诗以动植物名称作为标题,如《蝉》(李商隐)、林逋《山园小梅》、《鹧鸪》(郑谷)、《金钱花》(罗隐)、《石灰吟》(于谦)、《小松》(杜荀鹤)。

从标题中我们明确了作者所描述的对象,理解作者所选取的事物的特性和寓意。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

出悲凉之气。
清缠绵之悲,表达出豁达豪放
之情和对朋友的祝福。
C、以惜别为题,实则写景或抒情(坦陈心志,表达 远大的志向或抱负、天涯漂泊之感、悠悠思古之 情等)。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
D、回忆相聚欢娱,遥想分别后的孤寂
3.写作技巧。(一般地说,咏物诗从整体构思上表现 手法上看,是托物言志和象征,从修辞角度看用拟人, 比喻;从描写方法上看,除正面描写外,还常用侧面 烘托)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
咏物抒怀诗的两种类型:一、
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好和
情趣。
【咏柳】
对春天的
喜爱之情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 ——岑参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
2、描写艰苦的戍边生活和激烈紧张 的战争场面。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 李 白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 下 曲》 卢 纶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
Hale Waihona Puke 边塞征战诗典型 意象:人物:单于、都护、将军、征人、胡儿 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
云、雨雪、风沙; 器物: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
刀铩、刁斗、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地名:(胡 羌 羯 夷指少数民族)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 关、凉州、楼兰。 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音乐:《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 这些意象的特点:荒凉、单调、旷远、开阔。

咏物抒怀类

咏物抒怀类

咏物抒怀类7、梅花九首(其一)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赏析:此是明代诗人高启著名的咏梅诗名作,共九首,每首皆飘逸超群,力写梅之高韵。

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诗人首先用反衬法来写梅花的超尘绝俗,以疑问的方式提出质疑,但又无须回答,寓答案于疑问之中,衬托出梅花的不俗气质和灵秀仙骨。

诗人认为像梅花这样具有琼玉般姿容的花种只应留在天上神仙居住的瑶台之上,却不想仙家却将它栽向了山林秀美、人杰地灵的江南,从而突出了梅花的神奇身份。

韩冕诗曾说“梅花本是神仙骨,落在人间品自奇”。

韩冕是从正面去言说,而高启则是从反面去衬托。

用意虽同,但表达方式却迥异,高诗以疑问起句却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和思考。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两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

诗人以高士、美人作比,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作为背景来映衬高士、美人,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孤傲高洁与清秀闲雅的精神。

此两句也是在写梅的风骨与魂魄。

清代学者曾强拉硬扯,寻找出这两句当中的典故,说“雪满山中”出自东汉袁安家中卧雪之典,“月明林下”出自隋朝赵师雄于月夜林中酒肆与梅花化作的美女相互饮酒之典。

其实,这两句没有这典故的限制反而会使梅花的品格显得更为圣洁与超逸。

此两句分别都构成了一幅美得令人心颤的意境,又何须什么典故来支撑呢?宋代隐士林逋写梅,也含有颂梅风标绝尘之意。

但林逋诗重在写梅之风韵,而高启诗则重在写梅之风骨。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韩冕诗)梅之傲雪怒绽才显出她的高洁骨气。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元代杨维祯的诗也是赞梅之雪中独放的勇气。

可见,高启的“雪满山中”句重在写梅的气节。

五、六句诗人进一步用竹来烘托梅的清俊身影,用苔掩残香表达对梅之高尚品格的尊重。

松竹梅乃“岁寒三友”,萧萧竹声中更显寒梅的固守清贫;漠漠青苔心甘情愿地承载着残梅的零落花瓣,并将残梅的清香融化在它的躯体中,使香保持得更久长些。

2022届诗歌鉴赏专项突破_咏物抒怀诗湖南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2022届诗歌鉴赏专项突破_咏物抒怀诗湖南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的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铿锵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锤 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石灰 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不凡气度,从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谦不 畏艰险的性格。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 间”,诗人再次以拟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石灰不怕粉身碎 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献身的美德。同样,从中也展示了诗人 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诗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 间”是前三句的收结与归宿,这也是诗人的志向和理想。我 们可以说,作者句句写石灰,正是句句写自己。
第五类:咏物抒怀诗
一、概念理解:
(1)咏物诗: 客观的“物”(山 特点 (形态、色彩
借描写 川河岳、草木虫鱼)的_或__其__所__处__的__环__境__)_
表达 诗人理想__、__志__向__、__情_怀。
(2)主要的写作技巧 托物言志 。
教材联想
教材链接
内容情感
手法借鉴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①以物象为题 如《小松》、《早梅》 ②咏、题、赠、赞+物象 如《咏梅》、《题菊花》 ③物象+吟 如《石灰吟》 ④也有一些咏物诗不是以所咏之物为诗名 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杜牧的《山行》等。
第五类:咏物抒怀诗
三、咏物诗常见物象:
岁寒三友(松、竹、梅 ):高洁、傲岸、坚贞不屈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莲:高洁,出淤泥而不染 兰花(高洁、君子之德) 雁:思乡怀亲、羁旅孤独 蝉:高洁、悲凉 鹰:志存高远、远大抱负 杜鹃:哀怨、凄恻、思归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含答案)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含答案)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一、概念理解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客观世界的某一“物某一物”(山川河岳、草木虫鱼)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寄寓诗人理想追求、襟怀抱负、情怀节操、或表达自己观点、感慨愤懑的诗歌。

此一“物”多为作者理想、志趣或人格追求、节操的化身,常见的艺术手法:咏物抒怀、托物言志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多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常见主题及类别:1、表现时代特点和揭露社会丑恶的。

官仓鼠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物的特点: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寄托的情感: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2、抒发政治失意人生苦闷的。

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物的特点:春柳繁盛、秋柳枯凋寄托的情感:自伤迟暮、自叹身世3、表达人生理想或愿望的。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物的特点:一支先开,幽香素艳寄托的情感:希望他年应时而发,在京城独占鳌头4、写仕途遭遇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徒③玄鬓,指蝉物的特点:高唱、难飞寄托的情感:高洁的品性、政治上不得意5、表达个人喜好和生活志趣的。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物的特点:花中最后凋谢寄托的情感:对菊花的喜爱6、借物事讽喻社会的。

金钱花罗隐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
一、概念理解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客观世界的某一“物某一物”(山川河岳、草木虫鱼)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寄寓诗人理想追求、襟怀抱负、情怀节操、或表达自己观点、感慨愤懑的诗歌。

此一“物”多为作者理想、志趣或人格追求、节操的化身,
常见的艺术手法:咏物抒怀、托物言志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多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常见主题及类别:
1、表现时代特点和揭露社会丑恶的。

官仓鼠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物的特点: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
寄托的情感: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
2、抒发政治失意人生苦闷的。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物的特点:春柳繁盛、秋柳枯凋
寄托的情感: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3、表达人生理想或愿望的。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物的特点:一支先开,幽香素艳
寄托的情感:希望他年应时而发,在京城独占鳌头
4、写仕途遭遇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徒③玄鬓,指蝉
物的特点:高唱、难飞
寄托的情感:高洁的品性、政治上不得意
5、表达个人喜好和生活志趣的。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物的特点:花中最后凋谢
寄托的情感:对菊花的喜爱
6、借物事讽喻社会的。

金钱花罗隐
占得佳名绕树芳,
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
应被豪门尽劚①将。

注:劚,zhú,掘、砍
物的特点:形如铜钱,娇美可爱
寄托的情感:戳穿了剥削者残酷无情、贪得无厌的本性
二、如何鉴赏咏物诗
(一)鉴赏步骤
第1步:概括事物的特征
第2步:指出作者寄寓的情志
第3步:分析表现手法
(二)鉴赏咏物诗要注意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

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

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

(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讽刺时世,或流露人生态度,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4、关注表现手法。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反衬等手法。

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

三、咏物诗常见提问方式
1.这首诗刻画了什么形象?有什么具体特点(特征)?作者借它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中所写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作者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
3、诗中形象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
鉴赏点拨:
1、一般答题思路:
所咏之物——形象特点(主要形象)——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重点把握:⑴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⑵寄托什么志,寓含什么理。

3、答题模式:
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情感(志趣、道理或哲理)
小结:鉴赏咏物诗步骤与方法
三步到位:第1步:概括事物的特征
第2步:指出作者寄寓的情志
第3步:分析表现手法示例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

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

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

4、关注表现手法。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反衬、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

5、注意答题规范:明物象—指特点—析感情
四、示例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五.课堂练习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箨(tuò),笋壳。

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孤雁
(唐)崔涂①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缴②,孤飞自可疑。

[注]①诗人本江南人,一生常在巴蜀湘鄂秦陇一代作客。

②缴:短箭。

缴:系箭的丝绳。

(1)简析颔联所要表现的情境。

答:
(2)全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尾联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答:
答案:
竹子的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寓意】
示例一:
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
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
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答:(1)颔联既写出当时的自然环境,也刻画出孤雁的神情状态。

暮雨苍茫,一只孤雁在空中嘹嘹呖呖,呼寻伙伴。

那声音是够凄厉的了。

它经不住风雨的侵凌,再要前进,已感无力,面前恰有一个芦叶萧萧的池塘,想下来栖息,却又影单心怯,几度盘旋。

那种欲下未下的举动,迟疑畏惧的心理,也是作者自己孤凄的情感的象征。

答:(2)托物言志。

尾联是说孤雁未必会遭暗箭,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

此处点明雁惊魂未定,表达了诗人对孤雁怕逢矰缴的同情。

同时作者以孤雁自喻,表现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