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会考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会考复习总结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会考复习总结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1、荒漠化的概念:(了解)指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荒漠化主要表现:(了解、选择题)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3、中国水分分布特点:(重点)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体现了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4、分布:(重点、看图)中国西北、世界干旱地区(如热带沙漠气候)5.荒漠化的成因(重点、选择题及综合题)自然因素: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②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因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水资源利用不当。

注意: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6.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内容:(了解)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原则:(了解)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了解)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措施:(重点、综合题)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7、次生盐渍化:(理解记忆)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华北地区。

成因: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②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1、森林的环境作用:(重点、选择题)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2、热带雨林的分布(了解、看图)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相逢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

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巴西面积最大。

3、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了解)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必修三数学的会考的知识点

必修三数学的会考的知识点

必修三数学的会考的知识点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必修的一门课程。

在中学阶段,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会考,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给大家介绍必修三数学会考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

一、函数与导数 1. 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奇偶性等; 2.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函数的增减性、极值、拐点等; 3. 导数的概念与性质:导数的定义、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与函数图像的关系等; 4. 导数的计算:基本导数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复合函数的导数等; 5. 导数的应用:函数的极值、函数的最值、函数的图像与导数的关系等。

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1. 数列的概念与表示方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等; 2. 数列的性质与运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递归数列等; 3.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数学归纳法的应用等; 4. 数列的求和:等差数列的求和、等比数列的求和等。

三、平面向量 1. 平面向量的概念与表示方法:平面向量的定义、平面向量的表示等; 2. 平面向量的运算: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积、向量积等; 3. 平面向量的性质:平面向量的共线、垂直、平行等; 4. 向量的应用:向量的共线性、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向量的投影等。

四、概率与统计 1. 概率的基本概念:事件、样本空间、随机事件等; 2. 概率的计算: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条件概率等; 3. 统计的基本概念:总体、样本、频数等; 4. 统计的应用: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图、统计参数的计算等。

以上是必修三数学的会考知识点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会考,并提高数学水平。

但是,仅仅掌握知识点是不够的,还需要多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数学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只有掌握了数学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才能够在会考中取得好成绩,并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必修三会考知识点

必修三会考知识点

必修三会考知识点————————————————————————————————作者: ————————————————————————————————日期:ﻩ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植物的激素调节一、概述在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相关实验中,科学家的认识过程和科学实验方法。

生长素的发现:1、达尓文的向光性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尖端受到单侧光照射刺激后,就向下面传递某种“刺激”,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詹森的实验:结论: “刺激”可以透过琼脂块传递给下部。

3、拜尔的实验:结论: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的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命名为“生长素”。

5、郭葛的实验:分离出生长素,叫吲哚乙酸(IAA )。

四个“部位”: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作用部位、感光部位、生长和弯曲部位。

生长素产生的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作用部位:尖端以下的部位。

感光的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弯曲的部位:尖端以下的部位。

二、能补充、完善“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

例: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注意事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正式试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B.找准枝条的上下端,防止颠倒C.10条一组而不是1条一组放入生长素类似物溶液进行实验D.此探究活动中不存在对照实验答案:D(具体实验附后)三、能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情况,植物表现向光性的原因,植物表现顶端优势的原因及应用,举例说出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列举同种植物不同器官或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1、生长素的产生: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

注意:光不是产生生长素的因素,有光和无光都能产生生长素 (化学本质:吲哚乙酸)。

2、生长素的运输:主动运输。

高二会考必修三知识点汇总

高二会考必修三知识点汇总

高二会考必修三知识点汇总一、数学1. 函数与方程- 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函数的表示方法。

- 常见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

-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 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及其解集。

- 函数的应用:实际问题建模、函数图像的解析。

2. 解析几何- 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距离公式、中点公式。

-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

- 圆的方程:标准式、一般式。

- 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方程及其性质。

3. 立体几何- 空间几何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

- 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垂直。

- 空间角的计算:线面角、面面角。

- 立体几何的应用:体积与表面积的计算。

4. 概率与统计- 随机事件与概率: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独立事件。

-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

- 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

- 抽样与估计:样本、样本容量、抽样分布、置信区间。

二、物理1. 力学- 力的作用: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

- 动量与能量: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 万有引力:引力定律、天体运动。

- 简单机械:杠杆原理、滑轮系统。

2. 热学- 热现象:热平衡、热传递方式。

- 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熵的概念。

- 气体的性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定律。

- 相变与热机:相变的潜热、卡诺热机。

3. 电磁学- 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

- 直流电路: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 磁场:安培力、洛伦兹力。

- 交流电:交流电的基本概念、电磁感应。

三、化学1.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原子结构:电子排布、原子轨道。

-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 分子结构:分子的几何形状、分子间作用力。

- 周期表与周期律: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变化。

2.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方程、催化剂。

必修三会考复习提纲

必修三会考复习提纲

必修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1.区域的主要特征:①区域有一定的边界,边界有明确的,也有模糊的;②区内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间有显著的差异性;③区域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④区域是相互联系的(开放性)。

2.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七个)①位置(海陆、纬度)②地形(地形、地势)③气候(气温、降水)④河流(水文、水系)⑤土壤(发育、类型)⑥生物(动物、植物)⑦自然资源(矿、土、水、生)3.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七个)①人口(人种、民族)②聚落(城市化水平)③产业(农、工、商)④经济(支柱)⑤历史⑥文化⑦环境问题4.区域空间结构差异的主要表现:①城市化水平;②交通运输状况;③信息网络形成;④对外开放程度。

5.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表现:①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最主要)②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③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常用指标: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③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2)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①预期寿命②教育程度③国内生产总值(GDP)。

2.区域发展的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

3.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成渝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东、中、西部的发展差异的主要表现: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中部>西部);②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东部>中部>西部);③产业结构(东部较优,中西部层次低)和工业结构(东轻西重,中部过渡)的差异;④城市化的差异(东多西少,东高西低);⑤开放进程和开放程度的差异(东早西晚,东高西低)。

3.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的差异:(1)产业结构:都呈“二三一”格局。

东部第二产业的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第一产业比重较低;中、西部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高二生物必修三总复习

高二生物必修三总复习

7/21/2014
16、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骨髓) B细胞
记忆细胞
效应B细胞 (体液免疫)
骨 髓 造 血 干 细 胞
抗原刺激 (胸腺)
T细胞 效应T细胞 (细胞免疫)
记忆细胞
7/21/2014
17、特异性免疫类型
抗原 进入人体 被浆细胞分泌到体液 中的相应抗体消灭 体液免疫
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
20、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
概念: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 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 损伤。

预防:找出过敏原,并且避免再次接触 过敏原。

7/21/2014
20、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2)自身免疫病:
概念: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 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
7/21/2014
8、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的多少,受垂体和下丘 脑的分级调节
甲状腺激分泌量的多少, 也存在负反馈调节
9、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 靶细胞
7/21/2014
10、体液调节
①体液调节:
是指某些化学物质(激素、CO2)通过体液的传送, 对人和动物生理活动进行的调节.
必修三会考复习1
2013
1、反射
⑴基本方式:反射 ⑵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⑶反射弧必须完整,反射活动才能完成
7/21/2014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
• 静息时:外正内负 • 产生兴奋:外负内正 • 传导形式:局部电流 (电信号) • 特点:双向传导

高二会考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会考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会考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二会考是学生们的重要考试之一,对于必修三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是考核的重点之一。

下面将对高二必修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函数是指两个集合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包括定义域、值域、奇偶性等性质。

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形式为y = kx + b,二次函数的形式为y = ax²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可以通过图像、方程组以及函数性质进行分析。

3.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其关系可以通过单位圆、图像、周期性等进行分析。

4.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形式为y = aᵏ,对数函数的形式为y = logₐx,其中a、k为常数,可以通过性质、图像以及方程等进行分析。

5. 函数与方程的综合运用可以通过函数与方程的联立、函数图像、函数性质等进行问题的求解与解答。

二、平面向量1. 向量的概念与运算向量是指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包括向量加法、数乘、向量投影等运算。

2. 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向量的数量积包括向量夹角的余弦、向量的正交、向量共线等概念,向量的数量积可以通过向量的坐标进行计算。

向量的向量积包括向量的模、方向、长度等概念,向量的向量积通过坐标计算,可以求出面积、夹角等属性。

3. 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综合运用可以通过平面向量的模、夹角、坐标以及向量的性质等进行几何问题的求解与证明。

三、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系列数,可以通过通项公式、递推公式、求和公式等进行分析。

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₁ + (n - 1)d,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₁rⁿ⁻¹,其中a₁为首项,d为公差,r为公比。

3. 数列的运算与和可以通过数列的性质进行数列的运算与和的计算,包括前n 项和、无穷项和等。

4.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方法,包括归纳步骤与归纳假设,通过证明基本情况与归纳步骤进行数学论证。

历史必修3会考知识点12页word文档

历史必修3会考知识点12页word文档

历史必修模块3会考知识点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子(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形成原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崛起;思想文化上,学在民间。

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三)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孔子:1、思想核心是“仁”,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强调以德治民,爱惜民力,3、主张“克己复礼”,4、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1、主张实行“仁政”,2、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3、主张“性本善”。

荀子:1、主张“仁义”“王道”,以德服人,2、提出“君民舟水”的著名论断,3、提出“人之性恶”,4、人定胜天。

(四)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汉代儒学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1、董仲舒(代表作《春秋繁露》)的思想主张:(1)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为了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

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学得以大兴。

(3)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4)汉武帝兴办太学,打破了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提高了儒学的地位(5)汉武帝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必修三数学会考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数学会考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数学会考知识点总结一、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1. 弧度制和角度制的转换弧度制和角度制是表示角度大小的两种方法,弧度制指的是角度的弧长所对应的半径为1时的度数,而角度制是以360度为一整圈,以度数表示的角度大小。

两种表示方法之间可以进行简单的换算。

2.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分别被定义为:sinθ = 对边/斜边cosθ = 邻边/斜边tanθ = 对边/邻边其中,θ表示所求角的度数。

3.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性质三角函数具有以下性质:a. 周期性:sin(θ+2kπ) = sinθ, cos(θ+2kπ) = cosθ, tan(θ+π) = tanθ, 其中k为整数。

b. 奇偶性:sin(-θ) = -sinθ, cos(-θ) = cosθ, tan(-θ) = -tanθ。

c. 分布范围:-1 ≤ sinθ, cosθ ≤ 1, tanθ的定义域为整个实数集。

d. 公式:sin^2θ + cos^2θ = 1, tanθ = sinθ/cosθ。

二、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 正弦函数sin(x) = A sin(Bx + C) + D的图像和性质A 控制振幅的大小,A>0表示振幅为|A|,A<0表示振幅为-|A|。

B 控制周期的大小,周期T=2π/B。

C 是相位角,决定了图像在x轴方向的平移。

D 控制了图像在y轴方向的平移。

2. 余弦函数cos(x) = A cos(Bx + C) + D的图像和性质A、B、C、D的作用和sin函数相同。

3. 正切函数tan(x) = A tan(Bx + C) + D的图像和性质tan函数的图像有无数个渐近线,每个渐近线与x轴的夹角为π,其中C控制了图像的平移。

三、函数的奇偶性和周期性1. 奇函数和偶函数对于任意实数x,若有f(-x) = -f(x),则称函数f(x)是奇函数;若有f(-x) = f(x),则称函数f(x)是偶函数。

高二会考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会考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会考必修三知识点高二会考必修三知识点涵盖了多个学科的重要内容,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习和准备,本文将详细梳理各学科的核心知识点,以便学生们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一、语文语文科目在高二会考中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方面。

1.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常见文言文词汇、句式,并能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重点复习《论语》、《孟子》等经典文献中的选段,掌握其中的道理和表达手法。

2.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部分,学生需要加强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并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练习题目多选取议论文和记叙文,注意提炼信息,进行逻辑推理。

3. 诗歌鉴赏诗歌鉴赏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复习时可以通过对唐诗宋词的学习和分析,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4. 作文作文部分,学生应注重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和思维能力,练习不同类型的作文,如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等。

注意文章结构的合理性、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

二、数学数学科目的复习重点在于函数、解析几何、数列、概率与统计等几个方面。

1. 函数函数部分,学生需要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概念,并能够解决相关的函数问题。

2. 解析几何解析几何方面,重点复习直线、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方程及其性质,掌握它们的位置关系和应用题解题方法。

3. 数列数列部分,学生应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并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 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方面,学生需要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统计的基本技巧,如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

三、英语英语科目的复习主要集中在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写作和听力等方面。

1. 词汇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学生应通过阅读、记忆和使用新词汇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2. 语法语法部分,学生需要掌握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等基本语法规则,并能在实际应用中正确使用。

高中语文必修三会考基本篇目知识要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会考基本篇目知识要点

必修三会考基本篇目知识要点一、《指南录后序》1.文学常识:⑴对联“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赞颂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民族英雄文天祥,他是南宁人,号文山。

他的最脍炙人口的一个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他的生死观与崇高的爱国气节。

】诗集《指南录》得名于诗人《扬子江》一诗中的一个名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⑵序:是说明书籍著作或出版意旨,编作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

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本文是写在正文前的第二篇序,所以叫“后序”。

2.重点问题:⑴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使北营的?当时决定出使的理由是哪三条?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①予一行为可以纾祸②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③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⑵文天祥被拘留时“但欲求死”,后来随祈请使北行,“分当引决”而“隐忍以行”,这是否矛盾?不矛盾。

“求死”是因为“不得脱”,以死保全名节;“隐忍以行”,是因为“将以有为也”,有机会逃脱,还可以图救国之策。

⑶在第5节中,两次使用“呜呼”一词,它在体现层次和表达感情方面起什么作用?第一个“呜呼”引出种种“及于死”的危难,说明作者自己将生死置之度外;第二个“呜呼”把思想感情向前推进一步,抒发对于出生入死而国事难为的伤痛。

“痛何如哉!”主要是为国事而痛惜,是脱离险境后的伤痛。

3.文言现象⑴通假字缙绅……萃于左丞相府约以连兵大举展转四明、天台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境界危恶,层见错出臣死有余僇⑵词类活用北虽貌敬予分当引决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道海安、如皋则直前诟虏帅失信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⑶文言句式约以连兵大举:状语后置予羁縻不得还:被动句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省略句为巡船所物色:被动句坐桂公塘土围中:省略句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被动句死生,昼夜事也:判断句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宾语前置诚不自意返吾衣冠:宾语前置将请罪于君,君不许:状语后置莫知计所出(此句活译为“谁都想不出办法来”)、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住的……”,作“舍”的定语):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的名词性短语。

人教版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必修 3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必修 3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必修 3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必修3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 电路:主要讲解了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等,以及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

2. 电流:电流的形成、方向和大小,以及电源的作用。

3. 导体和绝缘体:导体的定义及性质,绝缘体的定义及性质,以及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

4. 磁场:磁场的基本概念,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以及电流的磁场等。

5. 电场:电场的基本概念,电场对电荷的作用,以及电场的应用等。

6.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感应电流的方向判定,以及电磁感应的应用等。

7. 光的折射和反射:光的折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以及全反射的条件和应用等。

8.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三种形态,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等。

9.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摩擦力等。

10. 电磁波: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等。

以上是必修3的主要知识点,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建议查阅物理教材或咨询物理老师。

必修三会考复习

必修三会考复习

必修三会考复习要点高一地理必修三会考复习要点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区域和区域差异一、三大自然区3.三大自然区的特点二、三大经济地带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采集和狩猎阶段——完全受制于自然环境(2)农业社会阶段——自然基础: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光照农业区分布: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击平原、三角洲、盆地(3)工业社会阶段——矿产、交通、市场为主导东营——不断生长的资源型城市;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发达的海运。

(4)后工业化阶段——科技水平、环境质量、交通运输世界电子工业基地:美国“硅谷”、日本九州岛、德国南部慕尼黑、英国北部苏格兰二、海洋和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世界上人口200万以上的城市有一半分布在沿海地带。

2.西欧、日本、美国东西海岸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区域。

3.工业化开始后,岛屿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发展商品经济。

§1.3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自然资源利用:1.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案例:山西煤炭资源开采和能源的发展。

意义: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资金保障。

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不合理地开采和利用,会造成区域环境的巨大破坏: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水,土地污染。

引起土地资源的浪费,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

2、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案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

有利影响:缺水区缓解旱情,促进水气交换,利于水循环,补偿调节河湖水量,缓解生态缺水。

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

3、生物资源的利用生物资源的利用是人类活动中最基本的资源利用形式。

对生物资源不合理地利用,既破坏了环境,又影响人类健康。

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

人类培育和改良农产品,使其产量和质量提高;人类有目的的植树造林,改善了生态环境。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即广义的农业。

高一物理必修三会考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三会考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三会考知识点高一物理必修三是物理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许多基础概念和理论。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一物理必修三的会考知识点,包括光的折射、光的全反射、凸透镜的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凹透镜的成像等。

一、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的偏离现象。

光线在垂直入射时,不发生偏折;光线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向法线弯向;光线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离开法线弯开。

这种现象可以用斯涅尔定律来描述,即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二、光的全反射光的全反射是指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发生的一种现象。

全反射使光线在界面上完全反射,不发生透射。

全反射的条件是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临界角可以通过折射率的比值计算得出。

三、凸透镜的成像凸透镜是一种光学器件,可以使平行光线汇聚到一个点上,称为焦点。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指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和物体成像距离之间的关系。

如果物体远离透镜,则成像距离大于透镜焦距;如果物体靠近透镜,则成像距离小于透镜焦距;如果物体位于透镜焦距处,则成像距离为无穷远。

四、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指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和物体成像距离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物体远离透镜时,成像离镜面越远;当物体位于焦点处时,无法成像;当物体距离透镜越近时,成像越近。

五、凹透镜的成像凹透镜是一种光学器件,可以使光线发散。

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与凸透镜相反。

当物体远离凹透镜时,成像距离小于透镜焦距;当物体位于焦点处时,成像距离为无穷远;当物体距离凹透镜越近时,成像越远。

高一物理必修三的会考知识点包括光的折射、光的全反射、凸透镜的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凹透镜的成像等。

这些知识点是物理课程中的基础知识,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后续的物理内容非常重要。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和实践,能够牢固掌握这些知识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二会考必修三知识点地理

高二会考必修三知识点地理

高二会考必修三知识点地理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而在高二会考中,必修三地理知识点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地理学科的三个方面,即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对高二会考必修三地理知识点进行阐述。

一、自然地理1.地理景观的形成与演变地球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地理景观系统,包括陆地景观和水域景观。

地理景观的形成与演变是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例如,山地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而河流的形成与水文循环、地表侵蚀有关。

学生在学习中要了解各种地理景观的形成机制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2.气候与气象气候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指某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而气象则研究短期的天气现象。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特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同时,学生还应掌握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和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

3.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是地理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并且了解其开发与利用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煤炭资源时,学生需要了解煤炭的形成条件、储量分布以及其在能源方面的作用。

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了解人口的数量、分布以及人口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同时,学生还要理解城市化过程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例如,学生在学习城市化过程时,需要了解城市化的定义、特征以及城市化对农村人口和资源利用的影响。

2.经济地理经济地理是研究各国和地区经济活动和生产关系的地理学科。

学生需要了解各国和地区的主要经济活动和产业,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并了解其发展现状和趋势。

例如,在学习农业时,学生需要了解农业类型、农业现代化的特点和路径,以及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文化与旅游地理文化与旅游地理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不同地区的文化形态和旅游资源。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包括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等,并了解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1、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___和存在于细胞外的_________组成。

2、由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_______,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3、用箭头连接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___溶液。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和______。

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性,pH为_________。

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7、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和_______;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和_______ 。

8、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的。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

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____。

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

反射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____向的。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向的。

10、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信号_____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________信号_____向传导。

在突触前膜信号传导为___________,在突触上信号传导为_______________。

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

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

11、突触是由前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与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

其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________只存在于________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_________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_____向的。

12、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小脑、脑干和大脑中,与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人的血糖水平正常值为_______________。

血糖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1)______的消化、吸收;(2)_______的分解;(3)_____的转化。

血糖的去路也有三条途径:(1)氧化分解成______,释放_____;(2)合成_____(3)转化成___。

14、胰高血糖素是由_______细胞分泌的,具有______作用,胰岛素是由_______细胞分泌的,具有_______作用。

它们之间相互______,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15、激素调节的特点:(1)______和_______;(2)通过_____运输;(3)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

16、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______和______的调节。

其中______调节是主要的。

17、体有三道防线,第一、二道防线属__________免疫,第三道防线属__________免疫。

18、特异性免疫包括_____免疫和______免疫。

体液免疫主要靠______增殖分化成_______,再由______产生_____发挥作用;细胞免疫主要靠_______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再由__________接触_______发挥作用。

19、过敏反应是指已______的机体,在___次接受_____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______。

过敏反应的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______,发生向光弯曲的部位是________。

单侧光照射下,在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由______侧向______侧________运输;尖端以下生长素能从形态学____端运输到形态学____端,这叫______运输,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______,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21、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性,即低浓度时_____,高浓度时_____。

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叫___________。

22、植物激素是由________产生,能从_____部位运送到____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____影响的___量有机物。

常见的植物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能致使水稻患恶苗病,_______能促进果实成熟,________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_______促进细胞分裂。

23、种群在________或________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它是种群________的数量特征。

针对活动能力较弱、不活动的生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为___________;针对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的生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为___________;土壤中微生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为___________。

24、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将种群的年龄组成分为三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J”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S”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_______________。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____,又称______。

26、K值种群数量______,增长速率_______,出生率______死亡率(出生率______死亡率)K/2值增长速率_________,出生率______死亡率,故捕鱼应在_________;防治害虫应在_________。

27、种间关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有关;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有关。

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为______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______演替。

28、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_______是必不可少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______________渠道进行的。

29、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_______________开始。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_____。

30、在能量金字塔最下端的是第____营养级,含能量最____。

最上端的是最____营养级,含能量最_____。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使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_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关系: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是能量的______,能量是物质循环的______。

3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大气CO2库之间的联系图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

该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4、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来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_______的能力。

生态系统成分越_____,营养结构越______,自动调节能力就越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越____。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遭到外来干扰因素______以后_______到原状的能力。

一般来说,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成______。

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其恢复力稳定性越____。

35、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多样性、____多样性和________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_____价值、_____价值和______价值。

36、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_____保护和_____保护两大类。

_____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