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研究进展 - 副本 - 副本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诊治进展
乳 腺 癌 术 后 上 肢 淋 巴水 肿 诊 治 进 展
赵 辉 ,高 霞 ,刘 凤 满 ,马 本 绪
关 键词 :乳腺 癌术 后 ;淋 巴水肿 ;进 展
中 图 分 类 号 :R655.8
文 献 标 识 码 :A
上 肢 淋 巴水 肿 为 乳 腺 癌 改 良根 治 术 后 (breast 却 又较 快地 淋 巴引流 。数 字淋 巴显影 显示 水肿 侧上
的后 负 荷 。进 一 步研 究 发 现 ,一 些 易 患 人 群 中存 在 淋 巴管 畸形 。这就 解 释 为什 么 只 摘 除 1~ 2个 淋 巴 结 即 出现上肢 淋 巴水肿 而某 些清 扫腋 窝淋 巴结却 不
水 停 泛溢 上肢 ,因此乳 腺 癌 术 后 上 肢 淋 巴水 肿 属 于 出现 上肢 淋 巴水肿 。
术后 淋 巴水肿 形成 原 因 ,认 为 静 水 压 力 和组 织 空 隙 流体 速度 既能 调节 淋 巴液 的 流 动 ,又 能促 进 淋 巴液 的形 成 。 由于 淋 巴泵 的功 能 衰退 ,淋 巴 引流 通 路 受 阻 ,组 织 间隙 的组织 液进 入毛 细淋 巴管 的流量 减少 , 组 织 间 质 液 流 速 的 减 少 刺 激 血 管 内皮 生 长 因 子 (VEGF—C)的 分 泌 增 加 ,VEGF—C与 周 围毛 细 血 管 内皮 生长 因子受 体 结 合 ,从 而 使 毛细 血 管 对 水 的 渗 透 系数 增加 ,大 量 的水 从 毛细血 管渗 出至 组织 间 隙 , 使 组织 液静 水压 增加 ,形成 淋 巴水 肿 。由于 VEGF— c与其 受体 结合 增 加 水 的通 透性 ,并 没 有增 加 蛋 白
质 浓度 和胶 体 渗透 压 并 不 高 于 未 发 生 水肿 的肢 体 , 甚 至表 现 为低 蛋 白水 肿 l2]。Stanton等 提 出泵 衰 竭 学说 ,通 过数 字淋 巴闪烁造 影发 现 ,上肢 淋 巴水肿 患 者 的皮下 组织 淋 巴引 流 缓 慢 ,而 筋 膜 下肌 肉组 织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上肢活动度调查
2012年7月护理学报July,2012第19卷第7A期Journal of Nursing(China)Vol.19No.7A【调查研究】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上肢活动度调查代莉莉,段艳芹(淮北市人民医院,安徽淮北235000)[摘要]目的了解术后生存期乳腺癌并发淋巴水肿患者的上肢活动度和生活质量状况。
方法采用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问卷,对243例改良根治术后生存2年以上的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测量上肢周径和上肢活动度,比较有无淋巴水肿并发症患者上肢活动度和生活质量的差异。
结果出现淋巴水肿的乳腺癌患者116例,其上肢前屈、后伸、上举、外展、内收、内旋、外旋的活动范围低于127例无淋巴水肿乳腺癌患者(P<0.05);在生活质量量表5个维度得分中,除社会/家庭状况维度外,淋巴水肿组的得分均低于无淋巴水肿组(P<0.05)。
结论改良根治术后的乳腺癌患者,淋巴水肿会导致患者上肢活动受限,并会有较低的生活质量得分,造成负面影响。
提示护士应指导患者尽早采取康复措施预防淋巴水肿。
[关键词]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肩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969(2012)07A-0020-03Quality of Life and Upper Limb Activity of Postopera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Complicated Upper Limb LymphedemaDAI Li-li,DUAN Yan-qin(Huaibei People’s Hospital,Huaibei235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upper limb activity of postopera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upper limb lymphedema and their quality of life.Methods With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reast(FACT-B),243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were surveyed,their upper limb circumference and upper limb activity were measured and the comparison of upper limb activity and quality of life was carried out among them and those without upper limb lymphedema. Results Of the total,116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upper limb lymphedema and they performed worse in anteflexion,backward extension,elevation,abduction,adduction,internal rotation and external rotation than those without complications did(P<0.05). Among all the five dimensions,except society/family well-being,patients with lymphedema got lower scores than those without did (P<0.05).Conclusion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upper limb lymphedema limit their activities, which exerts influence on their quality of life.Specific measures need to be taken to prevent upper limb lymphedema.Key words:breast cancer;upper limb lymphedema;shoulder joint motion;quality of life在大多数国家乳腺癌发展均呈上升趋势,我国是乳腺癌增长最快的国家[1],在过去20年,乳腺癌治疗的进展使5年生存率显著提高,达89%[2]。
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的原因及对策
(3)解除淋巴管痉挛,增加淋巴液流量,改善淋巴循环。
33
淋巴水肿的治疗
【药理药效作用】
(4)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形成。
(5)抑制炎性介质合成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程度,具 有强力镇痛、抗炎作用。 (6)赋活网状内皮系统,增加新生肉芽组织的生成,促 进创面愈合。 (7)抑制肾小管钠和氯的重吸收,发挥利尿消肿作用。
X
30
淋巴水肿的治疗
β -七叶皂甙钠
是由中药娑罗子中提取的物质,通过促进肾上腺 皮质增加皮质醇类化合物的分泌及增加机体和静脉组 织中前列腺素PGF2的分泌,从而产生抗炎抗渗出作用。 已知前列腺素PGE1能使微血管和细胞的通透性增加导 致水肿,而PGF2能拮抗PGE1的作用。β-七叶皂甙钠 促进机体分泌PGF2,降低微血管和细胞通透性,并提 高静脉张力,加快静脉回流,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 水肿有确切的预防作用。 X
24
X
淋巴水肿的治疗
4.肿胀吸脂术
【原理】
此方法原理基本与吸脂术相同,通 过对水肿肢体的皮下组织的抽吸,直 接减少主要产生淋巴液的组织——皮 下组织,使其产生淋巴液的绝对量减 少,缓解肢体水肿。
25
淋巴水肿的治疗
4.肿胀吸脂术
【操作步骤】
常规消毒后,将麻醉肿胀混合液(500ml生理盐水+2%利多 卡因15ml+肾上腺素0.5mg+5%碳酸氢钠10ml)注入患侧上 肢淋巴水肿区的皮下组织内,用量以皮下变苍白为度,一般 为1200ml左右。然后用常规吸脂的吸头,连接能产生约 0.08Mpa负压的吸引器,按吸脂方法反复抽吸,亦可环形抽 吸,直到皮下组织变薄,连皮肤一起捻起约为1cm左右,最 后缝合皮肤吸口,用弹力绷带从远端开始加压包扎,一般不 防止引流。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术后常规戴弹力套3个月。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研究进展
2020年12月 第24期综述及个案报道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研究进展刘凤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湖南 郴州 423000【摘要】早在2012年就有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报道指出,乳腺癌占据全球女性癌症发病首位。
近几年,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上升明显,且趋于年轻化。
全球每年会有超过1百万新发乳腺癌患者。
根据前瞻性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术后3年发生淋巴水肿的概率超过77%,随后每年增涨1%。
乳腺癌并发上肢淋巴水肿,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引发疲劳、睡眠质量差或体型不美观等。
长期处于上肢淋巴水肿状态下,患者的精神也会逐渐迟缓,发生记忆衰退或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除此以外,患者的社会活动量也会逐渐减少,出现与社会脱轨的表现,影响其社会功能。
上述所讲,乳腺癌患者并发上肢淋巴水肿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极大影响,对此笔者统计近几年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的有效防治措施,将其详细阐述如下。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上肢淋巴水肿;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24-0183-02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Extremity Lymph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 LIU feng(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 Chen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Chenzhou Hunan 423000, China) [Abstract] As early as 2012,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Cancer Research Center reported that breast cancer occupies the first place in the incidence of female cancer in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breast cancer in women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ends to be younger. There are more than 1 million new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orldwide every year. Prospectiv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lymphedema occurring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3 years after surgery exceeds 77%, and then increases by 1% each year. Breast cancer complicated with lymphedema of the upper limbs will not only seriously affect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but also cause fatigue, poor sleep quality or unsightly body shape. In the state of upper limb lymphedema for a long time, the patient’s spirit will gradually slow down, and problems such as memory loss or inattention will occur. In addition, the amount of social activity of patients will gradually decreas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derailment from the society will appear, affecting their social functions. As mentioned abo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upper extremity lymphedema will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pati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For this reason, the author counts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of breast cancer upper extremity lymphedema in recent years, and details it as follows.[Key words] Breast Cancer; Surgery; Upper Extremity Lymphedema; Treatment; Progress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主要经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放疗后产生的并发症,通过相关数据显示,进行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有63.0%的患者会出现上肢水肿症状,且病发率会随时间推进上涨[1]。
综述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研究进展
然而,中医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首先, 由于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等高质量的研究,中医治疗的效果仍需进一步证 实;其次,中医治疗方法尚不规范,不同医疗机构的治疗方法差异较大,影响疗 效的稳定性和可
重复性;最后,中医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此外,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淋巴引流按摩也是缓解症状的 有效方法。
在护理研究方面,研究者们正在探索更加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措施以预防和减 轻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例如,研究者们正在研究如何通过改善患者的饮食 和生活习惯来预防水肿的发生。他们也在探索如何通过使用新型的物理治疗设备 和技术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内容三
一、背景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其常见的并发症。 这种水肿会导致患者上肢疼痛、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 手法淋巴引流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在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方面取 得了显著的效果。
Hale Waihona Puke 二、手法淋巴引流技术概述手法淋巴引流是一种通过手法按摩,促进淋巴液流动,改善淋巴水肿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淋巴系统的自身动力学特性,通过手法按摩,刺激淋巴结,使 其周围的淋巴液流动,从而达到缓解水肿、改善循环的目的。
4、其他因素:如肥胖、糖尿病等也可能增加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风险。
二、诊断方法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1、临床表现:患者可出现上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2、辅助检查:包括淋巴管造影、核磁共振成像(MRI)、超声等。其中,淋 巴管造影可以显示淋巴管的形态和通畅情况;MRI可以显示淋巴管的炎症和水肿 情况;超声则可以无创性地评估淋巴回流情况。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诊治进展
20 0 0, U: 6 3 —1 8 6 18 6 9.
metJ .T y i 20 1 ( 1 :0 5—15 . n[ ] hr d,07,7 1 ) 15 o 09 [ 2 Krm l A, ei nS C lonE,t 1 T ecm nfgl 6] u meK D ns R, a u e a. h o mo ai o h r e
乳腺癌术 后患侧 上肢 淋 巴水肿 诊治进 展
常兴华 , 李仕 国, 志军 王
【 指示性摘要】 上肢淋 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 发症 , 罹患者 因长期肢体 肿胀导致疼痛 , 畸型 , 动受 活
限, 甚至穿衣 困难 , 频发脉管炎症可以引发 溃疡坏死 。甚至竞有 患者要求 以截肢来解 脱痛苦 。另外 , 乳腺
i emos r 1 J .G ns h moo sCn e,02, nt uea Fa E [ ] ee r sme acr20 h t 8 Co
3 1 4—1 7. 4: 5 6
[ 3 O e v, i a s I o o ho oo a fgl se d 6 ] Kef L Rc r .C mm ncrm sm ai isa e h dR lr e t n
4 7—4 7. 3 4
( 编校 : 李斌)
[ 1 Da E , ie t F , a u S e a s c t nbten 6 ] i P P n J Sr i M , t 1 s i i e e s m a qs .A o a o w
d ce s d WW OX r ti x r s in a d ty o d c n e e e o - erae p o en e p e so n h r i a c rd v lp
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研究进展
了大量淋 巴管 ,使上肢淋巴引流通路受阻,大量富 含蛋 白质 的淋 巴液 滞 留在 组 织 间 隙 ,导致 间 隙 内 胶体 渗透 压 升高 ,使 血 管 内大量 液 体 进 入组 织 间 隙形 成 高蛋 白水肿 。高浓 度蛋 白刺 激成 纤维 细胞 增 殖导致 皮下 组织 纤维化 ,限制 淋 巴管 的再 生 ,由
(hydraulic conductivity)增 加 ,从 而 导 致 大 量 水 分 出 的标 准分 为 3度 ¨引。
滤 出使 间质流 体静水 压 上升 ,增 加 淋 巴液 的生 成 ,
而恢 复 组 织 间 液 向淋 巴 管 的 流 速 以达 到 新 的平 3 发 病危 险 因素和预 防
(water displacement,WD)、组织 张力 (tissue tonometer)、 分析 发 现伤 口感 染 和 年 龄是 BCRL的 高 危 因素 ;
分布容 积 和单位 局部 淋 巴流量等 J。水 置换 法 虽 探 索性 分析发 现 伤 口感 染 、患 侧 为 优 势 侧 、肥 胖 、
力 计测 量 ,根 据 测 量 组织 凹 陷程 度 来 判 断 水 肿 的 行 了 一 项 大 宗 病 例 的 回 顾 性 研 究 ,共 统 计 了
衡 。 由于 VEGF—C与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上 VEGFR一2
由于上 肢水 肿 的发 病机 制 中存在 着 自行 加 重
结合 仅使 内皮 细 胞 的 渗透 系数 增 加 ,并 不 增 加 对 的恶性 循环 ,水 肿 一 旦 形成 很 难 治愈 ,因此 ,明 确
蛋 白的渗 透性 ,从 而解 释 了水 肿上 肢 组 织 间质 发 病 的危 险因素 并加 以预 防是关 键 。从 BCRL的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因素分析与外科治疗进展
文献综述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因素分析与外科治疗进展潘 钢 综述 吴 伟 审校(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铜陵 244000)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6604(2008)06-0556-03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乳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常有上肢不同程度的肿胀,在数月甚或20年后可出现淋巴水肿,但75%发生在术后第1年内,1个月以内发生率为28%[1]。
淋巴水肿可导致上肢功能障碍和患者精神紧张,轻者随着侧支循环的建立而缓解,严重者可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2]。
临床处理较为棘手,其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目的均是改善淋巴液生成与回流之间平衡,减小上肢周径。
本文就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预防措施和外科治疗。
1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形成的机制1.1 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是大部分乳腺癌手术的必要步骤,淋巴结被彻底清扫干净,可有效预防术后复发和转移。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主要由淋巴回流障碍引起,其可能形成的机制为:由于腋窝淋巴的清扫切断了上肢的淋巴回流通路,使上肢的淋巴不能充分引流,导致上肢淋巴液中的蛋白浓度增高,滤过压增加,由于血浆蛋白减少,使液体渗透压降低,同时,毛细血管渗透压增加,所以可出现程度不等的上肢水肿,随后上肢组织出现纤维化及炎症的淋巴水肿[3]。
Pa in等[4]认为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改变腋静脉血流动力学,使之易发生淋巴回流障碍,导致术后淋巴水肿。
1.2 腋窝清除范围不当追求乳腺癌手术范围的扩大化,清除范围超过手术要求,破坏了上肢与颈部、胸部组织的淋巴交通,尤其是损伤了沿头静脉走行的淋巴管,是导致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的主要因素。
单纯乳房切除术比乳腺癌根治术以及改良根治术及保乳术发生淋巴水肿的几率要低。
随着手术范围的逐渐缩小,淋巴水肿的发生率逐渐降低,水肿的程度也逐渐减轻。
乳腺癌术后预防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进展
护士在操作中应禁止在患侧上肢进行抽血、测血压、静脉推注、静脉输液等操作,以免加重患侧的淋巴通路的负荷,从而加重淋巴水肿。
4.4患者日常活动方面
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护患肢,在下床活动时,可适当使用吊带托住或用健侧上肢帮助患肢抬高于胸前,避免患肢下垂过久,从而促进患肢淋巴及静脉血回流,以减轻水肿。并嘱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但应避免过劳。
3.2.2 患肢功能的评估 护士在进行护理评估时,要注意收集患者肩关节外展、外旋及手的灵活性等方面的资料,但要注意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上肢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临床对其关注度的逐渐提高,淋巴水肿的预防也得到了高度的重视,而乳腺癌患者预防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观念应该贯穿于治疗的整个过程中,这就要求护士的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治疗中。根据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机制来说,预防措施主要针对避免增加淋巴管负荷和降低淋巴液运输能力。
3.1.3相对周长测量法 Brown[11]使用相对周长测量法,也就是在双上肢不同指定的点,如手掌、腕、距肘 15cm、7cm 处测周长,然后把双侧不同点的周长差值求和,每次测量的结果都与此和相比,得出一个体积变化率 。此法简便易行,只需皮尺、计算器,但准确性也较低。
3.1.4几何测量法 即用专门的测径器测量手掌的厚度、宽度,通过换算得出手掌的体积,再隔一定距离测量患侧上肢的周长,通过公式换算为体积,将两个体积相加得出患侧上肢的体积,与健侧上肢作比较,用以较客观的方法评估淋巴水肿的程度。
3.1.2水置换法 水置换法是水置换法测量肢体体积被认为是测量淋巴水肿的金标准[ 8 ]。在容器中放满水,将肢体放入容器后直接测量溢出的水的容积,或对此部分水称重后计算体积[9]。水置换法测量准确度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测量时患者每次放入液体的肢体的长度是否一致,在放满水的过程中是否有溢出或不足,容器中水的温度以及读数的误差等。故在操作时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应采取措施确保每次测量时患肢浸入液体的长度一致,比如可以在第1次测量处画一条横线作标记,确保整个测量过程为同一人在同一时间点相同的水温条件下测量,采取重复测量取平均值。室温是否影响测量的准确性还有待研究,但最好不要过冷或过热,以免影响血液分布,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的可能[10]。水置换法的操作步骤和计算方法繁琐,容易导致测量者内和测量者间的差异。
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是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和腋窝部位放疗的常见并发症。
20世纪60年代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25%,术后加放疗其发生率增加到52%。
80年代据文献报道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15%。
近年来腋窝淋巴结清扫后中度、重度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不超过5%。
淋巴水肿的程度与个体因素有关,部分患者上肢淋巴管交通支欠发达,容易发生淋巴水肿。
高龄和肥胖的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高。
二病因1.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切除了腋窝淋巴结,同时也切断、结扎了淋巴管,从而阻断了淋巴液的回流通路,造成上肢淋巴液回流障碍。
大量含蛋白质的淋巴液滞留在组织间隙引起相关部位组织肿胀,日久还可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水肿及纤维组织增生。
手术后腋窝积液、感染、瘢痕挛缩,也阻碍了上肢淋巴回流和静脉回流。
2.乳腺癌腋窝部位放疗会造成放射野内的静脉闭塞,淋巴管破坏,还会因局部肌肉纤维化压迫静脉和淋巴管,影响上肢淋巴回流。
三临床表现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在手术后任何时期,可术后立即出现,也可在30年后出现。
急性淋巴水肿表现为患侧上肢增粗,若上肢周径增加超过2cm即可肉眼发现。
慢性淋巴水肿上臂呈橡皮样肿胀。
淋巴水肿可引起患侧上肢疼痛、肢体变形、功能障碍,并可继发感染,而感染又进一步造成淋巴管腔硬化与闭塞加重水肿。
国际淋巴学会将其分为以下三期:Ⅰ期:上肢呈凹陷性水肿,肢体抬高则水肿消失。
Ⅱ期:水肿为非可凹性,上肢组织有中度纤维化,肢体抬高水肿不消失。
Ⅲ期:橡皮肿,上肢呈软骨样硬度,皮肤外生性乳头状瘤。
根据水肿的范围和程度分为三度:Ⅰ度:上臂体积增加<10%,一般不明显,肉眼不易发现,多发生在上臂近端内、后侧。
Ⅱ度:上臂体积增加为10%~80%,肿胀明显,但一般不影响上肢活动。
Ⅲ度(重度):上臂体积增加80%,肿胀显著,累及范围广,可影响整个上肢,并有严重的上肢活动障碍。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结水肿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患者的痛 苦 , 提 高患者 的生活 治疗研 究组 发病 率
2 . 8 6 %, 对照组 发病 率 3 1 . 4 3 %( P<0 . 0 5 ) 。但 是 这 些 方法 在 临床实 践 中可 行性 需要进 一 步探索 。
2 . 康复治疗 : ( 1 ) 康复护理 : 首先要克服心理障
碍, 避免 提拎 重 物 , 谢 艳 丽 研 究 表 明 通 过 一 对 一
・
综述 ・
乳腺 癌 术 后 上 肢 淋 巴结 水肿 中西 医治 疗 的
研 究 进 展
李 荣荣 曹鹏。 霍介 格 王 小 宁
【 关键词 】 乳腺癌 ; 淋 巴结水肿 ; 中西 医结合治疗 【 中图分类 号】R 7 1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3 — 6 6 1 3 ( 2 0 1 3 ) 0 1 — 0 1 0 2 — 0 3
轻 患肢淋 巴结 水肿 。
降低淋巴结水肿的发病率 “ ] 。王志华等¨ 研究
表明保留无转 移的淋 巴结 可有效预 防上肢 淋 巴结
水肿的发生 , 有效率达 9 9 . 2 %。( 2 ) 重建淋 巴回流 通道 : 李圣利等¨ 将下肢带瓣膜的大隐静脉及其属
3 . 药物治疗 : 李小龙等 研究表明 B一 七叶皂
1 . 手术 治疗 : ( 1 ) 减少 淋 巴结 清扫 范 围 : 前 哨淋
康复指导乳腺癌术后淋 巴结水肿患者 , 即术后 6 h
开始肢 体远 端 向近端 按 摩 , 术 后 第 2天做 肘 部 的屈 伸运动 , 逐渐扩大锻炼范 围, 对 术 后 早 期 水 肿 治 疗 效果佳 。A n n e t t e表 明¨ 瑜 伽 运动 能 够有 效 地 改 善 患者 的生 活 质 量 和上 肢 的功 能 。 ( 2 ) 物 理 治疗 : 卢 杏新采 用 毫米 波 ( 频率 3 6 G H z , 输 出功 率 1 2 0 mw) 治疗 4 6例上 肢水 肿患 者 , 总 有效 率 达 8 7 %, 表 明毫 米波 可软 化 瘢 痕 组 织 , 促 进血液循环 , 利 于 淋 巴管 的再 生 , 改善淋 巴引流功能¨ 。Mo a t t a r i y j 研 究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外科治疗进展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外科治疗进展【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1-0786-011前言乳腺癌病人腋窝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在过去20多年,乳腺癌的外科手术方式己有很大改进。
前哨淋巴结活检能明显减少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并发症,然而即便是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亦可达到4~10%(1)。
病淋巴水肿一般表现为上肢水肿增粗,皮肤张力增加,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均有巨大影响。
淋巴水肿部分病人在术后即可发生,但大部分是术后一段时间才发生。
对淋巴水肿的初始治疗包括皮肤护理,加圧绷带,肢体锻炼和淋巴引流。
虽然对一部分病人有效,但对病人的生活质量难有根本的改善。
对于严重的淋巴水肿,现在最流行的外科治疗方式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的各种淋巴分流术和带血管淋巴组织移植手术,虽然外科手术己有改进当前对乳腺癌手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依然具有挑战性,对外科手术指征还存在争议,治愈的可能性还不肯定,外科技术有待改进,治疗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
2外手术方式用于淋巴水肿的外科科技主要包括废弃性的病变组织切除和重建淋巴通道的生理性的手术。
2.1病变组织切除。
首例针对乳腺癌术后上淋巴水肿手术是1927年Sistrun完成。
有部分切除、皮下剥离、肢体自体皮回植及游离植皮等。
此类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而且病损组织难以完全切除,需多次手术,远期效果差,已基本上不再使用。
整形用的吸脂术也可用于治疗淋巴水肿。
可以清除淤积于组织内的淋巴液和增生的脂肪组织,对于淋巴静脉分流术失败或无效的病人可以施行吸脂术。
2.2重建淋巴通道淋巴管旁路Baumeister報告一种术式,取大腿中央正常淋巴管做移植物,置于前肩部的皮下,在水肿上肢与锁骨上区之间建立淋巴旁路。
将移植物两端的淋巴管顺淋巴引流方向用显微外科技术分别吻合于颈部和上肢淋巴管上。
应用淋巴显影证实移植物淋巴管正常通畅。
术后的核素影像证实重建了新的淋巴通道,加快了核素的清除。
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研究现状
路, 使上 肢 的淋 巴不能充 分 引流 , 使 间质 液 中 的蛋 白浓 2 . 1 . 1 草木 犀流 浸 液 片 草 木 犀 流 浸 液 片 能减 轻 各 度增高 , 进而 吸引液体进入组织 , 也 促 发 炎 症 和 纤 维 种 原 因造成 的 毛细血 管壁 通透 性增 高 , 改 善末 梢循 环 ,
一
,
其发生率约为 1 5 %一 2 0 %L 2 J 。术后辅助放射治疗 1 . 2 中医病 因病机
中医学 认 为乳腺 癌是 由于“ 正 气
对 上肢淋 巴水 肿 的 发 生影 响很 大 , 尤 其 是 腋 窝 区的 放 不 足 , 邪 气积 聚 ” 而 引起 , 乳腺 癌 经 手 术 治 疗 必损 伤 脉 射 治疗 。对 于轻度 上 肢 水 肿 患 者 , 国 内外 学 者 均倾 向 络 , 造成 气虚 血瘀 、 水停 泛溢 上肢 , 属 于 中 医学 溢饮 、 水 于 首选保 守疗 法 - 3 j 。多数 轻 、 中度 上 肢 肿 胀 者 可 在术 肿的范畴 J 。根据“ 水入 于经 , 其血乃成 ” “ 血不利则 后数 月 内 自行 缓解 , 严重 肿胀 者则 很难 治 愈 , 多采 用 综 为水” 正常时津液随气的升降出入而输布于全身 , 津液 合 治疗 , 其 中包括 中西 医治疗 、 物 理治疗 及手 术 治疗 。
ma r i z e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s t a t u s o n u p p e r e x t r e mi t y e d e m a c a u s e d b y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a n d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现状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现状乳腺癌是我国女性高发恶性肿瘤,目前,手术治疗为乳腺癌的首选方法。
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作为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放疗的后遗症,对于外科医生而言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同时患者也因此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成为残疾。
据报道,按目前的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6%~62%[1-2],并且发病率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
术后3~6个月的发病率可从5%上升到11%[3],77%的乳腺癌患者术后3年内发生了上肢淋巴水肿,之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率以每年1%的幅度加增[4]。
1淋巴水肿的发生机制主要是腋窝淋巴引流通路阻断,大量含蛋白质的淋巴液留滞在组织间隙,致使血管内外胶体渗透压梯度减少,不能对抗毛细血管的滤过,大量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并形成水肿。
当组织间隙流体静水压增加达到新的平衡时则形成一个高蛋白水肿,但肌肉收缩可阻止液体在筋膜下间隙积聚。
高浓度的蛋白质刺激结缔组织异常增生,脂肪为大量纤维组织取代,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皮肤表面角化、粗糙,出现疣状增生。
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循环被阻断,细胞介导的免疫减弱,一旦皮肤破损,富含蛋白质的媒介极易继发感染,同时也解释了淋巴水肿肢体为何易于发生淋巴肉瘤的原因[5]。
2淋巴水肿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如下:①在清扫腋窝组织时破坏了淋巴管,使上肢淋巴回流障碍。
Rubik强调,在清扫腋窝时,不要把腋静脉外膜剥光,以免损伤两侧的淋巴管。
淋巴管损伤后出现上肢继发性淋巴水肿,肢体继而出现反复发作的急性淋巴管炎;②虽然清扫腋窝是引起同侧上肢水肿的重要因素,但仍有部分患者作同样的手术却不发生淋巴水肿,故认为破坏局部微细的淋巴管,腋窝创面积血积液,继发感染,局部纤维化,瘢痕形成,使局部淋巴管无法再生或无法充分引流淋巴液及组织间隙过多的蛋白质。
加之局部免疫功能紊乱更影响了巨噬细胞的功能与活力,无法清除组织间隙过多的水分,而高浓度的蛋白质则吸收了过多的水分,从而导致肢体的进行性肿胀;③腋窝创面愈合过程中产生的组织挛缩、瘢痕增生,压迫腋静脉及头静脉,引起回流障碍。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ppt课件 - 副本
护理诊断 P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预期目标:住院期间皮肤完整
护理措施:1.使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评估皮肤情况 2.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平整 3.协作患者轴位翻身,1/2h 4.出现风险较大的部位使用减压敷贴
主要措施:四
•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简称IPC)是一种目前世界公认的活血 化淤、驱动肢体血液循环、防治肌肉萎缩、预防深静脉 血栓的非常安全、经济的物理疗法。利用较大空气压力 反复加压、卸压,将淋巴液及静脉血液由远端至近端顺 序加压于病肢上,减低了肢端组织内压力,在气体排空 的时间内,动脉供血增强,迅速有效地改善肢体组织的 缺血缺氧状态。循序挤压肢体,在加快静脉血液和淋巴 组织液回流的过程中,使局 部 • 代谢产物和炎性致痛物质得以 • 清除,有利于末梢神经炎的 • 康复。
体查评估表
评估内容 1.生命体征
2016-9-6 12:00
发现 体温:36.7、呼吸20/分、BP:120/70mmHg,心率:70次/分↑、心 律齐,无杂音,窦性心律; 护理问题:未发现护理问题 患者常取左侧卧位,双侧髋关节皮肤有发红,解除压力30分钟后红 色可退。 护理问题: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右侧乳腺及右侧腋窝肿瘤侵犯,破溃,流脓(每日换药一次,每次 有纱布潮湿),恶臭(3级), 问题:感染:与肿瘤侵犯胸壁有关 左上肢臂围31CM,活动正常,右上肢重度水肿,臂围43CM,不可 曲肘,握拳,抬肩60度,手指活动障碍及疼痛 护理问题:自理能力缺陷:与右侧上肢淋巴水肿有关。
乳腺癌手术方式与上肢淋巴水肿的相关研究
L aWe R nH n . ugr i o i e og S rey&p t et fp o l hsi l, i n on Xa ha 1 10 Te ̄p n- B , o n epe o t Xn gcu  ̄, i C i 73 0 ;h o pa n n o
m ro ocsr ro t fsH sil x" ew oeex" f o n i rt, ' 101 h a et nou e h i t o t ir d aclg , ai t gu v syxa 706 i if gy f e r p a o a m l l f t in a o n e i in Cn
3 .8 ,Iga e2 Iga e 1 Ⅲ ga e9 i ag ru s lmp yd ma3 6 , ert 86 % , rd 5, 12 % d 8,I rd 9, rd ;np tygo p , r y h e e 0i 1 1 t aei 1 .3 n h s iga e1
r doh rp e emank yr a o s ol mp e e , e ei n f ciet e a yo mp e e e t n . a it e a yw r i e e s n t y h d ma t r oe e t rp n l h s v h y h d mat ame t r
【 e rs rat acr Lm hd m C mp ct n K yWod 】Besc e y p e e a o l ao n i i
维普资讯
■ 蹿 国 乳腺 癌 手 术方式 与上 肢 淋 巴水肿 的相 关研 究
李保 卫 t 任 宏z
( 兴平县人 民医院 , 1 陕西 兴平 7 3 0 ) 110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 院第一 附属医院 , 2 陕西 西安 7 0 6 ) 1 0 1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探讨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探讨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产生了
很大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这种并发症,需要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 预防性护理:手术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一些简单的肢体活动,如旋转、屈伸等,以提高肌肉张力,促进淋巴流归并预防发生淋巴水肿。
2. 定期的淋巴引流技术:目的在于促进淋巴回流,避免淋巴液滞留和引起上肢水肿。
常规方法有单向按摩、疏通淋巴管、握拳等,可以根据不同病情和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
3. 适度的按摩和推拿:按照患者的需求和舒适度,对有水肿现象的部位进行适度的
按摩和推拿,有利于促进淋巴流畅,缓解肌肉疲劳和紧张感。
4. 定期的理疗:理疗抗肿瘤治疗有效缓解手术后的淋巴水肿。
5.胸部深呼吸: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要加强胸部深呼吸练习,避免肺部病变和
免疫力下降。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需要护理人员的细心护理和关注。
在进行干预措施时,要充分考
虑病情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并发症。
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心
理护理,帮助他们克服不良情绪,提高心理抵抗力。
总的来说,精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
预防和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研究进展
旦 生 严重 的淋 巴水 肿 , 间质 中蛋 白质 的浓 度 便
会明显升高 , 使组织胶体渗透压进一步增高 , 水肿加 重 。富含 蛋 白质 的淋 巴液可 以刺激 间质 中成纤维 细
胞增 殖 和 释 放胶 原 蛋 白。 而 此 时 巨 噬 细胞 功 能 受
抑, 不能降解 、 消化胶原蛋 白, 于是皮下组织发生纤 维化 , 一步 限制 了淋 巴引 流 , 进 由此形 成 恶 性 循 环 。
清 扫范 围也 是影 响水肿 发生 率 的重要 因素 。 区域性
侧 淋 巴束与外 侧 上臂 淋 巴束 有 沟 通 , 部 手 术后 内 腋 侧 上臂 淋 巴束被 中断 , 可 通 过外 侧 上 臂 淋 巴束 而 但
汇 人残 留的水平 Ⅱ淋 巴结 或锁 骨上 淋 巴结组 。妇 女 具有 这 一变 异者 发 生淋 巴水 肿 的几 率 较 小 , 伴有 而 短 的变 异者 , 由于不存 在这 些侧 支 沟通 , 则较 易发 生 淋 巴水肿 。 腋 窝淋 巴结 清 扫切 断 了大 量 淋 巴管 , 巴引流 淋
的方法 。现 就乳 腺 癌术 后 淋 巴水 肿 的 发 生机 制 、 危
险 因素 、 临床表 现 、 预防 和治疗 综述 如下 。
一
步受阻。严重淋 巴水 肿 的上肢局 部容易诱发感
、
解 剖学 因素 和发 生机 制
染, 丹毒 反 复 发 作 , 又进 一 步 加 重 淋 巴 管 的 硬 化 和
发症 , 于 腋 窝 淋 巴 结 清 扫 ( x l y lm h n d 由 aia y p o e lr
淋 巴引流 , 假如 在此 基 础 上 再 出现损 害代 偿 机 制 或 增加 淋 巴 负 荷 的 因 素 则 较 容 易 发 生 淋 巴 水 肿 。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护理研究进展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护理研究进展摘要:乳腺癌已成为全球最常见恶性肿瘤,而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术后早期即可发生淋巴水肿且不能根治,目前国际较为公认的淋巴水肿治疗方案为综合消肿治疗。
为提高治疗效果,专家、学者开展了大量的临床护理研究,包括:皮肤护理、手法淋巴引流、压力治疗、功能锻炼等。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综合消肿治疗护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护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护理;综述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乳腺癌发病人数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最常见癌症。
目前乳腺癌仍以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而上肢淋巴水肿(BCRL)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
据一项前瞻性10年追踪研究显示[1],其2年内发病率13.5%,5 年内发病率30.2%,10年内发病率41.1%。
由此可见随着术后时间推移,BCRL发生率越高。
BCRL尚不能根治,需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维护和呵护[2],目前国际较为公认的淋巴水肿治疗方案为综合消肿(CDT)治疗,主要目的是减轻或消除相关症状并恢复患者肢体功能[3]。
这种由护士主导的、有效治疗淋巴水肿的方法,主要包括皮肤护理、手法淋巴引流、压力治疗和功能锻炼等。
本文通过回顾近年国内外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CDT护理相关文献资料,对CDT护理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CDT提供系统性护理指导,以达到预防、减少BCRL发生和减轻BCRL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1 健康宣教1.1 提高患者对BCRL认知现阶段,由于BCRL患者对BCRL的认知不足[5],导致大多数患者直到出现严重临床症状时才到医院就诊,错过了最佳的BCRL治疗时机。
因此,护士加强乳腺癌术后患者对BCRL临床表现、治疗方式、风险因素和护理措施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并让患者知晓BCRL主要发病原因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导致淋巴结和淋巴管受损后未能再生,淋巴液回流受阻滞留在组织中是继发性淋巴水肿发生的病理基础[6],全面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治疗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治疗一、背景介绍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手术切除乳腺和腋窝淋巴结可能会破坏淋巴系统,在术后造成上肢淋巴水肿。
预防和治疗上肢淋巴水肿是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
二、预防上肢淋巴水肿1:早期干预:在手术前明确风险因素,对高风险患者提前干预,如进行淋巴引流和淋巴运动,减轻淋巴液潴留。
2:术后早期护理:术后立即进行早期袢带包扎,保持压力,促进淋巴回流,减少淋巴水肿的发生。
3: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早期进行上肢功能锻炼,促进肌肉泵的功能,增加淋巴回流和排除。
4:个体化干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干预,如按摩、穴位刺激、功能性运动等。
三、治疗上肢淋巴水肿1:手动淋巴引流:通过手法按摩和推动淋巴液流向未受损的淋巴结,以促进淋巴液排除。
2:压力袖套使用:佩戴压力袖套可通过外部压力促进淋巴回流,减轻上肢水肿。
3:其他物理治疗方法:如电刺激、疗程波、超声波等可以提高淋巴液的排出和淋巴循环。
4:运动疗法:通过特定的运动训练和体位调整,促进淋巴液排出和上肢功能恢复。
附件:1:淋巴引流图示:附上淋巴引流的示意图,方便操作过程的理解。
2:压力袖套使用说明:详细介绍压力袖套的佩戴方法和注意事项。
3:运动疗法示范视频:提供相关运动疗法的示范视频,便于患者学习和操作。
法律名词及注释:1:术后康复:手术后进行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以促进患者恢复功能。
2:淋巴引流:通过特定的手法和方法,促进淋巴液的流动和排除。
3:淋巴液:人体组织间的液体,携带营养物质和废物,具有排毒和免疫功能。
4:功能性运动:特定的运动训练,旨在改善特定部位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泵衰竭假说还不能解释水肿上肢低蛋白的现象。 2010 年 Bates[6] 在淋 巴泵 衰 竭 假 说 的 基 础 上 又 提 出 了 组 织 间 隙 压 力 失 调 假 说 ( interstitial hypothesis)。 该假说认为,由于淋巴泵功能衰竭,淋巴引流通路梗阻导致从组 织间隙进入毛细淋巴管的组织间液的流速明显下降,组织间质细胞感受到组 织液流速下降的刺激而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C( 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factorC, VEGF-C) 的分泌;VEGF-C通过与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的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2 (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2, VEGFR-2) 结 合, 导 致 毛 细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对 水 分 的 渗 透 系 数 ( hydraulic conductivity) 增加,从而导致大量水分滤出使间质流体静水压上升,增加淋巴 液的生成,而恢复组织间液向淋巴管的流速以达到新的平衡。 由于 VEGF-C 与血管内皮细胞上 VEGFR-2 结合仅使内皮细胞的渗透系数增加,并不增加对 蛋白的渗透性[7] ,从而解释了水肿上肢组织间质的低蛋白现象。
通信作者万:方葛海数燕据,E-mail: gesurgery@163.com, gsfx2005@yahoo.com.cn
·202·
中华乳腺病杂志( 电子版) 2012 年 4 月 第 6 卷 第 2 期 ChinJBreastDis( ElectronicEdition),April2012,Vol畅6,No畅2
淋巴造影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 QL和淋巴淤滞造影[3](lymphatic congestionlymphoscintigraphy,LCL),进一步证实了淋巴梗阻因素在 BRCL发生
DOI:10畅3877 /cma畅j畅issn畅1674-0807畅2012畅02畅0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03078)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课题(2008133) 作者单位:200072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甲状腺及乳腺外科 ( 李喆) ;200120 上 海,同 济大学附属 东方医院普通 外科 (葛海燕)
1 发病机制 BCRL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早期公认的是淋巴梗阻学说或称淋巴
限流学说( stopcockhypothesis)。 该学说认为切除腋窝淋巴结时切断了大量淋 巴管,使上肢淋巴引流通路受阻,大量富含蛋白质的淋巴液滞留在组织间隙, 导致间隙内胶体渗透压升高,使血管内大量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形成高蛋白水 肿。 高浓度蛋白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导致皮下组织纤维化,限制淋巴管的再 生,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加之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最终导致淋巴管的硬化和 栓塞,丧失引流功能。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淋巴梗阻学说不能解释 许多临床现象,如:(1) 大部分接受腋窝淋巴结清除的患者都不发生上肢水 肿,而部分仅接受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的患者却出现了上肢水肿;(2 ) BCRL多在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后 1 ~3 年才出现,有延迟出现的特性;(3) 上肢 水肿范围并非累及整个上肢,一般情况下手部多不受累,而且定量淋巴造影 (quantitativelymphoscintigraphy,QL) 显示水肿侧手部淋巴引流与健侧引流速 度没有差别[1] ;(4) 淋巴水肿肢体的组织间液中蛋白质浓度和胶体渗透压都 低于未发生水肿的肢体,表现为低蛋白水肿,且与水肿程度呈负相关。 这些截 然相反的结果提示淋巴梗阻学说过于简单,应该有其他机制参与 BCRL的发 生[2] 。
中华乳腺病杂志( 电子版) 2012 年 4 月 第 6 卷 第 2 期 ChinJBreastDis( ElectronicEdition),April2012移· 讲座·
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研究进展
李喆 葛海燕
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reastcancer-relatedlymphedema,BCRL) 是 乳腺癌根治术后延迟出现的持续加重的上肢水肿。 BCRL与术后立即发生的 上肢水肿不同,其发病机制不清,且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至今仍是一项临床难 题。 笔者就近年来 BCRL在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方法的新进展作一介绍。
·203·
专曝希移 者,由于优势侧( 经常用的那只手) 和非优势侧本身就存在差别,视诊和触诊
容易导致误判,此时需要进行定量检测。 评价肢体水肿程度的定量指标包括: 上臂周径( circumferencemeasurement,CM)、水置换量(waterdisplacement,WD)、 组织张力(tissuetonometer)、分布容积和单位局部淋巴流量等[8] 。 水置换法虽有 较好的相关性,但因肿胀的皮下和皮肤组织仅占上肢体积的 20%以下,体积 增加的百分数不一定反映淋巴水肿的实际程度;组织张力可通过压力计测量, 根据测量组织凹陷程度来判断水肿的程度;肿胀组织增加的水容积还可通过 生物电阻抗(bioimpedancespectroscopy) 和双束吸收比色计( dualenergyX-ray absorptiometry,DXA) [9] 进行测量,其最为精确,多用于疗效观察。 淋巴管造影 或放射性核素淋巴造影可测定局部淋巴流量,是淋巴水肿诊断、鉴别与疗效观 察的常用方法。 CT、MRI和超声检查可以减去骨和肌肉成分,提供更为准确 的测量,但临床应用意义不大。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还是测量肢体的周径,即通过间隔一定距离测 量上肢不同部位的周长, 与健侧上肢做比较。 关于测量部位各学者看法不 一,国内左文述建议取患肢腕横纹处、腕上 10 cm处、肘部及肘上 10 cm处进 行测量,亓发芝[10] 则认为 6 点测量法即经虎口的掌径、腕部、前臂中点、肘部、 上臂中点及上臂根部能更全面反映上肢的水肿情况。 国外学者一般采用间隔 4 cm进行多点测量,近年来多应用 perometer将多点测量结果自动转化为体 积[11] 。 关于水肿的分级, 国际淋巴学会分为 3 级[12] ,国内多采用左文述提出 的标准分为 3 度[13] 。
专曝希移 中占主要地位,也为 BCRL的个体差异和延迟性出现作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Stanton等[4] 应用 QL动态观察了 36 例 BCRL患者上肢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淋 巴引流情况,发现术后 7 个月所有患者未发生水肿,30 个月时有 19%的患者 出现上肢水肿;值得注意的是,这 19%的患者在术后 7 个月时肌肉和皮下组 织的淋巴引流量就超过日后不发生水肿患者,因此作者认为上肢肌肉和皮下 淋巴引流量升高是 BCRL的易患因素。 BCRL患者肌肉的淋巴引流量明显超 过皮下组织引流量,是上肢淋巴液的主要来源和引流通路;皮下和肌肉淋巴引 流速度均明显下降,肌肉淋巴引流速度下降幅度明显超过皮下组织,并且与水 肿程度呈正相关,提示肌肉淋巴引流受损是导致上肢水肿的主要原因[4] 。 淋 巴淤滞造影进一步显示上肢水肿与淋巴管的收缩性能( 淋巴泵功能) 下降明 显相关,上肢淋巴泵功能受损越重,上肢水肿的程度越重[4] 。 基于上述研究, 作者提出了淋巴泵功能衰竭假说( workinghypothesis)。 该假说认为 BRCL患 者先天存在易患素质( 淋巴泵功能储备不足) ,而腋窝淋巴结清除增加了上肢 淋巴泵输出淋巴的后负荷;类似于高血压病性心衰的发生过程,由于长期超负 荷做功最终导致泵功能衰竭而出现失代偿的淋巴水肿。 有学者用电镜观察到 BRCL患者集合淋巴管壁外层平滑肌细胞出现明显变性,而且这种变性具有 从肢体近端向远端发展的特点,也为泵衰竭假说提供了形态学的证据[5] 。
·204·
中华乳腺病杂志( 电子版) 2012 年 4 月 第 6 卷 第 2 期 ChinJBreastDis( ElectronicEdition),April2012,Vol畅6,No畅2
专曝希移 BCRL的危险因素。 2009 年美国 Meeske等[15]进行了一项大宗病例的回顾性
研究,共统计了494 例病例,其中白种人 271 例,黑种人 223 例,随访 50 个月, 多因素分析发现发病年龄( 每增加 1 年,OR增高 0畅96),高血压史,肥胖( BMI ≥30),腋窝淋巴结清除 10 枚以上为 BCRL的风险因素;黑种人的上肢水肿发 生率高于白种人(28%比 21%),但人种因素并非 BCRL的危险因素。 作者认 为减肥、控制血压及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可降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风险。 2009 年美国的 Tsai等[16] 进行了一项临床荟萃分析研究,统计了 2008 年以来 发表的98 篇文献,应用随机效应模型统计汇集风险比。 结果显示根治术后出 现 BCRL的 风 险 比腺 叶 切 除 高 [ RR =1畅42;95% 可 信 区间 ( C I) 为 1畅15 ~ 1畅76];腋窝淋巴结清除术较无腋窝淋巴结清除的风险明显升高( R R =3畅47, 95%CI为 2畅34 ~5畅15);腋窝淋巴结清除较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风险上升 (RR =3畅07,95%CI 为 2畅20 ~4畅29 );放射治疗( RR =1畅92; 95%C I 为 1畅61 ~ 2畅28)和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 RR =1畅54; 95%CI 为 1畅32 ~1畅80 ) 是危险因 素。 综上所述,目前较为公认的 BCRL风险因素是腋窝淋巴结清除范围、放射 治疗范围和时机、切口并发症及术后功能锻炼 4 项。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术的广泛应用、严格掌握放射治疗指征和时机、预防和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术 后早期恰当的功能锻炼被认为是预防 BCRL的关键。
4 治疗方法的选择 对早期轻型病例,国内外学者均倾向于首选保守疗法。 其原理是通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