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高三物理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精品教案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案--3.5《力的分解》精品教案

高中物理精品教案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案--3.5《力的分解》精品教案

必修一 3.5 力的分解(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必修一的重点,是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具体应用,是研究力的平衡的基础,也是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力的分解、矢量、标量等概念,以及矢量相加的法则。

本节课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二是一个已知力究竟分解到哪两个方向上去,要根据实际情况,由力的效果来决定。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分力及力的分解的含义。

2、理解力的分解的方法,会用三角形知识求分力。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日常现象,培养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三、重点难点力的分解四、学情分析下作用,这个力有两个效果:沿两弹簧伸长的方向分别对弹簧Ⅰ和Ⅱ施加拉力F1和F2,且F1和F2分别使它们产生拉伸形变,可见力F可以用两个力F1和F2代替.几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跟原来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那个力的分力.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如何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把一个力(合力)F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然后依据力的效果画出两个分力的方向,进而作出平行四边形,就可得到两个分力F1和F2.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算术法则相加的物理量叫做标量.力、速度是矢量;长度、质量、时间、温度、能量、电流强度等物理量是标量.(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参考导学案)力的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作用效果(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作业:课本P66 1、2、3九、板书设计一、概念:力的分解二、怎样分解一个力1、无数对2、唯一性的条件结论:一个已知力究竟分解到哪两个方向上去,要根据实际情况,由力的效果来决定。

例1、例2、三、矢量相加的法则十、教学反思1、学生对将一个力按照作用效果分解,理解接受较好,困难是怎样确定力的作用效果,老师应该在这个方面下点功夫。

高三物理选修3-5知识点

高三物理选修3-5知识点

高三物理选修3-5知识点在高三物理选修中,我们将学习到许多有趣且实用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这门学科,为我们的未来学习和职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三物理选修3-5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光学、电磁感应和现代物理。

首先,我们来谈谈光学方面的知识点。

在高三物理选修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光在不同媒质之间的传播规律。

例如,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它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现象还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在水中看到的物体会有一个偏移的位置。

此外,我们还将学习到如何计算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以及使用折射率等相关概念。

接下来,我们将转向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物理概念,是电磁场理论的基础。

通过学习电磁感应,我们可以了解到电流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我们将学习法拉第定律,该定律描述了当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规律。

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因为它为我们解释了发电机和变压器等重要设备的工作原理。

此外,我们还将学习到感应电动势和自感现象。

感应电动势描述了当一个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在导体两端产生的电势差。

而自感现象则是在电流发生变化时产生的自感电动势。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的本质,以及应用领域,如发电和电磁波的传播。

最后,我们将学习现代物理的一些基本概念。

现代物理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微观世界的粒子行为。

在高三物理选修课程中,我们将简要介绍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理论的基本原理。

这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解释微观世界的工具,并揭示了一些令人吃惊的事实,例如量子纠缠和相对论效应。

除了上述内容外,高三物理选修还包含其他各种各样的重要知识点,如力学、热学和波动等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将能够对物理学有一个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这不仅仅有助于我们的学术发展,还可能为我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

总之,高三物理选修3-5涵盖了许多有趣且实用的知识点。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科版选修3-5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科版选修3-5知识点总结

3-5知识点总结(精华版)一.波粒二象性1、黑体辐射:黑体辐射的规律为温度越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同时,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论很好的解释了黑体辐射规律 2.光电效应: 光照到金属上,打出电子的现象赫兹最早发现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引入普朗克量子理论提出了光子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的规律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截止频率,低于这个截止频率则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③光电效应的发生几乎是瞬时的.④大于截止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2)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给光电管加反向电压时,随电压的增大,光电流逐渐减小,当电压大于或等于遏止电压时,光电流为0.如图所示,给光电管加正向电压时,随电压的增大光电流逐渐增大,当电压增大到某一值时,光电流达到饱和值,再增大电压,光电流不再增加. 由由I -U 图象可以得到的信息(1)遏止电压U c :图线与横轴的交点的绝对值.(2)饱和光电流I m :电流的最大值.(3)最大初动能:E km =eU c . 3.光电效应方程(1)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子频率的关系:E k =hν-W 0.(2)若入射光子的能量恰等于金属的逸出功W 0,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零,入射光的频率就是金属的截止频率.此时有hνc =W 0,即νc =W 0h,可求出截止频率(极限频率,极限波长)(3)E k -ν曲线:如图所示,由E k =hν-W 0可知,横轴上的截距是金属的截止频率或极限频率,纵轴上的截距是金属的逸出功的负值,斜率为普朗克常量h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 最大初动能与遏止电压的关系:E k =eU c . 逸出功与极限频率、极限波长λ0的关系:W 0=hνc =h cλ0. 3.物质波(德布罗意波)由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思想推广到微观粒子和任何运动着的物体上去,得出物质波(德布罗意波)的概念: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该波的波长λ=h p .二、原子的结构1.电子的发现: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枣糕式模型.密立根油滴实验精确测出电子电量,进一步证实电子存在,并揭示电荷是量子化的,非连续的2.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和他的助手进行了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为了解释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3、①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说明原子只发出几种特定频率的光。

高三物理选修3一5知识点

高三物理选修3一5知识点

高三物理选修3一5知识点完整版一、电介质的电容性质电介质的电容性质是指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电容现象。

电介质主要指非导体物质,它们可以具有电容。

1. 电介质的电容特性电介质具有以下电容特性:(1)随着电场的增大,电介质的极化程度增强,电容增大。

(2)随着温度的升高,电介质的极化程度减小,电容减小。

(3)随着频率的增大,电容减小。

2. 电介质的电容公式电介质的电容公式为:C = ε0 × εr × A / d其中,C为电容,单位为法拉(F);ε0为真空中的介电常数,约等于8.85 × 10^-12 F/m;εr为电介质相对介电常数;A为电介质极板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d为电介质极板间的距离,单位为米。

二、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指导体内部或导体与磁场之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电流或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描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定律。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到的公式为:ε = - dΦ / dt其中,ε为感应电动势,单位为伏特(V);Φ为磁通量,单位为韦伯(Wb);t为时间,单位为秒。

2.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场变化率的关系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与磁场变化率有直接的关系。

当磁场变化率越大时,感应电动势越大。

3. 感应电流的产生当感应电动势产生时,如果回路是闭合的,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形成的原因是电磁感应现象激发了自感电动势,进而产生了电流。

三、自感和互感自感和互感是电磁现象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1. 自感自感是指导体中自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当导体中的电流变化时,会在导体内部产生自感电动势。

2. 互感互感是指两个或多个线圈之间由于磁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互感电动势。

四、电磁波电磁波是一种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波动现象。

1. 电磁波的特点电磁波具有以下特点:(1)电磁波无需介质传播,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电磁波能够以光速传播;(3)电磁波具有波长和频率的关系,即波速等于波长乘以频率。

高中物理3.5

高中物理3.5

(2)求系统(看作一个质点)受到的外力. 3.整体法、隔离法交替运用原则 若系统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 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 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 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第三章
第5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加速度
⑤小于
⑥等于重力加速度
第三章
第5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一、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 规律方法 1.隔离法的适用条件 (1)系统内各物体加速度不相同. (2)求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
第三章
第5节
高考调研
2.整体法的适用条件 (1)系统内各物体有相同的加速度.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答案】 D
第三章
第5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二、 超重和失重 规律方法 1.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 于加速度的方向.所以发生超重时,物体可能向上加速 或向下减速(加速度方向都向上),发生失重时,物体向下 加速或向上减速(加速度方向向下).
第三章
第5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二、连接体问题——研究对象的选取 1.隔离法的选取 适用情况: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需要 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2.整体法的选取 适用情况:若系统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 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第三章
第5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①等于
第三章
第5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完全失重:物体向下的加速度⑥ ________时,它对 悬挂物或支持面的压力等于零的现象叫完全失重,它是 失重现象中的一个特例. 【重点提示】 几点: 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以下

高中物理选修35学习知识点整理.doc

高中物理选修35学习知识点整理.doc

高中物理选修3-5 知识点梳理一、动量动量守恒定律1、动量:可以从两个侧面对动量进行定义或解释:①物体的质量跟其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

②动量是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量度。

动量的表达式P =mv。

单位是kg m s.动量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瞬时速度的方向。

因为速度是相对的,所以动量也是相对的。

2、动量守恒定律:当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动量守恒定律根据实际情况有多种表达式,一般常用等号左右分别表示系统作用前后的总动量。

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动量守恒定律一般是针对物体系的,对单个物体谈动量守恒没有意义。

②对于某些特定的问题,例如碰撞、爆炸等,系统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系统内部各物体相, 互作用力,远比它们所受到外界作用力大,就可以把这些物体看作一个所受合外力为零的系统处理在这一短暂时间内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③计算动量时要涉及速度,这时一个物体系内各物体的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惯性参照系的,一般取地面为参照物。

④动量是矢量,因此“系统总动量”是指系统中所有物体动量的矢量和,而不是代数和。

⑤动量守恒定律也可以应用于分动量守恒的情况。

有时虽然系统所受合外力不等于零,但只要在某一方面上的合外力分量为零,那么在这个方向上系统总动量的分量是守恒的。

⑥动量守恒定律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只要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那么系统内部各物体的相互作用,不论是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还是电力、磁力,动量守恒定律都适用。

系统内部各物体相互作用时,不论具有相同或相反的运动方向;在相互作用时不论是否直接接触;在相互作用后不论是粘在一起,还是分裂成碎块,动量守恒定律也都适用。

3、动量与动能、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比较。

动量与动能的比较:①动量是矢量,动能是标量。

②动量是用来描述机械运动互相转移的物理量而动能往往用来描述机械运动与其他运动 ( 比如热、光、电等 ) 相互转化的物理量。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4和3-5知识点整理归纳汇总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4和3-5知识点整理归纳汇总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4和3-5知识点整理归纳汇总机械振动是指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来回做往复运动。

简谐振动是机械振动中最简单的一种理想化的振动,它是在回复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情况下进行的振动。

在研究振动时,除了要用到位移、速度、加速度、动能、势能等物理量,还要引入一些新的物理量来适应振动特点,例如周期、频率、角频率等。

周期、频率、角频率之间的关系是T=1/f,ω=2πf。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是x=Asin(ωt+φ),其中振幅A、周期T、相位φ是描述简谐运动的重要参数。

简谐运动的图象可以描述振动的物理量,其中直接描述量包括振幅、周期和任意时刻的位移,间接描述量包括频率和角速度。

从振动图象中的x可以分析有关物理量,例如速度v、加速度a、回复力F等。

理解振动图象的物理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判断质点的运动情况。

单摆是一种常见的机械振动,它的周期与摆长有关。

单摆周期公式为T=2π√(l/g),其中l为摆长,g为重力加速度。

通过实验和探究,可以验证单摆周期公式的正确性。

对于周期公式的理解和应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简谐振动物体的周期和频率是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条件决定的;其次,在单摆周期公式中,l是指摆动圆弧的圆心到摆球重心的距离,也叫等效摆长,而g则由单摆所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状态决定,也叫等效重力加速度;最后,由于地球表面不同位置、不同高度、不同星球表面的g值不相同,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来确定g值。

为了测量摆长,可以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摆线长度,以及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测量小球的直径,然后计算摆长=线长+半径。

而为了测量周期,可以从最低点开始计时,用秒表测量N次全振动的时间t,然后计算T=t/N。

需要注意的是,在考试中可能会出现变式考题。

受迫振动是指物体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其规律是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而跟物体固有频率无关。

当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固有频率相等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高三物理3-5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3-5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3-5知识点总结高三物理3-5知识点主要包括力和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等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1. 力和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发生运动或形状改变。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牛顿三定律是描述力和运动关系的基本定律,分别是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2.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物体在一圆周轨道上运动的过程,常见的有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的重要概念有角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角度是描述转动程度的量,角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角度,角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角速度的变化量。

3. 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的定律,由牛顿提出。

该定律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质量成反比。

万有引力定律在描述行星运动、地球引力、天体运动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4.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可以按照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通过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

常见的运动模型包括自由落体、斜抛运动等。

5. 力的合成与分解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叫做力的合成,而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叫做力的分解。

力的合成和分解可以通过图示法或正余弦定理进行计算。

在物理学中,常常需要将力分解为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分力,以便进行更精确的计算。

6. 动能和功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两种。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功的概念与动能密切相关,功是力对物体所做的作用,等于力乘以物体的位移。

功的单位是焦耳(J)。

以上是对高三物理3-5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知识点总结 (2).docx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知识点总结 (2).docx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 3-5- 知识点总结选修 3-5 知识梳理一.量子论的建立黑体和黑体辐射Ⅰ(一)量子论1.创立标志: 1900年普朗克在德国的《物理年刊》上发表《论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论文,标志着量子论的诞生。

2.量子论的主要内容:①普朗克认为物质的辐射能量并不是无限可分的,其最小的、不可分的能量单元即“能量子”或称“量子”,也就是说组成能量的单元是量子。

②物质的辐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以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

3.量子论的发展①1905年,爱因斯坦奖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传播中,提出了光量子论。

②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玻尔把量子概念推广到原子内部的能量状态,提出了一种量子化的原子结构模型,丰富了量子论。

③到 1925年左右,量子力学最终建立。

4.量子论的意义①与量子论等一起,引起物理学的一场重大革命,并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②量子论的革命性观念揭开了微观世界的奥秘,深刻改变了人们对整个物质世界的认识。

③量子论成功的揭示了诸多物质现象,如光量子论揭示了光电效应④量子概念是一个重要基石,现代物理学中的许多领域都是从量子概念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同时,在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论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

(二)黑体和黑体辐射1.热辐射现象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

这种由于物质中的分子、原子受到热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①.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辐射能量。

②.物体既会辐射能量,也会吸收能量。

物体在某个频率范围内发射电磁波能力越大,则它吸收该频率范围内电磁波能力也越大。

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恰相等时称为热平衡。

此时温度恒定不变。

实验表明:物体辐射能多少决定于物体的温度(T)、辐射的波长、时间的长短和发射的面积。

高三物理3 5知识点汇总

高三物理3 5知识点汇总

高三物理3 5知识点汇总在高三物理学习中,3.5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3.5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当导体中的磁通发生变化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里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感应电流的方向等。

同学们需要了解在不同情况下电磁感应的规律,并能够应用到具体问题中。

二、电磁波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波动现象。

学习电磁波时,需要掌握电磁波的基本性质,如波长、频率、速度等;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机制;了解光的本质是电磁波等。

此外,同学们还需了解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等现象。

三、光学仪器光学仪器是物理实验和观测中常用的工具,包括凸透镜、凹透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同学们需要了解这些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仪器进行实验和观测。

四、电磁场电磁场是由电荷和电流所产生的。

在学习电磁场时,需要了解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性质,如力的作用、能量的转化等;学习电场和磁场的数学表达式,如库仑定律、安培定律等;了解电磁波和电路中的电磁场相互作用等。

五、相对论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描述了高速物体的运动规律和能量、质量的变换关系。

同学们需要理解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洛伦兹变换、质能关系等关键知识点,能够运用相对论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高三物理3.5知识点的学习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同学们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相结合,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在解决物理问题和实验实践中灵活运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三物理3-5高考知识点

高三物理3-5高考知识点

高三物理3-5高考知识点物理是高中学科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高考中的一项必考科目之一。

在高三阶段,物理知识的复习显得尤为关键,下面将介绍高三物理中的3-5高考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应对高考。

一、运动的描述与描绘1. 位移、速度与加速度位移:某一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偏移量。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2. 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不受力或合力为零。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机械波的传播和性质1. 机械波的传播机械波是指波动介质的物理量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产生起伏的传播过程。

纵波: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

横波: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2. 波的特性波长:波的传播方向上,相邻两个相位相同点之间的距离。

周期:波动在时间上完成一个完整的周期所需要的时间。

频率:波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周期数。

波速:波动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三、电磁感应1. 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安培定律:通过一个导体的电流与其所受磁场的作用力成正比,与导体长度、磁感应强度和导体所夹角度成正比。

洛伦兹力:当导体带有电流通过磁场时,将会受到一个力的作用,该力垂直于导体与磁场的夹角。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磁通量改变时,绕在磁通量发生改变区域的线圈中将产生感应电动势。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公式:ɛ = -dФ/dt其中,ɛ为感应电动势,Ф为磁通量,t为时间。

四、现代物理学1. 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光的粒子性:光在一些实验中表现出光子的性质,具有能量和动量。

光的波动性:光在一些实验中表现出波动性,具有振幅、频率和波长。

2. 相对论与质能关系狭义相对论:描述高速运动下时间、空间和质量的相互关系。

质能关系:质能守恒定律,E=mc²,其中E代表能量,m代表质量,c代表光速。

10 选修3-5 高三物理高考重点知识重点专题突破

10 选修3-5 高三物理高考重点知识重点专题突破

专题十选修3-5 【重点知识提醒】【重点方法提示】(一)动量问题:1.应用动量定理的主要流程:确定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抓住过程的初、末状态,选好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要判断动量是否守恒,要注意所选取的系统,注意区别系统内力与外力。

动量守恒也可以是系统在某一方向上的守恒。

(二)光电效应规律内涵理解:1.能否发生光电效应,由入射光的频率大小决定,与入射光的强度和照射时间无关;发生光电效应时,光子的能量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但二者成一次函数,不是正比关系。

3.在光电流没有达到饱和光电流时,光电管两端正向电压越大,光电流越大,当达到饱和光电流后,再增大电压,光电流也不会增大了。

4.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反向遏止电压的关系:E km=eU c,因此光电效应方程可以写为:eU c=hν-W0。

(三)物质波与波粒二象性常见问题和方法的辨析1.少量光子具有粒子性,大量光子具有波动性。

2.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只是因其波长太小,不易观察到,但并不能否定其具有波粒二象性。

3.电子属于实物粒子。

4.在计算物质波的波长时,关键是求运动物体的动量大小p,然后由λ=h p便可求得结果。

(四)原子结构与原子核1.一群处于较高能级n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释放出的谱线条数为C n2;而一个处于较高能级n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释放出的光谱线条数最多为n -1。

2.氢原子在能级之间发生跃迁时,吸收或放出的光子频率是某些特定值,但使处于某能级的氢原子发生电离,吸收的能量或光子的频率可以是高于某一特定值的任意值。

3.α衰变和β衰变次数的确定方法:由于β衰变不改变质量数,故可以先由质量数的改变确定α衰变的次数,再根据电荷数守恒确定β衰变的次数。

4.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量原子核,此规律不适用,半衰期大小与放射性元素所处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无关。

5.核反应方程的书写必须遵循的两个规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选修35知识点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选修35知识点

知识点复习(二)选修3-5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第85考点:动量 动量守恒1.动量:物体的 质量 和 速度 的乘积叫动量,计算公式 p=mυ ,单位是 kg·m/s 。

动量是 矢量 ,标的目的与速度的标的目的相同。

2.动量的变化量:Δp = p 末-p 初 =m Δυ,也是 矢量 。

计算时应取正标的目的。

例1.如图所示,运动员挥拍将质量为m 的网球击出.如果网球被拍子击打前、后瞬间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 1、v 2,v 1与v 2标的目的相反,且v 2>v 1,重力影响可忽略,则此过程中网球动量的改变量是( C )A .大小为m (v 2+v 1),标的目的与v 1标的目的相同B .大小为m (v 2-v 1),标的目的与v 1标的目的相同C .大小为m (v 2+v 1),标的目的与v 2标的目的相同D .大小为m (v 2-v 1),标的目的与v 2标的目的相同3.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感化前后系统动量的总和大小 相等 ,标的目的 保持不变例2.质量为M 的小车,上面站着一个质量为m 的人,以υ0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右前进。

现在人用相对于地面速度大小为u 水平向后跳出,求:人跳出后车的速度?解答:00mv Mv Mv nu +=-⇒ 0()M m mu Mυ++,向右第87考点: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4.碰撞分类:(1) 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变,即碰撞前后系统总动能 相等 .(2) 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有损失,即碰撞后的机械能 小于 碰撞前的机械能.(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物体粘在一起,具有共同的速度,这种碰撞系统动能损失最大. 第88考点:原子核式结构模型5.电子的发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 汤姆孙 发现了电子,明确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揭开了研究原子结构的序幕.说明: 原子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再分。

6.电子的“电量”是 密立根 通过“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得。

物理人教版高中选修3-5高三理综物理试题

物理人教版高中选修3-5高三理综物理试题

高三理综物理试题(一)二、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有的小题有几个正确答案,全部选对得6分,选不全得3分,不选或选错得0分。

14.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如下的实验: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并且做了上百次。

假设某次试验伽利略是这样做的:在斜面上任取三个位置A 、B 、C ,让小球分别由A 、B 、C 滚下,如图所示。

设A 、B 、C 与斜面底端的距离分别为s 1、s 2、s 3,小球由A 、B 、C 运动到斜面底端的时间分别为t 1、t 2、t 3, 小球由A 、B 、C 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分别为v 1、v 2、v 3,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并且是伽利略用来证明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D )A .222321v v v ==B .332211t v t v t v ==C 3221s s s s -=-D . 233222211t s t s t s == 15.将一物体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若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物体在到达最高点前的最后一秒和离开最高点的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s 1和s 2,则速度的变化量⊿v 1和⊿v 2,s 1和s 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C )A .s 1>s 2B .s 1<s 2C .⊿v 1>⊿v 2D .⊿v 1<⊿v 216.10只相同的轮子并排水平排列,圆心分别为O 1、O 2、O 3…、O 10,已知O 1O 10 = 3.6m ,水平转轴通过圆心,轮子均绕轴以n =4r/s π的转速顺时针转动.现将一根长L =0.8 m 、质量为m =2.0 kg 的匀质木板平放在这些轮子的左端,木板左端恰好与O 1竖直对齐(如图所示),木板与轮缘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6.则木板水平移动的总时间为( D )A. B .2sC .3sD .2.5s17.一宇宙飞船绕地心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飞船舱内有一质量为m 的人站在可称体重的台秤上。

高三物理3 5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3 5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3 5知识点总结在高三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其中的3.5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理解这些内容。

一、电路中的电源电路中的电源是维持电流不断流的设备,常见的电源有干电池、蓄电池和发电机等。

电源有正极和负极之分,正极是电源的高电位端,负极是低电位端。

在电路中,电流的流动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

二、电阻与电阻率电阻是材料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截面积以及长度有关。

电阻率(ρ)是材料特有的物理量,用来衡量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单位是欧姆·米(Ω·m)。

三、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路中最基本的定律,它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U=IR,其中U表示电压(单位是伏特V),I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A),R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Ω)。

四、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多个电器或元件依次连接在一起,其中电流在每个元件中都相等;而电压在每个元件处的降落之和等于总电压。

并联电路是指多个电器或元件并列连接在一起,其中电压在每个元件中都相等;而电流在每个元件处的和等于总电流。

五、戴维南定理和功率定理戴维南定理(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是描述电路中电流守恒的定律,它指出一个电路中的所有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

功率定理(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则是描述电路中能量守恒的定律,它指出电路中的总功率等于各个元件消耗功率的代数和。

通过对以上5个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高三物理中的基础知识。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的学习和考试都非常重要。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复习,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只有牢固掌握了基础,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加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四者共线所需要的最短时间为( A18h B26h C 48h D 54h
A.在地面出发点 A 附近,即刚发射阶段,飞船处于超重状态 B.从轨道上近月点 C 飞行到月面着陆点 D,飞船处于失重状态
C.飞船在环绕月球的圆轨道上 B 处须点火减速才能进入椭圆轨道 D.飞船在环绕月球的椭圆轨道上时 B 处的加速度小于在圆轨道上时 B 处的加速度 15 假设月球半径为 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0.“嫦娥三号”飞船沿距月球表面高度为 3R 的圆形轨 道Ⅰ运动,到达轨道的 A 点,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到达轨道Ⅱ的近月点 B 再次点火进入近月轨道Ⅲ 绕月球做圆周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3 ,g=10 m/s2,求:
(1)0~0.3 s 内棒通过的位移; 金属棒在 0~0.6 s 内产生的热量。
11 水平面夹角 a= 30°,导轨上端接一个 R=6 的电阻,导轨电阻不计,磁感应强度 B-0. 5T 的匀强磁 场垂直导轨平面向上。一根质量为 m=0.2kg、电阻 r=4 的金属棒 ef 垂直导轨 PQ、MN 静止放置,距离导 轨底端 xl=3.2m。另一根绝缘塑料棒 gh 与金属棒 ef 平行放置,绝缘塑料棒 gh 从导轨底端以初速度 Vo=l0m /s 沿导轨上滑并与金属棒正碰(碰撞时间极短) ,磁后绝缘塑料棒 gh 沿导轨下滑,金属棒 ef 沿导轨上滑 x2=0.5m 后停下,在此过程中电阻 R 上产生的电热为 Q=0.36J。已知两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B a α R2 α v b
R1
3 如图所示,MN 和 PQ 是电阻不计的平行金属导轨,其间距为 L,导轨弯曲部分光滑,平直部分粗糙,二者 平滑连接。右端接一个阻值为 R 的定值电阻。平直部分导轨左边区域有宽度为 d、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 强度大小为 B 的匀强磁场。质量为 m、电阻也为 R 的金属棒从高度为 h 处静止释放,到达磁场右边界处恰 好停止。已知金属棒与平直部分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金属棒与导轨间接触良好。则金属棒穿过磁场 区域的过程中( )
A.导体棒 MN 的最大速度为
2mgR sin B 2 L2
B.导体棒 EF 与轨道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mg sin C.导体棒 MN 受到的最大安培力为 mg sin
D.导体棒 MN 所受重力的最大功率为
m2 g 2 R sin 2 B 2 L2
6 如图所示,ACD、EFG 为两根相距 L 的足够长的金属直角导轨,它们被竖直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CDGF 面与水平面成θ角。两导轨所在空间存在垂直于 CDGF 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两根质 量均为 m、长度均为 L 的金属细杆 ab 、cd 与导轨垂直接触形成闭合回路,杆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两金属细杆的电阻均为 R ,导轨电阻不计。当 ab 以速度 v1 沿导轨向下匀速运动时,cd 杆也正好以速度 v2 向下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 g。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3 , g 10m / s 2 。求 3
(1)绝缘塑料棒 gh 与金属棒 ef 碰撞前瞬间,绝缘塑料棒的速率; (2)碰撞后金属棒 ef 向上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 (3)金属棒 ef 向上运动过程中通过电阻 R 的电荷量。
12 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 g0,在赤道的大小为 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 T,引力常数为 G ,则地球的密度为( )
8 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上的两光滑金属导轨平行固定放置,间距 d=0.5 m,电阻不计,左端通过导线与阻 值 R =2 的电阻连接,右端通过导线与阻值 RL =4 的小灯泡 L 连接.在 CDEF 矩形区域内有竖直向上的 匀强磁场,CE 长 l =2 m,有一阻值 r =2 的金属棒 PQ 放置在靠近磁场边界 CD 处(恰好不在磁场中).CDEF 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B 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在 t=0 至 t=4s 内,金属棒 PQ 保持静止,在 t=4s 时使金属棒 PQ 以某一速度进入磁场区域并保持匀速运动. 已知从 t=0 开始到金属棒运动到磁场边界 EF 处 的整个过程中,小灯泡的亮度没有发生变化,求:
数据来计算地球表面与月球表面之间的距离 s,则下列运算公式中正确的是(
t A. c 2 vT B. -R-r 2π
A.导体棒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mg sin B 2l 2
B.R 上的最大热功率为 m
2
g 2 R sin 2 B 2l 2
C. 导体棒返回到 ab 位置前已经达到下滑的最大速度 D. 导体棒返回到 ab 位置时刚好达到下滑的最大速度 5 如图所示,相距为 L 的两条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导轨上固定有质量为 m,电阻 为 R 的两根相同的导体棒, 导体棒 MN 上方轨道粗糙下方光滑, 整个空间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 磁感应强度为 B。将两根导体棒同时释放后,观察到导体棒 MN 下滑而 EF 保持静止,当 MN 下滑速度最大 时,EF 与轨道间的摩擦力刚好到达最大静摩擦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d 2 gh 2R
A.流过金属棒的最大电流为 B.通过所做的功为 mgh D.金属棒产生的焦耳热为
1 ( mgh mgd ) 2
4 如图所示,电阻不计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θ,宽度为 l,下端与阻值为 R 的电阻相连。 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垂直穿过导轨平面,现使质量为 m 的导体棒 ab 位置以平行于斜面的初速度沿 导轨向上运动,滑行到最远位置 a′b′后又下滑。已知导体棒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 2gsinθ,g 为重力加 速度,轨道足够长,则( )
BLv1 v 2 2R A.回路中的电流强度为
B.ab 杆所受摩擦力为 mgsinθ
(mg sin
C.cd 杆所受摩擦力为
B 2 L2 v1 ) 2R
B 2 L 2v 1 (mg sin )/ 2R D.μ与 v1 大小的关系为 mgcosθ
7 在足够长的两条平行金属导轨的左端接有一个定值电阻 R=4.0Ω,两导轨间的距离 L=0.3m ,在虚线区域 内有与导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 B=2.0T ,磁场长度为 S=1.0m。两棍完全相同的金属棒 ab、 cd 与导轨垂直放置,且以后保持与导轨垂直,两金属棒用一长为 3.0m 的绝缘轻杆连接。棒与导轨间无摩 擦,两金属棒电阻均为 4.0Ω,导轨电阻不计。现使两棒在外力作用下以 10.0m/s 的速度向右匀速穿过磁场 区域。从 cd 棒刚进磁场到 ab 棒刚离开磁场的过程中 ( A.流过 ab 棒的电流方向始终不变 C.外力做的功为 1.2J ) B.cd 棒上产生的热量为 0.5J D.流过电阻 R 的电量为 0.1C
A.卫星在 M 点的势能大于在 N 点的势能 C.卫星在 M 点的加速度大于在 N 点的加速度
B.卫星在 M 点的角速度大于在 N 点的角速度 D.卫星在 N 点的速度大于 7.9km/s
18 2008 年 9 月 25 日至 28 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入航天飞行并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飞船 先沿椭圆轨道飞行,后在远地点 343 千米处点火加速,由椭圆轨道变成高度为 343 千米的圆轨道,在此圆 轨道上飞船运行周期约为 90 分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飞船变轨前后的机械能相等 B.飞船在圆轨道上时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 C.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度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 D.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变轨后沿圆轨道运动的加速度 19 某同学在学习中记录了一些与 地球、月球有关的数据资料如表中所示,利用这些 ) Q 地球 ) 轨道 2 轨道 1 P
A.
B.
C.
D.
13 天文观测中常出现“行星冲日”现象,即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 线的现象。 卫星的运动也有这种现象发生,设绕地运行的三颗人造地球卫 星 A 、B 、C 在同一平面内绕地运行,则下次出 ) C B A 14 如图所示的是嫦娥三号飞船登月的飞行轨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1)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2)金属棒 PQ 在磁场区域中运动的速度大小.
9 如图所示, 左右两边分别有两根平行金属导轨相距为 L, 左导轨与水平面夹 30° 角, 右导轨与水平面夹 60° 角,左右导轨上端用导线连接。导轨空间内存在匀强磁场,左边的导轨处在方向沿左导轨平面向下,磁感 应强度大小为 B 的磁场中。右边的导轨处在垂直于右导轨斜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也为 B 的磁场中。质量 均为 m 的导杆 ab 和 cd 垂直导轨分别放于左右两侧导轨上,已知两导杆与两侧导轨间动摩擦因数均为 3 μ= ,回路电阻恒为 R,若同时无初速释放两导杆,发现 cd 沿右导轨下滑 s 距离时,ab 杆才开始运动。 2 (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1)试求 ab 杆刚要开始运动时 cd 棒的速度 v ; (2)以上过程中,回路中共产生多少焦耳热? (3)cd 棒的最终速度为多少?
10 如图甲所示,一足够长阻值不计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 MN、PQ 之间的距离 L=1.0 m,NQ 两端连接阻值 R=1.0 Ω的电阻,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向上,导轨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θ = 300。一质量 m=0.20 kg ,阻值 r=0.50 Ω 的金属棒垂直于导轨放置并用绝缘细线通过光滑的定滑轮与质量 M=0.60 kg 的重物相连。细线与金属导轨平行。金属棒沿导轨向上滑行的速度 v 与时间 t 之间的关系如图乙 所示,已知金属棒在 0~0.3 s 内通过的电荷量是 0.3~0.6 s 内通过电荷量的
A.飞船在轨道Ⅲ跟轨道Ⅰ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 1:2
2
B.飞船在轨道Ⅰ绕月球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为
27 R g0
C.飞船在 A 点点火变轨后,动能减小 D.飞船在Ⅱ轨道上由 A 点运动到 B 点的过程中,动能减小 16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 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 2 运行,最后再次 点火,将卫星送人同步圆轨道 3,轨道 1、2 相切于 Q 点,轨道 2、3 相切于 P 点.如图所示,则卫星分别 在 1、2、3 轨道上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 3 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 1 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 3 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 1 上的角速度 C.卫星在轨道 1 上经过 Q 点时的速度等于它在轨道 2 上经过 Q 点时的速度 D.卫星在轨道 2 上经过 P 点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 3 上经过 P 点时的加速度 17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0 年 4 月 24 日发 射成功,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 “东方红一号”的运行轨道为椭圆轨道,其近地点 M 和远地点 N 的 高度分别为 439km 和 2384km(如图所示) ,则(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