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21.22.23课练习题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练习题(含答案)第23课、马说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奴隶(lì)槽枥(cáo)食不饱(shí)B.祗辱于(rǔ)尽粟(sù)一石(shí)C.骈死(pián)其真无马邪(yé)不以千里称也(chèn)D.食马者(sì)才美不外见(jiàn)策之不以其道(cè)2.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
(1)食不饱,力不足( _ )食之不能尽其材( _ )(2)执策而临之( _ )策之不以其道( _ )3.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食之不能尽其材___B.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___D.安求其能千里也4.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B.执策而临之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D.骈死于槽枥之间5. 下列句子省略了宾语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认真观察下面的这幅题为《伯乐收了好处费》的漫画,完成后面两题。
伯乐收了好处费(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漫画的内容。
(不超过30个字)看了上面的漫画,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请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古人有用“郡望"做称谓的习惯,如韩愈郡望为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C.“说"是古代的一种说明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D.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舍弟”“家母"都是谦称。
8、学习了韩愈的《马说》一文后,班级举行了“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口语交际·语言运用素养)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一个开场白,要求其中至少要引用一句含有“马"字的古诗,或者两个含有“马”字的成语。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字的含义。
祗()骈()死是()马也策()之食()马者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或()尽粟一石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8分①食之不能尽其材___通__ _含义:;___通___含义:②才美不外见通_ __含义:___ __③其真无马邪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⑤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4、选择正确的答案:(1)这篇文章的主旨是:()A.论证人才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C.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
D.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
(2)下列句中斜体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B.故虽有名马\虽千里不敢易也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屋舍俨然D.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策之不以其道(3)下面句中斜体词的意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4)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正确的~项是()(2分)A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证明它们的存在有先有后。
B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C.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也就没有伯乐,说明他们彼此依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马说》是一篇具有寓言色彩的议论文。
全文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为论点,从而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怨愤。
请仔细品味——1.本文篇幅较短,反复诵读,理解文意。
2.学习并积累重点词语。
3.进一步学习和巩固“说”这种古代文体的相关知识。
走近作者一、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今河南南阳)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尤著名,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作品收集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仕途之路多不得志,痛感遇明主难,因而写了《马说》一文。
二、作品信息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题目是后人加的。
融入文本一、整体解读开门见山提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
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着重描写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运用“安求其能千里也”的反问句,谴责了那些昏庸的“食马者”由于无知而埋没千里马的罪过。
这也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的极大愤慨。
揭露了“食马者”的愚蠢无知。
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二、问题研讨1.仔细阅读本文之后,你认为作者的看法全是对的吗?有没有不足之处?请加以说明。
作者的看法并不是都对,它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如“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就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社会底层百姓的歧视。
从文章的内容来看,作者还是把认识和提拔人才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的身上。
2.本文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斥责那些不识马的人,暗含有第一段“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论断。
3.本文的寓意是什么?本文托物寓意,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三、名句鉴赏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作者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表达了对人君不能识别人才,埋没人才现实的痛惜,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同时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境遇。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测试题(含答案)第23课、马说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B.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其真无马邪(yé) 其真不知马也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B.骈死/于槽枥之间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B.其真无马邪食之不能尽其材C.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之千里者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才美不外见B.安求其能千里也C.食之不能尽其材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5. 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B.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C.安求其能千里也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6.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__ __________;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B.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古人有用“郡望”做称谓的习惯,如韩愈郡望为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C.“说”是古代的一种说明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D.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舍弟"“家母”都是谦称。
8.学完本课后,班级开展走近“唐宋八大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了解人物】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韩愈、______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_______、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训练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训练题(含答案)第21课、《庄子》二则理解与运用1.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tuán)C.鲦鱼出游从容(táo)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háo)2.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安知鱼之乐(怎么,哪里)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C.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野生的马)D.是鱼之乐也(这)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怒而飞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C.鲦鱼出游从容D.请循其本4. 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南冥者,天池也A.后遂无问津者B.《齐谐》者,志怪者也C.亦若是则已矣D.似与游者相乐5.下列子中“之”的意思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A.鹏之徙于南冥也B.其翼若垂天之云C.子之不知鱼之乐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6. 背诵《北冥有鱼》,根据你的理解默写填空。
(1)《逍遥游》中的大鹏体形硕大无比,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
文中表示此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现实生活中很小的事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例子与大鹏鸟的“徙于南冥”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了任何事物都有所依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的成语都是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请你从中选择一个成语,简介演变出这一成语的寓言故事的情节,并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越俎代庖呆若木鸡我选择:______________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我们看到了庄子的力辩、惠子的巧辩,他们都是能言善辩的高手。
八下第21、22课小测试题
八年级下册第21、22课基础小测试学校:班级:姓名:一、给加点字词注音。
(每空1分,共9分)缥.碧()轩邈.()嘤嘤.()鸢.飞()戾.天()辄.尽()吝情..()戚戚.()衔觞.()二、请解释下列有标示的字或者词语。
(每句1分,共33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一百许.里:天下独绝..:..:水皆缥碧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鸢飞戾.天者:..:争高直指经纶..:..世务者:横柯.上蔽:疏条交映不知何许..:亦不详.其:因.以为号:不慕荣利..知其:..:亲旧..:每有会意或.置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曾不吝.情.:环堵萧然..:..: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以.此自终: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三、翻译下列句子。
(每句5分,共40分)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4、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5、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6、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7、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四、填写下列诗句。
(每句1分,共10分)1、亭亭山上松,。
,松枝一何劲!,终岁常端正。
?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其二)》2、城阙辅三秦,。
与君离别意,。
,天涯若比邻。
,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前不见古人,。
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五、填空。
(每空1分,共8分)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字,文学家。
标题中的“与”和“书”字的意思分别是和。
2、《五柳先生传》作者是,字,(朝代)的田园诗人。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练习题(含答案)第21课、《庄子》二则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北冥(míng)鲲(kūn)羽翼(yì)B.迁徙(xǐ)尘埃(āi)濠梁(háo)C.遵循(xún)汝辈(rǔ)抟扶摇(tuán)D.齐谐(xiè)鹏鸟(péng)正色邪(yé)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其翼若垂天之云B.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C.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D.鹏之徙于南冥也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鹏/之徙于南冥也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去/以六月息者也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B.其翼若垂天之云C.子固非鱼也D.我知之濠上也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其几千里也子之不知鱼之乐B.亦若是则已矣其翼若垂天之云C.是鱼之乐也如鸣珮环,心乐之D.安知鱼之乐安能辨我是雄雌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B.其远而无所至极邪C.《齐谐》者,志怪者也D.南冥者,天池也7.下面是两个寓理于物的例句,请你另选一件物品(例如“镜子”“风筝”……),写一个既符合物品特点,又饱含生活道理的句子。
例句:(1)蜡烛——站得不端正的,必然泪多命短。
(2)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
8.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益阳新闻网讯5月28日,市博物馆举行“乐享传统,粽爱端午——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活动,吸引了19名外国朋友参加,来自南苏丹的彼得·库阿奇包出了一个像样的粽子,开心得合不拢嘴。
(1)学校派你作为小记者去采访彼得·库阿奇,请准备三个采访问题。
(2)晓刚家过端午节,奶奶要亲自包粽子,妈妈说自己包太麻烦,不如到市场买。
八年级下册21、22课检测题
21 与朱元思书一、基础训练1、做客“联想吧”(4分)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加油啊!)写“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测测你的注音速度!(又快又准!)(8分)泠泠()作响嘤嘤()成韵鸢飞戾天()()水皆缥碧()经纶世务者()互相轩邈()()3、验验你的写字速度!(你很棒的!)(8分)经lún_____世务kuī_____谷忘fǎn_____ 横kē_____上bì_____急tuān_____甚箭在zhòu_____犹昏风烟jù_____净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4分)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④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⑤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⑦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7、来,做个小翻译!(我相信,你准行!)(12)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给世务者,窥谷忘反。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二、阅读与训练(一)你一定能准确解释语段后的问题!(来吧!)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第23课《马说》练习语文八年级下册
23 马说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划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相马(xiàng)骈死(pián)尽粟一石(dàn)食不饱(shí)B.兹土(zī)郁郁(yù)屠狗者(tú)董邵南(shào)C.呜呼(wū)马厩(jiù)无马邪(xié)荆轲(kē)D.祗(zhǐ)槽枥(lì)不外见(xiàn)韩愈(yù)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选自《庄子》外篇中《秋水》,庄子,名周,春秋时期哲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B.《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
C.《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
D.《马说》的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3.下列对《马说》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作者在文中刻画“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两相对照,既写出了“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写出不识真才者的愚昧专横。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5.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识别人才的人。
B.贯串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⑴废疾者(废疾:)⑴女有归(归:)⑴谋闭而不兴(兴:)⑴盗窃乱贼而不作(作:)⑴故外户而不闭(闭:)⑴大同(同:)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⑴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8.译句: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⑴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⑴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9.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释词: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⑴不独子.其子(子:)⑴矜、寡、孤、独(孤:)⑴盗窃乱贼而不作(贼:)11.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大道:大同:12.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⑴⑴⑴13.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14.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第二部分怪哉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
帝乃使东方朔视之。
还对曰:“此虫名怪哉。
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
此地必秦之狱处。
”即按地图,信如其言。
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尺。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题(含答案)第23课、马说积累与运用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骈(pián)死一食或尽粟(sù)一石B.才美不外见(jiàn) 食(shí)之不能尽其材C.鞭策(cè) 槽枥(lì)之间D.伯(bó)乐其真无马邪(yé)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2)一食或尽粟一石或:(3)虽有千里之能千里:(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5)策之不以其道策:道:(6)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公将鼓之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D.骈死于槽枥之间。
4.按照要求默写句子。
(1)《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
(2)《马说》一文中点明了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第二自然段中四个“不”有力地谴责“喂马人”的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遇到刘备后,才有隆中决策,才有火烧连营,才有……请根据课文内容和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
(补充后不少于七言)有______________,方显__________________;无______________,岂有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槽枥..()()粟.()外见.()食.马()祗.()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于槽枥..之间()()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
②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_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通_____含义:_____ ____通_______含义:_____③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通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练习题word版本
23*马说韩愈同步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袛.(zhǐ)骈.死(pián)槽枥.(lì)粟.(sù) 食.马者(sì) 外见.(xiàn)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犹,尚且(3)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4)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能、才干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A. B.一食或尽粟一石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解析】A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B项,“食”,动词,吃/同“饲”,喂。
C项,“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名词,马鞭。
D项,“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恐怕,表推测。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D.安求其能千里也【解析】A项,两个“食”同“饲”。
B项,“见”同“现”。
C项,“邪”同“耶”。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B.其真/不知马也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食之/不能尽其材【解析】B项,正确的划分应为“其/真不知马也”。
6.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B)A.食不饱,力不足(吃不饱,力气不充足)B.才美不外见(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D.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解析】B项,“才美不外见”应翻译为“才能和美好品质就不能表现在外面”。
7.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八下21、22、23、24练习
文言文练习一、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这篇文章选自______朝梁文学家_______之手,他的字是__________,吴兴故鄣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
2、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
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
3、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5、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4、古今异义.(1)经伦事务古义:今义:(2)猛浪若奔古义:今义:(3)一百许里古义:今义:(4)蝉则千转不穷古义:今义:5、一词多义。
绝:(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 上:负势竞上( )(2)猿则百叫无绝.( ) 横柯上蔽 (6、下面的句子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A一百许里 B百千人大呼C千百成峰D赏赐百千强8、翻译。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9、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法。
10、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
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
11、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二、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21,22,23课检测题
八年级第五单元(21,22,23课)小测试班级:姓名:成绩:一、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问题。
(16分)1.本文的作者_________,字叔庠,南朝梁_________家。
(2分)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负.势竞上()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3.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富春江的水,还是喜欢富春江两岸的山?请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此句从侧面落笔,衬托山水诱人的力量之外,言外之意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五柳先生传》,回答问题。
(18分)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6分)①环堵萧.然()②短褐穿.结()③晏如..也()④造饮辄.尽()⑤兹.若人之俦乎()7.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八年级语文下册21课的课后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21课的课后练习题八年级语文下册21课的课后练习题一、语言基础知识(38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9分)y( )误颟顸( ) 参与( )情愫( ) 斑ln( ) jiǎo( )幸驾y( ) 咀ju( ) 酿( )2、辨字组词(9分)贻( ) 侥( ) 澜 ( )怡( ) 骁( ) 斓 ( )饴( ) 饶( ) 阑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10分)⑴这类小小的错过,到明明有一个很好的跳槽机会。
跳槽:⑵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
情愫:⑶一念之差中,失之交臂了吗?一念之差:失之交臂:⑷力挽狂澜于既倒力挽狂澜:4、下面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5分)A、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之感。
B、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C、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针砭真是入木三分。
D、在那磋舵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5、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5分)A、这位战士受伤后被抬到后方,陷入昏迷中,医生断定他可能会牺牲。
B、昨日这座城市被可怕的汽车爆炸事件搅得天翻地覆。
C、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上海城市进入老龄化阶段。
D、由于升学考试的竞争,迫使他们失去了本应该享有的这些权利。
二、语言表达(12分)6、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5分)教育目的是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对象提出的。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我们掌握了特定教育原理。
A、就可以把这些原理用在培养目标的设定上B、这些原理就可以用在培养目标的设定上C、就可以在培养目标的设定上用那些原理D、这些原理就可以设定在培养目标上7、仿写:(7分)如果说生命是一本书,那么时间则是一支笔,书写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条长河,那么时间则是涌动的波涛,推动着人生。
三、阅读理解(50分)阅读(一)⑴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212223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212223测试题八年级语文下册21、22、23课考试题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叱咄(duō) 缥碧(piǎo) 弗之怠(dài)B.烨然(huá) 泠泠(léng) 轩邈(miǎo)C.皲裂(jūn) 箪瓢(dān) 辄尽(zhé)D.婵娟(chán) 黔娄(qián) 汲汲(jí)二、选出下列语句与原文书写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 (2分)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衔觥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轮事务者窥谷忘返。
D.不戚戚于贫贱,不级级于富贵。
三、选择划横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A.猛浪若奔(飞奔的马)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B.亲旧知其如此(亲戚朋友)把.酒(端起)C.期.在必醉(期望) 甚.箭(甚至)D.戾.天(至,到) 何许.人(处所)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绝:天下独绝.( ) 百叫无绝.( )2.好:好.鸟相鸣( ) 好.读书( )3.上:负势竞上( ) 横柯上蔽( )4.能:虽有千里之能( ) 安求其能千里也( )五、理解文言句意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文:环绕四周都是萧条的景色,不能遮蔽大风和烈日。
C.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D.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译文: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见到底。
六、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A.《藤野先生》——《朝花夕拾》——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B.《马说》——《韩愈文选》——韩愈(唐代文学家)C.《与朱元思书》——《吴均文选》——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D.《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文学家)七、根据要求填空(6分)1.念天地之悠悠,。
八年级语文下第21课《扑朔迷离的麦田怪圈》同步练习
扑朔迷离的麦田怪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俯瞰()蕴藏()诠释()白垩()涡流()2、释词。
⑴为解开这个自然之谜;世界上数以万计的人在努力探索。
数以万计:⑵在南部的麦田里出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图案——麦田怪圈。
不可思议:⑶专家们想方设法寻找答案的同时;怪圈也在改变模样。
想方设法:⑷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搜集证据和从目击者那里寻找答案。
夜以继日:3、根据全文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4、你比较赞同文中的哪一种观点?说说理由。
5、学了本文后;你了解了麦田怪圈的哪些知识?二、同步解读迈登博士花费了所有时间;想揭开这个神秘事物的面纱。
他夜以继日地工作;他搜集证据和从目击者那里寻找线索。
他的等离子体旋风理论是否能成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些宣称他们亲眼看到了麦田怪圈形成的证人的证词。
幸运的是;迈登博士找到了两个目击证人;他们说他们看到了等离子体旋风在天空中闪耀并落到地上形成了麦田怪圈。
1982年7月3日;雷·巴奈司锁好了他的自行车修理铺;带着他的猎狗出去散步。
那天晚上;空气绝对与往日不同。
雷说:“突然;我看到一条线从篱笆那边过来;并落到庄稼地里;它大概有50到75英尺长。
它慢慢地扫过田野;画出了一个顺时针圆。
有嘶嘶的声音;似乎是庄稼被压倒时发出的。
我没有多想。
在那些日子里;我对麦田怪圈没有太大的兴趣。
我只是想;好吧;我亲眼看到了一个麦田怪圈是怎样形成的;就像一个普通的、每天都要发生的事情一样。
”那个普通的、每天都要发生的事改变了雷·巴奈司的生活。
不久;他也发明了一种理论。
雷告诉我们说:“事情真正开始于7月份。
快到7月底了;一天晚上;我散步到很晚。
树的影子汇聚在一起。
我想;这些影子里肯定隐藏着一个大秘密。
庄稼地里的怪圈可能是落到地上;并来弥合时间断裂的东西。
这些圈降落下来就像两个点焊在一起;是为了将时间的断缘焊接在一起。
”如果他的说法是对的;那么时间这片土地上就有多处断裂。
1991年7月;迄今最大的焊点出现在英国巴布瑞城堡废墟附近。
第23课《马说》(练习)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原卷版)
第23课马说一、基础与巩固1.填空。
(1)韩愈,字__________,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______代著名______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2)“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但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韩愈说明“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槽枥.()尽粟.一石()骈.死()才美不外见.()执策.()其真无马邪.()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2)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3)执策而临.之_________(4)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5)其.真无马邪_________4.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1)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2)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文言虚词“其”在本课中有下列几种用法:A.作代词,相当于“它”或“它的”。
B.作副词,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
C.作副词,表示推测的语气,相当于“可能”“恐怕”。
辨析下面的句子各属于哪种情况,把序号填入括号中。
(1)其真无马邪()(2)其真不知马也()(3)安求其能千里也()(4)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策之不以其道()(6)食之不能尽其材()6.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不同含义。
①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食不饱,力不足________②策: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执策而临之________③以: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④其: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其真无马邪________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⑤能: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7.指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课练习题
1.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来写山,参照你坐车或乘船时的体验,说说这么写有什么好处。
答: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从抒情方面来看,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手法?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比喻。
虽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故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感情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事思想?
答: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质,也可能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
4.本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一句可以看出其下文即将描述的内容?
答:总起奇山异水
5.找出听觉方面的对偶句一组,并说明它的表达效果。
答: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写出了大自然给人以和谐之美,同时也是大自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2课练习题
1.你怎样理解“不求甚解”一词?
注意与陶渊明的“不慕荣利”相联系,其读书自娱,是一种求知的满足,是精神上的享受,而不是功利的追求。
2.“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
率真放达。
3.用原文语句回答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什么?分别表现出一个怎样的五
柳先生?
(1)“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一个在读书中探得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2)“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3)“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与前文“不慕荣利”照应,突出五柳先生的性格与志趣,从而达到传赞一体,使人物个性鲜明。
5.结构、内容和中心:
第一段:写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志趣等
第二段:对五柳先生精神风貌赞语
6.中心: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7.文中写道:“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请结合你课内外读过的陶渊明的诗文的内容,说说“五柳先生”的“志”是什么?
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回归自然。
8.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溺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
这形象地说明了作者“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9.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1)“好读书”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这是他不追求名利的体现。
(2)饮酒。
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3)著文章。
其目的“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
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他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
10.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不和别人虚情客套。
这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世礼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23课练习题
1.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和抨击。
2.文章结尾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作者对不知马的食马者的嘲讽与愤慨之情。
3.第三段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而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①排比;②增强语势,刻画食马者愚妄无知的形象,表达作者对“食马者”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
4.如何理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与常马一样都达不到。
因为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
这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
所以遇到不懂马的“食马者”,千里马只能有如此遭遇。
5.“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在本文中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①千里马比喻人才;②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③食马者比喻埋没人才,摧残人才愚妄无知的封建统治者。
6.本文在写作上主要有什么特点?答:托物寓意。
7..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政治主张?
8.答: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9.段意
答:(1)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2)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3)不是天下没有千里马而是“不知马”
10.本文描述了“千里马”怎样的悲惨遭遇?有什么作用?
答:①“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揭示人才终生被埋没,才能不得施展的命运。
②“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揭示人才因“饥饿”而无法展现才能的无可奈何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