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职责及规程

合集下载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民意乡卫生院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例会制度1、组织本院门诊医生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3、医院安排人员参加卫生所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民意乡卫生院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民意乡卫生院死亡信息核实制度1、医院要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医院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3、医院负责死亡报告工作的医生,对在家中死亡,死亡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需核实调查或入户调查,并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及网络报告卡中填写调查记录。

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1、医院定期与当地派出所、计生等部门核对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安全和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重要。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的建立,旨在准确、及时地掌握死因信息,并加强对死亡事故的预防工作,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制度目的与范围1. 目的: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明确死因监测工作的职责和要求,规范工作流程,提高死因监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后续的防控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相关死因监测机构及从业人员,涉及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公安机关、卫生健康委员会等。

三、制度内容1.死因监测机构的设置与职责:(1)各级政府应当依法设立死因监测机构,明确机构的管理层级和职责分工,保证其独立、公正、专业的运行。

(2)死因监测机构应负责制定死因监测方案和实施细则,建立完善的死因信息收集、分析系统。

(3)确保死因信息的及时报送和数据归档,并提供给相关部门进行综合分析,为政策制定和预警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2.死因监测方式与流程:(1)死亡事件报告:所有死亡事件均应立即报告给死因监测机构,包括个人受伤致死、自然灾害引起的死亡等各类情况。

(2)死因调查:死因监测机构应根据报告,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尸体解剖、病史调查等工作,以确定死因。

(3)信息分析与研究:对已经确定的死因数据进行分类,进行统计和系统分析,发现和掌握特定群体或地区的死因规律和趋势。

(4)报告与预警:定期向上级部门递交死因监测报告,包括死因分析与研究结果,及时发出预警,提出防控建议。

3.保障措施与责任落实:(1)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严禁对死因数据进行篡改或泄露。

(2)建立健全数据保护制度,对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进行保护,遵循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3)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死因监测工作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技术保障,确保死因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4)相关部门应积极响应死因监测报告和预警信息,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并及时落实,以确保公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疾控中心死因工作制度

疾控中心死因工作制度

疾控中心死因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死因监测与管理,掌握人群死因分布规律,为预防疾病、制定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死因工作制度是指对全国人群死因进行系统、连续、全面的监测、分析与管理,包括开展死因登记、收集、整理、分析死因资料,以及发布死因报告等工作。

第三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负责本辖区死因监测与管理工作,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本辖区死因工作制度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疾控中心死因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统一、共享的原则,确保死因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死因监测第五条死因监测范围包括居民和非居民,覆盖全国各地区。

第六条死因监测方法包括:(一)开展死因登记,收集死亡资料,包括死亡报告卡、死亡证明书等;(二)对死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编制死因报表;(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死因监测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

第七条疾控中心应定期对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审核、分析,提出死因报告。

死因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死因谱及死亡率;(二)主要死因的构成比及变化趋势;(三)婴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死因分布;(四)性别、民族、地区间的死因差异;(五)其他需要报告的内容。

三、死因分析与研究第八条疾控中心应对死因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死因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为预防疾病提供依据。

第九条疾控中心应开展死因相关研究,包括但不限于:(一)死因相关流行病学研究;(二)死因干预措施研究;(三)死因预测模型研究。

四、死因资料管理第十条疾控中心应建立健全死因资料管理制度,确保死因资料的安全、保密和合法使用。

第十一条疾控中心应对死因资料进行整理、归档,按照国家和地方要求及时上报。

五、死因工作培训与技术指导第十二条疾控中心应定期组织死因工作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第十三条疾控中心应开展死因工作技术指导,促进全国死因监测工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一、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率和规模不断上升,死亡事件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死因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愈加凸显。

死因监测工作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基础工作之一,旨在确定死因、分析死因、制定预防措施,有效地减少疾病死亡率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明确死因监测工作的管理职责和程序,规范死因监测工作流程,提高死因监测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实和全民健康计划的实施。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人员和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各级疾控中心、公安机关、卫生计生委、殡葬行业等相关部门和单位。

四、工作程序(一)死亡现场处置1、公安机关接到死亡报案后,派遣警力前往现场进行勘查和调查,并报告公安机关所在地的疾控中心。

2、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应当在1小时内到达死亡现场,了解死因情况,并进行现场调查和采样。

3、现场调查完成后,疾控中心应当及时与卫生计生委、殡葬业进行联系,确定是否需要对死者进行解剖检验。

(二)死因分析和报告1、疾控中心对采样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死因并制定预防措施。

2、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和现场调查情况,疾控中心应当及时向上一级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死因情况。

3、疾控中心应当每季度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送死因监测报告,并制定措施预防本地区主要死因。

(三)数据管理1、疾控中心应当建立健全死因监测数据管理系统,记录每一例死亡事件的相关信息。

2、疾控中心应当定期对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并及时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

3、疾控中心应当加强数据保密工作,严禁泄露和滥用死因监测数据。

五、工作标准1、现场勘查: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应当在1小时内到达死亡现场进行调查和采样。

2、实验室检测:疾控中心应当根据情况制定不同的检测方案,检测结果应当准确可靠。

3、报告上报:疾控中心应当按照规定时限进行死因监测报告的编写和上报。

4、数据管理:疾控中心应当建立健全死因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并对其进行保密和防篡改处理。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死因监测工作,促进社会治安稳定和人民生命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适用于死因监测工作中的相关管理,包括死因监测机构和相关人员的管理。

第三条死因监测工作是指对各类死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研究死因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关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第四条死因监测机构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死因预防为宗旨,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死因监测工作。

第五条死因监测机构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和规范,明确工作职责和管理要求,提高死因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六条死因监测机构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确保死因监测工作的质量。

第七条死因监测机构要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档案和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和报送各类死因监测信息。

第八条死因监测机构要定期对死因监测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死因监测机构第九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死因监测机构,明确机构设置、职责分工、人员配备等。

第十条死因监测机构要在死亡人数较多的地区设置,布局合理,覆盖面广,确保对各类死因的监测和预防。

第十一条死因监测机构要配备专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医学、卫生、统计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死因监测工作。

第十二条死因监测机构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保证死因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十三条死因监测机构要建立健全工作档案和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和报送各类死因监测信息。

第十四条死因监测机构要进行定期的死因监测工作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十五条死因监测机构要积极参与相关会议和活动,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死因监测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第三章死因监测工作人员第十六条死因监测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医学、卫生、统计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相关工作技术和方法。

死因监测工作方案

死因监测工作方案

死因监测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死因的监测与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死因监测工作旨在对人口死因进行系统、科学的搜集、分析与评价,从而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预防重大疾病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方案旨在建立健全的死因监测工作体系,提高死因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建立完善的死因监测工作体系,提高死因调查与分析能力,促进公共卫生发展。

2. 原则:a. 严守法律法规,保障数据的真实、准确和保密性。

b. 加强与医院、公安、卫生部门的协作与合作,互通信息、资源共享。

c. 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死亡数据收集、存储和分析的效率。

d. 注重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死因监测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三、工作内容与流程1. 死因数据采集与存储a. 与各级医院建立联系,确保获取死者相关医疗资料。

b. 建立统一的死因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和存储。

c. 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2. 死因调查与分析a. 根据死者背景资料和医疗记录,进行死因初步调查。

b. 对可疑死亡案例进行深入的尸检和病理检测。

c. 利用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对死因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

3. 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估a. 设立专门的质控团队,负责对死因数据库的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

b. 定期开展质量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数据质量和工作效率。

4. 信息发布与应用推广a. 制定科学、规范的死因统计与分析报告,定期向上级部门和公众发布。

b. 开展死因监测工作成果的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工作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四、组织架构与职责1. 组织架构:a. 主管部门:设立专门的死因监测与研究部门,负责协调和指导工作。

b. 下设机构:分别设立数据采集、数据存储、调查与分析、质量控制等部门。

2. 职责划分:a. 数据采集部门负责与医院建立联系,确保数据的搜集和纳入数据库。

b. 数据存储部门负责建立和维护死因数据库,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死因监测职责及规程

死因监测职责及规程

死因监测职责及规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死因监测中各机构职责、工作任务及工作流程一、各类机构职责及工作任务(一)、县(区)级疾控1、职责:负责信息的收集、汇总、审核、编码、录入、整理、分析和上报,组织各类培训,对医院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开展内部质控和评价。

2、工作任务:(1)组织和指导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死亡登记和报告;(2)负责收集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死亡病例报告,负责审核、整理、编码、录入、转卡、分析,并按规范统计要求按时编制各类统计报表上报;(3)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对各种死因原始资料、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进行管理与保存;(4)开展死因核实,组织实施漏报调查;(5)定期对临床、防保等各类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6)定期与当地公安、民政、妇幼和计生部门核对死亡信息,及时做好补报工作。

(7)对辖区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每年不少于2次,撰写工作通报,及时反映评估结果。

(8)做好本地区人口死亡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当地社会发展和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支持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1、职责:明确职能部门,设立专门岗位,由专人负责院内死亡个案的信息收集、核实和死因调查,填报《死亡证》并报告。

2、工作任务:(1)收集本院死亡个案信息,如实填写《死亡证》;(2)负责本院的医生填写的《死亡证》的收集、审核、盖章、登记、编码、上报;(3)有计划的对院内相关人员进行培训;(4)做好原始《死亡证》存根和死亡登记册的保存与管理;(5)应遵照本规范建立健全医院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自查。

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医院)、防保站1、职责:负责对辖区内的死亡个案信息的收集、核实和死因调查。

填报《死亡证》,与相关部门定期进行信息核对,查缺补漏2、工作任务:(1)收集死亡个案信息,填报《死亡证》;(2)死亡案例进行核实,对填报不全的,进行入户调查;(3)收集辖区内《死亡证》,每月定期上报;(4)定期汇总资料,与公安、民政等部门核对、补漏;(5)对死亡报告工作进行培训和指导。

2023修正版死因监测工作方案[1]

2023修正版死因监测工作方案[1]

死因监测工作方案死因监测工作方案1. 引言1.1 背景死因监测是一项对人口死因和死亡率进行系统监控、分析和评估的活动。

通过对死因进行详细的统计和研究,可以帮助政府和公共卫生机构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以减少不必要的死亡,提高人口健康水平。

1.2 目的本文档旨在制定一项死因监测工作方案,以保障死因数据的准确、及时和完整性,为相关部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促进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

1.3 参与方本工作方案的参与方包括:- 卫生部门- 疾病控制部门- 卫生统计部门- 医疗机构- 公共卫生研究机构- 市民2. 工作流程2.1 数据收集首先,需要建立数据收集系统,确保死因数据的及时汇总和报送。

医疗机构在死亡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将相关信息录入电子病历系统,并导出相关数据报送给卫生统计部门。

2.2 数据整合卫生统计部门负责对收集到的死因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

他们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管理系统,将各个医疗机构报送的数据进行整合,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3 数据标准化为了保证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具有可靠性,需要制定一套统一的数据标准。

卫生统计部门应与医疗机构和疾病控制部门合作,制定详细的死因分类标准,并对医疗机构进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死因分类的准确性。

2.4 数据分析卫生统计部门和公共卫生研究机构应利用收集到的死因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他们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和统计学方法,找出不同人群和地区的死因分布规律,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5 数据发布卫生部门应定期发布死因监测报告,将数据的分析结果和相关研究成果向社会公众和决策者公开。

这样可以增加公众对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度,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3. 质量控制3.1 数据质量检查卫生统计部门应定期对各个医疗机构报送的死因数据进行质量检查。

他们可以通过数据对比和逻辑检查等方法,发现数据中的错误和不一致之处,并通知医疗机构进行修正和改进。

3.2 培训和指导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死因监测工作的参与度和质量水平,卫生部门应组织相关培训和指导活动。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1)确定患者死亡后,对死亡案例进行分析并由诊治医生认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

(2)《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医务科核对信息后加盖公章,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3)《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由医务科工作人员在7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并进行网络报告。

在进行审核时要认真审核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4)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对有疑问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5)医务科、病案室对死亡病例进行核查,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6)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于死亡统计、信息分析的资料统一管理,不得擅自公布。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43832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43832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43832(用心整理的精品word文档,可以编辑,欢迎下载)作者:------------------------------------------日期:------------------------------------------一、死因监测领导小组组长:孔西海(院长)副组长:耿会卿(主管院长)组员:许倩(体检科主任)刘艳铭(防保科主任)信息科主任质控科主任二、职责:1、负责研究制定我院死因管理相关制度规定,协调各科工作。

2、体检科负责死亡医学证明的领用、发放、收集、登记工作。

3、防保科负责死亡医学证明的审核、网报、检查、奖惩工作。

4、病案室负责死亡医学证明疾病编码、病历及存根等原始资料的保存。

三、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1、例会制度1)、每半年组织本院临床科室医生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因管理、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不定期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2、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院成立死因监测管理领导小组,专人负责本院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查、登记及网络报告等工作。

2)、明确死因登记报告工作流程,防保医生将收集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在30天内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

3)、对收集的死亡信息进行台帐登记,建立死亡登记册。

4)、每月10日前将上月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上交到县疾控中心.5)、必须由执业医师负责死亡报告工作。

3、死亡信息核实制度1)、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4、档案管理制度1)、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43832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43832

一、死因监测领导小组组长:孔西海(院长)副组长:耿会卿(主管院长)组员:许倩(体检科主任)刘艳铭(防保科主任)信息科主任质控科主任二、职责:1、负责研究制定我院死因管理相关制度规定,协调各科工作。

2、体检科负责死亡医学证明的领用、发放、收集、登记工作。

3、防保科负责死亡医学证明的审核、网报、检查、奖惩工作。

4、病案室负责死亡医学证明疾病编码、病历及存根等原始资料的保存。

三、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1、例会制度1)、每半年组织本院临床科室医生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因管理、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不定期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2、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院成立死因监测管理领导小组,专人负责本院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查、登记及网络报告等工作。

2)、明确死因登记报告工作流程,防保医生将收集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在30天内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

3)、对收集的死亡信息进行台帐登记,建立死亡登记册。

4)、每月10日前将上月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上交到县疾控中心.5)、必须由执业医师负责死亡报告工作。

3、死亡信息核实制度1)、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4、档案管理制度1)、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2)、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死亡统计、信息分析的资料统一管理,不得擅自公布。

3)、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5、培训工作制度1)、防保科每年组织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证书》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死因监测工作规范

死因监测工作规范
社会科学领域
死因监测数据还可以反映社会、经 济、环境等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素材。
02 死因监测方法与 流程
监测对象与范围
监测对象
全体居民,包括户籍和非户籍人 口。
监测范围
全国范围内,覆盖城市和农村地 区。
监测方法与工具
死亡登记系统
死因调查
通过民政部门、医疗机构等多渠道获取死 亡信息。
利用效率。
死因监测工作的未来发展与改进方向
强化信息化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死因监测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 平,减少人为误差,提高工作效率。
拓展监测范围与深度
逐步将死因监测工作覆盖到更广泛的人群和地区,同时增加监测 指标,提高监测精度和深度。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死因监测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 ,推动我国死因监测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根据死因监测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合理的数据质量评价标准 ,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等方面。
定期进行数据质量评价
定期对收集到的死因监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 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强化数据校验与审核
建立数据校验与审核机制,对监测数据进行逐一核对和审查,确保 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和相关资源推荐
文献1
《死因监测理论与实践》。该文献系统介绍了死因监测的基 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为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人员提供全面 的指导和参考。
资源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数据库。该数据库汇集了全 国范围内的死因监测数据,可用于支持相关研究和决策分析 。同时,还提供了数据查询、可视化等工具,方便用户快速 获取和分析死因监测信息。
数据比较与趋势预测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例会制度1、组织本院门诊医生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1、医院要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医院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3、医院负责死亡报告工作的医生,对在家中死亡,死亡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需核实调查或入户调查,并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及网络报告卡中填写调查记录.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1、医院定期与当地派出所、计生等部门核对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2、医院医生要定期了解院内死亡情况,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档案管理制度1、医院要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录入单位和县控中心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村卫生室死因监测职责

村卫生室死因监测职责

村卫生室死因监测职责一、收集本村辖区内死亡个案信息,及时入户进行死因个案调查。

二、认真如实填写《居民死亡推断书》个案入户调查记录,并于死者死亡五天内按程序上报我院防保站。

三、按时参加上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的学习培训和例会,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四、登记并整理保存好相关个案原始资料,协助各级机构进行入户调查与核实。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死因监测职责一、对辖区内需要进行调查的死亡个案进行入户调查,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二、指定专门的部门及人员负责死因监测信息上报工作。

三、参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召开的例会和培训,不能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质量控制,对辖区内死亡报告工作进行培训和指导,定期检查所辖村医(社区医生)的工作质量。

五、做好《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日常管理与原始凭证保存。

六、定期组织错报、漏报调查,发现漏报和错报,应及时组织进行入户调查,并及时按程序进行补报和订正。

新密市医疗机构死因监测工作职责一、认真执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与相关方案,建立健全本单位死因登记信息管理制度。

二、及时、准确、完整地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有条件进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要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审核并按程序完成网络上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做好《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日常管理与原始凭证保存。

四、参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召开的例会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五、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与妇幼保健机构开展死因登记信息的质量控制和相关调查。

六、定期对本单位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艾滋病转诊审批制度一、艾滋病病人原则上在所在乡镇卫生院接受治疗(专家治疗)或在卫生院门诊观察(住院)治疗;二、确因病情需要转疹治疗(按照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卫生厅[2007]64号文件规定标准),报请市卫生局组织专家会诊后,方可持《艾滋病病人转诊证明》到市中医院检查、治疗;三、转诊时需同时上转《双联处方本》、《个人定额账户本》、《治疗证》,治疗结束后市中医院要及时返回申请转诊医疗机构;四、按照文件规定转诊最高可在县级定点医院,否则费用自理。

死因监测制度流程

死因监测制度流程

死因监测制度流程一、死因监测制度的流程1.死因报告:当有人死亡时,由医疗机构、公安机关或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死亡登记,并报告给卫生部门进行死因监测。

死因报告的内容通常包括死亡人的基本信息、死因的初步判断、与死因相关的病史和其他证据等。

2.死因初步审查:卫生部门接到死因报告后,将对报告进行初步审查。

审查的目的是判断死因报告是否准确,以及死亡是否与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其他重大问题有关。

如果初步审查发现有异常情况,将进一步调查和处理。

3.死因调查:当初步审查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卫生部门将组织专家进行死因调查。

调查的目的是查明死因的真实情况,包括死因的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测、尸体解剖和相关证据的收集等。

调查过程中,需要与医疗机构、公安机关和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以获取必要的信息和支持。

4.死因分类与分析:死因调查完成后,卫生部门将对死因进行分类与分析。

根据死因的原因、发生地点、人群特征和时间趋势等,将死因分为不同的类型,并进行深入分析。

分析的目的是了解死因的流行特点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5.死因报告和信息共享:卫生部门将对死因的调查和分析结果编制成报告,并进行信息共享。

报告将向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和社会公众发布,以便各方了解死因监测的结果和相关信息。

同时,将对死因监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存储,以便进行长期的监测和比较研究。

6.死因预警和预防措施:根据死因监测的结果和分析,卫生部门将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预警,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预警的目的是及时预防和控制可能导致大规模死亡的潜在风险,减少人群的病亡率和疾病负担。

7.死因监测的持续改进:死因监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持续改进和完善。

卫生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对死因监测制度进行修订和调整,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更好地发挥死因监测的作用。

二、死因监测制度的内容(1200字以上)1.死因监测制度的背景及意义:介绍死因监测制度的产生背景和意义。

卫生院死因监测各种制度

卫生院死因监测各种制度
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卫生院工作人员进行 培训,确保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效果评估
通过考核、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 行评估,及时发现并改进存在的问题,提 高培训质量。
相关教育和宣传
教育活动
开展针对卫生院工作人员的死因监测教育和宣传活动 ,提高工作人员对死因监测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宣传材料
制作宣传材料,包括海报、宣传册等,向卫生院工作 人员和社区居民宣传死因监测的重要性和意义。
《卫生院死因监测各种制度 》
2023-10-28
contents
目录
• 卫生院死因监测制度总则 • 卫生院死因监测流程 • 卫生院死因监测工作内容 • 卫生院死因监测制度保障 • 卫生院死因监测风险控制 • 卫生院死因监测培训和教育
01
卫生院死因监测制度总则
目的和依据
目的
为及时掌握居民死亡原因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和评价卫生政策及干预措施提 供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04
卫生院死因监测制度保障
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死因监测 工作领导小组,明 确各部门职责分工 ,形成工作合力。
加强死因监测工作 的考核评估,确保 工作质量和效果。
定期召开死因监测 工作会议,研究解 决工作中的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
人员保障
配备专职死因监测人员,负责 死因监测工作的日常管理。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死因监测 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依据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医疗机构死因监测工作规范》和《医疗机 构死亡病例管理规定》等文件制定本制度。
监测范围和对象
监测范围
本卫生院所辖区域的居民死亡情况。
监测对象
所有在卫生院辖区内死亡的居民,包括户籍和非户籍人口。

死因监测工作规范

死因监测工作规范

死因监测工作规范xx年xx月xx日•死因监测概述•死因监测的流程•死因监测的规范与标准•死因监测的质量控制目•死因监测的信息化应用录01死因监测概述•定义:死因监测是指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核对、分析、通报和利用与人群死亡有关的信息,以评价和改进国家卫生状况和减控死因的公共卫生行动的过程。

死因监测的定义死因监测的重要性了解死亡原因及其分布通过死因监测可以了解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和背景的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分布,为国家制定和调整卫生政策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

监测健康状况死因监测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与生活方式、环境、医疗保健水平和生物因素等有关的健康问题。

评估卫生政策与效果通过对卫生政策、医疗保健服务质量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不断完善和优化卫生政策,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效果。

死因监测的概念和方法始于20世纪初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统计方法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死因监测系统。

死因监测的历史与发展世界卫生组织于1997年建立了全球死因监测系统(ICD-10),并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开展死因监测工作,建立了以疾病监测和死因监测为基础的疾病监测系统,并逐步发展为以网络报告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死因监测系统。

历史国际发展国内发展02死因监测的流程死亡报告与登记规定责任报告人,如医疗机构、公安机关等;报告主体报告内容报告时间登记管理包括死者基本信息、死亡时间、地点等;通常要求在死亡发生后24小时内报告;建立死亡登记制度,对死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

死亡调查对死者的病史、家族史、生前生活环境等进行详细了解;调查内容采用访谈、观察、取样等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调查方法涵盖死者的家庭成员、亲属、邻居等;调查范围通常在死亡发生后尽快进行。

调查时间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医学知识,对死因进行推断;死因推断推断方法对于疑似有争议的死因,可以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专家评审对推断出的死因进行审核和确认。

死因监测工作流程(精)

死因监测工作流程(精)

死因监测工作流程(精)
死因监测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
(1 建立辖区死因登记报告的工作网络,逐级确定专门人员,明确工作任务;
(2 制定辖区死因登记方案和工作计划,参照国家死因登记工作要求组织开展辖区死因登记工作;
(3 指导、培训辖区相关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准确诊断居民死亡原因,正确填写《死亡证》;
(4 定期组织召开死因登记报告工作例会,对死因诊断的疑难案例进行讨论核实,对情况不清或死因信息不明确的应进行入户调查;
(5 定期收集辖区内填写完整的《死亡证》,进行编码,并定期上报上级疾控机构;
(6 按年度分析死因数据,撰写分析报告,并报上级疾控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7 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如期进行监测工作督导、检查和评价,并将督导结果进行报告和反馈;
(8 专题调查按照上级要求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死因监测中各机构职责、工作任务及工作流程
一、各类机构职责及工作任务 (一)、县(区)级疾控
1、职责:负责信息的收集、汇总、审核、编码、录入、整理、分析和上报,组织各类培训,对医院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开展内部质控和评价。

2(1(2(3 (4(5(6(7(8 1
2、(1(2)负责本院的医生填写的《死亡证》的收集、审核、盖章、登记、编码、上报; (3)有计划的对院内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4)做好原始《死亡证》存根和死亡登记册的保存与管理;
(5)应遵照本规范建立健全医院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自查。

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医院)、防保站
1、职责:负责对辖区内的死亡个案信息的收集、核实和死因调查。

填报《死亡证》,与相关部门定期进行信息核对,查缺补漏
2、工作任务:
(1)收集死亡个案信息,填报《死亡证》;
(2)死亡案例进行核实,对填报不全的,进行入户调查;
(3)收集辖区内《死亡证》,每月定期上报;
(4)定期汇总资料,与公安、民政等部门核对、补漏;
(5)对死亡报告工作进行培训和指导。

定期检查所管辖村医的工作质量,做好质控管理工作;(6)原始《死亡证》的保存与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