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江名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安徽省江淮名校2019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江淮名校2019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江淮名校2019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姓名座位号得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第1至第4页,第Ⅱ卷第4至第6页。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到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天子作为中央政府王室的首脑,对天下有宏观管理权。

但从直辖关系来说,天子只辖诸侯而不辖大夫;同样,诸候只辖大夫但不辖其家臣,家室与政府没有严格区分开来,各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

职、权、责十分不明,这反映出周代A.家国同构面异质B.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相益彰C.中央集权遭破坏D.宗法制与行政管理互相补充2.据史载,《诗经》中的《国风》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雅》《颂》应是出自贵族之手。

但后来三者被汇集成册。

成为主要供上层阶设学习、唱诵的作品,所谓“不学诗、无以言”;汉代乐府诗歌成就最高的《孔雀东南飞》,却是无名氏的作品,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文学发展体现社会价值观变化B.文学作品的大众特色日益鲜明C.文学作品折射社会阶层的分化D.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界限模糊3.据史载,屯田制始自西汉文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连续不断的战乱使中原大片耕地成为无主荒地,为新的国家政权所占有,屯田制逐渐流行开来。

屯田一般分为军屯、民屯两种,各有不同的组织和管理系统,不属郡县统辖。

据此可知,屯国制的流行A.使被抛荒的土地与劳动者重新结合B.促进了井田制的恢复C.目的是抑制封建庄园经济的扩张D.加速了自耕农的破产4.隋唐时期的大运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中经江都、洛阳。

将海河、黄河、准河、长江、钱塘江联系起来。

由此可知,当时隋唐大运河开通的社会背景是A.北方商品经济空前活跃B.江南经济的开发C.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对外贸易的繁荣5.明代六部不必听命于内阁,而内阁非六部不能行事,于是内阁力图控制六部,六部则钻内阁没有法定地位和权力的空子,内阁与六部之间经常互争雄长。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日‘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从实质上说明了A. 周朝文化具有稳定性与延续性B. 商与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C. 宗法制与礼乐制存在因果关系D.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一日‘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可知,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为宗法制,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分封制作为宗法制的具体体现,由此可知,材料所述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即互为表里。

故D 项正确。

材料只涉及到了西周的政治制度,并没有体现出其存续问题,排除A项。

商与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B项。

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礼乐制度的问题,排除C 项。

【点睛】实质就是本质,指事物内在的根本属性。

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变化的根本特性。

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或假象来表现出来的,必须靠辩证思维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到本质。

做此类题目时,注意区分现象和本质。

2.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 从“人治”到“法治”B.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C. 国家管理渐趋制度化D. 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所给材料中“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表明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地缘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国家管理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故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确立了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法治”不符合秦朝的政治特征,排除A项。

安徽2019高三级示范高中名校联考-历史

安徽2019高三级示范高中名校联考-历史

安徽2019高三级示范高中名校联考-历史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一】选择题12、“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丽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

”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使地方保持相当大权力C、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D、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13、“前世不曾修,出世在徽州。

年到十三四,便多往外遛。

雨伞挑冷饭,背着甩溜秋。

过山又过岭,一脚到杭州。

有生意,就停留;没生意,去苏州。

转来转去到上海,求亲求友寻路头。

同乡多顾爱,答应肯收留。

两个月一过,办得新被头。

半来年一过,身命都不愁。

逢年过时节,寄钱回徽州。

爹娘高兴煞,笑得眼泪流。

”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①经商始终是徽州人谋生之道②徽商的起步和发展充满了艰辛③注重“乡谊”促进了徽商兴盛④徽州人充满了乡土和孝的理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4、近代俄国陆军中将苏罗捷科夫曾说:“中国现在已经说明,它能够为种族斗争提供多么巨大的兵力、金钱和精力,所缺乏的只是组织和组织者,过早爆发的义和拳没有给暴力在上述方面以成熟的时间。

”他意在强调A、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中国抵抗斗争失败B、中国缺乏组织反侵略斗争的物质基础C、中国缺乏有效的组织削弱了应有的抵抗力量D、义和拳运动彻底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15、戊戌政变之后,变法措施几乎全部被废止,唯有设立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清末新政期间把“奖游学”与“改学堂,停科举”并举,讲求专门学业。

这充分说明A、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B、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C、学习西方由个体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D、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是大势所趋16、右图为南通大生纱厂在1899年到1930年间与外商占南通地区产量比例的变化示意图表。

以下对其评述正确的选项是A、大生纱厂有效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入侵B、民族资本主义主导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C、列强经济侵略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D、封建专制制度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17、在1953年4月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中,凡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体系”用语的地方一律被删去,其中有些就是毛泽东亲笔删改的。

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12月份联考试题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第1至第4页,第II卷第4至第6页。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料记载,商代后期的王位传承以“父死子继”为主,出现嫡长子继承的倾向,如纣是帝乙嫡子,启是庶子,尽管启年长,帝乙还是立纣为法定继承人,由此可知,商代后期A.皇权专制得到了加强B.血缘纽带关系弱化C.王位继承具有随意性D.宗法制度渐趋形成2.以下两幅汉代画像砖的主题分别是“舂米”“庖厨”。

这两幅画像砖A.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生活B.体现了建筑材料艺术化趋势C.不符合汉代的历史事实D.表明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3.宋仁宗时,以“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矣”为理由,收回了宰相对台谏官的举荐权,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

宋仁宗此举A.使监察权得以超越行政权B.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D.提高了行政效率4.明清时期,松江府及其周边地区出现了早期的“工业化”,使农业经济与农家经营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棉花种植超过了传统的稻米种植,甚至达到了“棉九稻一”,乃至专种棉花不种稻米的程度。

这一现象A.助推了当地经济结构的变化B.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C.促进了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D.是劳动力市场化的直接体现5.有学者认为:开放厦门等更多的通商口岸、废除行商制度、改革关税税制和税率、在中国沿海占领岛屿、在华实施治外法权、废止对外人一系列管理措施等,不仅是英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权益,更是1830年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

安徽省2019年高三12月江淮名校联考历史联考参考答案

安徽省2019年高三12月江淮名校联考历史联考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皖江名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参考答案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周代政治。

从材料“天子只辖诸侯而不辖大夫”“诸侯只辖大夫但不辖其家臣”及“家室与政府没有严格区分开来”等信息可知宗法制与行政管理互相补充,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周代家国同构同质,都是血缘政治的体现,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官僚政治与中央集权的信息,B、C两项错误。

2.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学成就。

材料表明不同阶层创作的文学作品被汇集成册,甚至一些无名氏的作品成就很高,这可佐证当时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的界限模糊,D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和社会阶层的分化,A、C两项错误。

3.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材料表明国家利用无主荒地组织军屯、民屯,这就使被抛荒的土地与劳动者重新结合,A项正确;井田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破产,B项错误;屯田制与庄园经济是并行的,但材料中没有涉及庄园经济的问题,况且古代屯田制的目的是恢复发展生产,解决流民问题,主观上并不是去抑制地主庄园经济,虽然屯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封建庄园经济的扩大,但这是屯田制的客观后果,不属于目的,故C项错误;屯田有利于小农经济的恢复发展,D项错误。

4.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区域经济的变化。

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其开通与江南经济的开发有直接关系,故答案为B项;A、C两项不符合史实;D项和材料现象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代政治。

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内阁与六部出现互争与废丞相有关,主要原因是君主专制的加强,C项正确;中枢决策权与执行权最终都归于皇帝,没有体现出中央行政关系紊乱,A、B 两项错误;材料现象没有体现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项错误。

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代进步思想。

材料表明晚明的人文主义思潮以王艮、李贽等人为代表,主张行为自由、追求物质利益等,这实际上是强调人的自我价值,故B项正确,A项错误;这是对程朱理学思想的批判与否定,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有关民主政治的诉求,D项错误。

2019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2月)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2月)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2月)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司马迁继父志,任史官,受宫刑,发愤著《史记》,终成“史家之绝唱”。

子长著史有血有肉,“史”“我”相融,史家的“爱憎分明”尽显其中。

由此可见A. 历史研究从来都不是客观B.史学家的个人情绪情感、是非标准左右了史书的编撰过程C.研究历史、再现历史,应先对历史认知者的人格心理作一番考察D.太史公以史抒情、以史达志,个人心理对著史影响超越社会心理2. 秦兵马俑出土的陶俑、陶马都经过精心彩绘且几乎无一雷同,青铜兵器制作精良且形制、大小几乎一致.每批陶俑、陶马、兵器上都打印或刻有工匠的名字。

这反映当时A.法家思想在国家管理上的体现 B.陶器制作工艺达到巅峰C.工匠制造技艺高超、产品精美 D.战争催生青铜制造产业3. 蔡元培曾评价:“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

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

”他强调中国画A.与书法相伴而生 B.与文学相兼而成C.追求神韵与意趣 D.画、诗、书相融4. 西奥多·舒尔茨《传统农业的改造》指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小农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B.传统农业经营效率很高可以与现代农业相媲美C.传统农业效率高是指土地私有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D.传统农业的贫乏往往表现为规模小、工具简陋、农民负担重等5. 《南京条约》第十一条中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往来,用照会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此条款标志着A.清政府外交政策有所调整 B.华夷观念已经改变C.中国外交开始半殖民地化 D.中外关系趋于平等6. 王尔敏在《拳变时期的南省自保》中写道:“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

2019-2020高三历史12月份特供卷(一)(安徽省江淮十校)附解析

2019-2020高三历史12月份特供卷(一)(安徽省江淮十校)附解析

2019-2020高三历史12月份特供卷(一)(安徽省江淮十校)附解析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提到:“西周的城邑,是金字塔形的层级结构。

宗周成周是定点的大邑,诸侯的国是次级的邑,国以下有贰宗大都,有卿大夫的家邑,最下层则是直接控制田野的邑。

”这种“层级结构”A.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进行构建B.是古代官僚政治建立的重要标志C.促使周的文化形式覆盖整个长江流域D.实现了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2.秦法规定:“布袤八尺,福(幅)广二尺五寸。

布恶,其广袤不如式者,不行。

”汉法也规定:“贩卖缯布不盈二尺二寸者,没人之。

能捕告者,以畀(给予)之。

”材料反映出秦汉时期A.注重立法规范市场秩序 B.商品市场秩序比较混乱C.通过立法确保产品质量 D.政府鼓励发展商品经济3.西汉末年以后,豪强地主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田庄内部自给自足。

考古发现在东汉豪强地主的墓中有许多陶风车、陶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陪葬品。

这主要说明A.田庄威胁个体经济发展 B.汉代的土地兼并十分严重C.汉代厚葬风气比较盛行 D.田庄经济具有一定进步性4.唐朝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监察,曾设立十道按察区(后增至十五道),由于部分按察使由驻在州刺史担任,故而监察事务与地方事务融为一体,“道”逐渐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

材料表明A.加强对地方监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监察官不能由地方行政官员兼任C.监察制度变革推动了地方机构的调整 D.行政官员兼任监察官成历史趋势5.据史料记载,公元8—10世纪时,每年进入广州的外国人超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专门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还出现了一些将舶来的商品进行加工的新型行业。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并得到发展 B.中国南方的经济开发向深度发展C.中国的海外贸易地域更加辽阔 D.广州外贸发达已成为国际化都市6.有学者指出,从唐朝到宋朝,控制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由隋唐之初的世家大族,到北宋时期的科举文官,再到南宋时期的地方士人精英,这种转变历程不可谓不深刻。

2019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

2019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

姓名_____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9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部中国古代神话史就是一部华夏民族早期形成史。

在华夏民族的凝聚过程中,神话起到了精神滋养作用,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图腾的统一。

祖宗的认同.神话精神的滋养。

图腾是先民们的祖先认同与部族灵魂标识。

上古时代,部族林立,图腾各异。

由于超自然力及其丰富的精神内涵,龙成为太吴伏美部族的围腾,并得到中原各部族的公认。

炎帝部族入主中原后放弃了自己的羊图腾与牛围腾,改信龙图腾。

黄帝入主中原后,也用龙作为华夏民族的图腾。

炎黄后裔在龙图腾引导下,经过不懈努力融并接纳了东南西北中的不同部族,龙部族联盟进一步扩大。

至汉时,刘邦以龙子的身份降生。

并斩白蛇起又建立汉朝,龙成为汉兴的重要力量与灵魂旗帜,也成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的图腾,直到现在中华民族还被称为龙的传人。

在龙图腾旗帜的引领下,作为龙子的炎帝与黄帝特别是黄帝成了华夏民族融合发展的文化核心与血缘纽带。

华夏民族的融合过程就是和合向心、归宗炎黄的过程:一是华夏民族向外兼并扩张的外向认同,变夷为夏;一是外围民族认类黄为租宗归依华夏的内向认同,夷变为夏,于是匈奴、鲜卑、苗族、瑶族等都成了黄帝炎帝的后裔,成了华夏民族的一分子,炎黄子孙遍布大江南北,华夏民族不断壮大。

华夏民族的外并内聚是从“血缘”到“文化”的融合,是龙图腾的统一,是炎黄始祖地位的认同。

是中国神话的胜利。

正如德国思想家谢林所说:“一个民族,只有当他们认同了共同的神话时,它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核心神话只有两个一龙和黄帝。

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12月份联考试题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第1至第4页,第II卷第4至第6页。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料记载,商代后期的王位传承以“父死子继”为主,出现嫡长子继承的倾向,如纣是帝乙嫡子,启是庶子,尽管启年长,帝乙还是立纣为法定继承人,由此可知,商代后期A.皇权专制得到了加强B.血缘纽带关系弱化C.王位继承具有随意性D.宗法制度渐趋形成2.以下两幅汉代画像砖的主题分别是“舂米”“庖厨”。

这两幅画像砖A.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生活B.体现了建筑材料艺术化趋势C.不符合汉代的历史事实D.表明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3.宋仁宗时,以“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矣”为理由,收回了宰相对台谏官的举荐权,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

宋仁宗此举A.使监察权得以超越行政权B.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D.提高了行政效率4.明清时期,松江府及其周边地区出现了早期的“工业化”,使农业经济与农家经营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棉花种植超过了传统的稻米种植,甚至达到了“棉九稻一”,乃至专种棉花不种稻米的程度。

这一现象A.助推了当地经济结构的变化B.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C.促进了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D.是劳动力市场化的直接体现5.有学者认为:开放厦门等更多的通商口岸、废除行商制度、改革关税税制和税率、在中国沿海占领岛屿、在华实施治外法权、废止对外人一系列管理措施等,不仅是英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权益,更是1830年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

【名校解析】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年摸底大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精校Word版)

【名校解析】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年摸底大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精校Word版)

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测试1.孔子在汉朝被尊为“素王”,宋代被封为“至圣文宣王”,清代称其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新文化运动时期则被视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

这可表明A. 传统文化主流地位动摇B. 后人重新解读历史的现实需要C. 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发展D. 历史上无评价孔子的统一标准【答案】B【解析】【详解】孔子的历史形象变化不是孔子(已成历史)在变,而是后人面临的社会问题在变,因此他们向历史所要索取的东西也在变,这必然影响后人对历史人物及其思想的重新解读,B项正确。

A、C项只是概括材料中部分信息,均可排除。

历史上无评价孔子的统一标准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2.日前出土的东汉时期十三幅牛耕图画像石具体分布地区如下,据此可推知当时A. 精耕细作技术进一步发展B. 牛耕使用遍及大江南北C. 北方的农业生产高于南方D. 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所显示的仅仅是牛耕图画像石出土的分布情况,只能说明这些地区出现了牛耕,但不能反映出精耕细作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等,排除A、D项。

材料反映出江苏仅有两个地区出土画像石,不能说明牛耕使用已经遍及大江南北,排除B项。

表格中13处出土的牛耕图画像石中有11处在北方,由此可推知,当时北方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应高于南方,故选C项。

3.宋代《武林旧事》记载,皇帝游幸西湖时,西湖边往往出现“以轻桡趁逐求售者”不计其数;每逢酒库开新,“书库名高品,以长杆悬之,谓之‘布牌”’。

这些主要表明A. 临安的商业规模较大B. 宋人的商业意识较浓C. 宋代市民文化较发达D. 商人很注重商品宣传【答案】B【解析】【详解】仅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宋代临安城市的商业发展规模,排除A项。

皇帝游幸西湖,带来了商业机遇,因而出现了许多售卖商品的商家;酒库开新,悬挂广告借以积极宣传推销,这些反映出宋代人的商品意识较浓,B项正确。

宋代市民文化较发达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排除。

商人很注重商品宣传是对材料信息的部分解读,故排除D。

05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12月联考

05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12月联考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部中国古代神话史就是一部华夏民族早期形成史。

在华夏民族的凝聚过程中,神话起到了精神滋养作用,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图腾的统一。

祖宗的认同.神话精神的滋养。

图腾是先民们的祖先认同与部族灵魂标识。

上古时代,部族林立,图腾各异。

由于超自然力及其丰富的精神内涵,龙成为太吴伏美部族的围腾,并得到中原各部族的公认。

炎帝部族入主中原后放弃了自己的羊图腾与牛围腾,改信龙图腾。

黄帝入主中原后,也用龙作为华夏民族的图腾。

炎黄后裔在龙图腾引导下,经过不懈努力融并接纳了东南西北中的不同部族,龙部族联盟进一步扩大。

至汉时,刘邦以龙子的身份降生。

并斩白蛇起又建立汉朝,龙成为汉兴的重要力量与灵魂旗帜,也成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的图腾,直到现在中华民族还被称为龙的传人。

在龙图腾旗帜的引领下,作为龙子的炎帝与黄帝特别是黄帝成了华夏民族融合发展的文化核心与血缘纽带。

华夏民族的融合过程就是和合向心、归宗炎黄的过程:一是华夏民族向外兼并扩张的外向认同,变夷为夏;一是外围民族认类黄为租宗归依华夏的内向认同,夷变为夏,于是匈奴、鲜卑、苗族、瑶族等都成了黄帝炎帝的后裔,成了华夏民族的一分子,炎黄子孙遍布大江南北,华夏民族不断壮大。

华夏民族的外并内聚是从“血缘”到“文化”的融合,是龙图腾的统一,是炎黄始祖地位的认同。

是中国神话的胜利。

正如德国思想家谢林所说:“一个民族,只有当他们认同了共同的神话时,它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核心神话只有两个一龙和黄帝。

”中国古代神话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它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置媒、罐人取火、有巢造屋、伏羲画封结网、仓颉造字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创造精神;女娲补天治洪、舜耕历山、鯀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奋斗精神:盘古化物、神农尝草、鲧死化禹、夸父手杖化邓林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奉献精神;龙图腾的形成与统一、大神们的复合形象、华夏民族的融合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团结精神。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联考试卷(扫描版)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联考试卷(扫描版)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联考试卷(扫描版)历史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中“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国王的一个部下大臣”“国家整体观念处于突出地位”等信息可知,分封的诸侯在很长时期内都拥护国家统一,维护周天子权威,据此可知分封制具有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故B项正确。

A项与题意联系不紧密,也缺乏具体的表现;C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与史实不符。

2.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从材料信息可知,《黄帝内经》中关于人体健康和治病的论述具有辩证思想和顺应自然的思想,这与先秦道家的观点接近,故B项正确。

近代医学主要是西医,故A项不符;C项与史实不符;奠定中医临床医学基础的是《伤寒杂病论》,故排除D项。

3.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

从东汉地主庄园“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以及“船车贾贩,周于四方”等信息可知这些地主庄园既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进行商业活动,这样就具备了较强的独立发展能力,故D项正确。

A项无信息支撑;东汉豪强地主把持中央和地方权力,其庄园具有一定的政治经济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B项不符合,C项与史实不符合。

4.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选官制度。

材料意思是指,随着科举制的兴起士族们都远离了乡村,看重“执事之吏”,官本位观念滋生,导致“士无乡里”“士族乱而庶人僭”的结果,即撕裂了士人与乡村社会的固有关系,故A项正确。

乡村士人参加科举而进入城市的毕竟是少数,故B项与史实不符;C项表述绝对化;D 项“改变了经济结构”与材料信息不符。

5.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宋真宗时设病囚院医治有疾病的囚犯;宋神宗时流放犯人考虑天气因素;宋高宗时对刑枷严格限制标准,这些做法都体现出一定的人文关怀,故A项符合题意。

B项对材料理解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D项中的“思想感化”在材料中没有明显体现。

6.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安徽省皖江名校2019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无答案

安徽省皖江名校2019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无答案

2019届12月皖江名校联盟联考高三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天子作为中央政府王室的首脑,对天下有宏观管理权。

但从直辖关系来说,天子只辖诸侯而不辖大夫;同样,诸侯只辖大夫但不辖其家臣。

家室与政府没有严格区分开来,各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职、权、责十分不明。

这反映出周代A、家国同构而异质B、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相益彰C、中央集权遭破坏D、宗法制与行政管理互相补充2.据史载,《诗经》中的《国风》是劳动人民创造的,《雅》《颂》应是出自贵族之手,但后来三者被汇集成册,成为主要供上层阶级学习、唱诵的作品,所谓“不学诗、无以言”;汉代乐府诗歌成就最高的《孔雀东南飞》,却是无名氏的作品。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文学发展体现社会价值观变化B、文学作品的大众特色日益鲜明C、文学作品折射社会阶层的分化D、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界限模糊3.据史载,屯田制始自西汉文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连续不断的战乱使中原大片耕地成为无主荒地,为新的国家政权所占有,屯田制逐渐流行开来,屯田一般分为军屯、民屯两种,各有不同的组织和管理系统不属郡县统辖。

据此可知,屯田制的流行A使被抛荒的土地与劳动者重新结合B、促进了井田制的恢复C、目的是抑制封建庄园经济的扩张D、加速了自耕农的破产4.隋唐时期的大运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中经江都、洛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联系起来。

由此可知,当时隋唐大运河开通的社会背景是A、北方商品经济空前活跃B江南经济的开发C、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对外贸易的繁荣5.明代六部不必听命于内阁,而内阁非六部不能行事,于是内阁力图控制六部,六部则钻内阁没有法定地位和权力的空子,内阁与六部之间经常互争雄长。

这反映出,在明代A、中央行政关系紊乱B、皇帝制度已成为摆设C、君主专制统治加强D、地方高度集权于中央6.有学者人为明朝后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以王艮、李贽等人为代表,他们反对封建礼教,要求行为自由;鼓吹人欲、私欲,要求物质利益;肯定心性无别,要求贵贱平等。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试题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试题

2019届高三江南十校第二次(12月)联考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周时期都借助于神权维护统治。

商朝认为天命降于商人,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降于周王,周王便是天下共主。

这一天命观变化A、有助于促进政治认同B、激化了西周社会矛盾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D、强化了西周神权统治2.据考古报道,最近在山西芮城的一座遗址中发现了一个陶罐,里边装有战国时期几乎每个诸侯国的金属货币。

这一发现表明A、山西是各国货币主要制造地B、商品和财富在特定区域流通C、各国之间经济联系密切D、晋国是天下最富庶地区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有国史馆,所撰国史统称为“春秋”如周之《春秋》宋之《春秋》鲁之《春秋》等。

这反映了当时A、季节划分比较粗疏B、多以编年形式记史C、官方垄断历史撰述D、崇周尊王观念淡化 A、据《宋会要辑稿》记载:江西赣州农民每当农业生产结束后的秋冬季节,就结伴到其他地方从事贩牛、出售土布或贩卖私营等商业活动也有人到手工业部门从事手工劳动。

这说明宋代A、国家鼓励农民从事多种经营B、乡村农民开始出现“兼业”现象C、小农经济的韧性有所增强D、农民的人身自由扩大5.对于“陈桥兵变”,宋太宗的解释是“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而今人的研究成果是“赵匡胤弟赵匡义等授意发动兵变”,两者在解释“陈桥兵变”的性质上有明显区别。

下列说法最理的是( )A、当时人的记载更接近历史真相B、历史原因的探讨很难有定论C、历史研究应基于史料客观考证D、时代愈近,对历史评价愈客观6.统治者采取“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

南面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沿用唐以来的官制,统治汉人和渤海人,权力不及北面官大。

北面官均由契丹人担任,契丹人和其他民族。

这一制度A、保护了先的农耕文明B、使民族矛盾加剧C、体现了民族自治政策D、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7.宋人杨万里称:“江东水乡,堤河两岸而田其中,谓之圩。

【2019最新】高三历史12月联考试题

【2019最新】高三历史12月联考试题

【2019最新】高三历史12月联考试题文科综合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三国志》载:公年190年春正月,豫州刺史孔铀、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等同时起兵,各有数万兵力。

这反映了当时的刺史A已经参与地方军政大权 B已不具备监察地方的权力C.代表朝廷监控反叛势力 D对各郡守已没有控制能力25.孟子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一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A阐发以柔克刚的方法论 B促进天人关系的体系形成C希望利用道德改造自然 D将人际关系的规范义理化26.下面是晚清时期战争债务赔偿来源表,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清政府军事失败阻碍了工业发展 B巨额赔款给清政府带来财政危机C清末财政巳较多依赖从地方索取 D清朝中央集权已经受到地方威胁27.1919年,美国的杜威应胡适邀请来华讲学,他目睹了学生上街游行示威后感慨地说;“这是一个奇怪的国家。

……从某些方面说来,他们比我们有更多的民主。

”材料反映出A政治民主化进程较为迅速 B儒学的复兴为大势所趋C新文化的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 D马克思主义在加速传播28.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蒋介石、唐生智都是拿枪杆子起家的,我们独不管,现在已被注意,但仍没有坚决的概念。

比如秋收起义,非要依靠军队不可。

”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_“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完善 B.进攻大中城市失败的教训C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教训 D中共坚强领导核心的形成29.在1966年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加拿大从以前追随美国投票反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席位变为弃权。

这表明A外交的冰封局面已被打破 B加拿大已经有意缓和中加关系C加拿大外交逐渐摆脱美国干预 D.中加在联合国里达成一定共识30.1985年,国家确定按“倒三七”(即三成按原统购价,七成按原超购价)比例计价收购粮食,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12月皖江名校联盟联考高三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天子作为中央政府王室的首脑,对天下有宏观管理权。

但从直辖关系来说,天子只辖诸侯而不辖大夫;同样,诸侯只辖大夫但不辖其家臣。

家室与政府没有严格区分开来,各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职、权、责十分不明。

这反映出周代A. 家国同构而异质B. 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相益彰C. 中央集权遭破坏D. 宗法制与行政管理互相补充【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主要反映了周代家国同构的特性,而没有体现出其异质性,故排除A 项;周代还没有形成官僚政治,故排除B项;题意中没有体现中央集权的内容,故排除C项;根据“家室与政府没有严格区分开来,各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职、权、责十分不明”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周代宗法制与行政管理互相补充,故选D项。

【点睛】“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

家庭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家庭-家族-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模式是儒家文化赖以存在的社会渊源,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理想,反映了“家”与“国”之间这种同质联系。

2.据史载,《诗经》中的《国风》是劳动人民创造的,《雅》《颂》应是出自贵族之手,但后来三者被汇集成册,成为主要供上层阶级学习、唱诵的作品,所谓“不学诗、无以言”;汉代乐府诗歌成就最高的《孔雀东南飞》,却是无名氏的作品。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文学发展体现社会价值观变化B. 文学作品的大众特色日益鲜明C. 文学作品折射社会阶层的分化D. 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界限模糊【答案】D【解析】【详解】从《诗经》到《孔雀东南飞》都没有体现当时社会价值观变化的内容,故排除A项;根据《诗经》“主要供上层阶级学习、唱诵”可知并没有反映文学作品的大众特色,故排除B 项;《国风》是劳动人民创造,但成为供上层阶级学习、唱诵的作品,《孔雀东南飞》为无名氏作品,说明文学作品并没有折射社会阶层的分化,而是体现了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模糊,故排除C项,故选D项。

3.据史载,屯田制始自西汉文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连续不断的战乱使中原大片耕地成为无主荒地,为新的国家政权所占有,屯田制逐渐流行开来,屯田一般分为军屯、民屯两种,各有不同的组织和管理系统不属郡县统辖。

据此可知,屯田制的流行A. 使被抛荒的土地与劳动者重新结合B. 促进了井田制的恢复C. 目的是抑制封建庄园经济的扩张D. 加速了自耕农的破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连续不断的战乱使中原大片耕地成为无主荒地,为新的国家政权所占有……屯田一般分为军屯、民屯两种,各有不同的组织和管理系统不属郡县统辖”可知屯田制有利于抛荒土地与劳动者的结合,故选A项;井田制是先秦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随着商鞅变法的推行而被废除,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形势的发展,所以屯田制不是促进井田制恢复,故排除B项;屯田制实行的目的在于恢复农业生产,而非抑制封建庄园经济的扩张,更不是加速自耕农的破产,故排除C、D项。

【点睛】屯田制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士兵和无地农民垦种荒地的制度。

4.隋唐时期的大运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中经江都、洛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联系起来。

由此可知,当时隋唐大运河开通的社会背景是A. 北方商品经济空前活跃B. 江南经济的开发C. 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 对外贸易的繁荣【答案】B【解析】【详解】隋唐的统一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战乱,大运河开通时北方的商品经济还没有恢复到活跃状况,故排除A项;由于魏晋南北朝以来北方的长期战乱,大量人口向南方迁移,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大运河沟通涿郡和余杭,重要的社会背景就是江南经济的开发,故选B项;南方在宋代才开始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故排除C项;大运河的开通主要是沟通国内的南北交通,并不是由于对外贸易繁荣,故排除D项。

5.明代六部不必听命于内阁,而内阁非六部不能行事,于是内阁力图控制六部,六部则钻内阁没有法定地位和权力的空子,内阁与六部之间经常互争雄长。

这反映出,在明代A. 中央行政关系紊乱B. 皇帝制度已成为摆设C. 君主专制统治加强D. 地方高度集权于中央【答案】C【解析】【详解】内阁与六部之间互争雄长的原因是由于内阁没有法定地位,而不是由于中央行政关系紊乱和皇帝制度已经成为摆设,故排除A、B项;没有法定地位的内阁之所以能够与六部互争雄长,主要是因为内阁是皇帝的顾问咨询机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故选C项;题意反映了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没有涉及到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化,不能体现地方高度集权于中央,故排除D项。

【点睛】明代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机构,内阁的权力来源是君权,所以内阁的设立表明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而非削弱。

6.有学者认为明朝后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以王艮、李贽等人为代表,他们反对封建礼教,要求行为自由;鼓吹人欲、私欲,要求物质利益;肯定心性无别,要求贵贱平等。

这一思潮A. 属于西学东渐的产物B. 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C. 是对理学思想的创新D. 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答案】B【解析】【详解】王艮、李贽的思想是传统思想活跃的表现,而非来自于西学,不属于西学东渐的产物,故排除A项;根据“要求物质利益;肯定心性无别,要求贵贱平等”可知明朝后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故选B项;王艮、李贽的思想是对理学思想的反叛,而非创新,故排除C项;他们的思想主要表达了对人的重视和肯定,没有表达民主政治诉求,故排除D项。

【点睛】王艮、李贽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潮是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是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

7.清朝在制订本国商人出海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而在制订外商来华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则是“怀柔远人”的思想。

这反映出当时A. 传统观念制约经济发展B. 闭关锁国政策发生变异C. 外商来华得到政府鼓励D. 制度更新助推社会转型【答案】A【解析】【详解】“重农抑商”和“怀柔远人”都是中国传统的政治外交思想,以这样的思想来管理对外交往,体现了传统观念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故选A项;中国依据传统观念处理对外交往,说明闭关锁国政策没有发生变异,故排除B项;中国对待外商来华贸易是“怀柔远人”,但并不能说明是鼓励来华,故排除C项;在对外交往上清政府没有做出制度的更新,更没有推动社会转型,故排除D项。

8.1864年,清政府刊印了美国传教士丁良翻译的《外国公法》,奕䜣上奏说,“该国律例一书,衡以中国制度,原不尽合,但其中亦间有可采之处”。

这反映出当时A. 政府向西方国家学习依法治国B. 近代中国人开始了解西方外交C. 法律制度正在逐步与世界接轨D. 统治者具有一定的国际法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奕䜣的主张是向西方有选择的学习,但并不是开始学习西方国家的依法治国,故排除A项;题意反映的是清政府学习西方的法治,没有体现外交的内容,故排除B项;根据“衡以中国制度,原不尽合”可知没有反映中国的法律制度与世界接轨,故排除C项;根据“刊印了美国传教士丁良翻译的《外国公法》……但其中亦间有可采之处”可知反映了当时的统治者具有一定的国际法意识,故选D项。

9.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以后,他们又相继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等,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 经济的近代化逐步发展B. 近代工业体系已逐步建立C.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 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共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洋务派在中国相继创办了一系列近代企业,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说明当时中国经济的近代化逐步发展,故选A项;虽然中国建立了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但还远远没有建立起近代工业体系,故排除B项;题意反映的是洋务企业的发展,没有涉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容,故排除C项;根据题意无法推断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共识,故排除D项。

【点睛】洋务派企业,是指19世纪60年代后期,清政府统治集团中一部分洋务派官僚为强化地主阶级统治,有限度地采用西方生产技术而创办的近代企业。

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近代企业的开始。

10.下图为1898年《申报》刊登的“新式脚踏车”广告。

这一现象表明近代中国A. 封建自然经济瓦解B. 社会发展受到近代化冲击C. 传统农耕文明衰微D. 百姓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答案】B【解析】【详解】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式脚踏车”广告的刊登远远无法说明封建自然经济瓦解,故排除A项;脚踏车是一种新式交通工具,这种交通工具的出现说明中国社会受到了近代化的冲击,故选B项;新式脚踏车是一种交通工具,它的出现不能说明传统农耕文明衰微,故排除C项;虽然刊登了新式脚踏车的广告,但并不能说明在百姓中得到普及,也就无法说明百姓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故排除D项。

11.有学者认为,“八七”会议虽然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但仍然认为工人运动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力量。

直到秋收起义后,一部分共产党人才有计划、有组织和有目的地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工人运动转向农村农民运动。

该学者意在强调A. 城市革命道路是照搬苏联经验B. 右倾错误的纠正受到了阻扰C. 工人运动的影响大于农民运动D. 正确道路的探索具有渐进性【答案】D【解析】【详解】题意中没有强调城市革命道路是照搬苏联经验的内容,故排除A项;虽然有人“仍然认为工人运动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力量”,但并不能说明是右倾错误的纠正受到阻挠,故排除B项;工人运动的影响大于农民运动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根据“直到秋收起义后,一部分共产党人才有计划、有组织和有目的地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工人运动转向农村农民运动”可知该学者强调的是正确道路的探索具有渐进性,故选D项。

【点睛】“仍然认为工人运动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力量”是由于没能正确认识到到中国当时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不能够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一味参照俄国革命的道路。

12.1954年6月,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完成参加选举的选民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6%。

6月至8月,逐级召开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分别选出出席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最后选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226人。

这说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A. 建立在直接民主基础之上B. 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C. 标志着中国迈入社会主义D. 发扬了政治协商的优点【答案】B【解析】【详解】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时经过逐级选举选出来的,属于间接民主,而非直接民主,故排除A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经由全国大多数人民逐级选举选出,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故选B项;标志着中国迈入社会主义的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故排除C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是政治协商会议,故排除D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