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少年中国说》教案

合集下载

少年中国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泻、潜、渊等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难点: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正值青春年少,今天你们是初升的太阳,明天你们就是祖国的栋梁。

早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这个人就是清末的梁启超。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梁启超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

(板书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上注音及工具书,认读本课生字词。

2.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听音韵,听节奏,听停顿,并且大声跟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

3.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4.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写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2)写少年是什么样子。

第三部分(3)期待少年的雄起。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思考“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明确: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

2.在课文哪部分有所体现?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明确:第一部分。

这组句子用了排比的手法。

这组句子里的每个句子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结构都一样,是排比。

作者先写“智”,“智”了就会“富”,“富”了就会“强”,“强”了就可以“独立”,“独立”了才能“自由”,“自由”了才会“进步”,“进步”了才会“胜于欧洲”,“胜于欧洲”了最后就“雄于地球”,这些句子的意思是一步步向前推进的。

3.第二部分中作者一共写到了哪些事物?明确:红日;(黄)河。

《少年中国说》 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 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能力目标: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朗读、体会文章感情充沛的特点。

【教学难点】历史地分析梁启超的狭隘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由“戊戌变法”过渡到梁启超以及课文。

由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由梁启超怎么会想到变法的思想这一悬念来阅读本文,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自己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

1.重点字、词。

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果真。

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只顾眼前,得过且过。

惟进取也,故日新:日图更新。

故常敢破格:打破常规。

人固有之,国亦宜然:本来、应当。

为缘:结为一体。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顶着;踏着。

2.正音。

恶wū澌sī硎xíng三、提出突破口。

师:什么是“少年中国”?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怎样的?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引导学生讨论。

四、朗读第一、二段导入。

1.少年人与老年人性格有何不同?(1)老年人:常思既往留恋心保守永旧。

少年人:常思将来希望心进取日新。

老年人:思既往照。

少年人:思将来破格。

(2)老年人:多忧虑灰心怯懦苟且灭世界。

少年人:好行乐盛气豪壮冒险造世界。

(3)老年人:常厌事一切事无可为。

少年人:常喜事一切事无不可为。

(4)老年人:如夕照瘠牛。

少年人:如朝阳乳虎。

2.归纳。

用比喻、对比,将少年人与老年人的不同性格比喻国家的强弱,以整齐的句式层层深入,形象鲜明。

少年人充满朝气,积极进取,敢于破格创新的性格就是少年中国的特点。

3.朗读,背诵。

注意语势,情感充沛。

五、重点研读第三段。

(一)朗读导入。

(二)阅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如何展望少年中国的美好前途的?1.分析这个段落层次。

2.把握关键句“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说说二三段的关系。

本段热烈讴歌少年中国,将希望寄托中国少年,层层深入。

《少年中国说》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教案名称:《少年中国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少年中国说》的背景和内容。

2.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和国情的了解和认识。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4.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分析《少年中国说》的文本内容。

2.运用文字和语言进行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批判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少年中国说》2.多媒体设备五、教学流程步骤一:导入 (10分钟)1.导入问题:你对中国的历史和国情有什么了解?2.引入《少年中国说》的背景和作者背景。

3.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未来。

步骤二:阅读与理解 (15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少年中国说》。

2.师生共同解读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手法。

3.分组讨论: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和观点是否与现实相符?步骤三:文学鉴赏 (15分钟)1.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

2.引导学生寻找课文中的意象和象征。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给读者带来什么体验?步骤四:写作练习 (20分钟)1.要求学生根据《少年中国说》的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对中国未来的思考和展望的文章。

2.指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3.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写作。

步骤五:课堂总结 (10分钟)1.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写作作品。

2.总结课堂学习的内容,强调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3.展望中国的未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讨论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中国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展望的作文。

少年中 国说教学设计

少年中 国说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文章内容。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和对中国少年的期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中比喻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等。

(2)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树立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章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讲授法对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展示中国近代以来发展历程的视频,如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再到如今的繁荣昌盛。

(2)提问学生:观看视频后,你们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感受?2、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作者梁启超,包括他的生平、思想以及在文学和政治方面的成就。

(2)讲述《少年中国说》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标注停顿和重音。

(3)学生再次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4、理解文意(1)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大意,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讲述对文章的理解。

(3)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补充和纠正,重点讲解文中的比喻句和排比句,如“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等,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之情。

5、精读课文(1)引导学生思考文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等句子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明白少年与国家的关系。

(2)组织学生讨论: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该怎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6、朗读背诵(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把握情感。

冀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6少年中国说word教案(1)

冀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6少年中国说word教案(1)

《少年中国说》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

重点:朗读、体会文章感情充沛的特点。

难点: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步骤:一、导入课文:由"戊戌变法"过渡到梁启超以及课文。

由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由梁启超怎么会想到变法的思想这一悬念来阅读本文,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自己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

1、重点字、词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果真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惟进取也故日新日图更新故常敢破格打破常规人固有之,国亦宜然本来应当为缘结为一体天戴其苍,地履其黄顶着踏着2、正音:恶wū澌sī硎xíng三、提出突破口什么是"少年中国"?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怎样的?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四、朗读第一、二段导入1、少年人与老年人性格有何不同?1)老年人常思既往留恋心保守永旧少年人常思将来希望心进取日新老年人思既往照例少年人思将来破格2)老年人多忧虑灰心怯懦苟且灭世界少年人好行乐盛气豪壮冒险造世界3)老年人常厌事一切事无可为少年人常喜事一切事无不可为4)老年人如夕照瘠牛少年人如朝阳乳虎2、归纳用比喻、对比,将少年人与老年人的不同性格比喻国家的强弱,以整齐的句式层层深入,形象鲜明。

少年人充满朝气,积极进取,敢于破格创新的性格就是少年中国的特点。

3、朗读,背诵。

注意语势,情感充沛。

五、重点研读第三段:(1)、朗读导入(2)、阅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如何展望少年中国的美好前途的?1、分析这个段落层次2、把握关键句"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说说二三段的关系。

本段热烈讴歌少年中国,将希望寄托中国少年,层层深入。

3、朗读感受第三段,从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1)"红日初升…………横有八荒"熟读背诵。

2)比喻的作用:"红日"般的灿烂前景,"河出伏流"的壮阔发展,有如"潜龙"、"乳虎"的巨大声威,有如"奇花"的壮丽前景,有如"干将"的勇武形象;3)"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纵"一"横",显得气势不凡,一个顶天立地的东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

《少年中国说》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第一篇:《少年中国说》教案《少年中国说》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理解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3、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4、理解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诵读课文,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及四字短语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2、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为了祖国的繁荣而积极进取的爱国心与责任心。

教学步骤:一、导入播放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曲,从歌词“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人手,引出梁启超先生,再由“戊戌变法”过渡到课文。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

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

也叫戊戌维新、百日维新。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县人。

早年极力鼓吹变法维新,是我国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文学方面,他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开白话文风气之先。

著有《饮冰室合集》。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

《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

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三、阅读课文,自己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齐读,教师正音。

3、学生根据注释自译课文。

4、学生翻译课文,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纠错。

冀教版语文七下少年中国说教案

冀教版语文七下少年中国说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学构想】梁启超所倡导的“新文体”,具有“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等特点,这在本文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值得特别注意:1.类比、对比手法的娴熟运用。

本文的类比、对比有两大特点:一是不局限于一时一事,而是自始至终,一贯到底。

可以说,类比和对比是全文意理建构的骨架。

二是类比处处渗透、笔笔投射,对比多角度多层面,洋洋洒洒。

2.排比、设喻,连珠喷发。

语言形式是文章风格的重要体现。

本文语言给人以滔滔滚滚之气势美,除总体上的平易畅达外,主要得力于排比和设喻的连珠喷发。

如文章的第2自然段,在比较“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时,就一连用了几十个排比句和几十个比喻句。

像这样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层进等表达手法于一体的语言形式,像这样大面积连珠喷发的语言气势,可以说是梁启超“新文体”的一个十分耀眼的特点。

3.激情滚滚,一气呵成。

梁启超的文章,得力于气势,而气势之来则得力于激情,激情之生则得力于感愤之深重。

有了真实、激越的情感,文章才有逼人之盛气,作者才能“纵笔所至不检束”,“情”、“气”所至自成妙文。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能解释下列词语:恶、澌、硎、冤业、汪洋、八荒。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重点语句。

3.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4.能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教学安排] 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人课文梁启超是生活在清末民初的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问家。

“百日维新”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

《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

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作者知耻于当时中国之“老大”,对封建专制的黑暗腐败深恶痛绝,对满清统治者的老朽昏庸深恶痛绝,对国家的落后十分痛心,对国民的愚昧十分痛心,因而从内心爆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激情,猛烈抨击这一切令人厌恶的东西,并热情呼唤一个充满生机的“少年中国”尽快到来。

《少年中国说》经典教案

《少年中国说》经典教案

《少年中国说》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掌握《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清朝末年的文学家梁启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o理解《少年中国说》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掌握其文学特色。

o学会通过文本分析,探究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少年的呼唤。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少年中国说》的文学魅力。

o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文本解读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国家未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的热爱之情。

o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时代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o理解《少年中国说》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掌握其文学特色。

o分析作者在文中对少年形象的塑造及其象征意义。

2.难点:o深入解读《少年中国说》中的隐喻和象征,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o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国家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o研读《少年中国说》原文及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o准备课件,包括作者介绍、文本分析、文学特色等内容。

o收集与《少年中国说》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学评论,辅助教学。

2.学生准备:o预习《少年中国说》课文,了解基本内容和背景知识。

o收集与《少年中国说》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学鉴赏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o教师展示与《少年中国说》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国家历史和未来的兴趣。

o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一个国家的未来与青少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2.新课讲解(15分钟)o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梁启超的生平、创作背景及《少年中国说》的创作情况。

o朗读《少年中国说》原文,让学生感受其文学魅力和思想内涵。

o分析文本中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对少年形象的塑造、对国家未来的期望等。

o探讨《少年中国说》的文学特色,如象征手法、排比句式等。

3.深入探究(15分钟)o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如:“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强调少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少年中国说》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少年中国说》。

(2)理解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的意象和寓意。

(2)学会欣赏梁启超的文学才华,了解其历史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勇担重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少年中国说》。

2. 理解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三、教学难点1. 分析文中的意象和寓意。

2. 学会欣赏梁启超的文学才华,了解其历史背景。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课文、作者简介、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文朗读和背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少年中国说》朗诵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韵律。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梁启超及其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韵律美。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文中的意象和寓意。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教师讲解梁启超的文学才华及其在当时的影响。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诵比赛,提高朗读技巧。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学生课后进行拓展阅读,了解梁启超的其他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1)学生对《少年中国说》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学生对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3)学生对梁启超的文学才华及其历史背景的了解程度。

2. 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3)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讨论积极参与、分享观点等。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如下问题:1. 学生对《少年中国说》的兴趣和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2.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了文中的意象和寓意?3. 学生对梁启超的文学才华及其历史背景的了解是否有所提高?4.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八、教学修改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教师应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语文下册少年中国说教案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少年中国说教案冀教版

中国少年说教学目标1.顺畅地朗读全文,并理解文章的内容。

2.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曲,从歌词“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入手,引出梁启超先生;或者从历史人物陈天华、魏源等说起,引出梁启超。

二、介绍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早年极力鼓吹变法维新,是我国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文学方面,他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在文学方面影响最大的是散文,他不赞成“桐城派”的古文,也不受汉魏古文的影响,而是追求“务为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

他的散文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别具一种魅力,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

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时标出自己难以把握读音的字词。

教师范读后,解决难字的读音:恶怯懦瘠牛翘足可待鹰隼干将发硎四、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齐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后,教师就学生读音不准或者停顿不好的地方进行提醒。

五、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指名让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2.思考如下问题:(1)请简要概括这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由日本人对中国的称呼,引出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吗?明确:先写日本人对中国的蔑视性称呼,既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愤慨之情,也很容易激发读者的感情,引发共鸣。

同时,将日本人所称呼的“老大中国”与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如果将“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改为“一曰老大帝国”,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吗?明确:肯定不同。

因为“一则”、“再则”连用,很清楚地表现出日本对中国的蔑视程度,这就容易引发读者更激愤的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加以背诵。

学生记忆后,教师指名让学生背诵。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通用8篇)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通用8篇)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少年中国说》,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2.朗读法教学过程:一、情境铺垫导语引入1.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曾写下了一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是《少年中国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位著名作者是谁?2.作者链接: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著名学者,诗人,宣传家。

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受改良思想影响。

曾经参与“公车上书”,又与谭嗣同等创办南学会,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组织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

一生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饮冰室合集》。

3.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

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二、初步感知,解决生字词。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鹰隼(sn)发硎(xíng)澌(s)2.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点明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第二段)说明中国少年的勃勃生机。

第三部分(第三段)赞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点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三、深入阅读。

1.细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翻译书弄懂重点文言字词和文章的译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6少年中国说教案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6少年中国说教案冀教版

《少年中国说》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

重点:朗读、体会文章感情充沛的特点。

难点: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步骤:一、导入课文:由"戊戌变法"过渡到梁启超以及课文。

由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由梁启超怎么会想到变法的思想这一悬念来阅读本文,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自己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

1、重点字、词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果真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惟进取也故日新日图更新故常敢破格打破常规人固有之,国亦宜然本来应当为缘结为一体天戴其苍,地履其黄顶着踏着2、正音:恶wū澌sī硎xíng三、提出突破口什么是"少年中国"?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怎样的?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四、朗读第一、二段导入1、少年人与老年人性格有何不同?1)老年人常思既往留恋心保守永旧少年人常思将来希望心进取日新老年人思既往照例少年人思将来破格2)老年人多忧虑灰心怯懦苟且灭世界少年人好行乐盛气豪壮冒险造世界3)老年人常厌事一切事无可为少年人常喜事一切事无不可为4)老年人如夕照瘠牛少年人如朝阳乳虎2、归纳用比喻、对比,将少年人与老年人的不同性格比喻国家的强弱,以整齐的句式层层深入,形象鲜明。

少年人充满朝气,积极进取,敢于破格创新的性格就是少年中国的特点。

3、朗读,背诵。

注意语势,情感充沛。

五、重点研读第三段:(1)、朗读导入(2)、阅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如何展望少年中国的美好前途的?1、分析这个段落层次2、把握关键句"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说说二三段的关系。

本段热烈讴歌少年中国,将希望寄托中国少年,层层深入。

3、朗读感受第三段,从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1)"红日初升…………横有八荒"熟读背诵。

2)比喻的作用:"红日"般的灿烂前景,"河出伏流"的壮阔发展,有如"潜龙"、"乳虎"的巨大声威,有如"奇花"的壮丽前景,有如"干将"的勇武形象;3)"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纵"一"横",显得气势不凡,一个顶天立地的东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

《少年中国说》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一些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2.讲解法: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究课文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少年中国梦》,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主题。

2.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讲解重点词语: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包括它们的含义、用法和出处等。

4.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标注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5.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6.教师总结:教师对课文进行总结,概括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教学反思:1.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朗读的训练和指导。

2.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还有待提高。

今后,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少年中国说》教案1 冀教版-冀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少年中国说》教案1 冀教版-冀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大家或毛遂自荐读或推荐咱们班的朗诵高手读,其余同学评价朗诵,再次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答案及其依据。(圈点勾画法、讨论法,品读法)
7,大家分角色朗读读第二段(除第一句和最后两句)
8通过以上学习,作者告诉我们振兴中国的责任在中国少年。可作者没有说出中国少年该怎样做,才能实现少年中国。大家根据近百年的历史史实帮作者出谋划策吧。
感受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优越性。
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巩固。
巩固相关的文言知识体会作者伟大的爱国热情。书写自己的中国梦。
教学反思
1学生勾画后,举手回答:
2全班一齐朗读,说说你读后的总体感受。
一读:播放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恶 怯懦 瘠牛 翘足可待 鹰隼 干将发硎
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此处提出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三读:请班上朗读课文好的同学有感情的读。并请其他同学评价
四.集体逐段朗读,“开火车”翻译,贯通文意。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
归纳总结,提炼概括的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加深理解。
检查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掌握重点字词
评价学生本节课表现。
巩固所学知识,为下节课学习做准备。
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读中感悟体会感情。
体会作者的强烈赞美和无限向往之情。
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热情。
9、展社会主义新貌 探究异同
正是有了先烈们前仆后继的奋斗,才换来了我们美好的社会主义中国。下面大家看看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不是梁启超的心目中的“少年中国”。10、播放《歌唱祖国》的视频音乐,作为当代的少年你将怎样做?谈谈你的做法。
六、课堂小结(2分钟)

冀教版少年中国说教案

冀教版少年中国说教案

冀教版少年中国说教案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冀教版少年中国说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冀教版少年中国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少年中国说》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反复朗诵并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魅力,感受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人课文谁愿意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及相关背景资料?梁启超其人:清华大学的校训是什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这个校训就是受梁启超的启发而拟定。

他来清华演讲,引用《易经》里的话来勉励清华学生要做君子,树“完整人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文章背景:1868年日本实行明治维新,短短二十多年,一跃成为亚洲强国,1895年甲午战争中,日本打败了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的清朝北洋水师,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赔款白银两亿两。

此举给中国知识分子以极大冲击。

广东举人康有为倡导改革得到光绪皇帝支持,开始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后来变法失败,部分维新党人逃往海外。

梁启超逃往日本。

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

《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

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 的代表作。

节选情况介绍:本文属于《少年中国说》最后一段。

原文近3000字。

中间省略部分内容节选展示(ppt)二、总体把握内容作者把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初步感知1.指名读课文。

2.他在读课文时,哪些地方和你读得不一样?3.正音、研究朗诵中的停顿。

【最新精选】冀教初中语文七下《6少年中国说》word教案 (2).doc

【最新精选】冀教初中语文七下《6少年中国说》word教案 (2).doc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积累重点实词。

2理解文章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历史地分析梁启超的狭隘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二.教学设想1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内容,可以重温一下1840年之后中国遭受列强凌辱的历史和进步知识分子探求救国图强道路的过程。

2本文的语言特点是通顺畅达,气势淋漓,并且多有恰当的比喻,这些语言特点要在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

三教具准备:音频朗读图片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听歌曲《男儿当自强》听后思考: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交流)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有个人在100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他就是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

㈡知人论世:看视频《戊戌变法》走近梁启超提到梁启超,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㈢疏通文意1.朗读课文:(对课文的感知,以朗读为切入点,又以朗读为重点。

)朗读的设计如下:一读:播放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此处提出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朱熹语)三读:请班上朗读课文好的同学有感情的读。

并请其他同学评价2.疏通文意⑴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文言文怎样疏通文意?(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还有文言文单音词多,我们现在双音词多,可以采用结合语境组词法)⑵分小组细读课文并自己试着疏通文意。

【最新精选】冀教初中语文七下《6少年中国说》word教案 (2).doc

【最新精选】冀教初中语文七下《6少年中国说》word教案 (2).doc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积累重点实词。

2理解文章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历史地分析梁启超的狭隘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二.教学设想1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内容,可以重温一下1840年之后中国遭受列强凌辱的历史和进步知识分子探求救国图强道路的过程。

2本文的语言特点是通顺畅达,气势淋漓,并且多有恰当的比喻,这些语言特点要在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

三教具准备:音频朗读图片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听歌曲《男儿当自强》听后思考: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交流)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有个人在100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他就是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

㈡知人论世:看视频《戊戌变法》走近梁启超提到梁启超,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㈢疏通文意1.朗读课文:(对课文的感知,以朗读为切入点,又以朗读为重点。

)朗读的设计如下:一读:播放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此处提出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朱熹语)三读:请班上朗读课文好的同学有感情的读。

并请其他同学评价2.疏通文意⑴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文言文怎样疏通文意?(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还有文言文单音词多,我们现在双音词多,可以采用结合语境组词法)⑵分小组细读课文并自己试着疏通文意。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少年中国说学案(无答案)冀教版(new)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少年中国说学案(无答案)冀教版(new)

《少年中国说》学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

二、课前预习:1。

《少年中国说》作者是( ),近代()家,()家,( )。

2、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三、字词积累:xióng wěi yuān bó lín piàn yī lǚ yù yù huáng huáng( ) ( ) ( ) ()()1、形近字组词:雄( )渊( )鳞( )履( )推( )洲()磷()覆()2、解词:矞矞皇皇: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3、读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1)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2)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3)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三.按原文填空1。

故今日之责任,(),而全在我少年.2。

红日初升,( );河出伏流,().3。

(),鳞爪飞扬;(),百兽震惶.4。

奇花出胎,();干将发硎,( )。

5。

美哉我少年中国,();壮哉我中国少年,( ).四.课外文言文唐临性宽仁,多恕。

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

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

”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

”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

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

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

城曰:“寒而饮,何害也!"注释宽:宽厚。

仁:仁慈。

潜:暗地里。

扬:宣扬,揭发。

绝:断绝。

遣:派遣。

以:凭借。

觉:睡醒。

尝:曾经。

过:过错。

馀衣:别的衣服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唐临性宽仁,多恕.( );②向.取白衫且止()③奴以米易.酒( ) ④乃负.以归()2、概括唐临“宽仁、多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3、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恕:宽容,宽恕向.:原先易.:换取负:背洁白的木槿花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

【最新精选】冀教初中语文七下《6少年中国说》word教案 (6).doc

【最新精选】冀教初中语文七下《6少年中国说》word教案 (6).doc

《少年中国说》教案【教学构想】梁启超所倡导的“新文体”,具有“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等特点,这在本文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值得特别注意:1.类比、对比手法的娴熟运用。

本文的类比、对比有两大特点:一是不局限于一时一事,而是自始至终,一贯到底。

可以说,类比和对比是全文意理建构的骨架。

二是类比处处渗透、笔笔投射,对比多角度多层面,洋洋洒洒。

2.排比、设喻,连珠喷发。

语言形式是文章风格的重要体现。

本文语言给人以滔滔滚滚之气势美,除总体上的平易畅达外,主要得力于排比和设喻的连珠喷发。

如文章的第2自然段,在比较“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时,就一连用了几十个排比句和几十个比喻句。

像这样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层进等表达手法于一体的语言形式,像这样大面积连珠喷发的语言气势,可以说是梁启超“新文体”的一个十分耀眼的特点。

3.激情滚滚,一气呵成。

梁启超的文章,得力于气势,而气势之来则得力于激情,激情之生则得力于感愤之深重。

有了真实、激越的情感,文章才有逼人之盛气,作者才能“纵笔所至不检束”,“情”、“气”所至自成妙文。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能解释下列词语:恶、澌、硎、冤业、汪洋、八荒。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重点语句。

3.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4.能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教学安排] 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人课文梁启超是生活在清末民初的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问家。

“百日维新”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

《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

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作者知耻于当时中国之“老大”,对封建专制的黑暗腐败深恶痛绝,对满清统治者的老朽昏庸深恶痛绝,对国家的落后十分痛心,对国民的愚昧十分痛心,因而从内心爆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激情,猛烈抨击这一切令人厌恶的东西,并热情呼唤一个充满生机的“少年中国”尽快到来。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写于1900年,作者把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做鲜明的对比,极力赞扬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针硬老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了希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目标】1.会认“泻、皇、胎”等6个生字,会写“潜、渊、鳞、履、疆,”等9个生字。

借助注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通过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交流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及作者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年中国。

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学习本文写作特色和反复对比的特点。

3.让学生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品格培养目标】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生交流背诵搜集的爱国诗歌【预设评价】你背诵得很有感情,声音再放开一点就好了【预设评价】你背诵的诗歌真多,显示出你有很高的语文素养。

4主持讲安全:不满12周岁,严禁骑自行车上路。

【设计意图】日日讲安全,安全记心中。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经典咏流传中的歌曲《少年中国说》,学生谈感受。

2.导入语:有个人在100多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他就是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

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生词的自学情况①字音:潜(qidn)龙腾渊鳞爪(zhαo)飞扬干将(jidng)发硼②字形:“惶”是竖心旁,“鹰”里面是两个单人旁,“商”上方是个“矛”;“履”里面是一个双人旁三、研读赏析学习活动(一)过渡: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用原文来回答。

1.小组交流,各抒己见,并在交流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形成小组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积累重点实词.
2理解文章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历史地分析梁启超的狭隘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
二.教学设想
1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内容,可以重温一下1840年之后中国遭受列强凌辱的历史和进步知识分子探求救国图强道路的过程.
2本文的语言特点是通顺畅达,气势淋漓,并且多有恰当的比喻,这些语言特点要在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
三教具准备:音频朗读图片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听歌曲《男儿当自强》听后思考: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交流)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有个人在100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他就是梁启超.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
㈡知人论世:看视频《戊戌变法》走近梁启超
提到梁启超,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㈢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对课文的感知,以朗读为切入点,又以朗读为重点.)朗读的设计如下:
一读:播放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
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此处提出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朱熹语)
三读:请班上朗读课文好的同学有感情的读.并请其他同学评价
2.疏通文意
⑴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文言文怎样疏通文意?(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还有文言文单音词多,我们现在双音词多,可以采用结合语境组词法)
⑵分小组细读课文并自己试着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准备质疑.)
3.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质疑,全班答疑,教师参与.
4.集体逐段朗读,“开火车”翻译,贯通文意.
㈣品读课文诵读,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1大家齐读,谈谈你读后的印象生畅所欲言,师最后请学生总结:
2知人论世:看视频《戊戌变法》走近历史
3朗读课文第一段,体会作者感情
朗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以声传情,活化出鲜活的人物感情,以达到深刻领会课文的阅读目的.请同学们采用下列句式回答:
我从“———————————————————”句,读出了作者“————————”之情.
⑴学生分小组品读讨论,老师巡查倾听或激趣点拨(五分钟)
⑵相互释疑,明确答案
4、读课文,找出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1学生勾画后,举手回答:
2全班一齐朗读,说说你读后的总体感受.
⑴多是四字一句,而且押韵,多是对偶句,读起来琅琅上口;
⑵少年中国特别美;
⑶用了许多比喻句,写的形象生动;
⑷还有排比句,气势淋漓,充满强烈的赞美之情和自豪感.
○大家或毛遂自荐读或推荐咱们班的朗诵高手读,其余同学评价朗诵,再次体会.者的强烈赞美和无限向往之情.
5、作者心目中这么壮美的少年中国,在那风雨如磐,危机四伏的年代靠谁来实现?(中国少年)
6、中华民族的振兴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作者为什么把这一重任让中国少年来肩负?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答案及其依据.(圈点勾画法、讨论法,品读法)
7,大家分角色朗读读第二段(除第一句和最后两句)
8通过以上学习,作者告诉我们振兴中国的责任在中国少年.可作者没有说出中国少年该怎样做,才能实现少年中国.大家根据近百年的历史史实帮作者出谋划策吧.
9、展社会主义新貌探究异同
正是有了先烈们前仆后继的奋斗,才换来了我们美好的社会主义中国.下面大家看看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不是梁启超的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播放视频:《香港和澳门回归》《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嫦娥一号升空》
10、播放《歌唱祖国》的视频音乐,作为当代的少年你将怎样做?谈谈你的做法.
11、师小结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布置作业:以“我为祖国做贡献”写一段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