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紫色》中女性的身份建构历程
《紫色》中的性别建构与解构_性别表演
《紫色》中的性别建构与解构_性别表演论文导读::性别表演中常常形成断裂。
性别建构的过程就已经开始了。
在《紫色》中。
关键词:性别表演,性别建构,性别解构,《紫色》对于身体、身份和性别的探讨一直是女性主义关注的焦点。
1929年,弗吉尼亚·沃尔夫在她的女性主义名篇《一间自己的屋子》里提出雌雄同体的概念:“在我们之中每个人有两个力量支配一切,一个男性的力量,一个女性的力量。
在男人的脑子里男性胜过女性,在女性的脑子里女性胜过男性。
最正常、最适宜的境况就是这两个力量结合在一起和谐地生活、精神合作的时候”[1],意在消解男性逻各斯中心,将男女性别差异模糊化,实现双性和谐。
这一关于性别建构的多种可能性的观点在女性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被不同的声音解读阐释或加以发展。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了她的著名洞见:“一个人不是天生为女人,而毋宁说是变成女人的”,将性别的形成和权力话语中联系在了一起。
其后,后结构主义者们在对性、性别、知识和权力的关系探讨中对她们的观点予以了有力支持。
拉康以“女性并不存在”的警语来反对把性别身份归结为生物决定论的观点,福柯则在《性史》中论证了这样一个主要观点:性并非人类生活的天然特征或既定事实,而是一个被建构的经验范畴,它有其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根源,而非生物根源。
在女性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探讨中,性别具备了建构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形成了开放和不确定的特点。
这种探讨在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研究经典《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中达到了顶峰。
巴特勒指出,主体的性别身份并不是制度、话语、实践的原因性别表演,而是它们的结果,也就是说,不是主体创造了制度、话语和实践,而是它们通过决定主体的生理性别、社会性别而创造了主体。
因此主体的性别身份不是既定的和固定不变的,而是不确定和不稳定的。
人们通过引用和模仿来表演正确的性别,但由于这种重复表演的不可能性和不连续性,性别表演中常常形成断裂,从而使得性别身份永远处在过程之中,因此主体(尤其是女性主体)由于性别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而可以去发掘出自身更多的生存空间和个体价值。
关于人物解读——主权《紫色》中西丽
和奴役 的受害 者到 其女性 自我意 识 的逐
渐觉醒并勇于 向暴 力和不公进行抗争 , 从
而成 为一位独立 的受人 尊敬的女性 , 并最
终 和 曾 经 奴 役 她 的 人 达 成 和 解 的 这 样 一 个成长过程。
一
精神世界的成长 , 苏菲亚教会 她如何跟 男
人和不公正作斗争。 苏 菲 亚 的 出 现 和 莎 格
思想对待西丽。 在他的思维 中, 子应从 父 ,
妻应从父从夫。 某某先生只是把西丽看作 是他 的奴仆或者 是工具 , 而从来没有将之 视 为和他平等 的人 , 更谈不 上是心 灵伙伴 了。那 么, 西丽 为何如 此惧怕某某先生而 不采取任何 的反抗呢?根据心理 学分 析 ,
是 反抗 , 要么是服从于 它。 很 明显 , 西 丽 选
鼓励她表达 自己的想法和声音 。莎格在哈 泼 的酒吧里 为西丽 唱 了专为她 创作 的歌 曲。“ 我第一次想到了世界 ” , “ 第一次感到 心满意足 ” , “ 这是头一 回有人用我 的名字
应 该 像 她 那 样 服 服 从 从 地 过 日子 , 并 在 哈
家艾丽丝 ・ 沃克 的代表作 ,它 以其独特 的
面貌 出现在读 者面前 , 是 一部 以独特视 角 描 写黑人女 性在 白人世 界及黑 人男 性世 界双重压 迫下的悲惨境况 , 以及黑人女 性
泼 向她咨询 怎样 才能使 苏 菲亚 变得 服服
强 烈 的 女 权 主 义 意 识 向 传 统 男 权 文 化 进
无是处 。在某 某先生家里 , 西丽过着奴
隶一般 的生活 。 她卖力做着男人和女人都 干 的活 。 她所做 的一切得到 了某某先生姐
《紫色》分析
--《紫色》的分析《紫色》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艾里斯·沃克的代表作,以美国南方佐治亚乡为背景,讲述了喜丽几十年的家庭生活,反映了黑人女性受到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批判了两性关系中的不合理内容, 张扬了平等独立、自尊自强的女性意识。
喜丽的成长轨迹可分为:迷茫遭受奴役的初期阶段;自我意识逐渐觉醒而奋起抗争的过渡阶段;独立自主而赢得自由和平等的末期阶段。
《紫色》通过对喜丽与她周围几位不同黑人女性的描写,说明了黑人女性只有相互支持和热爱,才能真正摆脱男性的桎梏,重新建立自我。
夏葛虽然是喜丽丈夫的情人,但在喜丽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各种角色。
夏葛对喜丽的帮助首先表现在唤醒喜丽对自己女性身体的热爱和信心。
在夏葛的启发和支持下,喜丽做起了裤子生意,体会到自己的社会价值。
喜丽的解放不仅是精神解脱,还实现与男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平等。
正是通过这样的自我确立,沃克将一个支离破碎的喜丽整合成了一个完整的充满自我和自主意识的女性。
对喜丽的人生转变起到重要作用的还有另外两个女性。
索菲亚从一出现就表现了强烈的反抗精神和独立意识,她认为“女人在有男人的家庭里,就是不安全”。
虽然她战胜了家庭暴力,但在掌握着政权的白人阶级面前,她的反抗犹如以卵击石。
被索菲亚的斗争精神所感染,喜丽终于从沉睡中惊醒,不再忍受艾伯特的欺凌与折磨,为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起反抗。
妹妹耐蒂是喜丽精神上的支柱。
这位个性独立的女性一直对生活充满信心,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坚持不懈地给喜丽写信。
当喜丽在夏葛的帮助下找到被艾伯特藏匿的所有信件时,喜丽顿时感觉到了生活的希望,坚定了跟艾伯特作斗争的勇气。
小说的结局是耐蒂从非洲回来,并带回了喜丽的孩子,让喜丽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家。
大团圆的结局表达了作者的期望,它不仅歌颂了妇女间的姐妹情,并且强调了黑人妇女要摆脱旧思想的束缚,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
多次出现的“sky”暗示了喜丽对自由和夫妻平等关系的渴望,电影尾声中哈波对索非亚穿裤子的认同也呈现了作者美好的愿望,暗示一种平等和谐的夫妻关系的建立。
走出卑屈困境,步入自尊人生 ——对《紫色》中西丽的解读
XXX学院XXXX届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姓名 XXX 学院外国语学院学号 040810034 专业班级英语0401 文献综述走出卑屈困境,步入自尊人生 ——对《紫色》中西丽的解读一.研究意义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黑人文学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一批黑人女作家异军突起,斐声文坛。
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1944-)就是其中之一,她的长篇小说《紫色》(The color purple, 1982)以新颖的构思和独特手法引起了文学界的注目,于1983年获得美国文学创作的最高奖项——普利策奖。
小说中,沃克以独特的视角、富有表现力地描写了女主人公西丽从受奴役到觉醒的心灵历程。
本文认为女性情谊在西丽的觉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是在耐蒂、索菲亚和莎格等的鼓励和启发下,西丽的自我意识与反抗意识逐渐觉醒。
她重新确立自己的精神信仰,并凭借自己的手艺取得经济上的独立,最终摆脱了男性对她的束缚,由一个逆来顺受的受压迫者成长为一位在经济、思想以及生活上独立的女性。
国内外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了研究,本文将对其研究进行简单地梳理、介绍和评述。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紫色》一开始就受到许多批评者的青睐。
许多美国评论家从黑人女性如何寻找自我、书信体风格、叙述技巧等方面对这部小说进行了研究。
美国学者博纳德·贝尔(Bernard Bell)在《美国黑人小说和他的传统》(The Afro-American Novel and its Tradition, 2000)一书中指出:《紫色》主题是贾尼·克劳福德幻想的黑人妇女该是什么样子和该做什么的当代重写,对于西丽而言,同性恋(而不是异性恋)才是通向自我、姐妹情谊和兄弟情谊的仪式;《紫色》在性别政治上把社会变革的斗争范围缩小到了创造新的自治自我的任务上:一种两性自我和社会。
在博纳德·贝尔看来,同性恋是西丽获取独立人格的真正通道,但在西丽的人生转变过程中,同性恋只不过是西丽获得人格完整的其中一个重要要素。
性别表演视域下《紫色》中的女性身份建构研究
性别表演视域下《紫色》中的女性身份建构研究性别表演视域下《紫色》中的女性身份建构研究导言《紫色》是美国作家爱丽丝·沃克的著名小说,以黑人女性塞利·首先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她的一生展现了种族、性别、阶级等多重身份的交织与冲突。
本文以性别表演视域为研究角度,探讨《紫色》中女性身份的建构,旨在揭示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力和角色的演变与转变。
一、塞利的身份转变塞利是一个典型的性别角色框架的受害者。
从小被父亲卖给弗尼克斯先生后,塞利的性别身份直接变成了妻子,她需要遵循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勤劳、顺从、无条件为丈夫和家庭服务。
然而,塞利不仅要承受丈夫的暴力和压迫,还遭受到白人男性的性侵犯。
这些经历使得塞利开始怀疑女性的地位和社会对她们的期待,进而对传统性别角色展开思考与反抗。
在女性社群中,塞利遇到了鸟、苏菲、雪莉等众多女性,她们各自都在努力找到自己的声音和力量,并致力于为其他女性争取权益。
这种团结和支持也使得塞利意识到女性不再只能被动受害,她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塞利逐渐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了一个自立、有主见的女性。
她果断地决定离开弗尼克斯先生,并与携带着她的一生秘密的苏菲共同生活。
通过与苏菲的相处,塞利学会了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开始关注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并为自己争取权益。
二、性别表演的拆解本文将性别视为一种表演,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所规定的性别角色就是表演的要求。
然而,塞利的经历告诉我们,这些角色在实质上是对女性权益的剥夺和压迫。
通过探讨塞利的身份建构,我们可以看到性别表演的虚假性和对女性的束缚。
性别表演不仅影响了塞利和其他女性的内在自我认同,也在社会中营造了男性至上的氛围。
作为性别表演的一部分,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和规范使得她们被视为弱势、被动和需要依附他人的对象。
然而,通过塞利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们正在逐渐对这种表演进行反抗,寻求突破和解放。
三、塞利的女性身份建构在《紫色》中,塞利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与其他女性的互动,不断探索和建构自己的女性身份。
3_紫色_主人公西丽雅寻找自我的艰难历程
《紫色》 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女作家艾丽 丝·沃克的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艾丽丝·沃克 对美国黑人的文化传统,尤其是美国黑人妇女的 历史、命运和前途进行了自己的阐述,她关注的焦 点主要集中在处于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妇女的命运 和她们的精神世界。《紫色》一经出版便成为畅销 书,获得普利策奖,被公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黑人 女性主义文学乃至世界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紫 色》使 艾 丽 丝·沃 克 声 名 鹊 起 ,成 为 美 国 历 史 上 第 一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1982年该小说还被 改编成电影,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黑人体裁 的电影。
在《紫色》中,主 人 公 西 丽 雅 在白人社会和黑人男性双重压迫 下寻找自我,重塑自我,从而获得 新生的艰难历程恰恰与黑人女同 性恋主义紧密相连,在小说中主 要体现在西丽雅和莎 格·艾 弗 的 亲密关系上。西丽雅的寻找自我 和重塑自我体现在 两个方面 :身 体和精神。这两方面的变化都开 始于莎格·艾弗到来之后。此前的 西丽雅悲观、失望,仅仅靠对远方 杳无音信的妹妹的一丝牵挂而勉 强活着。但在莎格·艾弗前来养病 的过程中,一切都改变了。莎格· 艾弗热情奔放,自由自信,具有独 立意识,在西丽雅的悉心照料下 恢复了健康,同时爱上了这位勤 劳善良却饱受压迫的姐妹。在莎 格·艾弗的启发和指导下,西丽雅 开始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性的奥 秘,莎格·艾弗给了西丽雅一种归 属感和一份刻骨铭 心的感情 ,鼓 励和引导她走出自 卑的阴影 ,在 女性合作团结、争取平等和自由 方面为西丽雅树立了榜样。莎格·
《紫 色》建 构 了 一 个 在 异 质 文 化 侵 蚀 下 怪 诞 、 变形的黑人世界,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西丽雅在 白人社会和黑人男性双重压迫下寻找自我,重塑 自我,从而获得新生的艰难历程。《紫色》从一封文 章稚拙的短信开始,揭示了一幅可怖的画面,发人 深思。故事大约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时间跨度约 30 年,主要讲述西丽雅的生活,同时以其妹耐蒂逃 离家门后在非洲的经历作为呼应。在美国南方佐 治亚乡村,14岁的黑人女孩西丽雅惨遭“父亲”阿 尔方索奸污并两度怀孕,两个孩子生下后即被人 抱走。之后,“父亲”又将她嫁给某某先生。妹妹耐 蒂 不 堪 忍 受“ 父 亲 ”的 骚 扰 前 来 投 靠 西 丽 雅 ,姐 夫
浅析《紫色》中西丽的身份建构历程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浅析《紫色》中西丽的身份建构历程杨旭 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杨亚丽 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摘 要:《紫色》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爱丽斯•沃克的作品,该书一经发表便备受关注,一举获得普利策奖、全国图书奖等文学奖项。
《紫色》中爱丽斯•沃克浓墨重彩刻画的主人公西丽,是一个动态人物,整个小说中,她经历了从迷失——觉醒——反抗的巨大心理变化,从一个天真顺从、逆来顺受的黑人女孩转变为一位勇于反抗的独立女性,展现了黑人少数族裔中的妇女如何在面对种族主义和女性身份的双重歧视下,突破重重藩篱,实现自我身份建构的艰难历程。
关键词:《紫色》;女性;身份建构作者简介:杨旭(1993.5-),女,汉,黑龙江省绥化市人,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第二作者杨亚丽。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161-01一、西丽的盲目和迷失西丽悲惨的命运始于童年,她14岁时便遭继父强奸并怀孕,所生之子甚至还没来得及看一眼就被抱走卖掉了。
但继父不以为然还恐吓说:“你得干你妈妈不肯干的事情,如果说出去,我就杀了你妈妈。
”于是,西丽承受着母亲的误解,继父的侮辱以及骨肉分离的三重痛苦。
后来继父渐渐厌烦了西丽,就把她卖给了已有四个孩子的X先生。
而X先生娶她的唯一原因就是找个照看孩子做家务的人和西丽继父许诺的做嫁妆的一头牛。
在X先生家的生活延续了西丽的苦难。
X先生把她当成干活的牲口和泻欲的工具,动辄还拳脚相加。
在父亲和X先生的淫威下,她毫无任何自由和权利可言:她不能上学;不能收留妹妹聂蒂;不能去镇上看演出;不能顶嘴;不能去取自己的信……这一阶段中西丽的生活无比痛苦,她只能借助给上帝写信去抒发自己的苦闷,但在她心中,上帝的形象却是一个白胡子的老头“。
无形之中,西丽已经默认了这样的生活,接受了男权至上的思想,将男性对她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生活准则,安心处于隶地位,逆来顺受,从不反抗。
电影《紫色》黑人女性人格形成的过程与动因-最新年精选文档
电影《紫色》黑人女性人格形成的过程与动因好的文学作品不仅仅体现在外在形式上,而是更注重文章的内涵价值。
女性文学和黑人文学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紫色》,整篇小说细致入微的展现了爱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观点,使其审美特征和艺术魅力更加与众不同。
《紫色》中蕴含的内容非常的广泛,比如对黑人文化的探讨、对种族制度的讨论等,该篇小说成功的将具有反抗精神的黑人女英雄塑造的活灵活现,主人公的身上也将作者的审美特征进行了体现,具有比较深远的审美价值影响。
一、黑人女性莎格:开放、自我《紫色》中的黑人女性莎格是一个自我意识比较强的女性,她的个性比较独立,与传统观念相比她是一个另类,在日常生活中不受男性摆布,喜欢自由自在、独来独往。
莎格是一位歌手,在全国范围之内开演唱会,拥有表演天分,而且歌曲演唱得非常好。
莎格长相比较甜美,又有魔鬼般的曼妙身材,穿着高端大气,全身充满着女性魅力。
她经过自己的努力与付出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与其他女性不同,在经济上非常独立,这也是她自由的根本原因。
生活中的莎格比较自我,只要自己认可的东西,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她和西丽相识并很快陷入同性恋的爱情漩涡。
过后又与比她小很多的杰曼产生感情,莎格的爱情观打破了传统的婚姻观念,彻底的打破了女人只能在家相夫教子的理念,消灭了不合理的性别分工,解放了不平等的两性观念,还赢得了她丈夫的认可。
[1] “蜜蜂女王”是一个带有歧义的称呼,说她像蜜蜂一样四处奔波,她不仅仅属于家庭,她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那就是歌手,所以白种人认为莎格不是一个好人。
男权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女性只能是附属品,任何的不符合社会规矩的行为都威胁着女性的基础地位,男性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生活,不需要背负沉重社会舆论压力。
传统的黑人女性所背负的贞洁观念是男权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对于莎格而言这是无形的枷锁。
莎格希望可以自由的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不希望受到任何阻碍,她拥有比较强烈自我观念。
莎格从大多数男性的欣赏眼光中获得满足感,从而得到自我价值的肯定,她的自我观念来源于她内心的渴望,她是一个敢作敢当的黑人女性,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试析《紫色》中的女性主义
试析《紫色》中的女性主义作者:韩雅洁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4年第03期女性主义是深受歧视和压迫被迫起来反抗的产物,小说《紫色》就是反映女性反抗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的斗争过程,是一部优秀的时代小说。
男人和女人的关于权利和社会地位的斗争自古就有,而在西方国家,不仅有男人和女人的斗争,还有一个是黑人和白人的种族的斗争。
而在种族斗争中还掺杂有男人和女人的地位斗争,就是近代以来美国国情的真实写照。
女人为了自己的维护自己的尊严,保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与男人进行不懈的斗争,女性主义应运而生!一、女性主义妇女主义,又称为女权、女权主义、女权运动,是指为结束性别歧视、性别剥削和压迫,促进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除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女性主义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底层(如女性、跨性别)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性主义本质上讲是一部妇女的斗争史,血泪史,如果没有男人对女人从身体到精神的欺压和凌辱,令女性忍无可忍,女性也不会奋起反抗。
因此,每一个女性主义者的身后,都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抗争史,每个女性主义者都一定经历了从最初的受欺凌的无知—-探索和觉醒---奋起反抗的过程。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作品《紫色》充分体现着男人和女人,黑人和白人之间为权利和地位而进行的斗争。
最可圈可点的是其中以主人公西莉为代表的传统女性的抗争,尤其是作者刻画的主人公面对男性权威欺凌的茫然、踌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身边人物的不同命运而逐渐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为了女性主义的权利而抗争的描述表现的淋漓尽致、引人深思!二、《紫色》背景及作者简介《紫色》的作者艾丽丝·沃克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文坛上最杰出的黑人女作家之一,1944年出生于美国南方乔治亚州伊坦顿的一个黑人家庭。
社会的偏见、家庭的贫困,使她深深体会到身为黑人的艰难与困苦。
她的长篇书信体小说《紫色》自1982年发表以来轰动了美国文坛,并在1983年一举拿下代表美国文学最高荣誉的三大奖: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
《紫色》中西莉认知与成长历程[论文]
《紫色》中西莉的认知与成长历程摘要: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长篇小说《紫色》是一部经典女性文学作品。
《紫色》(1982)核心叙述了女主人公西莉的蜕变历程:自我否定→自我发现→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表达→自我肯定。
本文发现:通过“他者”话语,沃克塑造了一个在自身和“他者”(她的女朋友)的动态关系中成长的西莉形象。
借助雅克·拉康的心理分析理论,本文作者主要分析了西莉从无意识客体渐变成有意识主体的过程。
本文揭示了深陷男性囹圄的黑人女性的艰难抗争过程。
关键词:自我姐妹情谊他者身份认同一、引论tillie olsen曾把文学史喻为“缄默又低贱的弥尔顿、文盲、女人”。
压抑的氛围预示了黑人女性作家的写作使命——让黑人女性摆脱无处不在、令人窒息的男性文化与男权社会。
艾丽斯·沃克在作品中竭力为女性代言,描绘了一个个主体意识强、创造力丰富的黑人女性形象。
《紫色》阐释了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
由于自我无法被男性肯定、受到男权迫害,女性之间变得相偎相依、不离不弃。
二、雅克·拉康的个人成长心理分析理论拉康认为,婴儿六个月大时便开启意识之门、形成镜像。
婴儿在镜中投射美好映像并产生自恋情愫,但婴儿夸大了镜像的纯粹与完整。
意象阶段紧接着镜像阶段而生成。
此阶段,婴儿先前支离破碎的个体概念变得完整,但并不完全真实。
这致使自我感知的“我”与外界感知的“我”略有分歧。
为了返璞归真,婴儿需要下一阶段的协同,象征语言阶段也就随即产生。
拉康将语言的选择归为需要(对基本需求的基本满足)与欲望(对其他需要的理想满足)两种。
语言,尤其是日常口语,通过与“他者”的对话,让儿童在生活中体验真实。
三、西莉寻求自我的历程3.1西莉的悲苦经历——扭曲的镜像《紫色》以西莉14岁时向上帝写的一封信为开端,信里她倾诉了她被她“父亲”(后来被证实为继父)强暴的事实。
她生育两次,但生下的两个孩子都被“父亲”带走了。
随后,她的“父亲”又将她送给了x先生。
《紫色》女性主义解读
《紫色》女性主义解读摘要《紫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这部小说是以茜丽为代表的黑人女性觉醒、抗争与成长的诗篇。
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分析了以茜丽为代表的黑人女性所遭受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双重迫害,探讨了她们是如何依靠自身的力量和姐妹间的情谊寻取自身解放并反过来推动黑人男性的成长。
关键词:《紫色》黑人女性斗争成长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一《紫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作品通过主人公茜丽的经历揭示了黑人女性在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处境。
整部作品以书信体为叙述形式,“赋予传统的书信文体以深刻的政治内容,刻画了一个受尽屈辱和压迫的黑人女性的成长过程”(金莉等,2010:196)。
小说的女主人公——饱受摧残的茜丽拒绝思考,压抑自己的感受,完全失去了自我。
后来,在其他几位女性角色的影响和帮助之下,茜丽的自我意识渐渐觉醒,她逐步成长为独立勇敢的女性;整部小说主要以茜丽的觉醒、斗争和成长为主线。
事实上,小说中的其他女性角色自身也实现了蜕变,而这一切又离不开茜丽的影响。
可以说,《紫色》是一部黑人女性斗争与成长的历史,她们的成长与蜕变不仅源自她们的坚强与勇敢,更依赖于黑人女性之间的姐妹情谊。
此外,这些黑人女性的独立与成长也反过来促进了黑人男性的觉醒与蜕变。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出发,分析主人公茜丽在不同层面的觉醒与成长,以及她的成长对其他黑人女性和对黑人男性成长的积极意义。
二在《紫色》中,茜丽首先是性别歧视的受害者。
她在十四岁的时候被继父阿方索强暴,生下的孩子也被继父抱走,此后更失去了生育的能力。
出嫁后的茜丽成为丈夫艾伯特泄欲的对象和干活的机器,还要忍受丈夫的毒打。
其次,茜丽还是种族歧视的受害者。
无论是她的继父,还是她的丈夫,这些“黑人男子并不只是黑人社会的产物,而是黑人在美国社会中长期遭受歧视的产物”(王家湘,2006:364)。
浅析小说《紫色》中女主人公的身份探索过程
论沃克《紫色》中的女性空间建构
论沃克《紫色》中的女性空间建构沃克的小说《紫色》描绘了一个黑人女性在美国南方农村社会中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建构个人独立空间的过程。
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形象丰满,个性独立。
她们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不仅是作为母亲和妻子,更是作为个体的存在。
奥利菲亚是小说的中心人物,她在家庭中承受暴力和压迫,但她并不气馁,而是通过创作信件和日记的方式,建构并展示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情感世界,形成了自己的女性空间。
她拥有属于自己的房间,不仅是实体空间,更是精神空间,她能够在这里自由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奥利菲亚的创作让她获得了解放和力量,在社会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
小说还通过其他女性角色的形象揭示了女性独立空间建构的多样性。
妮迪是一个自由奔放的女性,她担任着电力公司的职位并且独自生活,她以与传统期待不符的方式生活,成为众多女性中的一股正能量,展示了女性独立空间有无限可能。
而夏洛特则是一个传统的保守女性,她拥有自己的家庭和婚姻,并通过经营家庭来表达自己的个人价值。
她认为女人的天职就是照顾家庭,这种观念在当时的社会中非常普遍,但她也通过自己的方式建构了属于自己的女性空间。
除了家庭空间,小说中还展示了女性在社会中建构空间的过程。
奥利菲亚在男权社会中遭受了亲身的压迫和歧视,她受到了家庭暴力的伤害,并且在社会中被歧视为黑人女性。
她并不屈服于压力,而是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空间。
奥利菲亚选择在家族里开设裁缝店,在这里她可以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并为自己和其他妇女提供经济支持。
她的创业使她不再依赖于家庭和丈夫,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空间。
论沃克《紫色》中的女性空间建构
论沃克《紫色》中的女性空间建构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沃克的小说《紫色》是一部探讨女性身份认同和生存状态的文学作品,其中对女性空间建构的描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女性空间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过去,女性在社会中往往被边缘化和忽视,她们的空间受到限制和束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空间的建构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
通过对沃克《紫色》中女性空间建构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当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对女性空间的建构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1.2 研究意义女性空间建构作为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深入探讨沃克的《紫色》中女性形象和社会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女性空间建构的研究,可以揭示小说中女性角色在特定空间环境中的行为和情感体验,进一步探讨其在家庭、社会和文化中的角色和地位。
女性空间建构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整个作品中的女性主题和象征,揭示作者通过对空间的描述和塑造来表达对女性命运和解放的思考和关注。
探讨女性空间建构还有助于我们思考和批判当代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和社会不公问题,促进更多人对妇女地位和权利的关注和改善。
研究沃克《紫色》中的女性空间建构在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沃克《紫色》中的女性空间建构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女性在小说中所拥有的独特空间体验,揭示女性空间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复杂关系。
通过对女性空间的主题和象征进行解读,揭示小说中对女性空间建构的批判视角,探讨女性空间的重要性及影响。
通过研究女性空间建构的启示,提出对于性别研究及文学研究的新思路,同时也探讨本研究的局限性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从而拓展对于女性空间建构的理解以及相关领域的探讨。
2. 正文2.1 女性空间建构的理论基础女性空间建构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女性主义理论、空间理论和文学理论。
在女性主义理论的视角下,女性空间建构被理解为女性对于空间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以及在特定社会和历史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权力关系。
论沃克《紫色》中的女性空间建构
论沃克《紫色》中的女性空间建构沃克的小说《紫色》是一部极具女性主义特色的小说。
小说中的女性空间建构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小说中,女性们既被束缚在男性占优的社会结构中,又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互相支持,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空间,实现自我解放。
本文将探讨小说中的女性空间建构。
小说中的女性空间建构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从外部世界带来的限制和内部世界带来的自我解放。
外部世界对女性的限制体现在社会、文化和家庭层面,内部世界建立在女性之间的情感和互助关系之上,为女性提供了自我解放的机会和动力。
首先,从外部世界来看,小说中女性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男性占优的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
女性被视为弱者,受男性支配和掌控。
这些观念的存在,给女性的生活带来了各种限制和束缚。
男性的霸权使得女性需要为自己争取与争斗,才能有机会建立自己的空间。
在小说中,妇女们要求有土地、财产以及自主决策的权力,但是她们几乎没有获得任何一项权利。
传统的社会和文化结构,让女性不得不在无助和不安的状态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然而,小说中的女性并不忘记自己的权益。
她们通过团结互助,维护和扩大自己的空间。
虽然女性的权益在外部世界中得不到申诉,但是她们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行动。
为了解放自己,女性们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会关注,以寻求在如此压抑的环境中得到一点反抗的机会。
这个关注是基于共同的愿景——实现自我解放。
女性们形成了一个集体,着重关注共性,而不是个体。
女性们相互扶持,以体现女性之间的连带关系。
她们通过彼此的力量互相支持,从而达到自我解放的目的。
其次,小说中的女性在她们的内部世界中,也建立了自己的空间。
在一个男权社会里,女性需要破除传统中的限制,以实现自我解放。
妇女们之间呈现出一种非常独特的情感共鸣关系,支撑着她们在内部世界中的成长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这种共鸣关系不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而是建立在女性之间的情感共鸣之上,是女性共同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愿望的体现。
在小说中,女性之间的共鸣是基于对于自我认知的理解和对于对外界的反抗的共同愿望。
论沃克《紫色》中的女性空间建构
论沃克《紫色》中的女性空间建构【摘要】《紫色》是一部讲述女性故事的小说,其中对女性空间建构的探讨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该小说的背景和女性空间建构的意义。
接着分析了小说中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作者如何通过具体描写女性空间来表现女性角色的特点。
在讨论女性空间与自我认知的关系时,作者指出了女性如何通过空间来反映自己的内心感受。
进一步探讨了女性空间建构的意义和方式,强调了在小说中塑造女性空间的重要性。
在总结了女性空间建构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心理的影响,强调了其对女性自我认知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性。
最终,通过对整篇文章的回顾和总结,突出了女性空间建构在小说中的关键作用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引言、《紫色》、女性空间建构、重要性、女性地位分析、具体描写、自我认知、意义、方式、结论、影响、总结。
1. 引言1.1 介绍《紫色》《紫色》是美国作家爱丽丝·沃克的代表作品之一,于1982年出版。
这部小说以主人公塞利·宝拉为中心,描绘了一个黑人女性的成长和自我发现之旅。
小说通过塞利的视角,呈现了美国南方黑人妇女在种族歧视、贫困和家庭暴力等问题下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探讨了女性的力量和自我解放。
沃克巧妙地通过《紫色》中的女性角色,展现了她对女性身份和权利的思考。
小说中的女性空间被构建得丰富而立体,展现了不同女性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和抗争。
通过塞利、苏菲亚、尼葛丽等女性角色的生活经历和成长过程,沃克揭示了女性在家庭、社会和情感方面的复杂性,以及她们在艰难环境下挣扎和追求自由的勇气和决心。
《紫色》不仅是一部揭示黑人女性生存状态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探讨自我认知和力量的力作。
沃克通过女性角色的生动形象和深刻内心描写,呼吁女性对自己的敏感和自尊,推动女性追求独立和尊严的权利。
这部小说的出版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成为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1.2 女性空间建构的重要性女性空间建构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描述女性空间,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女性角色的特点和性格,深化读者对于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理解。
论沃克《紫色》中的女性空间建构
论沃克《紫色》中的女性空间建构
《紫色》是美国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经典小说,该小说通过讲述一个非裔美国女性生命中的经历和她对自我的探索,反映了种族、性别歧视问题。
女性空间的建构是这部小说的核心之一,通过女主角的视角,表现出女性如何在一个男权社会中建立自己的独立空间。
在她成年后的旅程中,她遇到了许多其他女性,这些女性同样都在建立自己的女性空间。
在其中一个场景中,塞莉·简与一位名叫雪麦丽的女性一起工作。
雪麦丽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女性,她对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且在她的家庭生活中有着自己的主权。
尽管她仍然面临着男权社会的压力,但她成功地打破了这种压力,在她的生活中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女性空间。
此外,小说中还有其他很多女性角色,她们在自己的环境中建立了自己的女性空间。
在塞莉·简遇到的许多经历和路人中,有许多对她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的女性。
例如,她曾遇到过一个名叫席利的女性,她为自己的一名年幼儿子战斗,让他免受家庭暴力的影响。
对于塞莉·简来说,这是一个积极影响她建立自己女性空间的女人。
总之,女性空间的建构是《紫色》这部小说的一个关键要素。
小说通过描绘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独立、独特的生活方式,呈现出女性拥有与男性同等的价值和自主权的旋律,反映出一种支持女性、尊重不同群体的社会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紫色》中女性的身份建构历程
作者:龚波韶张京鹿丁宁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09期
摘要:艾丽斯·沃克《紫色》一书的出版充分地奠定了其在文坛上的地位。
小说中将女主人公茜丽的身份寻求历程与她对上帝身份的认知过程结合起来,以女主人最后确立自我真实身份为尾。
女主人公的重生充分控诉了黑人男权社会,同时也鼓励了万千同在沉默着的女性群体。
如此正如沃克所言,她的作品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关键词:自我身份;上帝;历程
自1982年《紫色》一书出版以来,艾丽斯·沃克于1983年先后斩获了了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
《紫色》以女主人公茜莉为代表,作为一名黑人女性的茜莉,长期以来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压迫,但最后却通过其自身的努力,反击了那个压抑广大黑人女性的社会,寻求并最终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新兴身份。
小说见证了茜莉逐渐成长为一名新兴女性的历程,其美好的结局在慰藉读者的同时,也充分鼓励了广大黑人女性积极摆脱男权社会束缚,建构新女性身份。
一、自我身份寻求过程
小说中女主人公茜丽的自我身份建构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首先是在外界压迫和内在自我否定下导致自我身份的的迷失。
小说中茜丽所受的外界压迫更多的来源于一个男性主权的社会。
当她20岁时,因母亲的去世他的“继父”对她更加冷酷。
对于她的婚姻,父亲认为“终于可以摆脱她了,她还可以带走自己养的那头牛”。
当茜丽看到继子哈波的妻子索菲亚能勇于反抗哈波,她一开始是妒忌的,她鼓动哈波不要任妻子索菲亚摆布,但最后在见证了索菲亚依然决然的离家时,茜丽却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茜丽作为《紫色》中的一名悲劇的女性,不仅因为她深受男权社会的压迫,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的自我否定。
年幼之时,当妹妹南希教授她美国历史,即使南希一再肯定姐姐茜丽的天赋,茜丽依然谦卑地认为“我没有南希美丽聪慧”。
实际上茜丽自小的针线活就相当过人,而她后面也是凭借这个针线活取得了经济上的独立,找寻到了自我,应该注意的是当茜丽刚定居在孟买时,她仍然囿于之前“女佣”的身份,止步于前。
正是这种内在的自我否定和外在不断的压迫造就了茜丽自我身份认知在第一阶段的迷失。
随着小说情节的递进,主人公茜丽的自我身份认知过渡到了第二阶段。
小说的高潮在于茜丽偶然发现一直关心着的妹妹男希还活着,并且这25年来一直在给她写信,只是丈夫艾伯特一直藏匿着信件。
这一刻茜丽再也无法忍受了,她咆哮着“你这恶劣的人是所有错误的根源,现在我要离开你不再受你摆布了,你的死亡是我乐于见到的。
此刻,艾伯特被茜丽深深地震惊,他不曾想到一向温顺的女人竟也会如此。
茜丽对丈夫的第一次蔑视反抗也标志着她的反抗和崛起和对自我的重新认知。
茜丽最终能自食其力的谋生象征着她新身份的确立,成为了一名新兴的女性。
在此之前,女性是不被允许和男性一样穿着裤子,茜丽却对她丈夫说每个女人都能穿她手工缝制的裤子,而她的裤子生意后面也越做越好,这同时也促成了茜丽成为一名经济独立的女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主人公一路走来遭遇各种不幸,她还是维持着她的善良,依然选择原谅了阿伯特之前的所作所为。
二、对上帝身份认知的转变
小说中沃克把茜丽寻求自我身份的三个过程与她对上帝的认知结合了起来。
在遭遇“父亲”的强暴后,“父亲”以母亲的性命相威胁,茜丽不敢告诉母亲,无人可诉。
她只能无助地向上帝祷告求助,这也是整部小说的动人开篇。
当南希忧心茜丽离开她后的处境,茜丽默默地说:“没关系,还有上帝同在”上帝俨然是茜丽的安慰者和救世主。
茜丽在第二阶段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也伴随着在发现南希信件后开始的对上帝的谴责。
茜丽的愤怒不仅针对着男权社会,同时也直指上帝,直接挑战了上帝的权威。
这样一种对上帝态度的转变也标志着茜丽开始了对自我的认知。
此后,她也不再给上帝写信,相反从第76封信开始,茜丽转而直接写给南希,并且在信末附上了自己的身份地址,同时还有“阿门”两字,意味着“希望成真”。
所有的这些都表明着茜丽的自我觉醒,逐步要化一直被动的境地为主动。
然而在最后一封信中,女主人公转而又将信抬头署为“亲爱的上帝,星星,树木,天空,人,所有的”。
此刻我们才真正见证到了一位具有包容、独立人格的新女性形象。
也正是在此,茜丽也才更好的认知了上帝,只有去真正找寻的才会找到”茜丽也最终找到了她心里的上帝,即她真实的自我。
三、结论
沃克在《紫色》一书中巧妙地将黑人女性茜丽寻求自身身份的历程与她对上帝不同阶段的认知结合起来,也借由此,沃克也揭示出了她作品具有的“普遍性”。
正如沃克表示的,“她的目的不是为了局限女性的文学形象,尤其是那些黑人女性,而是要给其它也一直沉默着的女性属于她们的声音”。
参考文献:
[1]哈罗德·布鲁姆.艾丽丝·沃克[M].纽约:切尓西出版社,1989.
[2]亚当·古索.艾丽丝·沃克《紫色》[J].芝加哥评论1983(3):124-126.
[3]艾丽丝·沃克.紫色[M].纽约:企鹅书目,1982.
[4]保罗·蒂利.陈新权译.北文化神学[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
[5]张红敏.《紫色》中的上帝[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