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鲁科版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教学设计1(精品).doc
高中物理重力与重心教案3鲁科版 必修1
重力与重心从容说课本节课重点:力的概念,以及重力的产生、大小、方向,物体重心与哪些因素有关.1.学生在初中已经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以及力的作用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三要素决定的,并会作力的图示.2.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重力,让学生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地面附近的物体与地球间存在吸引力,但应明确这种吸引力是重力产生的原因,并不是重力.3.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重心是等效作用点并讨论分析重心位置与那些因素有关.教材分析本节分三个重点:力的描述;重力的三要素;重心与稳定(并不是完全按教材分).“力的描述”是本节和本章的预备知识;“重力的三要素”的分析过程是重点,其研究过程和方法也是为其他力的学习作铺垫,是本节核心;“重心与稳定”紧密联系生活,但其应用和有关现象的解释则是难点.学生状态分析初中已粗略学习了力的知识:1.“力的描述”.2.重力的三要素.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物体产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用力的图示表示力的三要素.2.了解重力的产生,理解重力的三要素.3.能测量重力的大小,确定重力的方向.4.能解释稳定与重力相关的现象,并能应用.过程与方法过程:引入问题→探究问题→得出概念→应用概念.方法:用设问、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建立重力的概念.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重力概念的建立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的作用.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和了解重力的有趣现象,感受自然界的奥秘,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参与观察和实验,认真讨论,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通过质疑、讨论交流,逐步养成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分享的团队精神.教学设计教学重点“重力的三要素”的分析过程是重点,其研究过程和方法也是为其他力的学习作铺垫,是本节核心.教学难点“重心与稳定”紧密联系生活,但其应用和有关现象的解释则是难点.教具准备磁铁、小铁块、细线;弹簧秤、钩码(学生用,两人一组);刻度尺、圆规.有条件的可以用实物投影设备,并准备相应的力的图示的投影片或实物投影图.积累反映“力的作用效果”的实例三个和准备演示实验三个;(如汽车在重载和空载时钢板的形变,海绵床垫、沙发的形变,用手挤压气球,用力将铅球投出去,骑自行车等)准备学生实验两组(如一组橡皮筋;一组小球)设计关于“重心与稳定”的两个有趣实验(如取一块砖头作三种不同的放置方式,稳度不同;用手指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式力是什么?力的本质和两个作用效果1.设问引入A.你觉得力是什么,请举例说明.B.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举例说明.2.引导学生归纳,并板书板书:一、力的描述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A.使物体形状改变;B.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推进新课演示:用细线使放在桌上的钩码上升引导答出:细线对钩码施加了力.演示:磁铁吸引铁块引导答出:磁铁对铁块施加了作用力.提问:再举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实例,要求说出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对学生举出的目前不好说明的实例,不要过多分析,可指明以后会涉及)小结:力是一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这里指出了力的物质性,没有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一个孤立的物体不会存在力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受力物体,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当我们研究某一个物体受力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例如说物体受重力,其施力物体是地球)提问: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提问:仅说一个力多大(是多少牛)能不能完整地表达出这个力?引导学生答出力是有方向性的物理量.(力的作用点)板书:3.力的大小和方向(1)力的大小用弹簧秤来测量.单位是N(牛).(2)力是有方向的物理量.提问:物体受的重力方向怎样?水里的船受到的重力方向怎样?(3)力的图示.为了形象地表达一个力,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方便,常把一个物体用一个点来表示). [例1](教师做):卡车对拖车的牵引力F的大小是2 000 N,方向水平向右,作出力F的图示.步骤:选一标度(依题而定其大小):如用1 cm长的线段表示500 N的力.从力F的作用点O向右画一线段四倍于标度(4 cm),然后画上箭头(图4-1-1).图4-1-1[例2](学生做):作出下列力的图示(可同时出三个题,全班分三组,每组做一个题,并分别选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做)(1)物体受250 N的重力.(2)用细线拴一个物体,并用400 N的力竖直上提物体.(3)水平向左踢足球,用力大小为1 000 N.答案:(1)(2)图4-1-2 图4-1-3(3)图4-1-4说明:①选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不同;②标度的选取要有利于作图示.提问:上述三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提问: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4.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利用已有的弹簧秤等演示,总结上述两方面效果)今后我们将定量地研究力的作用效果.小结: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常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是形象地表述一个力的方法,不要忘了定标度.力的图示要正确反映力的三要素.提问:重力是什么样的力呢?重力存在A.组织学生观察课本62页的图4-7-、图4-8-说明了什么.B.设问:你还能举出重力存在的实例吗?C.教师点评.[例题剖析1]正误判断11.物体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错误)2.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是物体受到了力.(正确)3.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才会产生力的作用.(错误)4.甲把乙推倒在地,但甲并没有倒下,说明甲没有受到力的作用.(错误)5.同一物体既可以是施力物体也可以是受力物体.(正确)6.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错误)7.找不到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正确)8.无生命的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错误)[例题剖析2]1.物体的重力总是大小不变的.(错误)2.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错误)3.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错误)4.把物体从赤道拿到北极,物体的重力将增大.(正确)5.在地球表面运动的物体,无论怎样运动,总会受到重力的作用.(正确)6.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错误)7.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上.(错误)8.细绳下吊一小球,细绳的拉力总等于小球的重力.(错误)[例题剖析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会施加力B.受力的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的物体C.静止的物体不会受力,运动的物体才受力D.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可能相互施加力教师精讲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任何一个物体,不管它是否有生命,都可以对其他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所以选项A错误.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所以选项B正确.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而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选项C错误.磁铁吸引铁块,磁铁和铁块可能并没有接触,可见选项D错误.板书:二、重力是什么样的力1.重力的产生:重力是地球上或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指出: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练习:从树上落下的苹果受到了重力,请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板书:2.重力的三要素(1)大小问题:桌面上有一个弹簧秤,天平一套,请选择适当的器材,求出你的文具盒(或其他物品)所受重力的大小,并指出你的依据.请学生讨论、归纳并点评: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用弹簧秤称量;也可以利用G=mg求解.拓展知识:同一物体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不同.(2)方向提问:你知道重力的方向吗?请举实例作为你的依据.归纳:方向竖直向下.拓展知识:讲一讲生活中哪些现象和应用涉及到重力竖直向下的知识.(3)作用点教师结合生活实际,给出重心概念.重心: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思考:请你指出下列物体的重心:充足气的篮球、方砖、石块.指出怎么找重心(画图、操作、说明):规则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不规则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用悬挂法即可.提问:悬挂法的依据是什么?[例题剖析4]一个被吊着的均匀的球壳,其内部注满了水,在球的底部有一带阀门的细出水口.在打开阀门让水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球壳与其中的水的共同重心将会()A.一直下降B.一直不变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在注满水时,球壳和水的共同重心在球心,随着水的流出,球壳的重心不变,但是水的重心下降,二者共同的重心在下降.当水流完时,重心又回到球心,故选项C正确.板书:三、怎样使物体稳定A.实验引入,请看课本图4-2-1B.暂不解释现象,继续演示实验:让砖块逐步倾斜,直至倒下.C.根据学生的讨论,归纳:物体的重力作用线在支持面内就能保持稳定.D.实验:体验:轻推直尺,直至翻出桌面.观察:蜡烛跷跷板.E.指出几个生活中的稳定现象实例.课堂小结一、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大小、方向和力的作用点常称为力的三要素.要会作力的图示,它体现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二、重力重力的产生:重力是地球上或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三要素.G=mg.三、重心与稳定重心:物体重力的作用点.重心越低,物体越稳定.布置作业1.结合课本图4-1-6,自己剪一张任意形状的硬板,找出重心,并说明你的依据.2.假定我们仅知道均匀极细的长木条重心在其中点,由此分析并论证均匀长方板、均匀三角板、圆板的重心应在何处.3.仔细阅读课本信息窗并深刻领会其内涵.4.补充作业(1)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的D.重力的方向总是和重物的支持面垂直的(2)一人用细绳拉着一个重物在地面上前进,则()A.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重物B.如研究细绳对重物的拉力,则施力物体是绳子,受力物体是重物C.如研究重物对细绳的拉力,则施力物体是重物,受力物体是绳子D.如研究细绳对人的拉力,则施力物体是绳子,受力物体是人(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受重力,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B.向下运动的物体受重力,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C.受重力的物体也是施力物体D.以上说法都不对(4)下列关于物体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重心位置随质量分布的变化而变化C.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D.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A.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受的重力越来越大B.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不会掉下来,说明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不受重力作用C.抛出的石块在空中做曲线运动,说明石块在空中所受重力方向不断变化D.将一石块竖直上抛,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石块所受重力大小、方向都不变板书设计重力与重心一、力的描述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A.使物体形状改变B.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3.力的大小和方向二、重力及其测量1.重力的产生:重力是地球上或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重力的三要素大小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用弹簧秤称量,也可以利用G=mg求解.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重心: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三、怎样使物体稳定活动与探究自制一个“不倒翁”或作一份“杂技演员走钢丝”的研究报告.(任选其一)。
【新教材】3.1 重力与重心学案-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3.1 重力与重心1.了解重力的内涵,能用重力的概念和规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2.能对物体的重力进行分析,做图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物体重心的位置。
【重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重心位置的判断。
【难点】力的图示;“重心”的理解;如何寻找重心位置。
1.水往低处流,是因为水都受到的作用。
这种力是由于而产生的,所以施力物体是,物体所受到的这种力的大小与它的成正比。
2.小球沿斜面加速下滑,关于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3.关于重力与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和质量都不随位置而改变B.同一地点,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C.重力就是质量D.物体受到的重力和质量都是不变的4.假如没有重力,下列猜想正确的是()A.物体将失去质量B.物体不会自由下落C.杯子中的水会轻易倒出来D.举起很重的物体不容易一、力的描述1、击球瞬间,球拍给球水平向左大小为50N的力,如何来描述这个力?(1)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2)该力的大小是多少?(3)该力的方向是向哪?思考:该如何描述此力?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思考:力的效果是什么?二、重力及重心1、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如何来描述重力?思考:同一物体的重力的大小在不同的位置是否相同?重力的方向是否一定垂直于地面?2.重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位置与什么因素有关?是如何进行确定的呢?思考:重心的稳度与什么有关?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先有施力物体,后才有受力物体B.足球运动员一脚踢出去却没有击中足球,看来力可以没有受力物体C.飞行的子弹能水平前进,也可以存在没有施力物体的受力D.有施力物体就一定有受力物体2.人用绳和水桶从深井中取水,关于水桶所受的拉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的施力物体是水B.拉力的施力物体是人C.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绳D.拉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桶3.关于重力,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是物体的固有属性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D.同一地点,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4.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B.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之外C.重心是一个抽象的等效概念,是将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看成集中于一点D.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拿去物体的重心后物体将不受重力作用5.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B.g=9.8N/kg表示重力是9.8N的物体的质量是1kgC.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比在平面上受的重力小D.在地面附近,物体静止时与运动时,其重力大小是不变的6.如图所示,比赛中足球被踢出后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力有()A. 脚对球的作用力B.重力、脚对球的作用力C. 重力、空气阻力D. 重力、惯性力、空气阻力7.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作B. 一个挂在绳子上的物体,它受到的重力就是绳对它的拉力C. 重力没有施力物体D. 在地面上同一点,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8.一个圆球形薄壳容器所受重力为G,用一细线悬挂起来,如图所示.现在容器里装满水,若在容器底部有一个小阀门,将小阀门打开让水慢慢流出,在此过程中,对容器和容器内的水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系统的重心慢慢下降B. 系统的重心先上升后下降C. 系统的重心先下降后上升D. 有可能绳的方向不竖直1、D2、C3、D4、C5、ABD6、C7、D8、C。
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教案第一篇:高中物理必修一3.1 重力与重心教案3.1《重力与重心》教案一.教学内容:重力与重心知识重点: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矢量。
2.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二.重点、难点:1.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名称可按力的性质和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主要内容讲解: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特征:1)物质性:产生力的前提是有物体,而且是两个物体。
一个孤立的物体不会存在力,力不能脱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
在研究一个物体受力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且能找到。
2)相互性: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矢量性: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解析:子弹在枪管内受到火药爆炸所产生的强大推力,使子弹离开枪口时有很大的速度,但子弹离开枪口以后,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推力,因为不可能找到这个“推力”的施力物体;故不存在,所以A错。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甲推乙的同时乙也推甲,故说法B错。
不论物体是否有生命或是否有动力,它们受到别的物体作用时,都会施力,马拉车时,车也拉马;书向下压桌子,桌子也向上推书,故C错。
由于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的,找不到一个孤立的、不受其他物体作用的物体,所以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故说法D正确。
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一,第31章“重力与重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心的定义及其求法,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学会求解简单物体的重心位置,了解重心的分布对物体稳定性的影响。
3. 能够运用重力知识分析生活中与重力相关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重心的求解方法,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心的定义,重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重力的动态图,展示物体重心的教具。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与重力相关的现象,如苹果落地、抛物线运动等,引发学生对重力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吸引力。
(2)重心的定义: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作用集中的点。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3. 例题讲解:(1)求解物体重心位置的例题。
(2)分析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的例题。
4. 随堂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解答。
5.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与重力相关的现象,并展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重力的概念2. 重心的定义及求解方法3. 重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一个均匀直棒的重心位置。
(2)分析抛物线运动中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 答案:(1)均匀直棒的重心位于中点。
(2)重力使物体在抛物线运动中始终朝向地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重力和重心的理解程度,以及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1)研究其他天体的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了解地球重力场的特点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探索重力的应用,如重力势能、重力加速度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重心求解方法的讲解。
鲁科版必修1《重力与重心》说课稿
鲁科版必修1《重力与重心》说课稿一、前言本说课稿旨在针对鲁科版必修1中的《重力与重心》进行详细解析和介绍。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对重力和重心的概念的引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体的稳定性以及与地球的相互作用,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学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二、核心内容2.1 重力的概念及作用重力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力,是物体之间互相吸引的力。
通过简单的引导和实验,我们将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出发,引导他们理解并认识到重力的普遍存在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实验,例如将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引导学生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等。
2.2 重力的大小及计算公式在介绍重力的概念后,我们将引导学生探索如何计算重力的大小。
通过简单的公式和示例,学生将能够计算出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实例,如计算一个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公式的运用。
2.3 重心的概念及重心的位置计算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重力的基础上,我们将引入重心的概念。
重心是指物体内部的质量中心,它在物体平衡时的位置。
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重心的概念,并指导他们进行实际操作来确定物体的重心位置。
2.4 重心与物体的稳定性通过引入重心的概念,我们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体的稳定性。
在此部分,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验,例如在不同位置放置物体,观察物体是否能够保持平衡,并引导学生思考重心对物体稳定性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2.能够计算重力的大小,并应用于实际问题;3.了解重心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4.理解重心与物体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环节为了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我将利用一些实例或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我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如何解释为什么物体会落地?•为什么物体从高处掉下来会发出声音?通过提出这些问题,我将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对重力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重力与重心-鲁科版必修1教案
重力与重心-鲁科版必修1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重力和重心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2.了解权、弹簧秤的使用方法和原理;3.理解平衡条件和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的概念;4.掌握测量物体重量的方法。
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2.能够分析吊杆平衡、工作原理;3.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工作严谨求实的态度;2.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工作的兴趣;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重力和重心的概念;2.应用测力计进行物体重量测量。
教学难点1.吊杆平衡求解方法;2.物体重力分析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根据自身教学情况,引入重心的概念,如教师可以说“我们经常在上课的时候听到老师说什么重心的概念,你们知道重心是什么吗?”。
学生思考一两分钟之后,教师将需要学习的重力和重心的概念进行介绍。
2. 重力和重心的概念1.重力的概念:指物体相互之间存在的一种引力。
地球上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重量密切相关。
2.重心的概念:一个物体所有部分所受的重力产生的合力作用点。
它是物体平衡的关键。
3. 吊杆平衡求解方法1.吊杆平衡的定义:吊杆平衡是指吊杆两端承受的反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的情况。
2.吊杆平衡的解法:先解出平衡条件,然后根据重力产生的力对吊杆两端的作用力进行分析,再利用平衡条件求解。
4. 物体重力分析方法1.物体重力分析的前提: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2.物体重力分析的方法:首先确定所考虑物体的所有受力,并且考虑到每个受力有两个方向,即作用力方向和反作用力方向。
利用所有力的合成,求解物体的向上受力和向下受力的大小,如果向上受力和向下受力大小相等,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5. 应用测力计进行物体重量测量1.测量物体重量的方法:可以使用比较法或测力计测量法。
2.测量物体重量的步骤:1.首先将测力计的尺度调整到刻度零点。
2.将物体挂在测力计的吊钩上,扳动竖直的钩形手柄,让物体悬挂起来,使测力计的指针颤动一下,然后让钩形手柄回到竖直位置。
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精品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重心的定义及其测定方法,物体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方向和大小,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重心的定义,学会测定物体重心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让学生掌握物体平衡条件,能够解决有关平衡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重心位置的确定,物体平衡条件的应用。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心的定义,物体平衡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演示用重物,细线,直尺,圆规。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图片,引出重力概念。
2. 讲解:讲解重力的定义,阐述重力的方向和大小,分析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 演示:用演示用重物和细线,展示重心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重心的位置。
4. 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测定物体重心的位置。
6.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重力、重心和物体平衡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重力的概念、方向、大小。
2. 重心的定义、测定方法。
3. 物体平衡条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说明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2)阐述重心的定义及其测定方法。
(3)运用物体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方向始终指向地心,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2)重心是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集中点,测定方法有悬挂法、支撑法等。
(3)物体平衡条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互动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重力和重心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物体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吸收,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高中物理重力与重心教案1鲁科版 必修1
重力与重心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新课程实验鲁科版《物理1》的第四章《相互作用》的第一节。
这章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领略丰富多彩的力现象,学会基本的力学研究方法,理解基本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特点。
本章具有时代性、基础性等特点,强调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着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而本节内容在初中的基础上深化力的概念,扩展学生的视野,学会用力的图示描绘力。
重力是最常见的力之一,了解重力的大小、方向及其测量,重心位置与稳定性的关系,进一步体会重力和重心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力的概念,但由于概念的抽象性,认识上还需加强;对于力的描述,初中学过力的示意图,因此本节重点是力的图示。
对于重力与重心,学生在初中已经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并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及g=9.8牛/千克的物理意义。
但对于重力的应用、重心位置的改变、重心与稳度等知识点则所知有限。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点的穿插与处理,避免学生因旧厌新或学新忘旧。
要充分体现重力的奇妙,激发好奇心与探索欲。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描述力。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解生活、生产中测量重力的方法。
3、知道重心的概念及其均匀物体的重心位置。
4、会用简单的器材探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
5、知道重心与稳度的关心。
6、运用重力、重心解决实际问题,体会重力的奇妙。
(二)、过程和方法用简单材料探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探索重心与稳度的关系。
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及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力现象的奇妙,保持对力现象的探索热情;体验重力的奇妙,激发好奇心与探索欲;体会重力、重心与稳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发展将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愿望。
新教材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第3章 第1节 重力与重心 学案
第3章相互作用第1节重力与重心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要求1.力的概念。
2.会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来描述力。
3.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解生活中测量重力的方法。
4.知道重心的概念及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
1.物理观念:能用重力的概念和规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2.科学思维:能对物体的重力进行分析,认识重心。
3.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会对物体重力进行测量,会用简单的悬挂法探究不规那么物体的重心位置。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重心的学习,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知道物理学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要点一力的描述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❶,能使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❷发生改变。
要点二重力的理解因受地球的吸引❸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称为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❹向下。
要点三重心的理解处在地球附近的物体,虽然它的各个组成局部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在一个点上,我们把这个点视为重力的等效作用点,称为物体的重心❺。
❶相互作用指力的出现一定是一对,这种认识正确吗?提示正确。
相互作用指两个作用是同时出现、相互依存的。
❷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对应哪个物理量?提示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指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
❸(1)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地球的吸引力就是物体重力,对吗?(2)重力与地球的吸引力有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不对,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但不能说地球的吸引力是重力。
(2)地球的自转。
❹竖直就是指与地面垂直或指向地心对吗?提示不对,竖直指与水平面垂直,不一定与地面垂直,也不一定指向地心。
❺(1)由于重心是物体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所以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对吗?(2)形状规那么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吗?提示(1)不对,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外,例如一个金属圆环。
(2)不一定,物体的重心除了和形状有关外还与质量分布有关。
1.重力的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新教材】3.1 重力与重心教学设计-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相互作用第1节重力与重心本节内容选自鲁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是在初中学习了力学初步的基础上的对力的概念和表述进一步深化,为后面学习弹力、摩擦力和力的合成与分解打下基础。
重力是一种基础力,了解重力的大小测量方法和方向,掌握重心位置与稳定性的关系,可以进一步体会重力和重心在日常生活中的原理和应用。
【物理观念】了解重力的内涵,能用重力的概念和规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科学思维】能对物体的重力进行分析,知道质疑和创新的重要性。
【科学探究】能通过做图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与责任】有学习物理的兴趣,知道实事求是和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知道物理学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重心位置的判断。
【教学难点】力的图示;“重心”的理解;如何寻找重心位置。
【导入新课】思考:为什么水往低处流?为什么“飞”的再高的物体最终都会落回地面?为什么玩具会变形?引出“力”的概念。
【新课讲授】一、力的描述1、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单位:牛顿,简称牛,用符号F表示。
球与球拍之间有力的作用。
通过分析该力引出力的性质。
3、力的性质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独立存在。
相互性: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通过这三幅图引出“力是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通过这三幅图引出“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引出“力的效果”4、力的效果○1使物体形变○2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思考:(1)用10N的力拉门和用0.01N的力拉门,效果一样么?力的大小对力的效果有影响思考:(2)用10N 的力拉门和推门,效果一样么?力的方向对力的效果有影响思考:(3)用两个10N 的力分别作用在门的外沿和内沿,效果一样么?力的作用点对力的效果有影响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如何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拉力F ?◆ 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随堂小练】画出以下力的图示水平桌面对书产生5N 的支持力 把物体用3N 的力压在墙壁上二、重力及其测量思考:为什么苹果会落在地面上?引出重力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教案
教师:年月日(星期)第节
、物理情景出发,养成一种科学分析问题的习惯。
气球、重锤线、大测力计、钩码、不倒翁、大木块(演示用)1
学环
表示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有那些?
)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画出线段,其长短表明力的大小;
跷板施加了一个斜向下
点,叫做物体的重心,任何一个物体都有重心
匀的物体,重心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质量的分布
(
)当物体的重力作用线落到它的支持面外时,物体就会翻倒。
如图所示,仍不
落在货车的支持面(地面上,以车轮为顶点构成的平面)以内,
物
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