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章 绪论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物理学与自然规律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144页 0232页 0349页 0374页 0468页 0509页 0571页 0609页 0637页 0675页 0677页 0701页 0747页 0763页 0845页
第1章 绪论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 高中物理教材特点 导入 认识运动 第2节 质点和位移 第3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第4章 相互作用 第1节 重力与重心 第3节 摩擦力 导入 感悟平衡之美 第2节 力的分解 第4节 平衡条件的应用 导入 跨越时空的对话 第2节 牛顿第二定律 第4节 超重与失重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怎样学习物理学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高中物理教材特点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1节 运动、空间和时间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2章 运动的描述
鲁科版高一物理

新教材鲁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知识点考点总结及配套习题)

新教材鲁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知识点考点总结及配套习题)

鲁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第一章动量及其守恒定律 (1)第1节动量和动量定理 (1)第2节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2)第3节科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5)第4节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34)章末总结 (44)第二章机械振动 (50)第1节简谐运动 (50)第2节振动的描述 (57)第3节单摆 (67)第4节科学测量: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76)第5节生活中的振动 (86)章末总结 (96)第三章机械波 (100)第1节波的形成和描述 (100)第2节波的反射和折射 (114)第3节波的干涉和衍射 (125)第4节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 (125)章末总结 (135)第四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140)第1节光的折射 (140)第2节科学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148)第3节光的全反射 (156)第4节光导纤维及其应用 (156)第五章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166)第1节光的干涉 (166)第2节科学测量: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177)第3节光的衍射 (184)第4节光的偏振 (191)第5节激光与全息照相 (191)章末总结 (198)第一章动量及其守恒定律第1节动量和动量定理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理解动量的概念,知道动量和动量的变化量均为矢量;会计算一维情况下的动量变化量.2.[物理观念]理解冲量的概念,知道冲量是矢量.3.[科学思维]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及其表达式;会运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4.[科学态度与责任]会用动量定理解释碰撞、缓冲等生活现象.一、动量1.动量(1)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2)公式:p=m v.(3)单位:动量的单位是kg·m/s.(4)矢量性: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物体速度的方向相同,动量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动量的变化量(1)定义: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末动量与初动量的矢量差(也是矢量),Δp=p2-p1(矢量式).(2)计算:动量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时,首先选定一个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动量取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动量取为负,由此可将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此时的正、负号仅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二、动量定理1.冲量(1)概念: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2)公式:I=Ft.(3)单位:冲量的单位是N·s.2.动量定理(1)内容:物体在一过程中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该物体在此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2)公式:Ft=m v2-m v1.(3)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率,即F=m v2-m v1t,从该式可以看出:当物体动量的变化量一定时,力作用时间越短,作用力越大;力作用时间越长,作用力越小.三、碰撞与缓冲的实例分析1.利用碰撞产生的强大冲击力对外做功.例如,冲床冲压工件时,由于冲头动量变化大且冲头与工件的碰撞时间很短,在冲头与工件间产生很大的作用力.2.延长作用力的作用时间.汽车上的驾乘人员都必须系上安全带,万一出现事故,这些设施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减轻事故对车内人员的伤害.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某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动量一定不变.(×)(2)物体的质量越大,动量一定越大.(×)(3)恒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冲量越大.(√)(4)物体动量的变化量一定时,力作用时间越短,作用力越大.(√)2.关于物体的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物体在任一时刻的动量方向,一定是该时刻的速度方向B.物体的动能不变,其动量一定不变C.物体的动量越大,其惯性一定越大D.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时,其动量不一定发生变化A[动量具有瞬时性,任一时刻物体动量的方向,即为该时刻物体的速度方向,选项A正确;动能不变,若速度方向变化,动量也发生了变化,选项B项错误.惯性由物体质量决定,物体的动量越大,其质量并不一定越大,惯性也不一定越大,选项C错误.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一定发生变化,故其动量也一定发生变化,选项D错误.]3.关于冲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B.作用在静止的物体上的力的冲量一定为零C.动量越大的物体受到的冲量越大D.冲量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A[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A正确;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经历一段时间,这个力便有了冲量I=Ft,与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无关,B错误;物体所受冲量I=Ft与物体动量的大小p=m v无关,C错误;冲量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无关,D错误.]考点1动量和冲量正在玩旋转秋千的游客,他的每一时刻的动量相同吗?每一时刻的动能相同吗?提示:游客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的方向时刻改变,所以动量时刻变化;速度的大小不变,所以动能不变.(1)瞬时性:通常说物体的动量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动量,动量的大小可用p=m v表示.(2)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物体的瞬时速度的方向相同.(3)相对性:因物体的速度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故物体的动量也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2.动量的变化量:是矢量,其表达式Δp=p2-p1为矢量式,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当p2、p1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可规定正方向,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3.冲量的性质(1)过程量:冲量描述的是力的作用对时间的积累效应,取决于力和时间这两个因素,所以求冲量时一定要明确所求的是哪一个力在哪一段时间内的冲量.(2)矢量性: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与相应时间内物体动量变化量的方向相同.4.冲量的计算(1)若物体受到恒力的作用,力的冲量的数值等于力与作用时间的乘积,冲量的方向与恒力方向一致;若力为同一方向均匀变化的力,该力的冲量可以用平均力计算;若力为一般变力,则不能直接计算冲量.(2)若知F-t图像,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就是力的冲量.如图所示.(3)冲量的计算公式I=Ft既适用于计算某个恒力的冲量,又可以计算合力的冲量.如果计算分力的冲量,必须明确是哪个分力的冲量;若计算合力的冲量,一个物体的动量变化Δp与合力的冲量具有等效代换关系.【例1】(多选)质量相等的A、B两个物体,沿着倾角分别是α和β的两个光滑的固定斜面,由静止从同一高度h2下滑到同样的另一高度h1,如图所示,则A、B两物体()A.滑到h1高度时的动量相同B.滑到h1高度时的动能相等C.由h2滑到h1的过程中物体动量变化相同D.由h2滑到h1的过程中物体动能变化相等思路点拨:解此题注意两点:(1)动量及动量的变化量是矢量.(2)动能及动能的变化量是标量.BD[两物体由h2下滑到h1高度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mg(h2-h1)=12m v2,v=2g(h2-h1),物体下滑到h1处时,速度的大小相等,由于α不等于β,速度的方向不同,由此可判断,物体在h1高度处动能相同,动量不相同.物体运动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不同,而物体动能的变化量相等,B、D正确.]动量和动能的比较[跟进训练]训练角度1动量的理解1.(多选)下列关于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动量不变B.一个物体的速率改变,它的动量一定改变C.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它的动量一定改变D.一个物体的动量不变,它的速度可以改变B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速度的方向时刻变化,所以动量时刻变化,A错;速度的大小、方向有一个量发生变化都认为速度变化,动量也变化,B对;运动状态变化即速度发生变化,C对;对一个物体来说,其质量一定,由p=m v可知,其动量不变,速度也一定不变,故D错.]训练角度2动量变化量的计算2.一台自动传送盘,盘上离转轴0.5 m处有一质量为0.5 kg的零件,随盘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当盘以角速度为2 rad/s转过180°的过程中,零件动量的变化量大小为()A.0.25 kg·m/s B.0.5 kg·m/sC.1 kg·m/s D.2 kg·m/sC[零件动量的变化量大小为Δp=m v2-m v1=2mωr=2×0.5×2×0.5 kg·m/s =1 kg·m/s,故选项C正确.]训练角度3冲量的理解和计算3.重为4 N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在5 s内,关于重力对物体的冲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的冲量为零B.重力的冲量为10 N·sC.重力的冲量为20 N·sD.重力的冲量与摩擦力的冲量相等C[物体重为4 N,在5 s内,重力的冲量为:I1=Gt=4×5 N·s=20 N·s故A、B错误,C正确;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三力平衡,摩擦力为f=mg sin 30°=2 N故5 s内摩擦力的冲量为:I2=ft=2×5 N·s=10 N·s故重力的冲量大于摩擦力的冲量,故D错误.]考点2:动量定理体操运动员从高处跳到低处时,为了安全,一般都要屈腿(如图所示),这样做是为什么?提示:人落地过程中动量的变化一定,屈腿下蹲延缓了人落地时动量变化所用的时间,依动量定理可知,这样就减小了地面对人的冲力.(1)动量定理的表达式m v′-m v=F·Δt是矢量式,等号包含了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两方面的含义.(2)动量定理反映了合外力的冲量是动量变化的原因.(3)公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若合外力是变力,则F应是合外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2.动量定理的应用(1)定性分析有关现象:①物体的动量变化量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力就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力就越小.②作用力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动量变化量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动量变化量越小.(2)应用动量定理定量计算的一般步骤:①选定研究对象,明确运动过程.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的初、末状态分析.③选定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求解.【例2】用0.5 kg的铁锤把钉子钉进木头里,打击时铁锤的速度v=4.0 m/s,如果打击后铁锤的速度变为0,打击的作用时间是0.01 s,那么:(1)不计铁锤受的重力,铁锤钉钉子时,钉子受到的平均作用力是多大?(2)考虑铁锤受的重力,铁锤钉钉子时,钉子受到的平均作用力又是多大?(g 取10 m/s2)(3)比较(1)和(2),讨论是否要忽略铁锤的重力.思路点拨:对铁锤,根据受力情况应用动量定理可以求出铁锤对钉子的作用力;由前2问的结论,分析哪种情况下可以不计铁锤的重力.[解析](1)以铁锤为研究对象,不计重力时,只受钉子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设为F1,取竖直向上为正,由动量定理可得F1t=0-m(-v)所以F 1=0-0.5×(-4.0)0.01N =200 N ,方向竖直向上.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铁锤钉钉子的作用力为200 N ,方向竖直向下.(2)若考虑重力,设此时受钉子的作用力为F 2,对铁锤应用动量定理,取竖直向上为正.(F 2-mg )t =0-m (-v )F 2=-0.5×(-4.0)0.01N +0.5×10 N =205 N ,方向竖直向上.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此时铁锤钉钉子的作用力为205 N ,方向竖直向下.(3)比较F 1与F 2,其相对误差为|F 2-F 1|F 1×100%=2.5%,可见本题中铁锤的重力可忽略.[答案] (1)200 N (2)205 N (3)见解析应用动量定理的四点注意事项(1)明确物体受到冲量作用的结果是导致物体动量的变化.冲量和动量都是矢量,它们的加、减运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列方程前首先要选取正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一致的力或动量取正值,反之取负值,而不能只关注力或动量数值的大小.(3)分析速度时一定要选取同一个参考系,未加说明时一般是选地面为参考系,同一道题目中一般不要选取不同的参考系.(4)公式中的冲量应是合外力的冲量,求动量的变化量时要严格按公式,且要注意是末动量减去初动量.[跟进训练]训练角度1 定性分析现象4.如图所示,突发交通事故时,车内正面的安全气囊弹出.弹出安全气囊可以( )A.增大事故突发时人的惯性B.减小事故突发时人的惯性C.增大事故突发时由于撞击对人的伤害D.减小事故突发时由于撞击对人的伤害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故安全气囊弹出不会改变人的惯性,故A、B错误;安全气囊弹出后可以延长撞击时间,从而减小作用力,减小事故突发时由于撞击对人的伤害,故C错误,D正确.]训练角度2定量计算5.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A.1.6×102 kg B.1.6×103 kgC.1.6×105 kg D.1.6×106 kgB[根据动量定理有FΔt=Δm v-0,解得ΔmΔt=Fv=1.6×103 kg/s,所以选项B正确.]1.物理观念:动量、冲量概念、动量的变化.2.科学思维:动量定理.3.科学态度与责任:解释碰撞、缓冲等现象.当堂演练1.(多选)关于物体的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动量越大,其惯性也越大B.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其动量一定改变C.同一参考系中,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同D.运动的物体在任一时刻的动量方向一定与该时刻的加速度方向相同BC[物体的动量是由速度和质量两个因素决定的,动量大的物体,质量不一定大,惯性也就不一定大,A错误;动量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与加速度方向无关,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其动量一定改变,B正确,D错误;动量相同指动量的大小和方向均相同,而动量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故同一参考系中,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同,C正确.]2.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物块通过一根细线相连,中间夹着一根压缩了的轻弹簧(与两物块均不拴接),如图所示,A物块的质量是B物块质量的2倍.现烧断细线,在弹簧弹开两物块的过程中,用I A、I B分别表示弹簧对A、B两物块的冲量大小,则()A.I A=I B B.I A=2I BC.2I A=I B D.3I A=I BA[烧断细线后在弹簧弹开两个物块的过程中,A、B所受的弹簧弹力大小相等、作用时间t相等,则由I=Ft知:I A=I B,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如图所示,小明在演示惯性现象时,将一杯水放在桌边,杯下压一张纸条.若缓慢拉动纸条,发现杯子会出现滑落;当他快速拉动纸条时,发现杯子并没有滑落.对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缓慢拉动纸条时,摩擦力对杯子的冲量较小B.快速拉动纸条时,摩擦力对杯子的冲量较大C.为使杯子不滑落,杯子与纸条间的动摩擦因数应尽量大一些D.为使杯子不滑落,杯子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应尽量大一些D[在缓慢拉动和快速拉动纸条的过程中,杯子受到的摩擦力均为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但快速拉动时,纸条与杯子作用时间短,此时摩擦力对杯子的冲量小,由I=Δp可知,杯子增加的动量较小,因此杯子没有滑落,缓慢拉动时,摩擦力对杯子的冲量大,杯子增加的动量大,杯子会出现滑落,A、B错误;为使杯子不滑落,摩擦力对杯子的冲量应尽量小一些,杯子与纸条间的动摩擦因数应尽量小一些,选项C错误;杯子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时,杯子在桌面上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较大,则滑动的距离较小,杯子不容易滑落,选项D正确.]4.质量为0.2 kg 的小球竖直下落,以6 m/s 的速度碰触地面,再以4 m/s 的速度反向弹回.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在小球与地面接触的时间内,关于小球动量的变化量Δp 和合力冲量ΔI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Δp =2 kg·m/sB .Δp =-2 kg·m/sC .ΔI =0.4 kg·m/sD .ΔI =-0.4 kg·m/sA [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则小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动量的变化为:Δp =m v 2-(-m v 1)=0.2×(6+4) kg·m/s =2 kg·m/s ,方向竖直向上,故A 正确,B 错误.根据动量定理可知,合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可知ΔI =Δp =2 kg·m/s ,C 、D 错误.]5.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50 kg 的运动员进行蹦床运动表演,从离水平网面3.2 m 高处自由下落,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5.0 m 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0.5 s ,g 取10 m/s 2.(1)求运动员从开始下落到与网接触前,重力的冲量大小;(2)求运动员从接触网到离开网,网对运动员的平均作用力大小.[解析] (1)由h =12gt 2得t =0.8 s由I =mgt 得I =400 N·s.(2)由v 21=2gh 1得v 1=8 m/s由v 22=2gh 2得v 2=10 m/s设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由(mg -F )t ′=-m v 2-m v 1得F =2 300 N[答案] (1)400 N·s (2)2 300 N第2节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牛顿运动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关系,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动量守恒定律.2.[科学思维]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会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3.[科学态度与责任]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了解它在实际中的简单应用.4.[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火箭的飞行原理和主要用途.一、动量守恒定律1.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合外力为0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2.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的作用.(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3)系统受外力的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内力.这种情况严格地说只是动量近似守恒,但却是最常见的情况.(4)系统受外力,但在某一方向上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在这一方向上,动量守恒.3.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1)p=p′(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2)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一个物体动量的变化量与另一个物体动量的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Δp=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4)m1v1+m2v2=m1v1′+m2v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用前的动量和等于作用后的动量和).4.适用范围: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不仅低速、宏观领域遵循这一规律,高速(接近光速)、微观(分子、原子的尺度)领域也遵循这一规律.二、反冲运动与火箭1.反冲运动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裂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向某一个方向运动,另一部分向相反方向运动的现象.2.火箭(1)原理:火箭的飞行应用了反冲的原理,靠喷出气流的反作用来获得巨大速度.(2)影响火箭获得速度大小的因素:一是喷气速度,喷气速度越大,火箭能达到的速度越大;二是燃料质量越大,负荷越小,火箭能达到的速度也越大.3.反冲运动的应用和防止(1)灌溉喷水器、反击式水轮机、喷气式飞机、火箭等都是利用了反冲运动.(2)消防高压水枪、射击步枪等的反冲作用都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防止.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如果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则动量不一定守恒.(√)(2)只要系统内存在摩擦力,动量不可能守恒.(×)(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动量是守恒的.(×)(4)一切反冲现象都是有益的.(×)2.运送人造地球卫星的火箭开始工作后,火箭做加速运动的原因是() A.燃料推动空气,空气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B.火箭发动机用力将燃料燃烧产生的气体向后推出,气体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C.火箭吸入空气,然后向后排出,空气对火箭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D.火箭燃料燃烧发热,加热周围空气,空气膨胀推动火箭B[火箭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反冲运动,是火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从尾喷管迅速喷出时使火箭获得反冲速度,故正确答案为选项B.] 3.A、B两物体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沿一直线相向而行,A质量为5 kg,速度大小为10 m/s,B质量为2 kg,速度大小为5 m/s,两者相碰后,A沿原方向运动,速度大小为4 m/s,则B的速度大小为()A.10 m/s B.20 m/sC.30 m/s D.40 m/sA[以A物体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 A=10 m/s,v B=-5 m/s,p=p A+p B =5×10 kg·m/s+2×(-5) kg·m/s=40 kg·m/s.碰撞后,由动量守恒定律得p=m A v A′+m B v B′,解得v B′=10 m/s,与A的速度方向相同,故选项A正确.]考点1:动量守恒的判断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辆平板车,一个人站在车上用大锤敲打车的左端,如图所示.(1)人和大锤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吗?(2)在连续敲打下,这辆车能否持续地向右运动?提示:(1)以人和大锤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时,人受到平板车施加的摩擦力,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动量不守恒,地面光滑,以人、大锤和平板车为系统动量守恒.(2)当把锤头打下去时,锤头向右摆动,系统总动量要为零,车就向左运动;举起锤头时,锤头向左运动,车就向右运动.用锤头连续敲击时,车只是左右运动,一旦锤头不动,车就会停下来,所以车不能持续向右运动.动量守恒定律成立条件的四种情况:(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形,如宇宙中两星球的碰撞,微观粒子间的碰撞都可视为这种情形.(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所受合外力为零.像光滑水平面上两物体的碰撞就是这种情形.(3)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当系统所受的外力远远小于系统内各物体间的内力时,系统的总动量近似守恒.例如,抛出去的手榴弹在空中爆炸的瞬间,弹片所受火药爆炸时的内力远大于其重力,重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系统的动量近似守恒.(4)系统受外力作用,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例1】(多选)下列四幅图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的是()A.在光滑水平面上,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B.剪断细线,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C.两球匀速下降,细线断裂后,它们在水中运动的过程中D.木块沿光滑固定斜面由静止滑下的过程中AC[A图中,在光滑水平面上,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系统所受外力之和为零,系统动量守恒,故A正确;B图中,剪断细线,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中,墙壁对滑块有作用力,系统所受外力之和不为零,系统动量不守恒,故B错误;C 图中,木球与铁球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故C正确;D图中,木块下滑过程中,斜面始终受挡板作用力,系统动量不守恒,故D错误.] [跟进训练]1.(多选)如图所示,小车与木箱紧挨着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现有一男孩站在小车上用力向右迅速推出木箱.关于上述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男孩和木箱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小车与木箱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C.男孩、小车与木箱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D.木箱的动量增量与男孩、小车的总动量增量不同CD[在男孩站在小车上用力向右迅速推出木箱的过程中,男孩和木箱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系统动量不守恒,故A错误;小车与木箱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系统动量不守恒,故B错误;男孩、小车与木箱三者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故C正确;木箱、男孩、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木箱的动量增量与男孩、小车的总动量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木箱的动量增量与男孩、小车的总动量增量不相同,故D正确.故选C、D.] 考点2: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三国演义“草船借箭”中(如图所示),若草船的质量为m1,每支箭的质量为m,草船以速度v1返回时,对岸士兵万箭齐发,n支箭同时射中草船,箭的速度皆为v,方向与船行方向相同.由此,草船的速度会增加吗?这种现象如何解释?(不计水的阻力)提示:不计水的阻力,将船、箭视为一个系统,船与箭的作用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草船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有m1v1+nm v=(m1+nm)(v1+Δv),得Δv=nmm1+nm(v-v1),所以草船的速度会增加nmm1+nm(v-v1).(1)系统: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所组成的整体.(2)内力: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3)外力:系统外其他物体对系统的作用力.2.对“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的四点理解(1)系统的总动量指系统内各物体动量的矢量和;(2)总动量保持不变指的是大小和方向始终不变;(3)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但系统内每个物体的动量可能在不断变化;(4)系统在整个过程中任意两个时刻的总动量都相等,不能误认为只是初、末两个状态的总动量相等.3.动量守恒定律的四个特性。

XX年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册学案(鲁科版)

XX年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册学案(鲁科版)

XX年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册学案(鲁科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2节质点和位移学习目标:.知道位移的概念。

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2.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学习重点:质点的概念位移的矢量性、概念。

学习难点:.对质点的理解。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主要内容:一、质点: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质点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是对实际物体的近似,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一个物体是否可以视为质点,要具体的研究情况具体分析。

二、路程和位移2.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3.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它是用一条自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质点始末位置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运动路径无关。

4.位移和路程的区别:5.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

只有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时大小才等于路程。

【例一】下列几种运动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从广州飞往北京时间时的飞机B.绕地轴做自转的地球c.绕太阳公转的地球D.研究在平直公路上行驶速度时的汽车【例二】中学的垒球场的内场是一个边长为16.77m的正方形,在它的四个角分别设本垒和一、二、三垒.一位球员击球后,由本垒经一垒、一垒二垒跑到三垒.他运动的路程是多大?位移是多大?位移的方向如何?课堂训练:.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则它们的位移的大小也一定相同。

B.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同,但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可能相同。

c.一个物体在某一运动中,位移大小可能大于所通过的路程。

D.若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2.如图甲,一根细长的弹簧系着一个小球,放在光滑的桌面上.手握小球把弹簧拉长,放手后小球便左右来回运动,B为小球向右到达的最远位置.小球向右经过中间位置o时开始计时,其经过各点的时刻如图乙所示。

鲁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册教案

鲁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册教案

鲁教版⾼⼀物理必修⼀全册教案新课标鲁教版⾼⼀物理必修I全部教案⾼⼀物理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学习⽬标】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种普遍的研究⽅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会⽤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学习重点】1、理解质点的概念;2、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

【学习难点】理解质点的概念【知识链接】雄鹰在空中翱翔,⾜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川也在“坐地⽇⾏⼋万⾥”……,这些场景中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在物理学中,什么叫运动?我们⼜该如何去描述物体的运动呢?【学习内容】1、雄鹰在空中翱翔,⾜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川也在“坐地⽇⾏⼋万⾥”……,请同学们思考回答:这些场景中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在物理学中,什么叫做机械运动?举例说明。

2、宇宙中的⼀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常⽣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的⼈描述物体的运动的⽅式也不尽相同,你能举例说明吗?3、科学家应该怎样描绘物体的机械运动呢?即怎样地描述物体上各点的位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呢?请阅读书本Page9-10内容。

(1)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同时⼜在⾃转,所以地球的各部分离太阳的远近在不断变化。

地球是⼀个庞然⼤物,直径约为12800km,与太阳相距1.5×108km,也就是说地球直径约是它与太阳距离的万分之⼀。

那么如果我们讨论地球的公转时应怎么看待地球?是否要考虑地球各部分的⾃转情况?如果不⽤考虑地球的⾃转情况,我们能否忽略地球的⼤⼩,把它视为⼀个绕太阳公转的点?(2)上述情况中,如果我们忽略地球的⼤⼩和形状把地球看作⼀个点时,那么我们能够忽略地球质量吗?(3)如果研究长途巴⼠由墟沟开往南京的时间,我们是否需要考虑公交车的车轮转动情况?公交车的外表颜⾊?此时,我们忽略公交车的形状及⼤⼩⽽把公交车视为在长长的公路上运动的点吗?如果能,我们能忽略公交车的质量吗?4、在研究某些实际问题时,为了使实际问题简化我们往往会抓住主要⽭盾,忽略次要⽭盾,尽可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物理学上经常⽤到的⼀种研究问题的⽅法──科学抽象。

新编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新版

新编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新版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目录1《绪论--撩开物理学的神秘面纱》2.1《运动、空间和时间》2.2《质点和位移》22.3.1第三节《速度和加速度》(第1课时)2.3.2第三节《速度和加速度》(第2课时)3.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3.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3.3《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自由落体》4.1《重力与重心》E4.2《形变与弹力》E4.3.1 摩擦力_第1课时(教师版)4.3.2 摩擦力_第2课时(教师版)5.1《力的合成》E5.2《力的分解》E5.3力的平衡(教师版)5.4__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师版)6.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设计6.2《牛顿第二定律》6.3《牛顿第三定律》6.4《超重和失重》绪论——撩开物理学的神秘面纱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理学的研究内容。

2.了解物理学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关系。

3.掌握学习物理学的方法。

4.了解高中物理的教材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事例了解物理学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关系。

2.动手做一些物理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自然界中的一些普遍现象,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激情,感受自然规律的和谐与美妙,养成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2.了解社会中的前沿科技,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物理的能力。

2.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手段讨论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五、教学过程设计1.走进物理世界(一)、物理学与自然规律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经过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令人尊敬和热爱的基础科学。

在远到宇宙深处,近至咫尺之间,大到广袤苍穹,小到微观粒子的浩瀚而又精细的时空中,物理学研究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以及它们的性质和运动规律,因此说物理学是关于“万物之理”的学问并不为过事例展示一满天星斗数不胜数,美丽而神秘。

鲁科版高一物理教案5篇

鲁科版高一物理教案5篇

鲁科版高一物理教案5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别。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鲁科版高一物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鲁科版高一物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两个支柱: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了解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联系形成同一的电磁场。

2、了解电磁场在空间传播形成电磁波。

3、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以及赫兹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贡献。

体会两位科学家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一、伟大的预言说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那年,麦克斯韦在苏格兰爱丁堡附近诞生,从小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数学和物理天赋,他从小热爱科学,喜欢思考,1854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精心研读了法拉第的著作,法拉第关于“场”和“力线”的思想深深吸引了麦克斯韦,但麦克斯韦也发现了法拉第定性描述的弱点,那就是不能定量的描述电场和磁场的关系。

因此,这位初出茅庐的科学家决定用他的数学才能来弥补。

1860年初秋,麦克斯韦特意去拜访法拉第,两人虽然在年龄上相差四十岁,在性情、爱好、特长方面也迥然各异,可是对物质世界的看法却产生了共鸣。

法拉第鼓励麦克斯韦:“你不应停留在数学解释我的观点”,而应该突破它。

说明:麦克斯韦学习了库仑、安培、奥斯特、法拉第、亨利的研究成果,结合了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最终建立了经典电磁场理论。

说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告诉我们:闭合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能产生感应电流,我们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流呢?一定是有了感应电场,因此,麦克斯韦认为,这个法拉第电磁感应的实质是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电路中的电荷就在这个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产生了感应电流。

即使变化的磁场周围没有闭合电路,同样要产生电场。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这是一个普遍规律说明:自然规律存在着对称性与和谐性,例如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

高一物理教案鲁科版5篇

高一物理教案鲁科版5篇

高一物理教案鲁科版5篇高一物理教案鲁科版篇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过程与方法1.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4.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时刻和时间间隔1.基本知识(1)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时间间隔表示某一过程.(2)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来表示,时间用线段来表示.(3)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时间和时刻的单位是秒,它的符号是s.2.思考判断(1)时刻和时间间隔都是时间,没有本质区别.(×)(2)飞机8点40分从上海起飞,10点05分降落到北京,分别指的是两个时间间隔.(×)(3)20__年10月25日23时33分在西昌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25日23时33分,指的是时刻.(√)探究交流时间的常用单位有哪些生活中、实验室中有哪些常用的计时仪器【提示】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常用单位有分钟、小时,还有年、月、日等.生活中用各种钟表来计时,实验室和运动场上常用停表来测量时间,若要比较精确地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有时需要测量和记录很短的时间,学校的实验室中常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来完成.二、路程和位移1.基本知识(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2)位移①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②定义: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③大小:初、末位置间有向线段的长度.④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2.思考判断(1)路程的大小一定大于位移的大小.(×)(2)物体运动时,路程相等,位移一定也相等.(×)(3)列车里程表中标出的北京到天津122km,指的是列车从北京到天津的路程.(√)探究交流一个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再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所示,则他的运动轨迹、位置变动、走过的路程和他的位移是否相同【提示】他的运动轨迹不同,走过的路程不同;他的位置变动相同,位移相同.三、矢量和标量1.基本知识(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力等.(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质量、时间、路程等.(3)运算法则两个标量的加减遵从算术加减法,而矢量则不同,后面将学习到.2.思考判断(1)负5m的位移比正3m的位移小.(×)(2)李强向东行进5m,张伟向北行进也5m,他们的位移不同.(√)(3)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探究交流温度是标量还是矢量+2℃和-5℃哪一个温度高【提示】温度是标量,其正、负表示相对大小,所以+2℃比-5℃温度高. 高一物理教案鲁科版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一)能熟练使用打点计时器。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2.1《运动、空间和时间》教案教材分析由于本部分内容初中有所涉及但不够深入,所以在这部分内容处理上,时间分配少一些,但侧重知识的应用。

通过运动形式的对比引入,剖析大量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生活实例来展开,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物理的兴趣,通过大量的生活和社会实例,在原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再认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运动有多种类型,机械运动是一种简单的运动形式(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择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才有意义.(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及其符号.2、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2)、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爱国注意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参考系的概念,及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3、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程的引入:结合课本内容,在学生自行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入本章内容并简要讲解本章的学习要求(二)教学内容1、机械运动和参考系:(1)、各种运动:(2)、机械运动的定义:(3)、参考系的概念:教学过程:(4)、参考系的确定方法2、空间位置的描述3、时间的描述(三)本节小结:1、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3、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四)课堂练习(可相互讨论):教学反思本节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习得,更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正确理解知识的同时,体会如何进行问题的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的态度,关注学科间的渗透,辨证思想的渗透。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1.4 加速度 教案设计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1.4 加速度 教案设计

加速度【教材分析】加速度是运动学和动力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概念,是联系动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是分析、解决跟动力学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关键,因此加速度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之一。

对高一新生来说,加速度是一个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学生较难掌握。

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利用生活实例,降低阶梯难度,从学生熟悉的速度入手引入加速度这一概念。

这样既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在此概念上留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掌握加速度的物理概念、意义,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知道物体是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条件。

科学思维:学生通过图片、课件掌握对生活实例中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感受,用类比的方法探究推理,培养学生运用类比的学习方法。

科学探究: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善于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初速度末速度时间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快慢列车0 300(km/h)500(s)300(km/h)较慢轿车0 100(km/h)8(s)100(km/h)较快问题1.在起动过程中,哪个的速度变化更大?问题2.在起动过程中,哪个的速度变化更快?学生继续思考“如何比较列车和轿车的速度变化快慢情况?”引导学生得出答案“比较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速度变化率”。

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何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新课讲授上节课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为了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出新的物理量——加速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之比,称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cceleration),用字母a表示。

鲁教版高一物理教案

鲁教版高一物理教案

鲁教版高一物理教案教师对别人的体会要经过一番摸索、消化、吸取,独立摸索,然后结合个人的教学体会,奇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

这里由作者给大家分享鲁教版高一物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鲁教版高一物理教案篇1学习目标:1.知道位移的概念。

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2.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分。

学习重点:质点的概念位移的矢量性、概念。

学习难点:1.对质点的知道。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分.主要内容:一、质点: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质点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忽视次要因素,是对实际物体的近似,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一个物体是否可以视为质点,要具体的研究情形具体分析。

二、路程和位移2.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3.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它是用一条自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质点始末位置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运动路径无关。

4.位移和路程的区分:5.一样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

只有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时大小才等于路程。

鲁教版高一物理教案篇2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着落的运动。

摸索:不同的物体,着落快慢是否相同?为何物体在真空中着落的情形与在空气中着落的情形不同?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区分是,空气中存在着空气阻力。

对于一些密度较小的物体,例如降落伞、羽毛、纸片等,在空气中着落时,遭到的空气阻力影响较大;而一些密度较大的物体,如金属球等,着落时,空气阻力的影响就相对较小了。

因此在空气中着落时,它们的快慢就不同了。

在真空中,所有的物体都只遭到重力,同时由静止开始着落,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相同。

2.不同物体的着落快慢与重力大小的关系(1)有空气阻力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轻重不同的物体的着落快慢不同,常常是较重的物体着落得较快。

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一教学

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一教学

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一教学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是基于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一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力学、热学、光学和电磁学等模块,涵盖质点、力的作用、能量守恒、热力学、光学现象和电磁现象等核心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建立起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为后续物理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但可能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欠缺。

此外,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求知欲和好奇心也较为旺盛,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物理现象背后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合作、探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他们形成严谨、客观、理性的思考方式,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如力的合成与分解、能量守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等;(2)掌握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和实验技能,如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3)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认识物理学家及其贡献,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5)具备一定的物理图形、图表识别和分析能力,能运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实证意识;(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汇报等形式,促进学生沟通交流,提高合作能力;(3)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5)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1《运动、空间和时间》示范教案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1《运动、空间和时间》示范教案

高中物理学习资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第二章运动的描绘第 1 节:运动、空间和时间一、教课目1.知与技术(1)理解参照系的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依据状况定参照系(2)一直坐系,掌握坐系的用(3)知道和刻的区和系2.程与方法(1)通参照系的学,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的方法,学生从熟习的和已知的生活情形出,体不同参照系中运的相性,揭露参照系在确定物体运客存在的必需性和合理性,促进学生形成勤于思虑的,提升学生自主取知的能力。

(2)领会用坐方法描绘物体地点刻与的越性,,增学生并力争解决的意和能力。

3.感情度与价(1)运是宇宙中的广泛象,运和静止的相性,培育学生自然,勇于探究的精神。

(2)浸透抓住主要要素,忽视次要要素的哲学思想。

(3)浸透详细详细剖析的唯物主思想二、重点坐系表示物体的地点化是本的教课要点,于在哪些状况下能够把物体当作点是本教课的点,和刻的观点以及它之的区和系是点。

三、教课活(一)多媒体示引出自然界的全部物体都在不断地运,河水奔腾,儿翔,行,火箭射,星行,子核运⋯⋯概括:1.运动是全部物体的固有属性,是物体的存在形式,宇宙中的全部,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处在永久的运动中 .2. 物体相对于其余物体的地点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二)如何描绘机械运动?1.运动的相对性议论(师生)(1)静止是绝对的吗?(2)描绘一辆列车的运动,甲说它向北行驶,乙说它向南退后,这可能吗?引出参照系观点:在描绘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此外的物体,叫做参照系.选择不同的参照系来察看同一个运动,察看的结果会有不同.议论坐内行驶的车中的乘客以车厢作为参照系——静止以地面作为参照系——运动多媒体显示4、参照系能够随意选用,但在不同参照系中描绘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繁简程度不同样,所以,选用参照系应以察看和研究问题方便为准.如研究地面物体的运动,一般以地面为参照系;研究月亮或人造卫星的运动,应选用地球为参照系;研究行星的运动,应选用太阳为参照系.(三)如何描绘空间地点?要描绘物体的运动, 第一要确立物体的地点及地点的变化, 假如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如何定量地描绘物体的地点变化.1.如何选坐标轴和正方向?2.如何选择坐标原点?3.如何确立坐标轴上刻度值?选用经过坐标(直线运动,一般选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运动的方向为坐标的正方向,轴原点的时辰为时间的起点。

高中物理力和运动教案 鲁科版 必修1

高中物理力和运动教案 鲁科版 必修1

力和运动复习目标:1 会设计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3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4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复习重点、难点:1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2二力平衡及其条件的应用.3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课前准备1预习“力和运动”,完成“预习提纲”2要求学生课前写出本章知识点中还有哪些不甚理解或需要讨论教学过程教学进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复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本实验探究目的:实验操作注意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推理得出结论:学生练习:如图所示,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接触面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s(单位:㎝)毛巾大18.30棉布较大26.83木板小⑴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处。

⑵分析表中内容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就越,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

⑶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运动。

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的原因。

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该定律是如何得出的该定律反映了物体在什么条件下的运动状态如图6所示,细绳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系一个小球,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假如从某一时刻起,细绳断裂,且小球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小球将()A、做匀速直线运动B、立即停止C、运动越来越慢 D、仍做圆周运动3惯性惯性指的是什么?是的。

因此,可理解为惯性就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1、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属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

2、不论物体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不管物体是否受力、以及受力的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学生交流举例。

高中物理 第1章 第1节 空间和时间教案 鲁科版必修1-鲁科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第1章 第1节 空间和时间教案 鲁科版必修1-鲁科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第1节空间和时间【学习素养·明目标】物理观念:1.知道运动有多种类型,机械运动是物体最基本的一种运动形式.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如何选择参考系.3.学会应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科学思维: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时间和时刻.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其他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简称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2.参考系(1)定义: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2)选取原则: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二、空间位置的描述1.位置的确定: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应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在物理学中,通常需要借助数学方法,建立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2.坐标系的选取: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可以用一维坐标系描述;如果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其位置可以采用二维坐标系来描述.三、时间的描述1.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通常用t表示.2.在表示时间的轴上,时刻用点来表示,时间用线段来表示.3.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时间和时刻的单位是秒,它的符号是s.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车轮的转动不是机械运动.(×)(2)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3)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考系.(×)(4)在任何参考系下,同一物体的运动都相同.(×)(5)时间是较长的一段时间,时刻是较短的一段时间.(×)(6)第5 s内和前5 s内指的是不相等的两段时间间隔.(√)2.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 )A.水B.桥C.人D.河岸A[“水不流”是以水为参考系,而桥相对于水是运动的,故A正确.]3.某学校操场上国旗平台离地面的高度是0.5 m,将坐标系的原点定在平台上,取旗杆所在直线向上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旗杆上固定国旗的A、B两点离地面的距离分别为10.9 m和9.4 m,那么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 )A.10.9 m9.4 m B.11.4 m9.9 mC.10.4 m8.9 m D.10.9 m -9.4 mC[根据题意,A、B两点离平台(坐标原点)的距离分别为10.9 m-0.5 m=10.4 m和9.4 m-0.5 m=8.9 m,且A、B两点都在平台上方,故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0.4 m和8.9 m.选项C正确.]4.下列说法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A.学校每天21:40准时熄灯B.早晨由临海开往某某的第一班车,在06:20发车C.高考理科综合的考试时间为150分钟D.中央电视台的《朝闻天下》节目在6点开播C[选项A、B、D中的21:40、06:20和6点均指时刻,选项C中的150分钟指时间间隔,故选项C正确.]机械运动参考系只有选取了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才具有实际意义,也就是说,只有选择了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才具有唯一性,物体的运动规律才能唯一确定.2.参考系选取的三原则(1)任意: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2)方便:参考系的选取应该遵循方便性原则和简单性原则,也就是说,无论将哪一个物体选作参考系,应该使问题的研究更方便、更简单,杜绝使问题复杂化的情况.(3)实用:一般选取地面为参考系.【例1】如图所示是某型号战斗机在空中加油的情形,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考系,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A.战斗机B.地面上的房屋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D.战斗机里的飞行员思路点拨:相对于参考系位置变化的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的物体是静止的;本题研究的是加油机的运动情况,关键看它相对所选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变化.B[加油机相对于战斗机位置不变,以战斗机为参考系,加油机是静止的,A错误;加油机相对于地面上的房屋位置不断变化,以地面上的房屋为参考系,加油机是运动的,B正确;加油机相对于加油机中的飞行员位置不变,以加油机中的飞行员为参考系,加油机是静止的,C错误;加油机相对于战斗机里的飞行员位置不变,以战斗机里的飞行员为参考系,加油机是静止的,D错误.]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2)根据题意确定合适的参考系.(3)分析被研究物体相对于所选参考系的位置变化情况.1.(多选)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B.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D.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BCD[先自己画出情景示意图,借助图景分析理解.电梯中的乘客看其他物体时,是以自己所乘的电梯为参考系,甲中乘客看高楼向下运动,说明甲相对于地面一定在向上运动,同理,乙看到甲在向下运动,说明乙相对地面也是向上运动,且运动得比甲更快.丙电梯无论是静止,还是在向下运动,或者以比甲、乙都慢的速度在向上运动,则丙中乘客看见甲、乙两电梯都会感到是在向上运动.] 空间位置的描述(1)坐标原点应建立在参考系上.(2)对坐标方向的选取要使对物体运动规律的描述尽量简便.2.坐标系的种类(1)一维坐标系: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标度,建立一维坐标系,如图甲所示.(2)二维坐标系:当物体在某一平面内做曲线运动时,需要用两个相互垂直的坐标确定它的位置,即二维坐标系(平面坐标),如图乙所示.(3)三维坐标系:当物体在空间内运动时,如踢出的足球在空中运动,需要采用三个坐标确定它的位置,即三维坐标系(空间坐标),如图丙所示.甲.一维坐标系乙.二维坐标系丙.三维坐标系【例2】如图所示是为了定量研究物体的位置变化作出的坐标轴(x轴).在画该坐标轴时规定原点在某长直公路上某广场的中心,公路为南北走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坐标轴上有两点A和B,A点的位置坐标为x A=5 m,B点的位置坐标为x B=-3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A点位于广场中心南边5 m处;②A点位于广场中心北边5 m处;③B点位于广场中心南边3 m处;④B点位于广场中心北边3 m处.A.①③B.②④C.①④ D.②③思路点拨:①在直线坐标系上,要明确坐标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②根据位置坐标确定所在位置到坐标原点的距离.D[坐标值的正、负只表示方向,正号表示方向与所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负号表示方向与所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本题中规定原点在某长直公路上某广场的中心,向北为正方向,A点的坐标为正值,表示A点位于广场中心北边5 m处,②正确,B点的坐标为负值,表示B点位于广场中心南边3 m处,③正确,故正确选项为D.]描述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1)选定参考系,以参考系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应明确坐标轴的正方向及其标度大小.(2)根据物体相对参考系的距离及方位,在坐标系中找出与物体位置相对应的坐标点.2.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 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 m高处被接住.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 m处,向下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则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 )A.2 m,-2 m,-1 m B.-2 m,2 m,1 mC.4 m,0,1 m D.-4 m,0,-1 mB[根据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A点为抛出点,坐标为-2 m,B点为坐标原点,D 点为地面,坐标为2 m,C点为接住点,坐标为1 m,所以选项B正确.]3.如图所示,某人从学校门口A处开始散步,先向南走了50 m到达B处,再向东走100 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150 m到达D处,则A、B、C、D各点位置如何表示?[解析]本题考查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可以以A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的正方向,向北为y轴的正方向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则各点坐标为A(0,0),B(0,-50 m),C(100 m,-50 m),D(100 m,100 m).[答案]见解析时间的描述时刻时间(间隔)区别时刻对应于物体所处的位置或状态时间(间隔)对应于物体所经历的某段过程时刻只有先与后,而没有长短之分时间(间隔)没有先与后的区别,只有长短之分在时间轴上,时刻用一个点表示在时间轴上,时间用线段表示联系(1)两个时刻的间隔即为时间(2)时间能够展示物体运动的一个过程,好比是一段录像;时刻可以显示物体运动的一个瞬间,好比是一X照片.由一XX连续的照片可以组成录像,一系列连续时刻的积累便构成了时间(1)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第n s内指的都是时间,都为1 s.(2)最初2 s内、最后3 s内、…、最初n s内都是指时间,在数值上对应所述值.(3)第1 s末(第2 s初)、第2 s末(第3 s初)、…、第n s末,都是指时刻.如图所示,第3 s末和第8 s初都是时刻,第5 s末和第6 s初是同一时刻(在时间轴上是同一点).第2 s初到第3 s末的时间间隔为2 s.【例3】如图所示是表示时间的坐标轴.请思考并讨论:(1)图中A点和B点的意义是什么?(2)A、B之间的线段表示什么?(3)“前2 s”在图中怎么表示?(4)“第6 s”在图中怎么表示?(5)“第2 s末”和“第3 s初”在图中怎么表示?它们是同一个时刻吗?思路点拨:仔细揣摩第几秒“末”、第几秒“初”、几秒“内”中关键字眼的含义是区分时间与时刻的关键.[解析]时刻是某个瞬间,时刻对应物体所处的某个状态,时间对应某段过程.时间与时刻可以在表示时间的坐标轴上表示出来,其中时间对应一段线段,有一定的长度,时刻对应一个点.[答案](1)A点和B点表示两个时刻,分别指第3 s末(第4 s初)和第4 s末(第5 s初)(2)时间,且时间为1 s(3)0到2 s末之间的线段表示前2 s(4)5 s末到6 s末之间的线段表示第6 s(5)“第2 s末”和“第3 s初”在题图中均为数字2所在的点,是同一时刻怎么区分时间间隔与时刻首先,应明确时刻对应某个事件或运动的状态、位置,而时间间隔对应事件或运动的过程或是位置变化.其次,应掌握一些表示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键词,如时间数值后跟“初”“末”“时”等应是时刻;如时间数值后跟“内”“中”等一般为时间间隔.4.2019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A组第6轮中国国家队与韩国国家队的比赛于3月23日19点35分开始.上半场第34分钟,于大宝头球破门.经过90分钟的角逐,中国队最终以1∶0战胜韩国队.则对以上表述中的“19点35分”“第34分钟”和“90分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时刻时刻B.时间时间时刻C.时刻时刻时间D.时间时刻时间C[“19点35分”和“第34分钟”指的是一个时间点,表示时刻.“90分钟”指比赛进行的总时间,表示时间,C正确.]5.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5 s时指的是物体在5 s末时,指的是时刻B.物体在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C.物体在第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D.第4 s末就是第5 s初,指的是时刻B[画时间轴如图所示,5 s时指的是5 s末这一时刻,5 s内指的是0~5 s这一段时间,第5 s内指的是在4 s 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第4 s末和第5 s初是同一时刻,故选B.]1.(多选)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位置没有变化就是不运动B.两物体间的距离没有变化,两物体一定都是静止的C.自然界中没有不运动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先选参考系,平常说的运动或静止是相对于地球而言CD[物体的位置对某一参考系不变,但对另一参考系位置可能变化,物体在运动,故A 错误;两物体间距离没有变化,两者可能静止,也可能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故B错误;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运动,由于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故C、D正确.] 2.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C[坐标系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是用来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的,A、B正确,C错误;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描述需要建立一维直线坐标系,做平面曲线运动时需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D正确.]3.下列各选项表述中,不是指时间的是( )A.3月1日到3月2日之间B.一光年C.一整夜D.45分钟B[一光年是指光在一年里以光的速度所通过的距离,故选项B符合题意.根据时间的定义可知选项A、C、D都是指时间,故选项A、C、D不符合题意.]4.如图所示,一根长0.8 m的直杆竖直放置,今有一内径略大于杆直径的环,从杆的顶点A向下滑动,规定向下为正方向.(1)取杆的下端O为坐标原点,图中A、B两点的坐标各是多少?环从A到B的过程中,位置变化了多少(OB间距离为0.2 m)?(2)取A端为坐标原点,A、B点的坐标又是多少?环从A到B的过程中位置变化了多少?(3)由以上两问可以看出,坐标原点的不同对位置坐标和位置变化是否有影响?[解析](1)由于杆长0.8 m,OB长为0.2 m,坐标系向下为正方向,故以O点为坐标原点,A、B的坐标分别为x A=-0.8 m,x B=-0.2 m,从A到B位置变化为x B-x A=0.6 m.(2)由题意知,AB长为0.6 m,以A为坐标原点,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A=0,x B=0.6 m.从A到B位置变化为x B-x A=0.6 m.(3)选取的坐标原点不同,同一位置的坐标不同,但两点间的位置变化相同.[答案](1)-0.8 m -0.2 m0.6 m (2)0 0.6 m0.6 m (3)对位置坐标有影响,对位置变化没有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运动、空间和时间》教案教材分析由于本部分内容初中有所涉及但不够深入,所以在这部分内容处理上,时间分配少一些,但侧重知识的应用。

通过运动形式的对比引入,剖析大量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生活实例来展开,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物理的兴趣,通过大量的生活和社会实例,在原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再认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运动有多种类型,机械运动是一种简单的运动形式(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择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才有意义.(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及其符号.2、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2)、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爱国注意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参考系的概念,及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3、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程的引入:结合课本内容,在学生自行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入本章内容并简要讲解本章的学习要求(二)教学内容1、机械运动和参考系:(1)、各种运动:(2)、机械运动的定义:(3)、参考系的概念:教学过程:(4)、参考系的确定方法2、空间位置的描述3、时间的描述(三)本节小结:1、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3、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四)课堂练习(可相互讨论):教学反思本节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习得,更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正确理解知识的同时,体会如何进行问题的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的态度,关注学科间的渗透,辨证思想的渗透。

特别是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和处理抽象物理问题的能力。

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其中的知识。

2、2 质点和位移学习目标:1. 知道位移的概念。

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2. 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学习重点: 质点的概念位移的矢量性、概念。

学习难点:1.对质点的理解。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主要内容:一、质点:二、路程和位移三、矢量和标量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课堂训练 课后作业:2、3速度和加速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区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重点:1、速度的变化量v ∆速度的变化率tv ∆∆的含义。

2、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加速度的放心的理解教学方法:比较、分析、讨论法教学用具:有关知识的投影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出示投影片)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三、小结1、加速五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2、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的区别3、能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中分析出v 、a 的大小、方向等。

四、作业五、板书设计⎪⎩⎪⎨⎧→单位方向计算公式文字表述加速度的物理量表示物体速度改变快慢3、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2、会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as v v t 2202=-,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公式解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本部分矢量较多,在解题中要依据质点的运动情况确定出各量的方向,不要死套公式而不分析实际的客观运动。

教学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学难点:据速度和位移公式推导得到的速度和位移关系式的正确使用教学方法:讲练法、推理法、归纳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CAI 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我们来学生上述规律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生目标(二)学生目标完成过程: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三、巩固练习四、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是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下述公式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v t =v 0+at ;s=v 0t+21at 2;202v v t -=2as s=t v s t v v t =+;20 这些公式共涉及v 0、v t 、a 、s 、t 五个物理量,对于一段直线运动,只要已知三个物理量,总可以就出另外两个物理量。

四、作业课后习题五、板书设计3、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学习目标 细解考纲】1.会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

2.会用描点法作出 v-t 图象。

3.能从 v-t 图象分析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4.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精神。

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名师小结感悟反思】在纸带上选取合适的测量点作为计时起点,在选好计数点后利用平均速度近似为该点瞬时速度的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描点连线作图建立速度—时间图象可直观地描绘出质点的运动情况。

3.3“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自由落体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⑵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自由落体加速度。

⑶能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分析推论,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通过对伽利略的工作的回眸,掌握伽利略的科学的思维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的逻辑思维素质,培养学生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结合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大胆质疑的精神。

(3)培养学生动手、交流、分析、创新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难点:通过牛顿管的实验合理外推到自由落体运动的方法。

三、设计思路本节教学从实验出发,逐步深入探索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性质、规律及应用,使学生从对现象的表面观察到对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掌握。

适当穿插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历史,让学生充分了解伽利略的科学方法;利用探究活动----测量反应时间,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创新能力,这是新世纪对教师提出的重要课题。

四、教学资源1、演示器材:硬币、7+7免费早餐券、巧克力、纸、牛顿管、抽气机、多媒体设备。

2、分组实验器材:刻度尺、秒表、玻璃珠五、教学设计与过程一、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板书)1、只受重力;(或空气阻力可忽略)2、静止开始下落(或自由下落,或初速度为0)二、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板书)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位移公式:(板书)速度公式:四、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测量你的反应时间。

(探究活动)▲布置作业4、1重力和重心课标要求【知识和技能】⒈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⒉知道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和符号,会画力的图示和示意图⒊知道按力的性质和力的效果对力分类,能正确区别力的类别⒋知道重力的产生原因,正确理解重力的定义,能确定物体重力的大小,指明重力的方向⒌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能确定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的位置,会分析一般物体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的关系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过程和方法】⒈通过研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⒉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⒊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的物体方法分析综合方法.(力的概念的深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研自然的兴趣,知道物理与生活的关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力、重力、重心的概念。

力的图示和力的作用效果教学难点力、重心概念的深入理解教具弹簧、弹簧秤、木块、海绵、不规则的薄板、细线、曲尺…教学过程新课准备:新课教学1.力⑴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力的测量(N)(3)力是矢量(结合实例分析)(4)力的图示与示意图2.重力 3.重心4.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课后作业:课本练习4、2 形变与弹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中常见形变;(2)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3)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或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它们的方向;(4)会知道胡克定律,并计算弹簧弹力;(5)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地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体会“放大方法”,显示微小形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经历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体验探究方法。

3.情感价值目标(1)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入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世界观;(2)了解弹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关心科学技术应用与发展;(3)通过播放2008北京奥运会冠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1.弹力是在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条件、方向的判断和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在教学中应加以注意,要在练习中巩固。

三、教具媒体1.演示形变用的面包、棉线、橡皮条、木板、弹簧、木块、激光器、平面镜、玻璃瓶形变放大器等。

2.演示胡克定律用的带长度刻度的木板,弹簧、钩码等3.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设计六、说明1.在本节教学中几个小实验应做好,这对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很重要。

2.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作用,有些结论可让学生总结出来。

3. 做好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实验,这是科学方法渗透的要求。

第四章第2节形变与弹力板书一、形变1.定义:物体发生的伸长、缩短、弯曲等变化称为形变,或者说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2.原因:物体受到了外力3.类型: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范性形变:撤去外力后,物体不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4.弹性限度:当弹性形变达到某一值时,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这个值叫弹性限度。

二、弹力1.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一种使物体恢复原状的力,这种力叫做弹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