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徐复观艺术思想看当今中国艺术教育的核心
浅谈关于《中国艺术精神》的思考
浅谈关于《中国艺术精神》的思考作者:张家毅来源:《书画世界》2020年第03期内容提要: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共分十章,九章均为论绘画艺术及其所蕴含的中国艺术精神,在附录中还有相当长的篇幅谈论书法和绘画的鉴定问题。
书中还辨析、校正了许多前人的考据错误,澄清了许多前人的绘事公案,呈现了广阔的学术视野,表现了学术的人类性和现代性。
他将中国艺术精神看作是承载作者艺术追求与作品历史境遇的核心媒介,中国艺术精神也成了21世纪研究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理论基础。
关键词:老庄精神;中国人物画;中国山水画;气韵《中国艺术精神》是徐复观研究中国艺术精神的一部重要专著,书中除了第一部分通过对《论语》的解读论述了儒家学说中音乐的艺术理念,其余绝大部分篇幅都是通过中国古典画论来印证由《庄子》所奠定的中国艺术精神——出乎技艺而成就自由的人生。
徐复观充分的论述,一方面让我对《庄子》中所体现的人生哲学有了更加具体可见的体悟,也使我对中国画的思考更加深入,建立起了一些理论框架。
艺术精神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
譬如,中国画不同于日本画,不是它们的物质媒介不同,而是内在的精神不同。
由此可见,艺术精神中蕴含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
中国艺术的精神是什么?徐复观先生认为中国艺术精神(或纯粹的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的精神,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而纯艺术精神主要又体现在了在绘画上面。
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是由此思想系统所导出。
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
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
因为笔者的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画,所以本文着重对《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有关中国画的部分进行分析。
中国艺术精神所成就的中国绘画,所体现的人生境界,与西方近现代文化的性格,呈现明显的不同:中国绘画,由人物而山水,山传色而淡彩,而水墨,这些都是出自虚、静、明的精神,都是向虚、静、明精神的自我实现。
《艺术概论》教案课程
临沂大学传媒学院《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方案一、课程说明1、适用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11级专科1班。
3、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4、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实施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的重点课程之一,是一门有关艺术的基础理论课。
5、课程目的、任务及要求本课程主要侧重于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讲述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艺术门类的基础知识,尤其是通过鉴赏中外优秀艺术作品,使学生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性情,提高自身自主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6、教学时数分配表7、使用教材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8、考试、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开卷考试=总成绩9、主要参考书目及网址杨琪的《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版。
杨恩寰、梅宝树的《艺术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版。
刘明亮、刘峥的《艺术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潘红的《艺术概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黄宗贤的《从原理到形态——普通艺术学》,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7月版。
金元浦等主编的《美学与艺术鉴赏》宗白华的《艺境》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黑格尔的《美学》王振复的《中国美学史教程》等二、课程内容绪论什么是艺术学【教学目的】1、了解艺术学的历史渊源2、理解艺术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理解艺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本章重点】1、艺术学的起源、研究对象及方法2、艺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本章难点】艺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方法与手段】讲授为主,提问为辅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内容】1、艺术学的历史渊源(1)中国古典艺术学(2)西方古典艺术学2、艺术学的研究对象(1)艺术学学科地位的确立(2)何谓艺术学3、艺术学的研究方法(1)美学的方法(2)文化学的方法4、艺术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1)艺术与哲学(2)艺术与宗教(3)艺术与道德(4)艺术与科学【参考书目】陈望衡著的《中国美学史》等【课后作业】思考艺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上编基本原理第一章艺术本质【教学目的】1、了解西方几大理论家的大致生平事迹;2、掌握西方几大理论家的艺术本质论;3、能够对其艺术本质论观点作出合理评价。
不同世代的精神共鸣——“现代艺术论战”中的徐复观与刘国松
首先 ,从 世界 文 化生 态 的角度 看 ,这场 论 战是 中西 文化 冲突 的产 物 。14 9 9年 以后 ,背井 离 乡来 台的很 多年 轻人 ,随 着地 理 、文化 上 与大 陆的 隔绝 ,精 神上 也 出现 了无 根 的危 机 。 台湾 当局 为 了控 制 台湾 岛 内年轻 人 的思想 ,刻 意斩 断他 们 的历史 意 识 ,禁 绝 了五 四运动 以来 的现 代文 化 在 岛 内的传 播 ,鲁迅 、巴金 等人 的作 品都 成 为禁书 。而 2 O世纪 五六 十年 代 正是 西 方现 代 文化 艺 术 的繁 盛 时期 , 超 现实 主义 、抽 象表 现 主义 、波普 艺术 汇成 世界 文化 的汹涌 潮 流 ,台 湾年 轻 一代 的 知识 分 子 ,几 乎
思考。
一
、
徐 复 观 与 刘 国松 论 战 的缘 起
台湾 “ 现代艺术论战” 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源流和文化背景。2 0世纪 5 0年代起 ,台湾逐
渐融入现 代世 界 ,出现 了轰轰 烈烈 的现 代文化 运动 ,也 出现 了互 相 对立 的 两大 思想 阵 营 ,一是 以西 方 文化 为导 向的 自由主义思潮 ,一 是 以传 统文 化为本位 的新 儒学 思潮 ,艺术 上也 出现 了以 “ 月 ” 五 、 “ 方 ” 等艺术 团体为代 表 的现代派 和 以徐 复观 为 代表 的传统 派之 间 的论 争 。 “ 月 ” 画会 的成 员 东 五 大 多受过完 整 的学校教 育 ,他 们能 写会 画 ,尤 以刘 国松 、庄 酷为 代表 ,实 乃 现代 艺术 论 战 的中坚 力
提 出的很多 问题 ,在 2 0世纪八 九 十年代 以来 的 中 国大 陆引起 了强 烈 的反 响 。通 过 这 场论 战 ,人 们
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追寻
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追寻徐复观作为一位当代艺术家,他一直在寻找中国艺术精神。
他认为,中国艺术精神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结合,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融合。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本文将从徐复观的艺术作品中选取五个例子,来证明他对中国艺术精神的追寻。
第一个例子是他的作品《洛阳牡丹》。
此作品是以“牡丹”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为主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发扬。
他通过对牡丹这一美好象征的深入描绘,寓意着中国文化的瑰丽与魅力。
同时,他又将牡丹这一传统文化符号和现代的艺术形式相结合,以新的展现方式呈现出来,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在当代艺术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第二个例子是他的作品《齐白石大师》。
这幅画是以中国画大师齐白石为主题,表达了他对中国传统艺术及其人物的崇敬和敬仰。
通过对齐白石的形象的深入描绘,徐复观展现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执着追求。
他通过表现齐白石的神态、动作和特征等细节,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的“格物致知”、“天人合一”等重要思想。
第三个例子是他的作品《笔墨忘形》。
此作品以中国画和书法为主题,表达了他对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回溯和反思。
在这幅作品中,他摒弃了传统文化艺术中过分追求技巧和形式的缺陷,强调了在创作中调动自身情感和感性体验的重要性。
他在作品中采用了笔墨“逸、淋、点、墨、激”的表现方法,表现出他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和延续。
第四个例子是他的作品《水墨敦煌》。
这幅作品以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敦煌壁画为主题,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创新。
他通过对敦煌壁画中形象、配色、线条等细节的深入研究和模仿,结合自身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对当代社会的认识,开创了一种新的、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形式,将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艺术融合在一起,彰显出中国艺术精神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结合。
第五个例子是他的作品《写意花鸟》。
此作品是以中国画的传统绘画形式为主题,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扬。
在这幅作品中,他采用了中国画传统的“写意”手法,在色彩、构图、线条等方面均传承了中国画的传统形式,同时又加入了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中美学思想的得失——兼论庄子艺术宗师形象的建构文/顾一心引言《中国艺术精神》一书,系徐复观先生继《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之后的又一部重要专著,也是在现代视野之下研究中国艺术精神的奠基之作。
该书体制宏大,创论颇多,主要对中国艺术史上以庄子为线索、以山水画为落实的一脉艺术精神进行了溯源与讨论,至今对学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徐氏的基本观点,是将孔子与庄子并列为中国艺术精神的滥觞,并且认为,自孔门以音乐教育为中心的艺术精神转化和没落之后,由庄子的横空出世,导出了中国纯粹艺术精神的主体“心”,奠定了以虚、静、明为基本特征的艺术性思维方式,并在后世山水画的创作与理论中得以体现和发展。
全书的理论核心,是以庄子为中国艺术精神真正的开创者,对徐氏美学思想的争论,亦历来围绕此一观点而展开。
本文试在把握徐氏研究视野与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分析本书的语词内涵与理论特色,从而评判其美学思想的得失,并对庄子艺术宗师形象的建构作一定程度的扩展讨论。
一内容概述——以庄子一章为基要《中国艺术精神》一书,是徐复观先生首次标举“中国艺术精神”为课题,在学术研究领域的拓荒之作。
书中的颇多创论,均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源流与发展表达了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在此试为概述。
全书约30万字,分列十章,前两章为其思想的纲要,分述孔子、庄子与中国艺术精神之源流的关系。
在第一章中,徐氏认为,孔门儒家以音乐为中心的美学教育,是古代艺术精神的滥觞之一,然而这一传统后来渐趋没落,并转化为文学方面的载道精神,从而退出了艺术精神的领域。
而《中国艺术精神》的第二章,即庄子一章,则是全书美学思想的灵魂所在。
在此章中,徐氏以近6万字的篇幅论述了庄子哲学,由《庄子》中关于道、美、精神自由等问题的阐述,导出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即以虚、静、明为基本特征的心斋之“心”,进而确立庄子作为中国纯艺术精神之滥觞的地位。
盖庄子的哲学宗旨,在于寻求人生自有限境界中的自由与解放,与艺术的根本目的相通;而庄子体验“道”的精神状态,则是以虚静之心去观照和把握天地间不可言说的大美,“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又与艺术性的审美与创造活动相通。
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
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摘要】徐复观是中国当代知名艺术评论家,他对中国艺术精神进行了深入的阐释。
本文首先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随后介绍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
接着分析了徐复观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关系,以及他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内涵。
最后讨论了徐复观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对徐复观的思想进行全面解读,文章最终总结了他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启示,为当代艺术界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发。
通过深入探讨徐复观的观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艺术文化的本质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 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 传统文化, 现代艺术, 关系, 内涵, 传承, 创新, 启示1. 引言1.1 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徐复观是中国当代文化名人,他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深刻而独到。
徐复观认为,中国艺术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国艺术具有独特性和深厚内涵的源泉。
在他看来,中国艺术精神融合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和创造力,富含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独特情感表达。
徐复观强调,中国艺术精神是源自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人文情怀,是中国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灵魂所在。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解读和现代艺术发展的观察,徐复观致力于揭示中国艺术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传承与创新,为中国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启示。
在徐复观看来,中国艺术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和传统的生命力所在,只有不忘本来、传承创新,中国艺术才能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展现出更加独特和鲜明的魅力。
2. 正文2.1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和道德规范。
其核心价值主张包括天人合一、中和共济、君臣义亲、忠孝节义等,这些价值观念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历史的延续,更是当代社会的精神支柱。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尊重传统、注重礼仪、重视家庭、重视教育等。
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第二章内容
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第二章内容第二章的主题是中国艺术精神。
在这一章中,徐复观提出了中国艺术精神的概念,并探讨了其特点和内涵。
中国艺术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徐复观认为,中国艺术精神具有独特的特点,与西方艺术有着明显的区别。
中国艺术精神强调内涵和意境。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形式美,更重要的是要表达情感和思想。
中国艺术家注重作品的内涵,通过意境的营造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这种追求内在美的艺术观念在中国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国艺术精神注重和谐与平衡。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思想在艺术中得到了体现。
中国艺术家追求作品的和谐与平衡,通过对比、对称和配比等手法来达到这种效果。
这种追求和谐与平衡的艺术观念使得中国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美感。
第三,中国艺术精神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中国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文的关怀在艺术中得到了体现。
中国艺术家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的描绘来表达对自然与人文的敬畏和赞美。
他们追求作品与自然的融合,通过艺术手法将自然的美与人文的情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第四,中国艺术精神注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艺术的重要基础,但中国艺术家并不满足于简单的传承,他们追求创新和突破。
中国艺术家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元素,使得作品更具时代感和个性特色。
这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为中国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第五,中国艺术精神强调社会责任和人民情感。
中国艺术家关注社会问题,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批判。
他们追求作品的社会意义和人民情感,通过艺术的方式传递对人民的思念和祝福。
中国艺术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内涵。
中国艺术家通过追求内涵和意境、和谐与平衡、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以及社会责任和人民情感来表达中国艺术精神。
这种独特的艺术精神使得中国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论徐复观艺术精神的本质及范畴
一
手与心的对立 , 由技术进步达到“ 合于《 桑林》 之舞 , 乃 中《 经 首》 之会” 的 审美效 用 , 这 种效 用 不 受对 象 、
环境 、 工 具 的限制 , 处 于 天人 合 一 的 自由境 地 , 所 以 “ 是 道在 人 生 中实 现 的情 境 , 也 正 是 艺 术 精 神 在 人 生 中呈 现时 的情 境 ” _ 3 l 舶。
第4 l 卷第 2期
论 徐 复观 艺术精 神 的本质 及 范畴
朱立 国 , 何 静
( 1 . 东南 大学 艺术学院 , 南京 2 1 1 1 8 9 ; 2 . 安康学 院 艺术 系 , 陕西 安康 7 2 5 0 0 0 )
摘
要 :徐复观 的《中国艺术精神》 是探 索 中国艺术精神的拓荒之作 , 他所谓的艺术精神 实际上是 一种 无功
2 0 1 4年 3月
山西 师 大 学 报 ( 社会科 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x i N o r m ̄ U n i v e  ̄ i t y ( S o c i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Ma r c h, 2 01 4 Vo I _ 41 No . 2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0 — 1 4
章启 群就 认 为“ 徐 复 观 的著 作 在 关键 问题 的表 达 上
出现 了一 些 混乱 ” , 如果 放 到 这个 语 境 中 , 这 种 混乱
基金 项 目: 吉林省 教育厅 “ 十二五 ” 社科项 目( 吉教科文合字 [ 2 0 1 1 ] 第2 9 9号 )
读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艺术精神》的第一页,徐复观在其《自叙》的一开始就写着:“当我写完《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后,有的朋友知道我要着手写一部有关中国艺术的书,非常为我担心。
觉得因为我的兴趣太广,精力分散,恐怕不能有计划地完成我所能做的学术上的工作。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1页。
以下出自此书的引文均只标页码)是的,作为年过六十、学术生涯紧迫的大思想家,他有许多工作要做。
《两汉思想史》和《中国经学史的基础》的学术计划还在等着他,他为什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写作这部《中国艺术精神》呢?如同《自叙》中所说,徐复观写作《中国艺术精神》的缘起,原来只是因为买了一部《美术丛书》,偶然在床上翻阅。
这里完全是无所为而为,随着思想的自由游走而碰到兴趣,随后的兴趣延伸使追问成为思想的内在需要,这种内在需要才是做学问的真正动力。
学问是要用心去做的。
人生体验对于思想大家至关重要。
思想不可能只是知识材料之间的转换。
尤其对于治思想史的人来说,把死知识变为活知识的点金术只能来自于心灵。
因此徐复观才批评《中国画学全史》的作者郑昶:“抄了不少的材料,但因其缺乏理解力,所以他自己的议论,皆是麻木不仁的一些话。
”(第7页)每一种人生体验都有着个人独特的深度和广度。
这个从陆军少将退役为学者的人,很像当年的心学大师王阳明。
他们有着共同的学者和将军的人生经历,都能够从知行合一的深切体验中去把握精神的体用关系。
王阳明从“心”出发,做学问以致良知;徐复观也是从“心”出发,做学问以彰显天下之公器。
正如他所自述:“我拿起笔开始写文章以来,虽为学识所限制,成就无多;要皆出于对政治、文化上的责任心。
政治是天下的公器,学术也是天下的公器。
”(第6页)他要通过学术这个天下的公器帮助国人找回在艺术精神方面的自信,让世界能够完整地把握中国古代艺术中所蕴涵的伟大艺术精神。
这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是一个迫切的任务。
正如徐复观当时所描述的:“现在的知识分子,偶尔着手到自己的文化时,常不敢堂堂正正地面对自己所处理的对象,深入进自己所处理的对象;而总是想先在西方文化的屋檐下,找一容身之地。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
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艺术本质和价值的著作。
在书中,徐先生以庄子的“虚、实”观念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国艺术史上的众多经典作品的解读,揭示了中国艺术所蕴含的深邃思想内涵和独特审美价值。
徐先生认为,中国艺术的精神主要体现为“虚、实”相生的理念。
这种理念源于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是一种超越形似的艺术表现方式,即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来表现世界的本质和真理。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这种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被广泛应用,如山水画中的留白、花鸟画中的取舍等,都体现了中国艺术家对世界万物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此外,徐先生还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的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形式的考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艺术精神的内涵。
他认为,这些艺术形式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中国艺术家对人生、道德、价值的深刻思考和追求,从而形成了中国艺术独特的文化性格和审美风格。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徐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艺术精神的深刻理解。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揭示
了中国艺术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同时,徐先生也强调了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艺术视野。
总之,《中国艺术精神》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著作。
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艺术的本质和价值,还能启发我们对人生、道德、价值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对所有热爱艺术、追求真理的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成教化,助人伦”在美术核心素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成教化,助人伦”在美术核心素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作者:彭娇娇来源:《艺术评鉴》2021年第08期摘要:“成教化,助人伦”,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理论。
绘画的功能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性格情操,还可提升人的审美认知能力及对生活的品味格调。
当下核心素养教育观强调了美术教育在学生个人发展和品格修为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成教化,助人伦”思想的历史沿革,“成教化,助人伦”教育功能在核心素养教育中的体现,“成教化,助人伦”对美术教育的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突出“成教化,助人伦”思想一直贯穿于美术教育的始终。
关键词:成教化助人伦核心素养美术教育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8-0010-03美术是人类生活体验及情感体验的精神产物,伴随着人类生活发展及精神发展的始终,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育作为培养及塑造人类具有高尚灵魂及健全人格有利于人类长期、终身发展的重要途径,自古以来便是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美术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的情感培养、精神培养、人伦培养及终身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美术教育的价值及意义,人类从未停止过研究的步伐。
从魏晋的谢赫、唐代的张彦远对绘画功能的解读,再到中国近代的蔡元培、丰子恺、徐复观、王朝闻等大批知识分子及教育家对美术教育功能的研究与推崇,“双基”时代及“三维”时代对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要求等足以证明美术教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新时代以学科核心素养教育观为主的教学理念的提出更是为美术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成教化,助人伦”思想的历史沿革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谢赫的《古画品录》中便记载有:“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
的绘画理论,从该内容中便可窥探出在此朝代便就有人已经意识到绘画存在教化人伦的功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重视绘画的教育功能。
据王朝闻主编的《中国美术史》隋唐卷记载:“在隋唐以前,书画艺术及书画艺人在学术文化和社会地位方面较为低下,书画被视为雕虫小技,书画家们与百工技匠一同被视为工匠之属”。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从大二开始接触中国特有的中国绘画后,就经常听到有人谈论中国艺术的精神,当时也只是凭自己有限的知识去浅浅的探讨一下,并不能深入。
随着学龄和阅读的增长,自己也能够把中国艺术精神谈两三分。
这其中对我影响对大的一本书就是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大出版社XX年版)。
这本书一共十章,前两章分别论述了儒家孔子与道家庄子各自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其余八章均为论述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
整部著作以第二章为总纲领,重在探讨庄子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精神”,其结论是中国绘画艺术是由庄子哲学一路开导而出。
所谓艺术精神,就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更或说是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
谈及中国的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就其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精神的论述具体在本书中有所阐述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结实在绘画上面;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
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比较重要的路线。
但是,当我看完此书后,我也有一些迷惑不解的地方,比如说庄子的艺术精神,原本不在于艺术创作,而是落实于人生态度上,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
钱穆先生在《老庄通辩》中就曾说:“循庄子之修养论,而循至于极,可以使人达至于一无上之艺术境界。
庄生之所谓无用之用,此惟当于艺术境界中求之,乃有以见其真实之义也。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孙立斌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现代艺术激发了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进行审美主义解释,徐复观认为中国艺术精神不单是为了个人精神的安顿,同时也为了现代人能够通过中国古代艺术更深入地发现自己,发现人生。
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解释基于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性的碰撞,人们需要艺术的心灵安顿作用,弥合现代性二元对立紧张,在艺术中实现道德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和谐。
中国艺术精神不是感性的张扬,而是理性与感性的和谐;不是感性的冲动,而是感性在理性中的安顿。
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解释是对现代性批判性思考的结果,是对现代社会中国传统艺术的合法性的论证,是他力图从中国传统的思想中发掘拯救现代性思想资源的一种尝试。
一般来说,现代性是指从文艺复兴、特别是自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历史与文化,包括政治历史、社会文化等几乎所有人类精神与物质层面的变化,所形成的与传统社会有着巨大不同的生存价值观念与社会形态结构。
现代性来自于西方,但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的遭遇,使得中国被强行纳入到了这样一个现代性体系当中。
与此相应的,中国的社会结构、历史文化都被迫发生了剧烈的转变,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遭遇了危机,作为精神现象的艺术同样面临这种现代性带来的危机。
这是我们在研究传统艺术时面临挑战的时代背景与现实基点。
徐复观对中国传统艺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主要观点就在《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
写作这本书的直接动因是1961年时任台湾东海大学教授的徐复观自日本考察,回到台湾后对西方现代艺术批判开始,挑动了长达几年之久的关于现代艺术的论争。
而这都与他在1960年访日的思考有关,一方面他对日本经济复兴之迅速感到惊异;另一方面他在东京首次见到所谓“现代文明的形相”,认为现代性以及艺术乃是对个人主体性的压迫,使人们的精神独立性消失。
他试图从现代性的根本基础来解释现代艺术“这种丑恶的东西”的精神来源,认为现代艺术本身就是现代性的表征,他说:“理性的本身是统一的,但人类对理性的发挥,常偏于某一方面。
谈中国精神的读后感7篇
谈中国精神的读后感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军训心得、学习心得、培训心得、条据文书、读后感、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military training experiences, learning experiences, training experiences, doctrinal documents, post reading feedback,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谈中国精神的读后感7篇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读后感也是一种探索,我们可以探索作品中的奥秘和哲理,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谈中国精神的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国精神》读后感
《中国精神》读后感《中国精神》读后感1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写于上个世纪初的一战期间,正当欧洲文明陷于危机,辜鸿铭的目的很明显,为陷于危机的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文明指出一条出路。
目的,是去尝试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
即儒教传统下的中国文明。
前三章的标题:真正的中国人,中国妇女,中国语言--------以此来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
真正的中国人:他过着具有成年人的理性却具有孩童的心灵这样一种生活。
即真正的中国人具有成人的头脑和孩子的心灵。
因此中国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
不朽的秘密是什麽?难以言表的文雅:善解人意和通情达理的结合产物。
什麽是爱的法则?爱的法则就是爱你的父母。
什麽是正义的法则?正义的法则就是真实、守信、忠诚,好公民的最高义务就是忠诚的义务,不仅是行为上的忠诚,而且要在精神上忠诚。
如今在中国,不需要自然力量来保护自己,公正和争议是比自然力量更高的力量,道德义务是必须得到服从的东西。
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你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博大、精深、淳朴。
如果学习中国文明,美国人将变得精深;英国人将变得博大;德国人将变得淳朴;法国人将得到所有,以及比现在更精致的优雅。
学习中国的著作的文学,对欧洲和所有的美国人都有益。
中间两章为补充:被视为权威的一些外国人,他们如何以及不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语言的。
对于欧洲的美国,也包括日本和中国,今日向往自由的.人们,获得自由的唯一办法:循规蹈矩;学习正确的循规蹈矩。
这就是中国文明的秘密,做正确的事并遵守礼法。
这是中国文明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国人精神的本质。
真正或真实的中国女人是贞洁的,是羞涩腼腆而又廉耻的,是轻松快活而迷人、殷勤有力而优雅的,只有具备了这三个特征的女人,才是中国女性的观念。
真正的中国妇女。
孔子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宁静祥和的心态让我们看清了万物的生命,这就是充满想象力的理性,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精心整理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中美学思想的得失——兼论庄子艺术宗师形象的建构文/顾一心引言一内容概述——以庄子一章为基要《中国艺术精神》一书,是徐复观先生首次标举“中国艺术精神”为课题,在学术研究领域的拓荒之作。
书中的颇多创论,均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源流与发展表达了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在此试为概述。
全书约30万字,分列十章,前两章为其思想的纲要,分述孔子、庄子与中国艺术精神之源流的关系。
在第一章中,徐氏认为,孔门儒家以音乐为中心的美学教育,是古代艺术精神的滥觞之一,然而这一传统后来渐趋没落,并转化为文学方面的载道精神,从而退出了艺术精神的领域。
而《中国艺术精神》的第二章,即庄子一章,则是全书美学思想的灵魂所在。
在此章中,徐氏以近6万字的篇幅论述了庄子哲学,由《庄子》中关于道、美、精神自由等问题的阐述,导出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即以虚、静、明为基本特征的心斋之“心”,进而确立庄子作为中国纯艺术精神之滥觞的地位。
盖庄子的哲学宗旨,在于寻求人生自有限境界中的自由与往来”1相同。
2“天34.正式导出艺术精神的主体——心斋之心。
徐氏认为,这一心灵在其精神活动的方式上,具有虚、静、明的基本特征,而在精神活动的目的上,则是寻求超越心灵与外物的主客界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至境。
5.庄子艺术精神在人生观、宇宙观、生死观、政治观等问题上的具体体现。
随后,徐氏则将他所理解的庄子的艺术精神,充分落实于后世的山水画艺术之上。
他在第三至第十章,大致以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与理论为对象,发掘庄子艺术精神之内在禀赋的传承,在此过程中,广泛涉及对气韵、逸格、文人画、南北宗派等诸多问题的研究。
徐氏的研究,盖欲指出中国山水画的特色,实源出于庄子的艺术精神(具体而言,又以魏晋时期的玄学为中介),是以虚、静、明为特征的心斋之心的活动的外化,是追求主体与客体间互无界限的天人至境。
徐氏认为,山水画之所以最能代表庄子的艺术精神,是因为孕大含深的山水意象,较之其他的艺术意象,更易于提供安顿人整个精神的艺术世界,作为客体的山水,实即为主体存在的体现。
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
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李维武徐复观之在现代新儒学思潮中独树一帜,一个总的特点,在于他的思想不是以建构形而上学体系的形式说出来,而是通过对中国文化作“现代的疏释”说出来。
这一工作的兴奋点,他首先是放在对中国道德精神的阐释上,接着又开展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由此而相继完成了《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和《中国艺术精神》这两部中国思想史名著。
在他看来,道德、艺术、科学,是人类文化中的三大支柱。
中国传统文化走的是一条人与自然过分亲和的路向,一方面使得科学方面仅限于“前科学”的成就,只有历史的意义,而没有现代的意义;另一方面又由此重视人自身的生命存在,通过对人的具体生命的心、性的发掘,在道德与艺术两大领域中获得了重要的创获,不仅有历史的意义,而且有现代的和未来的意义。
正是这样,他竭力通过对中国道德精神和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使世人知道中国文化,在三大支柱中,实有道德、艺术的两大擎天支柱”,而不是中国百事不如西洋。
因此,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是徐复观对中国文化作“现代的疏释”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解读徐复观新儒学思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一、庄子与中国艺术精神所谓艺术精神,也就是指的艺术的精神境界。
徐复观认为:“文学、艺术,乃成立于作者的主观(心灵或精神)与题材的客观(事物)互相关涉之上。
”[3]艺术作品既不是纯主观的,也不是纯客观的。
把主观投射到某一客观的事物上面去,借某一客观事物的形相把表现出来,形成晶莹朗澈的内在世界,这就是艺术的精神境界。
因此,不仅未为主观所感所思的客观事物,根本不会进入文学、艺术的创作范围之内,而且作者的人格修养和理想追求,对客观事物的价值或意味的发现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使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生命跃动有不同的层次,使艺术精神有不同的境界。
正是这样,不仅在中国人与西方人之间,由于文化的巨大差异,其艺术精神呈现出迥然的不同;而且就是在中国人之间,由于人格修养和理想追求不尽相同,其艺术精神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别。
为人生而艺术——儒道互补下的中国艺术思想
为人生而艺术——儒道互补下的中国艺术思想文/白穆【摘要】@@ 禹传位与启,夏朝始,开启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原始社会的氏族结构被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制度逐渐取代,伦理纲常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中国文化历来都是"宗教而政治化,政治而人伦化,人伦而艺术化","伦理"制度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变化、政治演进、经济发展、艺术嬗变,艺术化地表现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演进中,借此衍生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发展图卷.【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2中国传统文化向来轻技艺、重精神,在艺术思想上更是如此。
在宗法制度约束下,在儒家“入世”精神和道家“出世”精神的影响下,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重视对纯粹艺术精神的追求,在艺术中抒发个人情怀,把人生观融入艺术创作中,把艺术作为完善人格的一种方式,从而产生了中国艺术思想中极具特色的艺术观。
禹传位与启,夏朝始,开启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原始社会的氏族结构被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制度逐渐取代,伦理纲常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中国文化历来都是“宗教而政治化,政治而人伦化,人伦而艺术化”,“伦理”制度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变化、政治演进、经济发展、艺术嬗变,艺术化地表现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演进中,借此衍生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发展图卷。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儒家思想因合乎伦理宗法的秩序而被历代统治者尊崇,成为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主流意识;老庄的道家思想以强调自然、强调审美的和谐、灵动精神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
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深受两种思想影响,创造出了在宗法意识下,轻视技巧,重视艺术精神的特有的艺术思想。
在中国,不存在完全脱离人生的艺术观。
这种“为人生而艺术”的观点是中国艺术思想中一个很独特的现象。
传统的中国文化里,没有“艺术家”这个名词,单纯的艺术创作在传统观念里被称为“匠人”,而进行艺术创作的人却多是文人士大夫阶层,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艺术的形式已经不是很重要了,艺术中蕴含的精神才是创作者真正的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所以成为艺术的基础 , 而中国艺术精神则是把艺术从 E t 常生活用品中区别出来的重要保障, 研究和创作中国艺术, 其终极之地还是要上升到艺术精神的层面, 由技进乎艺 , 由 有限到无限, 最终到达“ 道” 的境地。所以, 当技术达到一
的 生命本能, 则只能 依靠艺术, 因为“ 艺术是直接影响于人 类的自我的中心的, 从直观诉于感情, 而激动本能。换言 之, 艺术是以 人的感情为生命, 深入其直观, 从根本地处激 动其人, 而及于生命的中心的冲动。 ” 艺术是审美的, 但 丰子恺认为, 艺术之影响于人的绝不限于审美方面, 它是通 过影响 人类活动最深动机的感情, 以 实现对人类的综合影 响。 所以, 艺术之于 人类本性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将 这种作用最大化将是人类探索的 重要课题, 无疑, 艺术教育 在这一课题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艺术教育” 在当代中国可以概括为两种含义, 一是以 艺术精英教育为主的专业艺术教育, 这种教育“ 是艺术院校 或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开办的, 以培养专 门艺术人才 ( 理 地。 ” 艺术家的人格修养是“ 技进乎艺” 的 保障, 徐复观对
如果真能达到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唤醒受教育者潜意识中
论、 创 作) 为目 标的学科教学和科研体系。 ” _ 2 另一个就是 非专业的艺术素养和艺术特长教育 , 可以称之为通识教育 或公共艺术教育, 是“ 高校非专业院系和中小学以培育学生 审美鉴赏能力和高尚情操为 目标的公共艺术课程 , 此外还 包括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 公共艺术教育和面向 少年儿童的 家庭艺术教育。 ” ‘ 2 但是, 无论从哪种含义上说, 中国当前 的艺术教育都存在很大问题, 有的研究者称之为“ 无根 性” , 这种认识相当贴切 : 徐复观艺术思想与专业艺术教育 徐复观认为“ 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实际上是一种无功 利的、 自由的审美状态, 它为 自由的人所共有 , 将之与特定 的艺术技巧相结合就形成中国传统艺术。 ” 【 3 技巧是艺术
从 徐 复 观 艺 术 思 想 看 当今 中国艺 术 教 育 的核 心
朱 立 国 , 2
( 1 . 曲阜 师范大学 美术学 院, 山东 日 照
摘
2 7 6 8 2 6 ;2 . 安康学院 艺术学院 , 陕西 安康
7 2 5 0 0 0 )
要: 正如 弗洛伊德所 言, 潜意识是 决定人物 品性 的最根本要 素 , 而艺术教 育无疑 是调 节人 的潜 意识发展
关键词 : 人文素养 ; 想象力 ; 徐复观 ; 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 : G 6 4 0 文献标识码 : A
弗洛伊德认为, 人的意识分为潜意识、 前意识和意 识三 个层面, 潜意识是意识的最根本之地, 也是意识的最主要部 分, 它决定着人最终的发展走向, 前意识制约着潜意识的发 展, 使不合乎理性的潜意识被压抑下来, 而合乎理性的潜意 识上浮到意识层面, 而为人所意识到。丰子恺亦认为“ 我们 人类的肉体, 是内面生活的一种象征。在我们的外面的行 动的奥底里, 潜伏着一种灵妙活跃的某物。这物或称为潜 在于自 性 中的常恒不变, 绝对 自由的神我。 ” … 其中的“ 神 我” 也即是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所以, 如何对潜意识加以引 导, 使其合乎个人和 社会发展的要求就成为很多心理学家、 教育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对“ 神我” 的 研究, 心理学家们通过记忆、 想象、 推理等 因素 来加以 把握, 丰子恺认为这只接触到“ 神我” 的表层, 而历来的学校教育也只是通过以此为基础的表面形式的说 教来达到对受教育者的教育 , 所以“ 大都拘囚于外面的行动 的形式 , 尚未达于隐在这等形式的背面的灵妙的生命。 ” L l J
作者简介 : 朱立国 , 博士, 讲师, 曲阜 师范大学美术 学院。 基金项 目: 2 0 1 4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 目“ 徐复观艺术思想的当代 意义研 究” ( 项 目编号 : 1 4 Y J C 7 6 0 0 9 4 ) 。
定的程度, 真正 决定着艺术品最终价值的 是“ 艺术精神” 层 次性的高低, 因为“ 艺术精神的自觉, 有各种层次之不 同O ” 越靠近“ 道” 的艺术精神, 其层级也就越高, 反之越 低, 徐复观 将之看做中国 传统艺术被划分为“ 逸神妙能” 各 种等级的基础。所谓的“ 艺术精神” 具体到现今社会也就 是一个人的知识结构 , 文化素养等人格修养, 所以艺术家的 人格修养在中国艺术创作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排 除伦理因 素, 人 格修养的 高下直接决定着艺术品品次的高 低。 徐复观曾 在不同的 场合谈论人的 综合修养之于艺术品 价值的 作用, 但总的纲领可以 概括为“ 文学艺术的 高下决定 于作品的格; 格的高下决定于其人的心; 心的清浊深浅广 狭, 决定 于其人 的学 , 尤决定于其人 自许 自期 的立身之
的最有效手段 。徐 复观从 中国艺术精神 出发 , 认 为艺术成就最终决定 于艺术 家的人格 素养 , 而 由艺术精神 所培 养 的想 象力 , 无疑又是各种创新 的前提 , 由此 可以看 出, 人文素养与想 象力 , 是 当今 中国艺术教育在 专业化和 大众化
两个方 面各 自的核 心, 徐复观 的艺术 思想为之提供 了 很 好的理论参考 。
第1 6卷 第 1 1 期 2 0 1 6年 1 1月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O URNAL O F J I XI UNI V ERS I T Y
Vo 1 . 1 6 No .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NO V . 2 0 1 6
文章编号 : 1 6 7 2—6 7 5 8 ( 2 0 1 6 ) 1 1 — 0 0 0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