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文化

合集下载

“柳文化专题研究课”教学心得

“柳文化专题研究课”教学心得

天在 向我们 招手 ……它们从 唐诗 宋词里 向我 的资料 ,然后根据要求 ,正确地处理信息 ,严谨
地 取舍 、归类 ,在这一过 程 中逐 步培养 了学生
柳枝 轻拂 ,拨 动 了多少文人 墨客 的心弦 ,
搜集资料 、整合信 息 、合作交 流 的能 力。学生 写 柳 的诗 歌不下 千首 。学生搜 集来 的诗 歌美 的成果展示就是一个能力提 升的过程 ,课 堂已 文 ,数量 多 ,内容杂 。我指 导学 生进行 分类 :第
竹给 我高 风亮节 的启示 。植物 不仅 为我们 提 文化气 息 的导语 ,冲击学 生视觉 的图片 ,让学 供了优美舒适 的学 习环境 ,还为我们提供 了丰 生一 下子 喜欢 上 了柳 ,他们 惊 叹柳 的多 姿多 幽
富多彩的学 习素材 。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 育 , 彩 。快乐学 习开始 了。
柳 专题研究 。参加 这个 课题 的研究后 ,我深深 品里去寻找 ,比如 含柳 字的成语 ,写柳 的诗 歌 、
体 会到 :校同植物文化 的研究 的确为语文综合 美 文等 。j塞时我 提醒学 生不仅要 探寻 文学作
性 学习搭建 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品,还 可 以把 视线转 向音乐 、绘 画 、风 俗 、饮食
我 班选 定研究 的植物是柳 以后 ,我就布置 以及不 同地 域 的柳 树 ,名人爱 柳的佳话 等等 。
学 生课前 大量搜 集资料 ,分析整合 信息 ;课 上 学生搜集资料 的空间一下子扩大 了,感知到柳
理 解运用 材料 ,展示 学 习成 果 ;课后 总结 心得 文化无 处不在 ,认识 到中华文化 的丰厚 博大 ,
经不是传统意 义 J二的课 堂了 ,而是 自主探 究的 一 类 ,因为“柳”字谐音 “留”,所 以 ,古人在柳身

柳树的知识

柳树的知识

柳树的知识
柳树的知识如下:
柳树,杨柳科杨柳属落叶乔木或灌木,种类较多,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适应性广,生命力强,喜光,耐湿,耐寒,一些品种也较耐旱和耐盐碱。

枝条因品种不同或细长柔韧下垂,或粗壮直立、斜展。

叶披针形、线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等,两面无毛或微有毛,有的品种幼叶两面被银白色绢毛,老叶无毛。

叶色因品种不同或淡绿色或深绿等。

花序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放,花期3-4月,果期4-5月,或6月等。

柳树原产于中国,是我国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乡土树种之一。

我国古人与自然万物长期相处中,逐渐认识到柳树的柔美和药用功效,引种栽培柳树。

在数千年植柳实践中,农人察柳,文人咏柳,画家画柳,药人用柳疗疾,这些由柳树栽培实践进而发展到诗文吟唱、绘画赞美、故事传说、折柳赠别习俗等,共同组成了独具特色的柳文化。

历代国人发展丰富柳文化,使之成了中华文明史河里一束耀眼的亮光。

风作文之永州风景的作文

风作文之永州风景的作文

永州风景的作文【篇一:永州文化】一、舜文化 br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

《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br 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

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

br 九疑山是舜文化的藏精之所。

《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在九疑这块神奇而美丽之土地上,留下了舜帝众多的为民服务的动人故事,留下了不少文人骚客仰游九疑山的幽怨、怀念和美好的赞誉,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挥笔写下了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壮丽诗篇。

br 让我们一同走进九嶷山,走进舜文化的这座历史殿堂!二、柳文化br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

贞元九年(793年)进士。

授校书郎,后调任蓝田尉,升任监察御史里行。

唐顺宗继位(805),柳宗元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洲司马。

十年后改任柳洲刺史。

客死柳洲。

br 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

一千多年前,奇异的永州之野造就了柳宗元辉煌的文学成就和成熟的哲学思想,而千百年来柳宗元的永州奇文为永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

br柳宗元,不愧是永州历史文化的开拓者!他以其独树一帜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文学造诣,深深赢得了永州人民的爱戴。

当您踏入永州,拜谒柳子庙,寻访柳宗元踪迹,领略永州奇异山水的时候,您将再次感受到这里厚重的柳文化底蕴!三、瑶文化br 瑶族是永州一个古老的世居民族。

境内瑶族人口达四十余万,约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其先民早在秦汉时期,以北方尤人进入黄河、长江流域的湖广一带。

宋、元、明、清时期,大批瑶民自南岭南麓等地不断徙入江华。

明清时期,永州地区的江华、永明、道县、宁远、蓝山的许多山地成为瑶民的聚居地。

br 瑶民“依山险而居”,登山惟恐不高,入林惟恐不深。

唐诗中的柳文化

唐诗中的柳文化

唐诗中的“柳文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一切景语皆情语”,杨柳作为唐诗中的一种意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是作者情思一个载体,其作用在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直抒胸臆的点缀性意象诗中,杨柳是作为情思的装饰和诗美的印证。

这个意象在唐诗中被应用的淋漓尽致,通过对唐诗中杨柳这个意象的应用加以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唐诗,了解唐诗中的柳文化。

(一)唯有杨柳管离别——离情别绪唐诗中借咏柳赋别由来已久。

民间传说,认为“柳”与“留”谐音,赠柳则含有主人挽留之意。

而且,杨柳容易成活,赠柳又含有主人美好的祝愿:望行人随处皆安!因此,折柳赠别就成了唐诗中经常出现的场景。

唐朝诗人刘禹锡《柳枝词》中写道“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离别。

”就直接说明杨柳是代表离别的树。

许多唐朝诗人在他们的诗词中也都运用了杨柳这个意象。

主要是借杨柳来营造离别的典型环境,烘托离别的感伤气氛。

如杜牧在《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中写到“九华山路云遮寺,清戈江村柳拂桥”。

王维《送元二使西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沈子福之辽东》“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中有“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郑谷《淮上友人别》中有“扬子江头杨柳青。

杨花愁煞渡江人。

”韦庄《古离别》“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别酒半酣。

”雍裕之《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在这些诗歌中柳都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提供了离别的典型环境,另一方面,点明了离别的主题。

(二)柳丝挽断肠牵断——感时伤事雍陶在《题情尽桥》中写到“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末一句是全诗最为痛快淋漓,也是最富于艺术光彩的一句。

“离恨”本不可见,诗人却化虚为实,以有形之柳条写无形之情愫,使人想见一个又一个河梁送别的缠绵悱恻的场面。

白居易《柳枝词》(其一)中写到“人言柳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这首诗更已柳丝喻愁肠。

柳庄相法白话文

柳庄相法白话文

柳庄相法白话文
柳庄相法,即柳宗悦先生所创立的一种艺术欣赏方法,以“看柳画面、懂柳意境、品柳文化”为核心,让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柳宗悦的作品,感受其中蕴含的柳文化和意境。

首先,要从柳宗悦的画面入手。

他的作品以柳树为主题,尤其擅长描绘柳树的风姿。

柳宗悦把柳树的形态、动态和色彩都表现得极其生动,使人一眼便能被吸引。

在欣赏柳宗悦的作品时,可以仔细观察柳树的线条、树枝的分叉和树叶的繁茂等特点,从而更好地体会到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次,柳庄相法也要求我们懂得柳树的意境。

柳树作为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代表着柔韧、生机和希望。

柳树的垂枝,不仅能够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能给予人们心灵上的慰藉。

在欣赏柳宗悦的作品时,我们需要通过画面的细节去寻找其中的意蕴,感受到柳树所传递的情感和哲理。

最后,柳庄相法要求我们品味柳文化。

柳树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被人们喻为“柳绿花红”,是美好生活的象征。

柳宗悦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柳树,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在欣赏柳宗悦的作品时,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他的艺术创作,还能深入了解柳文化的底蕴。

总之,柳庄相法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欣赏方法,要求我们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意境和品味文化来欣赏柳宗悦的作品。

只有真正理解了柳庄相法,我们才能更好地领略柳宗悦的艺术魅力,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柳文化和意义。

希望通过学习和运用柳庄相法,我们能够加深对柳宗悦作品的理解,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杨柳欣赏

杨柳欣赏

中国的柳文化
1、柳崇拜
视柳树为吉祥的象征
柳树因其具治病、却鬼、驱邪避毒的功用,被古代 人视为吉祥的象征。
佛教典籍《灌顶经》载:‚禅拉比皇以柳枝咒龙‛, 受其影响人们认为柳树可以却鬼,称其为‚鬼怖 木‛。佛教故事有南海观音一手托净水瓶、一手拿 柳枝的形象,为人间遍洒甘露,祛病消灾。
中国的柳文化
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 赤帝、烈(厉)山氏,则又成了与黄帝相争天下的首领。长期以 来,对于神农氏是否是炎帝这个问题,一直悬而难决。
观音菩萨手持着装有柳枝(杨枝)的甘 露净瓶普度众生,会带给人幸运吉祥。
《西游记》形容观音菩萨 “眉如小月,眼 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 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
杨柳鉴赏
杨树和柳树分别是杨柳科的杨属和柳属高大落叶乔木
湖畔柳树成荫,一派春天的气息。
小 白 杨 象 一 排 排 威 武 的 战 士
小白杨象两列威武的战士守卫着边疆
一首流行甚广的军营歌曲《小白杨》,歌中战士把小白杨看作 自已的精神伴侣和情感寄托,满怀乐观地驻守在边防线上。
柳的起源
柳树叶的化石最早发现于中国吉林省早白垩纪 中晚期(距今约1.4亿年)。
清明插柳的由来之三
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 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 发明者。远古人民过着采集和渔猎的 生活,他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会 人民农业生产。反映中国原始时代由 采集渔猎向农耕生产进步的情况。又 传说他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会人 民医治疾病。
农事祖师神农氏
1、柳崇拜
视柳树为神的象征
《孔氏志怪记》载:‚柳树上有一人,长二尺,衣朱衣冠冕, 俯以舌餂树叶上露。良久忽见逸神意惊遽,即隐不见。‛是 说柳树变成人,可见柳树具有神异功能。

永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构成类型及其展示形式和方法

永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构成类型及其展示形式和方法

永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构成类型及其展示形式和方法永州市文物管理处凌潇一、先谈历史文化类型的构成永州,自古雅称“潇湘”,作为湖湘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理学文化的源头,永州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湖南省仅次于长沙的历史文化古城。

近期,永州市委市政府将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城市作为永州今后的发展方向,这座古老的文化古城又焕发出迷人的文化风韵。

纵观几千年来的永州历史,其构成的主要历史文化如下:(一)原始文化这一时期的文化是指4000年以前生活在永州大地上的原始居民所创造的文化,我们把它称为原始代文化。

永州在新时器时代以前就有人繁衍生息,其中以零陵区黄田铺石棚和凼底乡望子岗遗址为代表。

据考证,黄田铺石棚为距今二万年前的石器时代遗物,而望子岗遗址年代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商周早期之间,距今约三四千年。

湖南考古研究所专家柴唤波在发掘报告中指出:“望子岗遗址的古代居民是地道的湘南土著民族,反映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永州原始文化的虽然所反映的内容性质比较单一,但它的跨度时间长,空间广。

(二)楚越文化在帝舜南巡时代,永州为三苗之地,亦即古越人的居住之地。

后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势力到达了湘江上游,永州也归于楚国的版图,原居住永州的越人逐渐退缩到岭南或南岭山区。

永州被称为越头楚尾之地。

零陵东北城区的鹞子岭即今零陵监狱内,是永州城域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战国墓集中葬地。

此地既有反映楚文化的楚人墓葬,也有反映越文化的越人墓葬,还有楚越文化共存于一墓的现象。

由此处墓葬所反映的情况看,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零陵城邑,且是楚越文化在永州地区的交汇融合之中心。

(三)两汉文化据专家考证,在秦代零陵就已设泉陵县,到西汉中期,汉武帝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将泉陵县改为泉陵候国;同时还封长沙王另一儿子刘买为舂陵侯,即今宁远县柏家坪镇。

零陵城区的东南是泉陵侯的家族墓地,如今永州监狱的家属宿舍院内还有两座高大的泉陵侯家属墓葬,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就是舂陵侯的第五代孙。

浅探“柳”文化底蕴的成因

浅探“柳”文化底蕴的成因

浅探“柳”文化底蕴的成因【摘要】柳易成活,在春日有明显的生长变化,被赋予见证春日的文化底蕴;柳谐音“留”,柳枝轻拂似送行又似挽留,被赋予“惜别怀远”的文化底蕴;柳形、柳性似人,被赋予“以柳喻人”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柳见证春日惜别怀远以柳喻人【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02-023-01柳是中国古代文人的钟爱之物,古典诗词中,常可见柳多情美丽的身影。

有不少文章谈到了柳的文化底蕴,笔者试图对柳文化底蕴形成的原因作比较全面的分析和阐述。

一、见证春日春回大地,温柔的春姑娘将春信托柳带给人间。

对物候变化敏感的诗人们,惊喜地发现大自然中最先变化的是柳树。

元稹名句“春生柳眼中”是最好的说明。

仲春时节,“碧玉妆成一数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风”“似剪刀”剪出了“柳”的细叶,剪出了春日,而“柳”成了“春日见证人”。

天气越来越暖,“五柳坊中烟绿,白花洲上云红”,地面上柳绿如烟,天空中云红炫目,春光明媚。

光阴易逝,暮春时节“飞絮著人春共老”,诗人们油然而生惜春之情。

古代文人描写春日时为何如此钟情柳呢?“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极易成活,黄河两岸、长江南北,到处是它的倩影,春日里它的绿又是那样的招摇,它当然逃不过亲近自然的文人们的慧眼和妙笔了。

与文人们喜柳、惜柳相呼应的是民间“插柳游春”的风俗,如我国古代有人在清明节、寒食节于家门前插柳,还有人在春季将车子、轿子上插满柳条,坐上它们到郊外去踏青游春,饱览春光。

直到现在在我们家乡(江苏泰州)还有人在春季修坟和上坟时插上柳条来告诉逝者春日已经来到。

也有人将此风俗纳入笔端,载入诗词。

我们毛家有位先祖有诗云“插柳游春时,祭祖手植日”。

由上不难看出,“柳”与春的关系多么密切。

早春新柳,仲春烟柳,暮春柳絮被文人们化为情思融入作品。

一片柳叶,一株柳树,一处柳林,都见证着春日的兴衰。

二、惜别怀远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些事物常被赋予特殊的抽象意义。

俄汉文化中柳的象征意义对比

俄汉文化中柳的象征意义对比

2020年第6期边疆经济与文化(总第198期)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No.6.2020 General.No.198俄汉文化中柳的象征意义对比郭荣荣,杨海云(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387)摘要:古往今来,树木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存发展密切相关。

在众多树木中,柳树被中俄两民族赋予丰富的象征意义,柳的文化形象生动鲜明。

对比俄汉文化中柳的象征意义,正确认识俄汉柳文化差异,有利于实现跨文化的研究、交流与沟通。

关键词:柳树;俄汉文化;象征意义;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H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409(2020)06-0101-02树木始终与人类的生活、生命和生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很早就通过获取自然资源以维持自身生存。

俄罗斯和中国森林资源丰富,树木种类繁多,久而久之,俄汉两民族对树木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情感,产生了树木崇拜现象。

出于对树木的崇拜,人类赋予树木深厚博大的文化内涵。

其中,柳文化占据重要地位。

柳树在俄汉文化中均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对比分析可知,俄汉文化中柳的象征意义有异有同。

一、俄罗斯文化中柳的象征意义(-)柳树象征“宇宙树”或“生命树”东斯拉夫民族自古以来就崇拜柳树,他们将其视为“宇宙树”或“生命树”。

俄罗斯民间神话认为,柳树是圣经中人类女始祖夏娃的化身。

上帝趁亚当熟睡之时,将一段柳枝放其身旁,之后这段柳枝变成了夏娃(EBa),其名来自“柳树”(HBa)一词w叫由此可见,俄罗斯民族在女性和植物之间产生了相似联想一一生殖繁衍。

(二)柳树象征忧愁与悲伤俄语中关于柳树的常见搭配有rpycTHaH HBa (悲伤的柳树)、roiaKyHan HBa(哭泣的柳树),据说,这与圣经中耶稣逃亡埃及的传说有关。

为了躲避敌人追捕,耶稣父母带着尚在襁褓之中的耶稣逃往埃及,途中他们躲避在柳枝丛中,河边的柳树紧紧地遮住耶稣与其母玛利亚。

柳树深切同情幼小的耶稣,担心他被敌人发现,心情痛苦而悲伤。

走近柳宗元才懂得的作文800字

走近柳宗元才懂得的作文800字

走近柳宗元才懂得的作文800字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走近柳宗元才懂得的作文800字篇1作为一界大文豪,他的生活可谓是经历坎坷千百。

并不是一帆风顺。

从小就才华横溢的他,自然成为众星拱月般的存在。

即便是即兴赋诗一首,也是让人望尘莫及。

如此才华,自然被高人所发现,他也考中了举人。

年纪轻轻就与另七人一起搞变法,皇帝的支持更是让他们热血沸腾。

谁知一指尖,一变乱,一切都灰飞烟灭,因为皇帝的变换,一纸贬书把他贬到偏远的永州,人生的制高点到低谷,谁能忍受了如此大的落差。

尽管是景色宜人的小石潭,也成了他心中悄怆幽遂的境地。

可他并没有放弃自我,朝廷不是他真正能施展才华的舞台,广大的山河,却一定能容纳他的千言万语。

到了永州,他造福于人民,农民乐了,官员却不懂了。

他加入农民一起在道路旁种树,增添大自然的生机,释放奴婢,减税,可谓是十分招人喜爱了,皇帝又一直诏书把他召回长安,柳宗元的内心此时是多么的汹涌澎湃啊。

一路的蜿蜒险阻,都没有磨灭他的热情。

他相信他一定能变法成功,可人生就像在与他开玩笑一般,不到一年,他就被贬到比永州更偏远的柳州,他心灰意冷了,他看透了朝廷,不再对他抱一丝期望,他也经常问自己,那我还在愁怅什么呢。

又一次回归自然,不同的是,心中的重压解脱了,历经虚伪的朝廷几遭的他释然了,在柳州,交到了同道中人,写了至今流传的美文。

从一颗火热的心变得冰冷,到最后的释然,也只有柳宗元能做到如此。

没有怨恨,只是按照自己的初衷,勇往直前。

走近柳宗元才懂得的作文800字篇2走近柳宗元才懂得的作文你们知道柳宗元吗?他可是唐代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呢!我最近在语文课上学习了他的代表作品《溪居赋》,读后意犹未尽,对他更加向往有加。

柳宗元出生于唐朝中期,家世显赫,先人官场耕耘数代。

他自小就读书识字,品学兼优,可谓是"生而知之"。

9岁那年,柳宗元智力已遥遥领先于同龄人,在朝廷的科举考试中,他以绝佳的文采轻松摘得桂冠,一飞冲天。

满城春色宫墙柳的含义和象征

满城春色宫墙柳的含义和象征

满城春色宫墙柳的含义和象征1.引言1.1 概述概述简要介绍了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旨在给读者一个整体的了解。

在本文的概述中,我们将介绍满城春色宫墙柳的含义和象征。

宫墙柳作为一种常见的景观元素,不仅具有美丽的外观,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通过对宫墙柳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文学艺术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人们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影响。

本文将结合宫墙柳的象征性和文化内涵,探讨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并展望它的未来发展。

通过本文,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宫墙柳的含义和象征,进一步领略到它所带来的美好与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对满城春色宫墙柳的含义和象征进行探讨:1. 引言:通过对满城春色宫墙柳的概述,引入文章的主题。

同时对文章的结构和目的进行简要介绍。

2. 正文:2.1 含义:2.1.1 宫墙柳的象征意义:探讨宫墙柳作为一种符号的意义,其中可能包括其与季节变迁、生命力和希望等方面的相关联。

2.1.2 宫墙柳的文化内涵:探究宫墙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可能涉及到其与诗词、文人墨客、园林艺术等方面的联系。

2.2 象征:2.2.1 宫墙柳的象征象征:深入分析宫墙柳作为象征的特点和意义,可能包括其与生命、希望、坚韧不拔等方面的关联。

2.2.2 宫墙柳在文学艺术中的象征作用:研究宫墙柳在文学作品、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中的象征表达,可能包括作品中意境的渲染、对情感的象征等。

3. 结论:3.1 总结宫墙柳的含义和象征:对前面章节中讨论的宫墙柳的含义和象征进行总结,概括其中的核心观点。

3.2 对宫墙柳的重要性和影响的展望:对宫墙柳的重要性和其对人们的影响进行展望,可能包括其对美学、情感、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积极影响的讨论。

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将全面深入地探讨满城春色宫墙柳的含义和象征,正文部分将涵盖其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以及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象征作用,最后通过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与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宫墙柳的含义和象征,通过分析其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以及在文学艺术中的象征作用,揭示宫墙柳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语柳的意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语柳的意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语柳的意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语柳作为一个词语,在中华文化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和象征性。

它是由两个字组成,"语"和"柳"。

"语"一词表示言语、语言的意思,而"柳"则是指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树木。

因此,"语柳"可以被理解为言语和柳树的结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柳树一直被视为寓意着友谊和坚韧的象征。

柳树的枝叶柔软、摇曳多姿,给人一种恬静、婉约的感觉。

柳树常常生长在江河湖泊的岸边,其独特的生长环境也使人们将其与柔韧、勇敢的品质联系在一起。

与此同时,"语"作为言语、语言的意思,代表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

语言的力量无穷,可以传递思想、表达情感,也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将"语"与柳树相结合,形成了"语柳"这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词语。

"语柳"一词意味着言语的力量和柳树的柔韧,它在中华文化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象征着友情、沟通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语柳"的意思不仅仅局限于其字面含义,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和倡导的精神境界。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探讨语柳的起源、象征意义,以及它对人们的影响和未来发展。

通过研究和了解语柳的意义,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人与人之间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愿读者在阅读本文之后,能对语柳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它决定了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一个良好的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文章的内容。

本文将会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1. 引言:在引言部分,首先会对语柳进行简单的概述,介绍其基本信息和背景。

然后,说明本文的目的,即为了阐明语柳的意义和影响。

2. 正文:正文部分将会从两个方面对语柳的意义展开讨论。

柳树差异在中西方的例子

柳树差异在中西方的例子

柳树差异在中西方的例子
柳传与棚研称”杨”。

柳树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很容易扞插的树种,即使一个枝条也能快速长成繁茂的大树。

它生命力顽强,垂下的枝条随风飘逸、绰约多姿,因此,自古以来,它在中国都受到人们的喜爱,更是文人墨客常常吟诵的对象,也形成了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情趣盎然的柳文化。

而在西方文化中,它也有着相似的文化内涵。

中方,柳树是春天的使者、春天的象征。

表达依依惜别、挽留之情,进而引申为思念亲友、思乡之情表示欣欣向荣、前程发达之意。

柳是圣木,有驱邪避恶的民俗功能柳树是美丽的象征
西方,美洲的印第安人把柳树看作一种圣树,它是大地回春的象征。

在西方,柳树也被用来驱病祛邪,在复活节前的星期日柳条常被用来祈福,并挂在家里,以驱赶所有的邪恶。

而且,柳树树皮中提炼出来的液汁可以治疗风湿等疾病。

柳树的寓意

柳树的寓意

一:柳是报春的使者,杜甫有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是柳条.”它告知杨柳是春天气息的预报员,因而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杨柳,形成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情趣盎然的柳文化。

(一)插柳我国古代寒食节那天家家门前有插柳枝的风俗。

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含有愿春色长留人间,永葆青春的意思,表现了人们珍惜春光的良好心愿,此为其一。

其二,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柳既是很容易扦插的树种,又是极易长大的速生树木,可谓生机蓬勃,戴柳又有前程发达之意。

(二)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

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三)赏柳清明是踏青的大好时机.踏青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看柳,这点,从许多关于清明的诗词可以看出来,如,宋人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古人爱柳。

春秋时,有个柳下惠,原来不姓柳,因为很爱柳才改姓,于是,他的后代都姓柳了;东晋陶渊明,特意在堂前栽了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北宋欧阳修曾在扬州平山溏掘土种植柳树,人称“欧公柳”;咏柳历代诗人以柳入题,歌咏不绝.古代的《诗经》中所写的“杨柳依依”,早已成为人们吟咏的佳句。

唐以后,咏柳的诗词名篇迭出,如,“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等等.但是在咏柳的诗词中,把柳树的柔美形象描绘得最真切动人的,要数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柳文化手抄报

柳文化手抄报

(一)插柳??????传说一清明插柳的风俗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当时是为了纪念农事祖师神农氏,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传说二佛教中记载,南海观音菩萨一手托净瓶,一手拿柳枝,以柳枝沾净瓶中的水向人间抛洒甘露,驱病消灾,济度众生。

受此影响,中国人便以柳为驱邪消灾的吉祥物,称它为"鬼怖木"。

清明,古人以为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因此又称鬼节,而清明又正值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以辟邪了。

?????(二)戴柳:?戴柳之俗含有愿春色常留、永葆青春的意思??? 传说三关于戴柳的习俗,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当时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割肉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

晋文公便派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文公见烧死了救命爱臣,疼痛不已,就把介之推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第二年,晋文公和群臣徒步登山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

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纪念,群臣纷纷效仿,相沿成习。

清明戴柳,便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了。

?关于插柳和戴柳的习俗,虽然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都相信柳枝具有灵性,可以避邪。

? ??柳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古代如此,现在亦然。

一系列的词汇和柳诗一样,伴随着柳的种植、贸易、观赏也相继生成,你知道哪些关于柳的词汇呢??????(1)词。

灞桥柳_精品文档

灞桥柳_精品文档

灞桥柳篇一:柳与文化柳与文化[摘要]柳,是中国古代认识较早的一类树,因其具有独特个性,在农业、园林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柳不但与古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在漫长的中华文明进程中,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柳文化"。

柳在中国古代社会有特殊的涵义,就民俗而言,主要表现为插柳及汉唐盛行的折柳习俗。

就文学而言,柳让人惜春、伤别、伤逝等。

柳因易活而普遍种植,爱柳种柳又有个人情感因素。

该文对我国历史上关于柳树的利用和博物学知识积累进行了研究,这对我们全方位理解古代生物学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植物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柳;文化;历史;崇拜;诗词;神;地名柳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早在先秦时期,杨柳就被广泛开发利用。

杨柳是古人最常用的薪柴之一,《齐民要术》就详细计载了种柳卖柴所带来的不菲的经济利益。

除了用作薪柴外,古人还用杨柳编制篮、筐、箱、箧等日常生活用具。

另外,杨柳还用来编作篱笆,制作箭杆、车毂、舟船等。

杨柳也是重要的花卉品种。

杨柳作为早春芳树,以其宜人的色彩、婀娜的身姿在美化家园、建设园林、绿化环境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早在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就意识到杨柳的观赏价值,杨柳被普遍种植于皇宫、王公贵族的府邸、士大夫的庄园、百姓庭院和客舍旅馆中。

杨柳也是重要的行道树,常被栽种在街道两旁以荫庇行人,美化环境。

杨柳还是重要的护堤树,常被栽种于堤岸以防洪护堤,隋堤柳就是最有名的例子。

杨柳也经常被栽种于边塞以阻挡外敌,守护边疆,清代柳条边就是典型的例子。

1柳的起源与栽培利用历史1、1柳的起源柳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柳树叶的化石最早发现于中国吉林省早白垩纪中晚期的Aptian(阿普第期距今约1、4亿年),最可靠的孢粉化石最早发现于晚白垩纪早期的赛诺蔓期(距今约1、3亿年)。

白垩纪晚期在中国的华北、东北地区有关柳属的孢粉化石已十分常见。

说明在晚白垩纪早期柳属植物就已形成出现,其祖先则出现更早。

关于姓氏柳有关的历史

关于姓氏柳有关的历史

关于姓氏柳有关的历史概述姓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身份标识,具有广泛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探讨姓氏柳的起源、发展和传承,揭示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一、柳姓的起源1.1 《百家姓》中关于柳姓的记载在中国流传甚广的《百家姓》中,柳姓排在第132位,反映了柳姓的普遍存在。

《百家姓》记载:“柳,柳条其姓也。

”这说明柳姓取源于柳树,可能与柳树有着深厚的传统联系。

1.2 姓氏取名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姓氏的起源通常与当地自然环境、职业或氏族等息息相关。

柳姓的起源与柳树的生长环境和特点有关,这意味着柳姓可能起源于柳树丛生的地区,或者与柳树有着特殊的宗教、神话传说等联系。

二、柳姓的发展2.1 柳姓的分布根据大数据统计和地名分布等信息,柳姓在中国各地广泛分布,尤其在江南地区、广东、福建等地常见。

柳姓也有相应的分支姓氏,如柳下、柳上、柳东、柳南等。

2.2 柳姓的历史名人柳姓在中国历史上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在政治、文化、艺术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柳姓历史名人: 1. 柳宗元: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著有《陋室铭》等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柳如是:明代学者、书法家,以书法鼠毫工整而著称,是明代宫廷书法流派的代表人物。

3. 柳永:南宋文学家、词人,被誉为“词中宗”,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如《雨霖铃》。

4. 柳亚子:现代作家、文艺评论家,代表作有《子夜》等,对现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三、柳姓的传承和文化内涵3.1 姓氏的传承与家族文化姓氏的传承是一种重要的家族文化传统,它包含了家族的历史、信仰、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

柳姓在中国社会中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柳氏家族文化。

3.2 柳文化的特点柳姓作为一个姓氏群体,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柳文化。

柳文化包括柳树的象征意义、柳诗柳词的传承、柳艺的发展等方面。

柳树被视为寿命长久、柔韧不胜的象征,也有着幽雅和清雅的特点,反映了柳姓人的性格和品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文化
【柳文化集锦】
柳是报春的使者,杜甫有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是柳条。

‛它告知杨柳是春天气息的预报员,因而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杨柳,形成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情趣盎然的柳文化。

【插柳】
我国古代寒食节,清明节,那天家家门前有插柳枝的风俗。

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

至今,还有不少人在清明扫墓时把柳条插坟头上以示纪念,这种习俗也就是由此而来的。

【折柳】
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

‚折柳‛一词最早见于六朝无名氏所撰的《三辅黄图》一书。

此后‚折柳‛在诗文中为送别的同义语。

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
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

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戴柳】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含有愿春色长留人间,永葆青春的意思,表现了人们珍惜春光的良好心愿,此为其一,其二,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

‛柳既是很容易扦插的树种,又是极易长大的速生树木,可谓生机蓬勃,戴柳又有前程发达之意。

相传,黄巢起义时,曾规定戴柳为号,就是取其生机勃发、容易成功的寓意,现在我国北方及闽台等还有清明戴柳的习俗。

【射柳】
据有关资料讲,这是古人在清明前后开展的一项娱乐活动,即在距离柳树一百步远的地方,用弓箭射击悬挂的柳叶。

这一活动起始于战国,流行于汉朝,至唐时,被官方确定为正式比赛项目。

以后,不知何人又出新招,把原来射柳叶改成射葫芦:在葫芦里装一只鹁鸽,挂于百步之外的柳树上,射中葫芦,惊飞鹁鸽,以命中率高低决定胜负。

虽是射葫芦,仍旧叫‚射柳‛。

【赏柳】
清明是踏青的大好时机。

《武林旧事》记载:‚清明前后十日,城中仕女艳妆饰,金翠琛玉,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

‛踏青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看
柳,这点,从许多关于清明的诗词可以看出来,如,宋人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喻柳】
柳是美好的象征。

柳叶初生,似睡眼刚展,故称‚柳眼‛。

李商隐《二月二日诗》:‚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女子秀眉细长为柳叶,喻为‚柳眉‛。

王衍诗《甘州曲》:‚柳眉桃脸上胜春‛。

女子身腰若柳条柔软,故称‚柳腰‛。

韩屋诗:‚柳腰莲脸本忘情。

‛晋代卫灌的书像柳叶,世称‚柳叶篆‛。

柳絮散落为絮绵,又称‚柳绵‛。

晏殊《寓意诗》:‚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苏东坡有‚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词句。

【咏柳】
历代诗人以柳入题,歌咏不绝。

古代的《诗经》中所写的‚杨柳依依‛,早已成为人们吟咏的佳句。

唐以后,咏柳的诗词名篇迭出,如‚柳絮飞来片片红,夕阳方明桃花坞‛,‚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等等。

但是在咏柳的诗词中,把柳树的柔美形象描绘得最真切动人的,要数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爱柳】
春秋时,有个柳下惠,原来不姓柳,因为很爱柳才改姓,于是,他的后代都姓柳了;东晋陶渊明,特意在堂前栽了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北宋欧阳修曾在扬州平山溏掘土种植柳树,人称‚欧公柳‛;唐代文成公主在拉萨的大昭寺前栽植一柳树,后人名之为‚唐柳‛;明末清初的蒲松龄临泉卜居,泉边栽柳,便自称‚柳泉居士‛;清末名将左宗棠出征西北时,命令军队在河西走廊沿途种柳,长达数千里,人称‚左公柳‛。

现代画家丰子恺曾将屋子取名为‚小柳屋‛;现代史学家陈寅恪也特别爱柳,他的书房叫‚寒柳堂‛,其著述编为《寒柳堂集》。

【咏柳诗】
柳诗文‚春风杨柳万千条‛,柳树在春风中吐绿绽芽,随风起舞,摇曳生姿,极具风流,很早就赢得了国人的喜爱,成了历代文人题颂讴歌的对象,写下了大量的咏柳诗文。

纵观古代诗文,有关‚柳‛的形象比比皆是,如‚章台柳‛、‚灞桥柳‛、‚水边柳‛、‚隋堤柳‛、‚青门柳‛、‚江边柳‛、‚城边柳‛、‚东门柳‛、‚亭柳‛、‚河柳‛、‚垂柳‛、‚新柳‛、‚秋柳‛、‚烟柳‛、‚风柳‛、‚问柳‛、‚柳色‛、‚柳絮‛‚杨柳曲‛、‚折杨柳‛、‚杨柳枝‛、‚柳枝词‛等诸多柳诗、柳赋、柳记、柳词、柳曲,构成‚柳文化‛的重要内容。

柳作为文学形象出现是在先秦时期,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采微》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之句,西汉枚乘《忘忧馆柳赋》是第一篇柳赋。

魏晋六朝时期伴随着咏物诗的产生,出现了以柳为题材的咏柳诗,梁简文帝《折杨柳》则是第一篇咏柳诗。

纵观历代咏柳诗文,则以唐贺知章的《咏柳》诗最著名、最传神,诗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为文学作品中的‚柳意象‛最具象征意义是表达‚离情别意‛的符号。

柳色如烟,柳条曼长,犹如亲友间缱绻的柔情,仿佛离人不尽的别恨,加之‚柳‛与‚留‛谐音,人们乐意把柳当做情感的寄托物和负载体,产生了‚折柳赠别‛和‚折柳寄远‛的风俗。

长期以往就把柳视为别离的代名词,从而植根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

自春秋时期产生‚折柳‛风俗以后,代代相传。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折柳枝》(又名《折杨柳》、《杨柳枝》)的乐府诗。

《宋书•五行志》载:‚晋太康末,京洛为折杨柳之歌,其曲有兵革苦辛之辞。

‛《唐书•乐志》也载:‚梁乐府有鼓吹歌云:‘上马不提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此歌辞源出北国,即鼓角横吹《折杨柳枝》是也‛。

梁•简文帝《折杨柳》就有‚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的诗句。

唐代以后诗咏折柳极为兴盛,如唐•王之涣《送别》有‚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
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诗句,孟郊《古离别》诗有‚杨柳织别愁,千条万条丝‛,李白《劳劳亭》诗有‚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杨柳青‛,白居易《青门柳》诗也有‚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许浑《重别》诗有‚留却一枝河畔柳,明朝犹有远行人‛,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有‚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施肩吾《折柳枝》有‚伤见路边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宋•韩琦《新柳》有‚驿路行人东复西,等闲攀折损芳枝;有生自是无根物,忍向东风赠别离‛,欧阳修《咏柳》有‚长亭送客兼迎雨,费尽春条赠别离‛,周邦彦《六丑》词有‚长条故意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明•晏铎《咏柳》有‚河桥杨柳半无枝,多为行人赠别离‛,等等,不胜例举。

学者罗宗涛先生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大量出现的以柳象征‚别离‛原因时说:‚我国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杨柳,有人说‘中国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树木是杨柳’,似有道理。

杨柳是别离的象征,而中国人喜聚不喜散,最怕与别人与朋友分开。

但在人生旅途中,不管是生离还是死别,别离又是经常发生的,于是在我国诗歌中,别离成为最重要的主题,诗人笔下经常出现那依依的柳条,飘舞的柳絮,以及笛声鸣咽的折杨柳曲。

‛[36] 正是如此。

古代诗文中还
出现‚折柳寄远‛的亚意象符号意义。

如唐•许景先《折柳篇》诗有‚折芳远寄相思曲,可惜容华难再持‛,卢照邻《折杨柳》诗有‚攀折将安寄,军中音信稀‛,张九龄《折杨柳》诗有‚纤纤折杨柳,持取寄情人‛,张旭《柳》诗有‚濯濯烟条拂地垂,城边楼畔结春思‛,李贺《致酒行》诗有‚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唐彦谦《柳》诗有‚春思春愁一万枝,远村遥岸寄相思‛,等等,都是诗咏折柳寄远的事象,借此以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思念,祈盼早日归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