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长共同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

合集下载

家园共育缓解家长幼小衔接焦虑的措施

家园共育缓解家长幼小衔接焦虑的措施

家园共育缓解家长幼小衔接焦虑的措施
1. 提供过渡期:学校可以提前安排一段时间的适应期,让幼儿园的孩子有机会适应新的环境和教学方式,同时家长也能观察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减少焦虑感。

2. 搭建沟通平台:学校和幼儿园之间可以建立密切的沟通合作机制,定期举行家长会、座谈会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减少信息的不对称。

3. 提供信息支持:学校可以定期向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指导手册等,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成长发展和教育需求,从而减少焦虑感。

4. 引导孩子适应: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适应幼小衔接的活动,如举办开放日、校园游览等,让孩子提前了解学校的环境和老师,增加适应性,减少焦虑感。

5. 组织家长培训:学校可以邀请专家或老师进行家长培训,教育家长如何应对幼小衔接焦虑,提供一些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教育技巧,帮助家长更好地支持孩子的过渡期。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6篇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6篇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6篇第1篇示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指在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阶段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衔接机制,让幼儿能够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继续接受良好的教育。

幼小衔接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幼儿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幼儿在这个阶段接受的教育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而小学阶段则是幼儿进入正式学习阶段的起点,是建立良好学习习惯和认知能力的关键时期。

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幼小衔接工作的目标是让幼儿在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间,能够逐步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顺利完成学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幼小衔接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规划和实施。

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加强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幼儿园和小学是教育体系中不同阶段的环节,需要共同努力,为幼儿的顺利过渡提供支持。

双方应该建立定期交流的机制,及时分享幼儿的情况和发展需求,共同制定衔接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密切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努力,以确保幼儿的衔接工作顺利进行。

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发展特点,需要个性化的支持和关爱。

在衔接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衔接方案,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引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幼小衔接工作还需要重视幼儿的情感和心理发展。

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由亲密关系向社会关系转变的过程,幼儿需要逐步建立新的社交关系,培养自我管理和合作能力。

在衔接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引导幼儿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培养他们的情感和社会技能,让他们在新的环境中能够自信、快乐地成长。

幼小衔接工作需要注重家校合作,共同育人。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伙伴。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至关重要。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共同合作,共同育人,为幼儿营造一个支持和鼓励的成长环境。

幼小衔接教学工作计划3篇

幼小衔接教学工作计划3篇

幼小衔接教学工作计划3篇幼小衔接教学工作计划3篇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各班学期初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下面就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幼小衔接工作计划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幼小衔接工作计划1大班下学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在这个学期,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心理准备。

在休息的时候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到附近小学去参观,介绍相关的小学生活,让孩子产生想当小学生的愿望。

二、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幼儿园的生活是松散型的,而上小学以后,学习的模式成为课堂教育,课间休息时是充分自由的,要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喝水,自己上厕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和问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因此,学习生活不能再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三、培养准小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

学龄前儿童在进入小学以后,会感到与幼儿园的生活相比有着方方面面的不同。

比如一个很明显的不同就是:在小学里,许多事情都要孩子自己照顾自己,比如:自己记作业,鞋带开了要自己系,下雨了要自己打伞,自己背书包,按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这些事情小学老师是很少过问的,也不会去教孩子,都需要孩子在入学前就具有一定的自我服务的能力。

四、加强孩子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

家长要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整理书包。

要让孩子懂得珍惜时间,独立完成自己的作业五、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上学后每堂课有40分钟时间,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听讲,现在需要家长多培养孩子安静专注的做某一件事情。

六、培养孩子生活规律化。

要让孩子懂得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做好;什么时间不能做什么事,就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

七、要让孩子学会承受挫折,学会忍耐,学会与小朋友分享。

对孩子进行一些挫折教育尤为重要。

首先家长要对孩子形成一个正确评价。

一直以来在爸爸妈妈的保护下成长的孩子,许多都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一直觉得自己是最好的,所以心理的承受能力差。

有些家长采取的赏识教育方法是,无论孩子做什么事情,做得如何,都千篇一律用你太棒了、真不错!之类的词语表达赞赏。

做好幼小衔接的四的准备

做好幼小衔接的四的准备
学习准备,指幼儿需要在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呵护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产生积极的 学习兴趣、储备好基础的学习能力。
1、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好问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品质。家长切莫为此不耐烦,应守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接纳、鼓励他们对新事物的观察、思考和探 究,及时回应他们的问题;并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丰富的材料,支持他们持续、深入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4、形成热爱集体的情感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当孩子进入小学,也需要努力融入新的班集体。 建议家长平时和孩子多聊聊幼儿园班级的事,萌发他们初步的集体归属感。有机会也可通过共游博物馆、科技馆等文化场 馆的方式,引导孩子感受家乡和祖国的繁荣美好,激发他们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准备——激发兴趣,提高综合的学习能力
谢谢观看
3、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建议家长加强幼儿安全教育,做好如校园、社区、交通安全等的规范讲解,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可向 家长推荐相关的教育资源,如绘本和视频等。
4、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建议家长鼓励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摆放碗筷、餐后整理餐桌、洗碗、扫地、扔垃圾等,并指导他们学习 正确的方法。家长也需以身作则,分工做好家务劳动。 同时,注意引导幼儿尊重生活中身边的劳动者,珍2023年9月5日
为了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2021年4月, 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 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全 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 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 的过渡,为幼儿园与小学做好衔接工作指明了方向。
2、养成规则意识和诚实守信品质 家长可制定一些基本行为规范,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如告诉孩子在别人讲话时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外出按次序排队、 不插队等等。 同时,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他们做出好行为时,要及时予以肯定;如发现孩子说谎,要耐心了解原因、正面引导。

优化家园共育途径,科学做好幼小衔接

优化家园共育途径,科学做好幼小衔接

优化家园共育途径,科学做好幼小衔接摘要:随着人们教育意识的不断提升,学前教育阶段及幼小衔接阶段也开始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能够为幼儿走进小学做足准备,帮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生活,并且家长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具体表现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方法。

当然,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园的工作也要与家长进行配合,通过构建良好的家校共育环境,推动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文作者就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优化家园共育的具体途径,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师带来帮助。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小衔接;具体措施幼儿从幼儿园走进小学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难以适应教师的上课节奏,学习方法无法做出改变,作息方式调整困难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除此之外,走进小学之后,各种陌生的设备和学校规章制度也会对幼儿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时就应当发挥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共同作用,同时对幼儿的生理、心理、行为等多角度开展引导,并借助有效的方法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为幼儿实现顺利幼小衔接,做好过渡工作[1]。

一、现阶段幼小衔接工作家园共育中的突出问题幼小衔接工作主要是能够让幼儿适应学校生活节奏。

从某种程度上讲,幼小衔接教育阶段已经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重要的过渡性教育阶段,虽然国家也在从各类政策入手,推进幼小衔接工作,但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幼小衔接工作中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提升。

例如,家长原因,幼儿原因,教师原因,学校原因等。

很多家长认为,幼儿还没有进入到小学教育,因此没有必要提前进行幼小衔接教育。

一些家长还会认为,幼儿走进学校会自行适应学校生活,无需进行紧张。

但实际情况中,一些幼儿走进小学教育之后,开始出现厌学等问题。

此时,家长才能够意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但此时花费的精力和时间会更多。

还有一些家长将幼小衔接教育的位置摆得过分重要,为幼儿安排各种文化超前学习班,强制性为幼儿灌输知识,这样的方法更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构建家园共同体有效开展幼小衔接教育

构建家园共同体有效开展幼小衔接教育

构建家园共同体有效开展幼小衔接教育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要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家园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家庭和幼儿园围绕幼小衔接目标开展紧密合作,可以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将来的小学生活奠定基础,有助于幼儿平稳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

一、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当前的幼小衔接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教师和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知存在误区。

有的教师和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就是要从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入手开发幼儿的智力,却忽视了对幼儿规则意识、责任感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其次,家长对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的家长认为开展幼小衔接是教师的任务;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不能及时参与家园合作,对幼儿园开展了哪些幼小衔接活动并不清楚。

最后,部分教师忽略了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

幼儿的好奇心重,且具备一定的自主思维能力,但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幼儿自身的主动性,限制了幼儿的自主发展。

二、构建家园共同体,有效开展幼小衔接(-)搭建家园沟通平台在幼小衔接中,幼儿园要主动搭建有效的家园沟通平台,建立家园沟通的纽带,调动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优势。

首先,幼儿园要搭建基于家园双方的信息化沟通平台,如幼儿园官网、微信公众号、家长微信群和QQ群等。

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定期向家长推送关于幼小衔接方面的知识,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局面。

其次,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座谈会,让教师通过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向家长普及最新的幼小衔接政策,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构建密切的家园共同体,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最后,幼儿入园和离园,是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时机。

双方可以通过沟通和交流,全面了解幼儿的学习状态和情绪,第一时间发现幼小衔接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予以纠正,形成家园共育的合力。

(二)家园合力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了帮助幼儿将来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家长和教师有责任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校协同幼小衔接教育心得(精选)

家校协同幼小衔接教育心得(精选)

家校协同幼小衔接教育心得(精选)“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也是儿童在人生的长坡上继续前行的一个里程碑。

为了更有效、更科学地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衔接理念,树立科学导向,助力幼儿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2023年10月15日下午我园邀请了八大峡小学大队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徐海燕老师为大班家长及老师们开展幼小衔接专题讲座。

徐老师以生动的案例切入,结合对幼小衔接相关***策的解读,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幼小衔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重知识而轻能力的培养。

徐老师以《家校协同,自然衔接》为题,从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幼小衔接常见的误区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如何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三方面入手,重点向家长们阐述了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及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

在互动答疑环节,徐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从教经验,通过丰富的实践案例解答了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并向家长提供了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

通过本次幼小衔接讲座,家长们真正了解了“幼小衔接”的含义,也懂得如何科学地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

同时,也让家长们了解到从幼儿园到小学要科学过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知识、技能的准备更为重要。

相信通过幼儿园、家庭的共同努力,孩子们一定能愉快、顺利的度过幼小衔接的美好时光。

幼小衔接一直是家长相互交流的话题。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话,大多数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再去上一年级的时候吃力,给孩子报学前班,学拼音、写汉字、等,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而我,也有类似的想法。

有幸的是通过“幼教三六五”平台,观看了两位专家学者关于《幼小衔接社会准备》的讲座。

王老师通过事例和实践理论,讲述了培养孩子学习品质的重要性,讲述了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好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为家长对幼小衔接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更深的理解。

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中,需要培养好孩子的心理准备、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来适应小学生活,并不是以先学来打好学习基础,更多的是对孩子进行学习品质的培养。

家园共育,扎实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家园共育,扎实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家园共育,扎实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幼小衔接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它关乎孩子的成长发展,也涉及到家庭和学校的密切合作。

在现代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的理念日益被重视,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幼小衔接工作,促进家园共育,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和适应学校生活。

1. 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助力孩子成长有效的家校沟通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基础。

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教育者,他们对孩子的了解和关爱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教育讲座,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家长会议,建立家校互动平台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该尊重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决策中来,共同助力孩子的成长。

学校可以建立家长义工团队,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

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学校的义工活动或者志愿者服务,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到学校的生活中来,增进家长和孩子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通过这些举措,学校和家长就能更加融洽地合作,促进家庭和学校的良性互动,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学校生活中来。

2.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关注幼小衔接作为教育者,教师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学校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让他们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

学校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幼小衔接教育团队,让教师们就幼小衔接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共同制定有效的衔接方案和措施。

在教师的专业培训中,要重点关注幼小衔接的问题。

教师要了解幼儿园和小学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了解孩子在两个阶段的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特点,为幼小衔接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还要学会和家长合作,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长情况,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学校生活中来。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关注幼小衔接工作是学校促进家园共育的关键。

3. 创建良好的幼小衔接环境,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幼小衔接专门机构或者团队来负责衔接工作,从而营造良好的衔接环境。

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被教育工作者常常挂在嘴边。

在幼儿园时期与小学时期的启蒙教育十分重要。

想要孩子能够以一种平稳的方式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需要家长与学校共同配合着来完成。

本文主要讲解如何在学校与家长共同努力的情况下使学生最完美的完成这一过渡期。

小学幼儿园过渡衔接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主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学习习惯为主,不会教授给孩子识字、计算题等知识,以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但当孩子到了小学以后,随着需要掌握的知识不断增多。

学生会产生一个不适应的阶段与过程。

可以用以下方法来帮助学生完成这一过程的过渡。

一、幼儿园方面的准备工作1.幼儿园是孩子受教育生涯的第一站,也是一个最为关键的启蒙教育的场所。

孩子在幼儿园时期所接受的教育的好坏会对孩子以后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

幼儿园方面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会让孩子感觉到温馨,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孩子认为在幼儿园与在家里并没有什么区别。

在孩子上幼儿园的这几年里,与孩子接触最多的并不是学生家长,而是幼儿园教师。

处理好教师与孩子的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

2.做好与家长方面的沟通工作。

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作为家长是没有时间亲眼目睹的。

而同样的道理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如何作为教师也是看不到的。

这就导致了双方在管理学生方面产生了一个盲区。

如何“照亮”这个盲区就成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首先可以通过教师与家长双方面定期进行通话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第二种方式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登录班级群组来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幼儿期是孩子最乐于接触新鲜事物也是对新鲜事物的模仿能力与领悟能力最强的一段时间。

从动手能力方面锻炼孩子,动手的活动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不仅让幼儿获得表现自己的创造力的机会,还可以使他对自己的聪明才智产生足够的信心,养成他敢说敢干的精神和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这些幼儿今后的发展将有深远的影响。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需要提供各种结构材料,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结构材料供幼儿游戏,如硬纸板、卡纸剪出各种几何图形的小块块,让幼儿做拼图游戏。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小衔接工作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过渡和衔接工作,旨在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并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

以下是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一些建议:1.建立合作机制:幼儿园和小学应建立起密切的沟通合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会议、交换教学经验等方式,加强交流与合作,形成衔接工作的共识。

2.制定衔接方案:建立一套完整的幼小衔接方案,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方法和措施。

方案中可以包括小学入学准备教育、对孩子个体发展情况的评估、对家长的宣传和引导等内容。

3.提供入学准备教育: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家长会等形式,为家长提供小学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教育方法,使家长能够更好地理解小学教育,为孩子的顺利过渡做好准备。

4.组织过渡活动:幼儿园和小学可以共同组织一些过渡活动,例如幼小联谊会、小学参观活动等,让幼儿能够提前熟悉小学环境、了解小学生活,从而减少孩子的过渡压力。

5.评估孩子的个体发展情况:在幼儿园阶段,通过对孩子的观察和评估,对孩子的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进行了解,为孩子进入小学提供个体化的衔接教育方案,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6.加强家校合作:幼儿园和小学要建立起紧密的家校合作机制,通过开展家长培训、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小学课程、教学方式等,让家长能够更好地配合学校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8.开展教师培训:幼儿园与小学的教师需要进行定期的幼小衔接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加强教师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指导与引导能力,确保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的目标是帮助幼儿在过渡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的变化。

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制定衔接方案、提供入学准备教育、组织过渡活动、评估个体发展情况、加强家校合作、关注心理健康和教师培训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幼小衔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如何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如何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如何开展幼小衔接活动幼小衔接活动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为促进幼小学生适应学校生活、顺利过渡而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幼小衔接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幼儿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学习习惯。

以下是关于如何开展幼小衔接活动的建议。

一、提前准备工作1.了解小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划,了解小学教师对幼小衔接活动的要求;2.与小学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制定幼小衔接活动的计划;3.调查了解幼儿在幼儿园期间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以便针对性地开展衔接活动;4.组织园务会议,邀请小学老师为家长们做幼小衔接的讲座,提前向家长宣传衔接活动。

二、开展适应性活动1.开展与小学生活相关的游戏,比如穿鞋子、排队等活动,让幼儿学会按时上学、听从老师的指挥等基本生活习惯;2.让幼儿模拟上小学课堂的情景,体验小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3.进行小学常见学科知识简单启蒙,如数学的认识数字大小、认识常用的运算符号等,语言的认识基本字母和声母等;4.开展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开展启蒙阅读活动1.引导幼儿对图书进行初步阅读,培养阅读兴趣;2.开展绘本故事分享活动,让幼儿参与到故事中,通过角色互动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3.多次组织幼儿走进图书馆,参观借书,培养阅读的习惯;4.开设亲子阅读活动,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阅读,加深亲子关系。

四、加强与家长的互动1.组织家长参观小学,了解小学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增强家长对小学的信心;2.邀请小学老师到幼儿园与家长进行面对面沟通和交流,解答家长的疑虑;3.组织家长会,邀请小学老师来园与家长共同讨论幼小衔接活动的方法与措施;4.定期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幼小衔接活动中的表现,与家长探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问题。

五、评估和总结1.通过观察、记录和测试等方式对幼儿参与幼小衔接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2.加强与小学的沟通和合作,了解小学对幼小衔接活动的评价和建议;3.及时总结幼小衔接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4.开展家庭满意度调查,了解家长对幼小衔接活动的满意程度,为改进活动提供参考建议。

为幼儿做好幼小衔接准备的五个步骤

为幼儿做好幼小衔接准备的五个步骤

为幼儿做好幼小衔接准备的五个步骤幼小衔接是指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对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来说至关重要。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要求,为他们顺利过渡提供支持。

下面将介绍为幼儿做好幼小衔接准备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幼小衔接的基础。

幼儿园和小学教师需要定期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幼儿的学习情况和特点。

通过互相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信息,教师可以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

第二步:逐步培养学习自理能力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需要逐步培养学习自理能力。

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小组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合作、自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家长也应该鼓励幼儿在家中完成一些日常生活的小事情,如整理书包、穿脱衣服等,让他们逐渐独立,为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第三步: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

通过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小学的学习要求融入到活动中,如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学习简单的字词和数学概念等,为幼儿的小学学习打下基础。

第四步:加强家校配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校配合对于幼小衔接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鼓励家长多参与幼小衔接的活动,如家长会、亲子活动等,以了解幼儿在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家长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辅导孩子,共同为幼儿的学习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五步:温暖的过渡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是一个敏感期,教师和家长都应该为幼儿提供温暖的过渡。

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应该采取渐进式的过渡方式,逐步让幼儿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规则。

同时,家长也要理解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幼儿逐渐适应小学的生活。

(完整版)家长如何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完整版)家长如何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家长如何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每个家长都很疼爱的自己的孩子,幼儿学前大班入小学,既是一个从学前期进入学龄期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

他们要从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内容进入以学习为主的生活。

为了让孩子们更能适应学校的生活.我们从大班开始,提前为孩子们做好了各种准备工作。

首先在第一学期:重点以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初步的知识经验准备为主。

其次第二学期:以入学的心理准备、模拟课堂、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社会和生活适应力的培养为主。

一、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就是其中之一比如,升入幼小衔接班后,幼儿教师会常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口头作业。

这些口头作业由易到难,是孩子能做到和感兴趣的事情,不一定是书面作业,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任务,比如周一来幼儿园时带一幅和爸爸妈妈合作的画;说一段自己的所见所闻;有时老师会请小朋友把今天学习的儿歌背诵给爸爸妈妈听,然后由爸爸妈妈记录下来,第二天由孩子转交给老师……这时家长要注意及时配合教师的要求,明白老师这样是为了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教育目的。

在具体的做法上可以采取有意识地提醒和及时鼓励的方法,比如在回家的路上和孩子聊聊:“教师刚才留的任务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做?”在快到上幼儿园之时,如果孩子能够主动和积极地完成任务,家长要及时给与肯定和赞扬,强化孩子的意识;如果孩子忘记了还有没完成任务,或坚持性不够还没有完成、不想完成时,家长应该给与及时的提醒、帮助和鼓励,而不是在老师面前替孩子找借口和理由——轻易地错过培养孩子任务意识的机会。

二、培养准小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孩子上了小学必须能自己管理自己,比如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整理书包,自己安排课间的时间(喝水、入厕、游戏等)。

在培养这类自我管理的能力时,家长应注意及时配合幼儿园在家里进行培养和加强。

希望家长能和老师及时沟通,为我们的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如何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背上小书包,迈入小学的大门,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走进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境地。

幼儿园老师如何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

幼儿园老师如何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

幼儿园老师如何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幼小衔接是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重要阶段。

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良好合作关系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一些幼儿园老师与家长共同促进幼小衔接顺利进行的方法和技巧。

一、加强沟通良好的沟通是幼小衔接的关键。

幼儿园老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和需求。

可以通过电话、微信、面谈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分享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成长情况,提供关于幼小衔接的相关信息和建议,共同商讨解决孩子面临的问题。

另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形式,增进家长之间的交流,让家长们互相支持、协作,共同为孩子过渡到小学做好准备。

二、制定个性化过渡计划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其独特之处,因此,个性化的过渡计划至关重要。

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估孩子的兴趣、能力和需求,制定相应的个性化过渡计划,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同时,老师还应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讨论和制定过渡计划,以保证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无缝对接。

三、提供资源与支持幼小衔接需要孩子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

幼儿园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支持,以便家长在家中继续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指导。

例如,老师可以为家长提供有关小学学习的相关资料,介绍小学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提供适合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的游戏和活动,帮助孩子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

四、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应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幼儿园老师可以鼓励家长参与校园活动,如观摩课堂、参观活动等,让家长亲身感受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式。

同时,老师可以邀请家长来学校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探讨幼小衔接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通过多方合作,建立起师生家长之间的互信互助关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一个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的过程,需要家长正确对待和引导。

家园共育,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家园共育,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家园共育,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作者:樊慧娟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17年第06期一个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可谓一生中重要的一步。

迈入小学,他们将面临各种变化,比如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和幼儿园有很大的不同,孩子将如何面对?作为幼儿园和家长,如果只是一味关注“学习”,那么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因此,幼儿园、幼儿教师、幼儿家长应形成合力,共同为幼儿顺利实现幼小衔接打好基础。

一、幼儿园应把幼兒身心健康发展摆在工作的第一位幼儿园应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在保教活动中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有效地掌握幼儿教育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和适宜的教育方法,以游戏活动体验学习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不能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

幼儿园管理者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设置环境,明确幼儿读物的投放数量、活动区角的设立数量、桌椅的摆放方式、一日活动安排等,有计划地与小学保持沟通联系,方便幼小衔接工作的实际开展。

同时,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切实把宣传月的各项活动组织好、实施好。

幼儿园应把宣传月活动纳入常规工作,围绕学前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围绕科学保教的先进典型和成功案例,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宣传实效。

通过整个幼教行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切实把科学保教的先进理念、成功做法和成熟经验变成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把尊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落实到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之中。

二、教师应严格遵循幼教规律幼儿教师应懂得,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要引导幼儿掌握初步接触社会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比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非智力因素等。

幼儿学习的特点必须是亲身体验和经历的。

要用“行动”来思考,靠“感官”来学习,而不应是教师“教”出来的。

因此,课程设置要以最大限度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为宗旨,注重体现“课程统筹化”“教材生动化”“教学活动化”的特点。

家园合作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策略

家园合作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策略

家园合作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策略1. 加强沟通与交流家园合作的有效开展首先需要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学前教育机构和小学应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包括家长会、家校联络书、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等。

家长应及时了解关于幼儿的学习、生活和情绪等方面的情况,学校也应主动向家长传达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计划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

双方建立密切的联系,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共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幼儿的顺利过渡到小学做好准备。

2. 共同参与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机构和小学应共同参与幼儿的教育工作。

学前教育机构应加强与小学的联系和合作,了解小学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针对幼儿的发展需求进行教学设计。

小学也应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为幼儿的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学前教育机构和小学可以进行一些联合教学活动,如主题班会、亲子游园活动等,让孩子和家长在学前教育机构和小学之间建立起无缝的连接。

3. 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学前教育机构和小学应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教育需求和特点,提供相关教育指导和培训。

家长需要了解幼儿在小学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掌握一定的教育知识和技巧,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参与者,能够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4. 建立家园合作共同体在促进幼小衔接工作中,学前教育机构和小学建立家园合作共同体是非常重要的。

家园合作共同体是指学前教育机构、小学和家长共同参与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旨在打破传统教育体制的边界,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合作。

在家园合作共同体中,学前教育机构和小学可以共同制定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方案和计划,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为幼儿的顺利过渡到小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家长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前教育机构和小学的教育理念和工作要求,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类活动,为孩子的教育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5. 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渠道为了及时了解幼儿在衔接过程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学前教育机构和小学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渠道。

优化家园共育途径,科学做好幼小衔接

优化家园共育途径,科学做好幼小衔接

优化家园共育途径,科学做好幼小衔接摘要:为了优化家园共育路径,需要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当前家园共育教育模式已经逐渐获得社会重视,但是部分家长依旧缺少对家庭教育的认识。

为了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保证入学准备内容的全面性和针对性,提升入学准备教育侧重点。

教师和家长需要建立科学的衔接教育理念,通过家园共育教育活动课程提升幼儿的情感水平和身体素质,完善幼小衔接共育体制,科学地进行幼小衔接。

关键词:家园共育;科学;幼小衔接;路径引言:近几年,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学前教育政策将教育视角集中到幼小衔接上。

特别强调了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共育具备的重要性。

所以,必须明确好幼小衔接的内涵,深度分析家园共育在有效衔接中的作用。

当前家园共育在幼小衔接中存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不一致问题,教育有效性有待提升。

需要从教育理念出发明确教育责任并完善家园共育教育机制,达成家园共育合作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新形势下家园共育的现状随着家园共育教育理念的提出,幼儿园教育问题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双方努力已经逐渐成为大众共识。

但是这一教育理念在落实过程中依旧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弊端。

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偏颇,认为幼儿教育问题需要由教师负责。

实际上,家庭教育是幼儿接受教育中必不可缺的构成部分,家长的行为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对幼儿造成影响。

所以,家长需要转换传统教育观念,积极主动的与幼儿园建立联系,促使幼儿获得更优质的教育。

此外,家园共育教育模式逐渐建立后,部分家长和教师将教育的中心逐渐侧重到文化课程教学上。

为了帮助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课程学习,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这种教育理念也存在一定缺陷,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要点第一,入学准备内容需要具备全面性特点。

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要避免出现过度开发幼儿智育的情况,不可以搞题海战术,强制性追求幼儿知识储备小雪花。

幼儿在接受入学准备教育中,需要重点在心理上和生活上适应小学学习,保证社会性和生活性上达成幼小衔接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家长共同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纵观整个小学,最累心的当属一年级,最上火的一定是学拼音这一段时间。

整个班级五十来个小不点,闹闹哄哄的,参差不齐,纪律学习一把抓,效果还不一定好。

很多老师、学生乃至家长如果不能提前做好准备,会直接导致学生整个小学阶段处于后悔中,也会在最适合培养习惯和品质的最佳年龄,本末倒置,去抓知识,追求分数,给孩子一生的发展埋下了遗憾。

怎样让孩子顺利过渡幼小衔接,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应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足够认识。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

但是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有所不同。

1.幼儿园属于非义务教育,而小学属于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普及性”等特点,即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

因此,家长必须将适龄孩子送到学校接受小学教育。

2.幼儿园“教养并重”,小学则“以教为主”。

幼儿园除了对儿童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启蒙教育外,还要给儿童以生活照料和养育等。

小学则要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孩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德、智、体等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每门课程都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

还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将各领域容有机整合起来,以主题方式呈现。

小学课程则以分科为主,如语文、英语、数学、自然、体育与健身、唱游、美术等,还有各类兴趣活动和探究活动等。

4.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活动生动有趣,孩子们不会感到枯燥,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

小学则以课堂教学为主,是对儿童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的开始,教师除采用讲授的形式教学外,还非常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探究、讨论、表达等方式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

教师的教学任务大多是通过讲课、作业、检查、考试来完成,这对儿童自然会产生一定的压力,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需要付出相当紧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5、自控要求的变化。

幼儿园虽然也很重视幼儿行为规的要求,但纪律的约束度没有小学那么高。

孩子一旦上了小学,他们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要学习他虽不感兴趣但又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儿童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必须有较强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

二、家长应配合老师培养孩子各种习惯了解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老师就要引导家长思考: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养成哪些好习惯?1、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早睡早起,对于孩子生长发育及智力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还有助于磨练其意志,为孩子将来的“准时”概念奠定基础。

要孩子早起,首先得做到早睡。

为孩子安排一些安静、有趣的睡前活动,如温和地谈话、讲故事等,能使孩子更顺利地进入梦乡! 饮食也会影响睡眠。

如果晚餐吃得过饱或摄入热量过高的食物,孩子会因肠胃不适而睡不着,或因精力异常充沛而不想睡觉。

这样一来,第二天早晨就会起得晚些。

如此的恶性循环对于孩子的健康十分不利,因此,爸妈和孩子都要注重“早餐吃饱、午餐吃好、晚餐吃少”的原则。

还要做到持之以恒:爸妈应每天都坚持让孩子早睡早起。

不能一到周末就玩至深夜,周日早上全家人都赖在床上不起来,这样很难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2、劳动习惯——自力更生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情操,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但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长辈的掌上明珠,在家中任何事长辈都包揽了,使孩子们缺少了锻炼,养成了娇气、懒惰的坏习惯,以至于到了学校给老师和自己带来了不便。

由此,在幼小衔接过程中,首先从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入手。

通过让孩子观察家庭长辈的一天的劳动活动,使他们知道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劳动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学会关心别人的冷暖,尊重他人的劳动意识。

同时,给孩子买一把小笤帚,一个小撮子,让他们先从扫干净自己的房间开始,手把手地反复地教给孩子扫地的方法,撮子的用法,并亲自指导实践。

并让孩子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方法,直到自己顺手且效率高为止。

孩子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欢乐。

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不要叫孩子干他们力所难及的事。

充分利用孩子的日常生活,教育、培养孩子爱劳动是十分必要的。

学会自我服务劳动是所有劳动中最首要的,要以自我服务劳动为中心,如:学会整理书包、整理床铺、整理自己的小房间等。

3、交往习惯——谦让明理小学阶段是儿童走出家庭与人交往的第一时期,是儿童身心发展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孩子学会适应生活、学习、学会人际交往、融合于集体生活的基础阶段。

他们迫切得到交往,与外界联系,与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成长,进行情绪舒畅,得到愉快的心情和品格;是学习、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综合表现。

因而小学生交往的能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更应该有教育者的精心培养和训练。

小学生因年龄特征的影响,对这一系列问题,如:礼貌用语、交往技巧等都不太了解,不会使用,在与人交往时行为体现出霸道、自私、不礼貌、不文明等行为来,这影响着自己的成长和与他人的交际能力。

所以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从小就教会他们懂得使用礼貌用语和交际技巧与他人平等交往。

尤其是家长“感情用事”将引起孩子不擅社交,出现交往心理缺陷,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愈发明显,因此,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的交往能力并加以培养,不能太过于溺爱孩子,过于溺爱会形成他们的霸气。

在学校孩子的交往,家长尽量不要参与和干涉,和同学争吵发生矛盾,家长和教师都应正确引导他们怎么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更不应阻止他们的交往交流,因为孩子是在快乐中成长的,我们无法替代他们的交际。

我们只需要指引他们,营造环境给予他们成长,教会他们如何处理问题,让他们学会独立自主。

4、专注习惯——提高效率一个人的专注力与他的目的、毅力以及关注的欲望有关,孩子的专注力也直接影响听课效率。

提高孩子专注力,你可以从简单的要求做起,让孩子看一个电视短片,提前告诉他们的要求,看完后,说出短片里几个人,哪一个人你最喜欢?家长还可以带领孩子练习心算,方法是,将一组口算卡片按时轮流出示一遍后,要求学生说出各题得数。

题目由简到难,一组题由少到多,出示时间由长到短。

这样坚持下去,对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一定有效果。

5、读书习惯——重在坚持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

阅读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

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使用不尽。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关键在于坚持,使孩子的阅读习惯自觉地养成。

从一年级就开始做起,先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阅读,有不认识的字也没关系,可以家长念,学生听,逐渐形成家庭的生活惯例,从而每天都有一段读书时间,一到时间,开始阅读。

如此,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2、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

3、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如,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提醒学生千万不要躺在床上读书;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不要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做小动作的陋习,如挖耳挠腮,摆弄小玩意儿,吃零食,东西望等。

6、背诵习惯——诵读诗词学习任何科目,都需要记忆。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通过训练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专门研究锻炼记忆力方法的美国学者布鲁诺.弗斯特说:“要具备一个可靠的记忆力,必须每天费一刻钟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做一套有计划的脑力练习,复杂的或简单的均可,只要能迫使你去动脑筋。

”古诗文是千锤百炼的美文,流传两千多年,足以说明它有很强的生命力。

家长可以通过带领孩子诵读古诗文,既训练记忆力,又积累知识。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背诵古诗词的良好习惯呢?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喜欢表演。

因此,根据古诗,词的容,设计简单优美而又能确切表达古诗、词的动作,既可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帮助他们记忆古诗、词。

孩子由于年龄小,兴趣容易转移,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

在古诗、词的背诵过程中,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插图进行背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可以将抽象的文字化为形象的图画,来帮助孩子理解古诗、词容,以便于记忆。

这样,不仅让孩子学习了新的知识,还通过诗配画理解了古诗的含义,让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发挥,一举多得。

为了调动孩子背诵古诗的兴趣,要常常变换背诵花样,有限时背、亲子背、快背、慢背、轮换背、接龙背等,多种形式综合背,灵活且富有变化,给孩子带来了背诵的乐趣,避免了背诵的枯燥性。

7、书写习惯——姿势正确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坐姿、执笔姿势正确,书写规,字迹工整,作业本整洁等。

我们应从以下做起:让孩子掌握写字和执笔方法,坚持示,反复训练,校正姿势。

其次,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作业书写好习惯。

良好的书写习惯也是慢慢培养出的,只有持之以恒,进行细致、具体的指导,孩子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指导家长树立正确信念孩子进入小学,面临一次次考试,带回一个个分数,或好或坏,会影响部分家长的心态,带来情绪的波动,难免会对孩子横眉相对,冷语相加,有甚者拳脚棍棒,造成孩子心焦虑,产生各种心理疾病。

如何避免这些情况?需要指导家长树立正确信念:要坚信自己的孩子是个好孩子,学习只有开窍的早晚,没有一直不开窍的,所以面临失败和挫折时,带领孩子拿出勇气和行动,逐一克服,收获成长;孩子的成长一定是坎坷而曲折的,要给予孩子犯错的机会,想硬拉着孩子,不让他走弯路,是最不切合实际的,所以,在某些时候,当你不能左右孩子时,请放手让他去尝试;要想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教育效果,请家长捧起书来,读书能让人保持平淡的心境,在浮躁的现实中寻得一份宁静平淡,让你在教育孩子时多了一份睿智、许多耐心;最后,请相信每一位老师都会像你自己一样对孩子负责,家长需要极力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教育孩子。

幼小衔接的工作千头万绪,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

相信在做好以上准备后,孩子的入学过程一定会更加顺利,培养习惯、掌握知识两不耽误,为小学乃至一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