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第六章《物质结构》复习(华师大版七级下)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答案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第一章水1.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
水按存在空间分为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咸水1%2.海洋水占地球上全部水资源的96.5%,陆地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3.5%淡水2.5%(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占全部淡水的0.3%)3.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岩层深处地下水。
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江河湖泊和沼泽土壤。
4.在植物中含水量最大的在水生植物,最少的是干旱环境中的苔类植物。
5.同一株植物中的不同部分的含水量差异很大。
例如,根尖,嫩梢,幼苗的含水量可达60%-90%,树干40%-50%,风干的种子10%-40%。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
所以我们每天必须补充2—2.5L水。
7.地球上的水的循环:2个小循环:a.陆上内循环:大气-大陆b海上内循环:大气-海洋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8.标准大气压下,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当冰低于0℃时,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开始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它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此时它的状态是固液共存。
直到完全熔化时,,温度又继续上升。
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冰的熔化图像9.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金属,石英,盐,糖,明矾,非晶体:玻璃,塑料,沥青,松香。
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AB段海波处于固态,不断吸热,温度一直上升,BC段海波处于固液共存,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D 段海波处于液态,不断吸热,温度一直上升。
如图是海波凝固的图像松香的凝固图像a图水沸腾后,温度均匀,下面压强大,上面压强小,水蒸气由小变大。
b图水沸腾前热胀冷缩,下面热上面冷,水蒸气由大变小。
10.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11.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结构教案(知识点+练习)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结构教案(知识点+练习)华东师大版第6章物质结构教学重点1,初步学会了用元素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粒子来描述物质的微观组成2.常见元素名称和符号的记忆与书写教学难点:介绍和理解“元素”概念“碘盐、含氟牙膏、高钙奶、富铁酱油、富硒茶”“介绍”,问加词的意义,从...从生活到化学跃迁”:你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你也知道“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那就是“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那么,“元素”是什么样的概念呢?参见:说明:实施例1:基于分子模型图解释氢元素的含义细节(课件展示分子模型图)分子名称分子符号分子模型都含有氢原子结论例2:根据分子模型图解释氧元素的含义详细的分子名称,分子符号,分子模型都含有氧原子,原子的核电荷数结论水分子H2O,氧分子O2,二氧化碳分子CO2,硫酸分子H2SO4,氢分子H2,氯化氢分子HCl,水分子H2O,氨分子NH3,甲烷分子CH4 1 1 1 1 1 11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中,原子核中的质子数是1,属于同一种类的原子,所以人们把原子核中质子数等于1的氢原子称为氢元素八八八个氧原子包含在这四种不同的分子中,核电荷数等于8,属于同一种原子,所以人们将把核电荷数等于8的氧原子称为氧元素1。
目前,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12种,其中94种在自然界中发现,其余18种是合成元素。
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氢、氧、碳、氮、硫、硅、钠、钾、铁、铜、氯、钙、银、铝、碘、磷、氢、碳、硫、硅、钠、铁、铜、氯、钙、银、铝、磷。
元素的分布极不均匀(1)宇宙中:氢(H)氦(He)(2)地壳中:氧(O)硅(si)铝(Al) (3)核心中:铁(Fe)镍(Ni) (4)空气中:氮(n)氧(O)(5)人体中:氧(O)碳(c)氢(H)宏观元素:氧、碳、氢、氮、钙农村地区常用的汞氮肥包括硫酸铵[(NH4)2SO4)、硝酸铵(NH4NO3)、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NH4Cl)、氨水(NH3 H2O)和尿素[(NH2)2]等常用的化学磷肥均为磷酸盐。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纯知识点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纯知识点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
海洋中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35克。
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
2、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
水按存在空间分为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3、陆地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3、5%,其中淡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2、5%,4、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地下水。
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5、在植物中含水量最大的在水生植物,最少的是干旱环境中的苔藓植物。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
所以我们每天必须补充2—由于体内的发光细胞的酶与氧发生作用后,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发光现象。
7、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强的天然光源。
8、人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能把其他光源的光反射出来。
月亮本身不发光(填发光或不发光),人们看到的明亮的月亮是因为月球反射了太阳的光的缘故。
第1页共12页9、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缝隙产生的圆形光斑的现象,这些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实像,太阳是球状体,通过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就是圆形的。
10、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等事实表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1、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1)小孔成像(2)日食、月食⑶影子的形成。
12、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假想的线叫光线13、光速的公认值为c=2、108m/s, 一般计算取c=3108m/s=3105km/s14、光在其他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真空中小,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等于真空中的光速,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的2/3。
15、为什么雷雨时总是先看到闪光的光亮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光速比声速大。
16、阳光经过棱镜后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依次排列,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17、白光经棱镜发生色散后的各种色光都向棱镜底面(填上或底面)偏折,其中紫光偏折程度最大,红光偏折程度最小。
七年级自然科学华东师大版下学期期末复习(二)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期末复习(二):阳光、土壤、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物质的结构[概述](1)阳光:本章是在太阳和地球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能量的角度讲述太阳的辐射能及阳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本章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在均匀介质中都遵循直线传播的规律,介绍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值及阳光的色散现象,介绍可见光谱、红外线与紫外线及阳光的组成。
(2)土壤:本章通过对土壤的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土壤的形成和利用等基本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土壤有初步的认识,土壤是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形成的,它疏松多孔、保水透气,具有养分,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基本的条件,人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壤资源,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
(3)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本章首先从宏观上认识生物体是由哪些器官构成,然后分析构成生物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分裂与生长及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最后分析什么是组织,细胞是怎样构成组织的,再分析组织怎样构成器官和系统,本章还重点讲述了显微镜的使用和简单装片的制作。
(4)物质的结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物质的组成、结构、状态分类、变化与性质有一个整体的大致的认识,了解物质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初步建立探究物质奥秘的基本观点与意识,如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粒构成,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都由100多种元素分别组成等。
[教学评价内容分析]1. 阳光:(1)是否知道阳光给地球带来的光和热是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是否知道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强的天然光源。
(2)能否提出证据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能否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值是3×108m/s,并能用来计算有关光的传播距离和传播时间的简单问题。
(4)会描述阳光的色散现象,并按序说出可见光谱中各色光的排列。
(5)知道阳光主要由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组成,说出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
(6)能从观察中得出有关的正确结论,了解做对比实验时需要控制的条件。
【K12学习】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六章 物质的结构教案(知识点 练习)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结构教案(知识点+练习) 华东师大版第六章物质的结构教学重点1、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微粒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2、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的记忆与书写。
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引入及理解【导入】“加碘食盐、含氟牙膏、高钙牛奶、增铁酱油、富硒茶叶”,询问加点字的含义,从.....生活走进化学。
过渡】:你们知道世界是物质组成的,你还知道“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就是说“物质是元素组成的”。
那么,“元素”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请看:讲解:例一:根据分子模型图诠释氢元素的含义。
详略分子名称分子符号分子模型都含有氢原子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结论例二:根据分子模型图诠释氧元素的含义。
详略分子名称分子符号分子模型都含有氧原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结论水分子 H2O 氧分子 O2 二氧化碳分子 CO2 硫酸分子 H2SO4 氢分子 H2 氯化氢分子 HCl 水分子H2O 氨分子 NH3 甲烷分子 CH4 1 1 1 1 1 这五种不同的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核内质子数都是1,属于同一类原子,于是人们就把核内质子数都等于1的氢原子总称为氢元素。
8 8 8 8 这四种不同的分子中所含的氧原子,核电荷数都等于8,属于同一类原子,于是人们就把核电荷数都等于8的氧原子总称为氧元素。
一、目前已知化学元素已达112种,其中自然界中发现的元素有94种,其余18种为人工合成元素。
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氢氧碳氮硫硅钠钾铁铜氯钙银铝碘磷H O C N S Si Na K Fe Cu Cl Ca Ag Al I P 二、元素的分布元素的分布极不均匀。
宇宙中:氢氦地壳中:氧硅铝地核中:铁镍空气中:氮氧人体中:氧碳氢宏量元素:氧、碳、氢、氮、钙、磷、硫、钾、钠、氯、镁等微量元素:铁、铜、锰、碘、氟、锌、硒等有毒元素:铅、镉、汞农村常用的氮肥有硫酸铵[(NH4)2SO4]、硝酸铵(NH4NO3)、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NH4Cl)、氨水(NH3·H2O)和尿素[CO(NH2)2]等常用的化学磷肥的成分是磷酸盐,如磷矿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钙镁磷肥(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磷酸镁)、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等常用的化学钾肥有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等复合肥料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如磷酸二氢铵(NH4H2PO4)、磷酸氢二铵[(NH4)2HPO4]、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钾(KH2PO4)等三、单质与化合物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练习概念特性区别联系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断地运动;微粒间有间隙;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肉眼看不见。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第一章水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
海洋中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克。
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
2.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水、水和水。
水按存在空间分为水、水、水和水。
3.陆地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其中淡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4.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水和水。
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水、水和水。
占全球淡水资源的。
5.在植物中含水量最大的在,最少的是。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
所以我们每天必须补充水。
7.标准大气压下,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当冰低于0℃时,冰热量,温度,当温度升高到时,冰开始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它热量,温度,此时它的状态是。
直到时,,温度又继续上升。
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
8. 叫做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
9.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10.蒸发时要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
1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①蒸发只在液体进行,沸腾在液体和同时进行,②蒸发可以在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才能进行。
而且在沸腾的过程中,物质还必须吸热。
但是不变。
12.液化:的过程。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13.升华:的过程,凝华:的过程。
14.以上吸热的有、、,以上放热的有、、。
开水壶嘴冒白气属于;冰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湿衣服变干属于;樟脑丸消失属于;雾的形成属于,露水的形成属于液化;雾凇的形成属于;霜的形成属于;酒精挥发属于。
15.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
16.在水循环的过程中,保持不变,它使水成为的资源。
17.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到另一种液体物质里形成的、的叫做溶液,水是良好的溶剂,在水中可以溶解各种、,的物质。
天然水是。
18. 一般来说取用块状的固体药品用,粉末状的用,也可以用。
19.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也。
20.在下,某固体物质在水中,达到态时所溶解的,叫做这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新版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56.浊液和溶液最主要的区别是悬浊液中物质颗粒大。分散不均匀,久置后要分层;
溶液中分散的颗粒较小,分散均匀,久置后要分层。
57.常见的溶剂除了水之外,还有酒精、汽油等。油脂在水中不易溶解,在汽油中易溶解;碘在水中不易溶解,在酒精中易溶解。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18.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熔化。熔化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熔点。
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物质熔化的条件:温度到达熔点,同时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凝固时的温度叫做这种液体的凝固点。
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凝固的条件: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放热。
冰变成水是冰的熔化现象,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Co。
3.水存在于海洋中、陆地上、空气中以及生物体内。
4.水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存在于大自然中。
5.水的分类---------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物理性质可分为: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2)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咸水和淡水。
(3)按对生命的作用可分为:生物体内的水和生物体外的水。
8.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只占淡水总量的0.3%,它主要包括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9.大气中的水数量不多但这部分水却会成云致雨、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你根据哪些现象说明大气中有水。下雨、下雪、与雾霜露的形成。
10.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倡节约用水?(1)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是咸水,且淡水的主体是无法利用的冰川,可以用淡水只占淡水总量的0.3%。(2)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3)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污染十分严重。
华师大版七下科学期末复习物质的结构
(1)碳原子的排列不同(2)物理性质相似(3)是同
一种物质
(4)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5)都是黑色固体
14、固态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52.水是纯净物的特征是
A.能溶解许多物质B.由氢氧元素组成C.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D.通电分解后生
成氢气和氧气
53.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氧分子的是
A.河水B.贮存在钢瓶里的氧C.过氧化氢(H2O2)D.新鲜的空气
45.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 人们有意在煤气里加入少量有强烈刺
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当煤气泄露时,人们可以根据硫醚的气味觉察到煤气的泄露,以便
及时采取措施.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1.25g/L,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一 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
于,造成他们的性质不同。
40、以下是一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请按要求填序号。
(1 )硫酸溶液呈酸性(2)冰在0C时熔化成水(3)铜丝能导电
(4)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5)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6)自来水遇到硝酸银溶
液会变浑浊
(7)纯铁呈银白色(8)塑料压制成各种器具。
A、属于物理性质的有B、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⑤质子跟电子的电性相反而电量相等。
能解释原子不显电性的是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知识点期末复习资料(K12教育文档)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知识点期末复习资料(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知识点期末复习资料(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知识点期末复习资料(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