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总复习

合集下载

第九单元总复习(同步练习)-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九单元总复习(同步练习)-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9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 数与代数(1)——因数与倍数和分数的意义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

基础导学练考点1:因数、倍数和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填空。

(1)一个数既是32的因数,又是4的倍数,这样的数有( )个。

(2)如果A ÷B =5(A 、B 为非O 的自然数),那么A 和B 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3)如果m =2×2×3×5,n =2×3×3×5,那么m 和n 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4)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5,最小公倍数是100,其中较大数是25,则较小数是( )。

(5)把6m 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根绳子的 ()(),每份长 ()()m 。

(6) 18 = 24=36 ==1= 8168÷÷()()()()()(小数)考点2:2、3、5的倍数的特征2.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54 89 81 285 270 111 912 47 120 79 2 45 2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奇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偶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单元教案(详案)第1课时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P104~105第1题,完成教材P107~110“练习二十五”第1、2、16题。

教学目标:1.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进一步巩固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培养学生数数、读数、写数以及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整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20以内数的序数含义、数的顺序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基数与序数含义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创建成长小档案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小学生活的第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

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很多数学本领。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整理一下,创建自己的成长小档案,在小组内说说这学期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目录,先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

【预设】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目录,从中学会有条理地回顾整理的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学习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位置、认识钟表和认识图形。

师:想一想,在学习中遇到的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先复习20以内的数。

二、复习20以内的数师:学习数学离不开数,这学期我们认识了哪些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各数。

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些数。

【预设】学生可能会1个1个地按顺序或倒序读数,2个2个或5个5个地读数,按单数、双数读数等。

师:在这些数中找到一个数,你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这个数吗?【预设】学生选择一个数,可能用小棒摆出来,也可能画图表示,还可能用计数器拨出来。

(教师追问: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指导学生说说它的意思和组成。

)课件出示教材P105第1题第(1)~(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105第1题第(1)~(5)题。

指名汇报。

【预设】第(1)题:学生能清楚地知道一个数前面的数比它少1,后面的数比它多1。

第(2)题:指导学生准确数数,找到第几行,区分第几和几。

第(3)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第二行出示的“3、5、7、9、11”填出缺少的“2、4、6、8、10”;根据第三行出示的“4、6、8、10、12”填出缺少的“3、5、7、9、11”……学生可能有多种走法,要求学生一边读数一边画出路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第9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分数乘、除法和比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第9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分数乘、除法和比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第9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分数乘、除法和比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主要涉及分数乘、除法和比的内容。

这一单元是对整个学期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和比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和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除法和比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除法和比的基础知识,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然而,学生在应用分数乘除法和比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数乘除法和比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分数乘除法和比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乘除法和比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及应用。

2.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和比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分数乘除法和比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数乘除法和比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和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除法和比的知识点,梳理解题思路。

6.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第9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第9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第9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的说课稿,主要是对本册书中学过的平面几何图形进行回顾和总结。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巩固和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程度的数学知识,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知识的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知识梳理: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本册书中学过的平面几何图形,如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等,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理解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如平移、旋转、翻转等。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计算面积等。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的重要性。

6.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平面几何图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因此在设计本章教学目标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力求使教学目标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这些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作业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
4. 作业小结: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充满趣味和挑战的学习情境,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2. 任务分配:每组选择一个讨论题目,进行深入研究。
3. 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教师点评:对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总结归纳
1. 学生总结: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3. 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 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充分发挥教学策略的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充满趣味和挑战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数学素养。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是对前八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巩固。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本单元的知识点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运算速度、逻辑思维、问题解决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基本运算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基本运算方法和技巧。

2.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材。

2.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学具: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前八个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入总复习的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单元的知识点,包括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第9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总复习20以内的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第9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总复习20以内的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第9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总复习20以内的数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总复习20以内的数”,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读写、认识和运用基础上的一个总复习。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数能力、数的运算能力和数的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在复习中提高,提高中复习。

二. 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写和认识,对数的运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可能对数的读写还不是很熟练,有的学生在数的运算上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读写,提高数的运算能力,能够运用20以内的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读写,提高数的运算能力。

2.教学难点:运用20以内的数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对数的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知识;游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比赛,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复习20以内的数。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对20以内数的认识。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6.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课标解读
7.注重计算能力的提高。
计算教学仍然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复习这部分内容时,一方面引导学生巩固分数乘、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另一方面,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分数、百分数、比的计算技能,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感受计算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
重点:
1.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运用比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确定物体位置和方向的方法以及圆与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4.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
难点:
1.归纳代数部分知识,形成体系。
2.综合运用统计相关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重难点突破建议
1.在复习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对易混淆概念的掌握情况,计算的正确率,普遍容易出错的问题等,从而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恰当有效的复习计划。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会利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利用统计图正确地分析数据信息,解决简单的统计问题。
6.通过整理和复习的过程,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等基础知识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概念、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各数中的数字“3”表示3个百分之一的是()A.32B.0.53C.D.302.52.在下列各数中,最接近0的是()A.1B.0.1C.﹣13.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A.99B.990C.99004.请你估计一下,()最接近你自己的年龄.A.600分B.600周C.600时D.600月5.估计一下,下面最接近自己年龄的是()A.600分B.600时C.600周D.600月6.估计一下,下面最接近妈妈年龄的是()A.440时B.440日C.440周D.440月7.下列物体的表面面积最接近120cm2的是()A.一张100元人民币的正面B.小学数学教材的封面C.一元硬币的正面D.单人课桌面的面积8.请估一估,你所在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60()A.平方米B.平方厘米C.平方分米D.立方厘米9.星光小学占地1.5公顷,它的面积相当于()间占地面积为50平方米的教室.A.3B.30C.300D.300010.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18平方米,宽是3米,长是()A.15米B.21米C.6米二.填空题(共5小题)11.小数6.95是由6个、9个和5个组成的.把它精确到十分位约是.12.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举办,这一年的二月份是天,第一季度有天.13.“他说话很体面”、“湖面很大”、“到上面去玩”,在这些话中只有一句与面积有关..14.9平方米5平方分米=平方米;6.2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5.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为整数厘米,面积160平方厘米有种可能.三.解答题(共5小题)16.下面每个数中的“7”分别表示什么?用线连一连.17.一份合同签订于去年的2月29日..18.一个长方形土地,宽42米,长是宽的2倍,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平方米?19.(1)桥上面有什么?桥下面有什么?(2)太阳下面有什么?20.量一量,如图中小军家在学校南偏°方向600米处.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解答】解:A、32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B、0.53中的3在百分位上,表示3个百分之一;C、中的3在分子上,表示3个四分之一;D、302.5中的3在百位上,表示3个百;故选:B.2.【解答】解:1﹣0=10.1﹣0=0.10﹣(﹣1)=1所以最接近0的是0.1;故选:B.3.【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99×10=990;所以,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990.故选:B.4.【解答】解:600分=10时;600周÷52≈12(岁);600时÷24时=25(天);600月÷12=50(岁);所以只有600周符合学生的年龄.故选:B.5.【解答】解:600分=10时,600时=25日,600周≈11 年,600月≈50年;故选:C.6.【解答】解:440时=天,440日=年,440周=年,440月=年,所以最接近妈妈年龄的是440月;故选:D.7.【解答】解:由分析可知:下列物体的表面面积最接近120cm2的是一张100元人民币的正面。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9单元 总复习 数与代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9单元  总复习  数与代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9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第1课时数与代数(1)一.填空题1.一个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所得近似数是20亿,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2.最小的六位数是,比它小1的数是;比它大1的数是.3.一个九位数,最高位上是最大的一位合数,十万位上是最小的质数,其余各位上是没有倒数的数,这个数写作,读作,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4.由3个百万,4个千万,8个千,读作,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5. 805700400是一个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8在位上,它表示,5在位上,它表示,4在位上,它表示.二.选择题1.500050005000中从左数起,第二个“5”表示()A.5个亿B.5个千万C.5个百万2.26□9910000≈27亿,□里可以填()A.0~4 B.0~5 C.5~93.下面最接近十亿的数是()A.九亿九千万 B.九亿九千零九万 C.九亿零九万4.一个数最高位是百亿位,这个数是()A.九位数B.十位数C.十一位数D.十二位数5.有八亿、八百万、八万、八十组成的数是()A.888800000 B.80808080 C.880080080 D.808080080三.求近似数1.求近似数.(1)四舍五入到万位.95430 836400405002 134940(2)四舍五入到亿位.3500409000 19640000002054300000 9934002000.四.解决问题1.用1,2,3,4,5,6,7,8,9这九个数字组成一个九位数,并且“四舍五入”后约等于九亿,最小的数是多少?(每个数只能用一次)2.一个六位数“四舍五入”后所得的近似数是50万,这个数最大是多少?3.最小是多少?用5,2,4,1,7,8能组成许多的六位数,其中有一些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后约等于71万.这样的六位数中最大的是多少4.用5,5,5,0,0这五个数字,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数。

(1)最大的五位数。

(2)与50000最接近的数。

RJ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导学案)第9单元 总复习 (全单元)

RJ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导学案)第9单元 总复习 (全单元)

第九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 20以内的数【教学内容】教材第10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2、培养学生数数、读、写和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2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基数与序数的含义的区别。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二、练习应用(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口答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2.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指一名学生演示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 (11一20各数的组成)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2)我比9少1,我是几?(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1.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2.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练习应用总复习的第1、2题。

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

三、反思总结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20以内的数课后反思:第九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 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06、107、108页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总复习本单元复习的内容包括: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表内乘法,米和厘米,角和直角、锐角、钝角,观察物体,认识时间。

总复习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如把表内乘法集中复习,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乘法口诀,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目的。

))第1课时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材第101、103页的相关内容。

1.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

2.通过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计算方法的复习与整理,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整理和复习,渗透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到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

重点: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口算卡片、课件。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从今天起,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板书课题。

)1.复习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1题。

)(指名读题。

)笔算加、减法应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进1,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十位退1。

指名上台笔算,其余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2.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课件出示:30+24+28=75-26-35=45+27-59=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怎样可以使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简便。

小结:为了简便可以把分步计算的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1.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五”第1题。

要求学生看清运算符号,认真审题,再独立完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全部教案(共8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全部教案(共8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全部教案(共8课时)课时一:复习数学中的进位与退位教学目标: 1. 复习十以内的进位数和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2. 掌握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进位与退位的方法。

教学内容: 1. 复习十以内的加法进位运算; 2. 复习十以内的减法退位运算; 3.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进位与退位的方法。

教学步骤:1.,通过例题带领学生做练习;2.,通过例题带领学生做练习;3.,引导学生应用进位与退位的方法进行计算; 4.。

课时二:复习数学中的多位数加法教学目标: 1. 复习多位数的加法运算; 2. 强化学生对进位与退位的理解。

教学内容: 1. 复习多位数相加时的进位操作; 2. 实际应用中的多位数加法计算。

教学步骤: 1.; 2.,并加强实际问题的训练; 3.。

课时三:数学中的多位数减法教学目标: 1. 复习多位数的减法运算; 2. 学会合理运用退位操作。

教学内容: 1. 复习多位数相减时的退位操作; 2. 实际问题中的多位数减法计算。

教学步骤: 1.; 2.,并进行实际问题的练习; 3.。

课时四:数学中的乘法概念复习教学目标: 1. 复习乘法的基本概念; 2. 强化对乘法运算的理解。

教学内容: 1. 复习乘法的乘数、被乘数、积的含义; 2. 实际问题中的简单乘法运算。

教学步骤: 1.,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乘法的理解; 2.,引导学生根据所给信息进行简单乘法计算; 3.。

课时五:数学中的乘法口诀复习教学目标: 1. 复习乘法口诀; 2. 提高学生的乘法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内容: 1. 复习乘法口诀表; 2. 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1.,让学生背诵熟记; 2.; 3.。

课时六:数学中的除法概念复习教学目标: 1. 复习除法的基本概念; 2. 强化学生对除法运算的理解。

教学内容: 1. 复习除法的被除数、除数、商的含义; 2. 实际问题中的简单除法计算。

教学步骤: 1.,通过例题巩固学生对除法的理解; 2.,引导学生进行简单除法运算; 3.。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包括了整数加减法、认识人民币、空间与图形、统计四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认识空间图形,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人民币、空间图形和统计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还有待提高,对于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能够正确进行人民币的计算。

3.认识空间图形,了解图形的特征。

4.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四. 教学重难点1.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及应用。

2.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及计算。

3.空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4.统计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案、学案。

2.练习题、游戏道具、图形模型等教学用品。

3.教学场地、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比谁的钱多,需要用到加减法、人民币的知识。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讲解运算规则,让学生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同时,呈现人民币的图片,讲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人民币的计算。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和人民币的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如“商店购物”游戏,学生扮演顾客和店员,进行人民币的计算和交易。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和人民币知识解决问题。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五课时全)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五课时全)

总复习
学生每日提醒
~~~~~~~~~~~~~~~~~~~~~~~~~~~~~~~~励志名言:
1、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2、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先学爬,然后学走。

3、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4、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5、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6、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8、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9、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10、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第九单元《总复习》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最后一个单元,主要着重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并进行综合性的巩固和提升。

此单元通过多种形式的题目,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全面的考验。

2. 教材目标•回顾各个单元的重点难点知识。

•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材重点•整数的加减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分数的认识和比较。

4. 教材难点•分数的加减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分数和图形的应用题。

二、教学安排第一课时•复习整数的加减法。

•练习简单的整数计算题。

第二课时•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练习面积计算的应用题。

第三课时•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

•练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第四课时•复习分数和图形的关系。

•解决分数和图形应用题。

三、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复习知识点。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带领学生做习题,及时纠正错误。

四、教学评估•每节课结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

五、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注意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鼓励学生勇于提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六、结语第九单元《总复习》是四年级上册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节点,通过集体备课和教案设计,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复习和提升数学能力。

希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及课堂练习题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及课堂练习题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及课堂练习题第一课时总复习(1-20的各数)教学内容:书105页第1题,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教学目标:1、巩固1-20各数,20以内各数的组成及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注重计算速度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和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计数器,各种卡片。

教学过程:一、知识归纳收获多:1、读数、写数、数数、数序:①、读数。

读数是语文汉字,例如:19读作:十九 8读作:八读作:“一十五”是错误的。

②、写数。

写数时数学数字,例如:十二写作:12 二十写作:20十六写作:“106”是错误的。

③、数数。

A、能按熟练地数出20以内各数。

例如:从7数到15。

从9数到20。

从13数到19。

B、两个两个数,例如:从2数到20。

从4数到14。

④、数序。

基数:“几个”表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

序数:“第几个”表示物体所处的位置。

指特定的那一个。

2、数的组成:①、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②、计数器:表示“11”,这两个“1”的意思不相同。

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

③、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

7个一和1个十组成17。

注意:“个”左边是数学数字,右边是语文汉字。

3、数的顺序、大小:例如:17前面的一个数是16,后面的一个数是18。

12和14中间的数是13。

4、加、减法的含义。

①、加法:用实线圈起来表示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加号②、减法:用虚线圈走或者用斜线划掉的表示去掉,用减法计算。

“-”—减号。

③、根据图写出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

注意: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

减法是用全部数量减掉虚线圈走的或斜线划掉的。

④、大括号“”表示合起来。

“”?表示求一共的,用加法计算。

“?”表示求其中一个部分,用减法计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九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九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

公顷和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关系
平方千米和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关系
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关系
知识梳理
想一想,填一填。
总复习
5公顷=( 50000 )平方米
400000平方米=( 40 )公顷
6平方千米=( 600 )公顷
人教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9 总复习
总复习
公顷和平方千米、 角的度量
复习导入
总复习
想一想,关于公顷和平方千米、 角的度量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测量土地 面积-公顷
计量比较大的土地 面积-平方千米
线段、直线 和射线
角的分类
今天这节课就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知识梳理
面积单位
总复习
公顷
平方千米(km2)
(×)
综合运用
总复习
已知∠1=35°,求∠2、∠3、∠4的度数。
∠2=90°-35°=55° ∠3=180°-55°=125° ∠4=180°-125°=55°
1 2
34
综合运用
总复习
下面两副三角尺能组成多少度的角?
2 1
3
4
∠1=75。 ∠2=135。 ∠3=135。 要熟记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呦!!
∠4=15。
综合运用
总复习
一个长方形公园长是2000米,宽是1000米,这个 公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
2000×1000=2000000(平方米)
2000000平方米=2平方千米
答:这个公园的面积是2平方千米。
课后作业
总复习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9单元 总复习 第2节 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9单元 总复习 第2节 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人教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总复习九第2节 图形与几何1.填空题。

(1)线段有( 2 )个端点,直线有( 0 )个端点,( 射线 )有1个端点。

(2)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 直线 ),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 射线 )。

( 直线 )和( 射线 )都是不可测量的。

(3)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 1度 ),记作( 1° )。

直线射线直线射线1度1°(4)( )对边分别( )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5)( )和( )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正方形4个角的度数和是( )。

360°(7)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 )线段最短。

(8)在两条平行线之间有4条垂直线段,这4条垂线段的长度( 相等 )。

(9)长方形相邻的两边是( 互相垂直 )的,相对的两边是( 互相平行 )的。

(10)下面图形中有( 9 )个梯形。

2.判断题。

( 对的画“√”,错的画“✕” )(1)一条射线长3厘米。

( ✕ )(2)射线比直线长。

( )(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 )✕✕(4)平行四边形只有两条高。

( ✕ )(5)梯形的高都相等。

( √ )(6)梯形每组对边的长一定不相等。

( ✕ )(7)梯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 )✕✕✕3.选择题。

( 把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1)下面各组线,不能看作平行线的是( B )。

A.五线谱的横线B.迎风翻滚的波浪C.黑板的上、下两条边(2)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 A )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A.1B.2C.无数条(3)一个梯形中能画出( A )种高。

A.1B.2C.无数(4)一个等腰梯形的上底是9厘米,下底比上底长2厘米,一条腰比上底短3厘米。

围成这个等腰梯形需要( C )厘米长的铁丝。

A.37B.36C.32(5)26000平方米( A )2公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总复习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

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会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并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的重点是: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第1课时复习20以内的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5、107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1~20各数,20以内各数的组成及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注重计算速度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和读写方法。

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计数器、各种卡片。

1.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①读数。

读数是语文汉字,例如:19读作:十九8读作:八
注意:15读作:“一十五”是错误的。

②写数。

写数是数学数字,例如:十二写作:12 二十写作:20
注意:十六写作“106”是错误的。

③数数。

A、能按顺序熟练地数出20以内各数。

例如:从7数到15;从9数到20;从13数到19。

B、两个两个数。

例如:从2数到20;从4数到14。

④数序。

基数:“几个”表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

序数:“第几个”表示物体所处的位置,指特定的那一个。

例如:我坐在第3排,我后面有4个人。

2.数的组成。

①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②计数器:表示“11”,这两个“1”的意思不相同。

十位上的“1”表示“1 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

③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

7个一和1个十组成17。

(注意:“个”左边是数学数字,右边是语文汉字。

)
3.数的顺序、大小。

例如:17前面的一个数是16,后面的一个数是18;12和14中间的数是13。

4.加、减法的含义。

①加法:用实线圈起来表示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是加号。

②减法:用虚线圈走或者用斜线划掉的表示去掉,用减法计算。

“-”是减号。

③根据图写出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

注意: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减法是用全部数量减掉虚线圈走的或斜线划掉的。

④大括号表示合起来,表示求一共的,用加法计算;表示求其中一个部分,用减法计算。

1.教材第105页第1题。

2.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五”第1题。

复习回顾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新的认识?
第2课时复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教材第106~108页的相关内容。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2.进一步提高20以内加法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以及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能力,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

3.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敏捷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使学生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件。

1.10以内数的加法。

主要是利用10以内数的组成完成。

口诀: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牵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2.20以内进位加法。

①凑十法:拆大数凑小数,拆小数凑大数。

②数数:接着前一个加数往后数数。

③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3.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关系。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1.教材第106页第2题。

2.教材第107~108页“练习二十五”第2、4、5、6、9题。

复习回顾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新的认识?
第3课时复习位置、认识图形和钟表
教材第107、109页的相关内容。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认识时钟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加深对钟表的认识。

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钟表。

1.位置。

位置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位置会发生变化。

前后:正面对着的物体是前,背对着的物体是后。

左右:题目上如果是人物,就以题目上人物的左右为标准。

题目是除人物以外的任何物体,都以自己本身的左右为标准。

注:上下楼梯都是靠右行。

2.认识图形。

长方体:四四方方,对面同样大,不能滚动。

正方体:四四方方,六个面同样大,不能滚动。

圆柱:两头同样大,能来回滚动。

球体:能任意滚动。

3.认识钟表。

时针:短又粗。

分针:长又细。

整时:分针指向12表示整时。

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时间的表示方法。

(例如:7时7:00)
钟表上一共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

教材第107、109页“练习二十五”第3、12、13、14题。

复习回顾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新的认识?
第4课时复习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第108~109页的相关内容。

1.经历充分运用情境图中给出的信息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的过程,掌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2.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给出的信息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钟表。

1.应知应会。

本册的解决问题是部分、整体关系的实际问题(部分+部分=总数;总数—部分=部分。

),连加连减混合可能出现。

要求能根据情境图列出算式,解决问题;能根据括线图给出的信息,准确地找到要解决的问题,并能正确地列式解答。

2.解题要求。

读明白题(至少读3遍),确定正确的计算方法,保证抄数(数数)正确后再列式计算。

3.基本练习形式。

(1)纯图题
提示:一图四式确定部分与整体,切勿将左右两部分割裂看图,四个算式是一个角度。

划去、箭头指向外面、用虚线围起来都表示去掉,竖虚线整体减左或右,必须用减法。

实线圈表示合起来,必须用加法解决。

(2)大括线图
提示:找到问号并弄清楚是求部分还是求整体,再确定计算方法。

计算结束后,把得数写在问号的地方,看是否符合题意。

(3)图文结合
提示:对于文字中没有给出的信息,要学会到图中寻找,并把条件补充完整。

(4)表格
提示:表格题中要注意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

(5)综合
教材第108~109页“练习二十五”第7、8、10、11题。

复习回顾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新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