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

合集下载

(压轴题)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溶液》测试卷(答案解析)(1)

(压轴题)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溶液》测试卷(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0分)[ID :133623]按如图所示装置,将液体X 注入装有固体y 的试管中,会导致U 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

若液体X 是水,则固体y 可能是A .氢氧化钠B .氯化钠C .硝酸铵D .二氧化锰2.(0分)[ID :133618]某同学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233NaCl NaOH Na CO NaHCO 、、、中的一种。上述四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据此可知该溶液中的溶质一定不是( )物质NaCl NaOH Na 2CO 3 NaHCO 3 常温下的溶解度/g3610921.59.6A .NaClB .NaOHC .Na 2CO 3D .NaHCO 33.(0分)[ID :133614]常温下,对100mL 氯化钠饱和溶液进图示实验。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 .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C.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量分数相等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4.(0分)[ID:133605]如图表示X、Y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t1℃时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B.X、Y都属于易溶性物质C.将t1℃时X、Y的饱和溶液均分别降温至t℃,析出的X比Y的多D.当X中含有少量Y时,能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X5.(0分)[ID:133599]与“饱和溶液”互推,下列有关叙述一定正确的是A.有晶体析出的溶液B.是浓溶液C.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D.混合物6.(0分)[ID:133590]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硬水易产生水垢B.自来水厂用活性炭在“活性炭吸附池”中除去水里的色素和异味C.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操作中,蒸馏是净水程度较高的操作D.乳化是使植物油溶解在水中7.(0分)[ID:133587]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使a、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都可以是降温结晶B.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在t2℃时,将a物质30g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80gD.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 8.(0分)[ID:133578]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含答案)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硝酸钾和水B.食盐和水C.碘和酒精D.植物油和水2.使一定温度下、一定压强下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A.减小压强,降低温度 B.压强不变,升高温度C.增大压强,降低温度 D.温度不变,减小压强3.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A.泥沙 B.面粉 C.食盐 D.花生油4.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水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水,可使其变为不饱和溶液D.硝酸钾溶液的溶质是水5.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置”实验活动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是A.称量固体时,氯化钠放在右盘B.固体转移到烧杯时,氯化钠洒出C.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D.配好的溶液装瓶是,将溶液溅出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应用中,错误的是()A.将硝酸铵溶于水制作热敷袋B.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C.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养鱼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要先做灯火实验7.溶液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着广泛应用。

下表和下图是不同温度时硫酸镁的溶解度,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髙而增大B.硫酸镁属于易溶物质C.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D.将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B.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相互转化D.配制100g 10%的NaCl溶液的主要步骤是:计算、溶解、装瓶、贴标签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形成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10.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能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A.还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B.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C.食盐的溶解度变大了D.食盐的溶解度变小了1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是无色透明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C.澄清石灰水的溶质是氧化钙 D.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12.现有60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若将其温度降到20 ℃,此时有关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仍为饱和溶液B.硝酸钾的溶解度发生了变化C.降温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D.降温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1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卷(答案解析)(1)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卷(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0分)[ID :133618]某同学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233NaCl NaOH Na CO NaHCO 、、、中的一种。上述四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据此可知该溶液中的溶质一定不是( )物质NaCl NaOH Na 2CO 3 NaHCO 3 常温下的溶解度/g 36 109 21.5 9.6A .NaClB .NaOHC .Na 2CO 3D .NaHCO 3 2.(0分)[ID :133609]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 .蒸发足量的溶剂一定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B .将t 1°C ,55g 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2°C 时刚好成饱和溶液C .t 1°C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大小顺序一定为乙>甲=丙D .t 2°C 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 1°C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一定为乙>甲=丙3.(0分)[ID :133604]下列有关溶液及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种溶质的水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 .在T ℃时,某物质A 的溶液,若蒸发掉5克水时,析出A (不含结晶水)2克;若蒸发掉10克水时,析出A 5克。

则T ℃时,A 的溶解度为40克C .室温下,5mL 水和5m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为10mLD .现要配制10%的稀硫酸2940g ,用98%的浓硫酸进行稀释,需加水2640g.4.(0分)[ID :133601]如图是MgCl 2、KCl 和MgSO 4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点表示t2℃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Cl2C.将t2℃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会析出晶体的是MgSO4D.t2℃时,将40g MgCl2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90g5.(0分)[ID:133600]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欲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A.蒸发溶剂B.降低温度C.加入硝酸钠固体D.升高温度6.(0分)[ID:133595]盐湖地区人们常采用“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方法来获取 NaCl 和Na2CO3。

初中化学试题: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试题: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试题:第九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小李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时,归纳成如右图所示的关系.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A)A.紫色B.蓝色C.红色D.无色2.按一定的特点或规律对物质进行分类,给化学学习与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

下列各组物质中,符合“氧化物-酸—碱-盐" 顺序排列的是(C)A。

HClO HCl Mg(OH)2MgCl2B。

CO2H2CO3CaCO3Ca(HCO3)2C。

H2O HNO3NH3·H2O NH4NO3D。

SO3NaHSO4NaOH Na2SO43.下列设计方案可行,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C)A.用NaOH溶液治疗胃酸过多症:NaOH+HCl=NaCl+H2OB.实验室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CO2:H2SO4+CaCO3=CaSO4+CO2↑+H2OC.用适量的稀盐酸除去铁表面的锈迹:Fe2O3+6HCl=2FeCl3+3H2O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2CO+O2 === 2CO2点4.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需药品(括号中的物质)选择不正确的是( A )A.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a2SO4(硝酸钡溶液)B.CO2中含有少量的水蒸气(浓硫酸)C.NaOH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a2CO3(石灰水)D.铜粉中含有少量的氧化铜(稀盐酸)5.Cu20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 CuSO4+H2O.氧化铜与氢气反应后得到的Cu中常常混有少量Cu2O。

现将10 g Cu和Cu2O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过滤得到9.5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含Cu2O的质量为(A)A.0。

9 g B.9。

5 g C.0.5 g D。

0。

45 g6.北京市正在实施“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其中修缮长城使用了大量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俗称是(C )A、火碱B、烧碱C、熟石灰D、小苏打7.下列药品不需要密闭保存的是( D )A、浓盐酸B、浓硫酸C、烧碱D、食盐8.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一)说明: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40分)、非选择题(第21题~第27题,共60分)两局部。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 35.5 : 65第Ⅰ卷(选择题 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第Ⅱ卷的表格中。

)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溶液,后一种是化合物的是()A、酒精、二氧化碳B、稀硫酸、液氧C、汽水、干冰D、冰水混合物、氧化铜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厨房洗涤剂清洗油污后形成溶液B、用硬水洗衣服不如用软水洗得干净C、硝酸铵溶于水制得的冰袋可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D、冬季向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快速溶化3、在试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蒸馏水和一瓶失去标签的氯化钾溶液,鉴别它们的正确方法是()A.尝液体的味道 B.蒸发液体看是否结晶C.参加白色硫酸铜粉末 D.看颜色4、燥热的夏天,小林翻开冰箱,从4℃的贮存室中拿出一杯内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m.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觉晶体消逝了。

得到溶液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4℃时m溶液肯定是饱和溶被B.室温下,n溶液肯定是饱和溶液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降低D.m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n 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5、下列变更属于化学变更的是()A.蔗糖溶解于水 B.食盐水蒸干后出现白色粉末C.饱和石灰水升温后变浑浊 D.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外表形成一层白膜6、据文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场利用海水晒盐。

海水晒盐的原理是()A. 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B. 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C. 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D. 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7、长期放置在敞口容器内的饱和食盐水,在保持温度不变的状况下,发觉容器底部有少量晶体出现,这说明()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剂质量削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溶液中溶剂、溶质的质量均未变更D.溶液比原来要浓一些8.配制溶质质量分数肯定的食盐溶液,正确的操作依次是()A.计算、称量、溶解、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B.溶解、计算、称量、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C.称量、溶解、计算、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D.称量、计算、溶解、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9、用50g 98%的浓H 24 配制成20%的稀H 24 ,需加水的质量为( )A . 145gB .195gC .196gD .245g10、向一接近饱和的3溶液中,渐渐参加3晶体,下列图像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更规律的是( )11、木糖醇是目前市场上一种志向的蔗糖替代品,在某些温度下其溶解度分别为:30℃时70g 、50℃时84g ,、60℃时90g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分别取厨房中以下调味品各少量放入水中,不可能得到溶液的是()A.食盐 B.蔗糖 C.醋 D.芝麻油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蔗糖水B.果酱C.蒸馏水D.牛奶3.如果把家庭中的①食盐、②纯碱、③面粉、④芝麻油、⑤蔗糖、⑥白酒,分别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①④⑥B.①②⑤⑥C.②③⑥D.①②③⑥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不正确的是()A.t1℃时,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0gB.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250g水C.t2℃时,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D.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5.下列常见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葡萄糖注射液B.生理盐水C.消毒酒精D.碘酒6.下列有关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析出晶体后,在当时条件下应该成为不饱和溶液B.质量百分比浓度大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升温或蒸发溶剂都能使不饱和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D.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即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7.粗盐中所含的杂质主要是氯化镁。

工业上常把粗盐晶体粉碎后,用饱和食盐水浸泡,再滤出食盐。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浸洗前后被浸洗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不变B.浸洗前后食盐水的组成不变C.浸洗后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限次地使用下去1/ 9D.粗盐粉碎后的颗粒大小,直接影响浸洗后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8.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70g水中均恰好饱和B.t1℃时,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2℃时,在l00g水中放入100g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9.下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t3℃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B.将t1℃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C.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会有溶质析出D.将t2℃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10.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性,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C.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甲烷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爆炸,在点燃甲烷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11.下表列出了20 ℃时NaCl溶解实验的一组数据。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9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9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溶液的形成自主广场1.(2006安徽新课改区,7)在化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1+1≠2”的有趣现象。

下列选项符合此现象的是( )A.n个N2与n个O2混合后得到的分子总数B.100 mL酒精与100 mL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C.1 g饱和食盐水中加1 g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D.1 g氢氧化钠稀溶液和1 g稀硫酸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思路解析:溶液混合后总质量不变,但只要两溶液不完全相同(溶质或浓度),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发生变化。

答案:B2.(2006四川成都中考,5)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肥皂液洗衣D.用沐浴露洗澡思路解析:能够把油污转化成为均匀地悬浮在水中的小液滴的物质,具有乳化作用。

一般具有乳化作用的是洗涤剂和洗衣粉、肥皂等。

答案: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碘酒中的溶剂是水B.把食用油放入水里,并用力振荡,食用油是溶质C.高锰酸钾放入水中,生成紫色溶液D.将少量氯化钠放入水中溶解,溶质是氯化钠思路解析:此题必须记住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理解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的特征,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选项A、B不正确,碘酒是碘溶于酒精中,所以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食用油不溶于水,两者混合,振荡,得到乳浊液,而不是溶液,所以不能说食用油是溶质;D项正确,氯化钠放入水中得到食盐水,所以溶液里的溶质是氯化钠;选项C正确,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虽然它的水溶液是紫色的,但是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答案:CD4.物质的溶解性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主要受温度影响。

一般地,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溶液》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溶液》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9单元《溶液》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冰块B.纯碱C.蔗糖D.酒精2.如图所示,瓶中X为固体,当把滴管内的液体Y滴入瓶中,导管口一定没有气泡产生的是A.A B.B C.C D.D3.下列物质不能导电的是()A.铜B.石墨C.氯化钠溶液D.酒精溶液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溶液一定是溶质和水组成的②冰放到水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③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是液体或气体④溶液可以有颜色,也可以是无色的液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硫酸铜固体B.食盐C.食用油D.豆浆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C.洗涤剂能够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够溶解油污D.25℃时,将某KNO3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7.从100g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中取出10g,对所取出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所含溶质为原溶液中的1/10B.所含溶剂为原溶液中的1/10C.溶液质量为原溶液的1/10D.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原溶液的1/108.如图甲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乙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

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丙所示关系的是()A.A B.B C.C D.D9.把30 克质量分数为20% 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克,取出稀释后溶液20 克,剩余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A.5%B.6%C.3%D.7.5%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C.洗涤剂能够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够溶解油污D.25℃时,将某KNO3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B.t2℃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一定相等C.t3℃时,若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D.将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甲、乙的溶液仍都是饱和溶液12.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A、B、C析出晶体时均不含结晶水),根据曲线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AB.若将M点处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是降低温度C.t2℃时,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忽略水的挥发)B>A=CD.t1℃时,将A、B、C三种固体物质分别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A=B 13.下列关于溶液(溶质为固体、溶剂为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B.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C.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溶质D.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14.某学生俯视量取25mL的水,把水倒掉部分以后,再仰视读数是8mL,倒掉的水是()A.大于17mL B.等于17mL C.小于17mL D.无法确定15.KCl的部分溶解度数值如下表。

九年级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九年级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2012-2013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班别学号姓名成绩说明: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a: 40 Cl:35。

5 C: 12 O:16 H:1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2分×15=30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石灰水B.液氧C.牛奶D.冰水2.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饮料罐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A.硝酸铵B.烧碱C.食盐D.熟石灰3.有一瓶密封保存长期放置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瓶口附近的溶液较稀B.瓶底附近的溶液较浓C.瓶底会有固体析出D.瓶内各部分溶液的浓度都相同4.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氯化钠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晶体后,则() A.晶体质量不变B.晶体质量减少C.氯化钠溶解度增大D.溶质质量分数增大5.打开汽水瓶盖会有大量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 )A.压强增大而减小B.压强减小而减小C.温度升高而升高D.温度降低而减小6.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80℃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减少B.溶液质量减少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溶液仍为饱和溶液7. 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洗涤剂能够除去油污的原因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B.汽油能够除去油污的原因是汽油能够溶解油污从而挥发除去C.食醋能够除去热水瓶中水垢的原因是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D.盐酸能够除去铁制品表面上的铁锈的原因是二者发生了物理变化8.(2012。

孝感市)实验室要配制50g 10%的氯化钠溶液,其中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A.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g,水的体积为45mLB.在托盘天平左盘加5g砝码,然后在右盘添加氯化钠至天平平衡,再将氯化钠倒入烧杯中C.用50mL量筒量取45mL水,倒入上述烧杯中D.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9.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把1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稀释100倍,则稀释后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A.减少99%B.增大100倍C.增大1倍D.不变2.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 g水后变为10%,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A. 50 gB. 10 gC. 100 gD. 40 g3.要配制100 g 5%的蔗糖溶液,以下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的是()A.称取5 g含杂质的蔗糖B.用量筒量取90 mL水C.搅拌后玻璃棒上有液体残留D.量筒中的水未完全倒入烧杯中4.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A.无色透明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C.混合物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5.实验室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配制过程如图所示,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①②④⑤B.①③④②⑤C.③①④②⑤D.①④③②⑤6.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t1℃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B.在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D.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加热时会变成不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加热时仍然是饱和溶液C.大多数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时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有晶体析出8.下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某同学在20 ℃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4.5 g 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B.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D.④→⑤可析出53.9 g KNO3晶体9.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A.浓硫酸B.氢氧化钠固体C.氧化钙固体D.硝酸钾晶体10.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溶液》测试题 (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溶液》测试题 (含答案)

第9单元《溶液》测试题一、单选题1.t℃时,120g 某硝酸钾溶液蒸发17.5g 水析出2.5g硝酸钾,若原溶液蒸发掉27.5g水并恢复到t℃,则析出5g硝酸钾晶体,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溶液为饱和溶液B.蒸发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5%C.t°C时硝酸钾溶解度为25gD.从原溶液中蒸发水的质量与析出晶体的质量之比是一个定值2.下列洗涤原理与汽油除油污原理相同的是A.洗发水洗头 B.洗洁精洗碗C.水洗试管内的高锰酸钾 D.肥皂洗衣服3.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味精C.蔗糖D.花生油4.下列含有“水”字的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蒸馏水B.矿泉水C.食盐水D.澄清的石灰水5.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增加溶质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D.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6.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芒果汁B.牛奶C.玉米粥D.糖水7.下列关于饱和溶液和结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中加热蒸干水分可得HCl晶体B.将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可得硝酸钾晶体C.NaCl的近饱和溶液可通过升高温度的方法得到饱和溶液D.通过将CaO加入水中的方法可以得到CaO的饱和溶液8.要使60℃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错误的是()A.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B.倒出少量溶液C.降低溶液温度到室温D.恒温蒸发部分水9.若用下图所示密闭装置进行实验,使固体与液体接触,能够观察到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A.固体为氢氧化钠:液体为水B.固体为铁粉:液体为稀硫酸C.固体为氯化钠;液体为水D.固体为硝酸铵;液体为水10.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将养鱼池中的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氧气的溶解度C.用喷漆的方法防止自行车链条锈蚀D.用铝作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天线11.欲配制30g 10%的NaC1溶液5,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取固体B.称固体C.量取水D.溶解12.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B.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H2SO4至过量C.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D.等质量的不同形状的碳酸钙分别与足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13.分类方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错误的是A.根据纯净物中元素种类数,将其分为单质与化合物B.根据一定温度下溶液是否再溶解该溶质,将其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C.根据离子的电性将其分为阳离子与阴离子D.根据溶质的多少将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含答案)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溶液蒸发溶剂一定会变浓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D.稀溶液是指不饱和溶液2.如果把厨房中的①食盐、②料酒、③豆油、④白糖、⑤面粉、⑥面酱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④⑤⑥ D.③⑤⑥3.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 B.豆浆 C.蒸馏水 D.碘酒4.按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是()A.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B.量取5.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C.称取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D.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5.阳刚同学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集镇上购买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买的是()A.硝酸铵B.小苏打C.生石灰D.食盐6.小朋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

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7.0g②用托盘天平称氢氧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③选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和试剂瓶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A.①③B.②③⑤C.③⑤D.②④⑤7.实验室用密度为、质量分数为的浓硫酸和蒸馏水,配制质量分数为的稀硫酸.需要用多少的量筒量取多少的浓硫酸?()A. B.C. D.8.下列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A.常温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B.t℃时,向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中分别加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最小的是丙C.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D.向等质量的铁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30℃时,A﹑B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当B中含有少量A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B。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答案解析)(1)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0分)[ID:133613]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蔗糖溶于水可形成溶液B.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将10%的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D.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2.(0分)[ID:133610]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提高一倍,下列做法能达到目的的是A.向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克氯化钠,完全溶解B.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蒸发掉50克水C.向100克5%的蔗糖水中加入100克15%的蔗糖水D.向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克硝酸钾和40克水3.(0分)[ID:133600]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欲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A.蒸发溶剂B.降低温度C.加入硝酸钠固体D.升高温度4.(0分)[ID:133599]与“饱和溶液”互推,下列有关叙述一定正确的是A.有晶体析出的溶液B.是浓溶液C.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D.混合物5.(0分)[ID:133595]盐湖地区人们常采用“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方法来获取 NaCl 和Na2CO3。

结合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44 ℃时 Na2C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50%C.“夏天晒盐”的原理是让湖水蒸发结晶得到 NaClD.“冬天捞碱”的原理是让湖水降温结晶得到 Na2CO36.(0分)[ID:13357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B.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7.(0分)[ID:13357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测试:第九单元测评(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测试:第九单元测评(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九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O 16Cl 35.5 Ca 40一、快乐点击(每小题3分,共30分)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B.牛奶C.酒精D.白醋2.为了测定在一定温度时某物质的溶解度,待测液必须是该温度下该物质的()A.浓溶液B.稀溶液C.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3.下列关于生理盐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生理盐水中的溶剂是水B.各部分一样咸,体现了溶液成分的均一性C.医用生理盐水可以为人体补充无机盐D.水分子是保持NaCl性质的最小粒子4.25 ℃时,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仍为饱和溶液B.溶质的溶解度不变C.溶液的质量不变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5.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将10 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B.量取90 mL水时,俯视读数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6.小明用50 ℃的水泡了一杯蔗糖水,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子底部还有部分蔗糖不能溶解。

已知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下列能使杯底的蔗糖继续溶解的方法是()A.把蔗糖水放入冰箱B.给蔗糖水加热C.往蔗糖水里继续加蔗糖D.把蔗糖水放在通风处7.下列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会明显降低的是()A.氯化钠B.硝酸铵C.浓硫酸D.氢氧化钠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仍是饱和溶液B.t1℃时,甲和乙各30 g分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均形成饱和溶液C.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其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D.t2℃时,在100 g水中加入60 g甲,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9.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C.t℃时,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60 ℃时,100 g水中加入90 g硝酸钾,充分搅拌,可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10.KCl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其溶解度如下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练习及答案 第9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练习及答案 第9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含答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5分钟训练1.如果物质以____________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____________;若物质以____________分散在水中则形成____________;若物质以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物质溶解后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叫做____________。

解析: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共有三种情况:以细小的固体小颗粒形式;以小液滴的形式;以分子离子的形式。

由于物质在分散时颗粒的大小不同,形成的混合物的性质和稳定性也不相同。

颗粒的大小决定了形成的混合物的种类。

它们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

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答案:细小悬浊液小液滴乳浊液分子离子溶质溶剂溶液2.在以下空白中填写有关编号。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将味精溶于水中得到____________,粉笔末放入水中搅浑得到____________,将水放在油锅里用力涮洗得到____________,粉刷墙壁的石灰搅拌后得到____________,石灰浆静置后上面的澄清透明的液体是____________,其中溶质是____________。

解析:溶液、浊液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散在水中的物质颗粒的大小:以细小的固体小颗粒形式;以小液滴的形式;以分子离子的形式。

由于物质在分散时颗粒的大小不同,形成的混合物的性质和稳定性也不相同。

颗粒的大小决定了形成的混合物的种类。

它们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

判断混合体系的类型,关键看分散物质是什么,应该以什么样的颗粒分散在水中。

根据生活常识,粉笔末难溶于水,应该以细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味精易溶于水,以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油锅中的油与水形成混合物,油是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的;石灰浆则是固体小颗粒,以悬浊液的形式分散在水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的是A.15℃时,a、b的溶解度均为20 gB.加水或升温均可使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将30℃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分别向100 g水中加入20 g a和b,升温至30℃,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2.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牛奶 B.食盐 C.面粉 D.植物油3.4.A.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B.用电子天平称量所需硝酸钾的质量3.0gC.用25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D.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5.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A.泥土 B.蜡烛 C.蔗糖 D.花生油6.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中()A.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B.溶液的质量都增大C.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大D.溶质的质量分数前者变大,后者变小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D.硝酸铵晶体溶解于水,形成的溶液温度明显升高8.小明在做家庭小实验时,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并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面粉 B.纯碱 C.食盐 D.白酒9.海水晒盐过程中,析出粗盐后剩余的溶液成为“苦卤”,关于苦卤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苦卤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B.苦卤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比海水中的大C.苦卤通电可以制的金属镁 D.苦卤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10.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牛奶 B.面粉 C.蔗糖 D.花生油1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冰水 D.糖水二、填空题6%的氯化钠溶液。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溶液》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溶液》测试题(含答案)

第9单元《溶液》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化学知识涉及衣、食、住、行各个领域,下列有关说法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A B.B C.C D.D2.对下列事实解释正确的是A.A B.B C.C D.D3.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溶液中的溶剂均为水B.受热时水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C.衣服晒干过程中水分子分解为气体D.与肥皂水混合能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4.实验室有一块质量为12.5g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10.3g,向固体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为105.6g。

则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钙占样品的质量分数为A.20% B.40% C.50% D.80%5.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不可行的是()A.升温B.降温C.蒸发水D.加溶质6.调味品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面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白醋B.白糖C.味精D.芝麻油7.下列是对初中化学中“三”的总结,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原子、分子、离子B.灭火的三种方法:隔绝氧气、降低着火点、清除或隔离可燃物C.常见的三种防锈措施:保持洁净和干燥、表面覆盖保护层、改变金属内部结构D.清除污垢常涉及三种原理:乳化(如洗涤剂)、溶解(如干洗剂)、化学反应(如酸液除锈)8.氯化钾(KCl)和氯酸钾(KCl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0℃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5%B.60℃时,a点对应KCl溶液恒温加水可变饱和C.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比KClO3大D.90℃150gKClO3饱和溶液降温到10℃可析出45g晶体9.下列实验目的对应实验方案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 除去MnO2中少量KCl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B 除去N2中少量O2通过灼热的足量的铜网C 除去CO2中少量CO 通入O2点燃D 鉴别纯铝和硬铝将两者相互刻画,比较硬度A.A B.B C.C D.D10.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D.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11.对比实验是化学中常用的实验手段。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溶液》单元测试卷一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溶液》单元测试卷一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
②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但溶剂只有一种;
③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
④酸溶液呈酸性,呈酸性的一定是酸溶液;
⑤植物油与水形成乳浊液,泥水是悬浊液;⑥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
是稀溶液。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2
B.3
C.4
D.5
【解答】解: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故错误;
A.
取固体
B.
称固体
C.
量取水
D.
写标签
10.对于 t℃时 25%的 NaCl 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种条件下,可转化为悬浊液
B.每 100g 水中溶解 25g NaCl
C.溶液中含有水分子和 NaCl 分子
D.若再加 25g NaCl 可变为 50%的 NaCl 溶液
11.关于 100g 0.9%的生理盐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从含有少量 KNO3 的 NaCl 饱和溶液中得到较多的 NaCl 晶体,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 和溶液的方法
19.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 t2℃时向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 wg 甲 和 wg 乙(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 t1℃.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a 的溶解度最大,c 的溶解度最小
B.t1℃时 a、c 两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 30g 物质 a 加入到 5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 80g 溶液
D.升温能使 c 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21.打开汽水瓶盖后,瓶内迅速出现大量气泡,对瓶盖打开后分验的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l: 35.5 Zn : 65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溶液,后一种是化合物的是()A、酒精、二氧化碳B、稀硫酸、液氧C、汽水、干冰D、冰水混合物、氧化铜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厨房洗涤剂清洗油污后形成溶液B用硬水洗衣服不如用软水洗得干净C、硝酸铵溶于水制得的冰袋可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D、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快速融化3、在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蒸馏水和一瓶失去标签的氯化钾溶液,鉴别它们的正确方法是()A.尝液体的味道 B.蒸发液体看是否结晶C.加入白色硫酸铜粉末 D.看颜色4、炎热的夏天,小林打开冰箱,从4℃的储藏室中拿出一杯内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m.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

得到溶液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4℃时 m溶液一定是饱和溶被 B.室温下,n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D.m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n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蔗糖溶解于水 B.食盐水蒸干后出现白色粉末C.饱和石灰水升温后变浑浊 D.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白膜6、据文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

海水晒盐的原理是()A. 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B. 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C. 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D. 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7、长期放置在敞口容器内的饱和食盐水,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发现容器底部有少量晶体出现,这说明()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减少,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溶液中溶剂、溶质的质量均未改变 D.溶液比原来要浓一些8.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食盐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计算、称量、溶解、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B.溶解、计算、称量、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C.称量、溶解、计算、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D.称量、计算、溶解、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9、用50g 98%的浓H2SO4配制成20%的稀H2SO4,需加水的质量为()A. 145g B.195g C.196g D.245g 10、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下列图像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加入KNO3的量A加入KNO3的量D加入KNO3的量C加入KNO3的量B11、木糖醇是目前市场上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在某些温度下其溶解度分别为:30℃时70g、50℃时84g,、60℃时90g。

右图表示的是木糖醇等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为木糖醇的溶解度曲线B.随着温度的升高,Z物质的溶解度逐渐减小C.30℃时,X、Y、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YD.50℃时,Y、Z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12、下表列出了20℃时NaCl溶解实验的一组数据实验序号水的质量/g 所加NaCl的质量/g 所得溶液的质量/g①10 2 12②10 3 13③10 4 13.6④10 5 13.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所待溶液是20℃时NaCl的不饱和溶液B.①②③所得溶液是20℃时NaCl的不饱和溶液C.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13、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恢复到原来的温度。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的质量减少 B.溶液的质量不变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增大14、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⑤氯化钠晶体不纯A.①②③④⑤ B.只有①②④⑤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②③④⑤15、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16、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右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人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 溶质质量增加 B .溶液质量不变 C .溶剂质量减少 D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17、已知t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 g 。

在该温度下,将25 g 氯化钾固体加入到50 g 水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25% B .28.6% C .33.3% D .50%18、.佛山市三水健力宝生产的“魔水”驰名中外。

“魔水”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打开瓶塞。

“魔水”会自动喷出。

喝了“魔水”后常会打嗝。

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

以下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不变B .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C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D .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19、图1中能正确反映题中所描述的变化事实的是( )20、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00C---300C)如下表所示:00C 100C 200C 300C NaCI(g) 35.7 35.8 36.0 36.3 Na 2CO 3·10H 2O(g)7.012.521.538.8根据上表分析下列几种说法: ①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②将含水各1OOg 的氯化钠与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从300C 降至O 0C ,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③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相等时所对应的温度在2O 0C --300C 之间 ④欲从含有少量NaCI 杂质的碳酸钠浓溶液中分离出碳酸钠晶体,应采取降低溶液温度的方式上述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 二、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24分)21、(4分)常温下,向盛有几小粒硝酸钾晶体的试管中,加入饱和硝酸钾溶液,并固定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

小军同学向烧杯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并搅拌,结果试管中的晶体消失了。

请你猜测,小军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22、(10分)如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固体质量溶质质量分 时间溶质质量分时间溶质质量分0 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A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一定量水中加入浓 硫 酸 加热蒸发稀盐酸D浓硫酸质量溶质质量分线,a 与c 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 点。

据图回答: (1)P 点的含义是 。

(2)t 2℃时30g 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 溶液吗? (填写“能”或“不能”)。

(3)t 2℃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填写物质序号)。

(4)将t 1℃时a 、b 、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 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填写选项序号) A .c >a =b B .a =b >c C .a >b >c D .b >a >c23、(10分)下图是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5% 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A B C D E(1)B 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 g 。

放好砝码和游码后,向托盘上加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边,应进行的操作是 .(2)D 操作应选用 mL 的量筒(从10 mL 、100 mL 中选择);量水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跟量筒凹液面的 处保持水平。

(3)E 操作的作用是 。

三、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26分)24、(6分)苯甲酸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它是一种片状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某同学为了提纯某一苯甲酸样品(其中含泥沙等难溶于水的杂质),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样品约1g 放入烧杯中,加入50mL 蒸馏水充分搅拌,发现样品几乎没溶解,原因是 。

(2)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将样品充分溶解后,在加入少量蒸馏水,然后趁热过滤。

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

(3)将所得滤液 ,使苯甲酸以晶体形式析出,然后过滤得到较纯净的苯甲酸晶体。

温度℃255095溶解度g 0. 17 0.95 6.825、(10分)下图甲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ABCP溶解度g温度Co t 1t 2镁条稀盐酸X 的饱和溶液甲乙(1)甲图中,t 2℃时,A 、B 、C 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2)t ℃时,将B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 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 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 可能为A 、B 、C 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 。

26、(10分)20℃时,取相同质量的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向其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相应固体溶质,将温度升高到40℃,固体的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

图2为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仔细阅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 >a >c 时的温度为t ℃,则t 的取值范围是____ _______。

(2)烧杯甲里是______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_______物质的溶液。

(3)40℃时,烧杯_________里的溶液中溶剂最少。

(4)各种状态下,各烧杯(甲、乙、丙)里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

A .甲(状态2)>甲(状态1)B .乙(状态1)>甲(状态3)C .甲(状态1)=乙(状态2)D .乙(状态3)>丙(状态3)图1 图2 四、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27、下图是实验室所用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1)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64%的稀盐酸,需用这种盐酸多少毫升?(2)取上述配制得到的足量稀盐酸与6.5g锌充分反应后,理论上可制得氢气多少克?(计算结果精确到0.1)28、(7分)食品包装袋中常有脱氧剂。

某化学兴趣小组将脱氧剂封口打开,将其倒在滤纸上,观察到脱氧剂大部分为黑色粉末,其中还夹杂着少量红色粉末。

【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黑色、红色粉末各是什么?【提出猜想】黑色粉末可能含有炭粉、铁粉、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