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相关知识_1

合集下载

1、长江之歌 知识点

1、长江之歌 知识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②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1、长江之歌1、《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热爱、赞美、2、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各拉丹冬雪山,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的大河。

它与黄河一起,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3、“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这句话在诗中出现了两次,这样的写作手法叫反复,这样写的好处是深化主题,增强语言的节奏感,表达中华儿女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

4、《长江之歌》文中的"你"指长江,文章采用第二人称来写的,这样写的好处是:让人读起来更亲切,更直接地抒发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5、有关长江的古诗句: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③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6、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和“有母亲的情怀”的。

答: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她能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她能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所以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长江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所以说她“有母亲的情怀”。

C、描写长江的诗句: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④星垂平野阔,日涌大江流。

D、描写黄河的诗句: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③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E、我国的名山大川: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九华山、普陀山、武夷山、黄山。

F、背诵、默写课文。

《长江之歌》教案

《长江之歌》教案

《长江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歌曲《长江之歌》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内涵。

2.培养学生对我国母亲河——长江的热爱之情。

3.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教学重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歌词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

2.歌词中的难点词汇。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钢琴或音响设备。

3.歌谱。

五、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长江之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引导学生分享对长江的了解和印象。

2.歌曲分析(1)介绍歌曲背景: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歌曲以赞美长江为主题。

(2)分析歌曲结构:歌曲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序曲、赞美、倾诉和展望。

(3)讲解歌曲旋律和节奏特点。

3.歌词学习(1)逐句讲解歌词,让学生理解歌词的内涵。

(2)重点解释歌词中的难点词汇,如“澎湃”、“浩荡”等。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歌词的理解。

4.歌唱技巧指导(1)讲解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示范歌曲的高音部分,引导学生模仿。

(3)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5.歌曲演唱(1)全体学生齐唱歌曲,感受集体合作的力量。

(2)分组演唱,展示个人风采。

(3)邀请部分学生进行独唱,展示歌唱才华。

(1)引导学生分享学习《长江之歌》的感受。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环保,保护母亲河。

六、课后作业1.课下练习演唱《长江之歌》,提高歌唱技巧。

2.深入了解长江的相关知识,为下一节课分享做准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长江之歌》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母亲河有了更深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对长江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但在歌曲的高音部分,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1.歌曲的高音部分难点:学生往往在尝试高音时,会出现音准偏差或嗓音紧张。

补充:教师演示:“同学们,唱高音的时候,要注意喉咙要放松,就像轻轻地吹气球的感觉。

长江之歌知识点总结

长江之歌知识点总结

长江之歌知识点总结长江,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长江之歌,是一部以长江为题材的长篇史诗小说,由著名作家贾平凹创作,小说以长江为主线,以千百年来横跨长江流域的各种事件和人物为主线,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长江流域历史画卷。

本文将对《长江之歌》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历史背景等内容。

一、故事情节梗概《长江之歌》通过描写清末民初至改革开放初期的百年变迁,以长江为主线,表现了长江流域上下游群体在历史变革中的命运沉浮,以及他们的心灵与情感世界。

小说通过数十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和他们家族的传奇故事,生动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长江流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瑰丽画卷。

二、历史背景《长江之歌》的故事跨越了清朝末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正是中国近代史上动荡变革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内,中国经历了清王朝的垮台、辛亥革命的爆发、国民党政府的建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等一系列大事件。

在长江流域,这些事件对人民的生活和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是《长江之歌》故事发展的背景。

三、人物塑造《长江之歌》塑造了大量的鲜活人物形象,其中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家、官员、商人、农民、劳动者等多个社会群体的代表性人物。

小说通过这些人物的生动形象,展现了他们在历史巨变中的遭遇、奋斗和成长,也揭示了中国社会经济变革中的现实状况以及人们的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变化。

其中,主要的人物如下:1. 赵孟頫:小说的主人公之一,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的年轻知识分子,他经历了从雷峰塔上向城市求知,到北京挑火书,再到政治斗争,最终成为新中国的一员的人生历程,是小说人物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2. 杨燕传:杨燕传是一个非常有勇气和韧性的女性,她在小说中是一个典型的长江流域农村妇女形象。

她在历经艰难困苦之后,终于成为了一个农村的领袖,领导着农民们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

3. 乔木:乔木是一个充满着梦想和志向的大学生,他在小说中是勇于改变世界的年轻人的形象,他经历了从大学时代的青涩懵懂到成为一名极具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家的过程,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长江之歌歌词_《长江之歌》相关知识

长江之歌歌词_《长江之歌》相关知识

长江之歌歌词_《长江之歌》相关知识《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

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

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结构分析]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984年新年前夕,一个东北青年把一张贺年片悄悄投进信筒,收信地址是:北京中央电视台。

很快,这张贺年片就融化在5000多封观众来信中了几个月后,歌曲《长江之歌》问世,一时间胡宏伟的名字万众瞩目。

胡宏伟,就是那个东北青年;他贺年片写的,就是歌词《长江之歌》。

一年前,中央电视台用整整半年时间连续播出了专题片《话说长江》。

那阵子每到周末晚上,千千万万家庭都早早忙完家务、写好作业,然后坐到电视机前,等着那熟悉的片头音乐响起《话说长江》绝对可以说是1983年中国电视的沸点。

随着它万人空巷的播出效果,片头音乐也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旋律可是渐渐地,人们不满足于只随着旋律啦啦啦了,希望能填上歌词成为一首歌。

于是摄制组采纳建议,于1983年12月25日向全国发出征集《话说长江》主题音乐歌词的启示。

短短3个月,5000多首应征作品便从各地飞来胡宏伟的《长江之歌》是其中最出色的一首。

这段音乐避开对长江水的描写,而从人们对长江的真情实感入手,发自内心地咏唱了中国的这第一大河。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长江之歌》知识点梳理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长江之歌》知识点梳理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长江之歌》知识点梳理知识点对小学生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掌握,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六年级上册语文长江之歌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一、学习生词磅礴【páng bó】词义:(气势)盛大。

例句:钱塘江大潮直冲云霄,高达十余米,那磅礴的气势令观者震撼。

依恋【yī liàn】词义:留恋,不忍离开。

例句:离家远行,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依恋妈妈的怀抱,爸爸的臂弯。

荡涤【dàng dí】词义:冲洗,清除。

例句:阅读一本好书可以荡涤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的心灵受到熏陶。

风采【fēng cǎi】词义:指人的美好仪表举止,同丰采。

例句:这名舞蹈者在台上全情投入,舞姿优美,表现出一名专业演员的应有的风采。

词义:二是指是文采。

例句:巧用古诗词可以给文章添风采。

气概【qì gài】词义:正直豪迈的态度,本课指表现出的气魄、气度。

例句:长征途中,红军不怕艰险,用于牺牲,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尘埃【chén āi】词义:尘土。

例句:施工期间尘埃飘扬,造成了空气的污染。

近义词气概——气势赞美——歌颂荡涤——洗涤纯洁——纯净磅礴——恢弘依恋——依赖反义词纯洁——肮脏甘甜——苦涩二、学习句子1.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从远古走来,世浪荡漾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前一句中的“走”与“奔”展示了长江健美而奔放的风姿;后一句中的“走”与“奔”展示了长江的巨人形象和自强不息的性格,让人体会到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2.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这一句采用拟人的手法把长江比作母亲,表达了对母亲长江的热烈赞美。

从“哺育各族儿女”可以感受到长江这位母亲的胸怀多么宽广,它用源源不断的长江水哺育了两岸的各族儿女;从“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可以感受到长江很长,从西到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挽在胸前,让它们紧紧依偎在一起。

《长江之歌》教案2

《长江之歌》教案2

《长江之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江之歌》。

(2)理解《长江之歌》的内容,了解长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3)学会使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长江”、“母亲河”、“悠久历史”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理解《长江之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2)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了解长江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

(3)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长江的认识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对悠久历史文化的尊重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江之歌》。

2. 理解《长江之歌》的内容,了解长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难点:1. 理解《长江之歌》的深层意义和表达方式。

2. 运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长江”、“母亲河”、“悠久历史”等。

三、教学准备1. 教材:《语文》课本。

2. 教具:PPT、图片、地图、音响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长江之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引导学生关注长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新课导入:(1)介绍长江的地理特点,如源头、流经地区、长度、流域面积等。

(2)介绍长江的历史文化,如古老的文明、历史事件、名人等。

3. 文本学习:(1)让学生朗读《长江之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解释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3)讨论文本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词。

4. 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长江相关的话题,如长江生态保护、长江历史文化等。

(2)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制作PPT并进行展示。

5.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长江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教案

《长江之歌》教案

《长江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对中国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长江之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长江之歌》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长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课文《长江之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3. 长江相关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2. 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长江之歌》,理解课文内容。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4. 欣赏法:欣赏长江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长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长江的特点和对中国的重要性。

2. 阅读课文《长江之歌》,让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

3. 讲解长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5.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见解。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查找更多关于长江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长江的美丽和伟大。

六、教学评估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合作精神。

3. 课文背诵:鼓励学生背诵《长江之歌》,检验他们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把握。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长江之歌》的文本。

2. 长江图片:展示长江不同地域的图片,包括山川、河流、湖泊等。

3. 长江视频:播放关于长江的纪录片或风光视频,增加学生的直观体验。

4. 相关诗词:收集其他描写长江的诗词,供学生课后阅读欣赏。

八、教学时间安排1. 课时:本教案设计为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分配:第一课时用于导入和背景介绍,第二课时阅读课文,第三课时分析课文内容,第四课时讨论象征意义,第五课时总结和布置作业,其余课时用于课后的延伸学习和讨论。

部编版四年级年级上册语文各课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年级上册语文各课知识点

以下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各课的知识点:
第一课《我的祖国》
1. 祖国的地理位置、面积和民族构成。

2. 祖国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3. 祖国的发展和未来展望。

第二课《古诗两首》
1. 《登鹳雀楼》的诗人背景、写作背景和主题。

2. 《静夜思》的写作背景和主题。

3. 古诗的艺术特点。

第三课《草原》
1. 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和环境。

2. 草原的生态和资源。

3. 草原的文化和历史。

第四课《花钟》
1. 花的特点和种类。

2. 花与人类的关系。

3. 花的文化和艺术。

第五课《长江之歌》
1. 长江的地理位置、长度和流域。

2. 长江的水文和地理特征。

3. 长江的历史和文化。

第六课《古诗三首》
1. 《江雪》的写作背景和主题。

2. 《赤壁怀古》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3. 《登高》的诗人背景、主题和艺术特点。

第七课《桂林山水》
1. 桂林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旅游资源。

2. 桂林的山水文化和景观特色。

3. 桂林的历史和文化。

以上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各课的知识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长江之歌-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长江之歌-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长江之歌-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课程背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长江之歌-人音版,是七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部分。

本节课将通过唱歌、讲解歌词,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目标•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的省份•了解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的三峡、流域等相关知识•学习并掌握《长江之歌-人音版》的歌曲内容和歌曲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民族自信心教学过程热身活动•全班一起进行音乐气球游戏,活跃课堂氛围和身体•利用长江流域的图片进行景物联想,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背景歌曲学习1. 歌曲演唱•播放《长江之歌-人音版》的音频,引导全班一起跟唱•班级分成小组,进行歌曲分段唱,齐唱尾声2. 歌曲分析•听完歌曲后,请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歌句写下。

•学生读出自己最喜欢的歌句,并解释自己选这首句子的理由。

知识学习1. 长江概述•利用图片和文字,简述长江的地理特征和流经的省份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对长江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引导学生观看相关长江视频片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2. 长江历史文化•学生演讲:分组进行长江知识卡片抽取和讲解,把所知的一切关于长江的历史文化介绍给同学总结•追问:唱这首歌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教师引导全班讨论,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制作一份长江历史文化PPT,并在下节课上进行PPT 分享。

总结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学习《长江之歌-人音版》,了解长江的流经省份和地理位置,同时学习了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歌词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培养了音乐欣赏能力和民族自信心,是一节十分富有意义的课程。

七年级语文《长江之歌》《三峡之秋》北师大实验版知识精讲

七年级语文《长江之歌》《三峡之秋》北师大实验版知识精讲

七年级语文《长江之歌》《三峡之秋》北师大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母亲河单元课文:《长江之歌》《三峡之秋》《长江之歌》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材说明: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

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小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跟老师一起学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3、《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自学生字词。

4、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5、书写词语: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指导写字: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一些。

6、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7、轻声试读课文。

8、自由读课文,哪些地方读懂了?9、《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10、自由读,通过这首诗你了解了什么?11、(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12、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综合复习要点一. 《长江之歌》:是一首歌词,作者赞美长江的壮美、伟大、无私。

表达作者长江的赞美之情。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2.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二, 《五彩池》:写景散文,首尾呼应。

作者采用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五彩池的美,表达对它的热爱之情。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铺展、凝结、折射”等词意。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2. 课文围绕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数量、形状、颜色、成因3.成因:(1)池底长着许多石笋,高低不平。

(2)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透明的石粉,阳光透过池水,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

(3)再加上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

三* 《七月的天山》:写景散文,最后以反问形式抒发作者对天山的赞美,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1.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神奇的、美丽的……2. 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按照移步换景来描写景物。

3.学习方法:用到了衬托和比喻的方法来描写景物用比喻的方法显示事物的特点:作者把雪峰比喻成白缎子,云彩的影子比喻成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的白;把融化的雪水比喻成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比喻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可见景象多么壮观、美丽。

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长江之歌》是一首洋溢着赞颂感情的抒情歌曲,它的旋律出自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这段音乐深情厚实,简洁明朗,既气势磅礴又委婉秀丽,对比十分鲜明,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雄姿,如首句的旋律线就呈现大起大落之势,描绘了长江之险,中部的旋律缓缓流淌,表现了长江中下游之美。

歌曲为三段体,第一乐段是收拢性的,乐句均为弱起,第二段是开放性的乐段,乐句均为强拍起,这一乐段是对比乐段,起于平稳、抒情、流淌的旋律,终于推向高潮的激昂奔放的旋律,停留在属音上,造成继续向前推进的巨大动力,自然地过渡到再现乐段,这一乐段基本上完全重复第一乐段,只是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调来自首句,表现了对滚滚长江不尽的思恋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中对长江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母亲河——长江的敬爱之情。

(二)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长江的知识,加深对长江的敬爱之情。

2、扩展节奏练习三、教学重点(一)了解有关长江的知识,加深对长江的敬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一)节奏练习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亿万的华夏人民,被称作“母亲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长江的歌,随音乐来领略一下长江的风姿。

(二)欣赏1、播放《长江之歌》2、问学生听过后的有什么感受气势磅礴委婉秀丽等简介《长江之歌》是一首洋溢着赞颂感情的抒情歌曲,它的旋律出自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这段音乐深情厚实,简洁明朗,既气势磅礴又委婉秀丽,对比十分鲜明,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雄姿描绘了长江之险,表现了长江的美。

提问知道长江的源头在哪吗?(图片)长江源,即长江的源头。

长江孕育了华夏的文明。

长江源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长江环抱于号称“亚洲屋脊”的昆仑山脉和青海、西藏交界处的唐古拉山脉两大山脉之间。

长江全长6380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它的源头是位于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脉的主峰格拉丹东大冰峰(图片)在进一步了解了长江之后,我们再来听一下这首歌刚才我们听得长江之歌节奏感非常明显,听起来振奋人心,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节奏练习,考考大家的反应力。

七年级长江之歌音乐知识点

七年级长江之歌音乐知识点

七年级长江之歌音乐知识点《长江之歌》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谭盾创作的一首交响合唱曲,以长江为背景,歌颂祖国的壮美山河和伟大民族精神。

这首歌反映了音乐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同时也展现了丰富的音乐知识点。

在这里,我们来一起探究七年级长江之歌音乐知识点,了解更多音乐知识。

调式调式是音乐作品以什么音为中心所建立的调性。

在《长江之歌》中,以C大调为主调,音乐旋律在C大调内展开,音乐整体呈现出朴素、豁达而富有情感的音乐风格。

节奏节奏是音乐中的一种有规律的时间组织形式,分为拍子和节拍。

《长江之歌》的节奏清晰明了,整个作品以3/4拍为主,行云流水,流畅自然,给人以温馨、和谐的感觉。

旋律旋律是一种有组织的音高排列,是音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长江之歌》的旋律优美动听,旋律线条简洁易懂,鲜明的主题旋律,严密的音乐结构使人耳目一新,令人印象深刻。

和声和声是多个声部以特定的方式在时间、音高、响度、韵律等方面形成的音乐效果。

在《长江之歌》中,和声显得特别丰富,多种和声技巧的运用在整个作品中穿插交错,协调而又和谐,使乐曲更加优美动人。

合唱合唱是由多人合唱的声乐形式,是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长江之歌》中,合唱是整个作品的主角,合唱的人声一波一浪般翻滚着,高亢而激荡,海啸般地冲天而起,发挥着巨大的气势感。

打击乐器打击乐器是一类通过敲、击或摔打创造声音和节奏,达到演奏效果的乐器。

在《长江之歌》中,打击乐器有一个突出的地位,架子鼓、钹、小鼓等打击乐器用于表达情绪、衬托气氛、增强节奏感,为乐曲带来了明亮的色彩和活力。

小提琴小提琴是西洋乐器中弦乐器的重要代表之一,音质较高、音色优美。

在《长江之歌》中,小提琴演奏着轻盈而又优美的旋律,为乐曲增添了温馨和亲切感。

以上就是七年级长江之歌音乐知识点的介绍,这首歌曲诗意盎然、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我国壮美的大自然,又歌颂了民族精神,更为深刻的展示了音乐的魅力和无穷的表现力。

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首优秀的音乐作品,爱上音乐,爱上生活!。

六年级长江之歌知识点

六年级长江之歌知识点

《长江之歌》是一部以中国长江为背景的电视剧,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制作。

全剧以探索长江的发展历程和人民的英勇抗争精神为主线,展示了中国人民在长期抗战中的团结、奋斗和胜利。

以下是《长江之歌》的相关知识点:1.长江概述: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全长约6300公里,流域面积约为181.9万平方公里。

它是中国著名的水文之母,具有重要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价值。

2.长江的重要性:长江是中国水运运输的重要干线,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它贯穿了中国的东部地区,连接了许多重要的城市,并且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长江之歌》的创作背景:这部电视剧创作于1978年,正值开放初期。

它以长江为背景,讲述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长江流域的历史变迁,表达了中国人民在长期的抗战中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

4.描述中国抗战的历史:《长江之歌》通过历史事件、人物命运和家庭故事,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艰难岁月。

该剧描绘了中国军民的英勇抗争和顽强生活,弘扬了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战胜困难的精神。

5.人物角色:剧中的主要人物包括江良(剧中的主角,是一位长江水警),江良的家人(妻子芳芳,儿子江南)、江铃(江良的兄弟,后成为一名共产军人)、江云(江良的父亲,是一位渔民)等。

这些角色通过他们的经历和人生故事,展示了长江流域普通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抗争历程。

6.主题和宣传:《长江之歌》的主题是全民族的抗战精神和团结力量。

该剧宣传了中国人民在困难时期的团结、奋斗和胜利精神,为观众树立了各行各业的英雄榜样。

7.历史事件和背景:该剧描述了中国抗战时期的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如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长征、淞沪抗战、重庆谈判等。

它以真实事件为背景,在剧中加入了一些虚构情节和人物,以突出主题和人物形象。

8.《长江之歌》的艺术特点:该剧以红色革命歌曲《长江之歌》为主题歌,并且融入了大量的音乐、舞蹈和戏剧元素。

它在制作和表演上注重艺术性和感染力,通过美丽的画面、精彩的表演和动人的旋律,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小学语文《长江之歌》知识点范例

小学语文《长江之歌》知识点范例

小学语文《长江之歌》知识点范例《长江之歌》是一首儿童诗歌,主要描绘了长江的壮丽景色以及长江发展的历史变迁。

这首诗歌词藻华丽,语言优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以下是《长江之歌》的知识点范例:1.长江的地理位置:介绍长江的起源、流经区域和终点。

例如,长江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九个省区、注入东海。

2.长江的壮丽景色:描述长江两岸的山峦、峡谷、急流和瀑布。

例如,长江两岸危崖陡峭、山峦叠翠,大大小小的瀑布如白练般飞流直下。

3.长江的动植物资源:介绍长江流域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例如,长江河水水草丰美,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白鹭在水边翩翩起舞。

4.长江的历史变迁:讲述长江流域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变迁。

例如,古代的长江见证了众多的战争和历史事件,现在的长江充满了和平和繁荣的景象。

5.长江的发展建设:介绍长江流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例如,长江上的大桥、大坝和船舶,都是为了推动长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便利。

6.长江的文化影响:谈论长江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例如,历史上的长江文化众多,包括诗歌、音乐和绘画等艺术形式。

7.爱护长江的意义:强调保护长江的重要性。

例如,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我们应该保护好它,让它永远流淌。

8.诗歌的歌唱方式:介绍诗歌的字音韵律和唱词的方式。

例如,诗歌的节奏优美流畅,可以用朗朗的嗓音唱出来。

这些知识点范例可以通过解读和分析《长江之歌》,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并且扩展他们对长江和中国文化的知识。

同时,通过这些知识点范例,孩子们也能够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了解和珍惜身边的自然资源。

自成山海高考必备地理歌曲对应知识点

自成山海高考必备地理歌曲对应知识点

自成山海高考必备地理歌曲对应知识点
以下是自成山海高考必备地理歌曲对应的知识点:
1.《大江东去》对应的知识点是中国的主要河流及其流域分布。

歌曲描述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奔腾而去的水流,提到黄河流经的地区如洛阳、扬州等。

2.《长江之歌》对应的知识点是中国的主要河流及其流域分布。

歌曲描绘了长江的宽广和流域的美景,提到了一些长江流经的城市如宜昌、上海等。

3.《敖包相会》对应的知识点是中国的主要自然景观,特别是
内蒙古草原的特色。

歌曲中描述了敖包的美丽及草原的浩渺,表达了对草原的热爱和向往。

4.《昨夜星辰》对应的知识点是天文地理知识,特别是关于星
辰和星座的知识。

歌曲中描绘了夜空中繁星闪耀的景象,表达了对星辰的赞美和对宇宙的思考。

5.《我的太阳》对应的知识点是气候和地理区域的划分。

歌曲
中提到了北方和南方的差异,以及炎热的太阳和温暖的阳光,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气候的感受。

6.《非鱼》对应的知识点是海洋地理知识,特别是关于海洋中
的生物多样性。

歌曲中描述了海洋中的美丽景色和各种海洋生物,表达了对大海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7.《童年》对应的知识点是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

歌曲中描绘了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包括田野、小溪、山峦等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思念。

以上是一些自成山海高考必备地理歌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地理学习有所帮助。

课文《长江之歌》教案

课文《长江之歌》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语文2. 课文名称:《长江之歌》3. 课时安排:2课时4. 年级:八年级5.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长江的雄伟壮观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把握课文节奏和情感。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长江的雄伟壮观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 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文相关背景资料,如长江的图片、视频等。

2.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长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长江的了解和印象,导入新课《长江之歌》。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4.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5.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重点解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6. 情感体验:学生齐读课文,体会长江的雄伟壮观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江的重要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注意生字的写法和拼音。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长江的短文,可以谈谈自己对长江的感受或者介绍长江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气氛等,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的壮丽景色,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世界。

东台市第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长江之歌》长江的历史文化拓展知识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

东台市第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长江之歌》长江的历史文化拓展知识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

长江的历史文化长江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

长江同黄河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古文化的发祥地,她孕育产生了长江文明、石家河文化等文化体系。

长江,横贯中华大地,日夜奔腾不息,迄今大约有两亿多岁了.它同黄河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古文化的发祥地。

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长江流域劳动生息,在云南元谋发现的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属于“猿人”阶段的人类化石,距今已有170万年左右的历史,是长江流域人类活动悠久历史的有力证明.考古学家在长江上下游,还发现不少地方仍留下中华民族童年的遗迹。

如在长江上、中游地区,就有云南“丽江人"、四川“资阳人"、湖北“长阳人”的化石和石器。

这些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人类遗迹,距今亦有十几万年至一万多年了。

70年代发现的江西清江美城和湖北黄陂盘龙城两处商代遗址,证实了这里至少在3000年以前已经发展了和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基本相同的文化.在距今4000至6000年间,长江中游地区的原始人已经过着以稻作农业为主、渔猎为辅的定居生活,创造出较高水平的原始社会文化。

在长江下游地区,同样有许多文化遗址。

诸如,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5000年前的崧泽文化,4000年前的良诸文化等。

南宋以后,长江流域更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长江,数千年来以自己甘美的乳汁孕育了无数杰出的英才,陶冶了许许多多各领风骚的文坛巨匠,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尽了风流.春秋时期的庄周和屈原,他们都是荆楚文化的肥沃土壤培育出来的。

庄周的《庄子》和屈原的《离骚》合称“庄骚”,开创了南方文化浪漫主义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晋的陶渊明,唐代的李白,宋时的苏轼,等等,也都是长江造就出来的。

李白一生的足迹遍及长江上、中、下游,他一生写下了若干首歌咏长江景色的佳作,如:远渡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长江流域又是历代宗教昌盛的地区.历代兴建的庙宇建筑和佛像雕塑,遍及大江上下,云南鸡足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则是道教圣地.金璧辉煌的寺观,重檐飞阁的殿宇,高耸于巍峨秀丽的高山峻岭之上,古木林海之间.下游地区的寺院也很多。

六年级下册长江之歌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长江之歌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长江之歌知识点长江之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通过优美的曲调和动人的歌词,生动地展现了长江的壮丽景色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六年级下册的学习中,我们也将学习到关于长江的一些知识点。

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长江的知识点。

一、长江简介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97千米,流域面积约为180万平方千米。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途径11个省市区,最终注入东海。

长江被誉为我国的“母亲河”,具有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

二、长江流域长江流域地理广阔,涵盖了我国的中东部地区。

流域内有着众多的支流和湖泊。

其中,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和怒江是重要的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则是著名的湖泊。

三、长江的地理特点1. 长江上游长江上游地势高,流速快。

最著名的特点是三峡地区,是全球最大的用人工修建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2. 长江中游长江中游地势逐渐平缓,形成了宽阔的河谷平原。

这一地区的主要城市有武汉、南京等。

3. 长江下游长江下游是长江的最后一段,也是流量最大的地区。

在这里形成了丰富的水道网络,有利于水运发展。

同时,长江下游地区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

四、长江的流经城市长江流经的城市众多,包括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

这些城市都凭借长江的交通和资源优势,成为了中国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

五、长江的重要港口长江上有很多重要的港口,如重庆港、宜昌港、南京港等。

这些港口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是国内外贸易的重要通道。

六、长江的文化内涵长江流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良渚文化、楚文化等都在长江流域形成。

长江流域的文化丰富多样,是我国深厚的文化根基之一。

七、长江的生态保护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长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

为了保护长江的生态资源,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如水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

八、长江的意义和价值长江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经济价值,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之歌》相关知识
导读:《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

“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

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结构分析]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984年新年前夕,一个东北青年把一张贺年片悄悄投进信筒,收信地址是:北京中央电视台。

很快,这张贺年片就融化在5000多封观众来信中了……
几个月后,歌曲《长江之歌》问世,一时间“胡宏伟”的名字万众瞩目。

胡宏伟,就是那个东北青年;他贺年片写的,就是歌词《长江之歌》。

一年前,中央电视台用整整半年时间连续播出了专题片《话说长江》。

那阵子每到周末晚上,千千万万家庭都早早忙完家务、写好作
业,然后坐到电视机前,等着那熟悉的片头音乐响起……
《话说长江》绝对可以说是1983年中国电视的沸点。

随着它万人空巷的播出效果,片头音乐也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旋律……可是渐渐地,人们不满足于只随着旋律“啦啦啦”了,希望能填上歌词成为一首歌。

于是摄制组采纳建议,于1983年12月25日向全国发出“征集《话说长江》主题音乐歌词的启示”。

短短3个月,5000多首应征作品便从各地飞来——胡宏伟的《长江之歌》是其中最出色的一首。

这段音乐避开对长江水的描写,而从人们对长江的真情实感入手,发自内心地咏唱了中国的这第一大河。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