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练习(十六)
高三历史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做好每一道练习题,能够让你轻松面对每个考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三历史专项练习题目及其参考答案,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高三历史专项练习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据此回答1~5题。
1.以下有关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B.国民政府用封建思想禁锢人们的思想C.资产阶级要求在思想文化上打破封建束缚D.资产阶级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2.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口号的进步意义的表述,不确切的是A.反对封建专制主义B.反对愚昧和迷信,推动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C.促进了中国的富强D.促进中国对社会主义思潮的研究3.新文化运动与以前的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相比,主要“新”在A.宣传的思想内容B.运动的领导者C.其历史作用D.其历史地位4.新文化运动前期的领导者与同一时期的孙中山等革命家相比,其共同缺点是A.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B.对封建主义势力妥协C.对帝国主义分子妥协D.未同封建军阀作斗争5.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最主要的愿望是A.大力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B.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C.批判封建正统思想D.恢复中华民国的国号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据此回答6~10题。
6.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的口号与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要求基本一致的是①外争国权②内惩国贼③废除二十一条④拒绝和约签字A.①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③7.上题中的口号与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成果基本一致的是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D.②8.五四运动最主要的作用是A.促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B.促成中国人民的觉醒C.促使北洋军阀政府撤销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D.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9.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运动最新的特点是A.商人罢市B.工人罢工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运动取得初步胜利10.在五四运动取得的初步胜利的成果中,哪一项意义最重大A.被捕学生获得释放B.卖国贼被罢免C.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D.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配套练习--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高三一轮复习配套练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编号: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配套练习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配套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8题,每题4分,共72分)1.(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据《粤海关志》载,19世纪60年代以前,广东省内的蔗糖大部分汇聚于广州出口或转往内地。
之后,粤东的糖不再经广州而是汇集于汕头出口外国或内地,汕头成为与广州并存的两大糖业销售中心。
这一变化的背景是A.广州丧失外贸中心地位B.东南沿海民族工业的兴起C.西方对蔗糖的需求增长D.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2022·重庆·三模)面对鸦片的危害,清政府曾于1729年和1799年颁布法令,禁止鸦片进口,但由于这一贸易非常有利可图,以致中国官员接受贿赂,允许走私。
19世纪中叶,中国人强行禁止鸦片交易时,便爆发了鸦片战争。
这说明A.商品输出引发鸦片战争B.法制建设防止发生战争C.政府腐败导致外敌入侵D.鸦片输入导致白银外流3.(2022·吉林长春·模拟预测)中国近代历史上,“外洋”一词的内涵及使用频率发生了重大变化,如表反映了这种变化的概况。
这说明代指“中国近海”代指“欧美等外国”嘉庆朝(1790—1820)744道光朝(1821—1850)14119咸丰同治朝(1851—1874)2725光绪宣统朝(1875—1911)8148A.列强侵略导致中国领海缩小B.民族危局冲击中国传统认知C.政局更替影响词语含义变迁D.清廷基本沿袭传统夷夏观念4.(2021·山东·高考真题)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5.(2022·湖北·模拟预测)如表为鸦片战争中镇江之战的相关记载,据此得出的结论最为可信的是鸦片战争中英军进攻镇江的记载出处记载【英】霍尔《“复仇号”军舰航行作战记》“我们下了最严格的命令严禁抢劫这座城市,也下令逮捕趁火打动的中国暴徒,他们才是他们同胞最恶劣的敌人。
高三历史练习题(打印版)
高三历史练习题(打印版)# 高三历史练习题## 一、选择题1. 以下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B. 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C. 土地兼并现象普遍存在- D.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完全平等的2. 以下关于“百家争鸣”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百家争鸣”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B. “百家争鸣”中只有儒家思想- C. “百家争鸣”是封建社会的产物- D. “百家争鸣”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现象3. 以下关于“科举制度”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唯一方式- B. 科举制度起源于唐朝- C. 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 科举制度在清朝末期被废除## 二、填空题1. 公元前221年,______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进士科是选拔______的主要途径。
3. 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
## 三、简答题1. 简述清朝末期“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失败的原因。
2. 请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 四、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既并天下,以为周室微弱,诸侯力政,以至兵戈不息,乃议一统之策。
”材料二:《资治通鉴》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分封,行郡县,车同轨,书同文,度量衡一统。
”问题:1. 根据材料一,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改革措施。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D2. A3. C### 二、填空题1. 秦始皇2. 官员3. 非洲东海岸### 三、简答题1.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教育改革等。
失败的原因主要有:改革派力量薄弱,保守派势力强大;改革措施过于激进,缺乏实际操作性;外部列强的干涉等。
高三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册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16
阶段性测试题十六(必修三第二单元评估测试)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2·西安)有人说:“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
”对“石破天惊”的准确解读是()A.有了文字人类才得以交流B.文字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唯一载体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D.文字最能体现人类的创造力【答案】 C【解析】人类交流的方式不仅仅是文字,排除A项;B项太绝对,排除;人类的创造力难以用某件事来表达,排除D项。
2.“少年上人号怀素,……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悦悦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此句描述了()A.隶书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B.楷书的字形方正,规矩严整C.草书的变化丰富,奔放跃动D.行书的工整清晰,飞洒活泼【答案】 C【解析】怀素是唐朝的草书大师,据此即可判断C项正确。
3.(2011·福建联考)2010年初山东淄博陈庄遗址出土一件青铜器,上有“丰般作文祖甲齐公尊彝”铭文。
(“丰”:国名,“般”:人名,“作”:制作,“文祖甲”:对先辈的尊称,“尊彝”:泛指祭祀的礼器。
)这件青铜器及铭文可用于研究()①西周分封制②当时的冶铸业③秦朝郡县制④隶书的特点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铜器上的铭文是商周时期的金文,排除④;依据注释(“丰”:国名)可知当时实行分封制,排除③。
4.(2012·衡水)2011年5月22日,中国嘉德春拍中,齐白石作品《松柏高立图》以4.255亿元拍卖,这也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新纪录。
下列对这幅画的认识,正确的是()A.这是一幅继承古代创作风格的文人画B.注重写实,并融书画为一体C.“天下太平,人生长寿”的字体为隶书D.画中“松柏”喻意气质高洁【答案】 A【解析】齐白石的作品属于文人画,排除B项;“天下太平,人生长寿”的字体为篆书,排除C项;松柏暗合“寿长”,喻指成为对历经战乱而枯木逢春之美好愿景的期许,排除D项。
2021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6.16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整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六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22·石家庄质检)清代蒲松龄在《养蚕经》中提道:“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
”可见家猪对供应肥料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家猪的饲养( )A.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B.是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C.推动了自然经济的产生D.是农商皆本思想的体现【解析】选B。
依据材料中“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说明白家猪对供应肥料的意义,与解决温饱问题无直接关系,故A错误;家猪饲养有利于供应肥料,促进了小农经济的进展,故B正确;自然经济的产生主要得益于铁犁牛耕的使用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C错误;农商皆本的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
【加固训练】《后汉书》载:“建武初……(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
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开头留意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D.农夫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解析】选B。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提高技术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正确。
2.(2022·南昌联考)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
导致此现象的主要缘由可能是( )A.冶铁技术的落后B.精耕细作的需要C.小农经济的阻碍D.耕牛的极度缺少【解析】选C。
冶铁技术的落后与否与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无必定的联系,故A错误;铁犁牛耕技术更加有利于精耕细作的需要,故B错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生产,由于财力有限,使得占用肯定财力的铁犁牛耕技术推广受阻,而锸、锄适应了小农生产需要,故C正确;耕牛的极度缺少会在肯定程度影响牛耕的推广,但不是主要缘由,故D错误。
高三历史练习题推荐
高三历史练习题推荐历史科目在高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有效备考历史科目,本文将推荐一些适合高三学生的历史练习题,供大家参考。
1. 《辛亥革命的影响》题目: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有哪些?请分析并提供具体例子。
这道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和政治变革的了解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学生可以结合相关历史事件,如清朝的覆灭、成立民国以及新文化运动等,进行论述。
2. 《二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题目:二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有哪些?请就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进行分析。
这道题目旨在考察学生对二战对全球格局产生的广泛影响的认识。
学生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展开论述,比如战后建立的联合国、世界经济体系的变化以及民主思潮的兴起等。
3.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题目: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哪些?请列举并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这个题目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以及它们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生可以选择列举几方面的科技成就,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并分析这些科技成就对农业、医学和工艺等方面的影响。
4. 《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与结果》题目: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又是怎样的?请进行分析。
这道题目旨在考察学生对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和结果的理解。
学生可以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提及导致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美国独立战争对美国独立、宪法制定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5. 《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题目: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这个题目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并通过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学生可以选择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文化、书法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说明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及其特色。
这些练习题目涵盖了历史学科的不同内容,旨在帮助高三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分析能力的提升。
每个题目都需要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并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论述,这样可以更好地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
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海淀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练习高三历史参考答案2023.05第一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5分。
16.⑴答案示例:秦朝统一后,东方六国故地的风俗与法令与原秦国统治地区各不相同。
秦以“以法治俗”为指导思想,以严厉的法令来整顿东方地区的风俗,力图实现文化一统,巩固统一局面。
但因秦法过于严苛激发了不同区域之间文化的激烈冲突,成为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之一。
汉朝建立后,接受秦朝灭亡的教训,鉴于东方地区传统势力强大,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在东方地区建立诸侯国,任用当地士人,按照当地风俗进行治理,巩固了汉的统治;但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集权。
从秦到汉初的巩固统一政策和不同文化政策产生的后果,体现了风俗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文化与风俗的统一对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意义重大。
⑵长期统一局面促进了社会文化风俗的交融和整合;平定七国之乱,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实现思想文化的统一。
17.答案示例:A:特点:以墓葬壁画和石窟壁画为主,沿河西走廊分布。
原因:政治环境较为安定;关内战乱导致移民涌入,带来先进技术和中原文化;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贸易通道,民族间商品贸易较为兴盛;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B:特点:分布大量寺院壁画和墓葬壁画,画家人数较多,沿黄河中下游分布。
原因:中原地区经济文化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绘画历史悠久;黄河流域民族交融较为频繁;佛教传入中国。
C:特点:画家人数较多,以寺院壁画为主,集中分布在江南地区。
原因:南方政治环境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与文化,南方的开发促进了文化的兴盛;佛教兴盛,修建大量寺院。
18.⑴中国古代“革命”的含义为推翻暴政,改朝换代;晚清变化为建立近代民主制度。
(2分。
如果学生回答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共和制度也可给分)⑵《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指出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军阀;无产阶级与农民是革命的重要力量;并应与资产阶级联合起来;革命目标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答案
海淀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2024.01第一部分第二部分23.(12分)(1)明朝主要起到协调矛盾,维护秩序的作用;实行厚往薄来的朝贡关系;奉行和平政策,没有殖民侵略的意图和行为。
西方国家剥夺当地居民的海洋航行权利;杀人越货;建立殖民据点;垄断贸易以牟取暴利;实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说明:如果学生分“理念”“方式”“措施”等对比项组织答案,信息概括准确、价值观正确,也可)(2)背景: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影响:促进了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为西方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物资与市场。
(或: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亚洲沿海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造成冲击与破坏,造成了这些地区的贫困与落后,导致了这些地区的殖民地化和半殖民地化。
(说明:如果学生从世界市场扩展、世界联系加强等方面分析,也可)24.(12分)(1)“新民”一词最早是西周改造殷商遗民时提出的,后来强调根据时代发展去除旧的习俗和观念,遵循社会基本伦理道德,成为良好品德的人。
(2)随着近代民族危机加剧(如果列出具体的史事,如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八国联军侵略、《辛丑条约》签订也可),新民思想有了丰富和发展。
严复主张“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以实现国家富强。
郑观应强调通过教育开启民智,实现新民的理想。
梁启超强调,“新民”思想的关键在于使国民真正树立起国家主人的意识,将其切身利益和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结合起来。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封建思想仍然束缚着人们,新文化运动兴起。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播。
李大钊认为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的新人,重视民众的力量,强调互助和奉献的精神,并用唯物史观解释社会经济组织改造与人们思想观念革新的关系。
从新民到新人观念的变化,反映了近代思想家对于争取国家富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等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也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阶级立场的思想对于救亡图存的认识。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专项练习题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专项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封建王朝?
A. 汉朝
B. 商朝
C. 唐朝
D. 宋朝
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迅速采取的措施是:
A. 推行郡县制度
B. 实行法家政治
C. 修筑万里长城
D. 统一货币和文字
3. 以下哪个事件不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A. 红卫兵运动
B. “四人帮”被粉碎
C. 四五运动
D. 九一八事件
4. 秦始皇的墓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其最有名的特点是:
A. 巨大的规模
B. 陶俑兵马俑
C. 精美的墓壁画
D. 珍贵文物丰富
5. 唐朝开元盛世的特点是:
A. 城市繁荣,经济发展
B. 文学艺术达到顶峰
C. 对外交往广泛
D. 皇帝勤政爱民
二、简答题
1. 请简述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的主要思想。
2. 简述宋朝时期的科技成就。
3. 请简要介绍唐朝和宋朝的对外贸易情况。
4. 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岳飞生活在哪个朝代?他的主要战绩是什么?
5.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三、论述题
1. 请论述秦朝统一六国的影响和意义。
2. 请论述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请论述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与战争方式。
4. 请论述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5. 请论述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变化。
注意:本文档仅为练习题,旨在帮助高三历史学生巩固知识并提供自测机会。
文档中所提及的内容为历史题目,并不涉及政治或特定观点。
2023年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含答案)
2023年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含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A)汉武帝使用哪项政策来更好地加强中央集权?A. 针对地方豪强实施“郡县制”B. 减轻赋税负担C. 提升士族地位D. 推行2. (C)以下哪个事件最终导致了中国近代兴起了社会主义革命?A. 平定B. 反右斗争C. 五四运动D. 发动文化大革命3. (B)下列哪位人物对中国新文化运动起到重要影响?A. 孙中山B. 鲁迅C. 陈独秀D. 王充4. (A)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A. 辛亥革命B. 反右斗争C. 五四运动D. 文化大革命5. (D)以下哪位人物是明代的杰出文学家和戏剧家?A. 杜甫B. 白居易C. 苏轼D. 关汉卿第二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明朝的海上禁止答:明朝的海上禁止是指明朝帝国对私人海上贸易进行限制的政策。
明朝期间,皇帝为了维护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禁止了私人贸易活动。
这一政策使得明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封闭国家之一。
2. 请解释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答:鸦片战争是指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间的中国与英国之间的战争。
该战争的原因是英国违反中国的禁烟政策,大量非法贩卖鸦片。
战争结束后,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割让香港,并向英国支付巨额赔款。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被西方列强侵略,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3. 请分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答: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政府官员的制度,持续了千年之久。
它的作用是让有才干的人有机会通过考试来服务国家。
这种制度使得政府的官员选拔更加公正和公平,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同时也提供了普通百姓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社会晋升的机会。
第三部分:论述题请从历史发展角度,谈谈中国历史上三个重要的革命事件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请分别谈论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文化大革命,并阐述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第四部分:附录以下是选择题的答案:1. A2. C3. B4. A5. D感谢您的阅读!。
高三历史知识点练习试题
高三历史知识点练习试题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1.下列哪项不是夏商周时期的三大战役?A. 牧野之战B. 鸣条之战C. 桂陵之战D. 马陵之战2.请简述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
3.下列哪个学派不属于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秦汉时期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标准度量衡制度中,一个市斤等于多少两?5.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下列哪个不是汉武帝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的路线?A.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B. 长安-四川-云南C. 长安-中亚-西亚D. 长安-朝鲜-日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7.请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8.下列哪个不是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事件?A. 淝水之战B. 三国归晋C. 鲜卑族入主中原D. 开疆拓土隋唐时期9.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全长多少公里?A. 1794公里B. 1800公里C. 1990公里D. 2000公里10.下列哪个不是唐朝时期的边疆政策?A. 開疆拓土B. 怀柔政策C. 茶马互市D. 计划生育宋元时期11.下列哪个不是北宋时期的变法运动?A. 王安石变法B. 张居正变法C. 范仲淹变法D. 神宗变法12.元朝时期实行的行省制度中,我国设立了哪些行省?明清时期13.明朝时期设立的最高学府是什么?D. 科举考场14.下列哪个不是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A. 限制海外贸易B. 限制外国人入境C. 限制民间信仰D. 限制科技发展世界古代史古埃及文明15.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什么?B. 狮身人面像C. 卢克索神庙希腊罗马文明16.下列哪个不是古希腊的三大悲剧家?A. 索福克勒斯B. 欧里庇得斯C. 阿里斯托芬D. 阿伽门农17.罗马共和国时期,哪位人物制定了《十二铜表法》?C. 斯巴达克斯印度文明18.下列哪个不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中东文明19.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现在保存在哪个国家的博物馆里?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20.下列哪个不是鸦片战争的原因?A. 英国对华鸦片贸易B. 英国工业革命C. 林则徐虎门销烟D. 太平天国运动21.请简述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高三历史册练习册参考答案
精心整理
高三历史册练习册参考答案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历史册练习册参考答案》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 水源、 不完状况等。
8.(l)从西北到东南;波斯湾。
(2)河水泛滥。
(3)两河流域地处干旱地区,但是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定期泛滥却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为了解决该地区河水泛滥时易涝,其他时间易旱的问题,
就需要修建许多水利灌溉设施。
大规模集体协作劳动加强了各地居民间的联系,提高了生产组织化程度,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国家的形成。
第2课古代埃及
一、基础练习
一、基础练习
1.D
2.B
3.A
4.C
二、拓展练习
5.B
6.C
7.(1)印度洋喜马拉雅山印度河恒河(2)西南
8.(1)种姓制度。
(2)婆罗门和刹帝利。
(3)众生平等。
(4)印度种姓制度将人划分为不同等级,造成了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
文字、
1.(l)A(2)C(3)B
2.文字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它既是人类书写的符号和交流信息的工具,同时又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手段。
它扩大了文明传播,促进了文明交流,是人类进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三、法律:确立规范的社会秩序
1.《汉穆拉比法典》的颁布和实施有效地规范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秩序,对于巩固王国统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还通过法律形式否定了一些野蛮的原始风俗和习惯的合法性。
它也是。
江苏省无锡市2012届高三历史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十六新人教版
“CHINA ”被撕碎江苏省无锡市2012届高三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十六(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一.选择题:(20题,每题3分,60分)1.据《陈杞世家》:“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
周武王克殷商,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
”材料中包含的准确信息有①西周政权的建立 ②西周实行分封制③武王子弟受封于陈国 ④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特征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D .①②③④2.关于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
以下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叙述中,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A .雅典的民主,只是城邦内部公民的民主B .轮番而治与抽签选举,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C .直接民主,使不同素养的人享有相同的政治权利D .妇女与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激化了社会矛盾3.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出版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到,“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
‘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
”以下评价“从政治上”最能说明‘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当之无愧”的是A .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 .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 .确立的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D .统一文字传承了中华文明4.《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
”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A .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B .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C .科举制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D .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5.右图反映的情景应是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带来的影响A .中英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中日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 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彼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
宗法制的特点与影响(单选题) 课时练习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高三高考历史一轮课时练习:宗法制的特点与影响(单选题)1.据《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大司徒“以乡八刑纠万民”,“八刑”指的是“不孝之刑”“不睦之刑”“不姻之刑”“不弟之刑”“不任之刑”“不恤之刑”“造言之刑”“乱民之刑”。
这说明西周时期()A.重视维护伦理秩序B.外儒内法理念初步形成C.贯彻明德慎罚原则D.礼乐制的教化功能突出2.西周时期“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与此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内外服制B.宗法制C.井田制D.郡县制3.“出奔”是被迫从一国出逃到另一国寻求政治庇护或援助的行为。
春秋时期出奔者多来自贵族阶层,有不少宗族成员和私属仆役跟随,出奔事件集团性色彩浓重;战国时期出奔占主导地位的是士,向个人化方向发展。
这一变化反映了()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诸侯兼并战争实现了局部统一C.当时的政治斗争错综复杂D.宗法血缘关系在政治领域淡化4.在某项制度作用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制度。
这项制度涉及()A.宗法制B.皇帝制C.井田制D.行省制5.据考古发现,商代妇女可以参与政治生活,如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不仅名字出现在多件器物上且相传还领兵作战,此现象在周代几乎不存在。
这一变化()A.强化了周天子共主地位B.避免了政治动荡的发生C.源于周代宗法制的推行D.吸取了商亡的历史教训6.汉初分封同姓王,西晋分封司马宗室,明初分封诸子做藩王。
这种现象说明()A.分封制度依然存在B.血缘政治影响深远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专制皇权日益巩固7.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始终没有脱离氏族—宗族—家族的发展脉络。
“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在家为孝,在朝为忠”已经成为几千年社会关系的真实写照,形成了“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治于法者,民也”的社会现象。
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政治制度血缘色彩浓厚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结构C.有利于最高统治者集权D.体现了自下而上法治观8.中华民族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种重家庭、重亲情、重家风的优良传统源于中国古代的()A.礼乐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世官制9.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8单元 第16讲 课时限时训练16 Word版含答案
课时限时训练(十六)(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1·宿迁调研)彭泽益的《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中记载: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
”对材料所述现象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A.洋布完全占据中国的棉布市场B.西方的商品输出瓦解着自然经济C.洋布质优价廉有利于猎取利益D.中国人开头生疏到西方的先进性B[“洋布完全占据中国的棉布市场”说法确定,故A项错误;材料中“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的信息说明中国传统小农经济面临着解体的逆境,故B 项正确;“洋布质优价廉有利于猎取利益”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外国商品进入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并没有提及中国人对西方先进性的生疏,故D项错误。
] 2.(2021·苏州调研)从下表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1876—1911年中外糖料贸易表年份进口数量(担)进口价值(两)出口数量(担)出口价值(两)1876—1881(平均)154 148 596 571 1 007 572 2 662 237 1882—1891(平均)155 029 748 712 1 000 667 2 617 646 1892—1901(平均)1 706 981 8 312 830 722 566 2 403 0421902—1911 (平均) 4 658 185 22 538 554 307 256 1 200 921A.自然经济开头解体B.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增加C.沦为列强资本输出场所D.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中国的自然经济在鸦片战斗之后就开头解体,仅通过材料中糖料一项进出口额的变化很难推断,故A项错误;“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增加”与材料中反映中国对外出口数量在削减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是糖料的进出口,体现了列强的商品输出,而不是资本的输出,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不难看出,中国的糖料进出口额在19世纪90年月尤其是20世纪初之后进口额大幅增加而出口额大幅削减说明中国进一步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
历史高中练习题高三
历史高中练习题高三(正文)一、选择题1. 历史学家将商代编年起始于公元前21世纪中叶,基于以下哪一事件的发生作为标志?A. 创建夏朝B. 录制彩绘陶片《逐鹿图》C. 商诸侯向周王朝朝贡D. 建立都城郑州2. 近代中国一系列重要革命运动的成功,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以下哪些是直接触发辛亥革命的事件?A. 中法战争B. 巴黎和约签订C. 边界谈判失败D. 北洋政府危机3.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哪一个对于中国战胜侵略者起到了重要的转折点作用?A. 皖南事变B. 三大战役C. 开放重庆战略D. 重庆谈判4. 1956 年的五一口号是?A.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B. 无产者联合起来C. 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D. 全体劳工联合起来5.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是?A. 1921 年B. 1923 年C. 1943 年D. 1949 年二、解答题1. 请简要描述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明朝自1368年至1644年统治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
明朝统治期间,政权相对稳定,实行文治政策,加强了对国内的统治,扩展了国家的疆域,并且进行了一系列对外的军事、经济和科技的改革。
明朝将北京定为都城,修建了紫禁城,使北京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中心。
明朝还实行了科举制度,使得社会上升通道开放,培养了大批人才,并且发展了国内的文化、艺术和建筑。
明朝在对外扩张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明成祖朱棣多次平定内乱、消除外患,统一了全国,重新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明朝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新渠道,扩展了中国的影响力。
2. 请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
首先,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政权的转变。
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高三历史填空题练习试题集
高三历史填空题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便于中耕的出现。
【答案】汉代,曲柄锄【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开始采用牛耕技术;在汉代,逐渐普及全国。
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如产生了便于中耕的曲柄锄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牛耕技术和铁制农具2.在(何时)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
【答案】宋代【解析】宋代的纺织业有了更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的发展3.什么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包含时间)。
【答案】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解析】在南斯拉夫、埃及和印度三国领导人的推动下,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不结盟运动4.冷战开始的标志是年。
【答案】冷战开始的标志 1947 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形成的冷战,在1947年杜鲁门发表了一篇国情咨文,期间提到一条铁幕已近拉开,将矛头指向了社会主义国际,该讲话的提出,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成为冷战开始的标志。
5.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是指【答案】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是指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陶瓷业的发展,根据课本所学,行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我国的陶发展到瓷的过渡时期,属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
6.古都长安是汉、唐陆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则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们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右图中长安和泉州的位置编号分别是和。
【答案】①;④【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联系地理知识,可以知道在①处是长安,在④处是泉州,要求学生能够史地结合,有一定的难度。
7.表一摘引了一步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A.五四大潮的洗礼B.长征C.上井冈山D.重庆谈判【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根据表格中所提示的时间,可以看出只有重庆谈判符合上述时间,故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练习(十六)列宁在《19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曾写道:“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消灭商品经济,只要社会还存在着交换,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
”1.基于这样的认识,列宁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D.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2.实施这种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打退英、法、美等国家的军事干涉 B.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D.探索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以上这种政策的实施最主要的影响是A.解决了战争期间的粮食饥荒 B.保障了战争期间的人力供应C.有利于推动苏俄经济恢复和发展D.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苏维埃政权4.1919年,苏维埃政权实施的措施,短期内缓解了城市的饥荒的是A.余粮收集制 B.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C.推行工业国有化D.实行土地改革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的时候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既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
……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5.列宁进行的尝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帝国主义对苏俄的经济封锁所致6.为了纠“错”,列宁的的最重要措施是A.由苏维埃国家掌握一切经济命脉B.在一定限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C.经济建设依靠广大工农劳动群众 D.在经济建设中以计划经济为主7.新经济政策在经济管理上的改革是A.将部分中小企业交给私人经营B.允许国内外资本家投资开发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C.扩大企业自主权,以经济手段为主要管理方式D.实行以工人技术水平为依据的按劳分配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8.列宁所说的“必须再退,再后退”是指退到什么程度?A.十月革命前的状态 B.退到资本主义社会C.退到私人买卖、自由贸易,发展商品生产D.退回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前的社会9.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直接要达到的目的是A.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C.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 D.借用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10.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说法的共同缺陷是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范围内调整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④没有从发展的、辨证的角度看问题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D.①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回忆20世纪20年代的情况时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
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但是要我们自己适应新的经济政策,却仍然是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
11.赫鲁晓夫之所以在适应新经济政策过程中“仍然是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最主要原因是A.新经济政策已经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B.赫鲁晓夫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不科学C.新经济政策在当时还是理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D.当时对市场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的认识不足12.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变化,实质是A.由社会主义倒退到资本主义 B.由无产阶级专政倒退到工农民主专政C.把超前的生产关系倒退到现实位置上来 D.把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13.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其主要社会根源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农民的坚决反对 B.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理论转变C.俄国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 D.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14.新经济政策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A.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局限性B.明确了巩固工农联盟对于苏维埃政权的重要性C.找到小农占优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D.确立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两个不同的阶段,两种社会制度的严重对立是20世纪初以来人类历史的最基本矛盾之一。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这两种制度之间也有某些互容性。
15.罗斯福新政和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A.都重点发展工业B.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都优先发展本国的农业D.都实行计划经济16.从罗斯福新政和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来看,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是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C.经济发展一定要以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为立足点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有着本质的相同之处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带来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
——斯大林1929年12月的讲话17.新经济政策被终止的主要原因是A.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B.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C.领导人的认识问题 D.二战爆发,打断了这一政策的实行18.当时苏联领导人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导致的最重要影响是A.苏联抛弃了新经济政策B.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出现重大失误C.使苏联顺利地过渡到社会主义D.使苏联的工业化得以发展起来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
以重工业为重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会失败。
—摘自《世界历史》杂志19.以上材料中斯大林的观点的核心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是社会主义工业化正确选择B.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社会主义越优越性C.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国家D.社会主义的工业化有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20.苏联“一五”计划为工业规定的基本任务是A.建立强大的轻工业 B.建立强大的重工业 C.建立集体农庄 D.实现工业化21.苏联领导人认为实现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必须A.采用市场经济体制 B.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坚持新经济政策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22.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主要是A.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的结果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结果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结果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多,货币不稳定。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五卷2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农、轻、重比例失调③片面强调产量和产值④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2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A.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太多,农民积极性受损B.优先发展重工业C.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D.轻工业发展品种单调和布局不合理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价格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结果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
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
”25.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的农业政策发生变化的主观原因是A.工业化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增长B.苏联出现粮食供应困难C.工农联盟遭受严峻考验D.斯大林个人的主观臆断26.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各地出现集体化浪潮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的推动和压力B.对粮食需求的增长C.农民自愿、自动增加 D.工业化方针的推动苏联时期的集体农庄据统计,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在苏联农村中,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27.那时候出现材料中所述的这种现象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A.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B.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C.脱离苏联的实际,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D.农民大量屠宰牲畜28.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突出特点是A.执行新经济政策 B.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C.牺牲农业保证工业化实现 D.农、轻、重协调发展斯大林认为……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世界历史》杂志29.“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B.农业集体化的完成C.1936年苏联宪法的制定 D.斯大林地位的确立30.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最本质的特点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限制商品货币关系C.权力高度集中,缺少群众监督D.否定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作用31.斯大林模式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是①高度集权②缺乏民主③干部终身制④个人崇拜盛行 A.①②B.①②③④ C.②③①D.①②④32.对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客观评价应是①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②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和弊端③曾经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④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的发展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33.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A.稳定政局,与美国争霸B.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C.苏联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D.政权易手,调整对外政策阅读下列图表信息34.在图表中可以看出,在1956~1960年和1966~1970年两个时间段苏联的国民收入增长率最高,主要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仍然有一定的进步性B.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取得成功C.苏联实行对外扩张,推动其经济发展D.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初期的改革35.但整体上看来,苏联从1956~1985年国民收入是呈现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根深蒂固B.苏联处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之中C.局部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D.苏联的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比例失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36.说赫鲁晓夫的“徘徊在新旧时代字路口”、“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是因为①时代的局限和个人品质的缺陷使赫鲁晓夫只能是“徘徊在新旧时代的十字路口”②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③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又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④赫鲁晓夫的阶级属性具有双重性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37.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错误的是A.改革只是局部性改革 B.改革取得一定成效C.改革以失败告终,毫无建树 D.改革试图改变斯大林模式38.赫鲁晓夫改革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A.改革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一定程度实现民主B.改革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快速发展C.增强军事力量,使苏联在与美国争霸中占优势D.破除了对斯大林的迷信勃列日涅夫由于沉迷于各种各样的荣誉之中,被苏联人民讥讽为“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