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商隐《贾生》的诗评中看文人志气

合集下载

--李商隐《贾生》赏析

--李商隐《贾生》赏析

-- 李商隐《贾生》赏析<P>【原文】</P><P>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P><P>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P><P>【赏析】</P><P>这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P><P>“贾生”,就是贾宜,本诗情节取材于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的一段故事:</P><P>“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祭祀后,接受神的福),坐宣室(汉未央宫正殿,借指汉朝朝廷)。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P><P>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宣室夜对”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的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这件事,借题发挥,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议论。

</P> <P>汉文帝史称明君,贾宜更是一代贤才。

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宜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

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P><P>借史咏怀是本诗的一大特点。

读完此诗,我们在慨叹贾宜悲喜剧的同时,也能体会出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李商隐从青年时代起,就怀有“欲回天地”的远大报负,深切关注国家的命运,但偏遭晚唐衰世,志不能申,只得长期寄迹幕府,以文墨事人,因此,诗中的贾宜,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P>高骈《山亭夏日》诗歌鉴赏山亭夏日&nbsp<br>高骈&nbsp<br><br>绿树阴浓夏日长,&nbsp楼台倒影入池塘。

贾生(李商隐)原文及赏析

贾生(李商隐)原文及赏析

贾生(李商隐)原文及赏析贾生原文及赏析贾生,作为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作品,以其独特的意境和精湛的诗艺,广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以下是贾生的原文及赏析。

贾生原文:贾生嘉宾赴阙文敬亭入国弥渥泽兮,登坛日又尊。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贾生赏析:这首诗以贾生为主题,以形容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和思考。

下面展开两个方面的解读。

1. 嘉宾赴阙文敬亭:这句描述了贾生是作为一位嘉宾,被邀请到皇帝居所的大殿上进行文化交流。

这也是贾生在官场上受到重视和荣耀的体现。

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强调了贾生的身份地位和他为人处世所展现的优秀品质。

2. 入国弥渥泽兮,登坛日又尊。

这两句是诗人对贾生境遇的描绘。

贾生为国家付出了很多,国家也对他厚待有加,使他深受国家恩泽。

他的声名也因此在国内外闻名,与此同时,他还被称为文坛上的高手,深受尊敬。

通过这样的表述,诗人展现了贾生的才华和对国家的忠诚,以及他在文坛上的成功。

接下来切换到形式和语言等方面的赏析。

1. 诗歌形式:这首诗是杂言体,结构短小精悍,用字简洁大气,符合唐代诗歌的特点。

同时,以贾生为题材更使得整首诗紧凑而有力。

2. 语言表达:李商隐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接近白话的风格,使得普通读者也能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思想。

他善于用简练的语句传递深刻的情感和哲理,有力地表达了对贾生的赞颂和对人生的思考。

总结:贾生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诗艺和丰富的意蕴,成功地表达了李商隐对贾生的赞颂和对人生深思的思考。

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和独特的诗歌形式,贾生给读者带来美学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

同时,这首诗也能够启发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对自己的努力和价值追求有所启示。

李商隐《贾生》赏析3篇

李商隐《贾生》赏析3篇

李商隐《贾生》赏析李商隐《贾生》赏析3篇李商隐《贾生》赏析1《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此诗是一首咏叹贾谊故事的七言绝句,但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原文】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解】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气。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创作背景】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本诗。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见《李商隐评传》)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赏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李商隐《贾生》赏析2贾生李商隐宣室①求贤访逐臣②,贾生才调③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人简介】李商隐:(约813 - 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迁居荥阳(今属河南)。

李商隐《贾生》原文译文鉴赏

李商隐《贾生》原文译文鉴赏

李商隐《贾生》原文|译文|鉴赏《贾生》一诗是诗人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李商隐《贾生》原文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及注释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

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注释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华气质。

4.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5.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鉴赏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贾生》李商隐全诗赏析

《贾生》李商隐全诗赏析

《贾生》李商隐全诗赏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唐怀州河内(今沁阳)人。

《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贾生》李商隐全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3)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4)才调:才华气质。

(5)可怜:可惜,可叹。

(6)虚:徒然,空自。

(7)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8)苍生:百姓。

(9)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创作背景】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本诗。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见《李商隐评传》)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赏析】贾谊被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古诗词鉴赏 唐代诗人李商隐 贾生 诗赏析

古诗词鉴赏 唐代诗人李商隐 贾生 诗赏析

古诗词鉴赏唐代诗人李商隐贾生诗赏析唐代诗人李商隐贾生诗赏析贾生才调更无伦,周生如旧月,汉帝似春云。

原标题:李商隐贾生诗鉴赏?李商隐贾生诗鉴赏!唐代诗人李商隐贾生诗赏析一百多年来,贾生之命运引起过许多关心国事的知识分子的深切同情和热烈的歌咏。

其中最著名的有两首诗,一首是杜牧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另一首就是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两首诗各有侧重,李诗强调贾生在政治上无可奈何的处境,杜诗则着力刻画他一腔忠心,得不到重用的悲凉心情。

尽管二人的角度不同,而且表现方法也有差异,但同样都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都反映了诗人对贾生的遭遇深为惋惜的感情。

贾生才调更无伦,周生如旧月,汉帝似春云。

原标题:李商隐贾生诗鉴赏?李商隐贾生诗鉴赏!唐代诗人李商隐贾生诗赏析一百多年来,贾生之命运引起过许多关心国事的知识分子的深切同情和热烈的歌咏。

其中最著名的有两首诗,一首是杜牧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另一首就是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两首诗各有侧重,李诗强调贾生在政治上无可奈何的处境,杜诗则着力刻画他一腔忠心,得不到重用的悲凉心情。

尽管二人的角度不同,而且表现方法也有差异,但同样都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都反映了诗人对贾生的遭遇深为惋惜的感情。

贾生才调更无伦,周生如旧月,汉帝似春云。

《咏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从全诗来看,这是一首叙事诗,前四句描写贾生善诗、遭遇不好,后四句写出他那些被排挤和压抑的痛苦的遭遇,真实感人。

这首诗采用散文句法,前六句四个层次,每个层次先点题,后概括,而又抒发感慨,回环往复,互相照应,艺术手法较为成熟。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古乐府名句,李商隐化用其意,进一步写出了贾生遭受的不幸,这种看法当然是片面的,诗人主观上并没有反对封建统治者的意思。

《贾生》李商隐全诗赏析

《贾生》李商隐全诗赏析

《贾生》李商隐全诗赏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唐怀州河内(今沁阳)人。

《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贾生》李商隐全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3)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4)才调:才华气质。

(5)可怜:可惜,可叹。

(6)虚:徒然,空自。

(7)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8)苍生:百姓。

(9)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创作背景】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本诗。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见《李商隐评传》)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赏析】贾谊被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李商隐《贾生》赏析:借古讽今的咏史诗

李商隐《贾生》赏析:借古讽今的咏史诗

李商隐《贾生》赏析: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李商隐的《贾生》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同时也寄寓了诗人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汉文帝求贤在未央宫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的政治才能无人能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2、注释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生的政治才能。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三、创作背景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此诗。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贾谊被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征见。

汉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贾生》(李商隐)评析

《贾生》(李商隐)评析

《贾生》(李商隐)评析原文:《贾生》(李商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评析:李商隐咏史诗有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虚化史事而重视托寄感兴,以增强咏史诗的抒情性;二是寓抒情议论于历史细节的描写之中,以增强诗歌的具象性。

《贾生》一首是其代表作。

贾生指贾谊,是汉文帝时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二十多岁即被召为博士,在朝廷任重要官职,被尊为“先生”。

因提出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措施,得罪权贵,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贾谊在长沙过了三年,大约在文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73年),被召回京,文帝在宣室接见他。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接受祭过神的福食),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这首诗即咏文帝召见事。

“宣室求贤访逐臣”,“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正室。

这里用“宣室”,既替代文帝,又点出召见的地点,见得文帝对贾生的重视。

诗以《贾生》为题,却从宣室接见这一特定的情节切入,而将贾谊一生的其他行事略而不顾,这就是对史事的一种虚化。

诗家以为,咏史如同咏物,须不粘不脱; “粘”则拘泥史实,过多叙述史事而少兴慨; “脱”则离题而咏,容易流于空泛,所以必须“虚化”。

但对史事虚化什么,是很有讲究的。

首句从文帝召回贾生于宣室征询鬼神事切入,正是诗人独具选材功力的地方。

一“求”一“访”,见得文帝求贤若渴,连被贬逐之臣都在虚心征询之列。

此为下文的贬抑蓄反宕之势。

二句盛赞贾谊才华风调的无与伦比,紧承第一句,将文帝“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一句,化为正面赞语,且进一层写汉文帝不仅“求贤”,而且“识贤”。

一二从“求”,到“访”,到“赞”,正写文帝求贤,隐括贾生横溢的才华及潇洒风标,以实为虚而虚实结合。

三句在结构上是一篇之关键,既承又转,又为四句蓄势。

从“求”、“访”、“赞”而至于“前席”(双膝席地前移)即是“承”;而用“可怜”、用“虚”,对“求”、“访”、“赞”、“前席”加以否定,似轻而实重,即是“转”。

《贾生》(作者李商隐)唐诗赏析

《贾生》(作者李商隐)唐诗赏析

《贾生》(作者:李商隐)唐诗赏析【作品介绍】《贾生》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149首。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原文】贾生作者: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①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②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贬之臣。

贾谊被贬后,汉文帝曾将他召还,问事于宣室。

③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④才调:才气。

⑤可怜:可惜,可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⑥虚:空自,徒然。

⑦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翻译】汉文帝为了求贤曾在未央宫前的正室里召见被逐之臣,论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确实是十分脱俗超群。

可惜的是虽然谈到三更半夜,竟是白白的向前移席,因为他问的并不是天下百姓,而是鬼神。

【赏析】这首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赏析唐诗《贾生》

赏析唐诗《贾生》

赏析唐诗《贾生》《贾生》是唐朝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的开头“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以汉文帝求贤的故事为背景,以贾谊的才华出众作为开篇。

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政论家和文学家,他的才华被汉文帝赏识,但最终因为遭受排挤而被贬谪。

接着,诗中写道“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描述了汉文帝在召见贾谊时,虽然对贾谊的才华表示了敬意,但却并没有关注民生疾苦,反而询问起鬼神之事,这与求贤的初衷相悖。

最后,诗中以“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作结,表达了对汉文帝求贤不重用,对贾谊遭遇不公的感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汉文帝求贤故事的描绘,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才难以得到重用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贾谊才华的惋惜和对汉文帝的不满。

继续写:在这首诗中,李商隐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通过对贾谊才华的描绘与汉文帝求贤行为的质疑,展现了诗人对人才不被赏识的无奈与愤懑。

同时,诗中的“湘水无情吊岂知”一句,暗示着贾谊投湘水自尽的结局,这也是李商隐在此诗中表达的惋惜之意。

在唐朝这样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人才辈出,但李商隐却通过《贾生》这首诗表达了对人才命运的关注和对现实的无奈。

他借贾谊的遭遇,向读者传递了一种对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同情,也反映了他对封建统治者不重视人才的批判。

总的来说,《贾生》这首诗通过对贾谊才华的描绘与汉文帝求贤行为的质疑,表达了诗人对人才不被赏识的无奈与愤懑。

同时,诗中的“湘水无情吊岂知”一句,暗示着贾谊投湘水自尽的结局,也传达了诗人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和对现实的无奈。

此外,这首诗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通过对贾谊才华的描绘与汉文帝求贤行为的质疑,展现了诗人对人才不被赏识的无奈与愤懑。

同时,诗中的“湘水无情吊岂知”一句,暗示着贾谊投湘水自尽的结局,也传达。

李商隐《贾生》鉴赏

李商隐《贾生》鉴赏

李商隐《贾生》鉴赏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解
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气。

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
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赏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贾生》李商隐 读后感

《贾生》李商隐 读后感

《贾生》李商隐读后感
《贾生》是李商隐的一首唐诗,写贾生在江浙水乡教书育人、不忘本心的故事,展示了诗人对于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人的景仰和尊崇。

首先,诗中表现了贾生内心的追求。

他不以名利为重,而是用他的智慧与知识来培养儿童,帮助他们成长,为社会做贡献。

诗人李商隐望而生情,将贾生视为自己的楷模,表达出对于贾生高尚品德的景仰和追捧之情。

其次,诗中展现了贾生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他怀揣希望,用真心实意的教育塑造每个孩子,让他们在未来的岁月里能够成为合格的人才。

正是这份责任感使得贾生倍感自豪,他认为自己(“吾”)才有在世界上留下一丝痕迹的可能。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于崇高精神的敬畏和推崇。

贾生教育,不仅仅是技能和科学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崇风”、“化被”展示了贾生品质高尚的价值观,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财富,受到现代人们的推崇并追求。

总之,李商隐借助诗歌,对于时代背景下那些志高气爽、不计较
功名利禄、用智慧和知识教育后追求未来的教育家抒发出浓浓深情。

通过写出贾生这样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耕耘与奉献,李商隐传达出关于爱、关于责任、关于担当的重要价值,同时也铭记了这种精神的珍贵。

《贾生》赏析

《贾生》赏析

《贾生》赏析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李商隐的《贾生》。

这首诗啊,那可真是有意思极了!“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你瞧,汉文帝在宣室里召见那个被贬的臣子贾谊,为啥呀?还不是因为贾谊才华出众,简直无人能比嘛!这就好像老板到处找那个最厉害的员工,想听听他的高见呢!“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哎呀呀,这可就有意思了!汉文帝大半夜的听得那么入神,身体都往前凑了,结果呢,问的不是老百姓的事儿,而是那些神神鬼鬼的东西。

这就好比你满心期待别人跟你讨论怎么赚钱怎么发展,结果人家就光跟你扯些有的没的,是不是让人哭笑不得呀!这诗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深深的意味呢。

李商隐这是在借古讽今呀!他是不是在说,有些当领导的,表面上好像很重视人才,可实际上却不关心真正重要的事情呢?就像有些公司,天天喊着要人才,结果真正有才华的人来了,却不给他发挥的空间,净让他干些无关紧要的事儿。

再想想我们自己的生活,有时候我们是不是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呢?有人嘴上说得多好听,可实际做的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就像有些朋友,说要跟你一起干大事,结果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了。

这诗还让我想起了那些光会说大话却不办实事的人。

他们就像那个汉文帝,表面功夫做得十足,实际上却没啥真本事。

而真正有才华的人,就像贾谊,有时候可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的机会。

咱再回过头来看看这首诗,它的语言多精炼呀!短短几句话,就把这么深刻的道理给说出来了。

李商隐真不愧是大诗人呀!这诗就像一把小锤子,轻轻地敲打着我们的心,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周围的世界。

所以说呀,读诗可不能光读表面,得深入去体会其中的含义。

就像《贾生》这首诗,它不仅仅是在说古代的事情,更是在提醒我们要珍惜真正的人才,要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

不要被那些表面的东西所迷惑,要学会看到事情的本质。

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总之,《贾生》这首诗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好好琢磨,说不定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贾生读后感

贾生读后感

《贾生》的读后感《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借古讽今的七言绝句。

诗歌通过讲述贾生受到汉文帝重用、后遭贬谪的故事,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整首诗用笔曲折,行文多变,表达了诗人的独到见解和深沉思考。

读完这首诗,我深受启发。

首先,贾生虽然才华横溢,却因为遭人嫉妒而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这让我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避免因为才华出众而招致嫉妒。

同时,贾生的遭遇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谦逊和低调,不要因为一时的得意而忽略了长远的发展。

这首诗通过借古讽今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弊端。

汉文帝虽然重用了贾生,但在关键时刻却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才选拔机制的不完善和权力斗争的复杂。

诗人李商隐通过贾生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才埋没的忧虑。

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公正、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为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这首诗还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尽管贾生最终未能得到重用,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这种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应该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贾生》这首诗给了我很多启示。

它让我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才选拔机制的必要性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努力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同时,我也将时刻关注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努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商隐的《贾生》是一首充满深意的诗歌,通过描绘贾谊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悲愤之情。

读完这首诗,我深感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意义。

这首诗以贾谊的遭遇为主线,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贾谊的才华和不幸。

贾谊是汉初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才华和智慧为当时的社会所认可。

然而,正是因为他的才华和智慧,遭到了朝廷内部权贵的排挤和打压。

《贾生》李商隐唐诗鉴赏

《贾生》李商隐唐诗鉴赏

《贾生》李商隐唐诗鉴赏《贾生》李商隐唐诗鉴赏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诗鉴赏贾谊不仅是汉初著名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早熟的政治家,二十多岁即当博士,一年中官至太中大夫,文帝惊其才,拟授以公卿之位,后因见嫉权臣,被贬斥长沙王太傅,几年后才得入京面君。

当时,文帝刚主持过祭礼,有感于心,所以在未央宫前殿的宣室,与他谈开了鬼神之事,并多有询问。

贾谊对此一一作答,使文帝不觉中移膝倾听,并感慨道:“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史记·贾谊列传》)。

李商隐此诗写的正是这件事,只是他不像一般文士那样,以赞叹或倾羡的口吻报写君臣的遇合,而是从相反的角度,对此事作别具深意的阐发,从而使诗歌有了一种独特的内涵。

诗歌一开始直写文帝夜召贾谊事,“求贤”、“访逐臣”两词写出文帝的求贤心切,而逐臣的“才调无伦”是其所以要深夜相召的原因。

如前所说,贾谊年少才高,然他因才高而达,也因才高而穷,被贬到长沙便是证明,现在文帝深夜相召,莫不是有独排众议,重新起用逐臣的打算?读这两句,人们不免对此有所等待。

然而,这正是作者高明之处:先蓄足声势再行折转,为突出后两句作铺垫。

因为事实是文帝宣室夜召逐臣,并不为听取如何治国安民的大计,他感兴趣的只是鬼神之事。

由此,这种求贤心切,足以证明其政治上的昏愦弱;其对逐臣有所咨询,适足成为对逐臣的愚弄和侮辱。

试想,贾谊年少得志,自视甚高,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现在文帝不问他治国安民之策,反向他讨教鬼神之事,岂不是将他与巫祝同列,难道还有哪一种怀才不遇比这种遭人冷落,更令人痛切、丧气呢?贾生才高被贬的坎坷遭遇曾激起历代人的同情,他们感叹其空抱经国之才,痛惜其不幸的结局,然而视线总跳不出一己穷通荣辱的圈子。

作者此诗表明:个人的穷通与是否被欣赏,当以自己的政治主张是否被采用,政治才能是否得到发挥为标准,这一隐含在诗歌深层的见解不能不说高人一筹。

李商隐《贾生》原文赏析

李商隐《贾生》原文赏析

李商隐《贾生》原文赏析
李商隐《贾生》原文赏析
【作品简介】《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此诗是一首咏叹贾谊故事的七言绝句,但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该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解】
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气。

【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
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赏】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李商隐《贾生》:借古人故事发泄怀才不遇情绪??名篇

李商隐《贾生》:借古人故事发泄怀才不遇情绪??名篇

李商隐《贾生》:借古人故事发泄怀才不遇情绪��名篇【古典诗词,新鲜解读】李商隐《贾生》:借古人故事发泄怀才不遇情绪的名篇丁启阵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1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不详,一般诗集、选本将其归在“未编年诗”部分。

2贾生,即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人。

少年时即有文采,二十多岁就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参与议政,超升为大中大夫,颇得汉文帝的赏识和重用。

后受周勃、灌婴等老臣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夭亡,贾谊心情愧疚。

抑郁成疾,死时仅33岁(用今天周岁说法是32岁)。

贾谊最得意时的情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如下记载:贾谊二十余岁时成了中大夫,是最年轻的大夫。

每次皇帝颁布诏令,其他年长的大夫都不知道所以然,贾谊却能非常清楚地加以阐释。

于是,人们都按照他所说的行事。

孝文帝即位之初,各种法律条令的更改,诸侯们分赴各自的封国,这些主意都是贾谊帮他想出来的。

贾谊短暂的一生,归纳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才调(才气,才情)绝伦,这才调包括文采和从政能力两个方面;二是曾经得到过皇帝的赏识和任用;三是贾谊的才情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施展。

总的来说,贾谊的一生是怀才不遇、赍志以殁的一生,是令人惋惜的一生。

3这首七言绝句的前两句,讲述了孝文帝刘恒和贾谊君臣遇合的历史故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音西,主持祭神仪式、接受神灵福佑),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半夜,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这首七言绝句的后两句,是诗人就上边历史故事发表感慨。

有如清人袁枚所言,“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

李商隐的感慨很有新意,他是唱了一曲反调。

按照传统文人的价值观念,汉文帝跟贾谊夜谈的故事,对于贾谊是一种无上的荣耀。

但李商隐却不这么看,他反而觉得无聊。

李商隐《贾生》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商隐《贾生》阅读答案及赏析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李商隐《贾生》阅读答案及赏析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阅读练习及答案 1、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 的赏析。 【解析】 诗题中的贾生就是指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第一句从正面着笔,求 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 若谷。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赞叹之词,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器重。第三句承、转交错, 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虚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 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描写,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 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末句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 乃至夜半虚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诗人只点破 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 辣,感慨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答案】 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 评之情。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 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2.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剖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是诗歌鉴赏中比较难的一部分内容。感情是诗的生命, 诗歌是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人、事、物、景时,都 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 参考答案:可惜;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表 现 出强 烈 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剧色 彩 。 ”
可以说 , 对李商 隐《 贾生 》 的解读与评论 , 基本 上 列传》 记载 : “ 贾生征见 。 孝文帝方受厘 , 坐宣室。 上 因
汉文帝 与贾谊政 治观差距 极大 。在深含讽刺 的意味 还是围绕着贾谊与汉文帝其人其事 《 史记 . 屈原贾生
如 何 体现 出古代 文 人 价值 实现 的 问题 。
关键词 : 《 贾生》 李商 隐 批评 史 文人价值 实现

李商隐《 贾 生》 诗 中一句 “ 可怜夜半 虚前席 , 不 问 苍生问鬼 神” 被 称为宋人议论之祖 。
推崇之外 . 自然也有不同的声音 其中流传较 为
广泛 的大抵当属王安石那首 同名诗作 《 贾生》 : “ 一 时
众多诗评 之中. 从来都不乏对本诗创意 的赞赏之 谋议略施行 . 谁道君王薄贾 生? 爵位 自高言尽废 . 古来
声, 譬 如宋人江少虞的著作《 宋朝事实类苑》 中就 曾提 何啻万公卿 ” 即言历史上贾谊所献 的谋略实际上大
仅选取某一晚君 臣占梦 到: “ 钱君举《 贾谊》 两句云 : ‘ 可怜半夜虚前席 , 不 问苍 都 已被汉文帝所采纳和施行 . 生 问鬼神 !’ 钱云 : ‘ 其措意如此 , 后人何 以企及 ! ” ’ 而 之事来做文章 。 判定汉文帝轻视贾谊 . 实难逃武 断之
安徽文学
W ENXUE 文 ANHUI



从李萄 贾生 诗评 中看文人志气
马 郢
中国传媒 大 学

要: 李商隐《 贾生》 诗 中一句“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 问苍 生问鬼神” 被称为 宋人议论之祖 。 本文将从 《 贾生》 的
批评史入手 , 分析历代文人志士在对《 贾生》 进行评价 时倾 注于其 中的文人志 气, 并探 究《 贾生》 及其批评 史是
姜 爹 I z 。 s 年 期 总 第 s s 期

安 徽文 学
ANH UI W ENXUE 文
富贵荣华立时不在话下 , 哪里还有闲心去 纠结 “ 不 研 讨在 志士文人 的借题发 挥之 中所生 发出来 的文 人志 达 、 这林 林总总 的评议 之中 .对一个 问题的关注始 终不 志气不泯 . 历代文人 . 每 当遭 逢“ 不 问苍 生问鬼神 ” 之 变. 那就是文人志气 。 可以称之为文人 自身价值 的实现。在此基础上 , 将历 流 的昏庸君 主之时 . 才会为贾谊 、 乃至 为从贾 谊身上 李商 隐《 贾生》 诗作本身发人深省 , 其 中一句 “ 可 如若将“ 志气 ” 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 或许 所观照到的 , 自己的投影而备感悲情 以至于 愤慨。 代对 《 贾生》 的评议从这一角度加 以剖析 , 不难 作出如 怜夜半虚前席 . 不 问苍 生问鬼神” 更是被称 为宋人议
的确 , 在《 贾 生》 横空 出世之前 , 汉 文帝与被召 回 感鬼神事 . 而问鬼神之本 。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
的逐 臣贾谊 在宣室彻夜对谈之事是被奉 为美谈 的君 夜半 , 文帝前席 。既罢 , 曰: ‘ 吾久不见贾生 , 自以为过 臣遇合盛事 。然 而李商隐只用一 “ 虚” 一“ 可怜 ” , 便一 之 , 今不及也 。” ’ 寥的几句 , 便是《 贾生》 的叙事蓝本。 针见血地指出宣室夜对 当晚 . 贾生空有满腹 治国安 民 看似述 而不评 , 实则字字意深 或许 《 贾生》 本身 也好 , 后世 衍生 的各种 诗评也 而本篇论文并非意在探究所谓的历史真相 . 而是要探 之策 .而汉文帝不关心百姓生计 只是关心鬼神之事 . 罢 .在历史面前都难逃断章取义 和借题发挥之嫌 . 然

究 气——对 于《 贾生》 的评论 , 角度各异 , 褒 贬不一 。 然而 问苍生问鬼神” 究竟是否可叹可悲呢?然而正是 由于
下 归纳 : 推崇《 贾生》 者是赞赏李商隐指 出了贾 谊的 自 论之祖 从种种诗评 之中. 我们可 以触碰到文人志士
宋代诗 人严 有翼在其所著 的《 艺苑雌黄》 中更是对此 嫌 。
诗大加赞赏 : “ 直用其事 。 人 皆能之 , 反其意而用之者 ,
类似 的论调在后世 也有其代言人 . 沈祖菜在《 唐
自非学力 高迈 . 超越 寻常拘挛 之见 . 不 规规然蹈前人 人七绝诗浅释》 中就曾发过一番颇具代表性 的评述 : 陈迹者 , 何 以臻此 。” 则更进一步 , 称许其深沉而富于 “ 但另一方面 .此诗所 反映的内容却并不 完全符合汉 智慧的批判与讽喻 及 至后世 , 明代文艺批评家胡应 代 当时历史的具体情况 贾谊少年出仕 . 很受 文帝 重 麟在《 诗鲅》 中评价此诗 : “ 间有极工者 , 亦气韵 衰飒 , 视, 不次升迁 , 一年之 中. 就做到大 中大夫 。文帝还准 天壤开宝 . 然 书情则 怆恻而易动人 . 用事则巧切 而工 备将他提拔到三公九卿等更高级的职位 他的政治 主 悦俗 。世希大雅 , 或 以为过盛唐 , 具眼又贬 , 不待其辞 张 , 也被文帝所接受 . 有 的并 已付诸 实行 。 在宣室问鬼 毕矣。” 对作者 的独辟蹊径和 良苦用心都给予了高度 神 ,并不排斥在其他的地点时间问苍生 ……所 以. 文 的首肯 。 帝 和贾谊之间的关系 .并不是像李商隐所写 的那样 。 对《 贾生》 主题深刻性的嘉许 , 自古而今大致是一 就以问鬼神之道于宣室这件事而论 . 文帝刚刚虔诚 地 脉相承。譬 如当代学者房 E l 晰在其著作《 唐诗 比较研 进行了祭祀 . 接着就接见贾谊 , 而鬼神之事 , 在古人 的 究》中曾发表如下评论 : “ 《 贾生》咏汉文帝召见贾谊 世 界 观之 中 , 是 占有 很 重 要 的 位 置 的 , 所 以 因此 问及 , 事, 诗 中不仅用 了 ‘ 可怜 ’ 、 ‘ 虚前席 ’ 等, 从根本上否定 也 很 自然 ” 了这件事情 的意义与价值 . 而且用 ‘ 问’ 与‘ 不问 ’ 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