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色。
2.要参照文注释,疏通大体文意。
3.能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式。
4.最好能熟读成诵。
朗诵时,要注意情感的调适,要读出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丽、情深意浓的特点来。
(二)进程与方式1.朗诵法:兼顾朗诵技术和诗歌情感基调,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2.问题合作探讨:以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悟为主。
3.启发法:就诗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作一些必要的提示。
4.借助教材和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锦瑟》中作者的情感。
2.《马嵬(其二)》篇中作者的兴亡之叹。
二、教学重难点1.《锦瑟》这首诗意象朦胧,意境凄迷,对诗意的明白得存有不合。
2.明白得《马嵬(其二)》“讽意至深,用笔至细”的写作特色。
三、型略读。
四、时1时。
五、文概述《李商隐诗二首》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第二单元是唐诗单元。
第六是由李商隐的两首诗《锦瑟》和《马嵬(其二)》组成,这两篇都属于略读文,因此作为略读文,本的教学要以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悟为主,教师只就诗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做一些必要的提示,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式,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的问题,后练习尽管没有做朗诵和背诵的要求,但最好能熟读成诵。
朗诵时,要注意情感的调适,要读出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丽、情深意浓的特点来。
律诗的自然节拍尽管大体相同,但也要读出快慢疾徐来。
《锦瑟》具有精湛的艺术成绩和具有丰硕的多解性;《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六、教学进程(一)程导入1.让学生回忆学过李商隐的哪些诗。
2.借用PPT展现《嫦娥》及相关注释。
3.找同窗说说对诗作及作者的了解。
【设计用意】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李商隐的诗歌《嫦娥》,小学时期的诗歌教学与高中不同,高中生再次面对此诗,能够有理性的认知,初步体会李商隐的诗歌特点,为体会《锦瑟》的朦胧之感和《马嵬(其二)》的兴亡之慨做预备。
高中语文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学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用典的特点,领会诗歌朦胧缠绵的意蕴和感时伤怀的情感基调。
二、通过诵读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三、从诗歌的语言、结构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教学设想】一、结合李商隐其人了解其诗。
二、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三、诵读法、提问法相结合的学生自主讨论。
四、两课时。
第一课时结合李商隐其人了解其诗是本课教学重点。
认字解词;分析课文的情节结构。
认字解词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古典诗文中的词语、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应当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课文中一些不常用的偏僻字词,可以不作为教学重点。
字词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工具书查音、注释,教师检查订正;也可以由教师利用视频出示一些字词,学生拼读讲解。
字词教学要利用课本的注解,还要注意解决课后练习中的有关问题。
一、正音正字:锦瑟(sè) 弦( xián )柱惘(wǎng )然马嵬(wéi ) 未卜( bǔ) 宵柝( tuò) 晓筹(chóu ) 驻( zhù)马二、解释词语: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可:难道,哪能。
惘然;迷惘,茫然。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12500人为一军。
后泛指军队。
驻马: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即为48年。
唐玄宗当了45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
三、补充译诗《锦瑟》: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四、有疑问的字词句:一、重点分析课文情节结构。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教师)
课题: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 ______ 【学习目标】1、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理解诗中运用的典故及每一个典故蕴含的寓意;3、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学习重点】1、训练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丰富情感;2、分析总结“用典”这一表现手法的好处。
【学习难点】理解此诗的主旨和情感[预习案]【知识导学】一、作者及其作品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
咏史之作多是托古讽今的,《无题》诗是描写爱情生活的。
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也有人认为李商隐诗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
二、解题《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
一般认为它是诗人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于郑州所作,作此诗时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比较有影响的有咏瑟说 ( 苏轼 ) 、悼亡说 ( 朱鹤龄 ) 、自伤身世说 ( 元好问、何焯 ) 、自序其诗说 ( 程湘蘅 ) ,钱钟书又有自寓创作说等等。
现在多倾向于认为它是诗人晚年追叙平生、自伤身世之辞。
全诗意境朦胧,但情真感人。
三、关于用典运用典故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艺术手法。
对于典故,权威的辞典《辞海》《辞源》都有如下的解释:“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色。
2.要参照文注释,疏通基本文意。
3.能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4.最好能熟读成诵。
诵读时,要注意情感的调适,要读出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来。
(二)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兼顾诵读技巧和诗歌感情基调,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2.问题合作探究:以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悟为主。
3.启示法:就诗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作一些必要的提示。
4.借助教材和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锦瑟》中作者的情感。
2.《马嵬(其二)》篇中作者的兴亡之叹。
二、教学重难点1.《锦瑟》这首诗意象朦胧,意境凄迷,对诗意的理解存有分歧。
2.理解《马嵬(其二)》“讽意至深,用笔至细”的写作特色。
三、型略读。
四、时1时。
五、文概述《李商隐诗二首》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第二单元是唐诗单元。
第六是由李商隐的两首诗《锦瑟》和《马嵬(其二)》组成,这两篇都属于略读文,所以作为略读文,本的教学要以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悟为主,教师只就诗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做一些必要的提示,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的问题,后练习虽然没有做朗读和背诵的要求,但最好能熟读成诵。
诵读时,要注意情感的调适,要读出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来。
律诗的自然节奏虽然大体相同,但也要读出快慢疾徐来。
《锦瑟》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六、教学过程(一)程导入1.让学生回忆学过李商隐的哪些诗。
2.借用PPT展示《嫦娥》及相关注释。
3.找同学说说对诗作及作者的了解。
【设计意图】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李商隐的诗歌《嫦娥》,小学阶段的诗歌教学与高中不同,高中生再次面对此诗,能够有理性的认知,初步体会李商隐的诗歌特点,为体会《锦瑟》的朦胧之感和《马嵬(其二)》的兴亡之慨做准备。
李商隐诗两首教师用导学案
必修三·第七课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作品写作的历史背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第一场定情册封唐玄宗李隆基,文治武功,精通音律。
在位二十余载,呕心沥血,且喜塞外风景万里,民间粟贱三钱,太平世界,胜于贞观之年。
便将年号开元改为天宝,每日笙歌宴乐,快慰平生。
在宫廷宴乐中,他发现跳霓裳羽衣舞的杨玉环非但有倾国倾城之貌,而且艺术禀赋极高,便将她纳为贵妃。
第二场安杨交恶杨玉环的义兄杨国忠也受到重用,逐步进爵至左相之位,他善于理财,可是也贪污受贿。
野心家安禄山在右相李林甫去世后企图取而代之,遭到杨国忠的阻拦,二人交恶,互相攻奸。
第三场华清池赐浴李隆基从此不早朝,与杨玉环日日游宴。
春暖花开,他们到骊山踏青。
唐明皇在华清池赐浴,以此地特有的温泉水,洗尽杨玉环的民间凝脂,使之具有贵族气息。
第四场安禄山认干娘杨玉环与李隆基常在宫中探究音律,鸾凤和鸣。
他俩到李隆基创办的梨园,也就是演艺班子里去演习。
梨园里长满梨树,梨花盛开。
梨园弟子为皇帝和贵妃表演各种舞蹈和参军戏、角抵戏。
说笑话的丑角演员常有讽谏之言。
唐明皇杨贵妃不在乎礼仪。
原来杨玉环出身教坊,也有梨园生涯,她为自己遇到唐明皇这样的知音深感幸运,也为唐明皇开创梨园、发展艺术的业绩所折服。
她带头下拜,众梨园弟子随之下拜,在梨树之下,拜认李隆基为梨园祖师爷。
安禄山学过舞蹈,他趁唐明皇和杨贵妃玩得高兴时赶到梨园,表演了拿手的胡旋舞,赢得皇帝和娘娘的青睐和赞叹。
安禄山抓住贵妃口中的一个赞词,不失时机地认杨玉环为干娘;在唐明皇的促成下,杨玉环被动地认了这个义子。
第五场贵妃醉酒唐明皇有三宫六院,偶尔也去别的妃子处。
此日杨玉环与唐明皇约好在百花亭饮宴,谁知唐明皇中途驾转西宫梅妃处,杨玉环只得一人在百花亭独饮,酩酊大醉,趁醉发泄苦闷和不满。
他在太监的启发下,割下一缕青丝,托高力士捎给唐明皇,以表心迹。
第六场长生殿唐明皇收到杨贵妃的青丝,特地去探望贵妃。
时值七月初七,杨玉环到长生殿对月乞巧,以双手在金盆中捧月,并倾诉她对唐明皇的思念,对纯洁和永恒爱情的追求。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姓名班级学习目标初步了解李商隐诗歌的风格,理解诗中用典的含义与作用。
体会二首诗所表达的内涵与意蕴,把握主要艺术手法和特点。
学法指导诵读法、研讨法知识链接1、名句集锦(1)夕阳无限好,。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身无彩凤双飞翼,。
(4)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5)何当共剪西窗烛,。
(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7)春蚕到死丝方尽,。
(7)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8)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8)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2、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唐诗人。
字,号玉谿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他和合称“小李杜”,与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早年受知于令狐楚、令狐绹父子,得登进士第。
后入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并被招为婿。
当时朝廷牛(僧儒)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父子属牛党,王茂元接近李党,李商隐因此被指责为“背恩”“无行”,在朋党相争的峡谷中长期受到压抑,被人排挤。
任职低微,或作幕僚,潦倒终身。
早年的诗人,关心国事,富有政治热情,面对晚唐国事,怀着“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抱负。
现存约六百多首诗中,政治诗占了六分之一,包括直接反映现实政治的时事诗和包含着政治批评内容的。
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情感世界中。
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以无题诗为代表。
自主学习1、朗读诗歌,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锦瑟.惘.然马嵬.晓筹.cāng 海 xiāo tuò四jì为天子2、读出节奏,注意七律诗节拍划分的特点。
3、解释下列词语,理解诗意。
锦瑟无端华年春心可惘然徒闻卜宵柝筹六军四纪《马嵬(其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第一课时课堂研讨品味《锦瑟》这首诗的意境美。
思考导引:(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内部结构;背诵这首诗。
2.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3. 体会诗中各典故的运用。
【知识导学】1.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2.解题“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
有人认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也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大抵是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
3、关于这首诗的主旨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近代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
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实验高中卞艳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 鉴赏法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有《李义山诗集》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时代背景1、晚唐时,朝廷暗弱,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派官僚争斗激烈,这就是史家所谓的“牛李党争”。
李商隐17岁以白衣身份入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幕僚,直到25岁离开。
令狐楚是牛党中坚,地位显赫,宪宗朝曾位至宰相。
开成二年冬,令狐楚死,李商隐生活失去依靠,于是转投泾原节度使王茂元门下谋食,得王赏识,并成了王的东床快婿。
当时,王被视为李德裕一党,李商隐转投王茂元,牛党认为是“背恩”之举,触犯了朋党戒律,因而对他横加打击。
开成三年,李商隐应考“博学鸿辞科”,原本已被录取,但牛党一权要从中作梗,复审时李商隐被除去名字。
这次意外打击,使李商隐对朋党斗争深感恐惧,曾感叹“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高一语文3月10日《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教师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生平,创作风格2.诵读,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二)过程与方法:把握<<锦瑟>>这首诗的意境,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使人淡然伤感的情怀,学习作者理性地看待世事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诗歌的主旨,把握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了解诗歌所用的典故三.教学法:诵读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锦瑟>>一.知识积累:1.作者简介:旷世情种李商隐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与杜牧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婚后就陷入牛、李党争之争中,令狐楚及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
义山竟做了属于李党的王茂元的女婿,所以牛党的人,从此瞧不起义山。
令狐说他背恩,更加嫌恶他。
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李氏夫人去世,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
背景简介:这首诗为李商隐46岁时所作,据说怀恋一个赠予锦瑟的女子。
是令狐楚婢女也好,是当时贵人爱姬也罢。
正如《玉溪生诗集笺注》说:“吐词含味,妙臻神境,令人知其意而不敢指其事以实之。
”,“透彻玲珑,不可凑泊。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言有尽而意无穷”。
2.听录音3.诵读(全班,个人,自由背诵)4.把握感情基调:伤感哀怨(多读)二、.合作探究(讨论归纳,以小组为单位)1.提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1.想到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时期. 2.比兴手法(以瑟起兴,造成一种迷惘的意境)2.中间两联用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①典故情怀明确:A.庄周梦蝶-----包含着美好的情境,却又虚渺的梦境B.望帝啼鹃-----曾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C.泣珠鲛人-----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的是满眼眼泪D.玉暖生烟-----梦想和爱情破灭的迷惘②.意境:朦胧,凄怨,迷离③.感情:惆怅,伤感 (多读)3.你认为全诗的主旨是什么?(各抒己见,引导:经过追忆往事,使人的情结,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作者为什么惘然(为此情)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究诗歌主旨(参考课后练习一)(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寄兴说)△一般人认为此诗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年华所唱出的一曲哀怨凄美的歌。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1.争取坚持写教育教学日记,养成及时反思和勤于积累的习惯。及时记录自己在课堂教育教学、专业理论学习、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学习心得体会。2.积极参加市、区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学校组织的校本研训活动。3.每天有一定的读书时间,用自学形式完善与深化音乐专业理论与教学。保证每天有1小时的读书时间,阅读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书籍,不断充实自己。4.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5.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实在每一天的课堂教学中。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认真思考并虚心学习。利用每一节课巩固、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认真作好课例分析。6.通过学生评价和考试成绩检验课堂教学能力,力争使所教的同类学生有较大提高。加强音乐学科竞赛的培训和指导,力争在音乐学科竞赛方面站稳讲台。7.培养更广泛的兴趣,丰富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所需要的学校支持
评议:
单位:姓名:日期:
个人专业发展目标
(一)师德方面: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学生的人格,用爱心去包容、感染、教育学生,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二)教育教学方面:(1)教学工作是教师的中心工作。本人要认真担负本职工作,认真书写教案、备课,并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课堂上,耐心细致地讲解,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书本知识,使学生在易学易懂的情境下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以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到的教学模式去进行教学。(2)业务方面要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3)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教师)
李商隐诗两首【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学法指导】诵读法, 鉴赏法。
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商隐(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
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温李”。
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和《樊南文集》。
2.探寻背景:《锦瑟》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
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
这首<锦瑟),题目依<诗经)旧例取自首二字,实际上也可视作“无题”诗;虽然旨意朦胧、笔调含蓄,但显然有所寄托。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说:“此义山年登五十,追溯平生而作也。
”可予认同。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
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
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最新)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2.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重点难点】诗歌意境与诗歌情感【学法指导】朗读诗作,阅读注释,思考讨论。
课文助读(作者)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晚唐诗人。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
【生平】李商隐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47年)进士及第。
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
从此,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
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
【早年】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
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
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
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
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
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
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
另一方面,早年经历使他养成犹豫、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
高中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高中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一、引言李商隐是唐代诗人之一,曾在唐代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的影响下,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诗歌。
他的诗歌以清丽、婉转、舒缓为主,充满着对爱情、自然、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本导学案将针对高中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进行详细阐述。
二、课程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了解《李商隐诗两首》的背景和内涵;3.能够分析《李商隐诗两首》的艺术特色;4.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三、预习1.阅读李商隐相关资料,了解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阅读《李商隐诗两首》,理解诗歌的内涵;3.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四、课堂学习1. 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李商隐(约公元813年—公元858年),唐代著名诗人,广州番禺人。
他十分聪慧,善于诗词和歌赋。
在杜甫、白居易等人的影响下,李商隐成就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并多次在诗社中获奖。
2. 《李商隐诗两首》的背景和内涵《李商隐诗两首》分别是《无题》和《锦瑟》。
这两首诗都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品,文学价值极高。
《无题》表达了李商隐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
这首诗的句式简洁,意境深邃,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十分强烈。
《锦瑟》则是李商隐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诗中所描述的锦瑟,代表的是人生的美好和艰辛,是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生活的赞叹。
3. 《李商隐诗两首》的艺术特色李商隐的诗歌风格独特,以清丽、婉转、舒缓为主,充满着对爱情、自然、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他擅长用意象手法,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表现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和深刻。
4. 分析《李商隐诗两首》的艺术特色•《无题》:这首诗用到了寓意和形象的手法,通过“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等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
•《锦瑟》:这首诗用锦瑟作为意象,描绘了人生的风雨历程,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生命的赞叹。
同时,李商隐巧妙地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锦瑟比喻成女子,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和生动性。
高一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2)杨妃被“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
(3)对于以上内容,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感慨?
三、预习自测
1、字音识记
锦瑟()弦()柱惘()然马嵬()
未卜()宵柝()晓筹()驻()马
2、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休,欢乐。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泪变珍珠的传说和狄仁杰沧海遗珠的典故,托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
李商隐诗歌的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表现手法,善于用典,工于比兴,象征、暗示的写作技法比比皆是;二是语言方面,绮丽典雅,辞藻繁艳;三是构思严谨,意境含蓄隽美。
二、整体感知
1、《锦瑟》
(1)自由诵读,体悟节奏与情感基调,把握诗作内容,找出能表明主要内容的三个字。
(2)找出表明情感的两个字。
2、《马嵬(其二)》
【学习反思及总结】
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管理!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教师版)【三维目标】1.了解作家生平、创作风格。
2.诵读、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3.把握《锦瑟》这首诗的意境,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4.了解诗人淡然伤感的情怀,学习作者理性地看待世事的人生态度。
5.分析两首诗歌独特的艺术特点。
【学习重难点】从多个角度理解《锦瑟》的主题思想;用“对比”、“反衬”来说明《马嵬》中“讽意至深”。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綯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瑰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李义山诗集》,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2、探寻背景:《锦瑟》:本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
“锦瑟”是指绘有花纹的瑟,这里是对瑟的美称。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
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
这首<锦瑟),题目依<诗经)旧例取自首二字,实际上也可视作“无题”诗;虽然旨意朦胧、笔调含蓄,但显然有所寄托。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说:“此义山年登五十,追溯平生而作也。
”可予认同。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
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
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3、补充译诗《锦瑟》: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情景导入当盛唐的足音渐渐远去,唐帝国一天天走进暮秋之年。
即使是天才的诗人,也只能为即将消逝的王朝轻唱一曲挽歌。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样一位天才的诗人,走进李商隐的心灵世界。
一、品读全文。
1、诵读诗歌,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sè)弦(xián )柱惘(wǎng )然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
无端:无缘无故地。
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春心:伤春之心,也常用来比喻对失去美好事物的怀念。
可:难道、哪能。
惘然:迷惘,茫然。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请学生朗读《锦瑟》全诗,明确感情基调。
明确:伤感哀怨。
2.请学生串讲诗歌,并概括大意:大意提示:首联借锦瑟起兴,写佳人鼓瑟而思;颔联写繁弦一曲,惊醒了梦境中的诗人,引起无限的悲愁;颈联借典故生发联想;尾联提出“此情”二字,直接抒发怅惘之情。
三、合作探究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无端五十弦”喻往事繁多,也可说是喻已逝的年华,慨叹自己年已半百,追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
比兴手法(以瑟起兴,造成一种迷惘的意境)2、典故意境: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四个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意境?作者借此想表达什么感情?⑴典故情怀明确:①庄周梦蝶-----包含着美好的情境,却又虚渺的梦境②望帝啼鹃-----曾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③泣珠鲛人-----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的是满眼眼泪④玉暖生烟-----梦想和爱情破灭的迷惘⑵意境:朦胧,凄怨,迷离⑶感情:惆怅,伤感赏析典故:(1)四个典故,每个典故一个意象,蕴含着作者对自己今生今世爱情、事业、理想、追求的痛苦反思。
庄生晓梦迷蝴蝶,抱负成虚;望帝春心托杜鹃,理想幻灭。
玲珑剔透的沧海明珠,本为稀世珍宝,如今却只是在明月映照之下,成盈盈之“珠泪”,独自被遗弃在沧海;自己追求的对象,如同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望而不可及。
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
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
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
诗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品典四: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近观却元。
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
与典三所涵一致。
3、主旨探究:全诗经过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凝结在了“惘然”一词上,诗人为“此情”而惘然,此情到底是什么情,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寄兴说……你同意哪一种说法,为什么?①悼亡说:锦瑟可以理解为妻子身前之物,物在人亡,诗人睹物思人,借此怀念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②恋情说:锦瑟就是情人象征,开始感叹青春易逝,然后追忆往日的美好时光:是梦如幻,所以有迷蝴蝶一说.表示不愿意从梦中醒来.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只能分手,所以此情只待成追忆,只剩回忆了。
③自伤身世说:庄周梦蝶故事本身就充满变幻迷离色彩,诗人在运用这一故事时,又突出一个“迷”字。
“迷”字既形况梦境的迷离恍惚、梦中的如疾如迷,也写出梦醒后的空虚幻灭、惘然若迷。
面对群雄逐鹿,变化剧烈的战国社会,庄周产生了人生虚幻无常的思想,而李商隐则是有感于晚唐国势衰微,政局动乱,命运如浮萍而用此典故的。
这迷离之境、迷惘之情,从描写音乐境界来说,是形容瑟声的如梦似幻、令人迷惘,从表现诗人的华年所历与身世之感来说,则是梦幻般的身世和追求幻灭、历程迷惘的一种象征。
一般人认为此诗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年华所唱出的一曲哀怨凄美的歌。
4.《锦瑟》一诗的语言有何特点?该诗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的?明确:该诗语言婉曲含蓄,意蕴朦胧,于典故传说的运用中使用了象征的手法,使诗作更耐人寻味。
诗以埋怨锦瑟起兴,提出“思华年”主题,三、四句使用“庄生梦蝶”“杜宇啼春”的典故分别喻往事如梦和感伤不已。
五、六句又将典故与传说糅合在一起,“沧海月明”“鲛人泣珠”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之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湿润迷蒙又邈远难觅,表现了理想的幻灭和诗人的彷徨与悲伤。
用典故和传说构成了迷离不定的意境,象征地表现了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悲剧性的惘然。
全诗语言含蓄而略显晦涩,将朦胧的情思寓于朦胧的境界之中,抒发了诗人难言之隐痛。
四、归纳本诗艺术特色:①朦胧的意象②哀怨的基调③凄迷的意境④华美的语言⑤象征的手法五、小结在整首诗中,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华美的语言、朦胧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凄迷的意境,表达了一种哀怨、伤感之情。
第二课时(马嵬)一、导语设计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的失败特别感到痛心,讽刺也特别尖锐。
请看《马嵬》二、知识积累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马嵬(wéi )未卜(bǔ)宵柝(tuò)晓筹(chóu )驻(zhù)马2、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含义。
徒闻:没有根据的传闻。
他生:与今生相对,可以理解为来生。
四纪:一纪为十二年,四纪为四十八年。
三、整体把握1、请学生自读诗歌,明确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讥讽。
2、了解全诗的大意。
明确:以“马嵬”命题,重点是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
首联用讥讽的语调确定了杨贵妃之死,中间两联写马嵬之变和所发生的悲剧的经过,尾联是对前六句的总结,更丰富了批判唐玄宗的内容。
四、合作探究1、《马嵬》诗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事件?明确: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2、首联中用典故,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明确: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3、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4、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了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5、“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对比,突出玄宗的惜安今危,惜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6、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明确:“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
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两相映衬,杨贵妃被“赐死”的结果,就不难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
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7、谈谈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明确:“诗眼”是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诗歌前面三联对李,杨二人以前事迹描述以本联作结,对比强烈,讽刺辛辣而深刻。
“如何”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深思唐,杨悲剧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与政事,任用奸臣,远离忠贤,以至于自己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
8、《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上有何特点?【明确】从章法上看,采用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