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干旱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

合集下载

努力构建节水型社会

努力构建节水型社会

社会 持续 发展 , 进整 个地 区 的生 态恢 复 和 经济 发 促 展 。 围绕 生 态 建 设 , 节 水 与 治 污 统 一 起 来 , 行 节 把 厉 水 减 污 , 高 用 水 效 率 , 满 足 用 水 需 求 增 长 的 同 时 提 在 维 护 良好 的生 态 系 统 。 水 资 源 短 缺 和 供 用 水 设 施 落 后 的 特 点 , 以 抑 制 需 水 增 长 、 少 供 水 损 失 、 发 拟 减 开 替 代 水 源 以及 遏 制 以 海水 入 侵 和 滩 涂 退 化 为 主 的 生 态恶化 等作 为 试点 的重点 。 重视 经 济结 构 调 整 , 打
水作 物 面 积 , 时 调 整 水 价 , 用 经 济 杠 杆 促 进 节 适 利 水 。 农 业 灌 溉 用 水 占 了全 国 总 用 水 量 的 7 0% , 用 是 水 大 户 ; 而 在 全 国农 业 用 水 中 , 区灌 溉 水 的 有 效 然 灌
利 用率 仅为 4 0% , 像 以 色 列 等 缺 水 国 家 灌 溉 水 的 而 有 效利用 率 已经达 到 7 0% 以 上 ; 国 的 工 业 用 水 重 我 复利 用率 平均水 平达 不到 5 5% , 发 达 国 家 比也 有 同 近 3 0个 百 分 点 的 差 距 ; 元 工 业 产 值 用 水 量 长 期 高 万 达 几 百 立 方 米 , 几 年 部 分 行 业 或 企 业 有 所 降 低 也 近 刚 刚 进 入 百 立 方 米 之 内 , 然 是 发 达 国 家 的 5~ 1 仍 0
民政 府 应 当加 强 对 节 水 工 作 的 领 导 , 节 水 工 作 纳 把
入 国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计 划 , 立 节 约 用 水 责 任 制 。 建 1 节 水 型 社 会 建 设 规 划 的 总 体 目标 通 过 节 水 型 社 会 建 设 规 划 的 实 施 , 立 起 以水 建

北方干旱地区发展节水型农牧业的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为例

北方干旱地区发展节水型农牧业的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为例
中 图分 类 号 : S5. 1 2 7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9— 55 2 1 )3— 34— 3 10 3 7 (00 0 0 2 0
THE NORTHERN AND AREAS OF THE DE VEL OPMENT
OF W A TER —S AVI NG AGRI CUL TURE AND
Ke r s: ai r a ; w t r a i g r s a c y wo d r ae 8 ae —s vn ; e e h d r
1 区域 概 况
1 1 自然 现状 .
万h 灌溉 m 正常 水资源总量2. 亿I, 9 3 l 总量仅 2 l
占全 区水资 源 总量 5 3 % , 均 水资 源量 为全 区平 .5 人 均水 平 的 8 % 。总体 上 看 , 0 鄂尔 多斯 市 属 于典 型 的
对大 田作物实施喷灌 , 建设规模化经 灌溉方式 , 全市 2 . 6 7万 h 浇地 仅 能维 持 约 6 7 喷灌机械设备, m 水 .
灌区, 由于长期 超 采地 下 水 , 已经 造 成严 重后 果 , 无
法再扩大 耕地面积 ; 黄灌 区 , 在 国家 分 配 的用 水指 标
的 区位 优 势 , 沿 黄 河 和无 定河 流 域 的农业 区确 定 将
为优 化开 发 区进 行重 点 开发 , 引进 国外 大 型行 走 式
仅有 7亿 m , 中 62亿 i。 于农 灌 , 照传统 的 其 . n用 按
Ab ta t I ot w s r r o i slc td i e l s l ta s r c : n n r e tn od s ct i o ae n t o sp ae u,b ln st h p c liln r l t wae p f h h e y h e eo g o te t i a a d a i ci e, tri a t e o e y n d ma s y t

旱改水实施方案

旱改水实施方案

旱改水实施方案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是我们国家的重要经济来源。

然而,由于气候、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特别是在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短缺,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旱改水”计划,旨在通过改变种植方式、改善土壤质量等方式,提高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改变种植方式、改善土壤质量等措施,使水资源能够更好地被吸收和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广节水灌溉等技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改变种植方式:在干旱地区,传统的种植方式往往是采用大田种植,这种种植方式不仅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且产量也不高。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采用一些节水、耐旱的作物进行种植,如水稻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采用间作、轮作等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改善土壤质量:在干旱地区,由于长期缺水,土壤质量往往比较差。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土壤质量,如施用有机肥、进行秸秆还田等。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还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改变种植方式和改善土壤质量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推广一些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

这些技术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为了使“旱改水”计划能够更好地实施,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培训班、现场会等活动,向农民普及节水灌溉技术、作物种植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也可以邀请一些专家、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项目管理:为了确保“旱改水”计划的顺利实施,我们需要加强对项目的管理。

我们可以制定一些管理制度、办法等,明确各方的职责和权利。

同时,我们也可以建立一些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等,激励各方积极参与到“旱改水”计划中来。

榆林市创建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榆林市创建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b emoe f h o nr e r v er i , ymen co l hn h be t e e nd i epa et d l ecu t i n al f ey as me b a so acmpi igteojc vsdf e n t l h ot yn yi t f s i i h n
Ch n i Li p n u we , u Yu i g Absr c : i g a p l to tr efce ts c ey e t b ih n n Ch n , l t f S a n iP o i c a u n d t t a t Ben i fwae - f i n o i t sa l me ti i a Yu i Ci o h a x r v n e h s t r e o o i s n y
水 资 源 管 理
C IA WA E E OU CE 2 1 HN T R R S R S 01 2.
榆林市创建节水型社会建设 模 式 的实践 与探讨
帅启富 ’李 文如 , 纯伟 。刘榆 平 ’ , 姜 ,
(. 1陕西省 榆林 市水 利水 电勘测 设计 院 , 10 0 榆林 ;. 790 , 2陕西 省榆林 市节 约用水 办公 室 ,1 0 0 榆林 ; 790 , 3陕西省榆 林 市治 沟骨干 工程 办公 室 ,10 0, . 7 9 0 榆林 ) 摘 要 : 为全 国节水型社会 建设试点城 市 , 作 陕西省榆 林市 紧紧围绕节水 型社 会建设规 划所确 定的 目标 , 坚持 以提
经济 高速发 展对 用水的 需求 榆 林 市的 实践为 全面建设 节水型社会 、 障水资源 可持 续利 用积 累了宝贵 的经验 。 保 关 键词 : 节水 型社会 : 林模 式 ; 榆 建设发 展

对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系统思考

对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系统思考

文章编号:1000 0240(2010)06 1202 09对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系统思考收稿日期:2010 03 24;修订日期:2010 09 1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0CJ Y047);中国 荷兰科技战略联盟项目(二期)(2008DFA90630)资助作者简介:刘七军(1977-),男,甘肃天水人,助理研究员,2008年在甘肃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干旱区水资源管理研究.E mail:gn djmx@*通讯作者:李锋瑞,E mail:lifengru i@刘七军1,2, 李锋瑞1*(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与农业研究室,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 2.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 要:水资源短缺,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加剧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要实现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节水型社会,而中国特色节水型社会的构建核心在于创建一种全新的能够促进人水和谐、全方位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合理消费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体系或形态.系统阐述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必然性,评述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动态及进展,探讨了节水型社会这一新型社会经济组织体系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内涵,提出了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这一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旨在为实现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宏伟战略目标提供新思路.关键词: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短缺;系统思考;我国中图分类号:P343文献标识码:A0 引言中国是全球13个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其淡水资源仅占全球的6%,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其中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尚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8[1-2].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降水、水资源分布及其可利用量的影响,我国水资源供给面临的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增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面临的挑战也进一步增大[3].研究表明,中国的气候在过去50a 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已导致我国平均温度逐年升高、海平面逐渐上升、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年降水量趋于减少[4],而且预测在未来诸如洪涝和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将会变得更加频繁,水资源短缺将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发生[5].在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由于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已导致这一地区以冰冻圈和积雪融水为基础的水资源形成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突出体现在高寒山区积雪量不断减少、冰川萎缩、湖泊大面积干涸.这种变化已深刻改变了该地区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格局及自然水循环过程[6],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短缺程度及水的供需矛盾.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潜在影响,如何趋利避害,把握时机,全面创建以新型社会经济组织体系为特征的节水型社会,这是一个迫切需要高度关注和研究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战略决策问题.早在2001年国家水利部便部署开展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工作,先后确定甘肃省的张掖市、四川省的绵阳市、辽宁省的大连市以及陕西省的西安市为我国首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随后,各省区相继开展了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试点.截至目前,全国已有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94个,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扩展[7].本文系统阐述了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评述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动态及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节水型社会这一崭新的社会经济组织体系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内涵,初步提出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发展战第32卷 第6期2010年12月冰 川 冻 土JO U RN A L OF G L ACIO LO GY A N D GEOCRY OL O GYVo l.32 No.6Dec.2010略框架及其理论体系创新的基本思路.1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大战略抉择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面临的严峻水形势迫切要求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大发展战略,其主要理由如下.1.1 我国的基本水情决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我国的基本水情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1)水资源特别是淡水资源严重短缺.从全国来看,随着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我国约有1/4的国土面积缺水,1/10地区的水资源仅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全国每年缺水量近400 108 m3[8].从流域来看,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1980-2000年水文系列与1956-1979年水文系列相比可以看出,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4大流域降水量平均减少6%,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水资源总量减少12%.从省区来看,目前有20多个省区存在干旱缺水问题[9],16个省区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处于严重缺水线以下, 6个省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m3[8].从城市来看,全国660个大中型城市中,近2/3的城市严重缺水,全国城市年缺水量达60 108m3[10].从行业来看,目前工业年缺水量近60 108m3,由此造成工业产值损失高达2300 108元;农业仅全国灌区每年缺水量在300 108m3左右,因旱成灾面积2700 104hm2,由此造成粮食减产150~200 108 kg[11].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2)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从水资源时间分布看,突出表现为降雨时间过于集中.我国北方地区汛期径流量约占全年径流量的70%~80%,南方地区汛期径流量约占全年径流量的60%~ 70%[12].从水资源空间分布看,全国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从大于3000mm递减为不足50 mm.另外,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36 5%,而其水资源量却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1%.黄淮海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3.5%,但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特别是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7%,但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左右[13-14].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将进一步加剧我国南北水资源利用的不平衡性. (3)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低下.当前我国总用水效率仅为美国的1/8、日本的1/25[11].从农业用水效率看,我国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约1 kg,而以色列的单方水粮食产量达2.5~3.0kg.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平均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远低于水高效利用国家0.7~0.8的水平[15].从工业用水效率看,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约为80m3,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工业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75%~85%[8].此外,我国城乡生活用水同样存在严重浪费现象.比如我国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达20%左右,部分城市甚至超过30%,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损失水量就高达108m3[16].1.2 我国日趋恶化的水环境决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迫切性水环境恶化系指由于无序排放进入江河湖海等水体的污染物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而导致水质逐渐恶化的现象,即通常所说的水体污染.水体污染不仅降低了水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的各种生态服务功能,而且加剧了水质型缺水的矛盾.从全国看,我国水体水质总体呈恶化趋势.全国80%以上的污水未经达标就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使1/3以上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17].据2008年对全国约15 104km河流水质进行的监测数据显示,类水河长仅占 3.5%,而!类及劣!类水河长占27 4%[18];当年全国废污水排放量也高达758 108m3,约占当年全国总用水量的13%.同时,全国还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到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11].从流域看,海河、黄河、松辽河和淮河4大河流50%以上的河段水质低于∀类水标准.我国西北内陆的黄河干流、渭河流域、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伊犁河流域等主要河段的水质普遍达到!类或劣!类,低于国家生产和生活用水标准[19],受此影响的人口数量约占西北地区总人口数的55%[20].从省界水质污染看,其污染程度也在不断加重.2008年对全国298个省界断面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水污染严重的劣!类断面占总评价断面数的27.5%,对641眼监测井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我国地下水水质污染同样呈恶化态势.水质适合于各种使用用途的~#类井仅占总监测井数的2.3%.由此可见,我国的水污染正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扩展,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支流向干流延12036期刘七军等:对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系统思考伸,从区域向流域扩散,从地表向地下渗透,整体污染程度不断加重.1.3 我国有限的水资源开发潜力决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然性在我国有限的水资源中,扣除生态环境需水及人类难以控制利用的洪水外,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非常有限.按照国际有关标准估算,我国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仅为8120 108m3,是我国现有水资源总量的29%,人均综合用水量不到500m3[16].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我国不同地区都加大了对水资源的开采力度,由此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开发利用空间不断缩小.据报道,全国以城市和农村井灌区为中心形成的地下水超采区的数量已由80年代初期的56个增加到目前的164个,超采区面积由8.7 104km2扩展到18 104km2[21],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3].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界线是40%,如果超过这一标准,则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将被破坏.国内相关研究指出,我国任何一个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都不应超过50%,否则就会对流域水系统的自然再生能力产生显著影响[22].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都已超过这一标准,如海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到121%、黄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超过100%、辽河为94%[13].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更高,如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为154%、黑河流域为96%、疏勒河流域为76%、塔里木河流域为79%[19,23].因此,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标准看,我国绝大多数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已近乎为零.综上分析表明,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水形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存在巨大的节水潜力,同时也决定了我国必须走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核心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道路.特别是随着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大,从宏观层面看,构筑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国家政策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从中观层面看,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从微观层面看,以试点促发展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因此,节水型社会建设已初步具备了在全国推广的基本条件.另外,从长远看,节水型社会建设将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不利影响,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以及用水效率低下等深层次矛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目标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途径.2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动态及其进展我国政府关于节水的最早论述,出现在1961年中央批转农业部和水利电力部∃关于加强水利管理工作的十条意见%中[24],1983年全国第一次城市节约用水会议成为我国强化节水管理的重要标志. 2002年的&新水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加以规定,2005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解决我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的战略举措.至此,节水型社会建设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也随之成为国内学术界探讨的热点之一.早在1982年,李佩成[25]就对节水型社会的内涵进行了阐释,他认为所谓∃节水型社会%就是社会成员深刻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和珍贵性,并在水资源使用过程中努力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从而改变不珍惜水的传统观念,改变浪费水、污染水的不良做法和习惯;并将节水意识和节水道德传教后世,从而把水资源粗放利用的低效型社会改造成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节水型社会.这一概念提出后,引发了国内学者对节水型社会建设问题的广泛关注,也为后来人们开展节水型社会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王浩等[26]对构建节水型社会的理论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节水型社会是指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要始终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并结合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确保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论述表明,节水型社会并不是简单地在现有社会管理体系中添加节水管理的内容,而是通过制度建设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整个社会走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道路.因而是一种广义的、综合性的和全过程的节水,明显区别于传统意义的节水管理.随后,程国栋[27]和褚俊英等[28]对节水型社会的内涵又作了进一步拓展,他们认为节水型社会的本质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其关键是在明晰水权的前提下,通过改革水价、培育水市场等方法,建1204冰 川 冻 土 32卷立起一种以水权制度为核心、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综合管理体系,其最终目标是构建一种实现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形态.钱正英[29]进一步指出,构建节水型社会从根本理念上应实现从∃征服自然%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转变;从战略上应实现四个转变:一是水资源供需平衡战略从以需定供向需水管理转变;二是水资源配置战略由不重视生态用水向基于生态用水的其他社会经济用水转变;三是农业用水战略由传统粗放的灌溉农业和雨养农业向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地农业转变;四是防治水污染战略应由末端治理为主向以源头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模式转变.此外,一些学者还就节水技术开发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探讨.鉴于各国国情和水情的不同,其采取的节水技术也不尽相同.在工业节水方面,国外主要通过加强污水治理和污水回用,改进节水工艺和设备,提倡一水多用,以及减少取水量和排污量等途径来实现.农业节水方面,发达国家主要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改进灌溉技术,实行科学管理来实现.生活用水方面,采用节水型家用设备已得到许多国家的推崇和重视[30].在我国,农业灌溉通过工程技术和非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如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生态旱作农业、灌区节水改造、推广节水技术等),逐步实现了高效用水.比如,新疆吐鲁番地区通过实施膜下滴灌技术,使棉花灌溉节水达43%左右[31].工业节水通过技术升级、工艺改革、设备更新等措施逐步向节水型工业方向迈进.城镇生活用水的节水技术发展方向是,供水管网技术改造和节水器具推广.我国一些地区更是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节水技术体系的建设.比如宁夏通过输配水工程、水情检测和计量设施、节水工程和技术措施、水管理信息化等工程建设,为本地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当前的实践需求对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现实需要.如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等.这些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提高用水效率,构建节水型社会.为此,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中进一步细化节水目标,规定到2010年单位GDP用水量要比2005年降低2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左右.这就要求今后必须全面提升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速度,迅速在全社会系统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纵观近年来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研究动态,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明确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二是明确了在完善水权和水价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构建与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消费结构体系和经济结构体系,形成以市场调节为主、以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用水新机制是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途径;三是指出了我国在节水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彰显了我国节水的实力;四是明确了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涉及社会各层面的复杂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全新探索.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节水型社会构建的核心在于创建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社会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体系.这一新型社会经济组织体系的建立至少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构建基于流域尺度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节水型国民经济体系;二是构建能够促进流域经济 社会 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体系;三是构建节水型社会的科技支撑体系.一言以蔽之,节水型社会就是一种集制度安排、经济增长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文化图1 节水型社会经济组织体系框架Fig.1 Socio eco no mic or ganizatio nalsy st em o f wat er saving so ciety12056期刘七军等:对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系统思考体系于一体,能充分体现现代生态文明、反映现代水资源管理理念和低碳经济理念的全新社会经济组织体系(图1).这一全新的社会经济组织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真正实现对水资源利用的经济高效性(Eco nom ic efficiency)、环境可持续性(Environ m ental sustainability)、社会公平性(Social equity)及人水和谐性(H armonious coex istence of human and w ater),有利于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是人类社会发展现代理念的体现和现代社会生态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3节水型社会建设发展战略的系统思考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水危机不断加剧的今天,迫切需要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新战略,这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水问题及应对未来水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其核心在于构建一种新型的节水型社会经济组织体系,而这一新型的组织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要完成以下三方面的体系创新建设:一是节水型社会经济体系的创新;二是节水型社会制度体系的创新;三是节水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的创新.通过上述三方面的体系创新,将进一步推进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战略体系的建立.3.1 节水型社会的经济体系创新节水型社会经济体系创新的本质在于构建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其一,构建高效节水的现代农业经济结构体系.节水型农业经济结构体系建立的重点是:1)加快灌区∃硬件设施%改造.我国许多大中型灌区普遍存在工程建设标准低、老化失修等问题,由此导致灌溉水在输送过程中的严重浪费.因此,迫切需要国家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多角度促进节水灌溉设备的更新换代,加大对粮食主产区、严重缺水区和生态脆弱区大中型灌区田间工程的节水改造.同时,应加快灌区"渠改管"进程,将明渠自流灌溉改为有压管道灌溉,安装水表计量,以解决灌区人工计量不精确的问题.2)大力培育节水型农业种植体系.应在不断完善已有节水灌溉农田生态系统和集雨补灌旱作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农业生产体系,并从水、土、气、生等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全方位构建高效节水的现代农业经济结构体系.其二,构建高效节水的生态工业经济结构体系.工业节水既要注重水量问题,更要重视水质问题.一方面,要严格坚持∃以水定规模、以水定发展、量水而行%的原则,重点扶持和发展与区域水资源禀赋相适应的节水型工业.同时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生态化驱动产业升级,加快工业自身结构调整、技术水平升级以及产品结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战略,加快污、废水资源化进程,逐步形成与区域水资源供需相协调的节水防污型工业经济结构体系.其三,迫切需要构建绿色国民经济体系.构建绿色国民经济体系:1)尽快推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单纯追求经济产值增长为目标,并未将水资源纳入其核算体系,因此亟待将紧缺的水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之成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内容之一;2)尽快制定并实施绿色税收制度.面对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急需将能够直接或间接促进环境保护的税收全部纳入∃绿色税收%的范畴,以促进节水防污型社会的建设;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把经济系统组建成一个∃资源 产品 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反馈流程[32],因而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环境的配置效率.3.2 节水型社会的制度体系创新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有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分.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地设计并创造出的行为规则,如法律、法规、契约等;非正式制度则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自发形成并被无意识地认可与接受的行为规范,如文化传统、价值信念等.据此,本文将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建设两个方面对节水型社会制度体系的创新进行系统阐述.3.2.1 节水型社会正式制度体系的创新根据正式制度的内涵,我国节水型社会的正式制度的创新应重点着眼于水资源管理制度、水权制度、水价制度、防污治理制度以及法律政策支撑体系的建设.(1)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我国传统的以行政区域为单元、以政府为主导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不仅不利于水资源的有效配置,更不利于区域间、部1206冰 川 冻 土 32卷。

我国西北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问题及建议

我国西北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问题及建议
p o lm s Th t r r s r e s p o o t we tc n n ti mp r tv o c n t uc ft e W a e — a i g S ce y Ba e n t e s a itc l — r b e . e wa e e ou s s i o ri n r h s hi a a d i s i e a i e t o s r to h t r s vn o i t n s d o h t ts ia a
FENG n , Da TENG n g o, Ya - u ZHANG h o Zu
( olg f Wa e ce cs B rig No m lU ie s y, e n 0 8 5 C ia C le e trS in e , e n r a n v ri B Oig 1 0 7 , h n ) o t
第 8 卷
第 l 期
南 水 北 调 与 水 利 科 技
S uht- rhWae a sesa dWae c ne& Teh oo y o t— Not tr nfr n tr i c o Tr Se c n lg
பைடு நூலகம்
Vo18 N o 1 . .
21 0 0年 2月
Fe . 2 1 b 00
m, 3 比全 国平 均 水 平 低 3 , O 比世 界 亩 均 径 流 量 水 平 低 7 。加之水资源不 同程度 的污染 , O 进一步 缩小 了可利用 的
Ke r s:c ns r c i n o h a e - a i g S ce y; o t we tc n ; u r ntst a in; ob e s s g e t s y wo d o t u to ft e W t rs v n i t n r h s hi a c r e iu t o o pr lm ; u g s i on

我国可持续发展节水型社会建设

我国可持续发展节水型社会建设

浅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摘要】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支撑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积极发展节水型产业,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支撑我国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为此,要着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更好地支撑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节水社会建设水的利用率引言: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与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普遍共存,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未来中国需要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中国应对水危机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水利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同时应作为各级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应成为华北和西北地区各级地方政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日常性工作。

一、认清我国面临的水资源形势,增强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我国属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虽然总体上水资源量为2.8万亿m3,但人均只有2200m’,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

全国每年缺水近400亿m’,660多座城市中大约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城市工业年缺水近60亿m’,农业生产每年因干旱减产粮食280亿t。

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水量将下降到1700m’,而北方地区人均只有990m’,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8。

水资源短缺的形势十分严峻。

因此,节水型社会建设非常重要,水利部部长陈雷曾指出,在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意义绝不亚于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指要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时时处处把节水的政策法规贯彻到社会的各行业,时时让节水的观念落实到全社会的每个人。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不断提高水利用率,使水资源的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由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水浪费、污染严重,造成了工业、农业以及生活用水严重匾乏,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做好宣传,让全社会认清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性。

中国西北干旱区的水资源开发与保护

中国西北干旱区的水资源开发与保护

中国西北干旱区的水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区,水资源问题一直是该地区的瓶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迫在眉睫。

本文将探讨中国西北干旱区的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

首先,为了解决西北干旱区的水资源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合理的水资源开发。

在开展水资源开发时,我们应注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益。

一方面,可以加大水库建设的力度,通过集中停蓄水、调度供水的方式,确保水资源的供应与需求能够平衡。

另一方面,可以开展节水型农业的推广,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和耐旱作物的种植,以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

其次,我们还需要加强水资源保护。

一方面,应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调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通过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地表水位等关键数据,能够及时了解水资源的动态变化,做出科学决策。

另一方面,应加强水资源环境保护,对水源地进行保护,防止污染和破坏。

同时,还可以引入水权交易制度,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以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来解决水资源问题。

例如,可以开展水资源的海水淡化技术研究,以利用丰富的海水资源。

通过海水淡化设备将海水转化为淡水,可以增加西北地区的水资源供应。

同时,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除了以上措施,我们还可以加大水资源调度的力度。

西北地区与丰水区相邻,可以通过调水工程将丰水区的水源引入西北地区,以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

当然,在调水时需要确保生态环境的平衡,防止水资源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最后,通过以上措施的推行,相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国西北干旱区的水资源问题。

但我们也要意识到,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在各方共同参与、合作下,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中国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坚实的基础。

北方缺水城市节水型城市建设实践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北方缺水城市节水型城市建设实践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北方缺水城市节水型城市建设实践研究-以济南市为例摘要:济南市作为北方缺水城市典型代表,将开展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作为缓解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的重要手段。

文章从制度建设、管理措施、工作成效等方面对济南市节水型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北方缺水城市节水型城市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节水城市建设实践研究济南是北方著名的“泉城”,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83立方米,不及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七分之一,属于严重缺水型城市,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

为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保持泉城特色,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济南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立足市情水情,创新管理机制,强化节水措施,节水工作取得一定成效,2002年以来持续保持国家节水型城市荣誉称号。

截至2020年底,城市万元GDP取水量下降至约5立方米,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5%。

十三五期间,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约50%,同期取水量减少433万立方米,降幅1.3%,实现城市用水的负增长。

1.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健全完善机构,形成节水管理网络。

市级层面,建立了分管市长任组长,教育、工信、水务等15个市直部门为成员的市节约用水联席会议制度,节水体制进一步完善。

成立济南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和济南市节约用水服务中心,职能进一步细化和强化,形成了市—区—用水单位(街道);用水单位(街道)—车间(居委会)—班组(居民户)两个三级管理网络。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做好节水顶层设计。

先后出台了《济南市节约用水条例》《济南市用水总量控制办法》《济南市城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济南市城镇非居民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等法规、规范性文件;编制了《济南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济南市十三五城市节约用水规划》《济南市供排水专项规划》等规划;印发了《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水保泉的通告》《济南市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等方案,为城市节水工作提供法律制度支撑。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
13 用水效率低 浪费严重 . 是农业 用水效率低 。我 国平均单方灌溉 水粮食产 量约 为1 公斤 ,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 ( 以色列)达 2 5 . 如 . _3 0公 斤 ;节水灌溉面积 占有效灌溉面积 的比例 为 3 % ,先进 国家 5

20 年 ,《 00 中共 中央关于制定 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 展第十 个 五年计划 的建 议》 ,首次 提 出建 立节水 型社会 。2 0 02年 的 《 水法》 明确规定 :“ 国家厉行节约 用水 、大力推行节约用水 措 施 ,发展节水型工业 、农 业 和服 务业 ,建立节水 型社会 ” 。
水利工作 中,研究节水措施一 般限 于灌 溉工程 ,其 实,社 会 经 济 节 水 的 指 标 ,应 当 首 先表 现 在 每 立 方 米 的 G P产 出 ,水 D 源应涵盖广义的水资源 ,节水措施 应包涵经 济结构调 整和经 济技术水平的提高 ,并 考虑如何充 分利用大 气降水和合 理利 用土壤水 ,以及微咸水利用 ,污水 回用等非传统水资源l 。 4 J

个水旱灾 害频繁的 国家 ,建立健 全与经济 社会发展水 平相适 应 的综合减灾体系 和制度 ,提高应对水 旱灾 害能力 ,是保 障 经济稳定 发展 、社会安 全和谐 的重 要前提 。其次 ,随着经 济 社会发展 ,我 国人 口资 源环境的压力 加大 ,一些地 方水资 源 过度开发、水环境过度破 坏现象严 重 ,如何 满足经 济社会对 水资源需求的同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协调 , 促进人与 自然和谐 相处 ,是水利工作的重要 目标 和基本任务。 再次 ,水利事关城市 和农村 、涉及 工业 和农 业 、关乎生 活和 生产 ,是统筹城乡、协调 区域发展 的重要 基础 J 。在过去 的
技术体 系和服 务体 系 等途径 , 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 加

我国北方干旱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以我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张掖地区为例

我国北方干旱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以我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张掖地区为例
构 , 现 社 会 系 统 、 态 系 统 和 水 资 源 实 生 的 良 性 发 展 ,保 障 水 资 源 的 持 续 利 用
逐 步建 立 分 级 管 理 、 责 明 确 、 职 运 转 协 调 、 行 为 规 范 的 水 资 源 统 一 管 理
资 源 及用 水 背 景 , 时 为 配 合 国 务 院批 同 复的 黑 河 流域 近 期 治理 规 划 , 利部 决 水 定 在 甘 肃 省 张 掖 市 开 展 我 国 节 水 型 社 会 建 设 试 点 工 作 , 试 点 建 设 时 间 为 20 ~ 04 。通 过 这 一 典 型地 区 的试 02 20 年 点 建 设 , 索 北 方 缺 水 地 区 基 于 区 域 水 探
结 构 的 调 整 , 实 现 全 社 会 用 水 在 生 产
然 存 在 着 较 为 普 遍 的 用 水 浪 费 、 水 资 源 利 用 效 率 和 效 益 低 下 等 问 题 。 大 力
推 行 节 约 用 水 、 高 全 民节 水 意 识 、 提 建 设 节 水 型 社 会 已经 成 为 我 国 北 方 干 旱 地 区 可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的 必 要 前 提 和 重
掖 自 身 经 济 社 会 的 发 展 速 度 , 提 高 人
们 的 生 活 水 平 , 促 进 地 区 生 态 环 境 的 保 护 与改 善 。 张 掖 节 水 型 社 会 建 设 的 具 体 内 容 主 要 包括管理 措施 、 济措 施 、 程措 施 、 经 工 科
制 体 系 为 保 障 , 政 府 、 水 单 位 和 公 在 用 众 的共同参 与下 , 过 法律 、 政 、 通 行 经 济 、 术 和 工 程 等 措 施 , 合 社 会 经 济 技 结
二 、 我 国 北 方 干 旱 地 区 节 水 型 社

旱地冬小麦的抗旱节水的相关研究

旱地冬小麦的抗旱节水的相关研究

旱地冬小麦的抗旱节水的相关研究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39 %,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7 %,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WUE)较低,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制约了冬小麦生产的发展。

面对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严峻形势,如何在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提高冬小麦的WUE,以及在节水的同时如何使冬小麦产量得到保障甚至提高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总结了当前旱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抗旱节水措施。

标签:水分利用效率;冬小麦;旱区;节水1.研究意义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虽然水资源总量约有2.8 万亿m 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 240 m 3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3 000 m 3为轻度水),居世界第88 位,我国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1]。

同时,我国作为一个缺水的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0% ~70%,水资源利效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 [2]水资源的缺乏和利用率低下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的重要问题。

据报道,我国的粮食生产主要依赖于占国土总面积40% 的半干旱区[3]。

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也是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的粮食作物,在国家粮食安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麦种植范围广且分布相对集中,但水资源缺乏的旱地小麦种植面积占全国小麦总种植面积的1/4。

本文总结了当前旱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抗旱节水措施,旨在为发展节水农业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冬小麦种植模式为解决冬小麦产量与耗水量之间的矛盾,很多学者在冬小麦种植模式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据统计,仅山东省就有300多种不同模式,其中沟播、垄作等改变地表形态的种植模式和改变行株距的平作模式都有广泛应用。

2.1.1改变地表形态的种植模式沟播条件下,改变了种植区域的地表形态,灌溉水汇集于沟内,从而减少了蒸发,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北方地区主推节水技术

北方地区主推节水技术

"三北"地区节水农业技术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包括沿昆仑山-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涉及京、津、晋、冀、鲁、豫、苏、皖、蒙、黑、吉、辽、陕、甘、宁、青、新等17个省(区、市)。

该区域资源性缺水问题突出,年均降水量300~700毫米,70%~80%的降雨发生在6~9月,春旱十分严重。

由于气候和人为原因,土壤沙化、退化严重,中低产田比重大。

同时,农业经营粗放,农业节水技术普及率低,旱作区降水利用率一般仅在45%~50%左右,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

但这一区域的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较为有利。

未来我国粮、棉、油、豆的重要产地将呈现向北方地区集中的趋势,"三北"旱作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开发其生产潜力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三北"地区基本情况西北区:包括黄河中上游、长城沿线以北地区和内陆河流域的陕、甘、宁、新、青等省区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属于干旱气候区和半干旱气候区。

耕地总面积2.32亿亩,其中水浇地1.09亿亩,旱作耕地1.23亿亩。

该区域的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特征:一是干旱少雨,年均降水量不到400毫米,且季节分布不均,夏秋季节降水占年降水70%~80%。

单位面积耕地拥有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0%,春旱、冬春连旱严重,是全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

二是人口增加较快,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且不断恶化,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发展,尤其以长城沿线的风沙半干旱区为甚。

三是该区域内有我国主要的农牧交错带,天然草场资源丰富,但过牧和草场退化严重。

四是农业资源丰富多样,人均土地面积大,人均耕地资源超过全国平均水平30%左右,光热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多样,适合特色旱作农业的发展。

华北区:包括晋、冀、鲁、豫、京、津、苏、皖等省(市)的全部或部分,耕地总面积5.07亿亩,其中水浇地2.58亿亩,旱作耕地2.49亿亩。

对建设节水型社会认识和了解

对建设节水型社会认识和了解


我 过水资 源的现 状
在前 一段 时间 我国 云南部 分 地 区出现 干 旱 ,自然 灾害 不 断 增 加 , 国水资源 人均 占有量 不足 20 我 20立方 米 , 不足 世界 平均水 平 的三分 之一 , 方地 区只 有 90立方 米 , 北 9 不到 世界 人 均值 的八 分 之一 . 污染严 重更 加剧 了水资源 短缺 。目前全 国正 常年份缺 水 水 量近 4 0亿立 方 多 座城市 中有 40多座城 市缺 水 , 中近 10 严重 缺水 ,8 0 其 1座 1 个 主 要沿海城 市就 有 l 个缺 水 。 市 、 4 城 工业年 缺水近 6 亿 立方米 。 0
关 键词 : 水资 源管理 ; 节水 型社会 ; 识 了解 认 中图分 类号 :V 1 T 23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 3 9 22 1)5 020 17— 9 {00 0. 3—l 0 0 定 额 内用水执 行基本 水价 , 超定额 用水 加价收 费。 4公 众参 与。在水 资源 管理 和开发利 用过 程 中, 穿 民主政 . 贯 治 的思 想 , 级选 举产 生用 水户 协会 。 与水 权 、 逐 参 水价 、 量 的管 水
理和监督 , 由村级用水户协会管理村集体水权 , 配水到户 , 并负 责 斗渠 以下水 利工程 的管 理 、 和水 费收取 。 维修
五、 建立节 水型社 会建设 效果 的评价体 系
节水 型社 会建 设评 估 包括 两个 层面 , 是通 过社 会 、 一 经济 与 生 态协 调性 指标 来评 估节 水型 社会 试 点建 设 的整体 效 果 ,二 是 通 过节 水指 标来 评估 节水 措施 落 实效果 。评 价体 系 主要 由宏 观 二、 建设 节水 型社 会 的必要 性 在现 有 的水资 源条件 下 ,首要 的解 决 途径 就是 要提 高 水 的 整体评 价和 微观 指标 评价 两部 分组 成 。评价 具体 操 作需 要通 过 指 全 利 用率 。节水 型社 会建 设就是 我们 在 充分 利 用水 资源 的 实践 中 指 标来 实现 , 标选取 过程 中要充分 注 意指 标 的典 型性 、 面 性 实 现水 资源 的优化 配置 而形 成 的一种 成 果。《 法》 明确规 定 : 和 可操作 性。 水 1 宏观 整体 评 价 节 水型 社 会 建设 是 为 了 实现 区 域 更高 起 . “ 国家 厉行 节 约 用水 , 力推 行 节 约用 水措 施 , 广 节约 用 水新 大 推 点 、 高层 次上 的可持 续 , 更 在节 水型 社会 建设 过程 中 . 节水 、 济 经 技 术 、 工艺 。发 展 节水 型农 业 、 业 和服 务 业 , 立 节 水 型社 新 工 建 发 展和 生态 系统保 护是统 一协 调的关 系。从经济 发展 、 资源状 况 会” 。全面 推行各 种节水 措施 , 是各级 政府 的重要 职责 。 和 生态 系统 三 方面来 对 比试点 前后 的社 会 状态 ,以评 估 节水 型 三、 节水 与节水 型社 会 社 会建 设的 宏观效 应。 节水 型社 会就 是人 们在 生活 和 生产过 程 中 ,在 水 资源 开发 2 .微 观节 水评价 在 宏观 整体评 价 的基 础上 , 为进一 步考 察 利 用的 各个环 节 , 穿 对水 资源 的节 约和保 护 意识 , 贯 以完备 的 管 节 水型 社会 建设 的具体 实践状 况 ,还需 对 具体 的节 水效 果进 行 理 体 制 、 行 机 制和 法 制体 系 为保 障 , 运 在政 府 、 水 单位 和 公众 用 微 观指 标评价 。具 体评 价 内容 包括 综合指 标评价 、 农业 节水指 标 的共 同参 与 下 , 过 、 政 、 济 、 术 和 工程 等措 施 , 合社 会 通 行 经 技 结 评 价 、 业 节水 指标 评 价 、 活节 水 指标 评 价 、 工 生 生态 用 水指 标 评 经 济结构 的调 整 , 现全 社会 用水 在生 产和 消 费上 的高 效合 理 , 实 价 以及 水环境 指标评 价等 方面 。 保 持区域 经济 社会 的可 持续 发展 。节水 是 指采 取现 实 可行 的综 六、 采取保 障措施 建设节 水型社 会 合 措施 , 少 水 资源 的损 失 和 浪费 , 高用 水 效率 与 效 益 , 减 提 合理 为保 障 节水 型社会 建 设 目标 实现 .必 须采取 一 系列 保 障措 和 高效利 用水 资源。 最 节水 型 社会 不 是在 现 有 的社 会 系统 上 加 上节 水 的 内容 , 而 施 , 为迫切 和重要 的保 障措施 主要包 括 以下方面 进行研 讨。 1 建立 健全各 级领 导机 构和 相 关工作机 制 有效 的各 级领 . 是 在社会 各 个层面 和各 个领 域 的具体 实 践活 动 中 ,都 以节 水作 为其社 会行 为的 基本 准则之 一 , 建立健 全相 关 机制 体 系 , 调社 导 和 工作机 制是 试 点建设 的首 要保 障 措施 。建 立起 统一 有序 的 协 协调 各 县 ( ) 间 、 务 局 与各 职 能交 叉部 门之 间 、 市 之 水 会 经济 结 构 , 实现 社 会 系统 、 态 系统 和水 资 源 的 良性 发展 , 生 保 工作 机 制 , 障 水资源 的持续 利用对 社会 经济发 展 的永续支 撑。可 以看 出 , 节 行政 区水 资源 管理 与城市 水务 管理 之 间 的关 系 ,保 障具 体 工作 能真正 落 到实 处 ; 调处理 上 下各 级之 间 、 方 政府 和流 域机 构 协 地 水 型社会较 传统 意义 的节水 有着更 为丰 富的 内涵。 之间 的各方 关系 , 实做到 沟通 及时 、 切 工作高 效。 四 、 水型社 会建设 的具体 内容 节 2 .组 成 专家 指 导委 员 会 , 配置 稳 定 的技 术 咨 询 力量 , 水 节 节水 型社 会建 设 的核心 是制 度建 设 , 建 立 以水权 、 市场 要 水 型社会 建设 是 一项 原创 性很强 的综合 工作 ,在 节水 型社 会 的总 理 论 为基础 的水 资源管 理体 制 。形成 以经 济 手段 为主 的节 水机 体 规 划 、 策措 施和 重大 技术 问题 提供 指导 , 政 同时也 负责 开展 相 制. 建立 起 自律式 发展 的节 水模 式 , 断提 高水 资源 的利 用效率 不 关科学 问题研 究 , 为节水 型社会 建设提 供相 关技术 支撑 。 和 效益 。在建 设节 水型 社会 过程 中 , 明晰初 始水 权 , 要 要确 定水 总之 , 节水 型社会 是水 资源 集 约高 效利 用 、 经济 社会 快速 发 资 源宏观 总 量控 制与微 观定 额 管理两 套指 标体 系 , 要采 取 法律 、 展 、 与 自然 和谐相 处 的社 会 。建 设节水 型社 会的核心 是正 确处 人 经济、 工程 、 行政 、 技 等综 合 调控 措 施保 证 两 套指 标体 系 的 实 科 理 人 和水 的关 系 , 过建 立健全 相 关机 制体 系 , 通 协调 社会 经济 结 现 。具体 内容如 下 : 构, 实现 社 会 系统 、 态 系统 和 水 资源 的 良性 发展 , 生 实现水 资源 1总量 控制 。根据 国家确 定的分 水方 案 , 可利 用的水 资 . 将市 的高效 利 用 、 理配 置和 有效保 护 , 障水 资源 的持 续 利用 对社 合 保 源 量作 为水权 , 逐级 分 配到 各县 ( )乡、 区 、 用水 户 ( 、 业 ) 国 村 企 和 会 经济 发展 的永续 支撑 。 民经济各 部 门, 确定各 级水权 , 并实 行总量 控制 。 参 考文 献 : 2 以水 定产 。 . 根据 水权总 量 , 据现状 和未来 水资 源承载 力 , 依 【 1 ]王浩 , 王建华 , 陈明. 国北方干旱地 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 实 我 科 学制 定 国民经济 和社 会发 展 规划 ,建 立与 水 资源承 载 力相 适 践探 索 应 的经 济结 构 , 实行 以水定 产业 、 以水 定 结构 、 以水定 规模 、 以水 【 冯城 , 2 】 王亚华. 张掖市节水型社会 建设试 点资料 汇编( . 三)张掖 定 灌溉面 积 。 市. 0. 2 4 0 3定额 管理 。依据 水权 总量 , 单位 工业产 品、 口、 溉 . 核定 人 灌 【 3 】梁建义, 徐振辞 南水北调受水 区河北省廊坊 市节水型社会建 面 积 的用水定 额 和基本 水价 。 以定额 核 总量 、 量不 足调 结 构 , 设 试 点规 划. 坊 .06 总 廊 20 .

干旱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艺节水策略

干旱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艺节水策略

干旱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艺节水策略近年来,干旱地区的水资源日益匮乏,对于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在有限的水资源下,实现高效利用和节水,是当前干旱地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干旱地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艺节水策略两方面展开探讨。

1. 优化灌溉制度在干旱地区,农业灌溉是对水资源需求最大的领域之一。

推行科学的灌溉制度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关键。

可以通过引进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流失和蒸发,提高灌溉水利用率;采用定量灌溉和分区灌溉技术,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湿度,合理控制灌溉水量,避免浪费水资源;推广智能化灌溉技术,通过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和作物需水量,精准供水,实现精准灌溉。

2. 发展雨水集雨技术干旱地区多为雨水稀少的地区,但雨水是重要的水资源来源之一。

可以发展雨水集雨技术,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生活和农业灌溉。

可以建设集雨池、雨水花园等设施,收集利用雨水,减少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依赖,实现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3. 推行水资源循环利用在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中,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可以将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饮用水净化和生产用水;农田灌溉后的回用水可以通过处理后再次用于灌溉,形成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体系,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

二、农艺节水策略1. 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在开展农业生产时,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是实现农艺节水的重要手段。

可以选择耐旱抗逆、对水分需求较小的作物进行种植,如小麦、玉米、高粱等;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降低对水资源的需求,实现节水目标。

2. 推广旱作耕作制度在干旱地区,推广旱作耕作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农艺节水策略。

通过机械耕作或激光平整等技术,保持土壤水分不流失;断茬留膜、秸秆还田等措施,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配方肥,增加土壤水分持水量,实现农田水分的节约利用。

3. 科学施肥和植保在农业生产中,科学施肥和植保也是实现农艺节水的关键。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摘要: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我国水问题的战略选择。

首先,介绍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涵与作用。

其次,分析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最后,结合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需求,进一步指出了我国未来一个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问题;发展方向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而且其分布极度不均匀,地域性缺水现象普遍存在,由于水体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使能够利用的水资源量就更加稀少;同时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低,新鲜水资源的使用极度浪费,更加导致了全国范围的缺水。

水资源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已经成为符合我国国情、水情的必由之路。

自1998年成立全国节水用水办公室开始,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已走过十余年。

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仍在制约着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发展速度和建设效果,需要进一步的解决。

1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涵及作用节水型社会是一种社会形态,即指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节水型社会建设包括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等各个行业的节水,涉及群众思想观念、价值尺度、生产方式、行为方式转变的各个层面,同时也涉及行政职能、经济政策、法律体系、节水技术、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各个方面的变革完善,是一项实践性、探索性、创造性很强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它要求人们在生活和生产的全过程中具有节水意识和观念,在全社会建立起节水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宣传等措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和保护,逐步杜绝用水的结构型、生产型、消费型浪费,使有限的水资源在保障人民饮水安全的同时,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并创造优良的生态与环境。

当前,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与水生态退化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地下水类型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地下水类型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组 织 业 和 城 镇 生 活 成 立 了企 业 和 社 区 工 用 水 管 理 组 织 村 成 立 了农 民用 水 者协 农
会 . 户 定 1名会 员 . 5 1 每 每 ~ O户选 1名会 员 代 表 . 由会 员 代 表 大 会 选 举 协 会 会 长 、
先进定额 , 制定适合 当地 条件 的农 业 、 工
是 农 灌 机 井 基 本没 有 计 量 设 施 的状 况 . 从
安 装 计 量 设 施 人 手 . 行 计 量 到 户 . 化 实 强 了用 水 计 量 管 理 。 是 根 据 不 同 用 户 用 途 一
实 现 地 下 水 的 可 持 续 利 用 .根 据 水 利 部
的统一部 署 .河北省 2 0 0 4年选择邯郸市
为探 索 用 水 管 理 制 度 改 革 . 进 公众 促
主动 参 与 节 水 . 立 健 全 了 群众 用水 管 理 建
逐级 分配 到各县 乡 、 各行 业 、 各村 社 . 作
为 区域 宏 观用 水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颁 发取 水许可 : 第 , 照 类 似 地 区 各 行 业 用 水 参
模式 。提高了计 量设施 管理 的透 明度 : 衡
水 市 桃城 区采 用 专人 分 片 管理 的方 式 . 在
水费中提取 一定 比例. 专门用于计量设施
的运 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理 与 维 护 计 量 监 控 设 施 的 建 管
首 先 .将 现 状 地 下 水开 采 量 划 分 为 稳 定
水 权 ( 下 水 允 许 开 采 量 )和 临 时 水 权 地
业 、 活 和 生 态 用 水 定 额 : 后 。 取 水 生 最 以 许 可 和 用 水 定 额 为 基 础 . 由 基 层 用 水 协

咸淡水混浇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实践探索

咸淡水混浇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实践探索

2 咸 淡 水 、 的条 件 ? 昆浇
资 源短 缺 的供需 矛 盾 。
划湿 润层 深 度 , 取值 为 0 6, 0,一0 . m; 为土 壤 适 宜 含水 率 上
限 0上 取 值 为 0 9 . 0田 持 , 限 0下 取 值 为 0 6 0田 持 , 下 .5 0田 持 为 田 问 持 水 率 , 值 为 2 % ;1 为 灌 溉 水 利 用 系 数 , 灌 取 4 1 管 取 值 为 0 8 .。 2 灌 水 周 期 ) 根 据 示 范 区 实 际 资 料 , E =6 m / , = m/ p : 取 p 亩 T E 4 ./ 3 5 6:7 2 , 值 为 8天 。 . 5d 取 3 管 道 总 设 计‘ 量 ) 流
现 节水 目的 。 3 1 灌 溉 制 度 .
剧下降, 造成 地 面下沉 , 成淡 水 分 界 面下 移 , 下 水 环境 遭 到 地 小 可恢 复 的破 坏 。若 充 分 开 发 利 用 浅 层 微 咸 水 与淡 水 混 合
刚于农 业 灌溉 必 然 可 以 缓 解 淡 水 资 源 供 需 矛 盾 , 此 , 设 因 建
[ 摘
要 ] 目前较 为普 遍 的用 水浪 费 , 水资 源利 用 效率 低 下及 效益 降低 , 已经成 为 区域 可持 续发 展 战 略 的重 要
障碍 。在干 旱缺 水 的咸 水地 区采 用咸 淡 水混 合 灌溉 可 以有 效缓 解 淡水 资 源利 用 量 。 以河 北省 威 县 梨元 屯镇 示 范点
为例 . 出了干旱 地 区成 淡水 混 浇在 节水 型社 会 建设 中的基 本 内容 、 益评 价 和效 果分 析 。 提 效 [ 键 词 ] 咸 淡水 ; 浇 ; 水型社 会 ; 资 源 关 混 节 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但同时这一地区又存在着较为普遍的用水浪费现象,水资源利用效率及效益低下,因此大力推行节水、建设节水型社会 成为北方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本文以张掖地区为例,提出了干旱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效果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

关键词:北方干旱地区节水型社会水资源受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北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主要“瓶颈”。

与区域水资源先天不足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国北方干旱地区仍然存在着较为普遍的用水浪费、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低下等问题。

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

为此,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措施,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设节水型社会。

在刚刚通过的新《水法》当中,也明确提出了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内容。

针对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特殊的水资源及用水背景,同时为配合国务院批复的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水利部决定在甘肃省张掖市开展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试点建设时间为2002~2004年。

通过这一典型地区的试点建设,探索北方缺水地区基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现代水利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模式,为“十五”期间全面推进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提供技术、经济、体制、政策和法规等的示范。

一、节水与节水型社会节水是指采取现实可行的综合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提高用水效率与效益,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节水型社会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节水型社会不是在现有的社会系统上加上节水的内容,而是在社会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的具体实践活动中,都以节水作为其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之一,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系,协调社会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良性发展,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永续支撑。

可以看出,节水型社会较传统意义的节水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二、我国北方干旱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宏观层面上,在我国北方地区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保障区域或流域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其二是实现区域或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

对于张掖来说,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一方面要保证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目标的实现,完成国务院批复的黑河省际分水方案;另一方面还要维持张掖自身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管理措施、经济措施、工程措施、科技措施和宣传教育措施等五个方面。

1.管理措施管理措施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根本性措施。

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管理措施内容包括管理体制建设、运行机制建设、法制体系建设、规划体系建设、技术体系建设和参与机制建设六个方面内容。

(1)管理体制建设逐步建立分级管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成立张掖市水务局和各县、区水务局。

全社会水资源开发利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和水质,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管理以及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

(2)运行机制建设建立以用水和纳污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以总量控制下的取水、排污许可制度。

运行机制的内容和技术支持主要包括规划机制、评价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制度、机电井管理及监督制度、入河排污口管理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监督制度、干旱期动态配水管理(即危机管理)制度、用水定额管理制度、节水补助制度、信息交换制度、公众参与管理制度等。

(3)法制体系建设在新《水法》的大框架下,制定一系列节水型社会配套管理办法,出台相关地方管理办法和地方性法规,同时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

(4)规划体系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个渐进过程,规划体系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掖节水型社会规划体系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如区域节水规划、灌溉面积总量控制规划、灌溉制度改革规划、节水工程规划、人工林面积发展规划等。

(5)技术体系建设我国北方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带有明显的探索性,需要全面技术支持。

张掖节水型社会技术支撑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区域水循环演变过程与规律、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与生态需水量、水权制度、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变规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式、水资源调配与节水管理信息系统、用水需求管理的配套经济手段和技术政策、区域行业用水定额标准的制定、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行业用水水价制定与收取体系、水市场研究等等方面。

(6)参与机制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需要发动全社会各个部门不同行业共同参与,因此公众参与和参与机制的建设是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关键。

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参与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民用水者协会制度、分水协调制度、重大水问题听证会制度、利益相关者参与制度、水信息社会公布制度等。

2.经济措施经济措施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内容中最主要的部分,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经济结构调整,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来改善用水结构,提高单方水的经济产出。

对于传统农业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点内容是种植结构的调整。

二是相关节水经济机制的建立,通过经济杠杆促进用水效率的提高。

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经济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经济结构调整①产业结构调整张掖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区,2001年全市gdp为68.84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比例为37.8∶30.0∶32.2,二、三产业总值比重较全国低22个百分点。

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

具体来说,应大力发展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重点抓好60万t草粉加工、15万t的柠檬酸、10万t药用葡萄、2万t葡萄酒、7000t颗粒啤酒花、10万t高烹油、5万t马铃薯淀粉、2万t真空冻干食品等农产品加工项目的加速发展,2004年三产比例调整为34∶34∶32左右。

②种植结构调整张掖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2001年人均产量为819kg,商品粮率高达60%。

这种“一头沉”的种植结构造成张掖单方水gdp产出仅为2.81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

在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过程中,加大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围绕主导产业和农产品基地建设,扭转传统的单一粮食主导种植结构,准备利用5~8年时间,逐步形成农作物制种、优质牧草、经济作物和粮食等4个百万亩的新型“四元”种植业格局,2004年粮经草比例调整到42∶46∶12左右,实现产粮大区向草畜强区跨越。

③相关地方政策坚决继续贯彻落实地区“三禁三压三扩”政策,即禁止开荒、禁止移民、禁止种植高耗水作物;压缩耕地面积、扩大林草面积。

压缩粮食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压缩高耗水作物面积,扩大低耗水作物面积。

2003年争取取消全部水稻种植面积。

(2)相关经济机制建设张掖节水型社会经济机制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建立合理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建立与取水许可制度相配套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二是建立与排污许可制度相配套的水环境容量有偿使用制度,即排污收费制度。

②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水价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基于供水成本的水价形成机制的建设;二是分类与累进制水价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三是基于用水户实际承受能力水价调整方案制定,尤其要考虑困难群众的基本用水水权,制定出相关的经济补助政策和保障措施。

③建立节水激励制度根据初始水权分配结果和水资源使用状况评定节水水平,制定相关经济鼓励政策,建立节水激励制度。

④改革节水投入机制确定节水受益主体,根据“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改革节水投入渠道与比例,建立合理的节水投入机制。

⑤初步建立水权(水量)交易制度从非正式水市场交易入手,探索和逐步规范符合地区区情的水权或是水量交易制度。

3.工程措施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工程措施实施内容将以《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中相关工程措施为基本内容,新增一部分对于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有重要意义而流域近期治理规划中未能考虑到的工程。

(1)祁连山水源区保护工程祁连山水源地是张掖和内蒙古额济纳绿洲工农业生产、城乡人民生活和国防科研基地赖以生存的命脉,保护水源的工程意义非同寻常。

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列入《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中的祁连山天然林保护工程,包括封山育林9000余hm2,落实森林管护面积26万hm2;二是为保障祁连山水源涵养能力,需要加大祁连山水源区退耕还林力度,考虑实行一定数量的生态移民。

(2)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张掖黑河干流张、临、高三县(市)及肃南县重点完成《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确定的灌区节水工程项目;山丹、民乐两县以大中型灌区节水挖潜改造为主,重点完成洪水河灌区、马营河灌区、大堵麻灌区及寺沟灌区的节水挖潜改造。

(3)引水口门改建工程黑河中游现有引水口门62处,根据《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在减少引水口门的基础上,尚有口门41处。

这些口门大部分为无坝引水,已有的部分骨干水利枢纽和分水闸建成多年,老化失修严重,闭口困难,严重影响水量的统一调度和用水总量的控制。

近期引水口门建设总体规划内容根据工程的现状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三部分:一是改建引水口门15座,二是改建张掖市的龙洞、张家寨和石庙子3座分水闸,三是改建加固黑河草滩庄及梨园河2座引水枢纽。

(4)黑河河道治理工程根据2000~2001年张掖黑河6次“全线闭口,集中下泄”调水实践,中游河道暴露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该段河道河床宽浅、汊沟交织,水流分散,蒸发渗漏损失严重,集中下泄效果差;二是闭口期间,填挖封堵工程量大,人、财、物耗费巨大。

黑河中游河道治理工程主要包括张肃公路黑河大桥上游分洪枢纽工程改建,右岸堤防延长新建22.99km及现状堤防加固8.07km,左岸控导工程13座总长9km和部分河道主槽疏浚等4个部分。

(5)用水取水计量设施体系用水取水计量设施体系包括地表水引水口门的取用水计量设施和机电井井口地下水取用计量设施。

其中地表水引水计量设施包括干、支、斗渠三级,其中干渠、支渠两级安装自动测水仪,斗渠设量水堰。

另外张掖目前有机电井4489眼,通过采取关闭措施,仍有工业、生活和农业深井共计2710眼,试点阶段拟在这些机井口安装水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