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过关检测试题

合集下载

2022届高考文言文过关检测(二)含答案

2022届高考文言文过关检测(二)含答案

2022届高考文言文过关检测(二)含答案2022届高考文言文过关检测(二)含答案原创2022-03-02 08:46·国国哥哥2022届高考文言文过关检测(二)班级姓名一、(2020·新课标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 洵卒,赠光禄丞相。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守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分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捐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蓄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

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

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高中一轮复习语文练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过关检测(一)

高中一轮复习语文练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过关检测(一)

“文言文阅读”专题过关检测(一)(时间:45分钟分值:5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8分)给季弟书魏禧辛卯月日,客粤二旬.。

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

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

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

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为弟畅言。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

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课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

此则所谓疏也。

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从,遂薄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

此诚褊衷,不可不化。

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

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

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三者皆刚德之害。

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先儒以为“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岂其无乐爱耶?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

弟行勉之矣!(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念吾弟介.然不苟介:耿直B.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讳:忌讳C.弟与人执事..执事:做事情D.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岸:高傲解析:选B讳:回避,顾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旬:计时单位,一旬为十天,二旬即二十天。

高中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愉快)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旧的)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这)D. 吾日三省吾身(省:反省)答案:C2.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君子不器(名词作动词)B. 学而不厌(形容词作动词)C. 敏于事而慎于言(形容词作动词)D.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动词)答案:A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温故而知新(温:使动用法)B. 君子不器(器:名词作动词)C. 学而时习之(习:使动用法)D. 吾日三省吾身(省:使动用法)答案:B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习:名词作动词)B. 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动词作名词)D. 吾日三省吾身(省:名词作动词)答案:D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学而时习之(时:时常)B. 温故而知新(温:复习)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知道)D. 吾日三省吾身(省:反省)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孔子曰:“学而不厌,_________。

”(《论语·雍也》)答案:诲人不倦2. 子曰:“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答案:温故而知新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_________。

”(《论语·为政》)答案: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 子曰:“_________,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答案:知之为知之5. 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卫灵公》)中的“器”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局限于一种用途的工具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三语文文言文过关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文言文过关考试试卷

高三10月周测语文试卷本试卷28小题,共6页,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披发跣.行/兵燹.揆.情度理/傀.儡累.教不改/耒.耜觥.筹交错/供.职B.编辑./休憩.皈.依/烦.嚣主角./角.落没.趣/没.齿不忘C.信笺./缄.默缜.密/慎.重穿梭./竣.工磊.落/连篇累.牍D.节省./反省.纬.度/忌讳.游说./税.收星宿./无色无臭.2.下面语段中画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那位曾经因盗取莫高窟壁画而臭名昭著的兰登•华尔纳在传记里这样写他见到敦煌那些精妙绝伦的艺术形象时受到的震撼,“神佛们是那样地高深莫测,使我第一次意识到为什么我会远涉重洋横越亚美来弄清楚他们的存在。

这非凡的美已让我无法使自己带着批判的眼光从事研究。

我并非佛教徒,但此时却领受了一次神佛的洗礼。

”敦煌就是以这样的魅力让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们趋之若鹜,甘愿相守。

A.臭名昭著 B.精妙绝伦 C.高深莫测 D.趋之若鹜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世界上第一艘大型专业医院船866岱山岛号日前已交付使用,该船的使用结束了中国海军没有大型制式医院船的历史。

B.昨天下午,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在科学城举行了《关于建立知识产权高层次战略合作关系议定书》仪式。

C.《麻雀变王妃》是一部浪漫轻喜剧,无论内容结构和人物性格,都是“灰姑娘嫁白马王子”的古老爱情模式的发展而已。

D.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大众购买低价艺术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这种消费现象值得商家重视。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艺术知识是对已发生过的艺术现象的理性记录,其本身是非艺术的②因为他所知道的这些东西本身是历史的而非军事的③但是,艺术修养的根基并不在艺术知识中④艺术知识,只是艺术修养大题目下的一种后补性、扩展性的内容⑤一个有高度艺术修养的人当然会有比较充分的艺术知识⑥这正像知道欧洲战争史常识和拿破仑生平的人未必有真正的军事修养A.⑤③①⑥②④B.⑤③④①⑥②C.④⑥②①③⑤D.④⑥②③⑤①二、本大题6小题。

高三语文文言文过关答题卷

高三语文文言文过关答题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密封线内不要答题高三10月周测语文答题卷本试卷28小题,共6页,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学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卷上上。

2.【选择题共26题】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填涂选择题答案时一定要注意题目的序号,答案涂错序号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非选择题答题区】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签字笔或黑色钢笔在指定的区域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二、本大题6小题。

共32分。

9. (10分)(1)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分)10. (10分)姓名班级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6)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高中一轮复习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过关检测(一)

高中一轮复习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过关检测(一)

“文言文阅读”专题过关检测(一)(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愚溪诗序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

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

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

皆不得为真愚。

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

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

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于是作《八愚诗》,记于溪石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灌水之阳.有溪焉阳:南面B.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家:安家C.夫水,智者乐.也乐:喜爱D.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适:正,恰巧解析:选A阳:北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今是溪独见辱于.“愚”寡人之于.国也B.名之以.其能秦以.攻取之外C.得其尤绝者家焉.吴之民方痛心焉.D.皆山水之.奇者句读之.不知解析:选B A项,被/对于;B项,均为介词,用;C项,兼词,于此/代词,他;D 项,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山东省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过关检测汇编文言文阅读

山东省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过关检测汇编文言文阅读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战国四公子之一。②记:布告。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驱而之薛A使吏召诸民B当偿者C悉来D合券E券遍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 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山东省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过关检测汇编
文言文阅读
202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三轮复习过关检测(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题。
材料一:
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
(节选自苏洵《管仲论》)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开方A为事B君C欲适D君之故E十五年F不归G见其父母H此非人情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用,指执掌、管理,与《劝学》中“用心躁也”的“用”意思不同。
后盂尝君出记②,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愤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高三语文总复习质量测试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总复习质量测试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材料一:观曹公明锐权略,神变不穷,兵折而意不衰,在危而听不惑,临事决机,举无遗悔,近古以来,未之有也。

虽复名微众寡,地小力穷,官渡受围,濮阳战屈,然天下精明之士,拓落之材,趋若百川之崇巨海,游尘之集高岳。

然后览英雄之心,骋熊黑之勇,挟天子以崇大顺,扶幼主而显至公。

旌贲忠良,芟夷叛逆,武功赫然,霸业成矣。

然救弊即可,仁则未知。

荀文若①首豫经纶,提挈草昧,造我魏邦,惟其是赖。

一言不合,五毒将施,可不剧哉?孔文举②与道翱翔,尽忠汉室;崔季珪天骨高爽,志在扶倾。

岂大盗之所安也?欲盗之子,见锦而不见人;弭谤之君,尤人而不尤己。

故阴谋未泄,天下已知;毒志潜行,忠良前惧。

固知曹公不能成天下之务也。

(选自唐·朱敬则《魏武帝③论》,有删改)材料二:文举以英伟冠世之资,师表海内,意所予夺,天下从之,此人中龙也。

而曹操阴贼险狠,特鬼蜮之雄者耳。

其势决不两立,非公诛操,则操害公,此理之常。

而前史乃谓公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讫无成功。

此盖当时奴婢小人论公之语。

公之无成,天也。

使天未欲亡汉,公诛操如杀狐兔,何足道哉!世之称人豪者,才气各有高庫,然皆以临难不惧,谈笑就死为雄。

操以病亡,子孙满前而咿嘤涕泣,留连妾妇,分香卖履,区处衣物,平生奸伪,死见真性。

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在英雄之列而公见谓才疏意广岂不悲哉!操平生畏刘备,而备以公知天下有己为喜,天若祚汉,公使备,备诛操无难也。

予读公所作《杨四公赞》,叹曰:方操害公,复有鲁国一男子慨然争之,公庶几不死。

乃作《孔北海赞》曰:文举在天,虽亡不死。

我宗若人,尚友千祀。

视公如龙,视操如鬼。

(选自宋·苏轼《孔北海赞》,有删改)注:①荀文若,即荀彧,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具有“王佐之才”。

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曹操赐空食盒后服毒自尽。

②文举,东汉末年名士孔融字文举。

因曾做北海相,世称孔北海。

③魏武帝,指曹操;公元220年,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高三年级文言虚词过关检测

高三年级文言虚词过关检测

高三年级文言虚词过关检测班级姓名一、选择题(答案写在第3页的表格内。

共54分,每题3分)1.下列句中的“且”字按连词和副词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③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④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⑤县官且顺群臣⑥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⑦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⑧且夫天下非小弱也..A.④⑤⑦/①②③⑥⑧B.③④⑦/①②⑤⑧C.②③⑤⑦/①④⑥⑧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2.找出与“若毒之乎”中的“若”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B.且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C.更若役,复若赋。

D.此非若所知也。

..3.下列句中“所”字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①而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②几为巡徼所陵迫死③载舟覆舟,所宜深慎...④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⑤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⑥师之所为,郑必知之⑦我所以为此....者……⑧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⑨顾计不如所出耳⑩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A.①②⑦/③④⑧/⑥⑨⑩/⑤B.①⑦/④⑧/②③⑥⑨/⑤⑩C.①⑦/②④⑧/③⑥⑨/⑤⑩D.①②④⑦⑧/③⑤⑥⑨⑩4、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故以羊易之.A.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B.令寡人不能,将师二三子夫妇以蕃..C.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D.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5、下列句子中的“其”,作连词的一项是()A.且行千里,其谁不知B.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C.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D.其若是,孰能御之..6、下列句子加点的“然”字与例句中“然”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然已不下二十余人.A.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B.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C.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D.举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7、与例句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A.蒙故业,因遗策B.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C.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D.伍子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何苦而不平. 1A.豫州今欲何至B.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C.何其衰也D.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①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③无苗时采,则实而沉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A.①③不同,②④相同B.①④不同,②③相同C.①④不同,②③不同D.①③相同,②④不同10.下列句中的“也”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D.其出人也远矣..11.下边句子中的“何”作疑问副词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B.春者何?岁之始也..C.嫂何前倨而后卑也D.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2—14题。

高中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 吾妻之贤,子之孝,吾之幸也D. 之二虫又何知2.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省”指的是()A. 每天反省三次B. 每天反省三次不同的问题C. 每天反省三次自己的行为D. 每天反省三次自己的过错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出自()A. 《左传》B. 《史记》C. 《论语》D. 《孟子》4.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哪位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5. “出淤泥而不染”中的“淤泥”比喻的是()A. 污泥B. 困难C. 恶劣的环境D. 污泥和困难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

”2. 《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了作者______的人生态度。

3. 《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面。

4. 《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情趣。

5. 《赤壁赋》中“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所描绘的生活场景。

2. 《师说》中韩愈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观点,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阅读理解题(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片段,回答问题。

《陈涉世家》节选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高中一轮复习语文练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过关检测(三)

高中一轮复习语文练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过关检测(三)

“文言文阅读”专题过关检测(三)(时间:45分钟分值:5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8分)宜黄县县学记[宋]曾巩盖凡人之起居、饮食、动作之小事,至于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体,皆自学出,而无斯须去于教也。

其动于视听四支者,必使其洽于内;其谨于初者,必使其要于终。

驯之以自然,而待之以积久。

噫!何其至也。

故其俗之成,则刑罚措.;其材之成,则三公..百官得其士;其为法之永,则中材可以守;其入人之深,则虽更衰世而不乱。

为教之极至此,鼓舞天下,而人不知其从之,岂用力也哉!及三代衰,圣人之制作..尽坏,千余年之间,学有存者,亦非古法。

人之体性之举动,唯其所自肆,而临政治人之方,固不素讲。

士有聪明朴茂之质,而无教养之渐.,则其材之不成,固然。

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后,而治不教之民。

呜呼!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欤!宋兴几百年矣。

庆历..三年,天子图当世之务,而以学为先,于是天下之学乃得立。

而方此之时,抚州之宜黄犹不能有学。

士之学者皆相率而寓于州,以群聚讲习。

其明年..,天下之学复废,士亦皆散去。

皇佑元年,会令李君详至,始议立学。

而县之士某某与其徒,皆自以谓得发愤于此,莫不相励而趋为之。

故其材不赋而羡.,匠不发而多。

其相基会作之本末,总为日若干而已,何其周且速也!当四方学废之初,有司..之议,固以谓学者人情之所不乐。

及观此学之作,在其废学数年之后,唯其令之一唱,而四境之内响应,而图之如恐不及。

则夫言人之情不乐于学者,其果然也欤?宜黄之学者,固多良士;而李君之为令,威行爱立,讼清事举,其政又良也。

夫及良令之时,而顺其慕学发愤之俗,作为宫室教肄之所,以至图书器用之须,莫不皆有,以养其良材之士。

虽古之去今远矣,然圣人之典籍皆在,其言可考,其法可求,使其相与学而明之。

若夫正心修身,使一人之行修,移之于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于乡邻族党,则一县之风俗成,人材出矣。

教化之行,道德之归,非远人也,可不勉欤!县之士来请曰:“愿有记。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名校文言文最新模考试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名校文言文最新模考试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模考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南通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孔融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也。

融幼有异才。

时河南尹李膺有重名,敕门下简通宾客,非当世英贤及通家子孙弗见也。

融年十余岁,欲观其为人,遂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李君通家子孙也。

”膺见融,问曰:“高明父祖,尝与仆周旋乎?”融曰:“然。

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

”众坐奇之,佥曰:“异童子也。

”山阳张俭,以中正为中常侍侯览所忿疾,览为刊章下州郡捕俭。

俭与融兄褒有旧,亡投褒。

遇褒出,时融年十六,俭以其少不告也。

融知俭长者,有窘迫色,谓曰:“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因留舍藏之。

后事泄,俭得脱走,登时收融及褒送狱。

融曰:“保纳藏舍者融也,融当坐之。

”褒曰:“彼来求我,罪我之由,非弟之过,我当坐之。

”兄弟争死,融由是名震远近,为后进冠盖。

司徒大将军辟举高第,累迁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年三十八。

承黄巾①残破之后,修复城邑,设庠序,举贤才,显儒士。

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令配食县社。

融在北海,自以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时豪俊皆不能及。

亦自许大志,且欲举军曜甲,与群贤要功,自于海岱②结殖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

然其所任用,好奇取异,皆轻剽之才。

至于稽古之士,谬为恭敬,礼之虽备,不与论国事也。

高密郑玄,称之郑公,执子孙礼。

及高谈教令,盈溢官曹,辞气温雅,可玩而诵。

论事考实,难可悉行。

融在郡八年,仅以身免。

帝初都许,是时天下草创,融不识时务,又天性气爽,颇推平生之意,狎侮太祖。

太祖③外虽宽容,而内不能平。

御史大夫郗虑知旨,以法免融官。

十三年,融对孙权使,有讪谤之言,坐弃市。

(选自《三国志》卷十三注,有删节)【注】①黄巾:指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头包黄巾而得名。

苏锡常镇高三9月调研测试语文古代诗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苏锡常镇高三9月调研测试语文古代诗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材料一: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

子思、孟柯,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

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

”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

苟卿独曰:“人性恶。

桀、纣,性也。

尧、舜,伪也。

”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

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

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

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以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

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节选自苏轼《苟卿论》) 材料二: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

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

斯亦未尝以其学事奏。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住,得商鞅任之。

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

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

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

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

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注]。

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

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

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

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

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战!(节选自姚鼐《李斯论》) [注]中侈君:投合残暴放纵的君主。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专题03 文言文阅读(过关训练)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专题03 文言文阅读(过关训练)

专题03文言文阅读过关训练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节选自《礼记·大学》)(二)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惹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教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节选自《礼记·大学》)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明.明德彰明B.先齐.其家使……整齐有序C.如恶恶.臭厌恶D.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偏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B.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夫晋,何厌之.有C.食而.不知其味人而.不仁,如礼何D.此谓诚于中,形于.外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B.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C.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D.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4.下列有关文章内容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和“礼、乐、射、御、书、数”等基本礼节和知识技能。

高中高三课内文言文检测50题

高中高三课内文言文检测50题

高三课内文言文检测50 题高三课内文言文50 测试1、以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同样的一组是()①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② 又前而为歌曰③ 乃朝服,设九宾④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⑤ 使使以闻大王⑥箕踞以骂曰⑦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⑧ 皆白衣冠以送之A. ①②③B. ④⑤⑦C. ②③⑧D. ①⑥⑧2、以下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是()①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②既东封郑③若不阙秦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⑤越国以鄙远⑥若亡郑而有利于君⑦烛之武退秦师A ③④⑦B⑤⑥⑦ C ②③⑥D①②⑦3 、以下语句从句式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求人可使报秦者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③秦城恐不行得,徒见欺④设九宾礼于廷⑤会于西河外渑池⑥而君幸于赵王⑦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⑧以勇气闻于诸侯⑨何以知之⑩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A.①/ ②⑦ / ③⑥⑩ / ④⑤⑧ / ⑨B.①②⑦/③⑥⑩ / ④⑤⑧ / ⑨C.①②⑦ / ③⑩ / ④⑤⑥⑧ / ⑨ D .① / ②⑦/③⑩ / ④⑤⑥⑧ / ⑨4、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种类不一样于其余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A .秦王恐其破璧B.且庸人尚羞之..C.宁许以负秦曲D.毕礼而归之..5.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邻近的一项是()A.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管。

..B. 群臣惊讶,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D.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6.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进兵北略地略:打劫、争夺。

B. 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可是,不过。

表示稍微的转折。

C.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喜爱,快乐。

D. 今行而无信信:相信。

7.选出以下各句中加线词与例句中的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外连衡而斗诸侯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吾因此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尔后私仇也D.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8、以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头发上指B、此亡秦之续耳..C、拔剑撞而破之D、沛公今事有急..9、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附解析

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附解析

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附解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说居庸关清·龚自珍居庸关者,古之谭①守者之言也。

龚子曰:“疑若可守然。

”“何以疑若可守然?”曰:“出昌平州,山东西远相望,俄然而相辏相赴,以至相蹙。

居庸置其间,如因两山以为之门,故曰:‘疑若可守然。

’”/关凡四重,南口者,下关也,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

出北门十五里,曰中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

出北门又十五里,曰上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

出北门又十五里,曰八达岭,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

盖自南口之南门,至于八达岭之北门,凡四十八里,关之首尾具制如是,故曰:“疑若可守然。

”下关最下,中关高倍之,八达岭之俯南口也,如窥井形然,故曰:“疑若可守然。

”自入南口,城甃②有天竺字、蒙古字。

上关之北门,大书曰:“居庸关,景泰二年修。

”八达岭之北门,大书曰:“北门锁钥,景泰三年建。

”自入南口,流水啮吾马蹄,涉之瑽然鸣,弄之则忽涌忽洑而尽态,迹之则至乎八达岭而穷。

八达岭者,古隰余水之源也。

自入南口,木多文杏、柿、苹婆③、棠梨,皆怒华。

自入南口,或容十骑,或容两骑,或容一骑。

蒙古自北来鞭橐驼④与余摩肩行时时橐驼冲余骑颠余亦挝蒙古帽堕于橐驼前蒙古大笑。

余乃私叹曰:“若蒙古,古者建置居庸关之所以然,非以若耶?余,江左士也,使余生赵宋世,目尚不得睹燕赵,安得与反毳⑤者相挝戏乎万山间?生我圣清中外一家之世,岂不傲古人哉!”蒙古来者,是岁克西克腾、苏尼特,皆入京诣理藩院交马云。

自入南口,多雾,若小雨。

过中关,见税亭焉。

问其吏曰:“今法网宽大,税有漏乎?”曰:“大筐小筐,大偷橐驼小偷羊。

”余叹曰:“信若是,是有间道矣!”自入南口,四山之陂陀之隙有护边墙数十处,问其民,皆言是明时修。

微税吏言,吾固知有间道出没于此护边墙之间。

承平之世,漏税而已。

设生昔之世,与凡守关以为险之世,有不大骇北兵自天而降者哉!降自八达岭,地遂平。

又五里,曰坌道。

高三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1.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 “缘溪行”中的“缘”:- “悉如外人”中的“悉”:(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文中描述的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2. 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其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 “政通人和”中的“政通”:- “气象万千”中的“气象”:(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文中“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一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根据文言文《出师表》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出了哪些治国建议?(2)文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1)“缘”:沿着;“悉”:全部。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024届高考古文阅读能力过关练习(含答案)

2024届高考古文阅读能力过关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文阅读能力过关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故狗似猩,矍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

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

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

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

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

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

故唯圣人为能。

和,乐之本也。

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

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

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传》,有删改)材料二庞葱①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

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二》,有删改)【注】①庞葱:一作庞恭,魏国大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文言文过关检测试题高三文言文过关检测试题注意: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选择题涂在答题卡上。

一、课内积累(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A.一日,大母过余曰责备归有光《项脊轩志》正解:探望。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喜爱贾谊《过秦论》正解:吝惜。

C.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揭发《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正解:开仓赈民。

D.籍吏民,封府库登记司马迁《鸿门宴》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戍卒叫,函谷举杜牧《阿房宫赋》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庄子《逍遥游》正解:(被)攻占;全。

B、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归有光《项脊轩志》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柳宗元《小石城山记》正解:类:像。

C、举匏尊以相属苏轼《赤壁赋》尚书固负若属耶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正解:属,劝酒;类,辈。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李密《陈情表》正解:夺,耽误;强迫,强行更改。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的一项是(D)A.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正解:果然,古义:饱足的样子。

今义: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B.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正解:因为,古义:于是写了。

今义:表示原因;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

C.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正解:假设,古义:借备。

今义:姑且认定;虚构。

我还未吃晚饭,请代为做点简单的食物。

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贾谊《过秦论》正解:区区:小,少。

形容微不足道。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不相同的一组是(C)A、杀一老卒,何甲也?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荀子·劝学》正解,甲、水,名词作动词。

B、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正解:安、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C、三年不治,臣请死之刘向《晏子治东阿》项伯杀人,臣活之司马迁《鸿门宴》正解:死:为……而死,为动用法。

活:使……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D、骊山北构而西折杜牧《阿房宫赋》日行丐取于市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正解:名词作状语。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苏洵《心术》正解:上句所和为配合使用,表示被动;下句用在形容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物。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柳宗元《小石城山记》正解:上句的乃:却,竟然,下句乃为才,副词。

C、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林觉民《与妻书》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正解:上句其表示祈使,副词;下句表示反诘,副词。

D、相与枕藉乎舟中苏轼《赤壁赋》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欧阳修《六一居士传》正解:相当于于,在,介词。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A、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因恬然,且大乱,若何?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正解:将要,副词。

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

且大乱,若何?译:您看到百姓受到残暴的伤害,却无动于衷。

大乱将要发生,您怎么办?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苏轼《赤壁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正解:上句与为和,连词。

下句与为和,介词,跟。

C、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仰观宇宙之大王羲之《兰亭集序》正解:上句之:这,代词;下句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

D、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韩愈《师说》正解:上句则:就,连词;下句则:却,连词。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C)A、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归有光《项脊轩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正解:表示修饰(状态),连词;并且,表示递进,连词。

B、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正解:按照,介词;表示目的,连词。

C、龟玉毁于椟中《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正解:在,介词。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劝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正解:于此,兼词;这里,代词。

8.下列的句子,与何以伐为?的句式结构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A.奚以知其然也?庄子《逍遥游》正解:与例句均为疑问句中介词的宾语前置。

B.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鄢》C.大王来何操?司马迁《鸿门宴》D.欲谁归罪?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正解:B、C、D均为疑问句中动词的宾语前置。

二、课外阅读(选择题每题3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2题。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

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

性好《庄》《老》,每隐身自晦。

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涛年四十,始为郡主簿。

举孝廉,州辟河南从事。

咸熙初,相国左长史,时帝以涛乡闾宿望,命太子拜之。

帝以齐王司马攸继景帝后,素又重攸,尝问裴秀曰:大将军开建未遂,吾但承奉后事耳。

故立攸,将归功于兄,何如?秀以为不可,又以问涛。

涛对曰:废长立少,违礼不祥。

国之安危,恒必由之。

太子位于是乃定。

太子亲拜谢涛。

及羊祜执政,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

由是失权臣意,出为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

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

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

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曰:夫用人惟才,不遗疏远单贱,天下便化矣。

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

涛中立于朝,晚值后党专权,不欲任杨氏,多有讽谏,帝虽悟而不能改。

帝尝讲武于宣武场,涛时有疾,诏乘步辇从。

因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

初,涛布衣,家贫,谓妻韩氏曰: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但不知卿堪公夫人不耳。

及居荣贵,贞慎俭约,虽爵同千乘,而无嫔媵,禄赐俸秩,散之亲故。

初,陈郡袁毅尝为鬲令,贪浊而赂遗公卿,以求虚誉,亦遗涛丝百斤,涛不欲异于时,受而藏于阁上。

后毅事露,槛车送廷尉,凡所以赂,皆见推检。

涛乃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

(节选自《晋书·山涛传》,有删改)【注】景帝:即晋景帝司马师。

他是晋文帝司马昭的之兄,在曹魏时期曾任大将军之职。

译文: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人。

山涛很小就失去父亲,家境贫寒,年少时就有器量,独特不。

他生性喜爱《老子》、《庄子》,常常有意掩盖自己的锋芒,不让人知道。

他和嵇康、吕安等人很要好,后来又遇到阮籍,就结交成竹林贤士,有了不必开口就彼此心领神会的默契。

山涛四十岁时,才做郡主簿。

他被荐举为孝廉,州里征召他任河南从事。

咸熙初年,山涛任相国左长史。

当时因为山涛在乡里一向具有威望,晋文帝就叫太子前往拜谒。

晋文帝司马昭把齐王司马攸过继给亡兄司马师为嗣,平时也看重司马攸,曾对裴秀说:我的亡兄大将军司马师开国建功未能如愿,我不过是继承了他的身后事罢了,所以要立司马攸,将来好归功于兄长,你看如何?裴秀认为不能这样做。

司马昭又拿这件事问山涛,山涛回答:废弃年纪大的而立年纪小的,违背礼制,不吉祥。

涉及国家安危的大事,一定要依循古制。

于是,太子的位置才确定下来。

太子亲自去拜谢山涛。

等到羊祜执政时,当时有人想加害裴秀,山涛坚决地保护了他。

他因此违背了朝廷权臣的心意,被外放出京做冀州刺史,兼任宁远将军。

山涛两次位居选拔人才的吏部官位十多年,每有一个职位空缺,他就先拟定几个人,等到诏书有了皇帝用人意向之后,他再公开启奏,把顺随皇帝心意放在首位。

所以皇帝所用的人,有的并不是最佳的推荐人选。

一般人不了解内情,认为是山涛凭自己的好恶任意选人。

有人在皇帝面前攻击诬陷山涛,所以皇帝亲手给山涛写信告诫他说:任人唯才,不遗漏疏远贫寒低贱的人,天下就太平了。

但山涛的行为依然如故,一年之后,众人的不平情绪才平息下来。

山涛在朝中做官,晚年正好遇上皇后的党羽外戚专权,他不想让杨氏掌权,多次委婉地劝谏皇帝,皇帝虽然明白,却不改正。

皇帝曾经在宣武场讲习武事,当时山涛有病,皇帝让他乘轿子跟从。

山涛趁机和卢钦谈论用兵之本,认为不应该废除州郡的军备,他的议论很精当。

起初,山涛是平民,家中贫困,他对妻子韩氏说:忍耐饥寒,我以后将做三公,但不知道你能否当公夫人!等到山涛荣华富贵以后,他忠诚谨慎俭朴节约,虽然爵位如同诸侯,却没有纳妾。

他还把得到的俸禄赏赐,散发给了亲朋故旧。

当初,陈郡人袁毅曾做鬲县令,贪污枉法,而且贿赂公卿,以便求得虚名,他也送给山涛一百斤丝,山涛不愿独自跟当时的人有别,接受丝并藏在阁楼上。

后来袁毅贪污行贿之事败露,被押入囚车送交廷尉治罪,凡是接受他所贿赂的人,都被追究。

山涛就取出丝交给官吏,上面积有多年的灰尘,印封完好如初。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州辟河南从事征召B.大将军开建未遂如愿C.不遗疏远卑贱遗留正解:遗漏D.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废除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A.太子位于是乃定一年之后众情乃寝正解:才,副词。

B.帝以齐王司马攸继景帝以求虚誉正解:把,介词/来,连词。

C.而涛行之自若贪浊而赂遗公卿正解:但,表折关系的连词/而且,表递进关系连词。

D.或谮之于帝涛中立于朝正解:向,介词/在,介词。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山涛清正廉洁的一组是(D)少有器量,介然不废长立少,违礼不祥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不欲任杨氏,多有讽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A.B.C.D.正解:讲山涛的器量,讲山涛处事圆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山涛早年丧父,家境贫寒,却有气量,卓然不。

常常隐藏自己的才能,喜欢与当时的嵇康等名士结交。

B.山涛多次担任选拔人才的职位。

每有一个职位空缺,他总是先拟定几个人,然后再根据皇帝的用人意向公开启奏。

正解:多次担任有误。

文中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一句再居指两次。

C.从皇帝讲习武事还让山涛跟随以及山涛与卢钦谈论用兵之本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山涛是有军事才能的。

D.山涛为人正直,后戚专权时期,曾多次委婉地规劝皇帝,皇帝虽心知肚明却并未采取措施改变局面。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16题。

送秦中诸人引元好问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

至于山川之胜,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

故有四方之志者,多乐居焉。

予年二十许时,侍先人官略阳,以秋试留长安中八九月。

时纨绮气未除,沉涵酒间,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也。

长大来,与秦人游益多,知秦中事益熟。

每闻谈周、汉都邑及蓝田、鄠、杜间风物,则喜色津津然动于颜间。

二三君多秦人,与余游,道相合而意相得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