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过关测试——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0文言文阅读-八年级解析版
文言文阅读-八年级过关测试一、(2021·安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仰视天如匹练然。
水巴落,峡中平如油盎①。
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
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
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
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
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油盎:油瓶。
②罅:裂缝。
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沿.溯阻绝沿:______________(2)不以疾.也疾:____________(3)发.大溪口发:_____________(4)仰视天如.匹练然.如.……然:_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3.[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滟濒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___________ ;等到夏秋水涨时,___________。
4.[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1)顺流而下(2)迅速,快(3)出发(4)好像……的样子2.(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
3.江水低于滟濒堆(数十丈)江水高于滟灏堆(数十丈)4.甲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可以看出。
乙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高峻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悬崖峭壁耸人云霄可以看出。
专题23《小石潭记》(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④空,依据【乙】中的“纵意所如”“虽桃源之胜不过也”句意可知,这说明作者在此可以放松无拘束的在此游览山水之景,而且产生了即使美丽的桃花源也无法与之相比的美好感受,从而后烘托了作者喜悦(或陶醉)的心情。据此,本空可填写“喜悦”或“陶醉”等词语。
【乙】文“余性好山水,而吾桐山水奇秀,甲于他县”意思是:我天性爱好山水,而我们桐城县的山水特别秀丽,优于其他县。“吾尝以为看远山更佳,则此地虽无大山,而亦未尝不可乐也”意思是:我曾经认为观赏远山意趣更好,所以这里虽然没有大山,也未尝不令人愉悦。从以上可以看出乙文作者热爱家乡山水,并以欣赏此景为乐。
【点睛】参考译文:
字典查阅法
“许”的义项:
A.答应,允许 B.表示约数 C.这样 D.处所,地方
潭中鱼可百许头①“许”词义:选项_____。
“胜”的义项:
A.能承担,能承受 B.尽 C.胜过,超过 D.优美的
每遇胜日②“胜”词义:选_____项
课内知识迁移法
斗折蛇行 “斗折”词义: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雷辊雹散③ “雹散”词义:____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①空,依据【甲】文中的“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句意可知,其中“佁然不动”的意思是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这是静态描写;依据“俶尔远逝”句意可知,是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的意思。这是动态描写。因此,本空应该填写“动静结合”。
②空,依据“跳波急洑”局依可知,这里是写泉水奔涌的状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潭水水流湍急的特点。因此,本空可填写湍急(急速或迅疾)即可。
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枭①将东徙枭逢鸠②。
鸠曰:“子将安之?③”枭曰:“我将东徙④。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⑤我鸣,以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⑦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⑧恶子之声”。
(注释)①枭(xiāo):猫头鹰。
②鸠(jiū):斑鸠、雉鸠的统称,形似鸽子。
③子将安之:你打算到哪里(安家)?④徙(xǐ):迁徙。
⑤恶:厌恶,讨厌。
⑥以:所以。
⑦更:改变。
⑧犹:还是。
[1]结合注释,说一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枭将东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你觉得斑鸠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寓言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做任何事都应从根本着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B.要想让别人喜欢自己,只有让自己的声音更好听。
C.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
2. 课内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就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列字词。
以:________ 日中:________及:________ 探汤: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不能决也。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检测过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过关检测(期末复习)《世说新语》两则1.通假字: 尊君在不.( )2.一词多义:元方时.年七岁( ) 学而时.习之( ) 3.古今异义:太丘舍.去(古义: ;今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 ;今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 定;今义: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 ;今义: ) 下车引.之(古义: ;今义: )元方入门不顾.(古义: ;今义: ) 4.词类活用:友人惭.( ) 5.文言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 ;白雪纷纷何所似?(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6.字音字形:谢太傅.( ) 谢道韫.( ) 陈寔.( ) 尊君在不.( ) 7.重难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俄而..雪骤( ) 俄而雪骤.( ) 与儿女讲论文义..( )( ) 何.所似.( )( ) 公欣然..曰( ) 差.可拟.( )( )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柳絮因.风起(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 日中..( ) 太丘舍去..( )( ) 去后乃至..( )( ) 相委.而去( ) 下车引.之( ) 元方入门不顾.( ) 家君( ) 9.咏雪诗积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重点句子翻译: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期日中,过中不至,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论语》十二章1.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 ,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 ”, ) 2.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时习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 ) 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 温故.而知新.(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饭.疏食饮水( ) 4.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5.文言句式: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字音字形:论.语( ) 不亦说.乎( ) 愠.( ) 三省.( ) 传.不习乎( ) 罔.( ) 殆.( ) 箪.( ) 好.之者( ) 曲肱.( ) 笃.( ) 7.重难词语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说乎.( ) 吾日三省....吾身( )( )( ) 愠.( ) 君子..(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十有五...( )三十而立.( ) 传.不习乎( ) 四十而不惑.( )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 )六十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 ) 不逾矩..( )(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人不堪.其忧(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知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于.我如浮云( )饭疏食,饮水......( )肱.gong( ) 如浮云...( )择其善者..而从之( ) 逝.者如斯.夫( )( ) 必有我师焉.( ) 不舍.昼夜( ) 博学而笃.志( ) 仁.在其中矣( ) 川.上( ) 三军( ) 三军可夺.帅( ) 匹夫..( ) 笃志..( ) 仁.在其中( ) 8.成语归纳: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9.文章主旨:本文所选的这十二章,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滥竽充数齐宣王①使人吹竽②,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③请为王吹竽。
宣王说④之,廪食以数百人⑤。
宣王死,湣王⑥立,好一一听之。
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齐宣王:齐国的国君。
②竽(yú):古代的一种乐器。
⑧南郭处士:南郭先生。
④说:“悦”,喜欢、高兴。
⑤廪(lǐn)食(sì)以数百人:官府供给的粮食和那几百人一样。
⑥湣(mǐn)王:齐宣王后的继任国君。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必三百人(______)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______)[2]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生活中那些()A.弄虚作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B.溜须拍马,喜欢阿谀奉承的人C.夸夸其谈,经常言过其实的人2.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练习。
孟母断机杼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
”孟母以刀断其织。
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母曰:“自废学,若吾断斯织也。
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1]解释词语。
孟母方绩:()孟子惧而问其故()孟子之少也()旦夕勤学不息()[2]翻译句子。
1.孟母以刀断其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
”他成功了,你能从文中探知孟子成功的原因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短文。
六年级苏教版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
六年级苏教版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邯郸①学步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②邯郸?未③得国能,又失其④故行⑤矣,直⑥匍匐⑦而归耳。
注释:①邯郸:地名,战国时赵国国都,今河北邯郸市。
②于:介词,向。
③未:未曾,没有。
④其:代词,他。
⑤行:代词,他。
⑥直:副词,竟然。
⑦匍匐:爬行。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又失其故行矣。
故:________(2)直匍匐而归耳。
归:_________ [2]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选一选,填一填。
独具匠心鹦鹉学舌东施效颦标新立异生搬硬套独辟蹊径A.反义词:邯郸学步——(______)(______)(______)B.近义词:邯郸学步——(__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邯郸学步》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弦”字右半部分“玄”读________,“弦”读________。
[2]用“____”画出锺子期听到伯牙琴声时的感受。
[3]假如伯牙弹琴时志在杨柳,锺子期会怎么说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锺子期死后,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钻木取火燧明国①不识②四时昼夜③,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④。
后世有圣人⑤,游日月之外,至于⑥其国,息此树下。
有鸟若鸮⑦,以口啄树,灿然⑧火出。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练习。
孟母断机杼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
”孟母以刀断其织。
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母曰:“自废学,若吾断斯织也。
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1]解释词语。
孟母方绩:()孟子惧而问其故()孟子之少也()旦夕勤学不息()[2]翻译句子。
1.孟母以刀断其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
”他成功了,你能从文中探知孟子成功的原因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古人谈读书》节选部分,回答问题。
(一)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二)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漫浪:_______ ②急:_______ ③谓:_______ ④下流:_______[2]选段(一)是宋朝大理学家________的智慧之见,他在《观书有感》(其一)中也有经典之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段(二)是清朝文学家__________的读书心得,里面有两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2023年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预习七年级上-基础知识(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统编版2023年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预习七年级上-基础知识(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三军可夺.帅也(2)非学无以广.才(3)险躁则不能治.性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学而不思则.罔淫慢则.不能励精B.乐亦在其.中矣择其.善者而从之C.可以.为师矣静以.修身D.夫君子之.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是一封家书,教诲中蕴含期望,作者希望孩子能摒除杂念和干扰,专一学习。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C.孔子认为学习有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
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D.诸葛亮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劝诫自己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
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阅读下面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小学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小学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____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根据原文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2]给下列画“﹏﹏”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思援弓缴(zhuójiǎo)而射之。
为是其智弗(fúfó)若与?[3]下列句子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使弈秋/诲二人弈B.思援/弓缴而射/之C.为是其/智弗若/与[4]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读出(____)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读出(____)的语气。
A.疑问B.反问C.否定D.肯定[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南辕北辙》,完成习题。
南辕北辙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臣曰:“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③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④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选自《战国策》)导读: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②之:动词,往,到。
③用:资用,即路费。
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2)吾用多。
(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君之楚,奚为北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成语“南辕北辙”现在用来比喻__________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四年级上册语文版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版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王戎观虎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
王戎七岁,亦往看。
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选文有删改)[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纵百姓观之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了无恐色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戎却安然沉稳,一动不动,毫无害怕的表情。
”文中哪句话说的是这个意思?请用“_____”画出来。
[3]从当时情景看,为什么听到虎吼王戎并不害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片段——诸儿取之,回答问题。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1]“折枝”的意思是()A.折断了树枝。
B.压弯了树枝。
[2]从“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词可以看出树上结的李子很多。
[3]“诸儿竞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原句回答)[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理解。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小学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小学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折竹父欲令诸子合群。
乃捡取小竹多枝,如其子指数,坚束而令折之。
诸子悉力莫折。
父乃去束,人授其一,试之皆折。
父:“尔能同心合群,如竹之就束,又焉能折?若各自离心,则人人孤立,人之折尔易耳。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乃拣取小竹多枝(_____________)诸子悉力莫折(____________)试之皆折(___________)[2]翻译文中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你在这件事上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王冕好学冕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①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②之。
已而③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④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注释)①轼:就。
②挞:用鞭子打。
③已而:后来。
④执策:拿着书。
请仔细阅读后对下列句子进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窃入学舍”是说王冕偷偷地到学校旁听。
(________)2.父亲鞭打王冕是因为王冕没有默记学习的内容。
(________)3.母亲认为王冕对学习很入迷,应该让他去学习。
(________)4.在寺庙里,王冕直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读书,一直到天亮。
(________)5.短文通过具体事例充分表现出王冕是一个热爱学习,却不爱劳动的孩子。
(________)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墨鱼①自蔽②海有虫,拳然③而生者,谓之墨鱼。
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迹④墨而渔之。
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⑤自祸⑥也欤?人有恃⑦智,亦足以鉴。
注释:①墨鱼:乌贼。
②蔽:隐蔽。
③拳然:屈曲成一团的样子。
④迹:循着踪迹,即跟踪。
⑤所以:……的原因。
⑥自祸:给自己带来祸患。
⑦恃:凭借,依仗。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
(_________)(_________)(2)亦足以鉴。
(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则以墨蔽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说“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A.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B.只有掌握本领,才能保护自己C.遇到危险要保持冷静,不能慌张2. 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并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诗作者是_______朝的著名爱国诗人__________,他的字_________号_________。
四年级语文浙教版秋季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题
A.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语言、动作很搞笑)
B.乡人托以子偕往(一起,一同)
C.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回家)
D.解名尽处是孙山(尽头)
[2]这次考试落榜的人是____________。
[3]从上文看,孙山是个()的人。
A.满腹经纶B.能说会道
C.自私自利D.不通人情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讲述了燧人________的故事。
[3]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它教给了我们许多生存的本领,故事中的圣人就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这一自然现象的启发,悟出了钻木取火的道理。
[1]把文章补充完整。
[2]翻译:胤恭勤不倦。
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有关读书的故事?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过关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过关练习(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过关练习-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理解。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 )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该读出( )的语气。
A.反问____________B.疑问____________C.否定____________ D.肯定4.你从《学弈》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蜀鄙二僧蜀①之鄙②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③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教年来欲买舟④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⑤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⑥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蜀:四川。
②鄙:边远的地方。
③恃:凭借。
④买舟:租船。
⑤越:到了。
⑥顾:难道。
5.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吾欲之南海( )A.相当手“的”____________ B.往,到……去。
C.代指他(2)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A.欲望,欲念。
六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与思考。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
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
”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
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
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
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
”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注]①丹青:指绘画。
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
③绐:欺骗。
(选自《晋书•文苑》)[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若云兴霞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恒自梢至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尤善丹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为求之必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_____________”;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_____________”。
小学四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小学四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借衣雨中借人衣着之出,道泞失足,跌损一臂,衣亦少污。
从者掖①公起,为之摩②痛。
公止之曰:“汝第取水来涤吾衣,臂坏无与尔事。
”从者曰:“身之不恤③,而念一衣乎?”公曰:“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讨。
”[注释]①掖:扶②摩:抚摸③恤:爱惜1.解释下列加粗字或词。
(1)失足( ) (2)第( ) (3)涤(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从者掖公起,为之摩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身之不恤,而念一衣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赞同借衣人的做法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小古文阅读。
勿贪多瓶中有果。
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
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
母曰:“汝①勿贪多,则拳可出矣②。
”(注释)①汝(rǔ):你。
②矣(yǐ):了。
[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瓶中/有果。
B.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
C.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D.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
[2]“取之满握”中的“之”指的是()A.瓶子B.瓶中的果子C.瓶口D.拳头[3]对“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你不要贪多,少拿几个果子,手就可以出来了。
B.我不要那么多,你握紧拳头就可以出来了。
[4]这篇小古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文直通车。
浙江省嘉兴市2024届高三基础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嘉兴市2024届高三基础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说性作品要传达的是知识——在读者经验中曾经有过或没有过的知识。
想像文学是在阐述一个经验本身——那是读者只能借着阅读才能拥有或分享的经验——如果成功了,就带给读者一种享受。
阅读论说性作品,读者应该像只捕食的小鸟,经常保持警觉,随时准备伸出利爪。
在阅读诗与小说时,相同的活动却有不同的表现方法。
如果容许的话,我们可以说那是有点被动的活动。
在阅读一个故事时,我们一定要让故事在我们身上活动。
我们要让故事贯穿我们,做任何它想要做的事。
我们一定得打开心灵,接纳它。
我们应该感激论说性的作品,哲学、科学、数学这些学科塑造出我们活着的真实世界,但我们也不能活在一个完全是这些东西的世界里,偶尔我们也要摆脱一下这些东西,到一个更深沉或更伟大的真实里。
这是我们内在的真实世界,我们独特的世界观。
阅读想像文学会使我们平时未曾接触的部分自我获得深深的满足。
阅读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应该以形成某种深沉的经验为目标。
想像文学会尽量使用文字潜藏的多重字义,好让这些字特有的多元性增加文章的丰富性与渲染力。
作者会用隐喻的方式让整本书整合起来,就像注重逻辑的作者会用文字将单一的意义说明清楚一样。
多重含意的隐喻在字里行间所传达的讯息,有时比文字本身还要丰富。
整首诗或故事所说的东西,不是语言或文字所能描述的。
诗人马克·范多伦曾经说:“在诗与戏剧中,叙述是让人更模糊的一种媒介。
”譬如,你根本就无法在一首抒情诗的任何文句中找到任何他想要“说明”的东西。
然而就整首诗来看,所有字里行间的关联与彼此的互动,却又陈述了某种完全超越主旨的东西。
诗与故事能带给我们愉悦,同时也能教育我们,但这与科学及哲学教导我们的方式不同。
论说性的作品不会提供我们新奇的经验。
他们所指导的经验是我们已经有的或可以获得的。
这也是为什么说论说性作品是教导我们基本的原理,而想像文学则藉由创造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的经验,教导我们衍生的意义。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与思考。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这部书内容中的学术观点属于________学派,而孔子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解释加点的字。
问其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__________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日中则如盘盂: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孔子不能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
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给下列汉字注音。
衔(____)堙(____)溺(____)[2]“少女”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________。
[3]联系文章内容,结合注释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
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yù yì)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 qiān),__________。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2]把画横线的地方按原文填空。
[3]解释所填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丁生爱弟丁生有弟,甚爱之。
一日,弟疾①,卧床不能起。
丁生暇②时,辄③坐床前,为弟讲故事,唱歌曲,以解其闷。
及④疾愈,始已。
——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①疾:病,身体不舒服。
②暇(xiá):空闲。
③辄(zhé);总是,就。
④及:等,等到。
[1]“甚爱之”和“甚聪惠”的“甚”都是“很,非常”的意思()A.正确B.错误[2]“甚爱之”中“之”的意思是()A.代词,指丁生B.代词,指丁生的弟弟[3]在弟弟卧床不能起时,丁生都为弟弟做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小古文阅读。
陈晋之读书法①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
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
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④良为得法⑤云。
⑥(注释)①本文选自《扪虱新话》,题目为编者自拟。
陈晋之:人名。
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
③癖:毛病。
④陈贤:对陈晋之的美称。
⑤良为得法:甚得读书之道。
⑥云:语气词。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只画一处)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过关测试——文言文阅读姓名学号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①九世孙。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
州举有道②,不应。
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③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擿④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
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
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
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新唐书.李白传》)【注解】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唐玄宗二年追谥。
②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
③靧:(huì)洗脸。
④擿:(tì)挑剔,挑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子天才英特..英特:才智超群。
B.帝欲官白,妃辄沮.止.沮止:阻止。
C.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转侧:翻来覆去。
D.白浮游..四方浮游:漫游。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更客任城”的“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
B.力士素贵,耻.之。
C.递欲官.白,妃辄沮之。
D.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
3.下列句中的“之”字全指李白的一项是()(1)白之生(2)因以命之(3)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4)见郭子仪,奇之(5)力士素贵,耻之A.(1)(2)(3) B (2)(3)C.(3)(4)(5) D (1)(2)(3)(5)4.李白傲视权贵、不事权贵的一组是()(1)即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2)为任侠,轻财重施(3)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4)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5)与知章……为“酒中八仙人” (6)益骜放不自修(7)著官锦袍坐中,旁若无人(8)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A.(1)(3)(5) B.(2)(4)(7)C.(4)(6)(8)D.(1)(6)(8)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贺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感叹他是天上贬下人间的诗人,由此可见李白虽诗歌成就很高但不被重用。
B.李白才气横溢,狂放不羁,傲视权贵,迫于怀才不遇的现实,只有恳求还山,浮游四方。
C.安史之乱爆发,李白误上永王李璘意欲谋反的贼船,险遭杀身之祸,幸遇郭子仪的帮助,才得以长期流放夜郎,最后在流放途中遇赦得返。
D.李白的一生历尽磨难,最后死于穷愁潦倒之中,他的遭遇正是历史上怀才不遇者的命运的写照。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够准确的一项是()A、少益.以学,可比相如增加B、论当世事,奏.颂一篇进、奉献C、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拿起D、有诏长流.夜郎流浪7.下列各组句子里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知章见.其文,叹曰B、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白犹与徒醉于.市C、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永王璘辟为.府僚佐D、擿其诗以.激杨贵妃代宗立,以.左拾遗召8.下列句子编为四组,都能表现李白才华横溢的一组是()①十岁通诗书②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③援笔成文,婉丽精切④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⑤使高力士脱靴⑥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⑥9.下面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年轻时即显露才华,益州长史苏颋见到李白特别惊异,称赞李白“天才英特”,完全能赶得上汉代的司马相如。
B、李白和吴筠关系友好,吴筠进京他也到了长安;经贺知章引荐得玄宗赏识,进而供奉翰林。
C、李白生平爱酒,在任城时为“竹溪六逸”之一,居长安时长在街市饮酒,成为“酒中八仙人”之一。
D、安史之乱时李白曾在永王李璘幕下当僚佐,李璘失败李白论罪当斩。
由于当初在并州时李白曾救过郭子仪,这时郭子仪全力营救,终于免于斩刑。
10.翻译(1)少益以学,可比相如译文:(2)子,谪仙人也译文:(3)益骜放不自修译文:(4)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译文:(5)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译文:答案1.C (转侧:来往,辗转迁移)2.C(“官”“客”是名词作动词;A “异”是意动;B “耻”是意动;D “亲近”形容词作名词)3.B ((1)取消句子独立性(4)代郭子仪(5)代脱靴之事)4.C5.A6.D(流放)7.A(B对、向/在C表被动/做D连词,来/把、用)8.A(⑤⑥句分别表现其蔑视权贵和有侠义之气)9.A(原文中有“少益以学”的前提)10.(1)稍微加以学习,可以比得上司马相如(2)你是谪降人世的神仙啊(3)更加傲慢放任,不修养自己的德行(4)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替李白脱鞋,深以为耻,于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
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以阻止。
(5)道经寻阳,将李白释放了,并聘请他为行军参谋,没多久,又辞去参谋之职。
参考译文: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第九代孙。
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
神龙(705—707)初年,他的父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江油)。
李白诞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而取其字为太白。
十岁时就通读诗书,及至长大成人,隐居于岷山。
当时所在州郡以有道科举荐他,他没有应举。
苏颋为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时,见到李白,感到惊异,说:“这个青年天才英特,如果再少加努力,增加点学问,便可以同汉代的司马相如相比。
”然而李白喜欢纵横家的那一套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财好施。
后来,李白又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于徂来山,成日酣饮沉醉,当时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和吴筠友善。
吴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了长安。
李白在长安,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地说:“您,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
”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论当代的大事,献上一篇赋颂。
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
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忽然意有所感,想要听演奏歌唱李白的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馀思。
玄宗皇帝爱他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
李白曾经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为他脱鞋。
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当替李白脱鞋,深以为耻,于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
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以阻止。
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桀骜不群,放荡不羁,和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酒中八仙人”。
李白恳求引退还山,玄宗皇帝也就赐给他金帛,让他回去。
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经于夜间借着月色,和崔宗之乘船从采石矶至金陵(今江苏南京),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乱,李白辗转于宿松(今属安徽)和匡庐(今江西庐山)之间。
永王李璘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起兵,心怀不轨,他即逃回彭泽(今属江西);永王失败了,李白论罪当斩。
当初,李白游并州(今山西太原)曾见郭子仪,郭暗暗称奇。
当时郭子仪曾犯法,应受处罚,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处罚。
及至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使李白幸免于一死,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
正好碰上大赦,又返回寻阳(今江西九江),因事获罪下狱。
那时宋若思率领吴地之兵三千人将赴河南(今河南洛阳),道经寻阳,将李白释放了,并聘请他为行军参谋,没多久,又辞去参谋之职。
李冰阳任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白去投奔他。
代宗即帝位后,召李白左拾遗之职,而这时李白已逝世了,终年六十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