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浅谈家庭暴力

合集下载

从社会学角度看待家庭暴力

从社会学角度看待家庭暴力

从社会学角度看待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给受害者带来的伤害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包括心理上的创伤。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家庭暴力是一种社会不公问题,它与社会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首先,家庭暴力与文化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

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使得很多男性认为他们拥有对女性的掌控权力,而这种观念在某些文化传统中得到了强化。

比如,在一些地区,男性在家庭中享有显然的优势,女性则要服从男性的决策并承担家务。

当女性对此感到不满并试图反抗时,这种文化传统就会转化为家庭暴力。

其次,家庭暴力与经济环境有关。

经济困难可能是家庭暴力产生的一个因素。

失业和经济萧条等因素可能会增加人们的精神压力和恐惧感,进而造成暴力行为。

家庭成员的失业和财政困境可能使得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变得更为困难和紧张,因此家庭内的冲突可能会激化。

在某些情况下,男性的失业或收入不足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家庭中失去地位和尊严,也会加剧家庭暴力问题。

最后,社会政治因素也与家庭暴力密切相关。

一个社会的阶级和种族结构可能会影响到其家庭暴力的特征。

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女性和贫困家庭更容易成为暴力行为的受害者。

同时,司法系统的有效性和社会对家庭暴力的认知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如果一个社会对家庭暴力持亲戚保密的态度或认为家庭暴力的行为是正常的,那么暴力的记录和报告可能会受到限制,从而让这种问题得以继续存在。

解决家庭暴力问题需要涉及到文化、经济和社会政治上的多个方面。

虽然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也对这种问题的解决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家庭暴力问题。

除了整体社会环境的改善外,家庭暴力的预防和处理还需要加强公共机构(如警察、法院、社会服务)的角色,并提供支持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服务 (如医疗、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

因此,在以社会学角度分析家庭暴力的问题时,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劳动力市场、文化传统和家庭经济以及司法体系等方面的因素。

个人对家庭暴力的看法

个人对家庭暴力的看法

个人对家庭暴力的看法家庭暴力,简称家暴,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反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

家暴发生于血缘、婚姻、收养关系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之间,例如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子女,通常妇女和儿童是家暴的注要受害者。

俗话说:“夫妻百年修得同船渡”,一桩美好的婚姻是需要两个人互相信任,互相扶持才能维持的,而家暴常常是破坏婚姻的杀手。

其实,受害者在承受身体伤害时更加承受着精神上折磨。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家庭暴力的产生呢?首先,我觉得是施暴者的受教育程度太低,素质差。

一个好的丈夫、负责体贴妻子的丈夫,会对自己的妻子大打出手吗?肯定不会。

即使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也不能不尊重自己的妻子,不尊重女性。

主要是施暴者在道德和人格方面出现了问题,武力是解决不了任何额问题的。

第二,受暴者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太低,这是导致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方一旦在家庭中有了绝对的权威,这种权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愈加的膨胀,被金钱迷失了双眼,把金钱看得比什么还重,而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便把所有的不快都发泄给对方。

第三,受暴者对施暴者的迁就态度。

受暴者总是对施暴者抱有幻想,迁就和宽容的态度,总以为他们那样的行为不会有第二次。

可是她们却万万没有想到,悲剧还在后面。

心理学上认为,施暴者在第一次是施暴的时候是会觉得内疚,这是发自心底的,第二次仍会有自责,而且这种内疚会加重,但如果不幸有第三次的时候出现,那么在以后,他不会有任何的心理上的内疚,他们会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

所以,面对第一次家暴的侵害时,千万不要抱以宽容,迁就的态度,这样只会导致相反的后果,应该尽早向相关部门或单位,(如妇联)报告和和求救。

第四,大男子主义和女人的软弱。

自古我国就有“为妻子与小人难养也”“三从四德”的说法,封建“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男人认为女人就应该听从自己的,男人就是天,不顺从旧得教训。

而加上女人的软弱,缺少反抗精神,而使得男人越来越放纵自己的暴力行为。

家庭暴力的心理学分析

家庭暴力的心理学分析

家庭暴力的心理学分析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中,一个成员对另一个成员进行身体、心理、性或经济上的虐待或威胁行为。

这种行为会对受害者造成长期的心理创伤和心理压力。

下面是对家庭暴力心理学的一些分析。

1.权力与控制:家庭暴力往往涉及权力与控制问题。

加害者往往试图通过施加暴力来掌控受害者,并迫使其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这种控制的手段可以是恐吓、胁迫、威胁或智力上的操控。

加害者试图通过这些行为来满足自己的控制欲望,保持对受害者的统治地位。

2.自尊和尊严的剥夺:家庭暴力严重侵犯了受害者的自尊和尊严。

加害者经常对受害者进行贬低、侮辱和羞辱的行为,使其感到自己的价值被否定,进而削弱自尊心。

受害者可能开始相信他们配不上尊重和尊严,从而渐渐失去对自己的自信和自主权。

3.心理创伤:家庭暴力对受害者造成持久的心理创伤。

这对受害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可能导致抑郁、焦虑、自杀倾向、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

加害者的暴力行为使受害者感到极度恐惧和无助,同时也削弱了他们的内在力量和抵抗能力。

4.周期性和累积性:家庭暴力往往呈周期性出现,并逐渐升级。

开始时,加害者可能对受害者进行辱骂或轻微的身体伤害。

随着时间的推移,暴力行为会逐渐加剧,并可能演变成更严重的身体伤害。

这种周期性和累积性的特征使受害者陷入一种循环中,很难脱离暴力的恶性循环。

5.子女的影响:家庭暴力对子女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问题。

子女在见证家庭暴力时会产生恐惧、无助和焦虑感。

他们可能在心理上受到创伤,并模仿此类行为,将来有可能成为加害者或受害者。

此外,这种环境对他们的情绪和社会发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6.女性暴力受害者心理特点:尽管男性在家庭暴力中也可能成为受害者,但女性是最常见的受害者群体。

女性暴力受害者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点,比如低自尊、缺乏自信、对未来感到恐惧等。

她们可能不敢寻求帮助,害怕暴力升级或后果更加严重,进而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

总结起来,家庭暴力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对受害者本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对整个家庭和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家庭暴力的社会学分析

家庭暴力的社会学分析

家庭暴力的社会学分析家庭暴力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对个体、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要深入理解和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社会学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社会学角度对家庭暴力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1.家庭暴力的社会根源首先,家庭暴力与社会的性别不平等密切相关。

在许多社会中,男性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权力和特权,而女性则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这种性别不平等导致了男性对女性的控制欲望和暴力行为,进而产生了家庭暴力。

其次,经济压力也是家庭暴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社会经济的压力,比如失业、贫困、经济不稳定等,会增加家庭内部紧张和冲突的可能性。

当经济压力逐渐增加时,家庭暴力的发生率也会上升。

再次,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对家庭暴力产生影响。

一些文化和社会习俗将男性视为家庭中的主导者,而将女性视为从属于男性的对象。

这种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使得家庭暴力在一些社会中被社会认可或默许。

最后,心理和社会因素也是家庭暴力的原因之一、家庭暴力的施暴者通常有心理问题、缺乏应对冲突的技巧,或者曾经亲眼目睹过或经历过家庭暴力,这些因素会使其更容易产生暴力行为。

2.家庭暴力的社会影响家庭暴力对个体、家庭和社会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对受暴力侵害的个体来说,他们可能会遭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导致自尊心下降、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家庭暴力对受害者的长期健康和幸福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对家庭来说,家庭暴力破坏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和谐关系,导致家庭功能的丧失。

儿童可能在这种暴力环境中受到伤害,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发展、教育和未来的人际关系。

对整个社会来说,家庭暴力会造成经济和资源的浪费,包括医疗费用、法律程序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花费。

此外,家庭暴力也破坏了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产生不利影响。

3.解决家庭暴力的社会途径为了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社会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和途径。

首先,重要的是加强性别平等教育和宣传。

社会应该努力改变那些将男性视为优越的文化观念,强调男女平等,并提倡尊重、互助和和谐的家庭关系。

家庭暴力问题浅析

家庭暴力问题浅析

家庭暴力问题浅析【摘要】家庭暴力是社会上一个严重的问题,给受害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本文从家庭暴力的定义和形式入手,介绍了家庭暴力的身体、心理和经济危害。

接着分析了家庭暴力的根源,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争执、压力和不良习惯等。

然后提出了预防和处理家庭暴力的措施,包括心理辅导、法律援助和社会支持等。

最后强调了家庭暴力的法律责任,提醒人们要依法维护家庭成员的权益。

家庭暴力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关键词】家庭暴力,定义和形式,危害,原因分析,预防,处理措施,法律责任,结论。

1. 引言1.1 家庭暴力问题浅析家庭暴力是一种在家庭环境中发生的暴力行为,包括身体暴力、心理暴力、经济暴力和性暴力等形式。

家庭暴力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给受害者带来身心双重伤害,对整个社会都带来了不良影响。

针对家庭暴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定义和形式、危害、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一严重问题。

家庭暴力不仅是家庭内部的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通过对家庭暴力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我们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其严重性,促使我们更加积极地采取措施来预防和处理家庭暴力问题,保护受害者的权益,维护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2. 正文2.1 家庭暴力的定义和形式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实施身体、心理或经济的虐待行为,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

家庭暴力的形式非常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肢体暴力、言语辱骂、精神虐待、性侵犯、经济控制等。

肢体暴力是最直接的形式,常常导致受害者受伤甚至死亡。

言语辱骂和精神虐待则会对受害者造成长期的心理创伤,影响其身心健康。

而性侵犯和经济控制则会剥夺受害者的尊严和自主权。

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通常是妇女和儿童,他们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难以保护自己。

而施暴者多为家庭中的强势一方,利用自己的权力对受害者进行控制和压迫。

如何看待家庭暴力?

如何看待家庭暴力?

如何看待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会对受害者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稳定和幸福。

如何看待家庭暴力?我们需要关注哪些方面?以下是几个关键点:1. 家庭暴力是什么?家庭暴力的定义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包括夫妻、父母和子女之间,或者有婚姻或感情关系的人之间,因争吵、不满、失控而产生的暴力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包括明显的身体暴力,也包括心理上的威胁、逼迫和控制等。

2. 家庭暴力的危害家庭暴力的危害不仅在于身体上的伤害,更在于对受害者心理上的影响。

长期受虐待的人会失去自信和自尊心,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

这种行为还会带来性别歧视、家庭破裂、社会不安定等问题。

3. 如何预防家庭暴力?预防是最重要的。

家庭成员应该尽量保持良好的沟通和相互理解,不时地表达爱和关心。

另外,政府也可以通过宣传教育、设立举报热线、加强法律惩处等手段来预防和应对家庭暴力的发生。

4. 如何帮助受害者?如果你发现某位朋友、亲戚或邻居可能遭受到家庭暴力,可以适当地询问情况,并提供支持和帮助。

仔细、耐心地倾听对方的感受,并尽量不要施加压力或指责。

另外,记得及时报警和寻求专业帮助。

5. 如何促进家庭和谐?促进家庭和谐需要大家携手努力。

夫妻之间应该多沟通、多理解,避免争吵和冲突。

父母需要多关心和支持孩子,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要。

子女则需要尊重父母,尽孝道。

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家庭都充满爱和温馨。

总的来说,家庭暴力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和关注。

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预防和消除家庭暴力,为每个家庭带来和谐、幸福和安宁。

浅析家庭暴力

浅析家庭暴力

浅析家庭暴力当前家庭暴力现象愈演愈烈,这不仅严重侵犯受害者合法权益影响,激化家庭矛盾,还势必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本文从家庭暴力的现状入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

标签:家庭暴力,现状,原因,对策家庭暴力,简称家暴,百度文库对它的解释为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捆绑、殴打、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精神、身体、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

1.我国家庭暴力现状据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组织的第三期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显示统计,我国24.7%的女性遭受过不同形式家庭暴力。

在整个婚姻生活中曾遭受过配偶侮辱谩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经济控制、强迫性生活等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

本次调查中显示的关于家庭暴力的情况反映着全部家庭成员所面临的状况,包括妇女、老人、儿童,也有男性受到家庭暴力,但男性受到家庭暴力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形式上、程度上都远远低于妇女、老人、儿童這三个群体。

并且由于家庭暴力通常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受到“家丑不可外扬”传统思想观念的保护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所以家庭暴力的现状远比我们调查到的要更加严重。

2.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2.1.传统历史.中国封建社会农耕经济,男性由于先天条件生产能力十分突出,所以男性地位逐渐提升,男权思想的封建伦理观念也在随之根深蒂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男性掌握着一家的经济大权,妇女儿童成为男性的所有品。

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等观念成为主导观念。

在男权思想的支配下,女性、儿童等弱势群体很难被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看待。

2.2.社会因素.社会宽容促进家庭暴力的肆虐。

除产生后果严重的家庭暴力案件外,对一些伤害不大,情节轻微的暴力现象,一句“清官难断家务事”就把家庭暴力排斥在法的管辖范围之外。

社会对家庭暴力的危害认识依然不足,尽管家庭暴力性质可能比社会上一般暴力恶劣,但它成了“四不管”即“ 邻居不劝,居委会不问,单位不管,不出人命执法机关不理”的真空地带,它实际上是对家庭暴力的默许,是对施暴者姑息纵容,也失去了法律应有的震慑预防作这虽有立法不完备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人们思想上对家庭暴力的宽容、认可态度。

解析对家庭暴力的若干思考

解析对家庭暴力的若干思考

对家庭暴力的若干思考一、对家庭暴力的界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内出现的家庭成员间的一方对另一方的暴力行为,包括身体伤害、精神摧残和性暴力。

家庭暴力是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常见的有捆绑、殴打、讥讽、辱骂、恐吓、不予理睬、性虐待、性暴力等。

家庭暴力主要包括夫妻间的暴力、父母子女间的暴力和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

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往往是家庭中的弱势群体,即家庭中的妇女、儿童和老人,其中约 90%为女性。

本文所说的家庭暴力,主要是指夫妻之间也即婚姻主体之间的暴力行为。

二、家庭暴力的社会现状及危害从广义上讲,家庭暴力既包括应受刑法惩罚的暴力犯罪行为,也包括应受治安管理条例处罚的违法行为,还包括应受民事制裁的一般侵犯妇女人身权利的行为。

从实践中看,构成犯罪应受刑法惩罚的家庭暴力案件只占家庭暴力行为的 15%左右,但却属恶性暴力案件,危害性极大,能被社会所关注和对施暴者给予应有的制裁。

而其他家庭暴力行为虽然也具有违法性,应受行政制裁或民事制裁,但却被视为家庭内部矛盾而忽视了它的危害性,客观上起到了纵容暴力行为的后果。

由于长期放纵这类暴力行为,导致了家庭暴力行为的升级。

近些年来,在婚姻家庭领域,家庭暴力问题比较突出。

一项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在北京市去年调解处理的12.7万余件各类纠纷中,因家庭纠纷就占 22000余件,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全国调查发现,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妇女高达30%。

国外家庭暴力状况也较严重。

英国近期的一些研究成果显示,在伦敦北部,有30%的妇女遭受过家庭暴力;12%的妇女在过去的一年报告过家庭暴力。

据美国司法部估计,美国每年要发生420万宗家庭暴力犯罪案件,其中 95%的受害者都是妇女。

家庭暴力已经成为影响美国妇女儿童身心健康乃至生活安全的重要因素。

据调查, 20世纪全世界有25%--50%的妇女曾受到过丈夫或男友的虐待,而在一些国家,这个比例高75%。

家庭暴力不仅直接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伤害和威胁,而且还会破坏家庭的稳定和安宁,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有关家庭暴力的若干思考

有关家庭暴力的若干思考

有关家庭暴力的若干思考近年来,家庭暴力问题日益严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也应该思考此问题的发生原因以及如何防止和解决这样的问题。

首先,家庭暴力的根源在于暴力施暴者与受害者之间的关系。

家庭暴力是一种以袭击、恐吓、强制等方式维持家庭统治的暴力行为。

其奥妙在于,家庭关系是亲密而复杂的,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常常有感情牵绊。

而家庭暴力常常带有一定的阴影和社会压力,受害者往往不愿公开这样的事情。

这些因素加重了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导致家庭暴力问题难以被公开和解决。

其次,家庭暴力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家庭文化中的某些偏差。

家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强的意义,人们更倾向于将家庭作为社会保障网的核心,而不是以个人自由和权利的角度来看待。

因此,当家庭暴力问题发生时,人们便往往过于强调家庭责任感,居于被暴力施暴者的角色反而容易成为家庭内养育孩子,保姆,烹饪等家务劳动的“理由和手段”。

对于家庭暴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家庭暴力的法规和制度的完善。

完善对家庭暴力的预防、处理、处罚等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专门机构,负责处理家庭暴力等非法行为。

其次,社会上的许多组织和志愿者应开展更多活动,组织宣传或扶持工作,同时会员也应成为这个家庭关系鲜明矛盾的时代的先驱。

最后,个人则应更加关注家庭暴力问题,及时上报,拒绝家庭暴力,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解决家庭暴力问题需要从根源上入手,从政府、社会和个人多重因素出发,采取多种措施,共同成为家庭暴力这一社会问题的掘起序幕。

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为今日和未来缔造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美好明天。

有关家庭暴力的若干思考

有关家庭暴力的若干思考

探讨解决家庭暴力的途径
01
提供安全庇护和援助
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安全庇护和援助是解决家庭暴力的第一步,包
括提供紧急庇护、医疗和心理咨询等。
02
加强法律制裁和教育宣传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同时开展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家
庭暴力的认识和意识。
03
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
建立警察、社会工作者、医疗和法律等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共同应
提供心理支持
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重 建信心和勇气,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加强社会宣传
通过媒体、公益活动等多种渠道,加强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宣传和 教育,提高公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文化宣传与引导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教育、宣传等途径,培养公众正确的性别平等观念 、家庭观念和道德价值观,从根本上预防家庭暴力的发 生。
家庭暴力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还对社会稳定和和谐 产生负面影响。
家庭暴力具有多种形式
家庭暴力可以表现为身体暴力、精神虐待、经济控制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都严重侵犯了 家庭成员的基本权利。
家庭暴力与性别无关
家庭暴力不仅仅局限于女性,男性也可能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性别不应该成为判断谁 更容易遭受暴力的依据。
对家庭暴力问题。
对未来预防家庭暴力的展望与规划
加强早期干预和预防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和意识,鼓励早期 发现和干预,预防家庭暴力的发生。
建立长期支持体系
为家庭暴力受害者建立长期的支持体系,包括心理、法律和经济 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监测和评估机制
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家庭暴力问题的动 态变化,为制定更加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浅议家庭暴力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浅议家庭暴力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浅议家庭暴力的危害成因及对策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的一种暴力行为,主要指在夫妻、父母与子女等亲属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身体、语言、经济、心理等多方面的施暴行为。

家庭暴力对个体和家庭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其成因主要包括社会观念、个体因素和家庭因素等,因此,应采取综合的对策来解决和预防家庭暴力。

首先,家庭暴力对个体和家庭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对于受暴者来说,他们经历了身体上的疼痛和伤害,不仅可能导致各种身体损害,还可能带来长期的心理创伤和社会影响。

一方面,受暴者可能会出现身体上的伤害,甚至导致严重的伤残和死亡;另一方面,受暴者经历了长期的恐惧、忧虑、自卑和自责等心理创伤,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和幸福感。

同时,家庭暴力也对整个家庭产生负面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因此产生矛盾和冲突,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其次,家庭暴力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社会观念是家庭暴力成因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都存在着男尊女卑的观念,传统的家庭结构也使得男性更容易产生暴力行为。

此外,个体因素也是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包括个人的性格、心理健康和经济压力等。

一些人天性暴力倾向,缺乏自控能力,心理不稳定,易于产生暴力行为。

此外,一些人面临着经济困境和失业等压力,也增加了家庭暴力发生的可能性。

最后,家庭因素也是家庭暴力成因的重要因素。

家庭环境的不和谐、冲突的持续存在,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不畅,都可能导致紧张和冲突的产生,甚至演变为暴力行为。

总之,家庭暴力给个体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其成因包括社会观念、个体因素和家庭因素等多方面因素。

为了解决和预防家庭暴力,我们应该采取综合的对策,包括加强社会教育和宣传、加强心理健康支持、提供经济援助和加强法律保护等。

只有通过多方努力,才能够实现家庭暴力的根本预防和治理。

浅析家庭暴力

浅析家庭暴力

家庭暴 力案件 , 应依法批准逮捕或提起公 诉 , 实 施 法 律 监 督 ; 民 法 院对 因 家 庭 并 人 暴力而起诉 离婚 的案件 ,应查清 事实, 公 正 审 理 , 确 系 夫 妻 感 情 已经 破 裂 , 依 如 应 法 判 决 离婚 , 时判 处 施 暴 者 承 担 民事 责 同 任; 司法行政机 关要加 强法制 宣传 , 增强 公 民法 制 观 念 和 妇 女 的 自我保 护 意 识 , 积 极 发 挥 基 层 人 民 调解 组织 重要 作用 , 时 及 化解家庭矛盾 , 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 。 ( ) 面 提 高妇 女 的 自身 素质 。 先 三 全 首 要提高妇 女的文化素质 , 文化程度决定其 社会地位和经济 收入 的高低 , 只有在经济 上 自立 了 , 能 摆 脱 在 家 庭 中依 附 男 人 的 才 状 况 。其 次 要 提 高妇 女 的法 律 意识 , 针 有 对性 的向妇 女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 使之懂 得 运 用 法 律 武 器 自我 保 护 。 次 要 培 养 妇 再 女“自尊、 自信 、 自立 、 自强 ” 的精 神 , 增强 妇 女 的 独 立 人 格 意 识 ,树 立 正 确 的 荣 辱 观 , 持 男 女 平 等 原 则 , 分 发 挥 “ 边 坚 充 半 天 ” 用。 作 总 之 , 庭 暴力 是 一种 社会 问题 , 须 家 必 动 员 全社 会 的 力量 , 用 各 种 手段 , 抓 共 运 齐 管, 综合 治理 , 能有 效地 预防和 惩 治 。 才 家庭

家 庭 暴 力 的 特 征
( 行为的隐蔽性。家庭暴 力通常发 一) 生在 家里 这 个特 定 场所 , 从主 体 来 看 , 暴 施 者 和 受 害者 之 间具 用特 定 的亲 属 关系 。施 暴 者一 般在 家庭 中处 于 强势地 位 ; 受害 者一

关于家庭暴力的心得体会-家庭暴力启发

关于家庭暴力的心得体会-家庭暴力启发

关于家庭暴力的心得体会-家庭暴力启发在我们的社会中,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对受害者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与痛苦。

我通过研究和思考,对家庭暴力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我愿意与大家分享。

家庭暴力是一种深层次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个体行为,更是社会问题的一种体现。

它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力关系失衡,以及对个体尊严和人权的践踏。

家庭暴力的根源可能来自于社会文化观念、性别不平等、家庭教育方式和心理问题等多方面因素。

因此,应该从多个层面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家庭暴力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家庭教育的力度。

父母应该扮演好良好的榜样,为子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家庭教育的宣传和培训,帮助家长提高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只有通过正确的家庭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爱和尊重,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社会教育的力度。

学校应该通过课程设置、活动组织等方式,加强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和人权教育。

公众媒体也应该在宣传中重视对家庭暴力的指导和谴责。

增加社会对家庭暴力的关注和讨论,可以帮助更多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加入到解决家庭暴力的行动中来。

此外,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政府应该加大对家庭暴力的打击力度,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受害者的权益。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到家庭暴力防范工作中来,形成多方合力,共同营造一个无暴力、平等和和谐的社会环境。

总之,解决家庭暴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同时完善法律和政策体系,共同打造一个没有家庭暴力的美好社会。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打造一个更加和谐、平等的社会而努力!以上是我对于家庭暴力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和思考。

家庭暴力研究

家庭暴力研究

家庭暴力研究家庭暴力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伤害。

为了深入了解家庭暴力的本质、原因以及解决办法,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本文将就家庭暴力的定义、影响、原因和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加深对家庭暴力问题的认识。

一、家庭暴力的定义和形式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成员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实施言语、心理、经济或身体上的伤害行为,造成受害者受虐待、伤害或恐惧的现象。

家庭暴力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言语威胁、肢体虐待、控制剥夺自由、性侵犯等。

二、家庭暴力的影响家庭暴力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长期而严重的影响。

心理上,受害者常常感到自卑、无助、恐惧和焦虑;身体上,受害者常常遭受身体伤害和健康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受害者也可能面临经济和社交困境。

此外,家庭暴力还对儿童产生了负面影响,长期的暴力环境容易导致儿童出现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

三、家庭暴力的原因家庭暴力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家庭暴力与家庭结构有关,一些研究发现,低收入家庭和单亲家庭更容易出现家庭暴力。

其次,教育水平和文化背景也对家庭暴力产生影响,缺乏教育和觉悟的人更容易出现家庭暴力问题。

另外,家庭暴力与个体特征密切相关,如性别、年龄、性别角色认同等。

四、家庭暴力的干预措施为了减少和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社会应该采取一系列相应的干预措施。

首先,公众教育和宣传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开展宣传活动,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和认识度。

其次,设立专门的家庭暴力援助机构,为受害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包括心理辅导、法律援助和庇护所等。

最后,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严惩家庭暴力犯罪分子,加大打击力度。

总结: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伤害。

了解家庭暴力的定义、形式、影响和原因对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公众教育、提供帮助和支持,并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为社会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家庭环境。

家庭暴力论文 (3)

家庭暴力论文 (3)

家庭暴力论文摘要本文讨论了家庭暴力的概念、原因、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通过对相关研究和案例的综合分析,得出家庭暴力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同时,本文提出了一些针对家庭暴力的预防和干预策略,包括法律保护、教育宣传和心理辅导等方面。

通过系统研究和综合治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受暴者,促进家庭和谐。

1. 引言家庭暴力是指家庭中一方或多方成员对另一方成员进行身体、心理或经济方面的侵害行为。

这种行为常常是有意的,旨在控制和恐吓被害人。

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因此,研究家庭暴力的原因和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2. 家庭暴力的原因家庭暴力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家庭环境因素•家庭中的紧张氛围,例如经济压力、婚姻不和谐等,可能导致家庭成员产生暴力倾向。

•家庭成员的恶性循环:曾经受到暴力对待的人,可能在长大后对他人展现暴力行为。

2.2 个人心理因素•暴力倾向:个体的人格特征和个人行为习惯可能使其更容易选择使用暴力解决问题。

•自卑感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个人的心理负担和情绪问题可能导致其对家庭成员进行暴力行为。

2.3 社会文化因素•性别角色和权力关系:社会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和男性控制的社会观念可能导致男性对女性进行暴力行为。

•文化认同和传统观念:传统观念和文化习俗的影响可能使得暴力行为在某些社会中更为普遍。

3. 家庭暴力的影响家庭暴力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对被暴力者的伤害:身体上的伤害、心理创伤、自尊心受损等。

•对家庭关系的伤害: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受削弱,关系破裂。

•对社会的负面影响:社会秩序受到破坏,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

4. 家庭暴力的预防和干预为了防止和减少家庭暴力,采取以下一些预防和干预策略是关键的:4.1 法律保护•加强家庭暴力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保护受害人的权益。

•建立家庭暴力举报机制,确保受害人可以安全地报告家庭暴力行为。

浅议家庭暴力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浅议家庭暴力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浅议家庭暴力的危害、成因及对策1. 引言家庭暴力作为一种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家庭暴力不仅对受害者造成长期的身心伤害,也对家庭和社会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围绕家庭暴力的危害、成因以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增加人们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并为解决家庭暴力提供一些可行的对策。

2. 定义和分类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关系中,一个人或多个人通过言语、肢体或心理手段对家庭成员进行长期或多次的恶意伤害或控制的行为。

根据受害者和施暴者的身份和关系,家庭暴力可分为配偶暴力、子女虐待和老人虐待等类型。

3. 家庭暴力的危害3.1 身体和心理伤害家庭暴力对受害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身体上的暴力行为可能导致身体疼痛、伤痕和甚至死亡。

心理上的暴力行为则可能导致受害者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长期还可能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严重心理疾病。

3.2 家庭关系破裂家庭暴力对整个家庭的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受害者可能对施暴者失去信任,亲密关系受到破坏。

子女在见证家庭暴力时会受到心理创伤,评价自己和家庭的价值观也会受到影响。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张,容易导致家庭破裂。

3.3 社会问题家庭暴力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它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包括医疗费用、法律程序费用和心理咨询费用等。

此外,家庭暴力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损害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4. 家庭暴力的成因4.1 权力和控制问题家庭暴力的主要成因之一是施暴者追求权力和控制。

施暴者往往试图通过施暴行为来控制受害者的行为和思想,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这可能与施暴者的个人特质、社会文化和教育背景等因素有关。

4.2 儿时经历和心理问题一些施暴者可能在儿童时期经历了虐待或暴力,导致他们在成年后重复这种行为。

此外,施暴者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如自卑、情绪不稳定等,使他们倾向于使用暴力来发泄情绪。

4.3 社会和经济压力社会和经济因素也可能导致家庭暴力的发生。

家庭中的家庭暴力与虐待问题

家庭中的家庭暴力与虐待问题

家庭中的家庭暴力与虐待问题家庭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然而,有时候家庭也会成为一些人的噩梦。

家庭暴力与虐待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给受害者造成巨大的身心伤害。

本文将从家庭暴力与虐待的定义、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与虐待、影响以及应对之道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家庭暴力与虐待的概念家庭暴力是一种在家庭关系中,一个人以实施肢体、经济、心理或性虐待的方式来施加权力和控制,导致他人身心受到伤害或生活质量下降的行为。

虐待则是指个人对家庭成员进行身体、心理或性上的虐待,以满足强烈的控制、支配和报复欲望。

二、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与虐待(一)身体暴力身体暴力指的是家庭成员对他人进行的实施身体伤害的行为,包括打击、踢踹、咬伤、推搡等,这些行为会对受害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并给他们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

(二)心理暴力心理暴力是指以言语、行为或情感上的控制,对家庭成员进行威胁、恐吓、侮辱、羞辱、恶心、忽视等,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伤害。

这种暴力常常不易被察觉,却对受害者造成长期的苦痛。

(三)经济控制经济控制是指家庭中某一方通过限制另一方的经济权利,控制经济资源和决策,使其陷入经济上的依赖和束缚。

这种控制性行为直接剥夺了受害者的自主性和尊严,造成其在经济上的受限和无助感。

(四)性虐待性虐待是指在家庭中以强制或胁迫的方式对他人进行性行为,包括性侵犯、性骚扰、强迫观看色情内容等行为。

性虐待给受害者带来极大的身体和心理创伤,对其性格形成和人际关系造成长期不良影响。

三、家庭暴力与虐待的影响(一)身体健康问题受家庭暴力与虐待的人往往会遭受身体伤害,如骨折、瘀伤等,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长期的身体暴力和虐待还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问题。

(二)心理健康问题受家庭暴力与虐待的人常常出现压抑、焦虑、恐惧、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心理健康,使他们形成负向认知、情绪失控和行为异常。

(三)社交障碍家庭暴力与虐待的受害者常常对人际关系失去信心,缺乏社交能力,难以与他人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浅谈家庭暴力

浅谈家庭暴力

浅谈家庭暴⼒浅谈家庭暴⼒近年来,我国家庭暴⼒问题在⼀些地⽅⽐较突出,因为家庭暴⼒导致离婚和⼈⾝伤害的案件不断增多。

据资料显⽰,1999年我国涉及家庭暴⼒的信访数量占各地妇联婚姻家庭类信访数量的六分之⼀。

[1]⽽据全国妇联的调查表明,我国30%的家庭存在家庭暴⼒,绝⼤部分是丈夫对妻⼦施暴。

[2]并且家庭暴⼒的⼿段也越来越残忍,烟头烫,柴油烧,泼硫酸等等,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杀、重伤害等恶性案件逐渐增多。

可见,家庭暴⼒已经成为破坏现代婚姻家庭幸福的重要威胁。

禁⽌家庭暴⼒,保护妇⼥、⼉童和⽼⼈的合法权益,成为了当前各国都关注的社会问题。

⼀、家庭暴⼒的含义及特征家庭暴⼒主要表现为家庭某成员对本家庭内另⼀成员所实施的⼈⾝⽅⾯的强暴⾏为。

[3]其实施⼿段具有多样性:如殴打、罚跪、伤害甚⾄杀害;暴⼒限制⼈⾝⾃由、暴⼒⼲涉婚姻⾃由;暴⼒强迫对⽅从事性⾏为;暴⼒将对⽅逐出家门;暴⼒强迫对⽅就范等。

由此,家庭暴⼒具有以下⼏个特征:1.发⽣于家庭内部,⽐⼀般的虐待⾏为具有更⼤的危害性、隐蔽性。

从主体来看,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具⽤持定的亲属关系。

施暴者⼀般在家庭中处于强势地位;受害者⼀般在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

这些受害者⼤多数为妇⼥、⼉童或⽼⼈往往因为缺乏独⽴的⽣活能⼒和⾃卫能⼒,同时,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陈旧观念,因此,长期对施暴者的暴⼒⾏为采取忍让态度,从⽽导致施暴者有恃⽆恐,⽓焰更为嚣张;2.家庭暴⼒侵害的客体主要是受害者的⼈⾝权。

如⽣命健康权、⼈⾝⾃由权等等。

3.施暴者在主观上是出于故意的。

家庭暴⼒的特征决定了其对婚姻家庭幸福有相当⼤的破坏⼒,是不容忽视的。

⼆、家庭暴⼒与虐待的区别现实⽣活中,很多⼈经常将家庭暴⼒和虐待混为⼀谈,可实际上,家庭暴⼒与虐待⾏为有重合之处,但也有不同。

虐待是指以作为或不作为的形式,对家庭成员歧视、折磨、摧残,使其在精神上、⾁体上遭受损害的违法⾏为,如打骂、恐吓、冻、饿、患病不予治疗、给予居住条件上的歧视性待遇、限制⼈⾝⾃由等。

家庭暴力知识

家庭暴力知识

家庭暴力知识家庭暴力,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社会性问题。

它是指一方在家庭关系中对另一方进行身体、精神或经济等方面的侵犯、伤害或控制的行为。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家庭暴力的相关知识,以更好地加强人们的意识和防范能力。

第一、家庭暴力并不是家庭矛盾家庭暴力并非是家庭中普遍存在的矛盾,而是一种严重的侵犯行为,意味着又打又骂的行为,或者是行为上的控制和威胁。

因此,不要以“家庭矛盾”、“教育孩子”等名义,去为行为不负责任的家庭成员辩护,更不要对暴力的行为予以坦诚看待。

第二、家庭暴力并非只有打骂在家庭暴力中,暴力行为不仅仅指身体上的攻击,还可能是精神上或者经济上的。

例如:经济上的压迫,控制对方的支出,精神上的折磨,故意用话语伤害对方等,都可能是家庭暴力的表现方式。

这样的暴力可能在行为上显得平和,但是背后的压迫感和恐惧感会让受害者的生活失去色彩。

第三、家庭暴力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家庭暴力不仅会严重伤害受害者的身体,更会对受害者的心理造成很大影响,甚至会使其产生极度的痛苦和危机感。

许多受害者往往有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症状。

如果受害者没有及时得到帮助和治疗,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其一生产生长期地影响。

第四、家庭暴力亟待打破沉默家庭暴力是一件私事,但这并没有削弱其严重性。

受害者往往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掌握权利,不能开口求助或寻求支持。

这种沉默可能是由于对“家庭,对伴侣,对子女的偏爱”的忠诚,或者是对“这是自己的错”的内疚感,更可能是受害者对家庭暴力的恐惧感和自我否定。

有关部门和社会大众应该加强对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关爱和支持,避免制造漏洞,及时对家庭暴力事件进行处理,帮助受害者摆脱困境。

第五、家庭暴力的预防和遏制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家庭暴力的发生不是社会矛盾一个角色,不是不幸事件的标准反应,更不是一个文化上的口号。

它背后有种种社会文化和家庭组成底层及思维范式的问题,反映在社会机制的欠缺、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功利和扭曲、公民缺乏道德责任上。

浅谈家庭暴力问题

浅谈家庭暴力问题

浅谈家庭暴力问题家庭暴力是古今中外家庭常见的一种带有普遍性的丑恶现象。

其受害者往往是家庭中的弱者,如妇女、儿童、老人,其中最主要的是妇女。

我国2001年4月实行的新婚姻法中明确规定了“禁止家庭暴力”,这意味着“家庭暴力”作为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纳入了法律调整的范围。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按照国家的总方向,为了更好的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结合普法工作,对家庭暴力问题进行研究,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家庭暴力的含义和特征、表现特点所谓家庭暴力,是指家庭内部出现的家庭成员间的一方对另一方的暴力行为,包括家庭成员间的身体伤害、精神(情绪)摧残和性暴力。

其特征是一方动用武力和权利来控制另一方,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常见的有殴打、辱骂、不予理睬、性虐待等。

家庭暴力具体有以下几个特征:1、发生于家庭内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从主体来看,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具有特定的亲属关系。

施暴者一般在家庭中处于强势地位;受害者一般在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

这些受害者大多数为老人、妇女和儿童,往往因为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和自卫能力。

同时,又存在着“家丑不可外扬”的陈旧观念,如果反映到司法机关,会使家庭矛盾激化,影响婚姻和家庭的稳定,因而受害者大多采取忍耐态度。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家庭暴力行为除杀人和重伤外,司法机关大多作为自诉案件处理,采取“不告不理”的做法。

因此,家庭暴力案件中,真正由司法机关介入处理的较少。

因此,长期对施暴者的暴力行为采取忍让态度,从而导致施暴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2、家庭暴力侵害的客体主要是受害者的人身权。

如: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等等。

3、施暴者在主观上是出于故意。

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对自己的暴力行为都是有意为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给其他家庭成员造成伤害,还故意实施这种行为。

4、施暴者多为丈夫。

在家庭暴力行为中,妻子欺凌丈夫甚至勾奸杀夫的现象,从古至今时有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家庭暴力的相关问题姓名:伍江萍专业:法学年级:11级一班学号:111563010126论文摘要:家庭暴力,始于家庭的出现。

一直以来,家庭暴力在世界各个范围内都是较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

且从古至今,家庭暴力所造成的危害丝毫没有减轻,反而越发变得严重。

家庭暴力严重影响了家庭的和睦,更是危害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

近些年,我国不少学者对家庭暴力问题展开了研究,且发表了不少文章及调查报告。

本文透彻分析家庭暴力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法律,并且通过把我国的法律与美国等国家的法律相比较,从而认识本国的法律不足之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我国在有关家庭暴力方面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更好地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从而构造一个健康稳定和谐的社会。

关键词:家庭暴力现状危害相关立法缺陷及措施一、家庭暴力的定义所谓家庭,是一个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或共同经济为纽带结合成的亲属团体。

所谓暴力,是指对被害人实施殴打、捆绑、禁闭等强暴行为。

那么何为家庭暴力呢?我国有的学者认为:“家庭暴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暴力是指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包括夫妻之间、父母之女之间的暴力;狭义的家庭暴力,主要指家庭中对妇女的暴力,既夫妻之间已无力或胁迫手段,侵犯妇女人身权利,只是肉体和精神造成一定程度损害的强暴行为。

”有的学者则认为:“家庭暴力是指对家庭成员进行伤害、折磨、摧残和压迫等人身方面的强暴行为其手段有殴打、捆绑、凌辱人格、残害身体、限制人身自由以及性虐待等,受害对象绝大多数是女性。

关于家庭暴力的定义,我国2001年12月24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明确规定,家庭暴力即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家庭暴力有以下分类:按其危害程度可分为重大暴力和一般暴力两种。

按其形式可分为三类:(1)身体暴力。

包括所有对身体的攻击行为,如:殴打、推搡、打耳光、脚踢、使用工具进行攻击等。

(2)语言暴力.。

以语言威胁恐吓、恶意诽谤、辱骂、使用伤害自尊的语言,从而引起他人痛苦。

(3)性暴力。

故意攻击性器官、强迫发生性行为、性接触。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家庭暴力形态—冷暴力,在目前有些家庭,夫妻双方在产生矛盾时,不是通过殴打的暴力方式处理,而是对对方表现得比较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

恶语中伤、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庭工作,是隐性暴力中较常见和隐蔽的做法,而这也是现代家庭中的一个易被人忽视的问题。

二、产生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为何家庭暴力在我国屡禁不止,反而呈上升趋势?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原因:第一,传统的封建思想影响。

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且古时夫为妻纲”的古训在一些人中根深蒂固。

新中国时期虽然早已规定了“男女平等”的原则,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妇女的地位提高。

但是人们的封建思想却依然顽固的存留着,许多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认为家丑不可外扬、不告不诉,有人认为夫妻间打骂是家庭内部事,别人管不着,也有人认为丈夫打妻子不会触犯法律。

这些思想都助长了家庭暴力的发生。

第二,我国在惩治家庭暴力方面的相关立法不够完善。

在我国现行立法中,虽然有宪法、刑法、民法、继承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和治安管理条例等涉及家庭暴力的处罚规定,但是却不够完善。

存在着规定不明确,且立法分散,原则性过于强,可操作性欠缺的弱点,这些会促使家庭暴力的滋长。

第三,社会对家庭暴力缺乏关注。

家庭暴力向来被视为家庭私事,邻居通常不会劝慰,社区居委会也是不告不问的,司法机关认为家庭纠纷无从插手,即使是被打的鼻青脸肿,如不构成伤害罪,对施暴者也无法处罚,这些实际上都是对暴力的默许,对施暴者的纵容。

第四,受害者较弱的心理。

心理因素也会导致家庭暴力的加剧。

一方面受害者不愿“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是家庭暴力存在了较大的隐蔽性。

一些受害人往往顾及面子,不愿求助于社会,即使希望有关部门干预,也只是想通过教育来制止丈夫的施暴行为,不愿丈夫受法律制裁,这反而会导致家庭暴力的逐步升级。

综上所诉,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去预防和遏制这种丑恶的行为。

三、家庭暴力的危害虽然家庭暴力行为只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但是由于矛盾冲突的升级,虐待与施暴往往反复发生,其手段也在不断变化,施暴者往往由打耳光到拳打脚踢,棍棒相加,菜刀恫吓,施暴手段不断升级和恶劣。

家庭暴力行为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全国调查发现,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妇女高达30%。

国外家庭暴力状况也较严重。

据美国司法部估计,美国每年要发生420万宗家庭暴力犯罪案件,其中95%的受害者都是妇女。

据调查, 20世纪全世界有25%--50%的妇女曾受到过丈夫或男友的虐待,而在一些国家,这个比例高75%。

家庭暴力不仅直接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伤害和威胁,而且还会破坏家庭的稳定和安宁,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有多少触目惊心的家庭恶性刑事案件的起因是丈夫对妻子实施的家庭暴力或是妻子不堪忍受丈夫的暴力而实施的极端报复行为。

如海南省农妇王良梅结婚后长达11年来经常遭受其夫毒打。

她几次提出离婚法院都只是调解不判离,而丈夫的虐待却变本加厉,在忍无可忍下她愤而杀夫。

四、我国家庭暴力问题的相关立法:在我国现行法中,涉及反家庭暴力的法律主要包括《宪法》、《民法通则》、《刑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治安处罚法》等。

(一)、我国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在第33、37、38、49条分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二)、民法作为调整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民法通则》第98、101、103条分别规定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名誉权、婚姻自由权等权利。

同时第134条规定了相应的侵权民事责任方式,适用于补偿被侵害者的非财产损害、人身损害或慰藉精神损害。

(三)、刑法中设有专章规定妨碍婚姻、家庭罪,对侵害家庭成员人身权利构成伤害罪、虐待罪、遗弃罪和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等。

我国刑罚的有关罪名基本涵盖了严重的家庭暴力行为。

根据《刑法》的规定,我们可以总结出家庭暴力行为方式的基本范围: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伤害行为、长期的暴力行为以及长期的精神伤害、拒绝抚养行为和暴力干涉家庭成员的婚姻自由行为。

(四)、婚姻法是中国第一部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的法律。

其中规定了对家庭暴力受害人的救助措施:受害人有权向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所在单位和公安机关等寻求救助(第43条);相应机构应当应受害人要求采取救助措施;对构成犯罪的,司法机关应依法追究刑事法律责任(第43、45条)。

规定实施家庭暴力为法院准予离婚的法定情形之一(第32条),并规定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受害人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第46条)。

(五)、继承法规定家庭暴力行为可能引起继承权的丧失:“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遗弃被继承人或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丧失继承权(第7条)。

(六)、行政法通过规定行政处罚和行政处禁止家庭暴力行为。

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侵犯他人人身权利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虐待家庭成员,受虐待人要求处理”等规定应由公安机关予以拘留、罚款或警告(第22条)。

(七)、诉讼法,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了家庭暴力受害人寻求司法救济的途径: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追究施暴人的民事责任;对构成犯罪的,依照刑事诉讼程序提起自诉,或通过告诉,由司法机关依法定程序追究施暴人的刑事责任;对公安机关不依法履行制止或处罚家庭暴力职责的,受害人可按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要求其限期履行并赔偿相应损失。

除了这些,还有其他一些法律法规亦有对家庭暴力做出相关规定。

例如,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也明确了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的救助措施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以及湖南省人大常委会2000年 3月通过的《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决议》,这是我国第一部反对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规。

此后,四川、宁夏等省市自治区人大也先后通过了《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决议》等专门性反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规。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 25个省市自治区颁布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规。

最近,中宣部、公安部、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将家庭暴力纳入“110”出警范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五、美国反家庭暴力的相关立法及司法实践(一)美国反家庭暴力的主要立法1、《反针对妇女暴力法》该部法律是美国联邦政府制定的第一个关于如何处理家庭暴力的法律,其主要规定了一下内容:(1)对针对妇女的暴力犯罪进行刑事处罚;(2)关注因家庭暴力所导致的犯罪;(3)对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提供民事救济;(4)建立安全的校园环境;五、要求法官在审理案件中消除性别偏见。

该部法律规定了打击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的各种机制,被评价为“数年来妇女和人权组织共同努力的非凡结果”。

2、《预防家庭暴力与提供服务法案》该法案是美国第一部对家庭暴力做出规定的条例,在内容上不仅规定了家庭暴力的定义和表现形式,而且规定了相关部门对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应当提供的服务内容。

在该法案颁布实施之后,有若干与之配套的法规和条例对具体内容做出规定,也正是该法案开启了美国制定反家庭暴力法律的进程。

3、《反对妇女的暴力法令》该法令于1996年在美国国会通过,主要规定了制止对妇女实施暴力的内容:(1)对针对妇女犯罪的惯犯加重处罚;(2)法令规定基于性别的暴力是对妇女公民权利的侵害,要大幅提高用于防止家庭暴力和性攻击问题的执法及法院系统的资金;(3)保证资金用于防止家庭暴力项目的工作;(4)保证提高支援社区防止家庭暴力服务的资金。

该法令不尽规定了保护受害者权益的具体举措,更充分彰显了政府打击家庭暴力的决心和力度。

(二)美国反家庭暴力的司法实践1、强制逮捕制度。

在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的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措施》中规定:“警察在按国内法律规定获得司法授权的情况下,有充分的权力在发生对妇女的暴力行为时进入房舍,进行逮捕,包括没收武器。

”因此,美国的强制逮捕政策与国际人权法相一致,对家庭暴力受害者的保护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对实施家庭暴力者进行强制逮捕,可以及时有效地阻止施暴者的暴力行为,将受害者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