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旅游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框架

合集下载

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研究

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研究

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研究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们旅游需求的不断升级,智慧景区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本文旨在探讨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通过对国内外发展现状的梳理,提出针对智慧景区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智慧景区是指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景区智能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

其核心在于提升游客体验、优化管理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云计算:提供计算资源、存储空间和软件开发环境,实现景区数据和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等技术,实现景区各种设施和游客行为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大数据: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挖掘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为景区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实现景区智能推荐、智能安保等应用。

目前,国内外许多景区都在积极推动智慧景区建设。

国外方面,以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为代表的许多欧美国家,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景区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游客行为预测和安全预警。

国内方面,以九寨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代表的众多知名景区,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景区智能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智慧景区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明确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

同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游客和景区管理人员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他们对智慧景区的认知和需求情况。

游客对智慧景区的认知程度较高,但仍有部分游客对智慧景区相关技术不了解或不感兴趣。

游客普遍认为智慧景区可以提高游览体验、减少旅游成本、提升景区管理效率等方面具有优势。

景区管理人员也认为智慧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存在技术门槛高、投资成本大等问题。

国内外智慧景区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国外智慧景区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数据驱动,国内智慧景区则更注重人文化关怀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加强智慧景区相关技术的宣传和普及,提高游客对智慧景区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智慧旅游框架建设研究

智慧旅游框架建设研究
( 二) 旅游服务企 业角度
代服务业转型 , 由单一产 业向多元产业转型 , 由被动服务管理 向主动服务管理转 型。同时 , 随着“ 智 慧城市” 建设深入 , 广大 市 民及管理机构都体验到“ 智慧城市” 带来 的便利和优质的服 务。 因此 , 各个城市都相继提 出了“ 智慧旅游” 建设 , 都将 “ 智慧
建智慧旅游平台。

产品 、 创新旅游服 务 、 提供 消费类信 息支撑 , 引导旅游休 闲消 费, 便成 了智慧旅游平 台的重要 内容。因此 , 通过智慧旅游平 台, 能为广大游客 提供便捷 、 及时、 详尽 、 准确 的旅 游信息 和 服务 , 能让游客把城市休 闲旅游作为一种生活 、 一种体验 , 让
3 . 支撑服务
销 网站 门户 的建设 模式 , 支付手 段应 多样 化 , 包括 互联 网 、 移动互联 网、 智能终端系统 的电子支付 功能。并 实现 游客 消 费数据 、 企 业营销数据和监管 部门的决策数据 的互通 。
调整工作 与旅游计 划 ,从 而达到 对各类旅 游信 息的智能感
游服务体验是游客 的最终 目的。围绕游客 , 利用信 息技术 提
升及时便捷 的在途服务能力 、 设计有特点有 品位 的创新旅游
知、 方便利用 的效果 。 从应用者对智慧旅游需求 的角度来看 , 主要是希望通过各种渠道 能及时获得需要 的信 息 , 满足各种 旅游需求。因此 , 本文将从应用者 的角度 , 用 云服务 的方式构
2 0 1 4年第 2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 0N0MI C RES EARC H G UI DE
No . 2, 2 01 4 S e ia r l No . 2 2 0
总第 2 2 0 期

《智慧旅游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智慧旅游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智慧旅游实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智慧旅游实务课程编号:课程组长:学分:2学分(其中理论教学2 学分)总学时数: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适用专业:先修课程: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智慧旅游是互联网和旅游两大领域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的新业态,是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驱动下,旅游行业在新常态下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本课程根据我国智慧旅游建设与发展形势和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的基本要求,遵循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内容设置和计划安排上,充分体现对智慧旅游建设实践应用和智慧旅游领域创新创业的指导。

课程共分五章,前两章从旅游参与者(旅游业管理者、经营服务者、旅游者等)多视角解读智慧旅游理论基础、技术基础,激发读者的创意思考;后面三章,从智慧旅游的建设实践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实务、电子商务应用实务,全面阐释智慧旅游生态体系,将理论与实践案例融合,强化本书的应用性和参与性。

课程教学目标:一是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培养既懂管理,又会操作的智慧旅游应用、开发的基层管理人才。

二是实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指引,紧跟行业变化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内容(32学时)第一章智慧旅游概述(4学时)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解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和旅游信息化发展概览,了解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情况,帮助学生掌握智慧旅游概念,智慧旅游实现的总体框架,结合智慧旅游发展中的热点,了解智慧旅游前沿技术的趋势及应用。

教学要求:1、了解我国旅游和旅游产业的概念、发展机遇和现状2、了解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进程、理解智慧旅游概念3、掌握智慧旅游总体架构体系重点:1、旅游和旅游产业2、我国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3、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4、智慧旅游产生的背景5、我国智慧旅游建设发展现状6、智慧旅游定义7、旅游+互联网8、旅游+大众创新、万众创业9、智慧旅游丰富旅游供给侧,支撑全产业链10、智慧旅游以大数据为支撑广泛融合,深化竞争的方式难点:1、智慧旅游内涵和应用建设对象2、智慧旅游总体框架3、智慧旅游功能层次4、智慧旅游建设支撑保障体系& 阅读材料:1、金振江等,智慧旅游(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旅游行业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搭建方案

旅游行业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搭建方案

旅游行业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搭建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意义 (4)1.1 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4)1.2 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的重要性 (5)1.3 项目目标与预期效果 (5)第2章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 (6)2.1 市场调研方法与过程 (6)2.2 竞争对手分析 (6)2.3 用户需求分析 (6)2.4 市场机遇与挑战 (7)第3章平台架构设计 (7)3.1 系统架构设计 (7)3.1.1 基础设施层 (7)3.1.2 数据层 (8)3.1.3 服务层 (8)3.1.4 应用层 (8)3.1.5 展示层 (8)3.2 技术选型与标准 (8)3.2.1 开发语言 (8)3.2.2 开发框架 (8)3.2.3 数据库 (8)3.2.4 云计算平台 (8)3.2.5 大数据平台 (8)3.2.6 网络安全 (9)3.3 数据架构设计 (9)3.3.1 数据源 (9)3.3.2 数据存储 (9)3.3.3 数据处理 (9)3.3.4 数据展示 (9)第4章功能模块规划 (9)4.1 旅游信息发布与管理 (9)4.1.1 旅游资讯发布:提供景区、目的地、旅游攻略、优惠政策等资讯发布,支持多形式内容展示,如文字、图片、视频等。

(9)4.1.2 旅游产品管理:对旅游产品进行分类、管理和发布,支持产品库存、价格、行程等信息的实时更新。

(9)4.1.3 旅行团管理:实现旅行团的创建、修改、查询、报名等功能,便于旅行社和游客实时了解团队情况。

(9)4.1.4 数据分析与统计:对旅游信息发布效果进行数据分析,为优化旅游产品及服务提供依据。

(9)4.2 用户服务模块 (9)4.2.1 用户注册与登录:支持多种登录方式,如手机、邮箱、社交账号等,实现用户信息统一管理。

(10)4.2.2 个人信息管理:提供用户个人信息修改、密码找回、隐私设置等功能。

(10)4.2.3 在线咨询与投诉:用户可在线咨询旅游相关问题,并对旅游服务进行投诉,平台将及时处理。

我国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我国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青年与社会理论探索2013. VOL. 534. NO. 08·281·一、概念“智慧旅游”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它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的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

它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简单地说,就是游客与网络实时互动,让游程安排进入触摸时代。

二、研究综述严格来讲,国外并无“智慧旅游”这一专业术语,“智慧城市”其实也只是IBM 公司推出的一个商业计划和项目。

通过查阅国外各大学术文献数据库200多篇与旅游信息化相关论文,也未发现有“智慧旅游”这一概念。

将“Smart tourism”作为关键词在Springer 期刊数据库里搜索,仅有一篇文献,但是是中国学者写的关于中国智慧旅游的文章,并将其翻译成英文。

国外可能也有学者在做“智慧旅游”方面的研究的,但是可能由于语言的差异,没有用一个特殊的名称来涵盖这样的概念。

所以,文章主要对中国关于智慧旅游的文献进行综述。

首先是对智慧旅游的定义方面,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定义:黄超等(2011)将智慧旅游定义为各类旅游活动的整合: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上网终端,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等方面的信息,达到及时发布、及时了解、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计划,从而实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和利用,即借助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持整合旅游产业链,服务旅游市场主体的各类旅游活动。

该观点基于系统整合的角度,认为智慧旅游是借助于智慧城市的技术从事的各种旅游活动;唐洪广认为智慧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形态:“智慧旅游”是一种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领域,是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罗成奎将智慧旅游定义为一种旅游方式:智慧旅游是将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广泛的运用于旅游中,达到旅游信息基础架构与高度整合的旅游基础设施的完美融合,使得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相关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等可以做出更明智决策的旅游方式。

我国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我国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物联 网等新技术 ,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 网,借助便携 的上 网终端 ,主动感 知旅游资源 、旅游经济 、旅游活动等方面 的 信息 ,达 到及 时发 布 、及时了解 、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计 划 ,从而实现对各 类旅 游信息的智能感知和利用 ,即借助智 慧城市 的技术支持 整合旅 游产业 链 ,服务旅游市场主体 的各 类旅游活动 。该观 点基 于系统整合的角度 ,认为智慧旅游是 借助于智慧城市 的技术从 事的各种旅游活动 ; 唐洪 认为智 慧旅游 是一种全 新的旅游 形态 : “ 智慧旅游 ”是一种 通过物 联 网、云计算 、下一代 通信 网络 、高性能信息处理 、智能数 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 、 产业 发展 、 行 政管理等方面的应 用 ,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 资源得到高度 系统化整合和深度 开发激活 ,并服务 于公众 、企业 、 政 府等领域 ,是面 向未来 的全 新的旅游形态 ; 罗成奎将智慧旅游定义为一种旅游方式 : 智慧旅 游是将 云计算 、物 联网 、互联 网 、下一代 通信 网络 、 高性 能信 息处理 、 智 能数据挖 掘等技术广泛 的运用 于旅游 中 , 达 到旅 游信息基础架构与高度整合 的旅游 基础设施的完美融 合 ,使得 政府 旅游管理部 门、相关旅游企业 和旅游者等可以 做 出更 明智决策的旅游方式 。它不是 一种 旅游形态 ,而是融
【 关键词 】 智慧旅游; 镇江市;归类和综述; 展望


概 念
汇于其他旅游形态之 中的一种旅游 方式 ; 金卫东认为智慧旅 游是一种技术应用平 台 : 它是 以物 联网 、云计算等高科技为 支撑 ,通过智能手机 、电脑 、 触摸 屏等多种服务终端 , 为广 大民众和旅游企业 、旅游管理部 门提供 各类 旅游公共服务 的 综合应用平台。该观点基于技术创新 的角度 ,把智慧旅游看 做是一个复杂而强大 的信息技术支撑 的服务平台 ,可 以为旅 游活动的各个参与者提供快捷 而周 到的服务 ; 张凌云等将其 定义为智能技术在旅游业 中的应用 : 智 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 信息技术 ( 也称信息通信技术 , I C T ) ,为满 足游 客个性化需 求 ,提供 高品质 、高满意度服务 ,从而实现旅 游资源及社会 资源的共 享与有效利用 的系统化 、集约化 的管理变革 ; 李云 鹏从 旅游信息服务视角认为智慧旅游是旅 游者个体在旅游活 动过程中所接受的泛在化 的旅游信 息服务 ; 任瀚将智慧旅游

浅析智慧景区功能与框架的设计

浅析智慧景区功能与框架的设计

浅析智慧景区功能与框架的设计作者:张振国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年第18期摘要:文章对构建智慧景区的框架和功能设计进行描述,系统的建立能够提高景区管理效率和核心竞争力,提高游客的整体满意度,降低危机发生率和损失。

【关键词】智慧景区数字资源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旅游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在资源保护、经营管理和产业整合方面充分运用智能手段。

因此,在此基础之上,“智慧景区”的概念被提出来。

这是人们将信息技术和旅游业相融合而产生的,它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智慧景区指景区能够通过智能网络对景区地理事物、自然资源、旅游者行为、景区工作人员行迹、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全面、透彻、及时的感知,对游客、景区工作人员实现可视化管理?优化再造景区业务流程和智能化运营管理,同旅游产业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实现有效保护遗产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对旅游者的服务质量?实现景区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智慧景区”的建设需要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相融合才能够达成。

1 系统设计规划1.1 信息基础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很多,但是主要是指各种各样的传感设备。

比如位置传感器、热敏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有了这些信息基础设施同样还需要将其安装到景区的各种设施当中,并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

1.2 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主要是指景区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存储中心、管理服务中心和数据交换中心。

1.3 信息管理平台信息管理平台是旅游景区进行信息管理必不可少的东西,是最重要的核心平台,它能够进行资源监测、游客服务等功能。

信息管理平台它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门禁系统、景区门户网站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高峰期游客分流系统以及其他系统五个方面。

其中其他系统又包括规划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等。

1.4 综合决策平台要实现景区的真正智能化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只靠上面的几种系统和数据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组建一个综合性的决策平台。

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2019年9月下半月刊智慧旅游研究综述宁 毅 陈金龙2015年1月10日,中国国家旅游局印发《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智慧旅游是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高旅游满意度的重要抓手,对于把旅游业建设为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智慧旅游的起源及概念、作用、框架、评价体系、实践进展进行梳理,对新时代智慧旅游建设具有较好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一、智慧旅游的起源及概念分析智慧旅游起源于美国公司IBM 于2008年的一次演讲上,通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云计算、物联网将城市各方面进行智慧化,产生了“智慧城市”。

在“智慧城市”的基础上,国内有人将在旅游行业进行扩展,进而提出了“智慧旅游”。

目前,智慧旅游的概念在学术界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国外没有学者对智慧旅游提出明确的概念表述,国内学者提出了一些概念,但没有标准的表述及统一的认识,目前中国智慧旅游还处于初始研究阶段,概念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切入理解。

第一,从管理角度,张凌云提出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服务,从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

刘叶飙等认为智慧旅游是依托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移动互联网为等技术并与信息通信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为旅游管理部门、游客、旅游企业及目的地提供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智慧旅游管理等内容。

第二,从旅游信息化角度,高丽娜提出智慧旅游是在新时代集合了云计算技术和通信网络即时、快速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目前刚刚发展起来的物联网技术等,在传统旅游的体验环节、旅游产业的发展环节以及各项管理职能活动方面的有机应用。

姚懿菲认为“智慧旅游”是21世纪新兴起的旅游形式,主要依托互联网将旅游信息服务于人们的实际旅游需求连接,以云计算、物联网等手段为游客提供全面、丰富的旅游知识,促进旅游行业发展。

《智慧旅游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智慧旅游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智慧旅游实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智慧旅游实务课程编号:课程组长:学分:2学分(其中理论教学2 学分)总学时数: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适用专业:先修课程: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智慧旅游是互联网和旅游两大领域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的新业态,是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驱动下,旅游行业在新常态下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本课程根据我国智慧旅游建设与发展形势和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的基本要求,遵循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内容设置和计划安排上,充分体现对智慧旅游建设实践应用和智慧旅游领域创新创业的指导。

课程共分五章,前两章从旅游参与者(旅游业管理者、经营服务者、旅游者等)多视角解读智慧旅游理论基础、技术基础,激发读者的创意思考;后面三章,从智慧旅游的建设实践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实务、电子商务应用实务,全面阐释智慧旅游生态体系,将理论与实践案例融合,强化本书的应用性和参与性。

课程教学目标:一是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培养既懂管理,又会操作的智慧旅游应用、开发的基层管理人才。

二是实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指引,紧跟行业变化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内容(32学时)第一章智慧旅游概述(4学时)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解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和旅游信息化发展概览,了解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情况,帮助学生掌握智慧旅游概念,智慧旅游实现的总体框架,结合智慧旅游发展中的热点,了解智慧旅游前沿技术的趋势及应用。

教学要求:1、了解我国旅游和旅游产业的概念、发展机遇和现状2、了解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进程、理解智慧旅游概念3、掌握智慧旅游总体架构体系重点:1、旅游和旅游产业2、我国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3、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4、智慧旅游产生的背景5、我国智慧旅游建设发展现状6、智慧旅游定义7、旅游+互联网8、旅游+大众创新、万众创业9、智慧旅游丰富旅游供给侧,支撑全产业链10、智慧旅游以大数据为支撑广泛融合,深化竞争的方式难点:1、智慧旅游内涵和应用建设对象2、智慧旅游总体框架3、智慧旅游功能层次4、智慧旅游建设支撑保障体系& 阅读材料:1、金振江等,智慧旅游(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智慧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与热点主题分析

智慧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与热点主题分析

智慧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与热点主题分析刘磊(吉首大学旅游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摘要:文章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以中国知网“智慧旅游”核心论文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信息可视化工具绘制智慧旅游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网络、时序图等知识图谱,系统分析智慧旅游研究的文献特征、研究历程、热点主题等。

智慧旅游研究的热点主题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即智慧旅游的概念内涵与框架体系、智慧旅游的作用价值与发展路径。

关键词:智慧旅游;知识图谱;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6-1936(2023)11-0077-04DOI:10.19301/ki.zncs.2023.11.024目前,关于智慧旅游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较为丰富,但与其他成熟领域相比,智慧旅游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对智慧旅游研究的文献进行全面系统梳理与分析,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智慧旅游知识图谱,归纳总结智慧旅游研究现状与热点主题,以期为后续智慧旅游的创新性研究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1 数据来源本文在中国知网上以智慧旅游为主题检索,共有6 212条文献记录,包含学术期刊4 014篇、学位论文945篇。

为了得到更有效的数据,筛选出北大核心、CSSCI及其他核心期刊共342篇,再逐页检查,从中剔除新闻、通知和没有作者信息等无关记录,最终得到330条有效文献记录,作为本文可视化分析、绘制智慧旅游知识图谱的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本文运用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信息可视化工具,梳理智慧旅游研究领域相关文献。

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文献集合进行定量分析、聚类等操作,把不同种类的信息连接在一起形成关系网络即知识图谱,是一种基于图的数据结构,揭示实体之间关系的语义网络。

利用CiteSpace工具,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智慧旅游科学文献中蕴含的潜在知识,以数据信息可视化的途径,分析得到智慧旅游知识图谱,帮助判断和确定智慧旅游细分主题,揭示智慧旅游领域的知识结构。

智慧旅游基本概念及理论体系

智慧旅游基本概念及理论体系

智慧旅游基本概念及理论体系[摘要]随着旅游信息化的升级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兴起,智慧旅游成为我国各地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

但由于尚处于初级阶段,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体系尚未建立或未达成一致,不能有效指导实践。

这将会造成智慧旅游信息系统或工程建设的混乱、信息孤岛以及因工程建设失误而造成的巨大资源浪费。

基于此,文章在回溯智慧旅游的起源及发展条件和现有概念评述的基础上,提出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

在此概念的理念下,提出了智慧旅游的能力(capabilities)、智慧旅游的属性(attributes)以及智慧旅游的应用(applications)三个层面构成的CAA框架体系。

该框架重点阐述了智慧旅游区别于传统旅游信息系统的四大核心技术,以及智慧旅游针对旅游者、居民、政府、企业四大应用对象的价值供给。

文章主要贡献在于:(1)在历史回溯和评述基础上,厘清了智慧旅游的概念;(2)提出了CAA三层次的智慧旅游构架体系;(3)提出了智慧旅游的四大核心技术是物联网、移动通信、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4)阐述了基于多利益主体的智慧旅游价值供给。

[关键词]智慧旅游;CAA框架体系;核心技术;价值供给[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12)05—0066—081智慧旅游的起源及发展条件1.1智慧旅游的起源智慧旅游来源于“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及其在中国实践的“智慧城市(smarter Cities)”。

2008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IBM)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指出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从理念到实际、落地城市的举措。

IBM认为,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智慧旅游的框架体系包含哪些内容

智慧旅游的框架体系包含哪些内容

智慧旅游是一个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

在规划、开发和建设过程中,首要遇到的问题是如何明确开发主体、运营主体以及应用主体。

我们认为,智慧旅游的主体构架可以从能力(Capabili-ties)、属性(Attributes)和应用(Applications)三个维度来定义。

能力(Capabilities)是指智慧旅游所具有的先进信息技术能力;
属性(Attributes)是指智慧旅游的应用是公益性的还是营利性的;
应用(Applications)是指智慧旅游能够向应用各方利益主体提供的具体服务和功能。

公益性指智慧旅游的应用由政府或第三方组织提供,以公共管理与服务为目的,具有非营利性。

营利性应用由市场化机制来决定服务提供商。

智慧旅游的属性能够决定其开发主体、应用主体以及运营主体。

智慧旅游的CAA框架体系的内涵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1)以智慧旅游目的地的概念来明确应用主体,因此,除了一般智慧旅游所涵盖的旅游者、政府、企业之外,还包含了目的地居民,即智慧旅游涵盖了景区、城市(街区、社区等)、区域性旅游目的地概念;
(2)公益和营利属性是信息技术能力和应用的连接层,即纵向可建立起基于某种(某些)信息技术能力,具有公益或营利性质的,面向某个(某些)应用主体的智慧旅游解决方案;
(3)公益性智慧旅游和营利性智慧旅游的各种应用以及两者之间具有某种程度的兼容性和连通性,可最大限度地避免信息孤岛和填补信息鸿沟。

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摘要:智慧旅游的出现正在改变传统旅游业的发展模式,本文梳理了我国智慧旅游的文献资料,发现学界对智慧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慧旅游理论分析和模式构建、特定区域智慧旅游研究、涉旅企业或旅游服务“智慧化”研究、智慧旅游效果评价及市场影响分析、智慧旅游技术分析及其他相关问题研究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评述了目前学界的研究在内容及方法上的局限性。

关键词:智慧旅游综述中国“智慧”概念最初来源于IBM公司于2008年提出的商业计划,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打造快捷、便利、个性、智能、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智慧”理念展示的美好生活愿景开启了全新的城市发展方向。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在信息技术带动下的“智慧”化转型升级发展趋势也初现端倪。

2011年7月,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表示,旅游业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走在中国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进程的前沿,争取用10年时间,在中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

“智慧”理念带来的经济行业发展变化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CNKI)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查询整理,力求从总体上说明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的现状。

一、研究文献描述(一)研究文献的数量及来源截止2014年4月10日,在数据库内限定搜索范围为期刊、硕博士论文、国际国内会议论文,以“智慧旅游”(135篇)、“智慧景区”(16篇)、“智慧酒店”(4篇)为篇名分别进行检索,共获得研究论文155篇。

从文献总量来看,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研究文献的纵向分布从论文发表的时间分布看,智慧旅游的研究起于2011年(6篇),2012年(42篇)及2013年(86篇)有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期刊出版特点,2014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至3月15日的当年论文为21篇。

由此可见,智慧旅游的研究是伴随着“智慧”理念的提出、智慧化城市建设的推进而出现的,为配合智慧旅游的深入、合理发展而进行的理论探索。

《智慧旅游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智慧旅游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智慧旅游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0080051课程名称:智慧旅游导论英文名称:Smart Tourism:An introduction课程类别:公共课学时:16学分:1适用对象: 本科生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旅游业将成为一个信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

智能旅游是根据特定目的地、景点或游客本身的技术能力定义的。

目前许多目的地都在进行现代化改造,从付款方式到互动活动等方面以增加对智能技术的使用。

其最终目的是通过使用技术创新和实践来提高资源管理效率,最大化竞争力并增强可持续性。

我国在智能旅游及智慧城市领域的发展已取得一定成就。

此导论课程将介绍智慧旅游的基础概念、理论与相关技术与知识(网络、通信、信息数据、系统),关联智慧城市规划与设计,以案例分析国内外智慧旅游的应用领域(城市、目的地、酒店、公共服务)以及各类实践。

通过学习研究不同的案例,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与项目设计方案的判断能力。

Smart tourism bases on the developing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technology, the new era of tourism industry will refer to smart technology. The goal of smart tourism i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management, maximize competitiveness and enhance sustainability through the us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and practices. China has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tourism and smart cities. This course will introduce the basic concepts, theories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and knowledge of smart tourism (network,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data, system), related to smart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fields of smart tourism (Global destination, Hotels, Public services, Transportation) and various practices. The course focuses on the researching skill and analysis of the case study.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1.介绍智慧旅游、智慧城市概念及框架。

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是旅游产业大发展的核心要素《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意见》指出,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和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

所以我可以肯定,智慧旅游是把旅游业培育成现代服务业的必然选择,智慧旅游是旅游产业大发展的核心要素一、智慧旅游的发展过程及趋势智慧旅游是旅游业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典范,是旅游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为现代城市服务业的关键。

智慧旅游来源于“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2008年IBM率先推出了“智慧地球”的商业计划,“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具体实践。

智慧旅游是在智慧城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智慧城市在旅游城市和城市旅游两大领域的推广性应用,是将服务对象由城市居民向外来游客的内涵式延伸,也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虽然早在2008年IBM推出“智慧地球”商业计划前,国内外很少使用“智慧旅游”一词,但国内外与智慧旅游相关旅游行业信息化却早已展开,我国旅游行业信息化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专业化阶段,包括80年代初期国外计算机技术引进及90年代国家旅游信息中心的建立;2、第二阶段是2001年开始的“金旅工程”,国家全面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不断普及渗透整个行业,行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管理系统和公众网络系统从无到有,从点到线,从简单到逐步全面,已初步形成了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框架;3、第三个阶段就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并结合现代企业管理、人文科学、经济学等综合性学科,通过应用创新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经营能力、服务创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促使生态、文化、社会和经济的综合价值最大化,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即现在我们所处的“智慧旅游”阶段;目前我们所处的智慧旅游阶段必然带来整个产业的全面革新。

智慧旅游推进的三个阶段

智慧旅游推进的三个阶段

2014-智慧旅游年,是给我国的旅游信息化再次添了一把火。

目前,国内智慧旅游的发展和推进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基础建设阶段。

这个阶段的智慧旅游旅游工作,说白了,其实是给原本没有受到重视的旅游信息化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补课”。

从硬件设备中光纤光缆的架设、触摸终端到软件系统中数据库、目的地平台、电商平台、各类行业管理系统的开发搭建,甚至是移动互联网相关的应用,大大小小,十多种不同名目的“项目”,看上去纷繁复杂,覆盖极广,其实,这都不过是为服务、管理和营销工作“找工具”而已。

做任何事情,总需要有个基础的,有了这些强大的基础设施、设备、系统以及团队的支撑,智慧旅游的工作,才能延续下去。

第二,成果检验阶段。

“搞智慧旅游,总不能最后给我们自己用,还是要对得起老百姓的钱,让游客能用得上”。

每次做智慧旅游的规划,不管最后是12345或是54321,无论哪一种口号,能列出的项目总有十几个,多的甚至能达到二十几个。

项目建成总是容易的,说运营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困难,只要有经费支撑,总有可借鉴的示范案例,无非是规模大小、效益好坏罢了。

但检验成果的唯一标准是什么?就在于敢不敢面向社会公众和广大游客进行“大规模应用”的宣传。

任何一个项目,如果连这种检验都“扛”不住,那就有“自娱自乐”之嫌了。

比如一直在推进的旅游目的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这个项目,建设完成之后,往往就成了摆设和汇报的“材料”。

有没有大力度宣传,让游客们去知晓,去体验,甚至去“诟病”,那才算是真正的成果。

做过智慧旅游项目建设的人其实都会有一个共鸣点,无论规划和设计多么的周全和先进,但在过程中和完成后,都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或把握不准的地方。

往往说的最多的话是,“逐步的完善和优化”。

是的,没有检验的项目,当然不可能会有“完善和优化”的机会。

第三,研究和创新阶段。

最近这两年,随着国内旅游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和深化,逐渐的发现了国外先进目的地之间在旅游信息化方面的差距,每每发出感叹的不是我们看不到或意识不到,也不是想不到合理的流程和模式,实在是相比国外同行,在实践方面的积累太少了!对,一个是实践。

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

运营保障体系
• 建立健全智慧旅游建设组织体系 • 建立智慧旅游标准规范体系 • 推进智慧旅游试点和推广工程 • 建立安全保障体系 • 建立智慧旅游合作和运营机制
• 建立智慧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 建立智慧旅游产业体系
场景 一部手机走天下
智能化酒店入住
智慧化景区管理 旅游者:旅游前、中、后全范围信息服务;
旅游企业:展示企业形象和提供产品的平台,节约运营成本, 提高运营效率;
旅游管理部门:通过目标定位、数据统计、安全和反馈等系 统,全面了解游客需求、旅游目的地动态、投诉建议等,实现 科学决策和管理。
推动力
全球信息化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物联网、泛在网、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与发展 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了旅游者的信息手段应用能力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提供了智慧旅游 的应用载体 旅游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对旅游体验的不断深入
规划设计流程:
规划设计内容: 1. 规划设计报告(建设意义、现状分析、 2. 3. 4. 5.
目标和原则、智慧旅游体系框架、智慧旅 游重点项目、保障措施和推进策略)
本地区旅游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智慧旅游行动方案 智慧旅游知道以见 智慧旅游企业标准
建设运营模式
政府独营:(部门信息化预算资金、政府信息化专项资金)深入管理,所有权 清晰,立项及资金申请难度大,风险大。 市场运作模式:1、政府主导、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司化运作;2、PPP,政 府提供引导资金和政策支持,与社会资源进行合作,共同建设和运营;3、政府 牵头,社会资源出资加尼舍,到期移交政府(BOT、BT);4、社会资源投资建 设和运营,政府提供租赁(补贴费);5、政府与多方社会资源共同参与,以示 范工程带动产业发展。 分阶段建设运营模式: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应用提升阶段、巩固完善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Industrial Study产业研究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53金的未来发展是文化产业顺利发展的有效保障。

但是资金的来源大部分还是由政府资助,但是同时也可以去吸引社会资金来弥补政府资金的不充足,可以社会捐赠等方式来吸引资金。

(3)优惠税收政策。

我国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起到鼓励企业和个人多多来赞助、捐助。

对于赞助、捐赠的企业,实施税收支出或减少税基,保荐人以各种方式给予回报。

2. 发展新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

(1)企业自我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企业自己资本不断扩张和发展的过程。

实现规模化经营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积累,还需要使用外力,通过资本运作,企业增加外部的生产能力。

现代资本运作的融资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不断深化和文化体制的改革,资本运作的融资具有战略意义。

因为资本运作不仅可以实现传统融资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扩张,使文化产业的资本结构优化,推进文化产业转型,提升文化产业的融资效率,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2)设立创业投资基金。

目前在我国,创业投资基金在众多领域都得以成功应用,但文化产业领域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

文化风险投资基金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它的设立,目的是为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提供充裕发展资金,培育新模式的的经济增长,不但可以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不足的严重问题,并且还能促进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此外,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也能够对社会投资起到示范作用,引导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

五、结论我国关于文化产业投融资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方向还不是很明确,研究的内容相对于发达国家较少。

在研究文化产业投融资时,虽然众多学者从多方面对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渠道、策略、管理进行了探索,但从整体上来看这些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结合现在的研究状况,我们可以预见到今后的研究方向,那就是如何建立健全一个完整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并将这个体系应用到文化产业实际的发展中去。

参考文献:[1]浅论文化企业发展的创新策略.王艺.才智,2013(15).[2]推进文化企业投融资机制改革研究.吴少鑫.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6)[3]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困境及对策.刘蕾.经济导刊,2010(5).作者简介1.杨玉娟,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管理学。

2.陈家伟,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会计学。

中国智慧旅游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框架涂琼华 刘爱利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北京 100048摘要:随着科技时代到来,智慧旅游成为研究热点。

但智慧旅游属新兴领域,相关理论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尤其缺乏智慧旅游理论体系的研究框架。

文章以探索我国智慧旅游研究进展为目标,梳理近年国内智慧旅游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构建了智慧旅游基础理论研究框架,阐明了我国智慧旅游的理论研究现状,并指明了未来智慧旅游相关研究可选择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智慧旅游;理论体系;研究进展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讯网络的普及和覆盖,现代人的生活已无法离开电子终端和网络环境,科技时代已经到来。

以此为背景,“智慧旅游”这一新兴事物起源于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和“智慧城市”(Smarter Cities)概念,现已成为国内多省市发展政策和建设实践的新宠。

但也正是由于智慧旅游建设实践先行的客观现实,突显出智慧旅游理论研究方面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使智慧旅游方向的研究成为学术热点。

然而,关于智慧旅游的研究成果尚不全面,尤其是缺乏智慧旅游理论体系的研究框架。

对于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有哪些,各个方向的研究程度如何,未来研究重点等问题有待整理。

中国知网上 “智慧旅游”是“智慧城市”文献数量的11%,可见“智慧旅游”虽然政策上定位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理论研究方面差距较大。

本文以探索我国智慧旅游研究进展为目标,完善智慧旅游基础理论研究框架并探析未来研究方向。

二、“智慧旅游”的基础理论研究(一)“智慧旅游”的概念界定关于智慧旅游的概念有多个版本,综合各方定义可将“智慧旅游”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智慧旅游应用“智慧型”先进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第二,智慧旅游的目标是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实现各类旅游信息的及时发布、智能感知和利用;第三,智慧旅游不仅服务于游客和当地居民,同时服务于旅游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与政府行政监管水平;第四,智慧旅游的结果是旅游管理的系统化、集约化、信息化和共享化,是旅游及相关产业的一次管理变革或全新模式。

现有定义从应用技术、服务内容、服务对象、产业转型四个方面进行界定,描述了一种先进的旅游信息共享系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项目“世界城市背景下北京旅游产业要素的空间形态研究”(KM201310028013);国家旅游局规划项目“中国旅游度假区‘飞地’开发模式及其影响机制研究”(13TACK004)The Industrial Study | 产业研究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54统,刻画出一种人性化、触摸式的旅游方式。

智慧旅游提供的产品是各类旅游信息,“智慧”体现在更智能、便捷和有效的获取方式上。

因此智慧旅游没有特定旅游内容,不涉及特定旅游资源,不能单独构成旅游产品,需要结合其它旅游类型,即“智慧”嵌入在其它旅游形态中。

也有学者认同这是一种新的旅游形态,如果作为旅游形态,定义应当可以延伸,构成一个独立的旅游理论结构。

如“生态旅游”既是一种开发模式,也是一种旅游产品,还是一种游客行为。

但智慧旅游对旅游产品和游客行为部分并无相关论述。

由于智慧旅游以先进信息技术为特征,智慧旅游产品也应体现尖端科技,为游客提供智能化的旅游体验。

因此,智慧旅游也应当包含应用互动虚拟技术、声控技术、裸眼3D技术等高新科技的旅游产。

从游客行为来说,智慧旅游是旅游者寻求科技前沿,体验并学习智能生活方式和游乐方式的一种旅游行为。

(二)“智慧旅游”的应用技术与构成框架谢坚(2012)认为泛在化旅游感知网络是智慧旅游系统的基础,由收集各类旅游资源信息的感知层、完成旅游感知数据交换功能的传输层以及实现旅游信息处理、控制、生产和辅助决策的处理层构成。

张凌云等(2012)提出物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是智慧旅游的核心技术,其中物联网技术突破了互联网的“线上”局限,是智慧旅游的核心网络;移动通信技术是物联网的一种连接方式,是支撑智慧旅游物联网的核心基础设施;云计算技术实现旅游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共享与充分利用,是智慧旅游的应用平台;人工智能有效处理与使用数据、信息与知识,利用计算机推理技术进行决策支持并解决问题,是智慧旅游的内核技术。

此外,互联网技术、高速无线通信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虚拟现实(VR)技术、智能推荐技术等也在相关文献中被提及。

关于智慧旅游的构成,现有研究提供了几种不同的框架模型,包括刘军林等(2011)的智慧旅游系统、朱珠等(2011)的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架构模型、张凌云等(2012)的C A A (能力、属性、应用)框架体系与应用示例、邓贤峰等(2012)的智慧旅游基本架构、姚国章(2012)的智慧旅游的发展框架、张凌云等(2012)的复合运营模型和多利益主体模型、罗成奎(2012)的智慧旅游系统架构。

几种框架虽不尽相同,但普遍形成了“一平台、两端、三网络、多体系”结构模式:“一平台”指的是运用先进信息技术负载超大数据库或云计算中心的智能管理平台;“两端”指的是提供旅游各类信息的服务端和包括政府机构、旅游企业、旅游者、当地居民的使用端;“三网络”指的是物联网、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网协同作用,共同构成智慧旅游的网络环境;“多体系”指的是实现服务体系、应用体系、信息资源体系、制度体系、保障体系等多方面的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

三、智慧旅游基础理论研究框架及未来研究展望目前,欧洲、美洲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智慧建设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美国的Mountain Watch系统、英国的伦敦智能导游系统、韩国的“I Tour Seoul”智慧旅游系统等。

国内智慧旅游研究时间较短,现有成果以定性研究居多。

本文根据智慧旅游相关文献,构建了智慧旅游理基础论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智慧旅游基础理论研究以概念解析为核心,涉及开发模式、旅游产品、旅游者行为三个研究方向。

目前关于开发模式的定义已较成熟,而关于旅游产品及旅游游客行为的定义尚无成果。

开发模式包括应用技术、服务内容、服务对象、产业转型四个主要内容,它们为构成框架提供了拟定依据。

应用技术方面,未来核心技术将随科技发展不断升级,智慧旅游构成框架须足够灵活来适应更新换代。

关于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方面观点各异今后的研究可由此着手细分出针对游客、居民、政府、旅游行业的具体化智慧旅游研究。

产业转型方面尚处于预测阶段,未来需要探究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最快、最好地适应新环境和新需求。

(见图1)参考文献:[1]刘军林,范云峰.智慧旅游的构成、价值与发展趋势[J ].重庆社会科学, 2011 (10).[2]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北京: 2011.[3]朱珠, 张欣. 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的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3(6).[4]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 2012, 27(5).[5]颜敏.智慧旅游及其发展——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 2012(20).[6]姚国章.“智慧旅游”的建设框架探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4(2).[7]任瀚.智慧旅游定位论析[J].生态经济,2013(4).[8]郑俊.智慧旅游的未来[J].信息化建设,2013(2).[9]罗成奎. 智慧旅游及其应用研究[J ].黄山学院学报,2012, 14(6).[10]谢坚.“智慧旅游”建设浅析[J ].信息系统工程, 2012(6).[11]聂学东. 对数字旅游、虚拟旅游及智慧旅游的辨析研究[J].经济论坛, 2013(2).[12]李丁, 贾志洋, 汪际和, 陈旭.智慧旅游管理与智能推荐技术[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3, 16(7).[13]张凌云.智慧旅游: 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化公共服务时代的来临[J].旅游学刊,2012, 27(2).[14]邓贤峰,张晓海.南京市“智慧旅游”总体架构研究[J].旅游论坛,2012, 5(5).[15]蒋丽芹,包沁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我国智慧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 2013, 13(1).作者简介:1、涂琼华(1989-),女,汉族,北京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旅游地理与旅游信息系统;2、刘爱利(1981-),男,汉族,山东莱芜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地理与旅游信息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