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 画 1教学反思 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画(高鼎)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吃惊,害怕。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分小组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能够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3、找、读、了解反义词的意思,能够记住古诗中的反义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插图和学习课文,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想象法、自主识字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想象画面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地学文识字。
1、通过朗读、看图完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2、自主识字,交流识记方法,重点字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以此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四、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1、教师请学生猜字谜:空山之中一亩田。
(谜底是“画”字)2、教师再请学生猜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谜底还是“画”)3、导语:刚才我们猜的谜语,就是一位古代诗人以画作为谜底写的一首诗。
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自学字词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年级语文《画》的教学反思(精选13篇)
一年级语文《画》的教学反思一年级语文《画》的教学反思(精选13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语文《画》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语文《画》的教学反思篇1今天教学阅读课文第一篇《画》。
这是一首谜语诗。
早读时我领着学生读了两遍。
一上课,我给学生出了两个简单的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掉进河里看不见。
”学生猜出是“雨水”。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
”通过猜谜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这时,我用很小的声音在给大家出个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学生一下子就猜出是“画”。
趁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给这首古诗编动作,学生兴趣盎然,编出来向远看的动作,近处侧耳倾听的动作,春天过去了花还在盛开的动作。
人走近了,人赶鸟,鸟仍不走的动作。
通过这些灵动的动作的配合,学生上课想玩儿一样轻松有趣。
我鼓励动作做得好的学生在讲台前带着全班学生读课文、背课文,做动作。
完成了读书课文任务后,又让学生用手指着字读了两遍。
抽出文中要认识的11个生字,学生通过学前班的学习,加上古诗朗读时的学习,这些字基本都认识。
我又加了“画”这个生字让学生学,想想如何记住这些字,学生用了加一加,比一比等方法进行记忆。
效果较好。
接着我又复习了前边所学的反义词,让学生找找本课中的反义词,学生迅速找出了“远——近”“有——无”“来——去”三组反义词。
教学中,通过复习铺垫,学生基本能很快通过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得到新知。
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让学生总结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时,学生说认识了12个生字,会读会背课文,能从文中找出三组反义词等。
我也接着对反义词进行了拓展练习“黑——白“”晚——早“”前——后“等。
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在轻松愉悦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一年级语文《画》的教学反思篇2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这首古诗的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小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在朗读中感知、感悟与品味。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学反思
改进教学设计的具体措施
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 目标和情感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紧密围绕目标展开。
丰富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境教学法、游 戏教学法、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强化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教学设计中,要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强化处理,通过举例 、讲解、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导下积极参与。
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
01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
本节课采用了讲解、示范、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同
的教学环节中都能够积极参与,提高了教学效果。
02 03
教学手段丰富
通过多媒体展示名画作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画的魅力和表现力 ;同时,运用实物展示和现场示范等手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画的 基本概念和技巧。
加强学生个体差异关注的策略
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策略,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和任 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进步。
个性化辅导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个性化辅导的方式,针对他们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 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跟上教学进度。
鼓励与激励
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给予学生鼓励和激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增强他 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不足
教学方法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于依赖传 统的讲授法,缺乏多样化的教学 方法和手段,导致学生产生厌倦 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缺乏互动与合作
在课堂上,可能缺乏足够的互动 和合作环节,学生之间缺乏交流 和合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 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画 》教学反思 博客
《画》教学反思博客摘要:一、引言二、教学目标分析三、教学过程反思四、学生表现分析五、教学策略调整六、总结与展望正文: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在《画》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实践,力图给学生带来一堂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美术课程。
在这里,我将针对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一、引言《画》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在课堂中,我尽量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
二、教学目标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分析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点和认知水平,制定了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并且能够创作出富有想象力和个性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1.课堂导入过于简单,未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改进措施:下一节课采用趣味性强的导入方式,如猜谜语、展示优秀作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绘画示范环节,部分学生未能充分观察和理解我的操作。
改进措施:在示范过程中,尽量放大示范作品,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个步骤,同时加强示范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
3.学生独立创作时,部分学生表现出迷茫和无从下手的状况。
改进措施:在学生创作前,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建议,提供素材和构图方面的建议,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有特色的画作。
四、学生表现分析在本节课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课堂任务,作品富有创意,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个性和想象力。
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在技巧和表现力方面有待提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关注和辅导。
五、教学策略调整基于对本节课的反思,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调整教学策略:1.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2.加强示范环节,提高学生理解度。
3.给予学生创作指导,提升作品质量。
4.关注个体差异,差异化辅导。
《画》教学反思(精选5篇)
《画》教学反思(精选5篇)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画》教学反思(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画》教学反思1《画》这篇课文由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组成。
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称的美感。
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
一、教学效果:重视朗读。
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
并且边读边配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
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
学生的表演欲望一下子被点燃,跃跃欲试。
我想,只要学生的朗读兴趣浓厚,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定会在不同的程度上有很大的提高的。
本课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我十分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二、成功之处:多种方法识字。
诗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我指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意思。
识字教学是很枯燥的,我在教学识字时,巧妙地诱发孩子们识字的欲望,并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积累,给他们创造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机会,同时还适当地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识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三、不足之处:在找反义词时,学生有不理解的,我只用语言来进行了解释说明,如果能够让同学们亲自来体会一下,相信理解的会更为透彻。
四、改进措施: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在讲解过程中应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方法,同时还应适当地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用活泼有趣的方式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诵。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读准“有、无、来”三个生字的音。
2、能正确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致了解古诗的内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进程]一、借助课文插图,引出古诗。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学生摸索:从上往下,看一看,图上画着些什么?2、学生自由交换。
3、教师小结过渡:有人根据这幅图,写了一首古诗,老师读给大家听一听。
说明:由于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比较感爱好,因此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有顺序地展开视察,初步建立画与诗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开始的交换,也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实践机会。
在回答问题的进程中,要重视课堂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的仪态、声音,教师随机进行指导。
二、初步感知,读通古诗。
1、听教师配乐感情朗诵古诗。
2、教师出示古诗,学生逐句跟读,把古诗读正确。
3、教师标注停顿,再次带领学生朗诵,注意诗句中的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学生自由朗诵古诗,同桌相互听一听。
5、男女生对读,齐读。
说明: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序,读来琅琅上口,独具韵律美和节奏美,只有通过朗诵才能把这种美体现出来。
大量事实也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逐句串讲,事倍功半,也扑灭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加强朗诵指导,让他们从读中体会古诗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感情。
在朗诵指导中,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教师充满豪情地朗诵,可以把学生带入意境,帮助学生体验感情。
其次,读的情势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形不断变换,如个别读、男女生读、小组读、全部读等。
《画》教学反思
《画》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常常会面临到如何教授学生绘画技巧这一难题。
绘画作为一门艺术,不仅需要技巧的传授,更需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文将从教学反思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绘画,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1.1 创设艺术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教室环境、展示学生作品等方式,营造艺术氛围,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1.2 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媒体教学、实地写生等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感受绘画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兴趣。
1.3 鼓励学生表达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让他们在绘画中找到自己的声音,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2.1 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表现事物的形态和色彩。
2.2 练习素描技巧素描是绘画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练习素描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力和表现力,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
2.3 鼓励学生写生写生是提高绘画水平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写生练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3.1 提供创作主题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创作主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3.2 鼓励学生尝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方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3.3 提供反馈和指导在学生创作作品后,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之处,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四、培养学生的技巧4.1 教授绘画基础知识教师应该系统地教授学生绘画的基础知识,包括色彩搭配、光影处理等技巧,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绘画基础。
4.2 练习绘画技巧绘画是一门技术活,教师可以通过练习不同的绘画技巧,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水平,培养他们的绘画技能。
4.3 鼓励学生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绘画中进行创新尝试,尝试新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画》是宋代佚名诗⼈创作的⼀⾸五⾔绝句。
此诗描写的是⾃然景物,赞叹的却是⼀幅画。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画》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画》原⽂ 画 (⾼⿍) 远看⼭有⾊,近听⽔⽆声。
春去花还在,⼈来鸟不惊。
注释: (1)⾊:颜⾊,也有景⾊之意。
(2)惊:吃惊,害怕。
译⽂: 远看⾼⼭⾊彩明亮,⾛近⼀听⽔却没有声⾳。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艳, ⼈⾛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篇⼆】⼩学⼀年级语⽂《画》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能⼒: 1、认识⼗⼀个⽣字,会写四个字。
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课⽂。
过程与⽅法: 1、通过⾃由读、同桌互读、分⼩组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能够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利⽤学过的识字⽅法识记本课⽣字。
3、找、读、了解反义词的意思,能够记住古诗中的反义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插图和学习课⽂,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机勃勃的景象,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个⽣字,会写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课⽂。
教学难点: 能⽤⾃⼰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朗读法、想象法、⾃主识字法等教学⽅法。
通过想象画⾯并联系⽣活实际,使学⽣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由地学⽂识字。
1、通过朗读、看图完成学⽣对课⽂内容的感知。
2、⾃主识字,交流识记⽅法,重点字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指导。
3、在课⽂解读中⿎励学⽣展开想象,充分联系⽣活实际,以此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字的优美。
四、教学过程 (⼀)猜谜导⼊ 1、教师请学⽣猜字谜:空⼭之中⼀亩⽥。
(谜底是“画”字) 2、教师再请学⽣猜谜语:远看⼭有⾊,近听⽔⽆声。
春去花还在,⼈来鸟不惊。
小学课文《画》教学反思
小学课文《画》教学反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而小学课文《画》是一篇非常经典的课文,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感情色彩。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几个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讲解需要更加深入和全面。
《画》这篇课文通过描述一幅画所显示的世界中的变化和最后画家去世的故事,寄托了作者对生命和艺术的思考。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深层含义理解不够透彻,只停留在表面层面上。
这可能和他们年龄和认知能力有关,但我也要在课堂上引导他们去思考和探讨,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的内涵。
其次,课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辨能力。
《画》这篇课文中蕴含着许多意象和隐喻的东西,而且语言表达也相对较复杂。
因此,在课堂上,我应该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讨。
比如,我可以提问学生:“画家在这幅画中想表达什么?”、“画家的作品与他的人生有什么关系?”等等。
通过这样的思考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思维,提升阅读和理解能力。
另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也需要更加多元化和灵活。
课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读懂”课文,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我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
比如,我可以请学生们观察一幅画,并跟他们进行讨论,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想象和理解。
同时,我还可以让学生们进行绘画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去理解《画》这篇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最后,在评价和反馈方面,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表达方式。
在学生完成课文阅读和思考的活动之后,我要及时给予他们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要看学生的思考过程是否合理和连贯。
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教学的内容和技巧。
总结起来,小学课文《画》的教学反思主要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讲解的改进、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辨能力、多样化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评价和反馈的重视。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教学板书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教学实录板书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教学实录板书【教学目标】1、学生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分别是凶字框、口字旁、春字头。
2、会认3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习说,学习猜)。
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猜得对。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知道的。
二、看图1、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
(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1、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3、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
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
组词:好人,人民。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字。
组词:景色、彩色。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钩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变钩。
“无”就是没有的意思。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6《画》教学设计及反思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6《画》教学设计及反思2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汉字《画》,掌握其读音和书写笔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书写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 教学内容•汉字《画》的认读、书写和笔顺。
3.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读汉字《画》,掌握其正确的书写笔顺。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画》的每一笔。
4. 教学方法•视觉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字卡等教具引导学生认读汉字《画》。
•操练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认读和模仿书写练习。
•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 教学流程•导入:利用图片、故事等引入汉字《画》的学习内容。
•学习:教师讲解汉字《画》的读音和书写笔顺,学生跟读、模仿书写。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排队书写、创意涂色等练习活动。
•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总结,强化学习成果。
二、反思与展望本节课设计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了汉字《画》的认读和书写,但在教学方法上仍有不足。
下一步需要更加注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同时,在巩固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学习评价方式,如作业、口头表达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细化教学步骤,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同时,我还将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对汉字《画》的理解,引导他们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希望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提升他们的汉字学习能力和兴趣。
精品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画》是宋代佚名诗人(一说唐代王维或南宋川禅师)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
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
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
以下是老师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原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春去:春天过去。
惊:吃惊,害怕。
这里主要是受惊飞起的意思。
译文: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
创作背景: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
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
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级小学语文等教材中编入此诗时,作者一栏里即是“宋·佚名”。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教案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录音教学过程: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同上2、学会七个生字3、能正确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b、学生动脑筋猜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一)讲读第一、二行(二)讲读第三、四行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 《画》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 《画》优秀教案含教学反
思
一、教案概述
•课题:《画》
•识字内容:6
•适用对象:部编人教版一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理解识字“画”字的基本含义和常见使用场景;
2.能够正确书写识字“画”字;
3.能够通过亲身感受理解绘画的乐趣和意义。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
•通过展示有关绘画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画”字的意义和用途。
2. 学习“画”字
•带领学生一起认读“画”字,并通过笔画顺序演示正确的书写方法。
•让学生反复练习书写“画”字,注意笔画的顺序和结构。
3. 活动设计
•安排绘画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来理解“画”字的含义,并体验绘画的乐趣。
•老师可以提供不同的绘画题材和工具,让学生自由发挥,展示个性和创造力。
4. 总结和展示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绘画活动的收获和体验,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欣赏。
三、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画”字的含义,而不是止步于纸面文字的认读和书写。
•绘画活动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和表达个性,避免过多的干预和限制,让学生感受自由和乐趣。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画》这个词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汉字,更是
一种表达和创造的方式。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通过绘画表达内心世界,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从题目入手,引出中国文化。
看画写好“画”,由装裱好的一幅画,谈到“画”的字形,跟老师一起书
空“画”,加深“画”的字形印象。
看画谈“画”,欣赏水墨画,说说自己的认识。
教师补充简介中国画。
2.结合内容再谈中国文化。
(1)读内容谈感悟。
发现反义词“远——近”、“有——无”、“来——去”,体会画的神奇;“看”与“听”、“山”与“水”、“声”与“色”
相对应,体会诗歌的对仗。
(2)看句尾字音了解古诗押韵特点。
读诗圈画句尾汉字的读音,找出相同之处,告诉学生这就是古诗的韵脚。
朗读感悟古诗特
点。
3.结合字形畅谈中国文化。
由形声字“远”“近”“惊”,认识辶,积累汉字“远”“近”“还”等。
比较“色”“声”的字头、字尾不同,加深学生对孩子字形特点的记忆。
字谜识字。
“冰没两点化成水”、“云加一竖变成去”“一米成来”等。
二、不足之处
字词教学关注较多,没有较好将词的教学与古诗的朗读结合起来。
原因是这首古诗学生都能熟读成诵。
读的时候耐心不足,不能认真倾听,及时有效点评他人。
三、再教之法
1.发挥音频作用,让学生安静地听,慢慢跟着朗读。
2.教师做点评示范,同时给学生点评机会。
3.放低心态,对学生的期望不要过高。
从指导读好一个字、一句话入
手,慢慢扩大到一首诗的朗读。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通用15篇)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根据教学进度,我准备的是课文《画》的第一课时教学。
在这节课上,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指导小朋友初步了解课文,重点指导同学读课文利用以前学习过的识字方法分类识记生字和说反义词的练习。
虽然,在课前我对于教学设计已经烂熟于胸。
在教学中我教态好,引用先进先进的教学理验,大胆的创新。
一节课下来的到了各位老师的好评。
但是在课上无论是我自身的教学,还是同学的课堂常规都曾在这一些问题。
一、在课堂教学方面1、课前对同学的学情估计缺乏:在上个学习单元的《语文园地一》中,同学们就已经接触了反义词的概念,并在课上进行了说反义词的练习。
在这节课上,我只是想将课后练习引入课堂教学,借助同学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反义词,然后顺学而导,让学生进行说反义词的拓展练习。
因此,在课上,我试图让小朋友直接找出课文中的三组反义词,认为这一教学环节只是引入练习的一个过渡,但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环节,同学们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整、正确找出课文中的反义词,甚至还有一个同学在课上随便地问出:“反义词是什么东西?”这样的情况,是我在备课过程中没有预期的,一时间我慌乱无策,没想到以前连练习都做过了,同学们说出了远比书上更难的反义词,怎么偏偏在有老师来听课的情况下,出这种状况呢?此时的我陷入了尴尬的局面,没有方法只得重新引导学生回忆反义词的概念,然后又通过现场扮演引导同学体会“近与远”、“来与去”、“有与无”之间的相反意思。
在课后的认真反思中,我认为这样的情况其实是完全可以防止的,只要是课上我引导学生从《语文园地一》中的题目说起,引导学生先理解反义词的概念,再练习操作就可以了。
由此,我想到自身在备课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情,没有一个紧急的预案,才会被学生在课上弄得个措手不和,毫无防备。
我想这就是新课标中反复强调是“教师是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沛尊重同学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精选7篇)
⼩学⼀年级语⽂《画》教学反思(精选7篇)⼩学⼀年级语⽂《画》教学反思(精选7篇) ⾝为⼀名到岗不久的⽼师,我们的任务之⼀就是课堂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的教学失误,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学⼀年级语⽂《画》教学反思(精选7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学⼀年级语⽂《画》教学反思1 我讲的是第⼀册课⽂《画》的第⼀课时教学。
《画》这⾸诗是⼀个谜语,所以⼀开始的时候,我利⽤谜语进⾏导⼊,引起学⽣兴趣,并且告诉学⽣,今天我们就来猜猜谜语。
当我说完课⽂,孩⼦⼀下⼦都说出了“画”,似乎很有⼀种成功的喜悦,带着这种愉悦的⼼情,我们进⼊了课⽂。
其⼀,我将本课教学⽬标定位在指导孩⼦看图初步了解课⽂,知道题⽬与诗句的关系。
其⼆,识字是课⽂学习的重点,其中“远”、“近”、“还”都是⾛之⼉的,所以我进⾏了归类教学,“远”、“近”还是⼀组反义词,在识字时进⾏了教学,并让孩⼦说说⾃⼰知道的其他反义词。
识字⽅法不断地渗透,并进⾏归类,培养孩⼦的识字能⼒。
反义词教学也是这⼀课的重点,为了激发学⽣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个游戏:找朋友。
学⽣学得开⼼,课堂⽓氛。
虽然,在课前我对于教材和教案都烂熟于胸,⾃认为胸有成⽵,但是,不论是在课堂上⾃⾝的教学,还是学⽣的课堂常规都出现了⼀些想不到的问题。
1.在课堂教学⽅⾯,对学⽣的学情估计不⾜。
在前⾯的学习中,孩⼦们就已经对看图理解课⽂不陌⽣了,但这节课上,我认为:学⽣看到图就能想象的到远远看去⼭是有颜⾊的,⽽⽔是听不见声⾳的。
当我提出:“从⾼⾼的⼭上流下来的⽔有声⾳吗?”孩⼦们说:“有,有声⾳。
”⽽且也很肯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时让我措⼿不及。
2.对于课⽂中的⽣字的处理,我仅限于边读诗句边读⽣字,让孩⼦在⽂中去识记⽣字,忽略了⽣字的应⽤,学⽣在识记了⽣字后,没有及时地进⾏⼝头组词的训练。
课后,领导和⽼师们在评课时及时地给我提出来了。
我认真地反思⾃⼰,因为担⼼让学⽣⾃⼰组词浪费时间,⽽不能完成后⾯安排的写字教学,故⽽直接让学⽣读卡⽚上的词语,没能听听孩⼦们的的发⾔,就不能很好的发现问题。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评课稿及教学反思
【导语】《画》是⼀⾸五⾔谜语诗,画上有⼭、⽔、花、鸟,给⼈以鸟语花⾹、⼭⽔相衬的美感。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画》教案、评课稿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画》教案 第⼀课时 教学⽬标 1、能对照图画⽤⾃⼰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幅画。
2、学会“画、远、近、⽆、声、惊”七个⽣字,认识⼟字旁,掌握有——⽆,远——近等反义词。
3、认识两个偏旁“辶”“忄”。
了解⽂中出现的反义词(远-近,有-⽆,来-去) ⼀、观察图画导⼊新课(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师先让⼩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 b、学⽣动脑筋猜 c、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初读课⽂,⾃学字词 1、提出⾃学要求,⾃⼰读⼀读这⾸古诗,带拼⾳的字多读⼏遍,边读边想⼀想:从哪些地⽅可以看出课⽂写的是⼀幅画呢? 2、学⽣⾃读课⽂。
3、指名试读,正⾳:⾊、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想⼀想,每⼀⾏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花、鸟) 3、请⼩朋友在这⼏个字下画上⼩圆圈,说明这⾸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课⽂主要写的景⾊,我们要读重⾳。
四、讲读课⽂,理解诗意 (⼀)讲读第⼀、⼆⾏ 1、看图说话:⼩朋友们,画多美啊,有⼭有⽔,⽤⾃⼰的话说说⼭怎么样,⽔⼜怎么样? 2、想⼀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上的景⾊能看得清吗?⽔从⼭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啊?你能学⼀学吗?(出⽰课件,让学⽣欣赏流⽔声) 3、⼩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和⽔都画得像真的⼀样,那么究竟是⼀幅图画,还是真正的⼭⽔景⾊呢?为什么? 4、扮演诗⼈,远看⼭,近听⽔。
a、指名扮演诗⼈,到教室后⾯看画中的⼭,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有没有看到它的颜⾊? b、这就叫“远看⼭有⾊” c、教学⽣字“⾊”:读准字⾳;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是什么意思?(颜⾊,课⽂指景⾊) d、指名扮演诗⼈,到画前听听流⽔:问,你听到流⽔的声⾳了吗?为什么? e、⼩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声) f、教学远近:远近是⼀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声是什么意思;⽆的反义词是什么? g、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是“⼠”不是“⼟”。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参考3)画今天教学生学习谜语诗《画》,我从课文的插图入手,指导学生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图,学生认真地观图能将图中山、水、花、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之后读了古诗,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理解为什么谜底是一幅画和现实生活的山、水、花、鸟作比较,使学生明白为什么是一幅画,孩子们精彩的表述使我觉得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聪明,孩子们对山的描述用到了连绵起伏,对春天的桃花更是大加赞美,从说一句完整地话到连贯的几句话孩子们都不在话下。
最后指导学生读古诗,学生读得有滋有味,读得摇头晃脑,进入诗中所描述的情景。
一、巧用教材块状编排,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整堂课下来,老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这得益于老师理念的转变。
教学过程展现的是一种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发生转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是真理的化身,而每个学生和老师都有被理解的权利。
所以,老师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和活动,变知识的单向传授为师生互动学习,让课堂学习成为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老师和同学成为学习上的亲密伙伴。
如何转变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乐呢?我想到了一个新的点子──块状编排。
块状编排的灵感来自于语文园地的“我会读”“我会认”“我会连”“我会说”……这些充满了自信的标题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不难看出,“我会读”──“我的发现”──“我会想”──“我会写”,这四个学习块是一个有层次有梯度的学习链接。
从把文本读正确,让学生走进文本与其进行对话,凸现一年级识字为重点的学习目标定位,到构建学生学习古诗的知识系统,引发学生以更高的学习激情投入到古诗诵读活动中去。
把课上得有情趣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情感是在认识过程产生的,认识越深刻,情感体验也越强烈、越深厚。
真正的学习兴趣是在知道一点、会一点的时候产生的,是在越来越明白、越来越会的过程中巩固、加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
一、巧用教材块状编排,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整堂课下来,老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这得益于老师理念的转变。
教学过程展现的是一种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发生转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是真理的化身,而每个学生和老师都有被理解的权利。
所以,老师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和活动,变知识的单向传授为师生互动学习,让课堂学习成为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老师和同学成为学习上的亲密伙伴。
如何转变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乐呢?我想到了一个新的点子──块状编排。
块状编排的灵感来自于语文园地的“我会读”,“我会认”,“我会连”,“我会说”……这些充满了自信的标题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不难看出,“我会读”──“我的发现”──“我会想”──“我会写”,这四个学习块是一个有层次有梯度的学习链接。
从把文本读正确,让学生走进文本与其进行对话,凸现一年级识字为重点的学习目标定位,到构建学生学习古诗的知识系统,引发学生以更高的学习激情投入到古诗诵读活动中去。
把课上得有情趣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情感是在认识过程产生的,认识越深刻,情感体验也越强烈、越深厚。
真正的学习兴趣是在知道一点、会一点的时候产生的,是在越来越明白、越来越会的过程中巩固、加强的。
所以,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地让每位学生取得他们他们能够取得的成功,让每个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比知识更重要!关注学情,紧密联系学生的认识实际,想办法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产生学习创造的愿望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
二、重视课外诵读积淀,培养学生学习的志趣
古诗,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河,沿着时光绵延,把悠长岁月中天灵物华沉淀的点点精粹送到孩子们身边。
古诗更是一种心灵的沟通。
为了让诗歌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让孩子浸润传统文化的精神甘露,我们班启动了中华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的活动。
三个月来,孩子们已经诵读了三十多篇。
现在,教室里最多见的就是孩子们围在一起摇头晃脑地吟诵,老师的个人主页上,画纸上,留下了孩子们自己心底焕发出的诗情画意。
可以说,古诗教学在我们班已经不再是一种负担,学生在课外汲取的诗歌营养经过老师在“诵读和导读课”的展示,经过“小诗人”的评选,经过“古诗大点兵”等一系列活动情境的驱动,让孩子们尽情地读起来、动起来,把学生的生命力量引出来。
这“动”,决不是表面的热闹,而是视界的敞亮,精神的漫游,
思想的翱翔,心灵的舒展,理性的顿悟,智慧的迸发。
总之,是个体生命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当每个孩子都深深地卷入经典诗文的时候,你还担心他们在课堂上不“亲临现场”,你还担心他们不“对话交流”,你还担心他们不“动态生成”……如此,生命才能活泼地舒展开来,学习才能成为有意义的生活。
语文课程是一个情感的世界,是一个诗意的世界,是一个丰富的生命世界。
从教材、尤其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寻找出一个连接着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的“知识储存库”,并以此为中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就能使教学成为一条融汇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主线,就能够激活学生对文本的通灵感悟,与文本发生“内在的对话”,这样,文本所蕴涵的智慧的光芒、思想的火花就会把学生生命的灵气燃烧起来,由此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催发学生生长和发展。
作业展现出来的创造力更让我坚信了这一点。
新课堂应关注“人”的发展,应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让孩子们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都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出来,飞扬起来。
追求生命的成长,让老师和孩子们的潜能如花绽放,让师生之间的情感亲密交融。
在快乐中学习,让老师和学生的热情如涌泉长流,让师生之间的情思互动碰撞,尽情张扬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