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例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体会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体会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体会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中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对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症状进行回顾探究,找出引起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
结果:在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之间产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有50例,其发生的原因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以及患者的胖瘦有关,在进行治疗之后50例患者均能愈合,并且没有继发感染现象;结论: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有很多,在手术之前要对患者进行积极干预护理,在术中在注意操作的技巧,减少挤压或者牵拉到伤口的情况,在术后要进行有效的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进行预防干预,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患者快速的恢复,缩短治疗与住院的时间。
标签: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体会切口脂肪液化为大量脂肪细胞破裂后,细胞内脂肪颗粒外溢、分解,形成液状油脂,积留于切口内的现象。
对于腹部切口,此种情况多发生于皮下脂肪层。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抗生素的应用,切口感染发生率已降到较低的水平。
但因肥胖人群的增加和电刀的不当使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日益增多。
它不仅增加切口感染机会、延长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
对此,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制订相应的措施,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选择的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的进行腹部切口手术的50例患者中,这50例患者发生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现象,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29岁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岁,这些患者所患的疾病主要有原发性的高血压病、糖尿病等,进行的手术主要有上腹部的胆囊切除手术、下腹部的阑尾炎切除手术、腹股沟斜疝的修补手术、卵巢囊肿的切除手术以及子宫下段的剖腹产手术等。
1.2方法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表现为:发生的时间大多是在进行手术后的4~7天,大多数患者并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進行常规身体检查的时候发现在切口敷料处有黄色的渗液,在按压的时候皮下的渗液会增多;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不乐观,皮下的组织游离,在渗液中可以看见有漂浮的脂肪滴与游离的坏死组织;患者的切口没有红肿与热痛的炎症表现;患者的渗出液在涂片镜检查的时候可以看见大量的脂肪滴,而细菌培养呈现阴性。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体会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体会发布时间:2022-09-16T02:07:58.68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1期作者:杨晶[导读] 探讨将临床护理应用于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治疗中的干预价值。
杨晶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镇江,212300摘要:目的:探讨将临床护理应用于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治疗中的干预价值。
方法:研究病例选于2015.01-2021.10时间内,于我科行腹部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36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组,在治疗期间分别辅以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及优质护理模式(观察组),统计组间施护效果。
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t1=6.912,t2=5.650,)。
结论:通过以优质护理实施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同时,还能够增加患者满意度,对改善其预后起着积极意义,适宜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
关键词:切口脂肪液化;腹部手术;优质护理;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满意度脂肪液化是造成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愈合较差的主要因素,其发生与患者机体脂肪较厚有关,促使机体血液循环能力较差、渗出较多,导致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情况,最终使得切口愈合较差,临床表现以术后腹壁处切口局部渗出淡黄色液体、挤压切口时可见黄色渗液表面漂浮有脂肪滴,且患者会出现程度不同切口疼痛情况,但外观无显著感染征象、切口处无明显的坏死组织存在、体温与皮温无上升[1]。
一旦患者术后发生脂肪液化并发症后,未得到及时救治,易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的同时,还易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对其切口愈合造成不良影响,故而及时予以引流治疗则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在早期时实施引流将脂肪排处,对伤口予以局部加压包扎处理,以此来实现愈合伤口目的[2-3]。
但大部分患者对于治疗方法了解较少,且担忧预后质量,易出现一些不良情绪,不利于治疗顺利开展,故而及时辅以有效护理干预则显得尤为重要[4]。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对象为36例腹部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并发症的患者,组间分组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回顾性分析组内对象病例资料,对照组:年龄28~65岁,均龄46.1±12.0岁,男10例,女8例;观察组:年龄为30~67岁,平均46.5±12.4岁,男女占比12例与6例。
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与体会
齿龈 , 或者用氨甲环酸局部止血或含漱 , 牙龈出血时易 引起 口臭 , 可用 1 %过氧化 氢 出血应尽早局部冷敷 , 卧床休息 , 关节固定与功 能位置并用 弹性绷带包 扎。尽量避 液体漱口。 免肌 肉注射 。 2 5 心理护理 : 患者终身带病 , 且 反复 发作 。故悲 观 、 自卑情 绪突出 家属 与 2 2 鼻腔出血的护理 : 出血时应 采取坐 位或半 坐卧位 。前 额部 或鼻部 冷敷 。 尽量不要将 血液吞 咽, 以免造 成 胃肠刺激 引起 呕吐 。少量 出血 可用 干棉 球或 1 : 医务人员一起鼓励患者正视现实 , 使之 了解和掌握血友病相关知识 , 学会 自我护理 , 1 0 0 0肾上腺素棉球塞鼻腔压迫止血。 一 1 J 注意保持 鼻腔清 洁湿润 , 不要用手 挖鼻腔 , 主动预防出 血 的诱 发 因 素 , 有 效 地 避 免 和 减 少 出血 的发 生 , 从而提高生活的 可用液体石蜡 油滴 鼻或用抗生素软膏轻轻涂 抹 , 防止 黏膜干裂 出血。若 出血不止 , 信心 l 。 用膨胀海绵作后鼻孔 填塞 , 压迫出血部位促进凝血 , 并及 时输注凝 血因子。患者 鼻 3、 小 结 腔填塞后 , 被迫张 口呼吸 , 因此应加强 口腔护理 血友病 患者在 日 常 的生活 中需要格外注意 自己的安全 , 避免发 生擦伤等 现象 2 3 关节 出血的护 理 : 关 节出血是血 友病最 常见且最 具有特征 性的出血 表 在有 出血现象 时要及时进行治疗 , 接受良好 的护理 。 现, 也是血友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膝关 节和肘关节 是最常 出血的两个 关节 , 是 参 考文 献 因为这两个关节是铰链 型关节 , 需要承受各方面的应力 , 故较不稳定 , 易受伤害 。 [ 1 ] 黄岚 , 一例血友病患者鼻出血的护理, 《 天津护理》 , 2 0 1 3年第 1 期 2 3 1 注意休 息 , 减轻疼痛和出血 : 根据患者 的出血程度 , 患者应该休 息 1 2— [ 2 ] 腾彬 , 黄宗清 , 血 友 病 A 患者 1 9 8例 关节 出血 的护理体 会, 《 解放 军护理 杂 2 4 小时或者更长时间。可选用夹板制动 , 或用拐杖帮助肢体休息。 志》, 2 0 0 3年 第 7期 2 . 3 2 冰敷 , 减慢 出血 , 减轻疼痛 : 使用 冰敷的时 间不能过长 , 一般 l O— l 5分 [ 3 ] 鲁先秀, 血 友病 A 患者 出现 肌 肉关 节腔 出血 的护 理, 《 上海 护理》 , 2 0 0 5 , 5 钟, 每 两小 时一次就够 了, 以防冻伤 。患者一般情况差时或开放的伤 口不使用冰敷。 ( 6 ) 。 2 3 . 3 压迫 , 收缩血管 , 减缓 出血 : 用弹力绷带对出血 的关 节进行压 迫 , 在受 伤 [ 4 ] 蒋连 霞, 蒋连 彩 , 血友 病 的临床 护 理 , 《 现代 中西 医结 合杂 志》 , 2 0 0 0 午第 2 4期 。 的部位用十字型包扎 。注意观察远端手指 、 脚趾皮肤颜 色是否正 常, 如 患者出现 指 端疼痛 、 肿胀 、 发凉 、 远端 皮肤 苍 白或感 觉麻木 , 应 解 开绷带 , 减轻压 力后 重新 缠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体会
致 伤原 因 , 并密切观察 患者神志 、瞳孔 、血压 、脉搏 、呼吸
等 变化 , 注意有 无颅 内压增高表 现 , 开放性 或张力性气胸表
旦接到 出诊命令 , 必须 以最快 的速度赶往事故现场 , 及时 、
现, 以及 内脏破 裂等表现等 。若 怀疑有颈椎损伤 , 必须严格 有 效地对伤员实施 救治 , 同时认真观察病情 , 一旦发 现病情 按 照颈椎损伤 的固定 与搬运方法实施 , 以免加重病情 , 导致 变化 , 及时处理 。做好各抢救 记录 , 认 真 、规范 的做好 与 院 颈髓损 伤 , 引发严重后果 。根 据患者病情及时与相关科 室沟 通并说 明病情 , 以便 使其做好 准备 , 为进一 步抢 救治疗工作
赢得宝贵时 间。 2 . 5 重视患 者及家属 的心理 护理 在积极 抢救 的同时 , 对
内护士的交接。必要 时 , 回医院途 中用 电话 与抢 救室或相关
科室联 系 , 保证到达医院能快速抢救 。
参 考 文 献
于神 志清醒的患者 , 要及时安慰 、鼓励 患者 , 使 其尽量消 除 [ 1 ] 王 正国 . 创伤学 一基础与 临床 . 武汉 : 湖 北科学 技术 出版社 , 恐惧 心理 , 树立 信心 , 来 配合 医务人员 的救 治。 同时做好 家 2 0 0 7:物应用2 0 1 5 年1 月第9 卷第2 期
C h i n J M o d D r u g A p p l , J a n 2 0 1 5 , V o 1 . 9 , N o . 2
2 . 1 保 持呼 吸道通 畅 发 生严重 复合伤 的患者 , 其 口鼻 腔 2 . 6 安 全转 运
内由于血块 、呕吐物 、分泌 物等堵塞 , 以及舌后 坠等 , 容 易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体会_0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64例行腹部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对患者护理效果展开分析。
结果64例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与护理后,切口渗液均逐渐消失,且在治疗后3~7 d可见新鲜肉芽生长,在7~16 d后切口愈合,所有患者均无院内感染现象。
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对患者疾病康复有严重影响,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对患者切口液化程度展开个性化护理,展开有效局部处理,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护理手术是诸多疾病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由于腹部脂肪堆积较多,当患者行腹部手术时很容易出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这一并发症[1,2],这不仅会导致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大幅升高,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导致其住院时间延长[3]。
本院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展开全面的护理干预,有效促进了患者康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8月收治行腹部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64例,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8.5±6.7)岁;手术类型为胆囊切除术18例,胃大切术16例,前列腺增生手术6例,脾切除术12例,阑尾切除术12例。
其中34例患者伤口未裂开,30例患者切口裂开。
患者在术后2~16 d出现切口脂肪液化,临床表现为:伤口裂开或切口不愈合,大量渗液存在;经皮下初诊可感觉到波动;对切口进行挤压时可见脂肪滴或坏死组织漂浮;经测定患者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正常。
1. 2 方法根据患者腹部切口裂开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理,对于未裂开的切口则无需将缝线拆除,对切口渗液进行适度挤压之后,利用0.5%碘伏进行消毒并将敷料进行更换,之后包扎。
注意保持切口干燥且应每2天换1次药,直到切口中无渗液为止。
如果切口裂开程度较小且渗液较多,需将1~2条缝线剪断并利用0.5%碘伏进行消毒,将盐水纱条放入切口进行引流,经多次换药可愈合,无需将切口敞开。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体会
2 结 果
6 腹 部 手 术 切 口发 生 脂肪 液化 患者 的临 床 资 料 , 结 脂 肪 液 5例 总
化 发 生原 因、 治疗 经 验 及 预 防措 施 。 结 果 造 成 手 术 切 口脂 肪
液 化 的 主 要 原 因为 肥 胖 、 尿 病 、 蛋 白血 症 、 频 电 刀使 用 及 糖 低 高
不 良易诱发脂肪 液化 ;③高频 电切和 电凝 时 ,局部温度 可达
20 1 0 0 ~ 0℃, 0 高频 电刀长 时间、 反复 、 大功率灼烧 , 可灼烧皮下
脂 肪 , 成 脂 肪 细胞 因 热 损 伤 发 生 变 性 , 致 无 菌 性 坏 死 , 成 造 导 形
液 化科 ④术 中操作不 当 , 度牵拉 、 口暴露 时间过长及 缝合 ; 过 切 时对 位不 良或缝扎血 管等 , 均可造成脂肪 细胞损伤坏 死 , 发生
腹部切 口脂肪液化 的原因 : ①肥胖患者 由于腹部脂肪组织 血供较差 , 术后易发生脂肪液化 , 是脂肪液化 的主要原因。 本组
约 占全部发 病原 因的 5 . ②合并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尿病 、 蛋 白血症 的老 23 %; 低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护理体会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护理体会摘要: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易致细菌入侵继发切口感染}及时预防和处理切口脂防液化能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
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腹部手术;切口肪液化;护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2月-2009年2月,于我院行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43例,其中男32例,女11例,年龄25-68岁,平均49.3岁。
包括胆囊手术15例,阑尾切除术9例,腹股沟手术7例,卵巢肿瘤切除术12例;其中合并糖尿病3例,肥胖8例。
切口脂肪液化发生于手术后3-15d,平均4.9d。
切口无裂开17例,切口裂开26例。
1.2切口脂肪液化表现腹部手术后切口外观无红肿,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敷料为淡黄色渗液湿染,皮下触诊有波动感,体温和白细胞计数正常。
挤压、穿刺或撑开切口,常有漂浮脂肪滴及坏死组织。
2结果本组病例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后,切口渗液消失,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为3-8d;切口愈合时间为8-19d,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院内感染。
3护理3.1常规护理①每日严格观察切口情况,注意局部皮肤颜色及伤口的渗出量,根据切口敷料的清洁情况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减少切口污染等不良因素。
注意切口张力是否增加,特别加强对肥胖、营养不良、糖尿病患者的观察;②指导协助患者做咳嗽、翻身、解大便等腹压增高的动作时注意保护切口;半卧位或半坐卧位可减轻腹壁张力,有利于切口愈合,协助患者采取多种体位交替,以半卧位或半坐卧位为主;③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进食能力、消化吸收情况制定进食计划,保证伤口愈合期蛋白质、纤维素和维生素的摄入;④发现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2心理护理一旦出现切口渗液,患者及家属容易出现紧张、恐惧、情绪焦虑等负面情绪。
此时护士一定要耐心热情,及时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解切口脂肪液化原因,治疗护理方法等,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患者,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并认真倾听患者诉说,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解决患者各种合理需求。
66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效果观察
器官多脏器损害 的认识不 足 ;2忽 略询 问野外 草地接触 史 ; () () 较隐蔽 的皮疹 、 3对 焦痂 未注 意检查 ,4 易被恙 虫病并 发 ()
肠道病变迷惑而误诊 。 参 考 文 献
总数及中性分类不太高, 与病情不符 ;4用一般抗菌素治疗 ()
无效 。其病理基础是 : 恙虫病 的基本 病变 为弥漫性小 血管炎 和小血 管周 围炎 , 小血 管扩 张充血 , 内皮 细胞肿胀 、 增生 , 血
腹部手术后 切 口脂肪液化是腹 部手术后 常见的并发症 , 尤其是近年随着手术患者 中肥胖 、 高龄人数 比例 的增 加及高 频手术电刀 的普遍 使 用 , 口脂 肪 液化 的 发生有 明显 的增 切 多 。切 口 肪液化使 手术切 口不能按期 愈合 , 脂 延长 了住 院时
间, 加重 了经济负担 ; 甚至合并二次 感染反复发 作形成窦道 ,
松解术 9 其它 1 , 例, 例)下腹部 2 例( 1 包括结肠癌根治术 1 3
例, 阑尾 切 除术 8例 ) 。体 形 较 肥 胖 , 下 脂 肪 厚 度 5 皮 ~
1c 本组病人于手术后 3 d切 口出现较多黄色渗 出液 , 2m ~8 内混有脂肪滴 、 血 及坏 死 组织 , 口边 缘 平整 , 红 、 积 切 无 肿、
证实了这些病理变化。恙虫病并发急性阑尾炎的病例, 往往
被 当作单纯细菌性 阑尾炎 来处理 , 一些本来 不祷手 术治疗 的
却做 了手术 , 至做 了手术 而病 情得 不到 控制 , 然用 了强 甚 虽
有力的抗生索 , 病情仍不见好转 。究 其原 因: 1 对 恙虫病多 ()
吐、 腹泻等急性 胃肠 炎症状 为 主 , 而并 发急性 阑尾炎 l 少 床 见报道 , 应注意与 细菌 性急 性 阑尾炎 相鉴别 , 组病 例有 典 本 型的阑尾炎症状 和体 征 , 有 以下特 点. ( ) 有发 热 , 但 :1先 而 后才有腹痛 ;2体 温都在 3 " () 9 C以上 , 病情进展快 ;3 自细胞 ()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诊治体会
譬 | l一 f| 一 j _ 。簟 | 1 I l
|. 床 探 讨 。 |、 .
可缺 少的原料 , 别是 维生 素 c疗效 肯定 。( ) 肪液化 属 无 特 3脂
菌性炎症反应 , 般不需 使用抗 生素 ; 对 脂 肪液化 发现 晚 , 一 但 渗 液 较 多 , 部 引 流 时 间 长 的 切 口 . 本 培 养 有 细 菌 q 长 者 , 张 局 标 二 主
ls e tiiy k f f l t ik s utr sn tt oc o e,la i ode d s a e,i ls i ot e p ncp eo d r t n,h rma y d s a e e selcrc t nie,ul— hc ne s s u e o o ls e vng n a p c teea t t h r il fmo e ai t e p i r- ie s c i o a d a g e s v ra me twih die s e ry itr e in, d qu t r i a e,h ai n l s fdr g uti e An n r rd rdito a r a — n g r s ie te t n t s a e, a ne v nt l o a e ae d a n g te r to a u e o u so sd d ifae a ai n, nd te t
3 1 腹部手术切 口脂 肪液化 的原 因 ( ) 口脂肪 液化 与体 . 1切 形肥胖 、 中是否使 用高频 电刀切 开腹壁 有一定 的关 系。由于 术 电切所产生 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 的浅表性烧伤 及部分脂肪
细 胞 因热 损 伤 发 生变 性 , 时 脂 肪 组 织 内毛 细 血 管 由于 热 凝 吲 同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诊治方法。
方法我院诊治的60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处理)和治疗组(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微波治疗),每组各30例,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70.0%),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增高(1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11.5±4.5),治疗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6.0±3.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微波治疗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微波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也相应地增加。
一些手术过程中,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也导致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呈逐年增多的趋势[1]。
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致使愈合延迟,甚至切口不愈合等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2]。
本研究中,将2009年06月至2011年0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06月至2011年0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手术切口脂肪液化。
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5.6~49.6岁;30例治疗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4.7~50.1岁。
在年龄、性别和原发病等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3]①好发于术后3~8 d,患者多表现为切口处渗出较多。
②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呈游离状态,渗液中可见脂肪滴。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诊治体会
切 口脂 肪 液 化 是 腹 部 手 术 后 常 见 的 并 发 症 之 一 。
1. 0 6天 。本 组 有 2例 患 者 出现 脂 肪 液 化 导 致 切 口感 染 , 用抗 生 素治疗 及切 口换 药 后 治愈 。5例 患 者经 换 经 药处 理 3 ~5天至 术 口无 渗 液 后 作 Ⅱ期 缝 合 , 后 行 1周
织液化 。⑦病 人 的年老 体 弱 、 蛋 白血 症 、 低 免疫 力低
本组 所有 病例 术后 均予 微波 治疗 , 脉输 注抗 生素 静
预 防感染 , 积极 治疗 合 并 症 : 糖 尿 病 患 者积 极 降糖 并 ① 治疗 , 控制 血 糖在 7 49mmo/ lL之 间 ; 有输 血 或输 人 ② 血 白蛋 白指征 患者 予输 血 、 人 血 白蛋 白等 相 应 治 疗 。 输
口周 围红 肿 ; 出液培 养无 细菌 生长 。 渗
治 疗 方 法
循 环灌注差 , 血运 较差 的脂肪 组织 血液 供应 进 一 步发 使
生障碍 , 易诱发 和加重脂肪 液化 。④ 电刀 : 中高频 电刀 术
的广泛 使用 。切 割组 织 时 除产生 线 状损 伤 , 时电凝 止 同
血时电流可沿 切缘 呈 辐射 状分 布 , 得皮 下 脂 肪组织 因 使 电凝止血造成 切 缘组 织坏 死 、 变性 、 管 闭塞 , 血 电凝 止血 灼点尽可能地 准确 , 不应 在 钳夹 组织 较 多 的血管 钳 上长 时间 电凝 , 成大 块 组织 灼 伤坏 死[ 。⑤切 口暴 露 时 间 造 4 ] 较长 , 脂肪组织 表 面干燥 损 伤 坏死 , 在挤 压 、 夹 等机 或 钳 械作 用下极 易发 生脂 肪组 织创 伤性 坏死 , 引起 无 菌性 炎 症反应 , 使脂 肪组 织发 生液 化 。⑥术 中严 重 挤压 及过 多 钳夹脂肪 组织造成损伤 及打结过 紧均易造 成皮下 脂肪组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临床护理体会
1.2.1常规护理:在术后对切口部位进行严密监测,监测部位主要为渗液渗出量、皮肤颜色、切口张力等。此外,在术后的护理中,避免患者腹部的大幅度运动,以防造成切口的牵拉而发生切口开裂或出血的现象。对于肥胖和年龄较大的患者,应注意饮食的摄取,避免便秘的发生。
2.2临床护理结果在临床指征方面,综合护理组的患者在渗液消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综合护理组也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及护理满意度比较(±s)
3结论
腹部切口的脂肪液化是临床腹部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具体来讲,其主要是腹部切口的脂肪液化为脂肪细胞,并发生大量破裂,使脂肪颗粒从细胞内向外扩散、分解,随着量的增多和时间的延长,形成液状油脂,并聚集于切口内的现象。其发生因素主要与患者的肥胖程度、年龄以及对高频电刀的生理反应有关[2]。患者一旦发病,不仅会造成切口感染率的增加,还会增加住院时间和家庭的经济压力,降低患者及家属的幸福额度。综合护理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增加患者的临床治愈率[3],在重视患者整体情况的同时,注重围手术期伤口的处理,做到预防护理相结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痊愈率,故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2结果
2.1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其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主要包括:(1)当患者过度肥胖时,其腹部的脂肪层会偏厚,血循环的能力降低;此外,在术中使用的高频电刀可能会造成皮肤及其皮下组织的热损伤,相应的切口部位会因发热而变性,蛋白的凝固变性,使血运较差的肥厚组织在血循环方面进一步发生障碍。(2)在手术期间,医师对患部切口牵拉过度,对皮下脂肪过度挤压,从而使其发生缺血或坏死。此外,切口暴露的时间、来自手术机械的刺激也会使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或液化。(3)当患者伴有慢性贫血、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异常等疾病时,其腹部切口液化的发生率会高于正常患者。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体会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分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48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
观察组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切口新肉芽长出时间与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精心护理干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与患者年龄、肥胖程度以及高频电刀改用等因素相关,导致患者切口感染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从而增加患者及家属的经济压力[1]。
因此加强护理干预,减少切口脂肪液化发生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生活压力的重要手段。
本院为分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效果,选取收治的48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
观察组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45.9±3.5)岁,其中切口裂开17例,未裂开7例,平均皮下脂肪厚度为(7.1±0.9)cm;对照组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44.8±4.1)岁,其中切口裂开18例,未裂开6例,平均皮下脂肪厚度为(6.9±0.7)cm。
上述患者均可见:切口愈合困难或裂开,渗液量大,经皮下触诊,波动感觉明显,在对切口进行挤压或穿刺时,可见坏死组织与脂肪滴漂浮。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皮下脂肪厚度以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根据患者切口病变程度处理,未裂开切口不需要拆除切口缝线,只需对切口位置加压,使其充分渗液,随后使用碘伏消毒,做好包扎工作,并定期更换敷料,直接渗液消失;切口裂开较小时,可剪断1~2根缝线,使用碘伏消毒或取适量呋喃西林置于患处;切口开裂较大时,需拆除缝线,敞开切口,使用呋喃西林湿敷切口,或使用盐水纱布进行引流。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体会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体会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妇幼保健院017200摘要】:目的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
方法笔者收集医院妇产科共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6例部手术发生脂肪液化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对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换药、切口加压包扎(腹部压盐袋)、清创缝合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出院。
结论切口脂肪液化要从围手术期和手术操作多方面入手,防治并发症、及早处理和充分引流是治疗关键.【关键词】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并发症随着女性肥胖率与剖宫产率的不断增加以及高频电刀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呈逐年上涨趋势。
腹部手术切口液化是妇产科中常见的一种术后并发症之一,常因切口脂肪细胞受损,引起继发感染[1]。
若是切口一旦出现脂肪液化现象,不仅影响了伤口的愈合时间,还延误患者康复进程,加大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经济压力。
现对我院收治的36例脂肪液化患者析,给予微波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我院收治的36例脂肪液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4~45岁。
临床表现:患者均无明显的异常反应,在术后2~8d腹部切口部位有淡黄色的液体溢出,切口面出现红、肿、痛,切口未愈合或愈合缓慢,渗出的液体细菌培养呈阴性,部分患者伴有发热症状。
出现异常的时间:10例在术后2d,12例术后4d,8例发生在术后7d,余下6例在术后10d。
在36例患者中,妇科8例,合并肥胖者6例、合并贫血者2例;产科28例,合并肥胖者12例,合并糖尿病6例,肥胖伴糖尿病10例。
随机把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例。
1.2 治疗方法:两组脂肪液化的患者,首先积极治疗患者的原发疾病与基础病。
观察组对于渗液量较少者,给予每日换药,并轻柔仔细挤尽液化的脂肪,使用无菌纱布覆盖切面,同时配合微波照射,每日2次,每次30min。
若是渗出液过多的患者,及时清除、消毒液化的组织,2d换一次药,再用无菌胶布固定,务必消除死腔,若需要进行拆线行切口引流的,等新鲜肉芽组织长成后在局麻下行Ⅱ期缝合。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体会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5-10-27T09:00:38.5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4期供稿作者:周舫[导读]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适当的处理措施,以促进切口的愈合,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周舫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 130021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观察组渗液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相较参考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适当的处理措施,以促进切口的愈合,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精心护理,及时有效健康宣教,使患者掌握自我保护切口方法,了解切口脂肪液化不是切口感染,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护理;预防措施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
一旦发生脂肪液化,伤口不易愈合,且易继发感染,延长了愈合时间,给患者及家属增加了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并且增加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因此在术后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对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自 2012年4 月 ~2014 年 4月收治的40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
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有25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7例,他们的年龄均在20—71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50岁。
在这25例患者中,在手术后2—4天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者有9例,在手术5天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者有16例。
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体会
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分析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
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10月-2018年1月收治的77例行妇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2个组别。
给予两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大黄联合芒硝外敷治疗。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中,大黄联合芒硝外敷治疗的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妇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前言: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指,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以切口皮下大量脂肪细胞破裂,脂肪颗粒快速外溢、分解,大量堆积于腹部皮下,使得皮下固体脂肪转化为液状油脂[1]。
这种病症可导致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延长,增加其经济负担。
本研究将77例妇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治疗流程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于2016年10月-2018年1月收治的77例行妇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2个组别。
对照组年龄24-49岁,平均年龄(36.8±1.7)岁;剖宫产21例,附件切除术10例,其他7例。
观察组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6.4±1.5)岁;剖宫产23例,附件切除术8例,其他8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1.2.1常规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1)切口消毒。
以75%浓度酒精消毒患者腹部切口周围皮肤,给予产妇静脉注射2U胰岛素注射液、20ml50%浓度葡萄糖溶液,用药频率为每日1次。
(2)换药。
按照每日3次的频率,给予产妇换药。
换药时,适当挤压腹部切口,促进液化脂肪排出。
如患者脂肪液化程度较为严重,给予患者扩创处理。
(3)清创。
如患者切口下空腔面积变大,立即给予患者清创治疗:以生理盐水、甲硝唑液清洁空腔,并于空腔内塞入无菌干燥纱布,按照每日1次的频率给予患者引流处理,当患者切口引流液中的分泌物含量达标后,停止引流,行局部麻醉并缝合。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体会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3-09-24T17:10:03.0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6期供稿作者:孙红林[导读] 综上所述,对发生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需根据其具体情况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才能取得满意康复效果。
孙红林(山西省原平市同煤集团轩岗煤电公司医院 034114)【摘要】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月-2013年2月在妇产科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29例患者,并随机选择同期未发生脂肪液化的11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可能导致脂肪液化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影响因素,并总结治疗经验。
结果单因素 2检验的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切口类型与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29例脂肪液化患者护理后都均痊愈,未发生感染。
结论对发生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需根据其具体情况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才能取得满意康复效果;同时在手术前应重视相关影响因素,并于术后积极做好预防措施。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281-02 近年来,随着医生无菌观念的加强、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妇产科患者腹部手术切口的感染发生率已明显降低。
但是有文献报道[1],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对患者及其家属带来额外的负担。
故为探讨合理的护理方法,以及导致脂肪液化发生的影响因素,现对我院在妇产科行腹部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3年2月-2013年2月在妇产科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29例患者,并随机选择同期未发生脂肪液化的116例患者,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液化组29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36.7±13.6岁),卵巢肿瘤5例,子宫全切除术12例,剖宫产11例,宫外孕1例;对照组116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37.1±13.8岁),卵巢肿瘤38例,子宫全切除术15例,剖宫产59例,宫外孕4例。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薛红册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工程》
【年(卷),期】2013(021)006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60例腹部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切口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接受切口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有助于所缩短其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总页数】2页(P86,90)
【作者】薛红册
【作者单位】中原油田第六社区管理中心医院,河南濮阳4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6
【相关文献】
1.腹部切口脂肪液化46例治疗体会 [J], 王伟
2.腹部切口脂肪液化78例治疗体会 [J], 周鑫
3.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体会 [J], 董晓静
4.腹部切口脂肪液化40例治疗体会 [J], 亚力坤;帕尔哈提;依力哈木
5.丹参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体会(附50例报告) [J], 张继志;孔庆平;陈建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处理体会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处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处理方法。
方法我院普外科进行腹部手术并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
观察组患者均给予激光照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处理方法。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激光照射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具有临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诊治切口脂肪液化是手术后患者由于创伤导致脂肪细胞的大量破裂,从而使患者脂肪细胞内的脂肪颗粒大量的分解以及外溢,并大量聚集而形成液性的油脂,最终油脂聚集于切口内的情况。
对于腹部切口的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主要发生于患者的皮下脂肪层,目前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于切口发生感染而引起的切口脂肪液化的情况越来越少,但随着电刀的使用以及肥胖患者的不断增多,导致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笔者给予我院普外科进行腹部手术治疗并且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26例患者激光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2例病例均为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普外科进行腹部手术并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
观察组:年龄20~69岁,平均48.36±10.25岁;其中15例患者为上腹部手术,11例患者为下腹部手术;手术类型:9例患者为胆囊切除术,8例患者为胃大部切除术,5例患者为胃癌和结肠癌根治术,4例患者为阑尾切除术;其中10例患者使用皮内缝合术,16例患者使用常规的缝合。
对照组:年龄21~70岁,平均49.65±10.37岁;其中16例患者为上腹部手术,10例患者为下腹部手术;手术类型:10例患者为胆囊切除术,8例患者为胃大部切除术,4例患者为胃癌和结肠癌根治术,4例患者为阑尾切除术;其中9例患者使用皮内缝合术,17例患者使用常规的缝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 以 往 的研 究 中一 直 认 为 干 爽 的 创 面 更 有 利 于 患 者 压
1 . 2 方 法 两 组 患 者 在 无 菌 操 作 下 采 用 0 . 5 %的碘 伏 消 毒 伤 口, 同时 采 用 生 理 盐 水 、 3 %的双 氧 水 对 创 面进 行 清 洗 。 并 对创 面 坏死 组织 及 分 泌物 进行 清洗 其 中对 照 组 患 者 应 用 生 肌 玉 红 膏 涂 抹 创 面 .而 观 察 组 患 者 采 用 超 声 清 创 与 闭 式 引 流 治 疗. 采 用 超 声 将 患 者 切 口清 理 干 净 . 并根 据伤 1 : 3 大 小 将 其 剪 成 大小适 宜的 引流管 , 同时将 海绵捆绑 在侧孔处 . 并 采 用 碘
[ 1 ] 李 臻. 负 压 封 闭 引 流 治 疗 骨 科 感染 创 面 的护 理 [ J ] . 当代 护 士 ( 专
科 版) , 2 0 1 0 , 6 ( 2 ) : 5 5 2 - 5 5 3 .
1 . 3 疗 效 判 断标 准
治 愈 :患者 创 面结 痂 、愈 合 并 脱 落 : 有
的 1 2 0例 I I . I V期压疮患者 . 其 中男 6 2例 . 女 5 8例 : 年龄 4 8 ~
7 8 ( 6 3 . 8  ̄ 4 . 2 ) 岁: 根 据 Wa t e r l o w 危 险 因 素 评 估 表 对 患 者 进 行 分 级 ,其 中 I I 级患者 4 2例 , I I I 级患者 4 0例 . I V级 患者 3 8 例 根 据 患 者 治 疗 意 愿 将 患 者 分 为 观 察 组 和 对 照 组 各 6 0例 . 两组 患 者 在 性别 、 年龄 、 Wa t e r l o w分级 无 统 计 学 意义 ( P > 0 . 0 5 ) ,
伏对 伤 1 2 1 进 行 消 毒 . 同 时采 用 生 理 盐 水 对 伤 口进 行 清洗 . 并
疮 创 面 的愈 合 , 但 随 着 对 压疮 研 究 的 深入 . 目前 普遍 医护 工 作 者 认 为 在 无 菌 条 件 下保 持 创 面湿 润 更 有 利 于 肉 芽 细 胞 的 生 长, 可促 进 上皮 皮 肤 组织 细 胞 的生 长 , 有 利 于创 面 的愈 合 _ 3 近 ]
效: 患者 创面缩 小 , 渗 出物 明 显 减 少 或 消 失 。 肉芽组织生 长 ; 无效 : 患者治疗前后创面无明显变化。
1 . 4 统计 学处理 析, 计 量 资 料 采 用
数据采 用 S P S S 1 7 . 0统 计 学 软 件 进 行 分 表示 , 计 数资料采 用率表示 : 组 间 计 量
年 外科技术的发展 , 超 声 清创 与 封 闭 式 引 流技 术 逐 渐 备 受 人 们 的关 注 , 目前 该 方法 逐 渐 被广 泛 应 用 在 感 染 性 、 急性 、 创 伤 性 患 者 中 。 创 伤 性 负 压 系 统 主 要 由透 明 密 封 贴 膜 、 负压 吸 引 器、 内置 外 科 引 流 管 构 成 , 能有效促进创面血管血液流量 . 并
率 显著高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 < 0 . 0 5 ) 。从 而提 示 超 声 清 创 与 闭 式 引 流 治 疗 压 疮 并 结 合 临 床 护 理 有 利 于 提 高 患者临床治愈率 , 减 少 感 染 的发 生 ,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有 利 于 患者 预后
参考文献:
Mo d D i a g n T r e a t 现 代 诊 断 与 治 疗 2 0 1 4 A p r 2 5 ( 7 )
・ 1 6 1 l ・
关键词 : 超声清创 ; 闭式引流 ; 压 疮
中图分类号 : R 6 3 2 . 1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1 — 8 1 7 4 ( 2 0 1 4 ) 0 7 — 1 6 1 0 — 0 1
具 有 可 比性
2 : 2 两 组 患 者 上 皮 细 胞 愈 合 时 间对 比 观 察 组 压 疮 平 均 愈
含时间为 7 . 8  ̄ 1 . 2 d .对 照 组 压 疮 平 均 愈 合 时 间 为 1 1 . 5  ̄ 2 . 3 d .
两组 患者上 皮 细胞愈合 时 间具有 统计 学意 义 ( t - = 3 . 2 8 5 . 脚 . o o o ) .
疗 的难度[ 2 ] 为此本研究将对 I I I V 级 的 中 重 度 压 疮 患 者 应 用 超 声 清 创 与 闭式 引 流 进 行 治 疗 . 患 者 获 得 较 理 想 的治 疗 效 果 报 告 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 本 院 2 0 1 0年 1月 ~ 2 0 1 2年 1 2月 收 治
资 料 均 值 的 比较 采 用 成 组 设 计 t 检 验 .组 间计 数 资 料 率 的 比
附表 两组患者治疗效 果分析[ n 】
压疮 是临床护 理工作较 为常 见 、 棘 手 的 问题 . 其 主 要 发
生在长期卧床病患者 中以及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 中Ⅲ 其中
长期营 养不 良、 低 蛋 白血 症 、 大 小 便 失 禁 患 者 更 容 易 出 现 压
疮 。随 着 压 疮 病 情 的 进 展 。 其 临床 治疗 效 果 往 往 较 差 . 增 加 治
将伤1 2 1 放 入引流管 内, 采用黏 贴膜将 引流管进 行封 闭 . 并 采 用 负压对引流管进行抽 吸 . 当伤 口内 的海 绵从 膨 胀 变 为 凹 陷
时. 表 示 出现 负 压
促 进血管增生 , 刺 激 肉芽 生 长 . 同时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 . 减 轻水肿 , 充分 引流 , 预防感染 , 进而加 快创面愈合 。 为创 面 修 复 创造 较好 的条 件 。 本 研 究 中观 察 组 患 者 总 治 愈率 及 总 有 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