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问题及思路-精品

合集下载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现行医疗体制下,我国整体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使得患者就医过度集中在较高层级的医疗机构,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及频发的医患冲突,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形成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现状并探讨加快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措施成为新时期医疗体制改革的重大课题。

1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现状本文以山东某地级市为例来研究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现状,对本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填式问卷,随机抽样204名居民,共收回问卷204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为98%。

200名调查对象中含男107人,占53.5%、女93人,占46.5%;其中长期居住地是城市的113人,长期居住地在农村的87人;调查对象中20~40岁最多,共73人,占36.4%。

1.1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了解程度大部分居民对该制度并不了解,还有约27%的人表示对该制度完全不了解;只有27%的居民表示听说过分级诊疗制度,但是不清楚这一制度的具体内容;43%的居民表示对分级诊疗有一点了解,但不清楚这一制度的具体运行机理;只有3.5%的居民表示对这一制度的内容非常了解。

1.2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态度2009年的新医改方案中提到逐步开展社区首诊试点工作,并且建立双向转诊制度,以此来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改善目前的就诊现状[1]。

居民作为医疗需求方,其对该制度的态度至关重要,因此,在调查过程中调查了居民对分级诊疗的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居民支持分级诊疗制度,认为政府应在实施过程中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分级诊疗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分级诊疗制度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将其分级分流至社区医疗机构、县级医疗机构、大医院等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进行诊疗。

其目的是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能力,缓解大医院就诊压力,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然而,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面临一系列问题,如基层医院诊疗能力不足、患者对分级诊疗的接受程度不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一、加强基层医院的诊疗能力基层医院是分级诊疗制度的基础,提升基层医院的诊疗能力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加强基层医院的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其次,要加大对基层医院的资金支持,提高其运营能力,增加诊疗项目和技术支持,吸引患者就近就医。

最后,要建立基层医院联盟,促进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协作,提高整体效益。

二、加大对分级诊疗制度的宣传力度患者对分级诊疗的接受程度不高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此缺乏了解和信任。

因此,需要加大对分级诊疗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发布宣传材料、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向患者普及分级诊疗的相关知识,解答患者疑问,提高患者对分级诊疗的接受度。

三、建立健全的医疗协作机制分级诊疗制度要实施好,需要建立健全的医疗协作机制,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协作。

首先,要建立跨医院、跨科室的医疗协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患者诊疗难题。

其次,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方便患者病历的传递和诊断结果的共享。

最后,要加强医疗纠纷的调解机制,处理好大医院和基层医院之间因分级转诊而引发的纠纷。

四、加强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需要政策和法规的支持。

首先,要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基层医院的补贴力度,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收入来源,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增加他们对分级诊疗制度的积极性。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鼓励医务人员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推动医疗机构的绩效提升。

分级诊疗工作进展分析

分级诊疗工作进展分析

分级诊疗工作进展分析自从国家推行分级诊疗政策以来,我国的分级诊疗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以下是对这一工作进展的分析。

1. 推动分级诊疗的背景分级诊疗的推行是为了解决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大医院看病难等问题,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该政策的背景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衡等因素。

2. 分级诊疗工作的重要性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对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减轻大医院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提升并建立与大医院的良好合作机制,可以实现医疗服务的合理流动和分配,有效缓解患者看病难的问题。

3. 分级诊疗工作的进展情况自从分级诊疗政策推行以来,各地区在推进分级诊疗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得到了增强,诊疗水平得到了提高。

另一方面,与大医院的联动合作机制也逐渐建立起来,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医院之间的医疗资源互补性得到了有效发挥。

4. 分级诊疗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虽然分级诊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患者就医意识和惯的转变需要时间,一些患者仍然惯前往大医院就医;二是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和技术水平仍然有待提高;三是医疗资源在各地区的分布仍然不够均衡,一些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仍然面临较大的压力。

5. 提升分级诊疗工作的策略和建议为了进一步推进和提升分级诊疗工作,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建议:一是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其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机制,建立更加紧密的医疗资源互补体系;三是加大对分级诊疗政策的宣传力度,促进患者就医观念的转变;四是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确保患者的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结论分级诊疗工作在推动医疗服务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分级诊疗工作将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方案(最新)

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方案(最新)

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方案各乡(镇),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分级诊疗制度,改善医疗资源配置与利用状况,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xx〕70号)、《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20xx〕97号)及《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立足我区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际,遵循医学科学规律,坚持医疗机构有序服务引导患者有序就医,统筹医疗服务资源,在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起相互联系的首诊、会诊、转诊的流程和机制,为患者主动提供全程、连续的包括转诊在内的诊疗服务,逐步形成分级诊疗的就医格局。

发挥基本医保(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同)政策引导作用,按照差别化支付原则,深化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分级诊疗,调动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积极性,减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完善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机制,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发展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建立“健康守门人”制度,有效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在区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与市级或省级医院之间建立长期稳定、规范顺畅的双向转诊机制,逐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

强化基本医保政策支持,完善激励机制,多措并举,引导患者分级诊疗。

到2017年,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实现区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的目标;到20xx年,逐步完善分级诊疗运行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符合我区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

1.(1)坚持基层首诊、分级医疗的原则。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最新)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最新)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改善医疗资源配置与利用状况,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x〔x〕70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深入推进x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x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贯彻落实省x次党代会和省委x次全会部署,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实际,遵循医学科学规律,坚持居民自愿、基层首诊、政策引导、创新机制,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重要手段,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完善服务网络、服务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形成科学合理就医新秩序。

(二)工作目标。

到x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和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

到x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我省省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二、主要任务(一)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1.落实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

城市三级中医医院充分利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和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门诊诊疗服务。

城市二级医院主要提供城市患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

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和一般大病的诊疗服务,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

推进分级诊疗的进展情况和面临的困难问题

推进分级诊疗的进展情况和面临的困难问题

推进分级诊疗的进展情况和面临的困难问题
二、推进分级诊疗中面临的困难问题
据利港卫生院的医生张雷介绍,分级诊疗是按照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分级,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救治的医疗制度。

分级诊疗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也可以有效的缓解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但目前目前分级诊疗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镇卫生院专家医生少,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

许多群众有些小病就要去县人民医院或者中医院。

二是各医院的检查单、化验单相互不认可,转诊后需要二次检查,许多患者在大医院康复后也不愿到下级医院复诊。

据利港镇大庙村村民卞荣光反映:患者心理还是想去大医院或者名医那里就诊。

就利港镇而言看病基本上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能否看好,看好的时间问题,利港镇大部分以外出从事炒货行业为主,群众基本上都有钱,家里有人患病,儿女在家的时候,无论病情是否严重,都去“大医院”、找“名医”就诊。

据利港镇卫生院副院长王亚奎表示,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医疗设备对患者的影响,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普遍老龄化严重,加之进修条件有限,影响医生的医疗水平,医疗设备也没有与时俱进,对患者的心理也有着影响。

三、建议
1.鼓励大医院的专家医生轮流到各乡镇医院坐诊和指导,乡镇医院医生和专家医生结对学习。

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让专家医生对基层医院的突发疑难症状患者进行网络会诊。

2、财政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补贴及医疗设备的购买。

3、加大基层医疗人员的培养力度。

分级诊疗工作改进

分级诊疗工作改进

分级诊疗工作改进.txt
分级诊疗工作改进
摘要
本文档旨在提出关于分级诊疗工作改进的建议。

通过分级诊疗,能够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并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然而,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如何改进分级诊疗工作。

优化指南
1.建立健全的分级诊疗制度:制定明确的政策和法规,确保各
级医疗机构按照分级诊疗原则进行医疗服务,并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

2.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提
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诊断、治疗和转诊
等全方位的服务。

3.加强医疗资源配置与调配:根据分级诊疗原则,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确保高层次医疗机构有足够的专科医师和设备,同时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协作与合作。

4.完善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就医流程的便利性和效率。

5.加强患者教育和健康管理: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和个体化健康管理,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减少不必要的就医和过度就医。

结论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可以进一步优化分级诊疗工作,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减轻高层医疗机构的压力,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分级诊疗工作的改进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等。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有效的管理,分级诊疗工作才能发挥最大效果。

以上为分级诊疗工作改进的建议,供参考。

我国分级诊疗的实施现状与思考

我国分级诊疗的实施现状与思考

我国分级诊疗的实施现状与思考我国分级诊疗是指将医疗资源按照不同的级别进行分级管理,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解决我国医疗资源不均衡、医疗服务不够合理的问题,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患者就医的便利度和满意度,推动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分级诊疗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

首先,通过将医疗服务分级别、分层次、分级别、分病种,将疑难重症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进行分诊分治,有效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了大医院的压力。

同时,分级诊疗还推动了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促进了医联体建设和转诊制度的完善。

其次,通过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行患者就近就医、就近配药的制度,有效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此外,透明的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考核制度的推行,也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然而,在实施分级诊疗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我国分级诊疗政策的宣传和普及工作还需加强,患者对分级诊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还不够高,很多人依然习惯于去大医院看病,导致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其次,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能力还不够强,一些医生的专业水平和技术经验相对较低,这也影响了患者对分级诊疗的信任度和选择意愿。

另外,分级诊疗的推行还面临着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医疗服务价格过低、医保支付制度不合理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和困难,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善。

首先,要加强分级诊疗政策的宣传,提高患者对此政策的认知度和了解度,让患者明白就医选择的权益和义务。

其次,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医生和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让患者有更多的信心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同时,要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制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收入水平,以提高医生和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性。

此外,还应改革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鼓励医生和护士提高服务质量,在患者满意度、康复率等方面有更好的表现。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分级诊疗制度是指按照医疗服务的难易程度和需求紧迫程度,将病患分流到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就诊和治疗的制度。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重要举措。

下面是一个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一、目标与原则1.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调整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2.原则:(1)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2)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3)引导医患就医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就医;(4)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与合作。

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1.完善政策法规(1)制定相关分级诊疗制度的政策法规,明确医疗机构的分类和分级标准;(2)优化医疗服务收费政策,鼓励合理定价,确保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性。

2.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1)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规模,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2)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设备和技术设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3)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质提升。

3.引导患者分级就医(1)开展患者自我诊断和就医指导,引导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就医;(3)加强对患者就医行为的引导和宣传,倡导理性就医和节约用药。

4.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与合作(1)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连续和有效的诊疗;(2)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3)加强转诊管理,确保患者的顺利转诊和流转。

5.加强监督和评估(1)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2)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定期公布医疗机构的评估结果和医疗质量指标,引导患者选择优质医疗机构就医。

三、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的保障1.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增加政策扶持和激励措施,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3.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工作机构;4.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和接受度;5.推动医保体系,完善医保支付机制,支持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我国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及其思考

我国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及其思考

我国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及其思考我国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一制度的实施旨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然而,目前的实施情况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思考和改进。

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需要医疗机构的支持和配合。

但是,一些医疗机构并没有积极响应,甚至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行为,如强制患者选择高级医院就诊,或者在低级医院不提供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导致患者不得不到高级医院就诊,增加了医疗费用和患者负担。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按照分级诊疗制度的要求提供服务。

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需要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但是,一些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或者存在一些误解,如认为低级医院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不够先进,或者认为到高级医院就诊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和教育,让他们了解分级诊疗制度的意义和好处,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就诊医院。

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

但是,目前政府在分级诊疗制度的推广和实施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低级医院的投入不够,导致其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或者对高级医院的管理不够严格,导致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收费行为。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政府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分级诊疗制度的顺利实施。

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医疗机构、患者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才能让分级诊疗制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经济的医疗服务。

关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关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关于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一、根本情况近年来,在国家和XX市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安康中国、安康XX建立的大背景下,我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导,以人民安康为中心,深化改革,创新思路,以规划为引领,以医联体为抓手,以强基层为重点,以康复护理为打破,以信息化为支撑,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为建立“安康XX”,推进全区卫生安康事业持续安康和谐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截至XX年底,全区医疗机构X家,包括三级医院X家〔较XX年底增加X家〕、二级医院X家、一级及未定级医院X家,基层医疗卫活力构X家(包括X家社区卫生效劳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X家。

XX年全区总诊疗X万人次,医保患者区内就诊率达X%,实现大病不出区。

就医秩序趋向合理,二三级医院总诊疗较XX年下降X%,一级医院及基层总诊疗较XX 年增长X%;一级医院及基层总诊疗占全区总诊疗的X%,较XX 年进步X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X个百分点;实现双向转诊X万人次,较XX年增长X%,其中下转增至X人次,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符合区情的分级诊疗体系日趋完善。

XX区分级诊疗制度建立作为全市先进典型在XX 年XX市卫生安康工作会上做交流。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获得的成效〔一〕以规划为引领,明确功能定位与方向1.坚持规划引领,明确工作方向。

XX年编制我区“十三五”时期卫生计惹事业开展规划中,明确了“三个三”布局原那么,以推进分级诊疗为目的,明确区域医疗中心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布局、开展规划和功能定位,及医疗体系优化工程、基层才能提升工程、人才开展战略、中医特色开展战略、互联网+医疗卫生战略等重点战略任务,构建五大区域医联体,明确了分级诊疗制度建立目的、方向和任务。

2.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协同体系。

制定2轮XX区分级诊疗制度建立三年行动方案、深化医联体合作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工作施行方案,明确医联体内各机构功能定位和重点任务。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指在医疗卫生领域中,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诊治需求,建立起基层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之间错位发展、相互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以下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一些重点措施和详细解释:
1. 制定政策和法规:政府应颁布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分级诊疗制度的目标、原则和指导方针,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

2.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改善基层医疗设施和设备条件,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3. 完善医疗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机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之间的转诊和转运机制,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协同。

同时,通过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等基层医疗服务。

4. 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患者
对不同医疗机构的就诊选择能力,鼓励患者按病情轻重选择就医,减少对高水平医疗资源的不必要占用。

5.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完善和执行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定期评估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鼓励科学、规范的医疗实践和合理的处方用药。

6.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信息系统,方便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7. 加强法律法规保障:强化医疗纠纷的法律监管和处理机制,建立健全医疗纠纷的调解和仲裁机构,保障分级诊疗制度的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患者等多方共同努力,在政策、医疗服务网络、医疗质量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完善,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全民健康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探讨推进分级诊疗体系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探讨推进分级诊疗体系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THINDUSTRY[作者简介]齐永建(1982-),男,硕士在读,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骨科临床及医院管理方向研究工作。

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引导各级医疗机构按照本单位级别和疾病疑难程度诊疗,促进不同层级医院间相互转诊,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中明确提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

”“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1]分级诊疗的顺利实施,可优化就医流程和秩序。

目前在英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分级诊疗相对成熟,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清晰,双向转诊制度规范。

该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分级诊疗的实施情况,借鉴其经验和实施模式,改革本区域内分级诊疗的障碍,为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提供参考。

1分级诊疗制度的概念分级诊疗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易难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各有所长,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分级诊疗的目标是: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和上下联动。

是基于疾病所处阶段的差异所承担不同诊疗职责的横向体现[2]。

实施分级诊疗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医疗秩序,有效解决医疗资源低效和患者满意度低的问题[3]。

2分级诊疗面临的问题①基层医疗机构资源配置欠完善,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很多社区医疗机构没有设置发热门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落后,医疗设备不全,优质人才匮乏[4]。

DOI:10.16659/ki.1672-5654.2021.07.183探讨推进分级诊疗体系的问题及应对策略齐永建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北京102209[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需求和健康意识逐渐增强。

然而,由于现有医疗服务体系布局不尽完善、优质医疗资源不充足和配置不尽合理,不能有效满足激增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护理等服务需求。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思考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思考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思考作者:文锋来源:《大经贸》 2019年第8期文锋党的十八大提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要求,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体制、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分级诊疗制度有利于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党和政府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承诺具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分级诊疗实施的问题及原因(一)传统的诊疗观念影响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一是传统就医模式。

患者选择医院,患者选择医生的就医模式根深蒂固。

由于医院之间的医疗资源分布差别明显,以及人们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对健康关注度的提升,许多经济条件好的患者稍有小病都投向大医院,找大医院、找名医就诊,这种传统的就医模式影响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二是健康知识宣传。

由于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加上群众健康知识知接受能力不一样,对一些普通疾病的认识不足,导致盲目就医。

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到大医院就诊,就感觉放心,事实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三是医院办院理念。

由于财政补偿机制不够完善,医院被推向市场,为了追求更大经济效益,大医院凭借自己资源优势,盲目“做大做强”扩张床位,“越位医疗”,致使本该属于基层医疗机构做的事,都“揽括、代劳”,没有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作用。

(二)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水平影响分级诊疗制度落实一是基层医疗队伍专业技术水平较低。

分配到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起点就低,多数是大专文凭;医护人员总量不足,后勤人员较多;还有就是专业单一,大多数是护理和临床。

二是基层医疗队伍培训工作无法落实。

新医改政策的出台,综合性医院部分科室人满为患,医生工作量加大,短期内无法派出更多的毕业生前往三级医院进行三年的规范化培训,也影响了区、镇街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是基层医疗队伍优秀人才流失严重。

长沙市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长沙市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长沙市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长沙市在探索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过程中,暴露出了双向转诊机制不够完善、基层首诊引导政策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本文通过总结分析长沙市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完善长沙市现有分级诊疗机制提供借鉴。

标签: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医联体;家庭医生分级诊疗是依据疾病轻重缓急及治疗难易程度,由不同级别和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按疾病种类及病情变化进行诊疗和转诊。

2016年6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强调长沙市要全面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

在此背景下,长沙市分级诊疗建设提上了卫生计生工作重要议事日程。

近年来,长沙市就分级诊疗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也开展了一些有益尝试。

如实施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争取医保政策推进双向转诊、建立”医联体”、开展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试点等。

但时至今日,长沙市分级诊疗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未进行系统性研究和推进。

1长沙市分级诊疗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从2013年开始,长沙市先后通过两轮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和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已建成标准化乡镇卫生院10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9个、村卫生室136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33个,中医药服务区覆盖率100%,实现了”1530”就医服务圈(城市居民步行15 min、农村居民步行30 min可到达最近的医疗机构就医)。

应该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布局基本合理、硬件设施都基本达标,但根据2016年5月长沙市卫生计生统计分析,城市医院及其他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机构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71.7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仅为28.29%,与湖南省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中提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1基层医疗技术及优质资源不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大,加之对基层诊疗技术又缺乏信任,所以为了节省时间,患者往往直接选择到上级医院就诊。

关于推进我市分级诊疗的建议.doc

关于推进我市分级诊疗的建议.doc

关于推进我市分级诊疗的建议农工党宁波市委员会20160220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医改的重点,但分级诊疗制度实际运行并不畅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政策和制度不够完善。

一是分级诊疗概念界定不清。

对“大病”和“小病”划定、转诊的标准及指导病人去哪级医院无明确标准。

二是医保政策分流效果不明显,病患向大医院单向流动。

(二)利益协调机制不够完善。

缺乏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医院逐利行为难以杜绝。

大医院财政补助不足,缺乏向下转诊动力,争取病源是医生的重要任务,不愿下转病人。

绩效工资制度等医疗政策、目前的医疗环境以及基药制度的实施,弱化了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功能,影响了基层医生对医疗活动的积极性。

造成“上转容易下转难”。

(三)基层医疗能力提升难。

一是全科医生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全科医学人才培训、评定制度。

二是基层医疗机构高层次人才缺乏,疾病诊断能力不高,对群众缺少吸引力。

三是是医护比例不合理,护理人员数量不足。

四是医疗信息化水平需要提升。

建议:1、以建立机制为路径,制定并落实分级诊疗政策一要回归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编制发展规划,控制大型公立医院发展规模,有效管控门诊规模和医疗服务量。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改变目前基层医疗机构以公共卫生为考核指标的机制,明确其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职能的分工,加强对临床与医技人员的教育培训。

二要完善双向转诊标准和程序。

制定双向转诊指导原则和标准,使转诊程序化,简化手续。

疑难重症和急救病人开展远程会诊,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

三要建立医疗机构间的协作机制。

制定转诊(院)标准,并考虑选择部分病种先行试点。

逐步取消大医院专家门诊向社会预约,改为主要向下级医疗机构开放预约、更多接受下级医院的转诊病人。

四要完善财政管理机制。

建立差别化的经费补助机制,随着公立医院行政层级和医院等级的降低逐渐增大投入比例,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效运转。

五要明确考核指标,建立监管制度。

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监管制度,考核指标与绩效考核有机衔接。

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实施方案

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实施方案

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实施方案
在实施分级诊疗体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基层医疗服务是分级诊疗体
系的基础,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基
层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能力,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
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和治疗。

其次,要加强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各级医疗机构之间要建立起
良好的合作机制,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避免资源的重
复建设和浪费,让患者能够在自己所在的地方就能够享受到优质的
医疗服务。

另外,要加强对分级诊疗体系的宣传和推广。

分级诊疗体系是一项
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要加强对分级诊疗体系
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分级诊疗体系,积极参与到
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和实施中来。

最后,要加强对分级诊疗体系实施效果的监测和评估。

分级诊疗体
系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
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确保分级
诊疗体系的实施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总之,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实施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改进,才能够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体系,让更多的患者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

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新一轮医改的全面铺开,国家出台许多惠民利民的医改政策,但“看病难”问题仍然突出.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庭冷落”。

大医院大专家在忙着看头疼脑热的“基层病”,而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因“无病可看”,只好被“闲置",这一热一冷突显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按照卫计委关于“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建立一套分工明确,分流有序,各司其职的分级诊疗制度势在必行.一、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传统的诊疗观念影响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1)患者选择医生的就医模式根深蒂固.2000年的卫生改革推出了“点名医疗”,即患者选择医院,患者选择医生的就医模式。

由于城乡之间的医疗资源分布悬殊明显,导致许多经济条件好的患者稍有小病都投向大医院,找“大医生"、找“名医”就诊,这种传统的就医模式影响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2)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

由于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对一些普通疾病的认识不足,导致“盲目就医",“小题大做”,常见病、多发病到省市大医院就诊,吃力不讨好,浪费人力、物力。

(3)一些大医院办院的指导思想偏离,优质医疗资源利用不充分。

长期以来,由于财政补偿机制不够完善,医院被推向市场,为了追求更大经济效益,省市大医院凭借自己资源优势,盲目“做大做强”扩张床位,“越位医疗”,致使本该属于基层医疗机构做的事,都“揽括、代劳”。

调查发现:省市级各大医院均住有10%左右的康复患者,普遍开设“体检中心",没有充分发挥省、市优质医疗资源的作用。

2.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取信于民",影响分级诊疗制度落实.(1)基层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质量不高。

按照国家规定,“床位在300张以上医院,床位与人员比为1:1.5",大部分基层医院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2011年,以罗源县为例,县医院床位360床,应配备540人,但在岗职工仅427人(其中临时人员192人),缺113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问题及思路
分级诊疗制度是被众多发达国家所采用的一种就诊制度,它是指在对本地疾病图谱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的轻重及治疗难度的不同,选择相应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山西省不同层级的公立医院都存在功能错位表现。

一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不能满足分级诊疗的要求。

二是医疗服务参与各方对分级诊疗制度存在抵触情绪。

充分发挥基本医保(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下同)政策引导作用,坚持按病种管理、差别化支付的原则,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立。

一、错位表现: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不能满足分级诊疗的要求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担当看门人的重任。

作为分级诊疗的“守门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尤其重要。

长期以来,由于政府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加上城市对优质资源的虹吸效应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薄弱,无法胜任“看门人”的重任。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基层医疗资源总体不足。

2015年,山西省每千人口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和医院床位数分别为5.80人和3.83张,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全省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情况总体与全国类似,城市多、农村少,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人员短缺。

全省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1.4万人,其中基层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仅为1.8人、注册护士数仅1.2人,分别只有城市的39%和24%。

(2)基层医疗机构硬件较差。

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医疗设备配置处于全国中等偏下,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条件简陋,设备落后。

2015年,全省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为1.16张,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能力水平普遍较低。

分级诊疗制度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无论英国还是美国、德国,作为分级诊疗制度的看门人——全科医师的培养都比其它医师要困难和严格的多,甚至社区护士也比医院护士要多学习两年,山西省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普遍学历较低甚至没有学历,医疗技术水平较差,也不能承担看门人的重任。

2.二三级医疗机构无法提供优质高效的住院服务。

分级诊疗体系中的二、三级医疗机构是提供住院服务的机构,是解决疑难杂症和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