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内容介绍
山东十二五规划全文(完整版)
山东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完整版)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目录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发展成就第二章发展环境第三章发展目标第二篇区域统筹和发展布局第四章经济布局第五章城乡布局第六章空间布局第三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第七章农业提升第八章工业优化第九章服务业跨越第十章海洋经济第四篇基础设施和支撑保障第十一章能源建设第十二章交通建设第十三章水利建设第十四章市政建设第五篇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第十五章科技创新第十六章教育优先第十七章人才发展第六篇文化繁荣和创新发展第十八章文化建设第十九章文明山东第七篇和谐社会和公共服务第二十章民生保障第二十一章卫生体育第二十二章社会管理第八篇生态文明和资源环境第二十三章生态建设第二十四章环境保护第二十五章资源节约第二十六章循环经济第九篇体制创新和扩大开放第二十七章改革深化第二十八章开放提升第十篇政策保障和规划实施第二十九章扩大消费第三十章优化投资第三十一章营造环境第三十二章区域协调第三十三章实施机制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第一章发展成就“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重点突破、攻坚破难,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任务目标顺利完成。
面向未来,我省的发展站上了更新更高的平台。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416.2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综述
摘要:通过对低碳循环经济、蓝色经济、蓝色经济区等概念的界定,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研究中的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蓝色经济蓝色经济区山东半岛1低碳循环经济与生态效率1.1低碳循环经济的内涵低碳循环经济是将低碳经济模式和循环经济模式结合起来考虑,其理论基础来源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内涵。
英国于2003年正式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英国政府充分认识到了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低碳经济要求,以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前提,积极地进行科技方面的创新,进而更好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绿色GDP。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经济,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式,将积极发展逐步组织成为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低碳循环经济是在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资源的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为重点,要求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础上有效利用资源,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1.2生态效率“生态效率”是一个生态学概念,它主要指生态系统中能量在两个营养级流转中各参数的比值。
20世纪90年代,人们逐步将生态效率引入循环经济领域。
而德国学者Schaltegger 和Sturm 于1990年首次在学术界提出了生态效率的概念。
世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于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做了《改变航向:一个关于发展与环境的全球商业观点》的报告。
报告指出,生态效率以“用更少的资源实现更大的价值”为核心,要求通过竞争方式,提供一定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同时,生态效率也要求在尽量保护环境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后来世界经合组织又进一步展开了生态效率研究,并将这一概念延伸到政府、企业以及各类组织机构中。
根据OECD 对生态效率的定义,可用下式来表达:生态效率=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环境的影响在上式中,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以及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
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研究
洋 资源丰 富 , 发展 海 洋经 济 大有 可 为 。要充 分 利 用 这一优 势 , 科学 开发海 洋资 源 , 大力 发展海 洋产 业, 同时还 要保护 好海洋 环境 , 海洋 经济真 正成 使 为 山东经 济 的重要 增 长极 ” 。深 刻理 解 胡锦 涛 总 书 记 的指 示 , 以做 出这 样 的判定 : 可 中国 已经 开始 进 入 以举 国之 力 实 施 海 洋 开 发 大 战 略 的 历 史 阶
上 复兴之路 的伟大创 造 与壮 举
中 国是 开发利 用 海 洋资 源 最早 的 国家 , 明朝 郑 和下西洋 空前 绝后 的壮举 , 为 中华 民族 曾 经 成 具有 的 海洋 事 业 的辉 煌 标 志 。在 现代 世 界 发 展 中 , 须充分 认识 到海洋对 于一个 民族 的生存 、 必 国
第2 3卷第 1 期 21 0 0年 2 月
青鸟 取甚技术净 学报
J u n l fQig a c nc l l g o r a n d oTe h ia l e o Co e
Vo. 3 No 1 12 .
F b 2 1 e. 00
关 于 山东半 岛蓝 色经 济 区发展 的研 究
东 考察 时又深刻 地 指 出 : 山东海 域 面积 辽 阔 , “ 海
位 。14 中国在鸦 片战争 中的失 败 , 了制度 80年 除
等方 面 的原 因外 , 丧失 制海权 更是 一个重要 原 因 。
必须 看到 , 天 中国与周边海 上邻 国在海 洋划界 、 今 海洋权 益及 岛屿归属 等方 面 由于历 史 的原 因存在 争端 ; 国海 域被 分 割 、 中 资源 被掠 夺 、 岛礁 被 侵 占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行动纲领(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解读
发展 目标 。近期 目标是 : 2 1 , 到 0 5年 现代
海洋 产业体 系基本建立 , 发展方式转变和
经济结构调整迈 实质性步伐 , 综合经济 实力显著增强 ; 海洋科技创 新体系基本形 成, 自主创新 能 力大 幅提升 ; 单位地 区生 产总值能 耗和 主要 污染物排 放总量 持续 降低 , 海陆生态建 设和污染治理取得显著
须突 出发展海洋经济 、 构建现代海洋 产业 体系这一主题 , 推动海洋 战略性新 兴产 在 业规模化发展 、 动海洋优势产业集群化 推
优势 , 科学开发 利用海洋 资源 , 推进海 洋 环境保护 由污染 防治型 向污染 防治 与生 态建 设并 重型转变 , 打造 富裕安定 、 海 人 和谐 的宜 居示范 区和知名 的国际滨 海旅
科教力量集 中、科研实力居全 国首位 、 海 洋科技人员 占全 国一半以上等优势 , 着力 建设 全 国海 洋科技 、教育和人 才三个 中 心, 构筑具有国际影 响力 的海 洋科 技教育 人才高地 , 为我 国参与世界海洋 科技 竞 成
争 的主导力量 。 所谓 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
洋 生态 文明建设 , 着力提高海洋科教支撑
在指导思想方面 ,规划》 《 明确要求 这
一
海洋产业集聚 区、 具有世界先进水 平的海
要 发挥好该 地 区近岸海 域生态 环境质 量
总体 良好 、 洋 生 态环 境 承 载 能 力 较 强 的 海
地 区的发展模式要有别于其他 区域 , 必
洋科技教育核心 区、 国家海洋 经济改革开
放 先行 区和全 国重要 的海洋生 态文 明示
际物 流中心的地位显著提升 , 海洋经济对
E I
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 ; 民生活质量进一 人 步提高 , 率先达 到全 面建设 小康社会 的总 体 要求 。具体 目标是 : 海洋 生产总值年均 增 长 1%以上 , 内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5 区 占地区生产 总值 的 比重达 到 25 . %,海洋 科技进 步贡献率提高到 6 %左 右 , 5 人均地 区生产 总值 超过 8万元 , 城镇 居民人均可 支 配 收 入 和 农 民人 均 纯 收 入 年 均 增 长
山东蓝黄经济区战略概述
一、蓝色经济区概述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
2009年,区内总人口3291.8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138元。
为进一步增强腹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将山东省其他地区作为规划联动区。
规划意义: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关系到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局。
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安全。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增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撑作用,加快推进海洋国土开发,提高海洋维权和国际海域开发的后勤服务能力,保障我国黄、渤海运输通道安全,维护和争取国家海洋战略权益。
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推动海陆统筹协调,提升海洋经济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密切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的联动融合,优化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总体开发格局。
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探索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利用的新模式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途径,提高资源利用与配置效率,维护黄、渤海生态平衡与生态安全,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巩固和提升以青岛为中心的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地位,提升黄、渤海和黄河流域的开放水平,深化我国与东北亚各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拓展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规划定会:立足山东半岛在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改革开放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突出优势,结合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沿海空间布局等方面的战略要求,科学确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定位,全面提升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
再造一个新青岛
REGION 区域 王连春 王江伟天高海阔,如火如荼,董家口蓄势待发。
坐拥深水资源、广阔腹地的董家口港区,已建成40万吨级超大型矿石泊位。
待规划建设的上百个泊位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形成3.7亿吨的年吞吐能力。
从青岛港到前湾新港再到董家口,港口——这一青岛与生俱来的优势,正随着胶州湾西海岸的统筹发展实现着资源整合、效应放大。
与中国许多东部的沿海城市一样,承载着山东蓝色经济战略重任的青岛,在城市空间方面受到了制约。
要放大国家战略带来的宝贵机遇,青岛必须重整产业格局,拓宽发展视野,扩大辐射范围,构建全新的战略性经济增长极。
于是,决策者的目光跨越美丽的海湾,锁定在拥有两个亿吨大港和近300公里海岸线的胶州湾西海岸。
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建设大幕由此开启!西海岸,当仁不让西海岸经济新区是山东省委、省政府和青岛市委、市政府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指示精神,突出发挥青岛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龙头带动作用而决策设立的新区,是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建设的新区。
青岛市委、市政府围绕“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这一目标,编制了《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
规划显示,西海岸经济新区规划范围为青岛市黄岛区、胶南市全域,陆域面积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9.2万。
在中国,像西海岸这样同时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德生态园等功能区的开放区域并不多。
这里区位和交通优势突出。
西海岸处于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之间的核心地带,是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欧亚大陆桥东部重要端点,与日韩隔海相望,具有贯通东西、连接南北、面向太平洋的区位战略优势。
区内有前湾港、董家口港两个世界级大港的带动,并且以疏港交通体系为骨架,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拥有面向世界、辐射全国的市场空间。
2011年建成通车的胶州湾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使西海岸经济新区实现了“青黄相接、同城发展”。
山东省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的SWOT战略分析
表1
2009 年 1 - 9 月, 山东省主要海洋产业产值
( 根据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公布的数据绘制) 总产值 海洋渔 业经济 海洋工程 建筑业 总产值 百分比 15. 2% 增加值 增加值 百分比 16. 8%
1405
595
2009 年 4 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 : “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出 科学开发海洋资源, 培育 ” 海洋优势产业,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随后, 山 。 2011 东上下迅速掀起一场蓝色经济热潮 年国务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 , 此规 院正式批复 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 洋经济、 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 , 标志着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 成为国 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 分。 习惯上, 人们把海洋经济称之为蓝色经济, 海洋 产业称之为蓝色产业。 蓝色经济区是依托海洋资 源, 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所形成的、 以海洋产业为 是涵盖自然生态、 科技文化、 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 [1 ]92 社会经济诸因素的复合功能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 济区, 应是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要求 , 以海陆 统筹为基本途径, 海洋优势产业、 临海产业、 涉海产 经济、 生态、 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海洋 业合理配置, [1 ]93 特色经济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范 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 东营、 烟台、 潍坊、 威
山东省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的 SWOT 战略分析
曹文振, 吴美颖
(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0 )
摘 要: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 海洋资源丰富, 海洋人才众多, 海洋产业发展较为成熟, 公共 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但同时, 也存在着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 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海洋生态环境脆弱, 淡水资源缺乏等制约因素 。目前, 半岛蓝色经济区面临新一轮蓝色经济浪潮和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机 遇, 同时, 也面临着国内其他海洋经济区的诸多挑战 。因此, 建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调 整产业结构, 发展优势产业, 建成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先导区 。 关键词: 半岛蓝色经济区; SWOT; 海洋战略; 海洋经济 中国分类号: D63 - 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3154 ( 2011 ) 02 - 0108 - 06 DOI: 10. 3969 / J. ISSN. 1008 - 3154. 2011. 02. 030
2020年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三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科学发展 精品
2020年高考时政热点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1.《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经济工作的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思考:1.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经济意义。
2.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提几条合理化建议?3.请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转变发展方式的必要性?4.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1、2020年8月18日,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国家发改委确定的首批低碳试点省和低碳试点市是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
试点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编制低碳发展规划;二是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三是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四是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五是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情况介
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情况介作为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以发展海洋优势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快发展海洋第一产业,优化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构建起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优势条件得天独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海洋经济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
海洋资源优势突出。
海岸线占全国的1/6,海洋生物、能源、港口、矿产等资源富集,开发潜力巨大;海洋科教力量集中,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一半以上,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
海洋产业基础较好。
预计2010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
载体支撑能力较强。
区内已有各类园区68家,其中国家级16家。
新规划的海州湾北部、董家口、丁字湾、前岛、龙口湾、莱州湾、潍坊滨海、东营海域、滨州海域九个集中集约用海片区和一批特色海洋产业基地及联动发展示范基地,将为海洋经济集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政府支持力度较大。
国务院要求国家有关部委在项目布局、资金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加大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支持力度。
山东省政府及沿海7市政府在用地用海等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并设立省市两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蓝色经济区建设。
产业布局优势互补优化产业布局,培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任务。
在产业布局上,重点提升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地位,壮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两个重要增长极。
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
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为骨干,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1. 引言山东半岛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带,具备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山东半岛决定打造蓝色经济区,充分发挥海洋经济的潜力。
本文将介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
2. 蓝色经济区定义蓝色经济区是指以海洋经济为基础,以海洋资源为核心,以生态保护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的协调发展。
3. 蓝色经济区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3.1 唯一性的海洋资源山东半岛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渤海湾、黄海和海河三大经济区。
这些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为山东半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独特的优势。
3.2 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将推动山东半岛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通过开发海洋产业,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竞争力,实现山东半岛经济从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转型。
3.3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将注重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4 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高素质人才的支持。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山东半岛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
4. 蓝色经济区发展的目标和重点4.1 目标•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海洋经济示范区;•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2 重点•发展海洋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海洋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推动海洋与陆地经济的融合发展;•实施海洋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扩大海洋经济的开放。
5. 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政策措施5.1 政府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支持,提供政策红利,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蓝色经济的建设。
青岛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附件2:《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主要内容摘选总则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职能的拓展提升,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全域统筹、海陆统筹、城乡一体、集约紧凑发展的要求,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1.市域:青岛市行政区范围,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胶州市、即墨市、莱西市和平度市,陆域面积112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240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指市区的环胶州湾沿岸地区,包括胶州湾东岸的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和崂山区,胶州湾北岸的城阳区和红岛经济区,胶州湾西岸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心城区面积为1408平方公里,其中胶州湾东岸面积为581平方公里,胶州湾北岸面积为553平方公里,胶州湾西岸面积为27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6143平方公里,包括陆域面积436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面积1783平方公里。
陆域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面积为3230平方公里;鳌山卫街道办事处、温泉街道办事处、田横镇、金口镇,面积为510平方公里;胶州市毗邻胶州湾的九龙街道办事处相应区域,面积为50平方公里;胶东街道办事处、李哥庄镇(青岛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大沽河地下水源地保护区,面积为420平方公里。
近岸海域包括:胶州湾,面积365平方公里;自海岸线向海15米水深线所围合的区域,面积1418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城市发展目标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围绕实施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 (2)第一节发展条件 (2)第二节机遇挑战 (6)第三节重大意义 (7)第二章总体思路 (8)第四节指导思想 (8)第五节基本原则 (8)第六节战略定位 (10)第七节发展目标 (11)第三章促进城市群空间合理布局 (14)第八节构建“两圈四区”总体布局 (17)第九节完善“一带多轴”网络体系 (32)第十节促进各级城镇协调发展 (33)第十一节合理拓展新空间 (36)第四章引导城市群人口有机集聚 (38)第十二节优化人口布局 (38)I第十三节统筹推进人口市民化 (44)第五章推动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 (47)第十四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47)第十五节完善产业创新平台 (49)第十六节促进产业协调布局 (51)第六章构筑城市群综合交通网络 (55)第十七节加强城市群对外交通建设 (55)第十八节完善城市群内部快速交通网络 (57)第十九节提升城市群集疏运能力 (60)第七章增强城市群设施承载能力 (64)第二十节构建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64)第二十一节构建现代能源保障体系 (67)第二十二节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共享 (68)第八章推进城市群生态环境共保 (70)第二十三节构筑“魅力半岛”生态格局 (70)第二十四节协同治理环境污染 (74)第九章提升城市群开放合作水平 (76)第二十五节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77)第二十六节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79)第十章创新城市群发展体制机制 (82)第二十七节健全区域发展协调机制 (82)第二十八节创新要素畅通流动机制 (82)II第二十九节完善公共服务共享机制 (85)第十一章规划实施 (90)III前言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是城镇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高级空间组织形式,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参与竞争的战略区域。
山东半岛城市群东与日韩隔海相望,西引黄河流域,南北紧邻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世界级城市群,既是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在新时期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格局中地位突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规划》范围包括山东省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以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为目标,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总体布局:按照以陆促海、以海带陆、海陆统筹的原则,确定了“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即提升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核心地位;壮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两个增长极;优化海岸与海洋开发保护格局,构筑海岸、近海和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优化沿海城镇布局,培育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三个城镇组团。
产业合作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业、渔业增殖业、现代远洋渔业、滨海特色农业等海洋第一产业,优化发展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能源矿产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现代海洋化工产业、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业等海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海洋运输物流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涉海金融服务业、涉海商务服务业等海洋第三产业。
推动海洋产业集聚和区域联动发展,提升园区载体功能,打造海洋产业区域联动发展平台。
重要园区:“四区”,即青岛西海岸新区、潍坊滨海新区、威海南海新区、烟台东部新区等4个海洋经济新区;“三园”,即青岛中德生态园、潍坊滨海产业园、日照国际海洋城等3个中外合作园区。
其中,青岛西海岸新区于2014年6月成为第9个国家级新区。
营商环境:《规划》批复以来,山东省成立了蓝色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金融支持蓝色经济区发展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编制了海洋生物产业、集中集约用海等24个专项规划,与国家海洋局等20多个部委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落实了国家规划确定的50多项重大政策事项,成立了海洋生物、海工装备等6个海洋产业联盟,设立了每年10亿元的蓝色经济区建设专项资金、总规模300亿元的蓝色经济产业投资基金,与国家开发银行等10多家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组建了海洋产权交易中心,为蓝色经济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2020年(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内容介绍
(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内容介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内容介绍概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壹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壹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范围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km,陆域面积6.4万平方km;山东省其他地区作为规划联动区。
定位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目标到2015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和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意义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安全;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
概念定义蓝色经济区,是指依托海洋资源,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它是涵盖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多因素的复合功能区。
基本特征是:依托海洋,海陆统筹,高端产业聚集,生态文明,科技先导。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全国海洋科技产业发展的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示范区,海陆壹体开发和城乡壹体发展的先行区。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工作协调推进制度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工作协调推进制度的通知鲁政办字〔2011〕72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下简称“两区”)建设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协调力度,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省政府确定建立“两区”建设重点工作协调推进制度。
一、设立重点工作协调推进组坚持“谁分工,谁负责;谁分管,谁协调”的原则,根据省政府领导同志工作分工和部门职能,设立11个“两区”建设重点工作协调推进组,明确省政府分管领导、牵头部门和参加部门。
(一)现代农业协调推进组1.省政府分管领导:副省长贾万志2.牵头部门:省农业厅、海洋与渔业厅3.组成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水利厅、林业局、畜牧兽医局、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东黄河河务局。
(二)现代制造业协调推进组1.省政府分管领导: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2.牵头部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3.组成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交通运输厅、海洋与渔业厅、商务厅、环保厅、国资委、地税局、工商局、质检局、金融办、国税局、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三)土地开发利用协调推进组1.省政府分管领导:副省长才利民2.牵头部门:省国土资源厅3.组成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财政厅、水利厅、农业厅、环保厅、地税局、林业局、金融办、畜牧兽医局、山东黄河河务局。
(四)对外开放和商务发展协调推进组1.省政府分管领导:副省长才利民2.牵头部门:省商务厅3.组成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厅、海洋与渔业厅、环保厅、统计局、工商局、质检局、金融办、青岛海关、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五)科技创新协调推进组1.省政府分管领导:省委常委、副省长孙伟2.牵头部门:省科技厅3.组成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海洋与渔业厅、商务厅、金融办。
山东省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解读(一)
山东省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解读(一)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山东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公布日期】2009.07.22•【分类】地方政府规章解读正文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解读(一)开篇语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总揽全局,立意高远,精辟深刻,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谋远虑的重要部署,为丰富深化区域发展战略、促进科学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充分体现了对山东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把握发展大局,抓住发展机遇,以科学务实、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全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决不辜负胡锦涛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全省人民的重托。
新起点上的战略抉择《意见》摘要: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海洋经济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把握海洋经济发展新趋向,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标志着对省情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海洋经济发展将实现新的突破,标志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起点、进入新的阶段,意义重大而深远。
蓝色经济的迅速兴起,代表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作为沿海地区能够实现率先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借临海之便,借海洋之力。
站在新起点上,山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仍然离不开海洋。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省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海上山东”的发展战略,并把它与黄河三角洲开发并列为两大跨世纪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内容介绍概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范围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山东省其他地区作为规划联动区。
定位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目标到2015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意义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安全;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
概念定义蓝色经济区,是指依托海洋资源,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它是涵盖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多因素的复合功能区。
基本特征是:依托海洋,海陆统筹,高端产业聚集,生态文明,科技先导。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全国海洋科技产业发展的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示范区,海陆一体开发和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区。
提出背景2009年4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国家已经在沿海地区确立了“5个流域”的龙头地位,广东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龙头、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的龙头、广西作为大西南地区的龙头、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龙头、辽宁作为东北三省的龙头。
但随着流域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也迫切需要一个便捷的出海通道,由此,我国首个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造也就确立了山东在黄河流域的龙头地位,它也将改写中国区域经济版图的格局。
发展优势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1/6。
拥有海湾200余处,其中优良港湾70余处,海岸2/3以上为基岩质港湾式海岸,是我国长江口以北具有深水大港预选港址最多的岸段。
此外,山东省海洋科技优势得天独厚,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的“富集区”,拥有海洋科研、教学机构55所,包括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一大批国内一流的科研、教学机构,1万多名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同类人员的40%以上。
而经过近20年“海上山东”的建设,山东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海洋产业隆起带,具备很强的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产业基础。
战略定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黄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经济引擎、环渤海经济圈南部隆起带、贯通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长三角经济区的枢纽、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遵循海陆统筹、海洋开发与保护并重、集中集约用海和综合配套改革的原则,争取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黄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的经济引擎黄河流域跨九省区,陆域总面积占全国37%,区域人口占全国31%。
但在我国一系列空间发展战略中,黄河流域尚无东中西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仍是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空白地带。
而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之所以滞后于长江、珠江流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能实行海陆统筹、海洋带动、协调发展,致使流域内陆各省区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不够活跃,延缓了经济的增长。
随着蓝色经济区的提出,西起伊宁、拉萨,东至青岛、日照的两条高速铁路干线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三大战略贯穿一体,为黄河流域内陆各省区打开了东出大海的门户,也为整个流域经济的开放架起桥梁并填补国家空间发展战略的空白,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与增长轴。
环渤海经济圈的南部隆起带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
河北的曹妃甸工业区、天津滨海新区、辽东半岛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均已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而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山东半岛海岸线长度占到整个环渤海经济圈海岸线总长50%以上,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提出,对加强与环渤海各省市区的合作,使山东半岛成为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新的增长极,拉动我国腹地的经济发展将发挥巨大作用。
联贯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长三角经济区的纽带在我国规划的铁路“五纵五横”中,山东处于东部沿海“一纵”的中枢地带,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
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将有利于这两大区域经济板块之间的融合互动、一体发展。
陆海空间布局全面优化调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摘登·布局篇提示:提升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核心地位,壮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聚集集聚区两个增长极;优化海岸与海洋开发保护格局,构筑海岸、近海和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优化沿海城镇布局,培育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三个城镇组团,形成“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
提升“一核”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
提升核心区域的发展水平,对于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总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核心区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等沿海城市为骨干,加快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推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提高园区(基地)、企业载体集聚功能和和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推动现代渔业、海洋工程建筑、海洋生态环保、海洋文化旅游、海洋运输物流等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推动海洋食品加工、海洋化工等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全国最重要的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
壮大“两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聚集集聚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
加快培育壮大南北两个增长极,对于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协调发展,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建设一批大型生态增养殖渔业区,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加强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加快发展海洋先进装备制造业、生态环保产业;大力发展临港物流业、滨海生态旅游业等现代海洋服务业,培育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的重要增长极。
鲁南临港产业聚集集聚区,积极推动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集中培育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油气储运加工等临港工业;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密切港口与腹地之间的联系,加快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加强日照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把鲁南临港产业聚集集聚区打造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
构筑三条开发保护带海岸开发保护带。
从海岸线向陆10公里起至领海基线(内水海域界线)之间的带状区域,其中内水面积3.59万平方公里,具有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海洋产业发达、人口城镇密集等特点,是发展壮大海洋经济、统筹海陆发展的最重要区域和优先开发区域。
重点打造海州湾北部、董家口、丁字湾、前岛、龙口湾、莱州湾东南岸、潍坊滨海、东营城东海域、滨州海域九个集中集约用海片区,构筑功能明晰、优势互补的开发和保护格局。
近海开发保护带。
从海岸开发保护带外部界线向外12海里宽的带状区域,其中领海海域面积1.42万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能源、矿产等资源,是开发海洋资源,培植海洋优势产业的重点区域。
该区加快海洋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壮大海洋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海洋工程建筑等产业;全面规范近海开发利用秩序,扩大人工放流和底播增殖规模,严格执行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加强推行清洁生产,防止海上油气矿产开采、船舶航行、海上倾废等造成海洋环境污染。
远海开发保护带。
从近海开发保护带外部界线至专属经济区外部界线的带状区域,海洋生物、海底矿产等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是海洋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战略区域。
区内加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发展海洋捕捞、海底能源矿产开发、海洋工程建筑等产业;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切实履行保护海洋环境的国际义务和责任,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平衡。
打造三个城镇组团青岛-潍坊-日照组团。
青岛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国际海洋科研教育中心、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海上体育运动基地。
潍坊市重点发展海洋高端高效产业;日照市重点发展现代临港产业。
三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对接、互补、融合发展成为现代化城镇组团。
烟台-威海组团。
进一步提升烟台、威海的中心城市地位,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统筹组团内各层次城镇的发展,加强组团内产业分工与协作,推进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与日韩经贸联系密切的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海洋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对外开放平台和我国北方富有魅力的滨海休闲度假区。
东营-滨州组团。
合理扩大东营、滨州的城市规模,加强组团内城镇和产业的分工与协作,突出高效生态和海洋经济特色,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建设特色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打造成为环渤海地区新的增长区域和生态型宜居城镇组团。
加快建设海洋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摘登·科教篇提示:加强海洋科技创新综合性平台、专业性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建设,完善现代海洋教育体系,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海洋职业技术教育,加快海洋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人才中心。
(1)加快海洋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在海洋生物、海洋化工、新材料、海洋装备制造技术等优势领域组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加快建设或引进船舶制造、工程装备、仪器仪表等应用技术开发方面的创新平台。
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现有政策渠道,加大对蓝色经济区相关单位开展海洋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完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与日本、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以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海洋科技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