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英雄”含义理性看待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厘清“英雄”含义理性看待现实
作者:钟斌
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3年第03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70分)
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
因宣扬地球转动说,伽利略被审判。
当他出来时,他的学生冲过来:“老师,你顶住了?”伽利略:“不,我招了。
”学生震惊:“为什么?”伽利略:“因为我怕挨揍。
”学生愤怒:“没有英雄的国家真不幸!”伽利略摇头:“不,需要英雄的国家才不幸!”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这是一个“英雄”没落的时代,备受敬仰的大师、建立丰功伟绩的名人一个个远去,留下历史的背影让今人欷虚不已:这是一个制造“英雄”的时代,一夜之间,在喧嚣的媒体、大众的狂欢中“英雄”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因此,“今日天下谁是英雄”便成为当下的一个大问题。
我们有必要厘清“英雄”在今天的含义以及采取理性的态度对待过去和现在的种种“英雄”。
这对当下公民意识薄弱的中学生而言,无疑是一次艰难的精神探索。
高考作文题,不仅关系到能否真实展示一代年轻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还有一种引导作用.即鼓励学生注重自己的精神成长。
高考作文要贴近现实,但究竟应该贴近怎样的现实呢?无疑就是公民参与和公民社会这个现实,它在现在也正在变得越来越鲜活、真实。
影响一代年轻人精神倾向的高考作文,当然无法回避这个严肃的社会议题。
事实上,我们的学生日常写作多是一元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的特征是:对于一个超出自己原有认知的事物,态度很明朗——赞成或反对!但是为什么赞成,为什么反对,却给不出更多的理由和思考。
当然,他们自己也能说出一些理由来,但往往不是真正的理由,只是逃避思考的借口。
这个作文题的亮点之一在于需要学生打破习惯的一元思维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材料一中,郁达夫的话可以这样理解,一个族群的质量,依赖于这个族群的伟大人物和优秀人物的多少。
伟大人物和优秀人物越多,理论上说,族群的质量就越高。
但是,一个族群的素质,还表现在它是不是“拥护、爱戴、崇仰”伟大的人物。
而材料二中,如果伽利略要做他学生心目中的“英雄”,那就要在教会审判他时,坚持自己的主张,当时就有一个“英雄”布鲁诺这
样做了。
但是,伽利略选择了屈服,他没有做“英雄”,做“英雄”固然光荣,可是能改变什么呢?我们尊敬布鲁诺,也应该尊敬伽利略。
这两个材料都指向同一个话题一“英雄”。
审题立意时,我们要把郁达夫和伽利略两个人的话放在具体的语境和当下的背景来考量分析。
从而对“英雄”的概念、含义进行一个界定。
他们的话看似对立,其指向不一,但并不冲突。
郁达夫强调的是“英雄”人物的价值指引,是每个民族、国家的精神财富,在当下的反面表现是对“英雄”戏说、恶搞、解构、遗忘。
而伽利略主要从思想觉醒的角度谈人性的解放意义,在当下的反面表现是对“英雄”盲从、迷信、依赖、奴性。
所以,我们论述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对待“英雄”上,并要努力避免以下两个问题:
1.一直纠缠于什么是“英雄”,没有或较少谈及我们对“英雄”应有的态度。
2.只论述“英雄”的作用,只在单一“为什么”的层面上论证,没有在“怎么样”的层面上分析我们在认识的误区和存在的问题上应采取怎样的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