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全
山西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山西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山西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体育学考研中,运动生理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目,对于考生来说,掌握运动生理学的重点知识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对山西省考研体育学中的运动生理学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考生进行复习。
一、细胞与生物化学基础知识1.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对于运动生理学来说,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十分重要。
细胞膜、细胞器以及细胞的代谢活动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作用。
2. 水的生理作用水是组成人体最重要的成分之一,了解水的生理作用对于理解运动过程中的液体平衡和体温调节十分重要。
3.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掌握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途径和变化规律有助于对体能训练和运动能力的提高的理解。
二、神经生理学知识点1.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神经传导和调节机制十分重要。
2. 神经传导的基本原理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机制和神经递质的作用有助于理解体育运动中的神经控制过程和反应机制。
3. 运动神经功能与运动调节了解运动神经功能和运动调节对于理解运动控制和运动适应有重要意义,如肌肉收缩、协调运动等。
三、心血管系统生理学知识点1.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心血管系统是人体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系统之一,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运动中心血管适应和心血管病理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2. 心脏肌肉与心电生理学了解心脏肌肉的结构与功能,并掌握心电图解读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考生理解运动中心血管适应和运动心电图的分析。
3. 血液的生理作用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掌握血液在运输氧气、调节体温以及排除废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运动生理学来说至关重要。
四、呼吸系统生理学知识点1.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呼吸过程中吸气和呼气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机制,对于运动中的呼吸调节和体能训练有重要意义。
生理学考研必备:大学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超全面)
运动生理学绪论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一、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
二、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兴奋: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三、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四、适应性: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五、生殖第二节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状态称为稳态。
稳态是一种复杂的动态平衡过程,一方面是代谢过程使稳态不断的受到破坏,而另一方面机体又通过各种调节机制使其不断的恢复平衡。
一、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二、体液调节:由内分泌线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输至靶器官,对其活动起到控制作用,这种形式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是指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四、生物节律:生命体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外,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成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当前运动生理学的几个研究热点(如何用生理学观点指导运动实践)第一章骨骼肌的机能人体的肌肉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大类。
第一节肌纤维的结构一、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1.肌细胞即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肌纤维(肌内膜)集中形成肌束(肌束膜),肌束集中形成肌肉(肌外膜)。
3.肌纤维直径60微米,长度数毫米——数十厘米。
4.肌肉两端为肌腱,跨关节附骨。
(1)肌原纤维和肌小节(肌细胞的结构)肌原纤维(A、I带,H区,M线,Z线与粗、细肌丝的排列关系,粗细肌丝的空间排列规则等)视图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肌细胞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考研体育学运动生理学复习重点
考研体育学运动生理学复习重点运动生理学是体育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人体在运动中的生理变化和调节机制。
对于考研学生来说,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复习重点,能够更好地理解运动的本质和运动对人体的影响,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深度。
本文将从细胞能量代谢、心血管生理学、肌肉生理学和运动训练适应性等方面介绍考研体育学运动生理学的复习重点。
一、细胞能量代谢细胞能量代谢是运动生理学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三大能量系统:磷酸化合物能量系统、无氧酵解能量系统和有氧氧化能量系统。
1. 磷酸化合物能量系统磷酸化合物能量系统是人体在高强度、短时间运动中产生能量的主要途径。
它通过肌肉中的肌酸磷酸化反应,将肌酸和ATP转化为肌酸酸和ADP,释放出能量。
2. 无氧酵解能量系统无氧酵解能量系统是人体在中等强度、中等时间运动中产生能量的途径。
它通过糖酵解反应,将糖分解成乳酸来产生能量。
3. 有氧氧化能量系统有氧氧化能量系统是人体在低强度、长时间运动中产生能量的主要途径。
它需要氧气参与,通过氧化糖类、脂类和蛋白质来产生能量。
二、心血管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是研究心脏和血管的功能和调节机制。
考研体育学运动生理学中的心血管生理学重点主要包括心脏的构造和功能、血管的调节和心血管适应性等方面。
1. 心脏的构造和功能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由心房和心室组成,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泵血。
了解心脏的构造和功能,对于理解心脏病理生理和运动对心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2. 血管的调节血管的调节主要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个方面。
神经调节主要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控制,体液调节主要由血压和血容量调节系统参与。
3. 心血管适应性心血管适应性是指人体在长期运动训练过程中对心血管系统的调整和适应。
常见的心血管适应性包括心肌增厚、心肌肥大和心肌纤维数量的改变等。
三、肌肉生理学肌肉生理学是研究骨骼肌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的学科。
考研体育学运动生理学中的肌肉生理学重点主要包括肌肉的结构、肌肉收缩和肌肉适应性等方面。
关于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一)
关于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一)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运动的机能、结构和代谢等方面的学科,此学科在体育锻炼、健身塑形、康复医疗、竞技比赛等众多实践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对于考研生而言,准备运动生理学专业课的复习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一、经典教材1. 阿尔伯特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运动生理学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点理论较为复杂,该书对学习运动生理学理论知识极具帮助。
2. 加菲尔德等《运动生理学》:本书是经典的运动生理学教材,共分为十一章,涉及到运动肌肉代谢、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视觉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课题。
3. 朱力文《医学运动生理学》:该书运动生理学的知识比较全面,内容包含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及实验方法、运动代谢、运动与神经、心循环、呼吸、肌肉、激素、运动的适应性等方面。
二、考研指导书1. 林杰《运动生理学考研指导》:该书首先解答了什么是运动生理学,然后从机能学、生化学等角度剖析运动生理学,以应用为导向的角度对重点难点进行系统地讲解。
2. 郭英民等《考研竞赛分类精讲系列:运动生理学》:该书在记忆方面较其它书籍更有优势,能够简明扼要地概括运动生理学的重点。
三、视频课程1. 新东方网《医学生物化学视频教程》:该课程对于运动生理学的整体框架做了详细的概括,包含肌肉代谢、心血管代谢、运动训练适应等内容。
2. 乐学健康《运动生理学》:该课程以实验室教学为基础,通过现场实验室教学和实验操作演示等方式,叙述了运动生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运动生理学的核心联系及实验方法。
考研生在准备运动生理学专业课的复习过程中,适合依据自己的个人学习风格和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复习资料。
即使在已经选择了复习资料并进行加强理解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做好笔记及整理复习重点以及多做练习,才能真正结束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的阶段。
只有不停努力及不断积累经验,才能让考研生保持理性自信,最终顺利完成考试。
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体育概论运动训练学(全)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部分绪论1 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
有兴奋性的组织必然具有应激性,为具有应激性的组织不一定有兴奋性。
(判断)给控制部分,并改变它的活动,这种控制系统称为反馈控制系统。
6负反馈:如在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中,如果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减弱控制部分活动,这样的反馈称为负反馈。
(在人体正常体温、血压、心率和某些激素水平等指标的维持过程中,负反馈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7正反馈:在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中,如果反馈信息能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活动,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
(如排尿反射、分娩过程、血液凝固等都属于正反馈过程。
)8 为保持恒常——负反馈暂时——正反馈第一章骨骼肌机能一、概念1 肌细胞(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肌小节。
肌肉安静时肌小节的长度约为2.0~~2.2微米。
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藕联。
5阈刺激:引起肌肉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
:肌肉收缩时,长度缩度的收缩,又称为等张收缩。
在整个关节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
a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所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
二.判断,选择1、肌细胞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2、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按一定规律排列成。
粗肌丝主要有肌球蛋白(肌凝蛋白)组成。
许多肌球蛋白的杆状部分集束构成粗肌丝的主干,其头向外突出,形成横桥。
横桥部具有ATP(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可分解ATP而获得能量,用于横桥运动。
细肌丝又要有肌动蛋白,(又肌纤蛋白)、原肌球蛋白(又称原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又称原宁蛋白)组成。
3、由于静息电位主要是K+由细胞内向外流动达到平衡时的电位值,所以又把静息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
、由于动作主要是Na+由外向内流动达到平衡时的电位值,静息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人教版)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人教版)注:第一部分:小题(名词解释、判断等)第二部分:大题(简答论述)适用于考人教版的考生运动性免疫抑制:指在大负荷运动后,由于过度负荷导致机体免疫机能下降的现象。
林加尔德现象:反射性地呼吸加深,加快,由于深吸气,肺内压骤减,此时被挤压的静脉内压力也下降,但回心血还来不及马上使心脏充盈,因此收缩压运动后即刻下降。
运动效果:指经常从事运动练习的人在重复运动的影响下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和机能所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和良好的反应。
绪论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
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适应性:生物体长期生活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应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达到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反应。
负反馈: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中,如果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减弱控制部分活动。
正反馈: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中,如果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促进和加强控制部分活动。
刺激:能引起可兴奋部分产生兴奋的各种环境第一章骨骼肌机能阈刺激:引起肌肉兴奋的最小刺激。
三联管结构:每个横小官和来自两侧的终末池构成复合体。
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全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
极化:细胞膜所处静息电位时,内外膜存在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分布的电位变化。
XXX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总结
XXX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总结1、试述血液的组成。
答: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合称全血。
正常成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或每公斤体重70—80ml。
血浆占全血量的50—55%,血细胞占全血量的45—50%。
血浆是一种含有多种溶质的水溶液,其中水约占93%,溶质中绝大部分为血浆蛋白,其余为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盐。
血细胞又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红细胞正常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大多呈双凹圆盘形,周边稍厚。
其直经约为6-9um,红细胞在全身血管中循环运行时,常要挤过口经比它小的毛细血管,这时红细胞将发生变形,在通过之后又恢复原状。
红细胞的这种双凹圆盘形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它和周围血浆充分进行气体交换。
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最多的一种,红细胞约占血细胞总数的99%。
2)白细胞白细胞无色,有核,体积较红细胞大,可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根据细胞浆中嗜色颗粒的特性,粒细胞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健康成人安静时,白细胞总数在(4-10)×109个·L-1范围内。
3)血小板血小板体积很小,直径约2-3um,健康成人血液中的血小板数约(100-300)×109个·L-1.血小板数在运动时增加,妇女分娩、组织损伤时暂时增多,月经期减少。
血小板的功能是促进止血,加速凝血,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2、简述生理止血的过程。
答:血液的保护和防御功能除了保护机体免遭异物入侵之外,还表现在当机体因损伤而出血时,出血能自行制止,避免过度失血。
因此,止血、凝血过程也是人体的一种重要保护功能,这是由血小板实现的。
1)当小血管破裂出血时,首先是受损局部小血管立即收缩,血流显著减慢;2)同时,血小板在损伤部位粘附、聚集,形成松软的血小板血栓,堵塞缺损,从而起到生理止血的作用;接着,血管和组织的创伤激活了血浆中的一系列凝血因子;3)最后使血浆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丝彼此交织成网,将血细胞网罗其中,形成血凝块,接着血块回缩,挤出血清,形成牢固的止血栓,对止血起加固作用。
运动生理学考研要点整理
运动生理学考研要点整理一、运动及其形式分类- 运动的定义:生物体在正常思维、觉知、感觉控制下,执行机体机能增强及体能发展活动的能力表现。
- 运动形式分类:- 静态力运动:如挺举、引体向上等。
- 动态力运动:如跑步、跳跃等。
- 爆发力运动:如起跳、抛投等。
二、肌肉生理学- 肌肉结构和功能:- 肌肉结构:由肌原纤维束构成。
每束纤维由许多肌原纤维单元组成。
- 肌肉功能:提供机体力量,促进运动以及维持姿态。
- 肌肉收缩形式:- 筋膜肌:肌纤维同向排列,收缩范围大,力量大。
- 肌肉束:肌纤维呈螺旋状排列,收缩范围小,力量小。
- 肌纤维类型:- 慢肌纤维:运动时间长,产生能力小。
- 快肌纤维:运动时间短,产生能力大。
- 肌肉疲劳:- 周期性疲劳:每日运动后出现的疲劳。
- 累积性疲劳:在相同负荷下多次运动后出现的疲劳。
- 急性疲劳:在一次单次高强度负荷之后立即出现的疲劳。
三、能量代谢- 能量的来源:食物摄入。
- 能量的形式:ATP。
- 能量代谢分类:- 有氧代谢:使用氧气产生ATP。
- 无氧代谢:不使用氧气产生ATP。
- 无氧代谢分类:- 磷酸体系:运动时间短,产生ATP快。
- 糖解乳酸体系:长时间运动,产生ATP慢。
- 乳酸阈:血液中乳酸开始积累的阈值。
四、运动心理学- 运动动机:推动个体参与运动的心理原因。
- 自我效能感:个体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
- 运动控制:个体控制自己运动行为的过程。
- 注意力:个体在不同运动情境下所集中、分散的心理过程。
五、其他- 运动强度划分:以最大心率为基础。
- 运动方案设计:以达成特定目标、满足某种需求为目标,科学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考研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考研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考研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考研是许多大学毕业生迈向更高学术层次的必经之路。
对于选择考研的学生来说,备考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而对于选择考研运动生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普通的考研科目准备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运动生理学知识。
本文将为考研运动生理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备考。
一、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1. 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掌握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和合成途径。
2. 心血管系统: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和解读方法。
掌握心脏输出量、心脏瓣膜功能和血液流速的相关知识。
3. 呼吸系统:了解呼吸的过程,包括肺通气、气体交换和呼吸肌肉的功能。
掌握肺功能检测和肺活量的计算方法。
4. 神经肌肉系统: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和肌肉收缩的机制。
掌握肌肉力量的评估方法和肌肉纤维类型的特点。
5. 热平衡和体温调节:了解人体热平衡的维持机制,包括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等方式。
掌握体温调节的方法和热应激的影响。
二、运动生理学实验技术1. 心电图测量技术:了解心电图的测量原理和记录方法。
掌握心电图波形的解读和异常心电图的诊断。
2. 肺功能检测技术:了解肺功能检测的原理和方法,包括肺活量、肺通气量和肺活量测定等。
掌握肺功能指标的解读和异常结果的分析。
3. 血压测量技术:了解血压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
掌握血压的测量位置和测量时机的选择。
4. 体温测量技术:了解体温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口温、腋温、肛温和额温等。
掌握体温测量误差的影响因素和纠正方法。
5. 运动生理学实验设计:了解运动生理学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选择、实验变量的控制和数据分析的方法。
三、运动生理学相关研究领域1. 运动生理学与健康:了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包括心血管健康、肌肉力量和体重控制等。
掌握运动对慢性疾病预防和康复的作用。
体育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必背
体育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必背体育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必背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新陈代谢:机体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
3、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受其支配的肌肉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4、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5、兴奋:是指活组织在刺激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可传播的,同时有电活动变化的生理过程。
6、膜电位(跨膜电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称膜电位,膜电位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7、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刺激能产生可传播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8、体液:是体内所有液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60~70%。
9、人体内环境:人体的细胞是浸泡在细胞外液之中的,细胞外液就是细胞生活的环境,为了区别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所以把细胞外液叫做人体的内环境。
10、红细胞的比容:人体内血细胞与血浆的容积比例称为比容,因为血细胞中红细胞占绝大多数故称红细胞比容。
11、渗透压: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浓度低的溶液向浓度高的溶液一方扩散,这种扩散的压力称渗透压,即渗透吸水力。
12、碱贮备:血浆中重要的缓冲物质是碳酸氢钠,它能缓冲酸性物质,所以用碳酸氢钠来表示体内缓冲酸的碱性物质贮备量叫碱贮备。
13、运动性贫血:由于激烈的运动训练,引起体内血液中红细胞数值和血红蛋白含量暂时性明显下降,出现贫血现象,称为运动性贫血。
14、自动节律性:心肌具有自动地,按一定节律产生兴奋的能力。
15、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16、心输出量:心室在每分钟内泵出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主要指左心室每分输出量。
17、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18、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血压一般指体循环中肱动脉血压而言。
19、动脉脉搏:每一个心动周期时,由于大动脉内的压力和容积变化,造成管壁的搏动,这种搏动沿着动脉管壁向末梢传播,引起动脉管壁的波动称为动脉脉搏。
山东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重点内容梳理
山东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重点内容梳理运动生理学是体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运动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运动训练的生理基础。
在山东省考研体育学的复习过程中,对于运动生理学的重点内容的梳理可以帮助考生理清知识框架,集中精力复习重点,提高备考效率。
本文将对山东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重点内容进行梳理,以帮助考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
一、运动生理学的基础概念运动生理学是研究身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生理变化的科学。
它包括了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基本概念。
在复习时,考生需要对这些基础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建立起扎实的基础知识。
1.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运动生理学是研究身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和功能适应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人体在不同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长下所发生的心血管、呼吸、代谢等生理变化。
2.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观察研究两种。
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变量来观察和测定人体在不同运动条件下的生理变化,以寻找运动生理学的规律性和机制性。
观察研究则是通过观察和记录人体在自然环境中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功能适应情况。
3.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呼吸系统的变化、神经和肌肉系统的变化、能量代谢的变化等。
这些内容是运动生理学的重点研究内容,考生在复习时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二、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运动生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增强心肺功能和心血管耐力。
在复习时,考生需要掌握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机制和训练方法,并能够分析不同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长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 运动对心肌的影响运动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肌运动时的顺应性,改善心脏的灌注情况,提高心肌的供氧能力和耐缺氧能力。
2. 运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运动可以改善心脏的神经调节功能,增加心率变异性,降低心脏病风险。
历年运动生理学考研
历年运动生理学考研
1.基础知识:
-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如新陈代谢、生殖、兴奋性、稳态、自身调节、反射弧等。
-肌肉活动原理,如肌纤维类型、肌肉收缩机制(包括横桥周期、肌节缩短)、肌肉疲劳等。
-新陈代谢类型及其在不同运动条件下的变化,包括能量供应系统(有氧氧化、糖酵解等)。
2.生理功能与运动的关系:
-心血管系统在运动中的反应与适应,如最大摄氧量、心率、每搏输出量、血液动力学变化等。
-呼吸系统的功能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包括呼吸力学、呼吸调控、呼吸商等。
-神经系统在控制运动中的作用,包括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的调节机制。
3.特殊条件下的生理变化:
-不同环境条件下(高温、低温、高海拔等)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剧烈运动后的恢复过程,包括乳酸清除、体温调节、睡眠与恢复的关系等。
4.运动技能形成与生理机制:
-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因素,如神经系统发育、本体感觉、运动学习等。
5.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
-运动训练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与适应,如耐力训练、力量训练的效果与机制。
-运动员的生理能力评估,包括心肺功能测试、肌肉力量测试等。
6.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运动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病的预防作用。
-运动处方设计的原则与依据,如何根据个体差异制定适宜的锻炼方案。
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科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运动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科学。
2.极点:运动员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常会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3.适应性: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
4.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产生的可抗布的电位变化。
5.内环境: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6.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产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
7.应激性:机体和一切活组织对环境条件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
8.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依靠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坚持运动,这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此时呼吸变得均匀自如,动作变得轻松有力,运动员能以较好的功能状态战胜极点,继续运动下去。
9.运动技能: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10.身体素质: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等机能能力。
11.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的能力。
12.赛前状态:在进入正式比赛或训练前,人体的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
进入工作状态,在运动的开始阶段,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并不是一开始就立刻达到最高水平,而是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13.疲劳: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某一特定的运动强度。
14.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恢复得超过原有水平。
15.碱贮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常以每100ml血浆中碳酸氢钠的含量表示碱贮备量。
16.体液:即人体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物质》。
17.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
18.心输出量(每分输出量:指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
19.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动脉血压。
河北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和体育教育学
河北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和体育教育学河北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和体育教育学一、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的学科。
了解运动生理学对于体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运动的机理,还可以指导运动训练的实施。
1. 运动能量代谢运动能量代谢是运动生理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了解运动过程中能量的产生和消耗,对于运动训练的合理安排至关重要。
人体在运动中能量主要来源于糖原和脂肪的氧化分解,其中糖原主要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而脂肪则主要储存在脂肪组织中。
在不同强度的运动中,能量代谢的比例会有所不同。
2. 运动中的心血管系统变化在运动中,心血管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仅心率和心输出量会随着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而发生变化,血压和血流量也会相应调节。
此外,运动对血管壁的影响以及血液的黏稠度和凝血功能的变化也是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3. 运动中的呼吸系统变化呼吸系统是运动过程中供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的关键系统。
运动会导致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的增加,从而提高肺通气量和呼吸换气量。
此外,运动还可以促进肺部的通气分布均匀和提高肺泡通气效果。
二、体育教育学体育教育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教育相结合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提高体育技能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1. 体育教学理论体育教学理论是体育教育学的基础。
它包括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体育教学理论对于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2. 体育教学评价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评价学生的体育水平和教学效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体育教学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等。
3. 体育教学实践体育教学实践是培养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关键环节。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体育教学实践通常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校际比赛等。
考研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1、肌肉收缩原理:(攻略191)在完整的机体内,肌肉的收缩活动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完成的,其收缩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如下:①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②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包括三个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肌浆网中钙离子释放入胞浆以及钙离子由胞浆向肌浆网的再聚积。
③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横桥的摆动引起肌丝的互相滑行;钙离子泵回收钙离子,收缩的肌肉舒张。
2、肌肉收缩的形式(以屈肘为例):缩短收缩、等长收缩、拉长收缩①缩短收缩(向心收缩):张力>外加阻力,做正功,肌肉缩短,起止点靠近,相向运动,加速运动的基础。
动作举例:屈肘、高抬腿、挥臂扣球。
②等长收缩(静力收缩):张力=外加阻力,不做功,但耗能量,肌肉长度不变,未发生位移,支撑、固定、保持姿势。
③拉长收缩(离心收缩):张力<外加阻力,做负功,肌肉拉长,起止点远离,相反方向,减速、制动、克服重力作用。
考点举例:⑴从高处跳下再向前跳:股四头肌是先拉长(离心)---缩短(向心收缩)。
⑵屈膝纵跳起:股四头肌:先拉长---等长收缩。
3、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及其运动实践中的意义:1)张力与速度的关系:后负荷: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或阻力。
肌肉在后负荷作用下表现出张力--速度关系的曲线说明:①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速度呈反比关系;②当后负荷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张力最大,收缩速度为0,肌肉作等长收缩;③当后负荷为0时,张力在理论上为0,肌肉收缩速度达到最大。
意义:在其他因素相同情况下,要获得较快的收缩速度,负荷必须相应减小;要克服较大阻力,收缩速度相应缓慢。
小负荷训练可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大负荷训练可发展肌肉的力量。
如果要达到最大输出功率,得到最佳训练效果,就必须采用最合适的负荷和速度。
2)长度与张力的关系:前负荷:肌肉收缩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负荷。
前负荷使肌肉收缩前就处于被拉长状态,改变前负荷实际是改变肌肉收缩的初长度。
运动生理学考研要点梳理
运动生理学考研要点梳理
1. 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
-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 运动生理学的分支学科
-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2. 人体运动的能量代谢
- 能量代谢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静息代谢和运动代谢的差异
- 运动中能量来源的物质基础和代谢途径
3.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生理效应
- 运动的心血管适应和改善效果
- 运动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4.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生理效应
- 运动对呼吸肌肌力和肺功能的影响
- 运动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5. 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运动对神经系统的生理和结构变化
- 运动对神经系统功能和认知能力的影响
- 运动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潜力
6. 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
- 运动对雌激素和睾酮的影响
- 运动对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的防治作用
以上是运动生理学考研的要点梳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需深入了解每个要点,请查阅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河北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
河北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河北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生理学概述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生理变化的学科,涉及神经、心血管、呼吸、肌肉等系统的功能调整及适应。
下面将对运动生理学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
二、运动生理学核心知识点1. 神经系统调节运动神经系统在运动中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运动中,大脑皮层通过神经冲动控制运动肌肉的收缩和松弛,神经系统还参与协调运动过程中的姿势、平衡等功能。
2. 心血管系统适应运动运动可以引起心血管系统的多种变化,例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
长期进行有氧运动可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脏肌肉的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
3. 呼吸系统调节运动在运动中,呼吸系统需要供应更多的氧气和排除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运动时,呼吸频率和肺活量会相应增加,提高肺部的气体交换效率。
4. 肌肉生理学肌肉是运动的执行器,对于提供力量和运动产生的能量有着重要作用。
运动时,肌肉纤维会收缩产生力量,同时也会产生热量。
肌肉适应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改变肌纤维的类型、肌肉纤维的数量和肌肉的力量。
5. 能量代谢与运动能量代谢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和利用能量的过程。
糖原和脂肪是主要的能量来源,运动过程中体内能量代谢产生的废物会通过呼吸、排尿等途径排出体外。
6. 运动对身体的影响运动对身体有着广泛的影响,包括增强免疫力、调节体重、提升心理健康等。
运动还可以促进骨骼的形成和增强,预防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
7. 运动损伤与康复运动中常常会出现各种损伤,如肌肉拉伤、韧带损伤等。
对于运动损伤的处理,包括适当的休息、物理治疗、肌肉按摩等方法。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恢复运动能力,预防二次损伤的发生。
8. 运动药理学运动药理学研究药物在运动中的作用。
例如,运动时产生的乳酸堆积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改善。
运动药理学在运动训练和药物治疗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总结通过对河北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的整理,我们可以了解到运动生理学的核心知识点。
快速备考四川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重要知识总结
快速备考四川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重要知识总结一、前言作为准备参加四川省考研体育学的考生,复习备考阶段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在备考过程中,熟悉运动生理学的重要知识点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为考生提供一份快速备考四川省考研体育学运动生理学的重要知识总结,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与备考。
二、基础知识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组织的分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3. 首次学习运动生理学时,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有:能量代谢、心血管功能、氧输送与运输、骨骼肌结构与功能、神经与肌肉相互作用等。
三、运动与能量代谢1. 能量代谢的三大途径:磷酸肌酸系统、无氧酵解、有氧氧化。
2. 离子平衡对能量代谢的影响:钠、钾、镁、钙等离子在肌肉收缩中的作用。
3. 高强度运动时,能量代谢的主要途径是无氧酵解,低强度长时间运动时主要依赖有氧氧化。
四、心血管功能1.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心脏、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血液。
2. 静息心率与运动心率的关系:运动心率=静息心率+运动负荷。
3. 有氧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增加心肌肌纤维数量、提高心肺功能。
五、氧输送与运输1. 氧的输送与运输的过程:气道、呼吸肌、肺泡、肺毛细血管、心血管系统。
2. 肺泡与肺泡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
3. 运动中肌肉对氧的需求增加,需要通过提高氧的输送与运输来满足。
六、骨骼肌结构与功能1. 骨骼肌的结构:肌原纤维、肌束、肌肉。
2. 肌肉收缩类型:等长肌肉收缩、等速肌肉收缩、等力肌肉收缩。
3. 肌肉在不同运动强度下的能力:无氧运动主要依靠糖酵解,有氧运动主要依赖脂肪氧化。
七、神经与肌肉相互作用1. 神经系统的基础知识:神经元、突触、神经传递。
2. 神经对肌肉收缩的调节:神经冲动的传导、肌肉的兴奋-收缩偶联。
3. 紧张度对肌肉力量的影响:根据肌肉中肌纤维收缩的程度可以调节肌肉力量。
八、总结运动生理学是体育学复习备考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此部分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在运动中的各种生理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绪论:麦蒂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一、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
二、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三、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四、适应性: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第一章骨骼肌的机能人体的肌肉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大类。
骨骼肌的主要活动形式是收缩和舒张。
通过舒缩活动完成运动、动作,维持身体姿势。
骨骼肌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支配下,在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下完成的。
第五节骨骼肌收缩一、骨骼肌的收缩形式根据肌肉收缩时的长度和张力变化,肌肉收缩可分为4种类型:等张(向心)收缩、等长收缩、离心收缩、等动收缩。
(一)等张(向心)收缩:概念: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
特点:张力增加在前,长度缩短在后;缩短开始后,张力不再增加,直到收缩结束。
是动力性运动的主要收缩形式。
等张训练不利于发展整个关节范围内任何一个角度的肌肉力量。
例:杠铃举起后;跑步;提重物等。
(二)等长收缩概念:肌肉收缩时张力增加长度不变。
即静力性收缩,此时不做机械功。
(不推动物体,不提起物体)特点:超负荷运动;与其他关节的肌肉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同时发生,以保持一定的体位,为其他关节的运动创造条件。
例:蹲起、蹲下(肩带、躯干;腿部、臀部);体操十字支撑、直角支撑;武术站桩等。
第六节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二)生理学特征:1肌纤维类型与收缩速度: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第二章血液第一节概述一、血液的组成1.血细胞与血浆在血细胞中主要是红细胞,它在全血中所做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或压积(男:40%——50% 女:37%——48%)、二、内环境1.概念: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即细胞外液。
与人体直接生活的自然环境——外环境相比,内环境存在着其自身的理化特性,如酸碱度、渗透压、气体分压、温度等等,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细胞只有在正常的内环境中才能正常生存。
细胞外液——内环境的主要功能是细胞通过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以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2.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浏览)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前提,是维持细胞正常兴奋性和各器官正常机能活动的必要保证。
四、血液的理化特性4.酸碱度PH值7为中性;大于7为碱性;小于7为酸性血浆酸碱度PH值=7.35——7.45 最大变化范围:6.9——7.8血浆(血液)为缓冲溶液,存在由数对抗酸(碱性弱酸盐)和抗碱(酸性弱酸)物质组成的缓冲体系。
人体或者血液如何维持酸碱平衡(大题考点)例如:组织代谢所产生的酸性物质进入血浆,与血浆中的NaHCO3发生作用,形成H2CO3(弱酸)。
在碳酸酐酶作用下H2CO3又解离为CO2由呼吸器官排出,从而减低酸度,保持酸碱度。
当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与弱酸发生作用,形成弱酸盐,降低碱度第二节运动对血量的影响一、成年人总血量:体重的7%——8%。
约每公斤体重70——80毫升。
循环血量: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心血管中迅速流动的血液。
贮存血量:潴留于肝、脾、腹腔静脉以及皮下静脉丛处的血液。
流速极慢,血浆量少,红细胞多,必要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释放入循环血量。
第三节运动对血细胞的影响一、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1.红细胞的生理特性:没有细胞核、形状圆而扁,边缘较厚,中间薄,直径:6——9微米;具有可塑变形性:可随血液流速和血管口径而改变形态寿命:120天;生成:红骨髓破坏:血流冲撞成碎片,由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正常值:男性:450——550万个/每立方毫米,平均500万个/每立方毫米女性380——450万个/每立方毫米,平均420万个/每立方毫米主要功能:运输氧及二氧化碳;缓冲血液酸碱度二、运动对白细胞的影响1.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形态:无色,有核,体积大于红细胞。
分类:颗粒性白细胞——中性、噬酸性、噬碱性无颗粒白细胞——淋巴、单核分类计数:各类白细胞所占的白细胞总数百分比功能:吞噬:中性、单核三、运动对血小板的影响血小板的生理特点及功能形态:体积微小,由骨髓中巨核细胞产生。
寿命8——12天。
数量:10——30万个/每立方毫米,三分之一贮存于脾脏。
生理机能:在止血、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保持毛细血管的完整性。
第三章血液循环(重点)第一节心脏的机能二、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
前三种特性都是以肌膜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固又称为电生理特性。
心肌的收缩形式指心肌能够在肌膜动作电位触发下产生收缩反应的特性,是心肌的一种机械特性。
1.自动节律性特殊传导系统中以窦房结的自律细胞自律性最高,为正常心脏活动的起搏点,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称为窦性心律窦性心率的正常范围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若超过10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速,慢于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三、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动周期与心率(理解)心动周期概念:心房或心室每收缩与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心率愈快心动周期愈短,尤其是舒张期明显缩短。
心率概念: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
60——100次/分影响因素:年龄、性别、动静、神经精神系统活动、进食、体位、体温等最大心率:每个人的心率增加都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叫做最大心率。
220-年龄(个体最大强度运动)测定意义:1.了解循环系统机能。
2.掌握运动强度和生理负荷。
3.运动员自我监督和医务监督心率储备;最大心率-安定心率(二)、心脏的泵血过程(理解)可将心室从收缩开始到舒张结束划分为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速血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溢期和减慢充溢期。
压力比较和瓣膜开闭的各种变化1.心输出量概念: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
(1)每搏输出量与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舒末容积-缩末容积即余血(145-75=70毫升)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百分比正常值:55%——65%。
意义:射血分数愈高则心脏供血愈好。
(2)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每分输出量=每搏量*心率正常值:约5L/分,女性略低,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可达25——35L/分心指数: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心输/体面积)正常值:5/1.6-1.7=3.0-3.5升/分*㎡年龄、运动状态、生理状态、情绪可影响。
(3)心输出量的测定每分输出量=每分钟由肺循环所吸收的氧量/每毫升动脉血含氧量-每毫升静脉血含氧量(4)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a心率和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因此,每搏量↑→心输出量↑,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心输出量↑。
因心率过快可使心动周期中舒张期过短,回心血量减少。
心率过缓可使每分输出量减少。
运动员心脏由于心肌发达,每搏量高故可在心率低的情况下保证正常输出量。
b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是决定每搏输出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心肌收缩力↑→每搏量↑→射血分数↑→心室腔余血↓ 机理:异长自身调节(初长度调节:肌小节长度)→心室充盈↑→收缩力↑等长自身调节(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交感神经、儿茶酚胺等)↑→心肌收缩力↑另一方面心率加快,每份输出量亦增加。
c静脉回流量心脏输出的血量来自静脉回流。
静脉回流量的增加是心输出量持续增加的前提。
在正常人体内,静脉回流量与心输出量保持着动态平衡。
静脉回流量还与肌肉收缩和胸内压密切相关。
第二节血管生理二.血压(1)概念: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单位面积的侧压力。
血液流动是由于心脏射血造成的主动脉首端与右心房之间的压力差决定的,而各段血管口径不一样,对血流的阻力不一样,血液的流速亦不同,因此各段血管的血压不一样。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心室收缩射血形成。
100——120mmHg(1 mmHg=0.133KPa)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弹性回缩形成。
60——80 mmHg平均动脉压:心动周期内各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舒张压+脉压/3脉搏压:收缩压-舒张压30——40 mmHg高血压:收缩压﹥160 mmHg 舒张压﹥95 mmHg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 舒张压﹤50 mmHg生理:性别影响(男﹥女),年龄影响(青﹥老),活动状态(动﹥静),遗传因素(3)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动脉血压形成的基本因素:心室射血作用、外周阻力作用、大动脉弹性作用,循环血量充足,血管充盈为前提。
心室收缩射血入动脉对管壁产生侧压力,形成收缩压。
每搏量大则收缩压高。
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心脏每搏输出量:当每搏输出量增加而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时,动脉血压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升高不多,故脉压增大。
反之,当每搏输出量减少时,则收缩压减低,脉压减小。
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运动中,每搏输出量增加,故收缩压也升高。
心率:如果心率加快,而每搏输出量和外周组力都没有变化时,由于心舒期缩短,在心舒期间内流至外周的血液也就减少,所以心舒期末,贮存于大动脉中的血压就多,舒张期血压也就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心率减慢时,则舒张压减低,脉压增大。
外周阻力(小动脉平滑肌舒缩状态)在每次心脏射血时成为阻止血液全部流走的阻力,故每次仅有1/3的每搏量流走,而2/3滞留于大动脉,使大动脉管壁弹性扩张,动能转为势能贮备,在心舒期内弹性回缩形成舒张压。
外周阻力大则舒张压明显增高,收缩压也增高。
主动脉、大动脉管壁弹性贮器作用。
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弹性好,具有缓冲动脉血压变化的作用,也就是有减小脉压的作用。
但如硬化则可使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
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关系:血管系统内血量充盈,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相适应是血压形成的前提条件。
(体循环平均动脉压7 mmHg)循环血量绝对(大失血)或相对(血管扩张)减少,使体循环平均压下降,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下降。
心率加快使心舒期缩短,心舒期内流走血液减少,动脉存血增多,舒张压增高。
反之则舒张压降低。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三)心血管反射(减压反射)简答或者名词解释PS:翻书找二、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一)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和血管都有兴奋作用,促进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加,血压显著升高。
第四节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二、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长期性影响1.窦性心动徐缓运动训练,特别是耐力训练可使安静时心率减慢。
些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安静时心率可低至40-60次/分,这种现象称为窦性心动徐缓。
这是由于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而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的结果。
窦性心动徐缓是可逆的,即便安静心率已降到40次/分的优秀运动员,停止训练多年后,有些人的心率也可恢复接近到正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