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头对4种作物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入侵植物马缨丹研究进展
入侵植物马缨丹研究进展李玉霞;尚春琼;朱珣之【摘要】马缨丹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已扩散至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并严重威胁入侵地本地植物的生长.马缨丹因具有观赏价值而被我国大量引进,但由于疏于管理,发展成为入侵杂草,对我国农业、畜牧业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对马缨丹的入侵机制还没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本文从马缨丹的生物学特性、入侵机制、生态学效应、防治与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其研究进展,以期为马缨丹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马缨丹成功入侵的关键因素源于其独特的生物学性征;对农林业造成的危害的原因主要为它的化感作用;马缨丹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马缨丹在防虫除虫、污染修复、药用价值等方面有所应用.此外,分析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后发现,今后应加强马缨丹在自然环境中的适应机制、应用潜力、防治方法等的研究.【期刊名称】《生物安全学报》【年(卷),期】2019(028)002【总页数】8页(P103-110)【关键词】马缨丹;外来种;入侵机制;防治;利用【作者】李玉霞;尚春琼;朱珣之【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18;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18;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正文语种】中文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是一种多年生常绿灌木,属马鞭草科Verbenaceae缨丹属Lantana,英文名common lantana。
因其树体微有异味和花色多变,故华北地区称为五色梅,福建地区称为五彩花,而广东、广西地区称为臭草、如意草(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982)。
马缨丹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现在广泛扩散至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各地(Ghisalberti,2000),是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Sharma et al.,2010)。
1645年,因马缨丹具有观赏价值,经荷兰引入我国台湾,后逸为野生,现主要分布于香港、台湾、福建、海南、广东、云南、四川、广西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Ghisalberti,2000),已被我国环境保护部列入第二批外来物种名单(闫小玲等,2012),并被编入“极高风险的外来入侵植物”名录(冯建孟等,2011)。
小学科技创新论文:万次火柴的秘密
探究万次火柴的秘密【缘起】去年暑假和家人外出旅游买了一盒万次火柴,国庆假期我和老爸还有朋友分析了万次火柴的结构,发现它由外壳、发火条、擦火片、燃烧载体等组成。
我们还进行了相关的探究,研究了一些问题,如:1、什么情况下,火柴会划不着;2、火棉是什么材料;3、壳体内添加了哪种油料;4、擦火片是用什么材料来做的;5、火棉上还带有火星,插进盒体内为什么不会燃烧?最后,我们经过实验探究和网上查阅资料后,得出了结论。
我还总结了万次火柴的一些优点,完成了本次小论文。
【正文】暑假里的一次旅游,不仅让我见识了很多风景,也让我见识了一个新的家伙——万次火柴。
我和表弟被这个名字给深深地吸引住了,看着店主在那里熟练地表演划火柴,我和表弟也跃跃欲试,想去一探究竟是否物如其名,店主拿来一盒让我们划点,我们俩顺利的划着了火苗。
看看效果很不错,我们俩就作为旅游纪念品各买了一盒回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作为宝贝给保存起来。
国庆节放假在家,妈妈把它收拾了出来了。
妈妈问我:“儿子,你这个万次火柴还有用吗?你不去用它,会不会过期啊?别浪费了!”。
我想:有道理啊,这个火柴会不会像食品一样,有保质期呢?我于是就把它拿出来进行了一番研究。
一、万次火柴的结构分析该火柴比普通火柴要小且薄,不锈钢的外壳,既坚固又不会潮湿。
它主要由火柴棒和带有油料的壳体组成。
它的火柴棒由擦火片、燃烧载体、手柄所组成,擦火片的前端呈扁平锯齿状,手柄上端有螺旋纹的旋钮及橡皮圈,中部有较长的圆柱柄,在划火时可用于握持。
燃烧载体采用浸有油料的火棉。
盒体的侧面凹槽里粘有发火条,当擦火片与发火条剧烈摩擦便产生出火星引燃火棉,从而点火。
二、万次火柴的使用方法先把手柄旋开取下,此时火柴棒上的火棉沾有了火油,握住手柄,用力划一下发火条(火柴侧面凹槽里的黑色的一条),即可通过划出的火花引燃浸上油的棉芯着火了。
每次使用时间不能太长,以免烧完火柴棒上的火棉。
继续点火,需要再次将手柄插入壳体的孔内,让油浸湿手柄上面的火棉,再次取出手柄就可以划火了。
火柴头(Commelina benghalensis)实生植株资源配置及繁殖代价
1K yLbrtr r ee sa dP yioyo aguP oic,Ynzo nvrt,Yn zo 20 9 h a e aoao o Co Gnt n hs l J ns rv e a gh uU i sy aghu25 0 ,C i yf p m og f i n ei n 2C lg ic neadBo cnl y a ghuU i rt Y nzo 2 09,C ia oeeo Bo i c n iehoo ,Ynzo nv sy, aghu2 50 l f se t g ei hn
s o d rs l sflo :i o tiuin t e e eain o d vd a ln ,OL ma et emo t i d h e s , h we e ut a olws n c nrb t on w g n rto fi iiu lpa t s o n d h s l UL ma et e O .82O 中图分类号 : 4 , 9 8 文献标识码 : 10 .9 3 20 )4 10 .8 915 9 4 A
Re o c l c to nd r pr d c i e c s fpl nt r m o y e fs e i s o s ur e a l a i n a e o u tv o to a sf o f ur t p s o e dl o ng f Co me i a b n ha e ss m ln e g ln i
c u e i ee c si e r d cie efr nd r p o u t e c s mo g fu y e f pa t, P a t o UL h d t e la t a s d df rn e n r p o u tv fota e r d ci o ta n o rtp so ln s f v lns f m a h e s r rp o u t e efr y tOI a h s, Re r d cie c sso lnsfo lre se swe e sg i c n l e st a h s f e rd ci fo e h d t e mo t v t p o u t o t fp a t r m ag e d r in f a tyl s h n to e o v i pa t o s l s e s n e rd cie c sso lnsfo OS wee as ini c n l e sta h s fpa t o US, ln sf m mal e d ,a d rp o u t o t fp a t rm r lo sg f a t ls h n t o eo ln sf m r v i y r b tdf r n e ewe n t y e flre s e swee n tsg i c n , u i e e c sb t e wo tp so ag e d r o inf a t f i
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好)
化学是魔术的世界,它带给你扑朔迷离的现象; 化学是魔术的世界,它带给你扑朔迷离的 现象;化学是真实的天空,它向你解释科学的 化学是真实的天空,它向你解释科学的真谛 ……— 真谛……—————— —————
同学们,化学真的很精彩…….
— —
= AgCl↓
+ 3NO3
—
安全火柴
KClO3、MnO2 、硫等 二氧化硫
摩擦: 白烟 引燃 红磷和Sb2S3等
刺激性气味
无硫芳香火柴: 它点燃时,却会散发出令
人欢快的香味。原来,火柴梗
用一些香精、玫瑰油、檀香油
等浸泡火熏蒸过,点燃以后,
香料挥发,满室馨香。
??火柴
它是由奥地利工程师 裴迪南· 尼赫 发明 的火柴,到目前为止它的制法、和所用的化 学制剂,还是个商业秘密呢。这种火柴外表 与普通火柴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外层涂了一 层特殊的化学混合制剂,因此一根能擦上 600次,而且不会受潮。
火柴头中的氯元素以什么形式存在,利用已有 的化学知识能否直接检验?
[提示]:应考虑将ClO3-中的氯元素 转化为Cl-离子再进一步检验Cl- :
S KClO3 MnO2
Cl-
火柴头成分探究
方案一:将燃尽的火柴头浸泡在少量水中,片 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AgNO3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氯离子。 原理: Cl- + Ag+ === AgCl↓ 方案二:将3-4根火柴摘下火柴头,再将火柴 头浸于水中,片刻之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和NaNO2溶液。若出现白 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元素。 原理: ClO3 + 3NO2 + Ag +
X
是否存在其它气体干扰检验?
火柴头浸提液对4种作物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火柴头浸提液对4种作物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植物化感作用(Allelopthy)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体现了植物个体及群体之间生化相克相生的关系,与植物对光、水分、养分和空间的竞争一起构成植物间以及与其它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化感作用有助于更加合理地解释生态系统中植物组成与分布、群落演替、协同进化和生物入侵等现象。
因此,研究阐明植物(火柴头)化感作用机理,以期望进一步研究和掌握火柴头次生物质对周围环境其他作物的影响提供试验依据。
本文在对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背景、作用特点、生物测定方法、应用前景、化感物质种类、释放方式以及化感作用的作用形式作综述性介绍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火柴头浸提液对农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本研究以绿豆、油菜、玉米和高粱为受试材料,在室内采用培养皿滤纸和盆栽法分别研究了火柴头浸提液对4种常见农作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初步探讨了农田生态系统中非恶性杂草火柴头化感物质对农作物的影响。
在模拟实验条件下,测定了作物种子的萌发率、萌发化感指数,作物幼芽和幼根生长的化感指数,幼苗生物量化感指数及培养14天后的作物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根系活力、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火柴头浸提液对4种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0.025g/mL,下同)的火柴头地上部和根部的浸提液对4种受体作物种子的萌发均有促进效应。
随着提取液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除绿豆外,地上部浸提液对其他3种作物的萌发率抑制率大于根部浸提液的抑制率;4种受体作物种子萌发化感效应指数(RI)在低浓度下,RI值为正值外,其余各浓度下的RI值均为负值,且随处理浓度的增加,RI值下降越大。
2.低浓度下,地上部浸提液和根部浸提液对作物幼苗的芽长和根长都有促进效应,随着火柴头浸提液浓度增加,对4种作物幼芽和幼根生长的抑制作用也随之增强,且对幼根生长的抑制程度明显大于对幼芽的抑制程度。
4_种葡萄叶片浸提液对甘蓝幼苗的化感作用
4种葡萄叶片浸提液对甘蓝幼苗的化感作用渠天慧1,刘珊1,王闯2,吕晶淼1,宫玉杰1,齐赛克1,张演义2*(1聊城大学农学与农业工程学院,山东聊城252059;2聊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摘要:为探究‘早霞玫瑰’‘早夏无核’‘户太八号’和‘夏黑’4种不同品种葡萄叶片浸取液对甘蓝幼苗的化感作用,采用室内盆栽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mg/mL 、45mg/mL 、90mg/mL 和135mg/mL )葡萄浸取液对甘蓝幼苗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浸提液浓度为45mg/mL 时,‘早霞玫瑰’‘早夏无核’‘户太八号’和‘夏黑’葡萄叶片水浸提液对甘蓝幼苗的生长具有化感促进作用;当浸提液浓度为90mg/mL 时,‘早霞玫瑰’‘早夏无核’和‘夏黑’葡萄叶片水浸提液对甘蓝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户太八号’葡萄叶片水浸提液对甘蓝幼苗的生长转为化感抑制作用;当浸提液浓度为135mg/mL 时,‘早霞玫瑰’‘早夏无核’和‘夏黑’葡萄叶片水浸提液对甘蓝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4种葡萄叶片水浸提液对甘蓝幼苗的化感作用敏感趋势大体为:‘早霞玫瑰’>‘早夏无核’>‘夏黑’>‘户太八号’,研究结果为葡萄园中套种甘蓝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葡萄;叶片浸提液;甘蓝;化感作用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供体材料为聊城大学葡萄温室内‘早霞玫瑰’‘早夏无核’‘户太八号’和‘夏黑’4个葡萄品种的植株叶片,4个葡萄品种均引种自郑州果树研究所;受体植物甘蓝幼苗品种为‘日本绿宝’,购自河北省邢台市大力种苗公司。
1.2方法1.2.1葡萄叶片水浸取液的制备。
将采集的葡萄叶片用蒸馏水洗净,晾干。
取葡萄叶片135g ,用剪刀剪成长2~3cm 、宽约0.5cm 的小段,倒入三角瓶中,加入1000mL 蒸馏水,并置于25℃,100r/min 震荡48h ,然后过滤得到135mg/mL 的浸取液,于4℃保存,备用。
1.2.2甘蓝幼苗培养。
采用室内盆栽法,2021年9月25日将甘蓝幼苗栽种在装有基质的育苗盆中(外口径29.7cm 、内口径26.2cm 、底径20.2cm ,高23.0cm ),于2021年11月10日起分别用4种不同浓度(0mg/mL 、45mg/mL 、90mg/mL 、135mg/mL)葡萄水浸液浇灌处理4个不同葡萄品种(‘早霞玫瑰’‘早夏无核’‘户太八号’和‘夏黑’),每品种处理36株,重复3次,每隔7d 进行1次浇灌,共处理4次,1周后取样测定。
火柴自制实验报告
1. 了解火柴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掌握火柴的自制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 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激发对化学的兴趣。
二、实验原理火柴是一种易燃的固体,由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组成。
火柴头主要由红磷、氧化铁和粘合剂等物质组成,而火柴梗通常由木材制成。
当火柴头与火柴梗摩擦时,摩擦产生的热量使火柴头中的红磷与氧化铁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足够的火焰点燃火柴梗。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木材(火柴梗原料)- 红磷- 氧化铁- 粘合剂- 刀片- 砂纸- 烧杯- 玻璃棒- 电子秤2. 实验仪器:- 火柴盒- 打火机- 镊子1. 准备火柴梗:(1)选用合适的木材,将其切成一定长度的木条。
(2)使用刀片将木条削成火柴梗的形状,长度约为5厘米。
(3)将火柴梗放在砂纸上打磨,使其表面光滑。
2. 准备火柴头:(1)将红磷和氧化铁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比例为1:1。
(2)使用电子秤称取适量的红磷和氧化铁,放入烧杯中。
(3)加入粘合剂,搅拌均匀,使红磷和氧化铁粘合在一起。
(4)使用玻璃棒将混合物搅拌均匀,制成火柴头的原料。
3. 制作火柴头:(1)使用镊子将火柴头原料团成小球状,放置在火柴梗上。
(2)用打火机点燃火柴头,使其充分燃烧。
(3)待火柴头燃烧完毕后,将火柴梗放在砂纸上打磨,使其表面光滑。
4. 检验火柴:(1)将火柴头放在火柴盒中,轻轻摩擦火柴梗。
(2)观察火柴头是否能够产生火焰,判断火柴是否制作成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成功制作了火柴。
在摩擦火柴梗时,火柴头能够产生火焰,点燃火柴梗。
2. 实验分析:(1)火柴头中的红磷和氧化铁在摩擦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足够的火焰点燃火柴梗。
(2)火柴梗的木材具有易燃性,能够被点燃。
(3)粘合剂的作用是使红磷和氧化铁粘合在一起,形成火柴头。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火柴的制作原理和过程,掌握了火柴的自制方法。
2. 在实验过程中,提高了动手能力,锻炼了团队协作精神。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章末检测及答案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章末检测及答案〔总分值60分,40分钟完成〕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3分〕1.〔2021•黄石模拟〕如图是关于生物学中某些变化趋向的曲线图,其中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假定x表示时间,y表示生理作用,那么a、b可以区分表示生长素对横放根的远地侧和近地侧的促进作用B.假定x表示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水平,y表示动摇性,那么a、b可以区分表示恢复力动摇性、抵抗力动摇性C.假定x表示喷施农药的浓度,y表示基因频率,那么a、b可以区分表示益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和不抗药基因频率的变化D.假定x表示时间,y表示变化量,那么a、b可以区分表示适当提高CO2浓度后,某植物叶绿体内C3、C5的含质变化2.〔2021•资阳模拟〕以下关于植物生长素和生长素相似物生理作用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用适宜浓度的NA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不能诱导其生根B.促进植物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都促进同一植物根的生长C.用生长素相似物处置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失掉多倍体番茄植株D.探求生长素相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在溶液的浓度较低时常用浸泡法3.〔2021•南通模拟〕以下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理剂在农业消费实际运用的描画中,不契合实践的是〔〕A.在大棚种植中,黄瓜开花先人工涂抹过量的生长素以提高坐果率B.在大豆田中喷施高浓度2,4-D作除草剂,以抑制单子叶杂草的生长C.在一袋没有成熟的柿子中,放几根成熟的香蕉可以减速柿子成熟D.在梨树的新梢萌生初期,向叶面喷施矮壮素〔生长抑制剂〕以矮化树冠提高产量4.以下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①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缘由是煤、石油、自然气的少量熄灭②形成臭氧层空泛的主要缘由是人们少量运用氟氯烃制冷剂③酸雨构成的主要缘由是森林被少量破坏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少量繁衍,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聚和稀释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5.以下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生物圈内一切的生物及生态系统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外来物种的人侵可以添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C.宝应湖水杉林调理径流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维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制止开发和应用自然资源6.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正确的选项是〔〕A.自然维护区的功用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植物并加以维护B.为维护草场,增加沙化,要杀死一切危害草原的黄鼠C.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形成的严重灾祸,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D.关于珍稀濒危物种,制止一切方式的猎采并买卖7.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是指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有特别多的物种存在。
葎草挥发性物质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的分析研究
的 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结论 为利 用野 生律草 资源挥发物开发新型除草剂等提供依据 。
关 键 词 : 草 ; 发 物 ; 感 作 用 ; CMS 化 感 物 质 律 挥 化 G— ;
作 者 简介 : 刘 欣 ( 9 3一) 女 , 族 , 徽 阜 阳 人 , 士研 究 生 , 要 从 事植 物 的化 感 作 用 研究 18 , 汉 安 硕 主
通 讯作 者 : 刘 旺 , 授 , 士 生 导 师 , — i: ne m i an .d . n 聂 教 博 Ema 1 i@ al h u eu a 。 lw .
i ai d n i e s g GC MS h oa i sr la e o fe h l a e n tmso n r y i e t id u i — ,T ev lt e e e s df m s e v sa d se fH.sa ̄ r n a i r o y tm infc n l — l f n l r r e l l i n ar o f s 3 p s e sg i a t i i yn
分泌 向环境 中释放 一些特殊 的化学物 质 , 而对 自身 从
或周 围其他植物( 包括微生 物 ) 产生直 接或间接 的、 有 利或有害的作用 …。研究 和掌 握这些 化学作 用规律 ,
收 稿 日期 :00— 5—0 修 回 日期 :00— 5—3 21 0 5; 21 0 0
基金资助 :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基金 ; 安徽省科学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基金项 目(0 6— 2 0 5)
火柴头生殖多样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火柴头生殖多样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火柴头生殖多样性研究
研究背景:
火柴头(Hyloxalus azureiventris)是一种亚马逊雨林中常见的有毒两栖动物,其生殖过程一直以来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
然而,目前对火柴头生殖方式的认识尚不深入,其繁殖行为的多样性和机制尚未被完全探明,因此有必要对其生殖多样性进行深
入研究。
研究问题:
1. 火柴头的生殖方式多样性包括哪些类型?
2. 同一物种不同个体间的生殖方式是否存在差异性?
3. 火柴头生殖的机制是什么?
研究方法:
1. 调查记录不同野外种群中火柴头的生殖行为,包括产卵、幼生孵化、及其成长。
2. 对采集获得的火柴头标本进行解剖学及光学显微镜技术分析,探索其繁殖生理机制及基因组学特征。
3. 进行实验室繁殖和人工干预措施,观察及分析生殖结果和差异。
预期结果:
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深入了解火柴头生殖行为和机理,更好地了解其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的适应性和演化历程。
同时,也能够为保护亚马逊雨林生态系统和促进其可持续
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火柴头生殖多样性研究综述
火柴头(Commelina bengalensis L. )又名饭包草,是单 个能正常发育所致。
子叶植物纲鸭跖草科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在 6 月初至 10
研究人员经过火柴头种子的播种试验,得出不同类型种
月末,7-9 月为盛花期,在生长温度高于 15 ℃的条件下,火 子的萌发速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大种的萌发速率最快,
36
JIANGXI AGRICULTURE
由于火柴头具有克隆繁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繁殖方式,而
形成花苞;地下生殖茎具有明显的向地性,因其生长过程长 且能在地下开花结实,使得其具有分布广、危害重、难防除
期处于地下,不接触阳光,所以不含有任何色素,呈白色或 的特性,成为公认的一种恶性杂草。火柴头独特的生殖方式,
乳白色 [3]。火柴头的 3 类生殖茎上能够产生不同类型的可育花, 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通过该文对现有研究结果的综述,
火柴头最主要的繁殖方式是有性生殖,而且其植株在发 的深度有关系,最适宜播种的深度是 0 ~ 40 mm,而萌发的
育过程中可以产生 3 种生殖茎:气生生殖茎、贴地生殖茎和 最大播种深度为 120 mm。
地下生殖茎。气生生殖茎一般位于直立茎末端,是火柴头主 3 结语
要的生殖茎;贴地生殖茎有一定的向地性,能贴附地面生长
柴头种子便可萌发,经过约 3 周的生长,便可出现花芽分化, 可以在短时间内萌发并迅速达到最快速率,相较于大种,中
随之开花结实,花后 2 周左右种子就可以成熟脱落掉入土壤 [1]。 种与小种萌发速率都比较慢。收集的成熟火柴头种子在之后
1 火柴头的生殖方式
的数月里,随着贮存时间变长,其萌发率会有明显的提殖茎 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植物生殖生物学和植物生态学理论,而
火柴反应中的能量转化
火柴反应中的能量转化火柴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利用了火柴中的化学能将其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在火柴的反应过程中,能量从一个形式转化为另一个形式,这个能量转化的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呢?下面将对火柴反应中的能量转化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火柴的结构。
火柴是由木头、硫磺、磷等物质组成的。
木头是火柴的主要成分,其中含有丰富的化学能。
硫磺和磷则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促使火柴燃烧。
当我们用力擦拭火柴头部的红色磷粉时,摩擦力将产生足够的能量,使得火柴头部的密闭部分的硫磺和磷发生化学反应。
火柴头部的密闭部分内密封着一种称为氧化剂的化学物质。
在火柴头部燃烧时,氧化剂与木头中的可燃物质发生反应。
此时,氧化剂释放出氧气,与火柴中的木头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物质。
这个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即热能。
火柴燃烧产生的热能是由木头中的化学能转化而来的。
在平时,木头的化学能以化学键的形式存在,当发生化学反应时,这些化学键被打破,木头中的化学能被释放出来,转化为热能。
热能使周围的物质分子振动加剧,温度升高。
除了热能,火柴燃烧还产生了光能。
当火柴点燃后,它的头部会散发出明亮的火焰。
这是因为在燃烧过程中,荧光体引起的发光而发生的。
火焰中的粒子吸收了能量,在激发态中跃迁产生发光现象。
火柴燃烧中的能量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首先,由于摩擦产生了足够的能量,触发了火柴头部的燃烧。
燃烧过程中,氧化剂与木头中的可燃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热能。
这个热能使周围物质分子振动加剧,温度升高。
同时,荧光体产生了发光现象,释放出光能。
火柴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火柴作为一种易于携带和使用的点火工具,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火柴头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和光能,使得我们可以方便地点燃炉火、蜡烛、香炉等物品。
此外,火柴的燃烧过程也是我们了解能量转化的一个示例。
总的来说,火柴反应中的能量转化主要涉及到木头中的化学能向热能和光能的转化。
火柴点燃后,木头中的化学能被释放出来,产生热能和荧光体引起的发光现象。
一根火柴里居然蕴藏着如此丰富的化学
一根火柴里居然蕴藏着如此丰富的化学本文发表于《高中数理化》,也是即将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用原子的眼睛看世界——中学化学关键知识解读》中的一篇。
磷元素,在当下的教科书里不怎么提及。
但这并不说明它在生活中不出现、不重要,更不能说明考题里不会出。
1. 红磷不易溶于水,为什么长期放置时会变为粘稠的糊状物?磷的单质都不易溶于水,但它们都非常易被氧化为易溶于水的氧化物,如P4O6、P4O10等,这些氧化物都容易跟水反应:P4O6 + H2O= 4H3PO3(亚磷酸)P4O10 + 2H2O(冷) = 4HPO3(偏磷酸)P4O10 + 6H2O(冷) = 4H3PO4(磷酸)所得产物H3PO3、HPO3、H3PO4等都具有极强的吸水性。
白磷的氧化非常迅速,把它暴露在空气中的话,很容易因氧化积累热量导致自燃(故实验室里少量的白磷都是保存在冷水中);红磷比白磷化学性质略稳定一些,但若长期跟空气接触,其表面也易氧化为氧化物,因该氧化过程不是非常迅速,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散失到周围空气里去,所以红磷一般不会自燃,而是表面氧化产物跟水化合形成的各种含氧酸吸水潮解,形成溶液。
由上可知,要想把已经“潮湿”的红磷变干燥,可以用水洗涤后过滤,再在短时间内把红磷表面的水分吹干。
跟红磷在空气中的氧化一样,保存在冷水中的白磷也易被水中的溶氧氧化为含氧酸,故长期保存白磷的水呈酸性,滴入石蕊溶液时会变红。
2. 红磷的升华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把红磷隔绝空气加热到416℃,它就会升华变为磷的蒸气,该蒸气(分子式P4)凝结后得到的固体不再是红磷本身,而是白磷。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红磷升华跟一般我们所说的升华不同,它属于化学变化。
红磷升华过程中的微观变化可以用下图示意:3. 白磷和红磷分别是如何制取的?磷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PO43-的形式存在,要获得磷的单质,必须采用还原的策略。
工业上首先用焦炭高温还原磷矿石粉末获得白磷:2Ca3(PO4)2+ 10 C + 6SiO2高温 P4↑ + 10CO↑ + 6CaSiO3把从反应器中逸出的蒸气通入冷水冷凝,即可获得固态白磷。
火柴头根系分泌物的化感效应
火柴头根系分泌物的化感效应
杨田甜;杜海荣;陈刚;邓鹏;甄伟伟
【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
【年(卷),期】2011(023)006
【摘要】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晚发弱苗的部分原因是杂草向作物生长周围环境释放化感物质.本研究以疏水性根渗出液连续收集法(C RETS)收集火柴头根系分泌物,在室内采用培养皿滤纸和砂培法分别研究了火柴头根系分泌物对4种常见农作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火柴头根系分泌物对高粱、玉米、绿豆和油菜具有不同程度的化感效应,化感效应响应强度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油菜>玉米>绿豆>高梁.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也存在明显的浓度效应,总体上呈现出低浓度(≤0.025 g·mL-1)促进,高浓度( ≥0.050 g·mL-1)抑制的现象,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总页数】6页(P1078-1083)
【作者】杨田甜;杜海荣;陈刚;邓鹏;甄伟伟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8.12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精选试卷同步检测(Word版 含答案)(1)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精选试卷同步检测(Word版含答案)(1)一、选择题1.科学老师把海波溶于水,倒在长方形玻璃缸内。
两天后,玻璃缸内液体密度呈上疏下密的不均匀分布(如图所示)。
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缸中,请问缸中的光路图表示正确的是()A.B.C.D.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分离获得的是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B.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3.下列现象不能证明空气存在的是A.风吹草动B.月光通过窗户照在桌子上C.向空瓶子中灌水有气泡逸出D.空烧杯倒立在水中,水不能进入空烧杯中4.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A.用药匙取用粉末B.用纸槽取用粉末C.倾倒液体D.取用块状固体5.在一张纸片上剪出一个方形孔,将纸片置于足够的高度,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片上,光线通过方形孔在地面上照出的光斑形状()A.一定是方形的B.一定是圆形的C.可能是方形的,也可能是圆形的D.既不是方形的,也不是圆形的6.池中水的深度是 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 3.8 ⨯108 km ,则月球到池中的像的距离是()A.3.8 ⨯108 km +2m B.3.8 ⨯108 km -2mC.3.8 ⨯108 km D.3.8 ⨯108 km ×27.取出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精子,在试管中受精并培养成胚胎,移回母亲子宫着床,继续发育形成胎儿直至分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试管婴儿”技术。
这种技术的特点是()A.有性生殖、卵生B.无性生殖、胎生C.有性生殖、胎生D.无性生殖、卵生8.下列体育运动比赛项目中,等效于用速度作为评价标准的是( )A.排球B.马拉松C.立定跳远D.实心球9.剖开一个果实,发现里面有很多种子,由此可推断发育成此果实的花里有()A.很多子房;B.很多雌蕊;C.很多胚珠;D.很多胚10.如图表示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幼虫期为c时期B.其发育过程为a-b-c-dC.其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了d时期D.其幼虫与成虫形态差别很大11.晴朗的天气,阳光通过枝叶的间隙,在树荫下的地面上洒下片片光斑,这些光斑的形状是()A.间隙是不规则的,所以光斑也是不规则的B.是太阳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所以一定是圆的C.是太阳通过枝叶的间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像,所以一定是圆的D.是太阳通过枝叶的间隙发生了色散现象,所以一定是圆的12.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图乙中,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C.图丙中,漫反射的光线虽杂乱无章,但是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图丁中,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将逐渐远离法线13.鱼类为了能够在水中看物,鱼眼的晶状体几乎圆得可以“混珠”,以此来保证有足够的折射力。
实验三植物化感作用共20页文档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实验三植物化感作用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科普阅读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及详细答案(1)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花青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
自然界中现已知的花青素有20多种,植物中的花青素主要包括飞燕草、矢车菊、矮牵牛、天竺葵、芍药、锦葵色素等6种。
水果、蔬菜、花卉中的主要呈色物质大部分与花青素有关。
花青素类物质的颜色会随着植物液泡中pH的不同而变化。
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性,能够与多种对人体有害的自由基反应,保护人体免受自由基损伤。
例如,蓝莓中的花青素是迄今发现的最高效的抗氧化剂, 它的抗氧化性比维生素E高出50倍, 比维生素C高出20倍。
由于花青素的营养和药理作用, 其保健功效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研究人员选取部分植物对上述6种花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如表1。
表1 不同植物中的花青素含量(mg/kg)样品名称飞燕草色素矢车菊色素矮牵牛色素天竺葵色素芍药色素锦葵色素紫薯ND134ND ND428ND蓝莓23010251113ND2161000黑葡萄47313233ND155466黑桑葚ND1015ND21ND ND菊花ND ND ND ND ND ND* ND表示在该植物中未检出该类花青素。
由于花青素本身性质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温度和光照影响花青素的稳定性,高温和光照会加快花青素降解的速率;科研人员还研究了pH对蓝莓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因此,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注意调控上述因素,维持并提高花青素稳定性是花青素类产品开发的关键。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矢车菊色素(C15H11O6)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
(2)文中提到花青素的化学性质有(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
(3)根据表1,若要补充花青素,首选的食物是_________。
(4)由图1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__。
A 花青素有可能用于制作酸碱指示剂B 菊花不适合提取花青素C 富含花青素的食品尽量避光、避免高温保存D 只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才具有抗氧化性【答案】15:11:6 与自由基反应(或颜色随pH值不同而改变、抗氧化性、受热易分解等)蓝莓在pH1~8范围内,随着pH增大,花青素稳定性变差(或保存率变低) ABC 【解析】【分析】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有的性质。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餐桌上的美味食材。
表1鲜土豆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每100g)蛋白质/g脂肪/g淀粉/g钙/mg磷/mg维生素C/mg1.5~2.30.4~0.9417.5~28.011~6015~6820~40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
用土豆片进行实验,测得其食用品质、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如下: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就算是把变绿、发芽的部位削掉,也不宜食用。
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中。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表1中的“钙”指的是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2)由图1可知:60min内,______(填序号)。
A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B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C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3)由图2可知:土豆片的淀粉含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4)変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B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C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変 D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答案】元素 ABC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 B 【解析】【分析】【详解】(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表1中的“钙”指的是元素;(2)A、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故A正确;B、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故B正确;C、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故C正确;(3)由图2提供的信息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4)由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5)A、由题干“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可知,A正确;B、由表1提供的信息可知,淀粉的含量最高,故B错误;C、由题干“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
火柴头中某些成份的检验(使用稿)
火柴头中某些成份的检验
火柴的成分
•火柴头是火柴的主要部分,大致是由氯酸钾、硫磺、二氧化锰、 玻璃粉、牛皮胶、重铬酸钾、氧化锌、松烟(红头火柴用玫瑰红) 等组成。头药中的氯酸钾主要是起氧化剂作用;硫磺属易燃剂;二 氧化锰起催化剂作用,促使氯酸钾分解;玻璃粉起摩擦和填充作用; 牛皮胶的作用是把各种药料粘合起来;重铬酸钾起抗潮剂作用;氧 化锌是填充剂;松烟主要起染色作用。 •火柴盒的药面,是火柴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提供摩 擦面和发火剂。药面的主要成分是发火剂红磷(用量占40%以上)、 助燃剂三硫化锑、粘合剂牛皮胶、摩擦剂石英砂、抗潮剂重铬酸钾 等混合成药浆。 •火柴梗一般是用杨木或桦木制成。火柴梗,既要能引起燃烧,延 长燃烧时间,又要能及时熄灭,以保安全。因此火柴梗一般要经磷 酸浸泡并上引梗剂。上引梗剂,就是把经过磷酸浸泡后的火柴梗经 过烘热之后,便蘸头药的一端,浸入熔点为48℃--60℃的石蜡溶液 中上蜡.
[实验方案]:
[方案1]:将燃尽的火柴头浸泡在少量水中,片 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AgNO3和稀硝 酸,观察实验现象。 [方案2]:将3-4根火柴头摘下浸于水中,片刻 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AgNO3溶液、稀硝 酸和NaN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方案1:加酸法 方案2: KI-淀粉法 方案3: (NH4)2FeSO4法 方案4:酸性高锰酸钾法 方案5:pH试纸法 方案6: AgNO3 法
将火柴头中的S先转化成SO2,然后 检验SO2是否存在,如何检验SO2呢?
[方案4]:取两只洁净的小烧杯,标记为甲、乙, 在乙烧杯中加入10ml 0.01mol· L-1KMnO4酸 性溶液。将两根火柴伸入甲烧杯里,再用一根 燃着的火柴点燃 火柴头(如图1所示), 待火柴头燃尽, 即将火柴移出, 迅速将甲烧杯 倒扣在乙烧杯 上,轻轻振荡 乙烧杯,观察 实验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号学号M090611 U D C 密级学位论文火柴头浸提液对4种作物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杨田甜指导教师姓名:陈刚副教授,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9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学科专业名称:植物学论文提交日期:2012年4月论文答辩日期:2012年5月29日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学位授予日期:答辩委员会主席:王忠教授论文评阅人:王忠教授顾庆龙副教授2012年5月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III)1. 文献综述 (1)1.1化感作用的概念及研究背景 (1)1.1.1化感作用的概念 (1)1.1.2国内外化感作用研究发展概况 (1)1.2化感作用的特点 (2)1.2.1 化感物质种类 (2)1.2.2 化感物质的产生途径 (3)1.2.3化感作用的表现形式 (3)1.2.3.1种内的自毒作用 (3)1.2.3.2种间的它感作用 (3)1.2.4化感作用的机理 (4)1.2.5影响化感作用的因素 (5)1.2.5.1植物的遗传因子及生长发育状况 (6)1.2.5.2化感物质的种类和数量 (6)1.2.5.3生物因素 (6)1.2.5.4植物所处的环境 (7)1.3化感作用的生物测定方法 (8)1.3.1种子萌发 (8)1.3.2生长和发育的测定 (9)1.3.3其他一些测定方法 (10)1.3.4化感作用的表达方式 (10)1.4植物化感作用的利用及其应用前景 (11)1.4.1指导作物的合理间作和混种,并克服连作障碍 (11)1.4.2利用化感植物进行覆盖和翻埋,减少杂草危害 (11)1.4.3杂草的生物控制和防治 (12)1.4.4开发生物杀虫剂和杀菌剂 (12)1.4.5利用植物化感作用基因培育抗害作物新品种 (12)1.5化感作用的研究展望 (12)1.6火柴头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研究概况 (13)1.6.1火柴头的生物学特征 (13)1.6.2火柴头在国内外的分布 (14)1.7立题依据及研究目的 (14)1.8研究内容 (14)1.8.1试验的内容 (14)1.8.1技术路线 (15)1.9本研究的创新点 (15)2.火柴头浸提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5)2.1材料与方法 (15)2.1.1供试材料 (15)2.1.2火柴头浸提液的制备 (15)2.1.3研究方法 (15)2.1.4数据统计与分析 (16)2.2结果与分析 (16)2.2.1火柴头浸提液对4种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16)2.2.2火柴头浸提液对4种作物幼芽和幼根生长的影响 (18)2.2.3火柴头浸提液对4种作物的化感综合效应(SE) (22)2.3讨论 (22)2.3.1火柴头浸提液对4种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芽和幼根生长的影响 (22)2.3.2火柴头浸提液对4种作物的综合效应(SE) (23)3. 火柴头浸提液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24)3.1材料与方法 (24)3.1.1供试材料 (24)3.1.2研究方法 (24)3.1.2.1 幼苗的培养 (24)3.1.2.2 幼苗的处理 (24)3.1.2.3 幼苗生理代谢的测定 (24)3.1.3数据统计与分析 (26)3.2结果与分析 (26)3.2.1火柴头浸提液对作物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26)3.2.2火柴头浸提液对作物幼苗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27)3.2.3火柴头浸提液对作物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28)3.2.4火柴头浸提液对作物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30)3.2.5 火柴头浸提液对作物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0)3.2.6 火柴头浸提液对作物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1)3.3讨论 (33)3.3.1火柴头浸提液对作物幼苗抗氧化酶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影响 (33)3.3.2火柴头浸提液对作物幼苗根系活力与生物量的影响 (34)3.3.3火柴头浸提液对作物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5)4. 总体讨论与结论 (36)4.1总体讨论 (36)4.1.1 火柴头化感作用的研究潜势 (36)4.1.2火柴头浸提液对植物的影响 (37)4.1.3火柴头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 (37)4.2结论 (38)参考文献 (40)致谢 (48)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9)扬州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50)杨田甜火柴头浸提液对4种作物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I 火柴头浸提液对4种作物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研究生:杨田甜导师:陈刚副教授(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9)中文摘要植物化感作用(Allelopthy)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体现了植物个体及群体之间生化相克相生的关系,与植物对光、水分、养分和空间的竞争一起构成植物间以及与其它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化感作用有助于更加合理地解释生态系统中植物组成与分布、群落演替、协同进化和生物入侵等现象。
因此,研究阐明植物(火柴头)化感作用机理,以期望进一步研究和掌握火柴头次生物质对周围环境其他作物的影响提供试验依据。
本文在对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背景、作用特点、生物测定方法、应用前景、化感物质种类、释放方式以及化感作用的作用形式作综述性介绍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火柴头浸提液对农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本研究以绿豆、油菜、玉米和高粱为受试材料,在室内采用培养皿滤纸和盆栽法分别研究了火柴头浸提液对4种常见农作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初步探讨了农田生态系统中非恶性杂草火柴头化感物质对农作物的影响。
在模拟实验条件下,测定了作物种子的萌发率、萌发化感指数,作物幼芽和幼根生长的化感指数,幼苗生物量化感指数及培养14天后的作物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根系活力、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研究了火柴头浸提液对4种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0.025g/mL,下同)的火柴头地上部和根部的浸提液对4种受体作物种子的萌发均有促进效应。
随着提取液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除绿豆外,地上部浸提液对其他3种作物的萌发率抑制率大于根部浸提液的抑制率;4种受体作物种子萌发化感效应指数(RI)在低浓度下,RI值为正值外,其余各浓度下的RI值均为负值,且随处理浓度的增加,RI值下降越大。
2. 低浓度下,地上部浸提液和根部浸提液对作物幼苗的芽长和根长都有促进效应,随着火柴头浸提液浓度增加,对4种作物幼芽和幼根生长的抑制作用也随之增强,且对幼根生长的抑制程度明显大于对幼芽的抑制程度。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火柴头浸提液对4种受体作物种子萌发的化感综合效应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油菜>玉米 >绿豆>高粱。
4. 低浓度浸提液处理下,玉米和绿豆幼苗叶片SOD的活性显著升高,POD的活性与对照相比降低;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SOD活性逐渐降低,而POD的活性随之升高;火柴头根部浸提液对玉米和绿豆幼苗SOD活性的抑制程度大于地上部浸提液的抑制程度。
5. 低浓度浸提液处理使玉米和绿豆幼苗叶片丙二醛(MDA)的含量降低,随着浸提液浓度不断上升,MDA的含量随之上升;火柴头根部浸提液对受体体内MDA含量的影响大于火柴头地上部浸提液。
6.经火柴头浸提液处理的玉米和绿豆幼苗根系活力在低浓度时有所上升,随处理浓度不断提高,根系活力逐渐下降;根部浸提液的抑制程度大于地上部。
7. 低浓度浸提液处理下,玉米和绿豆幼苗的根干重和地上部干重都显著提高,随处理液浓度的升高,二者的干重降低。
8. 低浓度下,受地上部浸提液处理的玉米和绿豆幼苗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升高,随处理浓度的升高,叶绿素含量降低;高浓度的根部浸提液对幼苗叶绿素含量的抑制程度大于地上部浸提液的抑制程度。
9. 低浓度处理下,玉米和绿豆幼苗的Fv/Fm和Fv/Fo略有上升。
但是高浓度下,Fv/Fm 和Fv/Fo显著降低,表明火柴头浸提液降低了作物幼苗的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光合作用原初反应过程受抑制。
此外,高浓度浸提液处理还影响了叶绿素光化学猝灭(qP)和非光化学猝灭(NPQ),不仅使叶绿素光能转化效率下降,还影响叶绿素的热耗散效率,容易使光合机构在逆境胁迫下受损。
关键词:火柴头;浸提液;化感作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杨田甜火柴头浸提液对4种作物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III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aqueous extracts fromCommelina benghalensis on four cropsPostgraduate:Yang TiantianAdivisor: Associate Prof.Chen Gang(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ngsu, 225009)AbstractPlant allelopathy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nature. It embodies the biochem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individual and group, constitutes the competition interaction between plants and other creatures to nutrient, moisture, light and space. Nowaday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ecome the focus internationally. So the research on allelopathy can help more reasonable to explain the plant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community succession, co-evolution and biological invasion in the agro-ecosystem. Therefore, investigating and clarifying the mechanism of plant (Commelina benghalensis) allelopathy, may provide a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secondary substances in Commelina benghalensis on other crops.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background,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biological determination method, application prospect, allelochemicals' species, release methods and the effect forms of allelopathy in plants, the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four crops were also discussed.The Commelina benghalensis was used as material, and four crops, Sorghum vulgare, Zea mays, Vigna radiate, and Brassica napus as acceptors, to study the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aqueous extracts from overground parts and underground parts of C. benghalensis on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four crops. Additionally, the effects of allelochemical in C. benghalensis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rop in agro-ecosystem.The study was conducted using petri-dish cultivation, and seed germination rate, allelopathic index (RI), antioxidant activity (SOD, POD), MDA content, root vigor, shoot/root biomass, chlorophyll content as well as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of acceptors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1. The effects of aqueous extracts of Commelina benghalensis on seed germination of four crops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low concentration (≤0.025g/mL) aqueous extracts from C. benghalensis had a promoting effect on seed germination of four crop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extract, the inhibition effects were gradually strengthened. Except Vigna radiate, the inhibition effects of aqueous extracts from overground parts on seed germination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from underground parts. The seed germination RI of four acceptors was positive The effects of aqueous extracts of Commelina benghalensis on the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s of Zea mays and Vigna radiata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under low concentration, while under higher concentration the RI was negative, and the higher the concentration, the lower the RI.2. The aqueous extracts of C. benghalensis had promoting effects on shoot length and root length of four seedlings under low concentra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extract, the inhibition effects had gradually strengthened, and the inhibition to root growth was stronger than the shoot.3. The synthetic effects of aqueous extract from C. benghalensis on seed germination of four crops were: Brassica napus> Zea mays> Vigna radiata > Sorghum vulgare.4. The effects of aqueous extracts on the superoxide(SOD) and peroxidase (POD) activity of leaves in Zea mays and Vigna radiate seedling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D activity greatly incresed while POD activity decreased under low concentration of aqueous extracts. With the increase of extract concentration, SOD activity gradually decreased and POD activity increased.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aqueous extracts from underground parts on SOD acbitiry was higher than that from overground parts.5. Under low concentration of aqueous extracts, the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s in leaves of Zea mays and Vigna radiata decreased, while with the increase of extract concentration, the MDA contents increased gradually, and the effect of aqueous extract from underground parts on MDA content was stronger than that from overground parts.6. The root vigor of Zea mays and Vigna radiata seedlings increased under low concentration of aqueous extract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extract, the root vigor decreased gradually, In addition,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aqueous extracts from underground parts was stronger than that from overground parts.7. Under low concentration of aqueous extracts, the dry weight of root and shoot of Zea mays杨田甜火柴头浸提液对4种作物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Vand Vigna radiata seedlings increased greatly, whil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extract, the dry weight decreased remarkably.8. The contents of chlorophyll a and b in leaves of Zea mays and Vigna radiata seedlings increased after treated by low concentration of aqueous extracts from overground parts of C. benghalensis. Whil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extract, the total chlorophyll decreased. The inhibition effect under high concentration of aqueous extracts from underground parts was stronger than that from overground parts.9. Under low concentration of aqueous extracts, Fv/Fm and Fv/Fo in leaves of Zea mays and Vigna radiata seedlings increased a little, while decreased under high concentration.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aqueous extracts from C. benghalensis inhibited the PSⅡprimary light transforming efficiency as well as the primary reaction of photosynthesis in receptor crops. In addition, the 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P) and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NPQ) were also inhibited, which decreased the light transforming efficiency and the heat dissipating efficiency of chlorophyll, finally the photosynthetic organ was damaged under this kind of stress.Key words: Commelina benghalensis; aqueous extracts; allelopathy; seed germination; seedling growthKey words: Commelina benghalensis, Aqueous extracts, Allelopathy, Seed Germination, Seedling Growth杨田甜火柴头浸提液对4种作物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1 1.文献综述1.1化感作用的概念及研究背景1.1.1化感作用的概念化感作用(Allelopathy)这一词源于希腊语中的单词“Allelon(相互)”和“pathos(损害、妨碍)”植物化感作用的概念在1937年由澳大利亚生物学家Molisch首先提出,定义为:所有的类型植物(包含微生物)之间的生化物质的相互作用,并指出这种相互作用包含有害和有益两个方面(Molisch,1937),除此以外,Molisch未能进一步的阐明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