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热点事件看政务微博的舆情功能
微博热点事件舆情因子探析
数字时代│SHUZI SHIDAICHINA PUBLISHING JOURNAL2015年10月下 第20期52微博热点事件舆情因子探析□文│邹 理在微博时代,信息的发布与流动更加快速、公开并且极具个性,公众的话语权在微博这个平台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一些事件通过微博迅速地传播、发酵,一时间成为社会的舆情热点。
人们对这些热点事件的讨论更加促使舆情呈井喷态势,这对相关部门应对微博舆情事件的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对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人民网舆情频道发布的有代表性的38个微博热点事件进行梳理和分析,尝试对微博舆情事件的爆发规律进行探索,并分析这些舆情事件的诱发因子。
一、微博舆情热点事件的分类及特征传统的社会学理论认为,舆情反映的是民意,从属于民意理论。
但是,从现代意义上来讲,舆情除了体现民意规律以外,还是对“民意及其作用于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规律”的一种描述。
微博舆情是社会舆情在微博空间的映射,是社会舆情的直接反映。
传统的社会舆情广泛分散在民间,滋生于人们街头巷尾的议论,并留存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
这些舆情稍纵即逝,难以捕捉,给我们的研究和管理带来了难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众可以在网络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人们对某些事件的所有观点也可以通过网络分析的技术手段方便、全面地获取。
这对政府和有关部门充分了解舆情、及时应对舆情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因此,微博虽然加剧了社会舆情的爆发,为政府的管控工作带来了挑战,但同时由于它比较快速、全面地反映了社会舆情的全貌,也有利于我们收集舆情、了解舆情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微博上发生的舆情事件十分复杂,我们对人民网整理的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发生的38个微博舆情热点事件按照事件的议题进行了分类,发现主要包括民生诉求、公共安全、违法乱纪、教科文卫、执法规范等5个方面。
这些都是首先在微博上曝光,并迅速在微博上引起热议进而形成舆情的热点事件,其中关于官员违法乱纪议题的微博舆情事件最多,其次是关于执法规范的议题。
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微博舆情的策略
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微博舆情的策略摘要微博已成为我国社会舆情的重要来源。
微博舆情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政府必须要正确面对微博舆情,并积极采取措施,引导舆论正确走向,以有效化解突发事件,提高执政公信力和政府形象。
关键词政府公共突发事件微博舆情监管基金项目:2012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网络微博舆情对保定市的负面影响及其政府引导机制研究”(201201047)。
作者简介:于禄娟,河北保定学院政法系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法学与政治学研究;张鸷远,河北保定学院政法系副教授,政治学硕士,主要从事政治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d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4-160-02微博已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会舆情来源。
在公共突发事件舆情传播中,微博扮演着重要角色。
微博舆情是一把双刃剑。
它在有效推动突发事件快速解决的同时,也存在着负面影响,如微博谣言直接引发公共突发事件,放大谣言或传播负面信息使公共突发事件迅速蔓延等,这无疑对政府的微博舆情处置提出了全新考验。
在微博时代,政府必须要正确面对微博舆情,积极采取措施,主动引导舆论正确走向,才能有效化解公共突发事件,提高执政公信力和政府威信。
笔者认为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微博舆情问题上,政府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树立主动应对的理念微博高效的社会信息交流,使其成为官民沟通的重要平台。
在公共突发事件的引发和发展过程中,微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可能引发公共突发事件的敏感问题或已发生的突发事件,政府主动应对还是被动应付或集体失语的后果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政府主动应对,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通过各种媒介发布权威信息,谣言将不攻自破,微博舆情危机将迅速消解;通过对敏感问题的关切及正确引导,微博舆情走势会瞬时转向,事态将得到有效控制和解决。
2011年“全国抢盐事件”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反之,如果政府集体失语,或反映迟缓,或闪烁其词,微博谣言或负面信息的无障碍传播将瞬间引发社会舆情,引爆公共突发事件或使突发事件迅速扩大,这无疑将增加事件处置难度,浪费公共资源,并严重损害政府威信。
从微博热点事件看政务微博的舆情应对
演化成 为网民对政 府部门公信力的质疑。
解 与政府管理有关的实际问题 , 传达党和 政府的声音 、及时公布相关数据 和事件 ,
从而进行 网』 一 知晓 、 网 下 解 决 问 题 的 相 关
” ,
“ 郭美美事件 ” 被 定 义为 “ 微 博 炫 富
达到5 . 3 8 亿 ,瓦联 网普及率为 3 9 . 9 %。 而 在5 . 3 8 亿 的 网民中微博用户数 达到 2 . 7 4 亿, 较 2 0 1 1年底增 长 9 . 5 %, 网民使用 率 为5 0 . 9 %, 比 2 0 1 1年底增 加 2 . 2个 百分 点。 其中, 手机 网民中的微博 使用 人数达 1 . 7 0亿 , 使用率相 比半年前 提升 5 . 3个百 分点至 4 3 . 8 %, 是使用率增 幅最 大的手机 应用 。 这 组数据不但说 明如今新媒体发 展迅速 网民数量大 , 还表明微博作为新媒
体 已受 到广 大 网 民的 强 烈 推崇 。
她 的最初微 博身份认证 为演员 , 其
起初的 目的不过是娱乐炒作 , 而在这起娱 乐炒作 中红 卜 字会受到重大 的负 面影 响。
其 中有 网 民混 淆 了 中 同 红 十 字 会 中 国
微博。 政 务微博有舆情危机公关 的作用 , 通过微博 回应 网络盛传 的负面新 闻 , 应对
传媒e 时 代l N E W S W O R L D
2 2 日在 其 网 站 发 布 声 明 , 这 一 步 在 时 间 上
云南丽江女游客被殴打毁容事件网络舆情案例分析版
8 月17 日上午,丽江市古城区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和荣松犯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被告人杜澄、曹二车龙补、吴原华、赵智、和凌波犯寻衅滋事罪一案公开宣判,至此舆情告一段落。
三、传播特点从事件的全网走势变化来看,1 月24 日晚,网友@ 琳哒是我发布微博后引起的网络舆论声势并不大,直至1 月25 日,被网友关注转发、媒体转载报道后网络舆论走势才开始增速走高,并于政府官方部门通过微博发声后达到监测时间内舆论值高峰。
此后,由于官方回应失误引发的次生舆情,导致整个舆情事件周期反复,形成舆情“长尾效应”,严重影响丽江城市旅游口碑。
根据数据统计,仅2017 年1 月24 日20 时至1 月26 日9 时期间,全网关于“女子丽江遭暴打致毁容”的消息共84.7 万条,微博成为了该事件的主要舆论平台,相关数据达83.8 万条,占全部数据的98.9% 。
新浪微博相关话题# 丽江恶性毁容抢劫# 阅读量超3.1 亿。
三、应对存在的问题1. 通报针对性不足,造成舆情持续高热互联网时代,唯有更透明公开,才能打消受害者和公众对司法公正的怀疑。
丽江女游客被打事件中,当地警方前期虽然积极响应、数次回应舆论,但是警方通报依旧“自说自话”,故意回避、模糊当事人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例如是否存在抢劫、打人者是不是寻衅滋事罪、打人者是否被全部控制等,导致舆情持续被质疑和追问,并保持高热。
在全民都是监督员的网络时代,政府部门如何开展网络回应工作值得我们深思。
2. 警方官微失言,诱发次生舆情丽江负面舆情爆发后,公安、旅游、工商、宣传等政府部门如何应对舆情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网络形象。
而这些部门短期内应对一再失误促使负面舆情不断升温,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受损。
2 月10 日丽江警方官微转发指责被打毁容女游客放荡的网文,导致舆情反复发酵,形成“长尾效应”。
官方错误的措辞表述,使得丽江警方在舆情泥淖中越陷越深,本来已经逐渐平息的舆情,再度被推至风口浪尖。
试论网络舆情对政府公信力及政府决策的影响
理论研究-113-试论网络舆情对政府公信力及政府决策的影响赵文婷(210023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摘 要:近年来,网络舆情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网络舆情的飞速发展,给政府的治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从网络舆情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的影响两个方面来着重讨论网络舆情对政府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网络舆情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网络舆情;政府公信力;政府决策当前,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当中,网络舆情对于转型时期中国政府的影响也日益凸显,这种影响是多角度、多方面的,其中,网络舆情对于政府公信力与政府决策的影响尤为显著。
一、网络舆情基本情况概述(一)网络舆情的概念在把握网络舆情的概念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舆情。
王来华将舆情定义为民众针对党和政府的社会政治态度,包含来自民众的赞扬、认同、批评和帮助等政治指向性的情绪、认知和行为倾向。
刘毅认为舆情“是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综合。
”网络舆情是舆情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
刘毅认为网络舆情“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
”曾润喜认为,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不同的学者关于网络舆情有不同的认知,但一个基本的共同认知是:网络舆情是社情民意在互联网上的一种特殊的直接反映。
简单来讲,网络舆情就是以互联网为渠道,表达、传播具有主观倾向性的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等,并具有一定的、广泛的后续影响力。
(二)网络舆情的特点网络舆情亦源于现实,只不过,人们将表达和传播舆情的场所或者渠道拓展到了互联网上。
刘毅将网络舆情的特点概括为自由性与可控性、交互性与即时性、隐匿性与外显性、情绪化与非理性、丰富性与多元性、个性化与群体极化性这六个方面。
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
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互联网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之一。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网络舆情问题也日益突出。
网络舆情指的是在互联网上产生的、以用户观点和态度为基础的舆论反馈。
网络舆情的快速传播和影响力,使其成为了政府治理的重要一环。
首先,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具有一定影响。
过去,政府决策可能更多地依赖于官方媒体的报道,而网络舆情则赋予了民众表达意见的平台。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更多地关注和了解民众的声音,以便能够更加贴近民众的需求。
网络舆情的涌现,使得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到技术和经济因素,还需更加顾及公众的意见,以避免出现与民意背道而驰的决策。
其次,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对政府及时应对舆情事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一个微小的事件或言论,只需转瞬间便会在网络上产生极大的影响。
这意味着政府需要具备更快速的反应能力,并且能够准确评估舆情事件的危害程度。
政府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监测网络舆情,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并通过发布准确、及时的信息来引导舆论,以维护社会稳定。
此外,网络舆情的发展也促使政府改善信息公开机制。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获取的门槛降低,人们更容易获取到所需的信息。
政府应积极回应民众对信息透明和公开的要求,提供更多有效的渠道和途径,使信息更加透明和流通。
政府可以通过建设政府行政信息公开平台、加强政务微博等方式来与民众进行互动,改善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效果,从而更好地将政府行政工作与公众民意相结合。
然而,在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的互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网络舆情往往存在由于信息不对等而引发的传播失真问题。
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信息网络的复杂性,很容易出现谣言、虚假消息的传播。
政府在处理网络舆情时,需要具备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及时进行澄清和回应,避免舆论进一步被误导。
其次,政府与网络舆情的互动还需注意平衡公共利益和个人隐私之间的关系。
政务新媒体舆情负面案例
政务新媒体舆情负面案例重大公共突发危机事件(简称“重大危机事件”)给国家、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损失,导致民众的恐慌和质疑、谣言的滋生与泛滥,甚至造成极端的线下群体性事件,冲击社会秩序,挑战政府治理。
重大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积极有效的舆情响应机制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平台已成为民众意见情绪表达的主要渠道,成为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经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179 932个,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达138 854个[1]。
随着“两微一端”的不断发展,政务新媒体已成为政府维护自身形象、提升治理效能、促进官民联系、加强突发事件舆情治理与引导的重要渠道和平台。
近年来,政务新媒体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如与民众互动不积极、信息内容官方化严重、事件介入响应时间长、速度慢等。
重大危机事件中政务新媒体的舆情响应制约政府危机应对能力与治理效能。
因而,互联网时代,完善政务新媒体的舆情响应机制已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3·7”泉州欣佳酒店坍塌事故造成29人死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以此事件为研究对象,选取该事件中具有代表性的政务新媒体账号,探析重大危机事件中政务新媒体的舆情响应机制,对于提高政务新媒体运用能力与治理效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1 重大危机事件概述重大危机事件即与社会和公众有重大直接或间接利害关系的大规模突发事件。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发展打破自上而下的传播格局,重大危机事件呈现出新的特征,对政府治理提出新的要求。
首先,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成为舆论主阵地,网民成为信息首发者,官方媒体常常处于滞后与被动地位。
其次,互联网信息海量,监管难度大,大量不实信息流传,谣言的碎片化传播使信息更具迷惑性,加之社交媒体具有一定的封闭性、用户基数庞大等特点,使得政府部门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谣言管控难度加大[2]。
此外,互联网拓宽网民话语渠道,网民的参与性增强,政府部门的回应稍有不妥,便容易引发次生舆情,影响政府公信力,陷入“塔西佗陷阱”。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我国政务微博的话语建构——基于“@深圳交警”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湖南大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媒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 U N A N M A S S M E D I A V O C A  ̄ O N A L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随着研 究 的不 断深 入 , 这 两种 研究 渐趋 融合 , 并 最终 冠 之 以 “ 批 评 的话 语 分 析 ( C r i t i c a l D i s ・ c o u r s e A n a l y s i s , 简称 C D A) ” 。 它 融 合 了福 柯 、
学以及言语传播学等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 中同 时 发 轫且 独 立 发 展 , 并在 随后 的 十几 年 内相 互 影响 , 相互融合 , 最终使话语分析研究作为一 门 独立学科 得 以产生… 。但 由于话语 分析来 源
【 关键词 】 话语分析 ; 政务微博 ; 网络 群体性 事件
[ 中图分类号 ] G 2 0 6 .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1 — 5 4 5 4 ( 2 0 1 3 ) 0 3— 0 0 5 6— 0 4
2 0世纪 6 0年 代 末 至 7 0年 代初 , 话 语 分 析 在语 言学 、 文学、 人类学、 符号学 、 社会学 、 心理
合 的结 晶 , C D A不 仅 研 究 语 言 是 什 么 , 而 且 研 究语 言 为什 么是这 样 ; 它不 仅关 注意 义 的产生 ; 更 关 注意 义 产 生 的权 力 渗 透 ; 它 旨在 透 过 表 面 的话 语形 式 , 从跨 学科 角度 揭示 语言 、 权力 和 意 识 形态 的关 系 。在 众 多 的研 究 者 中 , 英 国 语 言 学 家诺 曼 ・ 费尔 克拉夫 ( N o r m a n .F a i r c l o u g h ) 因著述 颇 丰被 称 为 C D A研 究 的百 科 全 书 式 的
对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分析
对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分析【摘要】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从政务新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应对策略、案例分析、影响因素以及舆情监测和应对机制等方面展开研究。
通过对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重要性、建议和未来研究展望的探讨,揭示了政务新媒体在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舆论情绪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也提出了加强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能力、完善监测机制、加强危机公关和提升信息传播效率等建议,为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更好地引导舆论提供参考。
【关键词】政务新媒体、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政府公共关系、舆情监测、应对策略、案例分析、影响因素、重要性、建议、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一直备受关注,其在舆论引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政务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对于处理突发事件的舆情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对于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准确性和公信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深入探讨政务新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应对策略、案例分析以及影响因素,对于提升政府舆情引导的水平和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目的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是当前社会管理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实践经验,分析其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总结其应对策略和舆情监测机制,以期为政府部门提供更有效的舆论引导指导,促进社会稳定和公共舆论的积极引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利用政务新媒体平台,提升其舆论引导能力,增强公共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本研究也旨在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拓展学术视野,促进学术交流和发展。
2. 正文2.1 政务新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政务新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政务新媒体作为政府传播的重要平台,能够快速传播信息,及时发布官方态度,引导舆论方向,稳定社会情绪。
政务微博与政务信息的传播——以新浪政务微博为例
此外 ,批评性评论 内容也开始成为政务微博不 可缺 少的 部分 ,而政府也开始学着用更加诚恳 的态度来 面对公众 的
批评性 言论 。 政务微博提供 了问政 的平台 。 公众通过政务微博 这个 平台监督政府 和官员个人 ,提升政府 和公务人 员的责任 感。 如人 民网的政务微博经常进行“ 微直播” 活动 , 鼓励公众通 过政务微博直接对 政府及其公务人员进行提 问 、 交流和沟通 。 对于 网友提出的问题 ,其也 能尽量做 出合 理的令人满意 的答 复, 一 改公众 印象 中政务机构 、 公务人员强硬生冷的形象 。 3 . 政务微博在信息传播中的问题 政务微博的未来发展中仍存在一 定要 面对的问题 。如公 共性话题参与性有待提高。 在公共聚焦话题上的失语 , 对 于成 长 中的政务微博来说 , 错失 了许多融入 网络群体 的机会 , 也显
意义的交流让 微博 问政 、 微博参政议 政不流于形式 , 是政务微 博未来发展中需要 考虑 总而言之 , 2 0 1 2年的 中国政务微博 已经在原有 的基础上 意见 的平台 , 公众可 以更 多的与到政策制定过程 中 , 也有助于 有 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进步 ,大量 的政府 机构和公务人员对 释放社会焦虑 。从 “ 巴松狼王” ( 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杜少 微博在发 布政务信息 、 提供社 会服务 、 创新社会管 理模式 、 直 中) 发布 的《 北京 市第五阶段 车用 汽柴油地方标 准》 网络征求 接与公众交流互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政务微博正在
对 州
百 家 论 坛
政 务微博 与政务信息 的传播
以 新浪 政 务微 博 为例
赫 芳随
的习惯用语 ,地方政务机构和政务人员还会幽默地使用本地 方言版本发微博 , 更拉 近了与公众之 间的距离 , 大大增强 了亲 近感 。 这有利于政府和公务人员与公众形成情感共鸣 , 使公众 更 客观 、 更理性地看待问题。
对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分析
对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社会信息快速传播的背景下,政务新媒体作为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新渠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政务新媒体包括政府微博、政府微信等,在突发事件中起着舆论引导和信息传播的关键作用。
政务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舆论引导方式,更加及时、快速地推送信息,方便公众获取官方权威信息。
政务新媒体还可以通过互动和回复功能,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增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情感联系。
在面临各种灾害、突发事件时,政务新媒体成为政府传递信息和引导舆论的重要平台,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深入研究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对于提升政府对舆论引导的能力,增强社会应对危机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在突发事件中,政务新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日益凸显,对于引导舆论、稳定社会情绪、保障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不仅能够加深对新媒体传播特点和舆论引导机制的理解,还能够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舆论引导策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
探究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2. 正文2.1 政务新媒体的作用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快速传播信息:政务新媒体能够迅速发布消息、通告和预警信息,帮助公众及时了解事件的发展及应对措施,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和恐慌情绪。
2.促进互动沟通:政务新媒体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让政府和公众之间能够进行及时互动和沟通,搜集有效信息和反馈民意,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3.公众参与和监督:政务新媒体能够让公众更加广泛地参与到突发事件的舆论讨论和决策过程中,监督政府的应对举措,促进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
4.传播正能量:政务新媒体可以通过发布宣传等正面信息,引导舆论方向,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抵制谣言和负面情绪,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
从网络热点事件看政务微博的舆情功能
务微 博在 突发事 件 中需 要 快速 发声 , 第一 时 间发布权
威 消 息 , 动说 话 , 明 白话 , 主 说 引导 舆论 发 展 , 息谣 平 言猜 测 。事实 上 , 论热 点 事件 发 生后 , 舆 当地 政 务 微 博 的动作 一定会 成 为舆论 关注 的焦 点 , 论是 否做 出 无 回应 , 都有 可 能遭 到 网友 围攻 、 疑 、 骂等 。此 时 , 质 谩 被动 不如 主动 , 果断 利用 政务微 博表 态 , 报事 实 , 快 慎 报原 因 , 迅速 开展 线下 调查 , 并 这是 责任 意识 , 也是 公 众 的期 待 , 更是 维 护政府 公信 力 的强有 力措 施 。2 1 01 年 3 , 于 浙江 一带 的 “ 月 起 抢盐 ” 为 , 行 因谣 言 、 慌性 恐
在 信 息发 布 、 定 民心 、 聚 爱 心方 面 创造 性 地运 用 稳 凝 了微博 优 势 , 江省 人 民政 府 副 省长 郑 继伟 和 “ 博 浙 微 达 人 ” 江 省 委 组 织 部 部 长 蔡 奇 在 微 博 上 “ 场 指 浙 现 挥 ” 蔡奇 的一条 现 场微 博还 被 网友 转 发 和评论 5 0 , 80 多 次 。在 此 次动 车 事故 中 , 江政 务 微 博集 体 发 力 , 浙
3 .真诚 沟通 , 塑造政 府 形 象 。政府 权 力 来 源 于 群 众 , 该最 终服 务 于民 。作 为与 大众 沟通交 流 的平 应 台, 政务 微博 在 内容发 布及 日常管 理 中 , 应该 摆脱 “ 高 高在 上 ” 姿态 , 诚 与 民沟 通 。党 政部 门只 有端 正 的 真 心态 , 遇到错 误 勇于 承认 , 意 为 自身 的失 职道 歉 , 愿 及 时处 理 网 民反馈 问题 , 能展 示 政务 微 博新 形 象 , 方 建 立 公信 力 。武汉 市城 市管理 局创 新信 息发 布模式 , 融 入 网络 流行 语 , “ 友们 ” “ 鞋 们 ” “ 饭 ” 增强 如 盆 、童 、稀 ,
政务微博,架起两个“舆论场”沟通的桥梁
博客、 微博 等个 人媒体 的兴起 , 民间舆论场 开
始 对行政 、企事业单位 和其他 社会组织产 生
巨大影 响。民间舆论场壮大的步伐更快 , 也越
来越受 到全社会 的重视。
务微 博发展迅猛 ,网友 对微 博 问政也给 予持 续 关注。 两年 多时间里, 在
微 博 为 党 政 机 关 与 社 会
关键词 :政 务微博 舆论场
效 应”
度 减少 , 对立态势愈发 明显 。由于两个舆论 场 的参与者 、 受众 、 立场 、 观察视角 、 话语语境 等
不甚 相同 ,在某种程度上 呈现出泾渭分 明的
“ 众” “ 参 同体
状态。一个事件在 网络上“ 发酵” 一旦媒体舆 ,
论 场滞后或者失声 ,他们 就会 受到网 民的抛 弃, 甚至遭致不理性 的攻击。两个舆论 场的对
可能既是被报道者 , 也是传者 和受者 。 微 博 等新 媒体 借助 新技 术 拥有 了 “ 参众 ” 与“ , 参众” 打得火热。“ 知屋漏者
在雨下 , 知政失者在草野 。” 政府应充分
与政 务微博 的关 注者 和两 个舆 论 场 的 “ 参众”形成真正意义上信息实时交互 ,
明显跟不 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 是很 快” 重要 的一步,因为在不少突发事件中, 第
其次 ,现 阶段这 两个舆论场在 壮大过程
呈 现 出 一 个 明 显 特 征 ,就 是 彼 此 之 间 的 重 叠
民 间 、 方 两个 “ 论场 ” 较量 官 舆 的
两个 “ 舆论 场” 这个概念 , 早是 由新 华 最 社前总编辑南振中提出来 的 ,他认 为在现实 生 活中存在两个不 完全相 重叠 的舆 论场 , 一
政务微博, 架起两个“ 奠论场" 沟通的桥粱
政务微博在网络舆情治理中的作用
二 、政务微博对 网络舆情 的引导作 用
网络舆情与政务微 博有着较强 的关联性 ,但 两者并不总是相互一致 的 ,也存 在局部 的背离和分歧 。
网络舆情 是各种情绪 、态度 、观点 的集 合 ;而政务微博具有权威性 与公共 性 ,针对 同一社会现象 ,公众 与政府处 于不 同的角色 ,两者会 出现背离 ,此 时 ,需要政务微博整合利益需求 ,正确引导 网络舆情 。
政 务微博在 网络舆情治理 中的作用
谢 中起 冀旭妍 ①
摘要 :政务微 博在 网络舆情 治理 中的优 势在 于政府 与网民之 间的互动更加充分 ,能 够使公众 的参 与 度 以及 对政府的信任度 大幅提 升 ,对 网络舆情及 时的引导性与 回应性 ,净化 了网络舆论 生态环 境 。为构
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 与推进社会 民主进程做 出贡 献。
① 作者简介 : 谢 中起 ( 1 9 6 4 _ 一 ),男, 博士,教授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 主要研究方向:网络舆情、
生 态政 府 ;冀 旭妍 ( 1 9 8 9 一 ),女 ,燕 山大 学文 法学 院硕士研 究生 ,主要研 究 方 向 :公共 政 策 、网络舆 情 。
政府 良好合作 的社会 ,一个政治参与和政治透明程度较 高的社会 ”H 。
( 二 )及 时披 露 和 分 析 问题 真 相 。实 现 舆 论 纠 偏
“ 舆 情是 由个人 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 的公众 ,在一 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 内,对 自己关心或与
自身利益 紧密相关 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 有的多种情绪 、意愿 、态度 和意见交错 的总和。” 当网络舆情 朝着非理性 的 、 与我 国权威性制度规范相背离的方 向演变 时 , 政府可借助政务微博给予及时澄清和纠正 , 政府要针对 每一 次网络舆情 发生的时间 、背景 、原 因及发展趋势等做 出深刻 的理性判 断。另外 ,政府 监
时事评论范文
求一篇时事评论范文600字如何看待微博问政、舆情汹涌中的政府应对?时事评论背景:网络舆情背后关联深层问题:第二季度的舆情事件中,固然有“锋芝分手”“李娜夺冠”等娱乐、体育事件,但绝大部分还是与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法律、教育、政治等议题,这些议题的背后,无不与深层次的宏大问题相关联。
故宫经历文物失窃、锦旗错字、私人会所一连串风波,文物保护安全性以及“特权机构”监管问题备受质疑。
统计局称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月支出111元”,与民众真实感受相脱节的统计数据,立即引起舆论哗然。
而以“微博开房局长”、“最牛工商局长”以及“郭美美事件”为代表的网络反腐风暴,更成为一部分官员和机构的“噩梦”。
李庄案、夏俊峰案、药家鑫案、徐武案这类法律事件的网络传播中,网友的态度凸显出情绪化的特点,并以同情弱者为主要标志。
这种对弱者的同情心态的深层原因是对公权力的强烈不信任。
食品安全与价格是拷问民生的两座大山。
短时间内同类问题不断叠加,已然消磨了民众对于解决问题的信心。
但如果人们真的失去信心,政府将如何自处?这或许是隐藏在所有问题背后,对政府最为严峻的拷问。
政府舆情应对胜少败多:对于舆情应对,政府不可谓不重视,但“信息不透明,手段不科学,态度不诚恳”却是沈阳总结出的政府应对舆情危机的三大弊病。
例如,面对民生问题中的种种质疑,有关部门的回应却常常让人觉得“雾里看花”。
在塑化剂排查中称“抽检的140多份方便面样品,未发现人为添加塑化剂的情况”给人留下无限猜想空间。
另外,政府对诸多民生问题的回应“避重就轻”。
菜价上涨,强调“市场规律”“天气原因”,而对利益集团在流通环节中抽取的巨额利润避而不谈;塑化剂被曝光,调查结论语焉不详,却详细列出“媒体黑名单”称其报道在制造紧张情绪。
在信息高度流通的网络环境下,政府的说辞简直一戳即破,对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毫无裨益,倒添反感。
富士康爆炸、中石化百万酒单等商业事件中,政府不但未能作为公正的第三方角色介入调查,反而成为企业及个人信誉危机“买单人”。
政务新媒体:开展社会舆情治理的重要载体
一、政务新媒体是社会舆情治理的重要力量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平台是社会舆情传播的重要载 体,深刻影响着社会舆情的传播方向、价值导向等。政务 新媒体是政府部门传播主流舆论பைடு நூலகம்宣传政策方针、开展政 务服务的重要平台,发挥着重要的舆论引导、舆情疏导、 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等功能,也是社会舆情治理中不可或 缺的力量。
1.信息质量不高,内容枯燥乏味。新媒体时代的社 会舆情治理不再是自上而下、强制灌输、刚性管理的舆 论管理,而是对话沟通、价值引导、柔性管理的舆情治 理。在这种社会舆论治理中,社会大众不再是被动接受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模式文献综述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模式文献综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迅速开展,计算机在民众中得到普及,我国的网民数量也迅速增加到今天的5.13亿左右。
由于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开展,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影响力的增加,我国公民和网民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表达对公共事件的看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虽然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治理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关于网络治理的相关问题我国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从总体上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政府网络治理的开展现状分析。
从文献中,我们发现网络治理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
当前,加强执政能力建立、提高执政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舆情信息工作、建立舆情信息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就如何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和掌控能力方面提出了三点明确要求;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平安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以及“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立,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立、运用、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传播能力。
〞如在谢金林的?网络舆论的政府治理: 理念、策略与行动?、?网络空间政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原那么?、郑曙村和张勇的?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政府治理?、刘良的?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政府治理模式变迁?、姚引良.刘波和汪应洛的?网络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及其对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等文章中都详细阐述了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方法及策略,表达出政府对网络治理的重视。
但在网络治理如火如荼开展的背后也存在写缺乏与缺陷。
根据近两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统计数据看,2021年排名前20位的网络热点事件中,与政府直接相关的有15件,负面事件有14件,占政府事件总数的93%;2021年排名前20位的网络热点事件中,与政府直接相关的负面事件6件,占政府事件总数的75%。
说明当前网络热点事件往往反映的是政府的负面信息,直接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及领导干部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网络热点事件看政务微博的舆情功能
作者:张文宇
来源:《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2年第06期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微博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舆论场之一,在数量不断攀升的各类微博群体中,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开设的政务微博的增长速度极为迅猛,据“2011政务微博年度高峰论坛”上发布的全国首份政务微博年度报告显示,目前全国通过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数量已达两万余个,年增长率超过200%。
可见,政务微博已经成为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了解舆情、引导舆情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政府通过政务微博可以了解舆情
微博已经成为政府与网民沟通的新平台和新渠道,党政部门可以通过政务微博这个平台了解和掌握社会大众舆情态势,分析百姓诉求,主动解决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1. 提供平台,反映舆论。
分散的个人意见要公开表达才能参与大范围的社会讨论,最终形成的意见也要公开表达才能作用于社会,成为具有实际意义的公众意见或舆论。
政务微博履行的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大众传播,舆论形成的步骤和流程,都离不开政务微博这条公开渠道和平台。
事实上,政务微博在舆论领域中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角色,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常常是舆论主体的影子。
2. 受理投诉,了解诉求。
受理投诉是政务微博的一项基本功能。
通过受理投诉,党政部门可以了解工作中的不足、群众不满意的地方,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改进相关工作,加强党政部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
3. 微博搜索,关注本地舆情。
政务微博除了受理投诉外,还可以利用搜索功能,关注本地区、本部门的相关舆情。
如果说受理投诉是政务微博的“分内之事”,那么搜索本地舆情就是政务微博的“课下作业”,政务微博的功能不应局限在发布信息、受理投诉等被动行为,还应主动出击,了解当地网民在想什么、说什么,特别是有关政府部门的舆情,要慎重对待和处理。
4. 热门转发,显现舆论焦点。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突发性事件而言。
通过搜索热门转发和热门评论,可以分析出网民对该事件的基本态度,质疑的焦点和舆论的可能走势。
党政部门可以利用这些舆情信息的分析判断,指导舆情引导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缓和舆情。
根据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统计,2011年上半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中,首发自微博的占18.8%。
微博已经超过论坛,成为热点事件的第二大舆情源头,需要党政部门在舆情收集过程中高度重视。
二、政务微博可以引发舆论
政务微博除了收集了解舆论外,还可以生成和引发社会舆论。
现在,微博上的话语权竞争十分激烈,如果党政部门不会使用微博这一新的自媒体形式,就会主动放弃言说的机会,主动放弃微博这个最重要的舆论场。
这对于表达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主流价值,弘扬社会正气,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1. 议程设置,引领舆论生成。
舆论要形成,必须要有意见指向,即公众必须了解相关事务的信息,才能发表意见。
政务微博可以通过主动的日常议程设置,提供源源不断的经过仔细筛选和过滤的信息流,来影响和引发舆论关注点,占领舆论引导制高点,引领社会主流舆论的生成。
公安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办公室主任陈士渠在办案过程中,利用微博平台获得线索、指导破案,并且提醒网民留心身边潜在的危险,开创了公安部门网络打拐的新局面。
在他的鼓舞和示范下,全国出现了很多的民间打拐聯盟,大家信息共享,携手合作,推动了全国范围打拐高潮的出现,解救了许多被拐的妇女和儿童,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2. 新闻营销,提升舆论影响。
新闻营销是指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制造“新闻热点”来吸引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注意与兴趣,以达到影响最大化的目的。
在政务微博中,可以适时抓取一些能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闻事件,通过有效的新闻营销和策划,持续聚焦该议题,引发社会舆论参与,放大和提升其社会影响力。
武汉“逼停哥”走红网络,直接源于武汉市交管局官方微博的“寻人启事”,引发了广大武汉网民的积极响应与参与。
从某种程度上说,武汉市交管局官方微博不仅是在寻找“逼停哥”,更是在赞美见义勇为的高尚品德,并借微博之手将其推广开来。
官民微博互动寻找“逼停哥”,放大了中华民族做好事不留名的传统美德,在批判丑陋与赞扬美好的过程中,它彰显和突出了社会的主流正义。
3. 真诚沟通,塑造政府形象。
政府权力来源于群众,应该最终服务于民。
作为与大众沟通交流的平台,政务微博在内容发布及日常管理中,应该摆脱“高高在上”的姿态,真诚与民沟通。
党政部门只有端正心态,遇到错误勇于承认,愿意为自身的失职道歉,及时处理网民反馈问题,方能展示政务微博新形象,建立公信力。
武汉市城市管理局创新信息发布模式,融入网络流行语,如“盆友们”、“童鞋们”、“稀饭”,增强亲切感,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特别是“海选江城最美街景”主题活动,在互动中采用淘宝体,切合话题的大众性和参与性,与网民成功互动。
三、政务微博可以引导舆论
微博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当面对网络舆论时,党政部门是否引导、如何引导,是关系互联网舆情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1. 回应热点,争当舆论领袖。
在微博时代,热点新闻频繁多发,层出不穷,以微博为源头的新闻报道成为焦点事件的例子不在少数,经由微博传播而最终升级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
话语权的转移和变化,使得热点事件的舆论引导难度加大。
政务微博应该回应微博信息碎片化和缺少权威声音的情形,主动回应社会热点,利用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息优势争取热点事件中的舆论领袖地位,发布权威消息,占领舆论高点,引导舆论走势。
甬温铁路事件发生后,浙江
党政部门、官员以及广大网友利用微博开展救援工作,在信息发布、稳定民心、凝聚爱心方面创造性地运用了微博优势,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郑继伟和“微博达人”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在微博上“现场指挥”,蔡奇的一条现场微博还被网友转发和评论5800多次。
在此次动车事故中,浙江政务微博集体发力,以及时、坦诚、公开的发声,在网上弥漫的一片质疑与不满的情绪中,赢得了难能可贵的理解与好评。
2. 快速反应,压缩谣言空间。
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权威消息发布滞后,别有用心者就会捏造事实传播谣言和小道消息。
这些虚假信息一经扩散,极易混淆公众视听,扰乱公共秩序,甚至破坏社会稳定。
政务微博在突发事件中需要快速发声,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消息,主动说话,说明白话,引导舆论发展,平息谣言猜测。
事实上,舆论热点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务微博的动作一定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否做出回应,都有可能遭到网友围攻、质疑、谩骂等。
此时,被动不如主动,果断利用政务微博表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并迅速开展线下调查,这是责任意识,也是公众的期待,更是维护政府公信力的强有力措施。
2011年3月,起于浙江一带的“抢盐”行为,因谣言、恐慌性情绪迅速蔓延扩散至人群中,致使全国各地出现抢购食盐风潮,中国盐业总公司迅速开通官方微博,平息各方传言,稳定人心。
3. 政民互动,舆情引导常态化。
互动是微博的特点之一,政务微博可以通过发起活动与网民互动,提高网友对政务微博的关注度,从虚拟走向真实,扩大政务微博的影响力。
2010年9月,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就通过新浪微博平台,随机抽取了“粉丝”观战团,参观特警演练活动,新浪微博进行全程实况直播,众多网友热烈讨论,一系列的公开活动使“平安北京”成为网络上人气很高的公安官方微博,成为政务微博官民互动的典型。
应该说,作为中国引领性的舆论场,微博还处于成长过程中,要引导微博走向成熟,党政部门责无旁贷,政务微博更应做出表率,要探索政务微博运行和评价机制,健全政务微博舆情引导机制,有效衔接官方舆论和民间舆情,通过不断创新,营造健康、文明、绿色的微博氛围和气场,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