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教案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4单元第12课民族大团结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4单元第12课民族大团结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学习中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新气象。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对比分析的能力、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历史知识,训练学生识图的能力,并激励学生即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探究学习中,训练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合作、交流所带来的学习乐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介绍,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通过孔繁森先进的事迹,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的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

【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以及民族团结意识的形成。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教师多媒体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和展示56个民族大合照图片,在学生感受现代各民族大团结的盛况时说:我们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

让学生从歌曲中感受民族团结的气氛,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创造出学习本课的良好情境。

自主学习梳理新知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依据:我国民族问题的__历史特点__和__现实情况__。

2.地位: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__基本政策__。

3.概念:是指在__国家统一领导__下,在少数民族__聚居的地方__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__人口多少__和__区域大小__,设立__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__和__自治机关__。

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4.确立:1949年通过的《_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__》确立。

5.最早的自治区:1947年,__内蒙古自治区__成立,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案_1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案_1

义务教育八年级部遍历史下册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掌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的基本情况。

2、知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

3、了解党和国家实行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政策。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培养学生运用识读、表述和归纳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知识。

2、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重点]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及意义。

教学方法[教法]讲述法、示例法、比较法[学法] 合作交流法教学手段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你认识图片中的民族是哪些民族吗? (2)想一想,历代中央政权是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二、新课探究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阅读教材看图片,小组合作探究(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一项什么基本政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什么?(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的地位是什么?(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是怎样确立下来的?根据什么法律依据?教师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是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

(5)回答我国目前在全国建立了几个民族自治区?( 6)想一想,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和它的重要意义。

教师总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充分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共同繁荣发展(1)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各民族发展如何?(2)面对这样的情况,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什么样措施?< 1> 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2019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4.12民族大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2019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4.12民族大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目标解读】【课程标准】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欣赏歌曲《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爱我中华,五十六族兄弟姐妹,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同时思考:(1)我国有多少个民族?请说出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2)你从这首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亲如一家人,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民族团结”这个话题。

【新课探究】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①材料链接材料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6个民族中,汉族占93.3%(1982年,93 670万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55个少数民族占6.7%(1982年,6 723万人),人口超过100万的有壮、回、维吾尔、彝、苗、藏、蒙古、满、布依、朝鲜、瑶、侗、白、哈尼、哈萨克15个;壮族最多,有1 200多万;赫哲族、苦聪人、僜人、夏尔巴人均不足千人。

少数民族分布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广布于占全国面积50%—60%的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许多民族分散而与其他民族相杂居,以回族为最。

云南是少数民族分布数目最多的省。

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我国古代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材料五近代各民族在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中作出的贡献1888年和1904年,英帝国主义先后两次发动了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战争。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2课民族大团结》是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历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友谊与互助,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图片展示,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各民族的基本情况,对民族团结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不深,容易产生误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历程;掌握民族团结的基本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历程;民族团结的基本内涵。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

2.案例教学法:精选典型案例,分析民族团结的内涵,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3.学具: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学生在课堂上查阅。

4.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案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案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案课程名称: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性和含义。

•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什么是民族大团结–民族大团结的定义–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性2.民族大团结的内涵–民族间的相互关系–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3.民族大团结的实践案例分析–民族大团结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当代社会的民族大团结表现4.民族大团结的影响和意义–民族大团结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作用–民族大团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民族大团结的场景,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概念讲解–介绍什么是民族大团结,以及其重要性。

–通过多种例子和图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3.内涵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了解民族间的相互关系、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重要性。

4.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历史上的民族大团结事件,并让学生就当代社会的民族大团结表现进行讨论。

5.影响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大团结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作用,以及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6.总结–对本课学习的要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民族大团结。

教学评估•学生讨论和小组活动的表现和贡献。

•学生对民族大团结概念和案例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民族大团结影响和意义的思考能力。

拓展活动•让学生调查当地的民族关系和多元文化情况,以小组形式汇报并展示。

教学资源•图片或视频素材相关民族大团结的场景。

•案例分析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当代社会现象。

参考文献•无。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2.设计具体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活动:
(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民族的角色,模拟民族团结互助的场景,增进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体会。
(2)历史游戏:设计关于民族团结的历史知识问答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实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基于以上反思,我制定了一些改进措施,并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首先,我会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团结的历程。其次,我会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观点,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最后,我会增加一些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培养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意义。
我相信,通过这些改进措施,我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台独势力。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6.培养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国家历史,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为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
板书设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概念
-实施地区
-自治机关
-自治权
民族团结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
-政治、经济、文化共同发展
-政府措施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国家统一、繁荣昌盛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祖国统一的意义
-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国家主权、领土完整
-民族复兴、长治久安
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方法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教案设计

第12课民族大团结一.教学目标1.掌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的基本情况;知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了解党和国家实行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政策。

2.知道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归纳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3.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及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把一元钱的纸币带来了吗?拿出来给老师看看。

教师出示50元人民币。

学生出示一元钱的人民币。

师:很好。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背面的文字,汉语拼音是哪几个字?生:中国人民银行。

师:除了拼音,还有哪些民族的文字?学生回答后教师一一明确:依次是蒙、藏、维、壮。

师:想一想,为什么要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学生发表看法。

教师适时引导: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民币作为国家的法定货币,与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不仅能方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促进民族团结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师:我们的祖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看看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兄弟姐妹是如何相处,如何共同发展的。

(二)合作探究: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师:带着问题欣赏歌曲《爱我中华》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而灿烂的文明。

那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生:有56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师:在我国,汉族占了总人口的近92%,其余55个少数民族只占8%左右。

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能说说他们的大致情况吗?通过图片,师生共同了解少数民族。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案4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案4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案4一. 教材分析本课《民族大团结》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历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民族团结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历程;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历程;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概念,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历史事件,阐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短片,引出本课的主题——民族大团结。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历程。

重点呈现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例如,通过讲解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让学生明白改革使得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促进了民族团结。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民族大团结》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历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展现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旨在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民族关系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误解,认为我国民族关系一直和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认识到民族团结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各民族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历程;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图片观察,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民族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历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

2.图片观察法:运用图片,展示各民族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的场景。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图片:各民族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的图片。

3.案例: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的典型案例。

4.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多元文化的特点。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各民族之间是如何相处的?2.呈现(15分钟)展示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的图片和案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程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程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标要求: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民族大团结》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的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为主,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章,主要分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共同繁荣发展两部分,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在本单元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具有重大意义。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对此形成了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知道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了很多尝试,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探索失误的选择,最终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这些学习中,学生阅读、提炼有效信息、理解、分析、归纳等能力已经有了明显提高,同时,经过这些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的基本情况;知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了解党和政府实行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政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学习查找、筛选、整理资料的方法;通过分析地图、文字资料,掌握阅读材料的方法,学习如何运用材料分析具体的历史问题;通过设计和完善表格,学习利用表格归纳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及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RJ下册教案 第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RJ下册教案 第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党和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

教学难点:处理好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重大意义。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有关少数民族的邮票,由学生猜测这些邮票所绘制的都是哪些少数民族。

(再由教师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什么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现在的发展状况如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民族大团结》。

二、探究新知(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教师讲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依据: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列举我国古代汉、唐、清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典型事件,采取的民族政策,并从历史传统、经济文化、政治、现实特点方面归纳总结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原因。

提示: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提示: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教师强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4.小组合作探究: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过程是怎样的?提示:(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5.多媒体展示《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识读《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说出我国设立的自治区域有哪些,三级机构分别是什么?提示:1947年,根据中共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春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学设计: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春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学设计: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春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学设计:第12课民族大团结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民族大团结”,主要讲述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展现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历史画卷。

本课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对于新中国成立后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等方面的内容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以及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历史事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掌握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历史事实。

2.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和实施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史料、图片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述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史料、视频等。

3.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团结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及意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教师可指导学生课前搜集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特点、文化艺术等资料,在课堂上开展一个民族知识小竞赛,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
2.教师提问: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一项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教师提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它是怎样确立下来的?
提示: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4.教师提问: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讨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提示: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5.教师总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标导学二:共同繁荣发展
1.教师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2.教师提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什么措施?
提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3.教师强调:对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

那么,党和政府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采取了哪些政策?
提示: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4.教师过渡:各民族共同繁荣包括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繁荣,那么党和政府是如何对待少数民族文化的?
提示: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国家按照自愿的原则,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创造条件;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国家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等。

5.史料展示:
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十几年来,这种差距还呈拉大趋势。

6.教师提问:在20世纪末,国家为加快我国西部几个省区的经济协调发展,实施了一
项什么政策?
提示:西部大开发的政策。

7.教师小结: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我国东部地区发展较好,现阶段我国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

8.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你们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如何与少数民族的同学相处呢?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民族节日时,向他们表示祝贺。

宪法规定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我们不但要自觉履行这一义务,还要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线索清晰,不难把握。

但本课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共同繁荣发展”涉及多个知识点需要老师用图示方法标注出来,以方便学生记忆。

此外,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的意义以及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措施,不仅要督促学生记忆,也要在课上让学生加深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