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电影教育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论高校电影教学实践及其大学电影特点——高校电影教育系列研究之四
[ 作者简 介] 张逸 ( 1 9 8 3  ̄ ),湖北黄 冈人,艺术学硕士 ,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 院讲师 。研 究方 向;影视与摄影艺术 、
动 漫艺术 。
I } l l 4
张 逸
论高校电影教学实践及其大学电影特点 ——高校电 影教育系列研究之四
教 学方 式所 充分 利用 ,作 为 艺术 形式 的经 典作 品也 代 电影 教 育实 践教 学 体系 。王 冀 生指 出: “ 教 育与
不 仅 是使 教 学 内容 获得 有 效 实现 的 工具 和 手段 ,也 着 前 所 未有 的挑 战 与 冲击 :科 技 文 化 的角 度 发展 ,
在 一 定程 度 上影 响 了教 育 理念 、教 学观 念 的 改革 ,
从 而 影 响到 教 学 内容 改革 和课 堂 教 学体 系 与结 构 的 提 出与 现 实运 作 …… 。面 对 以上相 关 问题 ,高师 文
探索性特点、校 园学生活动的青春性特点、高校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创新的学院派特点,使之在 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 关 键词 ]电影教育;教学实践;大学电影;实践教学体系;电影特点
[ 中图分 类号 ] G6 4 2[ 文 献标 识码 ]A [ 文章 编 号]1 0 0 4 — 4 6 7 1( 2 0 1 5 ) 0 3 — 0 1 1 4 — 0 4
Hale Waihona Puke 推 进 高 校 电影 教 学方 式 的 改 革 的 思 路
为 电影 信 息承 载 、保 存 、传 播 、接 受 的媒 介 形 式 , 又 可 以视 为 一种 艺术 形 式 。 因此 ,在 电影教 学 中 ,
[ 收稿 日期]2 0 1 4 — 1 卜2 7
高中影视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高中影视教育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高中教育中,影视教育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然而,我们也不可否认高中影视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首先,高中影视教育存在着片面追求娱乐化的问题。
由于大众对于娱乐性较强的影视作品更感兴趣,学校往往更倾向于选择这类作品作为教学材料。
然而,过多地强调娱乐性,会导致学生对于影视教育的认知偏差。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选择更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性和艺术欣赏能力。
其次,高中影视教育缺乏深度和广度。
目前,影视教育往往只停留在对电影的简单分析和欣赏上,缺乏对于更广泛的影视艺术形式的探索。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如纪录片、动画片、电视剧等,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和审美范围。
另外,高中影视教育中缺乏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影视作为一种强大的传媒工具,应该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生价值。
然而,目前的影视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的欣赏和解读上,缺乏对于影视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思考。
我们应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影视作品中的社会问题,激发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判能力。
最后,高中影视教育缺乏专业性。
由于教师在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单一。
为了提高影视教育的质量,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相关专业机构合作,引入专业人员进行讲座或工作坊,以提升学生的影视素养和创作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影视教育的问题主要包括片面追求娱乐化、缺乏深度和广度、缺乏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以及缺乏专业性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选择更具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审美范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发挥高中影视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想性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做出更有价值的贡献。
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特点与发展思考
90微电影Micro Film2010年的微电影广告《一触即发》被视作我国微电影的发端,随后的网络电影《老男孩》更是让观众感受到了微电影区别于长片的不同的观影体验。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信息的碎片化成为其传播的特点,微电影以其图像传播的优势,显然成为了受到关注度较高的传播媒介和网民的休闲选择。
其彰显出来的创意性、趣味性、教育性等特点,也吸引了大学生自发地投入到了微电影创作的探索当中。
大学生进行微电影创作,不仅为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亮丽的一笔,把微电影当作展示个人创造力和渴望话语权的的途径,并且其微电影创作中呈现出的普遍性,也使其作品成为人们了解大学生群体思想状态的一个反馈媒介。
当然,大学生微电影作品也表现出其稚嫩的一面,以下,本文就将先用三个“单一”分析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特点。
说是特点,其实在某种层面上也反映出大学生对电影理论、电影叙事技巧不同程度的误解。
笔者也将探究这些误解的根源何在,并思考应如何指导大学生创作出更具深度的微电影作品。
一、 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普遍特点与误区分析(一)选题单一无论是故事片创作还是纪录片创作,目前大学生普遍只能发现眼前的简单的选题,停留于对生活表面的理解而不能探讨事物的本质,因此影片的格局普遍偏小。
就笔者观察,如果处于纪录片课程的选题阶段,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汇报选题时呈现出来的共性便是,一提起纪录片要拍什么,首先想到的是美食,然后是某种传统手艺的流失,再就是把注意力锁定到贫苦人群。
这三个选题仿佛像是学生们约定俗成的选题倾向。
涉及到了故事片,校园青春爱情故事、与父母之间关于梦想和现实的争论、对握不住的时间流逝的惋惜所产生的焦虑则成为被选择最多的倾向。
当然,还有大学生关于职场和社会的想象。
诚然,选题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使一个选题变好或变坏的在于伸入到选题的切入点,从本质上而言,是编导个人对选题本身的认识程度和创造程度。
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为是由于大学生阅历尚浅所不可避免的阶段性的特征,因此也会有个别好的选题却因缺乏深刻的表达没能够把这个选题上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的遗憾,这也让人们担忧,如今的学生是不是“没时间”思考了。
关于教育的电影有什么意义
关于教育的电影有什么意义近年来,关于教育的电影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这些电影揭示了教育系统面临的问题,并探讨了对于个体和社会的意义。
它们通过讲述故事、展现冲突和呈现人物发展,让观众思考和反思教育的真正目的和影响。
那么,关于教育的电影到底有什么意义呢?首先,关于教育的电影有助于揭示教育系统的问题。
这些电影通常以学校为背景,通过展示教室内外的场景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揭示了教育系统的弊端和局限。
它们能够展示学生被传统教育方法束缚的困境,以及教育不公平所导致的不平等。
通过电影,观众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并思考如何改变和改善教育系统。
其次,教育电影可以启发观众对教育目标的思考。
这些电影通常通过故事和人物的发展来传达对于教育目标的思考和探索。
它们展示了教育的真正意义,提出了关于知识、品格和社会责任的问题。
观众通过电影可以深入思考自己的教育经历和目标,并重新评估对于教育的态度和期望。
教育电影可以激发观众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对未来发展的希望。
第三,教育电影还能够促进教育改革的讨论。
当关于教育的电影引起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时,它们可以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催化剂。
这些电影所提出的问题和观点引发了人们对于教育现状的关注和思考,从而推动了社会对于教育改善的需求。
观众会开始更加关注教育政策和实践,并参与到相关的讨论和行动中。
最后,教育电影可以增强观众对于教育的共情和理解。
通过展现教育环境中的冲突和挑战,这些电影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教育者和学生们所面临的压力和困境。
观众能够感同身受地体验到教育对于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对于教育工作者的尊重和对学生的关注。
总结起来,关于教育的电影有着丰富的意义和影响。
这些电影揭示了教育系统的问题,启发了观众对于教育目标的思考,促进了教育改革的讨论,并增强了观众对于教育的共情和理解。
正因为这些意义,教育电影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引导着我们对于教育的思考和行动。
论高校电影教育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
高校 电影教育规律 的普遍性特征
电影 教育作 为教育 , 尤其是学 校教 育 , 首先 必须对 其进行教育教学定位 , 以阐明其教 育教学 特征 以及教育 规律 的普遍性 和一般性 。在高等教育运行发展过程 中 , 教学 改革是其运行 发展的根本动力 , 也是 自觉遵 循教育
需要 进一步解 放思想 , 新观念 , 更 将素质 教育落 实在专
业教育 的实处 。 首先 ,教育规律 的普遍性决定 素质教育 的普遍性 。 素质教 育是教 育规律 普遍性 的反映 ,从 教育 目的而 言 ,
就是通过教育方式普遍提高人 的基本素质与综合 能力 ,
的本 质特点 , 也体现 了知识经济与大学之 问内在 的关 联 性 与一 致性 。” 因此 , 翻 教育规律必须符合社会 时代 发展
一Hale Waihona Puke 各个渠 道综合整体地体现 出来 。0 1 国务 院学位委员 21年
会修订 学科设 置 , 将艺术学 门类下 的原来 的二级学科 提
升为一级学科 , 分为艺术学理论 、 音乐 与舞蹈学 、 视与 影
戏剧学 、 美术学 、 设计学五个一级学科 , 这无疑大大 提升 了艺术 专业及其艺术教育地位 , 同时也提升 了电影 专业 及 其电影教育地位 。因此 , 近年来艺术专业及其影 视专
性和冷静地把握其教 育规律 和特点 , 是摆在学界及其 电
影教育界 的一 个大问题 , 也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 的新课
题。
教育规律 既带有 教育传 统的特征 , 更带有社会 时代 的特点 。 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探索 电影 立
教育规律是正确有效 的路径 。 潘懋元认为 :知识经济时 “ 代大学 从经济社会边缘走进经济社会 中心 , 体现 了知识
毕业生观影影片中的教育问题
毕业生观影影片中的教育问题在毕业生观影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注意到影片中所呈现的各种教育问题。
影片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以生动的方式展现教育的方方面面,引发观众对教育问题的思考。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毕业生观影影片中的教育问题,并探讨其对当代社会和教育体系的启示。
一、教育资源不均衡在一些影片中,我们会看到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现象。
一方面,优质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往往只为少数富裕家庭所拥有,使那些家境贫困的毕业生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在招生时对家庭背景进行歧视,选择招收有条件的学生,而忽视了那些有潜力但没有相应背景的学生。
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了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并制约了毕业生的发展机会。
二、应试教育的困境观影影片中常常反映了应试教育的困境。
应试教育的目的在于追求高分,而非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种教育模式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测试结果的评估。
在一些影片中,我们会看到影片主人公因为无法适应应试教育而陷入困境,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这对于毕业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在观影影片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主人公的职业选择问题看到教育对毕业生的重大影响。
一些影片展示了教育体系所面临的挑战,如过度强调某些热门专业导致其他专业的就业压力增加,或者教育体系与实际需求脱节,导致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
影片通过展示主人公在职业选择中所面临的困境和冲突,反映了教育对毕业生未来道路的重要影响。
四、教育与人格培养的关系毕业生观影影片中常常会涉及教育与人格培养的关系。
教育不仅应该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塑造他们的品德和人格。
一些影片中展示了教育缺乏对学生人格培养的关注,忽视了他们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这种情况对于毕业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角色的扮演产生了负面作用。
通过观影影片中展示的教育问题,我们对当代教育体系的现状和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教育资源不均衡、应试教育的困境、职业选择的影响以及教育与人格培养的关系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从教育学的角度解读影片
从教育学的角度解读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五班于慧颖1140015031《放牛班的春天》是由法国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的一部十分经典的剧情电影,影片以回忆的方式娓娓道来,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教育者——马修在被誉为“池塘之底”的问题儿童学校的一段执教经历,影片以温情为基调,以诙谐为辅料,在宛若天籁的童声合唱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教育者的仁爱之心,育人之功,并从中折射出许多教育学原理,以下便从几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一、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教育主要有两大类功能,分别是: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一方面,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增强个体享用意识和能力,有助于个人的身心发展和人生世界的丰富。
另一方面,教育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又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础,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建设,对社会政治、经济等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教育的功能如此巨大,作为执教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使教育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充分发挥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影片中的学校是一所被誉为“池塘之底”的问题儿童学校,一如其名,学校拥有阴森古陈的建筑、笨重重叠的大门,灰色斑驳的教室以及幽暗闭塞的氛围。
夏丏尊曾说:“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虚空。
”处于池塘之底,那就意味着幽晦如地狱,没有阳光温暖心灵;意味着井底之蛙,笼中之鸟,没有湛蓝的天空任意飞翔;意味着冰冷如冬,污秽丛杂,没有真情实爱的润泽。
在这里,我们看到教育的“理念”——“行动—反应”原则,如果有孩子触犯了纪律,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在这里,有着严格的客人探访条例,只可以在规定时间段亲子见面,其余时间都处于鞭子与辱骂的凌威之下;在这里,缺乏公义、尊重、爱心。
学校的教师个个行为乖戾,面目可憎,令人匪夷所思。
他们忘记了说笑,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情趣与品位。
新时代高校影视艺术教育
118理论与实践 百家争鸣新时代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美育"教学探索实践与创新探讨在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影视艺术教育的美育以促进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满足影视艺术的发展需求为新的教学要求和主要教学目标,为此教学模式也需要创新。
高校要树立美育育人的办学理念,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重新定位,通过美育来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创新美育教学的形式,通过专业实践活动、建设校园风气等来共同实现美育教育。
在相关学科中突显出美育教学内容,使美育依托于专业课程、文学、美术、哲学等相关学科来实现。
关键词:影视艺术;高校;美育;新时代;创新邵 泉1,谢精兵1,余圆圆21.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美育也就是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创造力等多方面内容,强调对诗意人生和美好生活的促进功能,可以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它既不等同于美学,也不等同于艺术教育。
从狭义上来说它通过艺术美、社会美和自然美来帮助人们形成积极的审美观念、高尚的审美情操、健康的审美趣味和丰富的审美创造力,实现形式上的美育。
从广义上来说,它作用于人们的心理范畴,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强调对精神的美育,促进人们对美好人生和诗意生活的追求。
影视艺术教育的核心载体是影像。
前期文案策划、场面调度、摄影摄像,以及后期编辑制作都围绕影像展开。
影像采集蕴含了掌镜人的审美高度、角度、视野。
美育在摄影摄像技巧运用过程中起首要作用,在文案策划、编辑制作、整体包装中有决定性的影响。
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美育的教学要求想要提升美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就要充分了解美育的内涵,依据美育教学的特点,来达到美育教学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育的内涵和外延也与时俱进的发生着变化,惟有了解新时代美育的发展变化,才可能真正的处理好美育与影视艺术教育的关系,实现影视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落实美育的教育理念。
培养全面发展的影视艺术人才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使得人才培养的目标早已发生了变化,单一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健全的人格,才是人才的培养目标。
我国高校影视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高校影视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我国影视教育在高校的逐步推广和普及,高校影视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高校影视教育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因此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加以研究解决。
标签:高等院校;影视教育;问题;对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几所大学增设电影电视系,开始在高等学校进行影视教育的普及工作。
到了八十年代,美国开设影视教育课程的大学已增至一千多所,而且这种增长的势头仍在持续,说明美国大学对影视教育十分重视。
“美国大学影视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培养影视制作者,而是将影视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加入到大学文化教育的综合体系中,使大学生掌握新世纪视像文化多维的视听思维方式”。
”’美国大学重视影视教育的做法引起了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高度关注,并纷纷效仿。
我国部分高校也开始了影视教育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审视我国高校影视教育的整体状况,我们认为,我国现有高校影视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试图在反思现状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一点探讨。
一、我国影视教育的基本情况我国影视教育进入大学课堂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情。
此前全国只有北京广播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两所高校开设电影电视方面的专业课程。
八十年代初,一些远见卓识的大学如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吉林大学等先后开设了《电影艺术概论》、《电影文学基础》等影视教育课程。
当时中国影协书记处书记罗艺军也在《电影,向高等院校课堂进军》一文中强调“电影必须普遍地、大量地进入我国高等学府,这对电影和教育来说都是一项战略性的措施”。
1985年4月25日教育部下发《关于高等院校开设电影课程的情况和意见》,明确指出要“迅速改变我国电影教育严重落后的情况”,“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中文系,应当把电影课作为重要选修课,正式列入教学计划”。
这个文件在全国高校产生了强烈反响,对各类型的大专院校普遍开设影视教育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这意味着影视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和艺术教育形式进入大学讲堂,成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了法规性的意义。
从电影《老师好》看学校育人的时代性与普适性
672020/06从电影《老师好》看学校育人的时代性与普适性学校教育的育人具有时代性和普适性,如何看待恢复高考以来,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高中阶段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的变化和发展,对我们看待现今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的时代性是必然的,教育的普适性在任何时候都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身上,二者的关系造就教育的美好,育人的本真。
●山东师范大学 高传华682020/062019年,由知名相声演员于谦主演的一部校园主题的电影《老师好》(又名《致我们最好的时光》)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它触动了几代人的柔点和痛点。
从教育和心理教育的角度看,可以给教育工作者很大的启示和启发,我们可以结合它来探究学校心理教育的时代性和普适性,感受相同文化底蕴下,不同时代背景中学校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特点、措施和方法,以及对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意义。
《老师好》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偏远山城。
南宿一中的优秀教师苗宛秋(于谦饰)踌躇满志,迎来了新一届的高中学生。
开学第一天,霸气十足的苗老师便给这群个性张扬、问题多多的学生一个下马威,无论是桀骜不驯的混混洛小乙,还是一脑袋鬼点子的王海,无论是投机倒把的“耗子”,还是虚荣张扬的关婷婷,都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
只不过这帮孩子表面顺服,背地里却与苗宛秋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在“战争”的过程中,专横的苗宛秋不时展现温情的一面,他的古道侠肠更是令孩子们暗自佩服。
转眼三年的时光过去了,懵懂无知的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似乎开始认识到苗老师最真实的一面,最终这个班级成为一个大家庭,成为一个不可分离的主体。
我们以《老师好》中校长和教师、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为主要着眼点,探究国内高中教育管理四十年的“变”与“不变”,看一看校园中的两大主体的关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来分析、归类不同的类型以及反应措施。
自从恢复高考的“老三届”以来,现行的高考教育体系已经实行了40多年,高中生活成为无数莘莘学子永远无法忘却的情感记忆,它包含了所有学生,包括“好学生”“坏学生”“特殊学生”等的美好时光,就像影片结尾所说:“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
高校校园微电影的创作特点与发展刍议
Micro Film l微电影
高校校 园微 电影的创作特点与发展刍议
。 侯利军 孙浩波
微 电影作 为新媒 体 时代 的产 物 ,因其 具 有主 题 多元 、内容精短 、主要在 新媒体平 台传播 、适 合在移 动 状 态和短 时 间休 闲状 态下 观 看等 特点 ,自2010年 诞 生 起 迅速 成 为了微时 代 的重 要传 播 内容 ,更成 为 崇尚潮 流 、接受 新 事物 最快 的青 年学 生所喜爱 的互 动传 播产 品 。在公 认 的微 电影元年之 后 的2011年 , 就 出现 了针 对 校 园 的微 电影大赛 —— 中国 (北京 ) 国际微 电影节,该 电影节是由中国高校 文化创意产业 联盟 主办 ,腾 讯网协 办 、百余家媒体 支持,并与清 华 大学 、北京大 学(微 博)、中国人 民 大学 、中国传媒 大 学 (微 博招 生 办)、中央戏 剧 学院 、首都 师范 大 学 (招 生办)等 100所 高校 联 盟合 作 ,共 同创 立的大 学 生微 电影 创 作活 动 比 赛。在 国家政 策 的大力支 持 下,由 相 关 教育 部 门 、社 会 团体 、高校 举办 的各 类 各级 高 校校 园微 电影 大赛蓬 勃开展 ,充分 体 现了高 校校 园 微 电影 的, ‘阔发 展空 间 ,更 凸显了新 时代 高校 微 电 影的育人价 值 和功 能 ,微 电影具 有 “制作要 求低 、强 调创 意 、平民 草 根化 ”等特点 ,这也为缺 乏甚至没有 相关专业 的普通 高校 利用微 电影这种 时 尚内容 载体 开展 “有意 思更有意义的教育活 动”提 供了可能。
探析普通高校影视教育的迫切性及重要性
探析普通高校影视教育的迫切性及重要性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随着21世纪的来临,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早已超越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传统的艺术样式,而纳入了电影、电视甚至网络传媒等新内容。
特别是影视更是以其视听综合、时空综合、艺术与技术的综合等绝对优势而倍受学生的青睐。
影视明星是他们追逐崇拜的偶像,好莱坞大片和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则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话题,影视作品中所体现的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所以,当我们站在世界的门植,检视高等学校的艺术素质教育时,影视教育就成为无法回避的课题。
一、普通高校影视教育的迫切性及重要性首先,影视教育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
新世纪的到来不仅仅是时序的变迁,更意味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的变化。
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尤其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更把我们带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电影、电视、电脑、卫星广播、光缆通讯等的出现及其向社会各领域的渗透,昭示着人类正面临一场新的革命。
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这场革命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
21世纪的教育将是媒介化取代传统教育的崭新时期。
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导方式都将面临巨大转换。
从教育模式的发展来看,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的是讲演式授课方式,正如托夫勒所言:把大量学生(原料)聚集在集中式学校(工厂)里,由教师(工人)加工,整个观念完全是工业社会的思潮的表现。
”而信息时代的新型教育模式则増加了教育学生如何综合组织和分析从各种途径得来的信息社会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解和描述这些信息资料的能力,并将学校教育与媒介教育相结合。
因而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一批信息立体化的传播者,而且还要肩负起提高全民信息传播能力的职责。
所有这一切的获取必须依托日益发展并渗透社会各角落的媒介,尤其是影视媒介。
探讨电影中的教育与社会问题
探讨电影中的教育与社会问题从初始的电影面世以来,它就成为了人们娱乐、思考和反思的重要媒介。
电影不仅仅是娱乐形式,而且还能够引发重要的社会讨论,特别是关于教育和社会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电影中的教育与社会问题,并分析电影是如何通过表达和讨论这些问题来影响观众。
一、电影中的教育问题电影提供了一个可以深入研究各种教育问题的平台。
许多电影以学校为背景,探讨了学校教育系统存在的问题,例如竞争激烈的升学压力、教育资源的不均等问题。
例如,电影《死亡诗社》通过描述学生们面对传统教育观念和创新思维之间的冲突,引发了对于教育系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讨论。
此外,还有一些电影探讨了家庭教育的问题。
电影《小鞋子》揭示了严苛的父母如何对孩子施加压力,以获得所谓的成功。
这引发了对于家长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思考,提醒人们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挑战。
二、电影中的社会问题电影作为一种叙事形式,常常通过讲述故事来反映和探讨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贫困、歧视、性别平等等。
例如,电影《穆赫兰道》通过一个黑白人种的爱情故事,揭示了种族歧视和偏见的问题。
观众通过这部电影能够思考种族融合和对待不同人种的态度。
此外,一些电影还探讨了社会不公平和缺乏平等的问题。
电影《楚门的世界》通过描述主人公被安排在一个虚拟世界中的故事,暗示了社会中存在的操控和不公平。
观众通过这部电影能够思考个人权利、自由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性。
三、电影的影响力电影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媒介,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通过呈现教育和社会问题的故事情节,电影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深入思考。
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会思考这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影响。
电影还可以扮演教育的角色,为观众提供新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电影,观众能够接触到不同文化和不同角度的思考方式,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例如,观看电影《失控教育》可以让人们了解到不同教育模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进而反思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从教育学的角度解读影片
从教育学的角度解读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五班于慧颖1140015031《放牛班的春天》是由法国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的一部十分经典的剧情电影,影片以回忆的方式娓娓道来,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教育者——马修在被誉为“池塘之底”的问题儿童学校的一段执教经历,影片以温情为基调,以诙谐为辅料,在宛若天籁的童声合唱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教育者的仁爱之心,育人之功,并从中折射出许多教育学原理,以下便从几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一、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教育主要有两大类功能,分别是: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一方面,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增强个体享用意识和能力,有助于个人的身心发展和人生世界的丰富。
另一方面,教育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又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础,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建设,对社会政治、经济等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教育的功能如此巨大,作为执教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使教育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充分发挥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影片中的学校是一所被誉为“池塘之底”的问题儿童学校,一如其名,学校拥有阴森古陈的建筑、笨重重叠的大门,灰色斑驳的教室以及幽暗闭塞的氛围。
夏丏尊曾说:“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虚空。
”处于池塘之底,那就意味着幽晦如地狱,没有阳光温暖心灵;意味着井底之蛙,笼中之鸟,没有湛蓝的天空任意飞翔;意味着冰冷如冬,污秽丛杂,没有真情实爱的润泽。
在这里,我们看到教育的“理念”——“行动—反应”原则,如果有孩子触犯了纪律,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在这里,有着严格的客人探访条例,只可以在规定时间段亲子见面,其余时间都处于鞭子与辱骂的凌威之下;在这里,缺乏公义、尊重、爱心。
学校的教师个个行为乖戾,面目可憎,令人匪夷所思。
他们忘记了说笑,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情趣与品位。
论高校影视教育的论文
论高校影视教育的论文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影视产业也在不断壮大,细分领域也越来越多。
可以说,影视行业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行业,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和追求。
同时,在高校中,影视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高校中深入学习影视专业知识,以期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影视从业者。
本文将探讨高校影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分析高校影视教育的优点与局限性。
一、高校影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影视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影视专业,并为这些专业建立了适当的教学体系。
同时,各大院校也开始不断引进优秀的教师和专业人才,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影视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可以说,高校影视教育在不断适应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教育质量和专业性。
由于影视行业的特殊性质,高校影视教育在教学方面更加注重实践教学。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一些高校已经开始推行工作坊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模拟实战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专业技能。
另外,高校也在不断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
例如,一些高校已经开始使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来进行影视制作相关的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
二、高校影视教育的优点和局限性高校影视教育具有以下优点:1. 教学资源丰富。
高校影视教育在教学资源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如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资深的教授和较好的教学设备等。
2. 专业性强。
高校影视教育专业性强,不仅提供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也会提供与时俱进、深入浅出的课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明白自身纵向训练能够支配的视觉设计和技术等,更为专业。
然而,高校影视教育也存在着局限性:1. 与行业实际脱节。
高校传授的影视知识主要是以纵向研究为主、对实际生产的影视制作相互独立,不同行业生产的影视所涉及的技术过于广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遇到此类题目。
2. 实践环节不足。
论高校电影教学实践及其大学电影特点--高校电影教育系列研究之四
论高校电影教学实践及其大学电影特点--高校电影教育系列研究之四张逸【期刊名称】《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36)3【摘要】高校电影教育实践活动有其自身规律与特点,一方面应该遵循教学规律体现出电影专业教育教学特点;另一方面应该遵循电影艺术规律体现创新创意以及制作特点。
在课外活动及其社会实践活动范围内的教学实践活动更应该体现校园文化活动的教学实践与电影艺术实践的探索性特点、校园学生活动的青春性特点、高校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创新的学院派特点,使之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university film education has its own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n the one hand, it should follow the teaching law and reflect the film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characteristic; On the other hand, it should follow the rules of film art and embo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eative and production innov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involving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should reflect practical and explor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film education, displaying the youth characteristic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embodying the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role in film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alent training.【总页数】4页(P114-117)【作者】张逸【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相关文献】1.论高校电影教育方式及其教学方法的特点--高校电影教育系列研究之三 [J], 张逸2.论高校电影教育发展思路与途径--高校电影教育系列研究之五 [J], 张逸3.高校电影教育发展现状及其特征--高校电影教育研究之一 [J], 张逸4.论高校电影教育发展的条件及其外因与内因--高校电影教育系列研究之二 [J], 张逸5.微电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评《微电影实践教学: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探析》 [J], 庞念念;于子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影视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
⾼校影视教育的⼏点思考论⽂⾼校影视教育的⼏点思考论⽂ ⾼校开设影视教育课程已有⼗⼏年的历史,⽆论是出于培养优秀影视⼈才的⽬的,还是仅仅为了扩招⽣源攫取经济利益,各所学校都积极投⾝于影视教育的学科建设之中,终归为中国影视产业输出了源源不断的⼈才。
作为⼀门较为年轻的学科,影视教育的⼈才培养⽅案可以说仍显得不成熟、不完善,还亟待进⼀步地提升。
笔者以⾼校影视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师资队伍的确⽴、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学⽣专业素养等⽅⾯为中⼼,思考⼤学影视教育未来发展之路。
⽬前来看,影视教育仍是⼀门较为年轻的学科,不及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体系完整健全,但较之于其他学科,其可以在短时间内带来较⼤的物质经济利益,正因如此,其⾃⾝存在着巨⼤的潜⼒和可塑性的同时,还应注意到,正是因为影视教育的不成熟、不完善,才需要在前期就树⽴起正确的发展⽅向和观念,虽说是摸着⽯头过河,但万万不可误⼊歧途,陷⼊市场化运作的商业漩涡之中。
关于⼤学影视教育的建设和培养问题,⼀直是各⼤⾼校前辈学者研究的课题,对于此学科的发展理念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将从学⽣的⾓度出发,畅想未来影视教育发展之路。
影视教育离不开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有⼀定交叉学科的基础知识积累是学好影视科⽬的关键。
⼤多数影视⽂本内容都会涉及⼀定的历史史实,知晓故事发⽣的背景有利于理解影像所传达的精神意蕴。
⽽⼤多数影视⽂本的创作也离不开⽂学的关照,改编⾃⽂学作品的影视⽂本具有⼀定的⽂化底蕴,对⽂学著作的理解有利于深层次地解读影视作品的内涵。
⽆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其⽬的都是吸引受众的观看,以求获得⾼收视率和⾼票房,这就需要在学习影视的同时,认真研习⼤众⼼理学⽅⾯的知识。
在影视教育的培养过程中,由于是新兴学科,不论是实践,还是理论学习,都需要其他学科的扶持与帮助,这样,才能够促进影视教育的长效发展与兴盛。
在⾼校影视教育的课程设置中,需要安排多种交叉学科的学习任务,引导学⽣学习概论式的⼊门知识。
影视教学方式促进教学创新
影视教学方式促进教学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影视教学方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重视和采用。
尤其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时代,影视教学方式更是展现出了其重要性和优势。
本文将浅谈影视教学方式如何促进教学创新,以期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影视教学方式的定义及特点影视教学方式即通过影视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活动。
它集合了文字、图像、声音和影像等多种资源,以视觉、听觉等感观刺激为主要方式,使学生在视听的刺激下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影视教学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直观性。
通过影视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用图像和影像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2. 多样性。
影视教学方式可以利用不同的影视资源,如电影、纪录片、动画等,从而满足不同学科和教学目标的需求;3. 可互动性。
影视教学方式可以通过互动式学习的形式,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4. 具有趣味性。
多媒体教学形式的特点,使得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影视教学方式对传统教学的改革1.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电影投影仪、多媒体设备等,将教学内容以影视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不仅增加了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也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丰富学习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影视教学方式可以借助各种影视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开拓视野,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历史等知识,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促进学生创造力和思维发展。
影视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在课程设计中引入影视创作和剪辑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激发学习兴趣。
以往的教学方式大多以讲座和教科书为主,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
而影视教学方式的引入,能够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影视教学方式的应用案例1. 语文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校电影教育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摘要]高校艺术教育及其电影教育逐年升温,但面临扩招后带来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下滑问题,这需要着重从遵循教育规律和艺术专业教学规律的统一中提高认识,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尤其针对专业性、技术性和人文性凸显的电影教育而言,更应该树立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整体性,认清电影教育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关键词]电影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普遍规律特殊规律[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5-0066-04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电影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高校电影教育也进入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高潮期。
高校电影教育高速发展之势通过新增、扩容、扩招方式,以及电影专业、学科、课程、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的各个渠道综合整体地体现出来。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学科设置,将艺术学门类下的原来的二级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分为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影视与戏剧学、美术学、设计学五个一级学科,这无疑大大提升了艺术专业及其艺术教育地位,同时也提升了电影专业及其电影教育地位。
因此,近年来艺术专业及其影视专业招生出现空前火爆场面。
周传基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开始,我国的大学开始设置电影课程。
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有数百所大专院校设置了电影课程。
这是十分令人鼓舞的现象。
电影终于登上了中国高等学府的殿堂,这也是电影事业蓬勃发展的标志之一。
”[1]同时,随着素质教育深入拓展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普遍运用,电影作为教学媒介工具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成为文化普及、艺术教育、审美教育的最佳方式。
如何应对艺术教育及其电影教育热,如何在其发展黄金期能够更为理性和冷静地把握其教育规律和特点,是摆在学界及其电影教育界的一个大问题,也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新课题。
教育规律既带有教育传统的特征,更带有社会时代的特点。
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探索电影教育规律是正确有效的路径。
潘懋元认为:“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从经济社会边缘走进经济社会中心,体现了知识的本质特点,也体现了知识经济与大学之间内在的关联性与一致性。
”[2]因此,教育规律必须符合社会时代发展规律。
高校教育有其自身规律。
高校所有专业教育具有普遍性,必须遵循高校教育、教学、专业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普遍规律,这使高校教育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高校各种专业、学科及其课程、教学也基于其对象性质、特征、目标定位具有自身教育的特殊性,尤其是艺术教育及其电影教育,更具有其艺术本质规定性及其艺术规律特点,由此带来其教育教学的特殊性。
因此,对电影教育规律的探索和把握,应该放在这一逻辑起点上进行讨论。
一、高校电影教育规律的普遍性特征电影教育作为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首先必须对其进行教育教学定位,以阐明其教育教学特征以及教育规律的普遍性和一般性。
在高等教育运行发展过程中,教学改革是其运行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自觉遵循教育规律推动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本文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讨论教育规律的普遍性,而是考虑立足于教学改革讨论电影教育规律的普遍性。
其一,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
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点及其重要成果就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素质教育持续推进不仅改变了教育观、教学观,而且对专业教育及其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生重大影响和深刻转变。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校电影教育,也不仅实现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而且实现了专业改造、学科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其运行发展更符合教育规律。
但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辩证处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两者矛盾、分离、偏差问题,则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素质教育落实在专业教育的实处。
首先,教育规律的普遍性决定素质教育的普遍性。
素质教育是教育规律普遍性的反映,从教育目的而言,就是通过教育方式普遍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与综合能力,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继续教育,也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大学教育,甚至研究生教育,都应该是旨在培养素质能力的素质教育,遵循教育的普遍性规律。
电影教育无论作为专业教育还是素质教育也都应该首先考虑人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应该包括艺术、审美等构成要素。
从电影作为电子媒介与现代艺术的主流中心地位来看,它几乎是任何人都离不开的一种社会生活方式,电影知识及其电影素质能力成为每个人必需的存在条件,所需教育内容必然涵盖电影教育;从多媒体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改革的主导作用来看,电影教学方式也是一种直观形象、寓教于乐的最佳手段,对于教育普及以及素质教育效果提高大有裨益。
由此可见,教育以及专业教育的普遍性规律决定了素质教育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其次,专业素质教育贯穿和渗透于专业教育全过程。
社会分工及其职业定位需求必然使高校教育确立专业教育的定位,在专业教育改革和专业改造的进程中,不仅为满足社会需求与高校专业发展需求增添了新专业和改造了老专业,而且形成一些跨学科专业以及综合性、应用性专业,更重要的是文理交叉、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综合的专业、学科、课程改革趋向。
这说明,高校专业教育格局有了很大改观,素质教育精神体现于专业教育中,不仅体现在专业间性与专业融合中,而且贯穿和渗透于专业教育全过程。
无论是专业知识教育还是应用教育、专业理论教育还是实践教育,着眼于提高素质与夯实基础的专业素质教育成为专业教育的基础。
因此,从高校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角度提出专业素质教育主张是切实可行的,反映出专业教育的素质教育普遍性规律。
再次,高校专业层次教育与素质教育层次性。
专业教育在高校中分有本科、研究生不同层次教育及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学士、硕士、博士的不同层次规格。
针对专业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目标,也会有循序渐进的专业层次与教学内容及其专业学科定位。
从电影专业教育角度而论,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专业层次与学科级次(指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具有差别,因此无论专业教育还是素质教育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侧重,本科专业更多的是在素质教育中的专业教育;研究生专业更多的是在专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两者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层次、程度有别,但并非因层次、程度不同而攻取一端,而是紧密相连、互为一体,体现专业素质教育的本质与精神,遵循专业教育的普遍规律。
其二,专业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结合。
高校专业教育过去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重理论知识轻应用实践,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老化陈旧、缺乏创新性和专业素质能力等通病。
教学改革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强化实践教学,旨在夯实理论知识教学基础上强化素质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
钟文典提出高校办学应该重视“两个课堂”的学习,“既要走进书斋,坐冷板凳,经得起寂寞,向书本学习;又要有一副热心肠,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走向社会,拜群众为师,读社会这部‘无字’的大书,无论是静坐书斋或走向社会,都必须做个‘有心人’,力戒‘娇’、‘骄’二气和浮躁情绪,认真从‘两个课堂’吸取古今知识,打牢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为继续提高和发展奠定基础。
”[3]因此,高校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实践是实践教学规律的体现,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
从这一角度看,实践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在专业素质教育的大框架中,才能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
电影教育专业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结合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加强电影基础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品格,一方面,理论必须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并依据实践材料支撑才有理论力量,否则空洞教条理论不仅说服不了别人,而且没有任何价值作用与意义;另一方面,理论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任何滞后与实践发展的理论都是过时陈旧的理论,不具备理论品质与实践意义;再一方面,理论创新并非是关在书斋里的冥思苦想结果,而是实践创新推动下的理论创新,其创新性也表现在对实践创新的价值意义中。
二是电影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包括课堂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多媒体教学方式运用、课外活动与社会活动、专业实习基地与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等,形成实践教学体系,并与课程体系、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体系联系,构成完整的电影专业教育体系。
三是搭建高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以请进来、走出去和校社合作方式提供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资源与平台,也提供高校为社会服务的人才资源与专业实践窗口。
如广西大学的电影教育走进广西电影制片厂,建立电影实践教学基地,这对于校厂双方都是强强联手、互利双赢的结果,遵循电影教育的普遍规律与特点开辟了高校电影教育的新途径。
其三,循序渐进的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
教育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同时也遵循积累基础上的创新规律,其实也是符合认识过程中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螺旋式反复循环上升,从渐变到突变的普遍规律。
电影作为一种创意产业和文化工业,其创新性是其发展的驱动力;电影教育在此基础上,也会形成创新教育的特点。
但电影教育作为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还需要在理论知识及其实践传统的传承发扬基础上创新,因此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继承与传承文化传统和经典的教育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方式,都是为了在更好培养素质能力基础上达到创新目的。
因此,循序渐进的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普遍规律,创新教育也符合素质教育的普遍规律,而循序渐进的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必须遵循素质教育的普遍规律,这样才能获得明显效果。
因此,电影教育专业体系的分层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和顺序安排,都必须体现循序渐进过程与逐步认识提高进程,为知识积累基础上的创新、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发展奠定创造条件。
二、电影教育的特殊性规律电影教育作为高校专业教育,因其专业特殊性而具有教育特点以及教育规律的特殊性。
本文在讨论电影教育的普遍规律基础上,进而讨论特殊规律或电影教育规律的特殊性。
其一,电影学对象规定的专业教育规律特点。
电影教育以其电影学对象本质规定性而具有很强的专业特征,其教育教学规律也就具有特殊性。
相对于其他专业教育形式特殊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性而言,电影教育规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首先,层次性特点。
电影教育即使限定在高校教育中,如果细化起来还可以划分为电影专业、非专业的电影课程、素质教育的电影课程以及电影媒介运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等不同层次内容与目标定位;即使在电影专业教育中,电影课程也可细分为电影文化、电影艺术、电影技术、电影制作等不同角度的内容、目标定位。
从这一角度分析,其实各种形式的电影教育都会具有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的不同特点,彼此相对而言都带有其规律的特殊性,但也都具有电影教育的共同性特征,体现出电影教育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规律。
因此,电影教育的层次性体现出电影教育规律的特点和特殊性。
其次,专业性特点。
电影学作为电影专业学科有着不同于一般文科与理科、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专业特征,具有更强的专业性与跨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