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二版)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管理学(第二版 方振邦)第1章 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学(第二版 方振邦)第1章 管理与管理学

一般环境:
1. 经济与技术 2. 政治与法律
3. 社会与文化 4. 人口与地理
管理学基础 (第二版)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1.1.4 管理环境
环境管理:
1. 评估环境
2. 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
管理学基础 (第二版)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第1章 管理与管理学
•1.1 管理
•1.2 管理学
管理学基础 (第二版)
管理思 想史
管理者
管理环 境
管理学基础 (第二版)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1.2.2 管理学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
管理学基础 (第二版)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1.2.2 管理学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1.实验法
2. 调查法
3. 实地研究法
4. 非介入性研究法
5. 评估研究法
管理学基础 (第二版)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管理学基础 (第二版)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组织?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 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3. 论述管理的性质及其一般特征。 4. 简述管理者在组织中所扮演的角色。 5. 简述管理的环境。
6. 如何对管理的外部环境进行评估和管理?
7. 论述管理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8. 如何认识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意义?
计划
确定组织的目 标,制定总体 战略,将计划 逐层展开,制 定战略实施和 资源分配的方 案
组织
领导
控制 对活动进行监 控,将实际绩 效与预先设定 目标比较,纠 正偏差,确保 按计划完成
确定要做什么、 激励下属,指 由谁做、怎么 导其活动,选 做、谁向谁报 择有效的沟通 告、哪一级做 渠道,解决成 决策 员间冲突

管理学_管理学基础(第2版)_[共2页]

管理学_管理学基础(第2版)_[共2页]

— 14 —管理学基础(第2版)业内部的人、财、物等要素,更好地进行供、产、销活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

经营和管理是辩证的统一体,从它们的联系看,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具体表现为经营促进管理,管理保证经营。

二者关系可用下列关系式表示:经营管理效果=目标方向×工作效率这个关系式说明两个问题:只讲经营,不讲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效果就成了空中楼阁;只讲管理,不讲经营,管理就成了无的放矢。

也就是说,上式右边任何一项不能为0或负数,目标方向是企业经营要解决的问题,工作效率是管理追求的目的。

经营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中心,是管理效果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管理从经营中产生、发展后,又成为控制、调节经营过程,决定经营命运的重要手段。

经营与管理之间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管理适应经营的需要而产生,企业有了经营才会有管理;经营借助管理而实现,离开了经营活动就会发生紊乱甚至中断。

一个企业只有在优良经营的前提下,加上科学的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果经营不善或决策失误,管理再好也无济于事。

因此,只有将经营管理综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的提高,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人们对经营和管理的内涵认识越来越深入、具体。

企业管理中经营的地位日趋重要和突出,企业要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首要问题就是经营规模和营销市场的决策,可以说经营失误的后果严重程度远远大于管理失误,它可能会直接导致企业全军覆没。

1.1.3 管理学一、管理学的形成管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大约只有100年的历史。

在此之前,管理主要凭借经验。

19世纪20年代泰罗科学管理的出现,标志着管理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只有少数管理人员及教授对管理学感兴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学习管理的热潮,管理学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管理学的形成离不开三个要素:管理实践、管理经验、管理理论。

管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管理有哪些主要职能?简述其含义。

参考答案:管理主要有以下的六个职能:1)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在收集大量基础资料的前提下,对组织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和组织拥有的资源设立组织目标;然后制定出各种实施方案、实施和具体步骤,为组织目标实现作出完整的谋划。

2)领导职能。

领导职能是指组织的各级管理者利用自己的职位权力和个人影响力去指挥与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

(职位权力是指由于管理者所处的位置而由上级和组织赋予的权力,个人影响力是指由管理者自身素质产生的影响力。

3)组织职能。

组织职能有两层含义,一是为了实施计划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如成立某些机构或对现有机构进行调整;二是为达成计划目标所进行的必要的组织过程,如进行人员、设备、技术、物资等的调配,并组织和监督计划的实施等。

4)激励职能。

激励职能就是创造职工所需要的各种满意的条件,激发职工的工作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

5)协调职能。

协调职能对组织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包括对内协调和对外协调两个方面。

(对内协调主要是沟通,即部门和部门、部门与个人、团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形成良好的内部人际关系。

对外协调主要是处理公共关系,即如何处理组织与政府、传媒、客户、公众的关系,以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

)6)控制职能。

控制职能所起的作用是检查工作是否按照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进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并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计划是控制的标准和前提;控制的目的是为了计划的实现,有时控制也会导致计划和组织的调整。

)2、如何理解管理的二重性?参考答案: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生产力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是由人们相互协作劳动、社会化生产而产生的,为了保证这种社会化生产持续、稳定地进行,需要按照要求合理地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组织效益,这样便在管理学中形成了一部分属于生产力范畴的内容,如管理的数量模型、库存管理、成本控制、财务管理等内容。

管理学原理课后题答案第二版

管理学原理课后题答案第二版

管理学原理课后题答案第二版第一章: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演变1.什么是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组织的学科,旨在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绩效。

2.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有哪些?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组织、管理、效率、效益、权力、决策、计划、组织结构等。

3.管理学的演变历程有哪些阶段?管理学的演变历程可以分为科学管理学阶段、人际关系学阶段、决策理论阶段和现代管理学阶段。

4.科学管理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科学管理学的核心观点是以科学方法来研究和改进工作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

5.人际关系学强调什么?人际关系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注重人的行为、态度和满意度。

第二章:管理的基本功能1.管理的基本功能有哪些?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2.规划是管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什么?规划的目的是确定组织的目标,并制定达到这些目标的策略和计划。

3.组织是什么?组织是指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合理地分配和调配,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4.领导是管理的核心功能,其要素有哪些?领导的要素包括领导者、员工和情境。

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员工需要对领导者有信任和遵循,情境则会影响领导的行为。

5.控制是什么?控制包括哪些步骤?控制是指通过监测和测量组织的绩效,对比预定的标准,然后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纠正偏差。

控制包括制定标准、测量绩效、比较与标准的偏差和采取纠正措施。

第三章:组织的基本特征和类型1.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组织的基本特征包括目标、活动、结构、技术和人员等。

2.组织的目标有什么特点?组织的目标应具备明确性、实际性、可衡量性和实现性。

3.组织的技术特征包括哪些方面?组织的技术特征包括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等。

4.组织的结构有哪些形式?组织的结构包括线性结构、职能结构、事业部结构和矩阵结构等。

5.组织的类型可以分为哪些类别?组织的类型可以分为功能性组织、事业部组织、矩阵组织、虚拟组织和网络组织等。

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笔记精简2

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笔记精简2

周三多管理学复习笔记第一单元总论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一节管理活动一、管理的定义概念(识记)(一)外国学者的定义1.早期管理学者玛丽·帕克·福莱特: 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

2.斯蒂芬· P .罗宾斯和玛丽·库尔塔: 管理是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的过程。

3、帕梅拉· S.路易斯、斯蒂芬· H.古德曼和帕特丽夏· M.范特:管理被定义为切实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 并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4、沃伦· R .普伦基特和雷蒙德· F .阿特纳: 管理者是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分配和监督的人员。

而管理则是一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和集体通过行使相关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和利用各种资源(信息、原材料、货币和人员)来制订并达到目标的活动。

(二)中国学者的定义1.徐国华等: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有三层含义)2、杨文士和张雁: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 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 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三)综合定义(教材)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通过各项职能活动, 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对定义的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相关资源p5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3.管理者: 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二、管理的职能(识记)(一)有关管理职能的不同观点1.20世纪初, 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种: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20世纪50年代中期,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孔茨和奥唐内尔把管理的职能分为以下五种: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管理学基础(第二版)

管理学基础(第二版)

1、什么是组织?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组织: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的载体,是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具有三种共同的特征,首先,每个组织都是由两个以上的人员组成的。

其次,每个组织都是有一个明确的目的。

最后,每个组织多具有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

2、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管理的概念:本书将管理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1)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活动;(2)管理是与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这就区分了管理岗位和非管理岗位;(3)效率和效果是管理活动追求的两大目标。

效率(efficiency)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效果是指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可见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结果。

3、论述管理的性质及其一般特征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现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一般特征:1.管理最基本的任务是实现有效的社会协作。

2.管理最基本的形式是组织。

3. 管理最主要的内容是处理人际关系。

4.管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变革与创新。

4、简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的角色1人际关系。

管理者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有三种,分别是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

2信息传递。

在组织的信息传递过程中,管理者也就成了组织中的信息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3决策制定。

决策制定是做出抉择的活动,管理者扮演着包括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四种角色。

5、简述管理的环境。

管理的环境:是指能够对管理活动的成效产生潜在影响的何种因素的总和,可以将其划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6、如何对管理的外部环境进行评估和管理7、论述管理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过程包括:确定研究目的、概念化、选择研究方法、操作化、总体和抽样、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分析资料、应用。

方法包括:实验法、调查法、实地研究法、非介入性研究法、评估研究法。

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学习笔记

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学习笔记

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学习笔记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一节管理活动一、管理的定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法约尔1916年提出2: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使达到既定的目标。

3: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这种表述突出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

6: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毛泽东1964年提出7:管理就是决策。

——1978年赫伯特?A?西蒙综合前人的研究,管理的概念可以概括为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d:协调的中心是人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业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二、管理的职能一:管理的职能。

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一)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三)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四)控制:控制地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五)创新: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陈传明《管理学原理》(第2版)笔记考点课后答案

陈传明《管理学原理》(第2版)笔记考点课后答案

陈传明《管理学原理》(第2版)笔记考点课后答案第1章组织与管理1.1 复习笔记一、组织要素及其整合1组织及其要素(1)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体。

根据目标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政治组织、军事组织、经济组织、教育组织、宗教组织等等。

(2)组织要素包括:①组织成员。

任何组织都是一定数量的个人的集合体;②组织目标。

组织目标是不同组织成员的黏合剂,它是组织社会存在的理由,包括终极目标和阶段目标;③组织活动。

组织活动的内容是由组织目标的性质决定的;④组织资源。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利用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资源。

特定组织是一定人与一定资源的特殊结合;⑤组织环境。

组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2.组织要素的整合组织要素的整合包括:各类要素内部不同个体之间的整合以及不同要素类型之间的整合。

(1)要素内部的整合包括:①组织成员的整合;②组织多元目标的整合;③组织活动的整合;④组织内不同类型资源的整合。

(2)要素之间的整合包括:①活动与环境的整合;②目标与活动的整合;③活动与人的整合。

(3)管理是对组织各种要素的整合。

它既包括要素内部的整合,也包括要素之间的整合。

3.企业:一种社会经济组织(1)作为经济活动单位的企业①企业是指那些根据市场反映的社会需要来组织和安排某种商品(包括特质产品或非特质的服务)生产和交换的社会经济单位;②根据生产和提供的商品性质不同,将企业分为:农业企业、交通或运输企业、工业企业,等等。

(2)企业的任务①满足社会需要。

因此,从外部来看,企业的任务首先是要满足社会需要。

为社会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

②获取利润。

为了实现企业存续和发展的目标,为了使企业职工实现更多的经济利益,企业必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一定的利润。

③满足社会需要与获取利润的关系。

满足社会需要与获取利润两者是互为条件、互相补充的。

a.利润是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标志。

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三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成本。

管理学基础_第2版

管理学基础_第2版
第三章 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组织环境 第二节 组织环境的适应与控制 第三节 组织文化 第四节 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三章 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组织生存所面临的环境及条件; 2、怎样更好地了解和预测环境,适应环境,争取环境对组织发 展的较大优势; 3、明确组织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4、理解组织文化对组织特别是企业兴衰所起的作用,把握组织 文化的发展水平将越来越成为制约组织发展的核心要素; 5、学会怎样建立适合组织发展、能与国际相融的优秀组织文化; 6、掌握建立和培养组织的信用理念是关键; 7、明确企业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第一节 组织环境
一、组织环境的构成
(二)微观环境
竞争者
管制 机构
顾 客
微观 环境
供应商
战略同 盟伙伴
二、外部环境的性质和特点
管理的外部环境具有不稳定性并对管理工作 产生复杂的影响,这就给管理者认知、适应和改 变外部环境带来困难。所以,管理者不仅要了解
外部环境的内容,还要了解其性质和特点。
(一)综合性
面对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冲击。 为了尽可能化解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 快增长,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政府沉着冷静、妥善应对,展 示了高超的驾驭复杂局面和经济发展的智慧和能力,及时出台了一系列 宏观调控政策并稳步推进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在这种情况下,中 国企业的竞争力还能保持现在的水平吗?还能很好地生存吗?中国企业 将面临哪些发展机遇呢?
第一节 组织环境
导入案例3-1
任何组织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开展活动的,其生存环境的变化必 然使其生存方式发生变化。
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风起云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并在全 球蔓延,逐步升级为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已全部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增速也大幅放缓, 世界经济正面临多年来最严峻的挑战。

管理学原理(第二版)复习资料

管理学原理(第二版)复习资料

第一章1、组织的含义:组织是具有既定目标和正式结构的社会实体。

2、管理的定义:管理是在一定环境中、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已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含义:1、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2、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3、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4、管理的客体是组织中的各种资源5、管理是一个过程。

6、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

3、管理的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4、管理的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也称为生产力属性,它是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2)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也称为管理的生产关系属性,它是指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反映一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要求。

表现为维护和发展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管理的个性。

第二章1、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

2)标准化原理。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的原理。

4)实行刺激性的报酬制度。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变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6)实行“职能工长制”。

7)实行例外原则。

8)心理革命。

2、“经济人”:人的活动仅仅处于个人的经济动机,忽视企业成员之间的交往及工人的情感、态度等社会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社会人”:“自我实现人”:3、如何区分核心能力和非核心能力:1)价值性。

核心竞争力必须对用户看重的价值起重要作用;2)异质性。

一项能力要成为核心能力必须为某公司所独有的、稀缺的,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3)不可模仿性。

其他企业无法通过学习获得,不易为竞争对手所模仿;4)难以替代性。

没有战略性的等价物。

5)延展性。

从公司总体看来,核心竞争能力必须是整个公司业务的基础,能够产生一系列其他产品和服务,能够在创新和多元化战略中实现范围经济。

4、企业再造:随着工作流程的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员工素质、辅助工作的性质以及过去为这些不同的部门、不同工作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全部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企业再造。

芮明杰第二版管理学:现代的观点复习资料

芮明杰第二版管理学:现代的观点复习资料

芮明杰第⼆版管理学:现代的观点复习资料管理学第⼀章管理的概念1、管理:对组织的资源进⾏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既定⽬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特性:动态性、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经济型。

3、管理的基本⼿段: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4、管理创新是指创造⼀种新的更为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的⽬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的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标制定等⽅⾯的细节管理。

第⼆章管理的基本问题1、资源的有限性:根本上取决于⾃然资源的有效性,取决于组织认知能⼒及创新能⼒的有效性。

2、资源的分类:⼈⼒资源、⾦融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关系资源。

3、⼈性假设:受雇⼈:出卖⾃⼰的劳动⼒。

经济⼈:在能够判定⼯⼈⼯作效率⽐往常提⾼多少的前提下,给予⼯⼈⼀定量的⼯资激励,会引导⼯⼈努⼒⼯作,服从指挥,接受管理。

社会⼈:组织满⾜需求—员⼯获得最⼤满⾜感—情绪⾼涨—积极性提⾼—⽣产效率提⾼(员⼯参与决策、上下沟通、提案制度、⾯谈制度)管理⼈:⾃我实现⼈:“层次需求理论”⼈的⾏为动机⾸先来⾃于基本的需求,当基本需求得到满⾜,就会激发更⾼⼀层次的需求。

4、X理论:四种假设为基础:A、员⼯天⽣不喜欢⼯作,只要可能,他们就会逃避⼯作。

B、由于员⼯不喜欢⼯作,因此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或惩罚办法,迫使他们实现组织⽬标。

C、员⼯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

D、⼤多数员⼯喜欢安逸,没有雄⼼壮志。

5、Y理论:A、⼈在⼯作中消耗体⼒与智⼒,乃是极其⾃然的事。

⼀般⼈并⾮天⽣厌恶⼯作,⼯作是⼀种满⾜的来源。

B、促使⼈朝向组织的⽬标⽽努⼒,外⼒的控制及惩罚的威胁并⾮唯⼀的⽅法。

⼈为了达成本⾝已承诺的⽬标,⾃将“⾃我督导”和“⾃我控制”。

C、⼈对于⽬标的承诺,就是由于达成⽬标后所从⽽产⽣的⼀种报酬。

所谓报酬,项⽬甚多,其中最具有意义为⾃我需要和⾃我实现的需要满⾜。

D、只要情况适当,⼀般⼈不但会学会承担责任,且能学会争取责任。

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笔记和简答整理

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笔记和简答整理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西方的管理理论可划分如下(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质量管理理论。

霍桑实验的四个阶段工作场所照明实验(1924—1927年)继电器装配室实验(1927年8月— 1928年4月)大规模访谈(1928—1931年)接线板接线工作实验(1931—1932年)主要内容:(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3)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

(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学习型组织: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核心能力满足的条件:不是单一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的技术和技能的整合;不是物理性资产;必须能创造顾客看重的关键价值;与对手相比,竞争上具有独特性;超越特定的产品或部门范畴从而为企业提供通向市场的通道核心资源: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道德:通常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

即大多数人对一种社会现象的看法。

是人们用来判断某种行为是对是错的标准。

二、四种道德观(识记)1. 功利观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2. 权利观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3. 公平观管理者公平地实施规则4. 综合观在决策时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方面的因素主张把实证(是什么)和规范(应该是什么)综合入商业伦理中决策时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方面因素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企业不仅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我们就说该企业是有社会责任的。

社会义务:是对企业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企业参与社会活动的的基础。

管理学原理第二版期末复习重点4.doc

管理学原理第二版期末复习重点4.doc

管理学原理第二版期末复习重点4管理学复习重点第一章:1.管理内涵的界定:法约尔、罗宾斯、西蒙、本教材。

法约尔: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罗宾斯: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和有效果的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教材:管理是对组织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第一,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组织目标;第二,管理事一种综合活动,最终要落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职能上;第三,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第四,管理要处理人际关系;第五,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2.管理内涵的界定:目标、系列活动、对象、主体。

3.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7-14)。

计划:广义的计划指计划的制定、执行与管理工作的总称。

狭义的计划是指计划的制定工作。

计划的程序:估量机会;制定目标;确定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制定可供选择的计划方案;评价比较各种备选方案;制定辅助计划;通过预算是计划数字化。

组织:确定所要完成的任务、由谁完成任务以及如何管理和协调这些任务的过程。

领导:激励和领导组织成员以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做贡献。

控制:为保证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

4.管理层次与管理职能的关系。

(14)5.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10种角色——3大分类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

信息传递角色;信息监听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创业者、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6.管理者技能及其与管理者层次的关系。

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关系: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第二章:1.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取代旧的经验管理;(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变革根据以上观点,泰勒提出以下的管理制度:(1)制定工作定额;(2)实施标准化管理;(3)科学的挑选和培训工人;(4)实施刺激性的有差别计件工资制度;(5)使计划与执行相分离。

管理学原理第二版期末复习重点

管理学原理第二版期末复习重点

管理学复习重点第一章:1.管理内涵的界定:法约尔、罗宾斯、西蒙、本教材。

法约尔: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罗宾斯: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和有效果的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教材:管理是对组织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第一,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组织目标;第二,管理事一种综合活动,最终要落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职能上;第三,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第四,管理要处理人际关系;第五,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2.管理内涵的界定:目标、系列活动、对象、主体。

3.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7-14)。

计划:广义的计划指计划的制定、执行与管理工作的总称。

狭义的计划是指计划的制定工作。

计划的程序:估量机会;制定目标;确定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制定可供选择的计划方案;评价比较各种备选方案;制定辅助计划;通过预算是计划数字化。

组织:确定所要完成的任务、由谁完成任务以及如何管理和协调这些任务的过程。

领导:激励和领导组织成员以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做贡献。

控制:为保证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

4.管理层次与管理职能的关系。

(14)5.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10种角色——3大分类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

信息传递角色;信息监听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创业者、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6.管理者技能及其与管理者层次的关系。

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关系: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第二章:1.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取代旧的经验管理;(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变革根据以上观点,泰勒提出以下的管理制度:(1)制定工作定额;(2)实施标准化管理;(3)科学的挑选和培训工人;(4)实施刺激性的有差别计件工资制度;(5)使计划与执行相分离。

管理学周三多第二版重点知识

管理学周三多第二版重点知识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一、管理的定义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载体是组织;(2)本质是合理分配和调节各种资源的过程;(3)对象是相关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4)职能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二、管理职能、表现形式、相互关系管理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1)决策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表现出来;(2)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3)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4)控制职能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5)创新职能是通过组织所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相互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管理者在行使其他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总会面临决策和计划的问题,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2)组织、领导、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有效实施。

(3)创新贯穿于各种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三、管理者角色与管理者技能(1)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2)信息角色: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

(3)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实用文档(1)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3)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四、外国早期管理思想(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2)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3)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4)欧文的人事管理(人事管理之父)(5) 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6) 亨利·汤的收益分配制度(7) 哈尔西的奖金方案1.亚当•斯密为什么认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1)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度、增进技能;(2)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以工作转换为另一种工作损失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管理(名词解释):是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职能: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者角色:人际管理,信息管理,决策管理
行为管理理论:霍桑试验(梅奥)
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
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
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人际关系说主要内容: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第五章:
决策(名词解释):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主体:管理者本质:是一个过程目的: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原则:满意原则
决策过程:诊断问题---明确目标---拟定方案---筛选方案---执行方案---评估效果
决策方法:一、定性决策方法1.头脑风暴法2.名义小组法3.德尔菲技术
二、定量决策方法
第六章:
计划编制过程:确定目标(主要任务)---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制定主要计划—制定派生计划---
制定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第七章:
行业环境研究(波特)五种力量:1.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研究2.入侵者研究3.替代品生产商研
究4.买方讨价还价能力研究5.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研究战略性计划选择:揭示企业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
一、基本战略姿态
二、企业核心能力与成长战略(哈梅尔,普拉哈拉德)成为核心能力的
五项检验
1、不是单一技术或职能,而是一簇相关的技术和职能的整合
2、不是物理性资产
3、用户价值
4、独特性
5、延展性
三、防御型战略
目标管理:(名词解释)依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综合平衡,确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预期达到的成果,制定出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进行的组织、激励、控制和检查工作的管理制度。

基本思想: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
3、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
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

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

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目标管理的过程:制定目标---明确组织的作用---执行目标---评价成果---实行奖惩---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目标管理循环
目标的性质:层次性,网络性,多样性,可考核性,可接受性,富有挑战性,伴随信息反馈性
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步骤:
P139
网络图构成:(1)→,工序(2)○,事项(3)路线
第八章:
组织设计原则:1、专业化分工原则2、统一指挥原则3、控制幅度原则4、权责对等原则5、柔性经济原则
职能部门化优点:能够突出业务的重点,确保高层主管的权威性并使之能有效地管理组织的基本活动;符合活动专业化的分工要求,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员工的
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且简化了培训,强化了控制,避免了重叠,
最终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

缺点:不利于开拓园区市场或按照目标顾客的需求组织分工。

助长部门主义风气,使得部门之间难以协调适合。

另外,由于职权的过分集中,部门主
管虽容易得到锻炼,却不利于高级管理人员的全面培养和提高,也不利
于“多面手“式的人才成长。

管理幅度(名词解释):也称组织幅度,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级
的数量。

管理幅度设计影响因素:1、工作能力2、工作内容和性质3、工作条件4、工作环境
职权的三种形式:直线职权,参谋职权,职能职权
直线职权(名词解释):管理者直接指导下属工作的职权
参谋职权(名词解释):管理者拥有某种特定的建议权或审核权,评价直线职权的活动情况,
进而提出建议和提供服务
职能职权(名词解释):一种权益职权,是由直线管理者想自己辖属以外的个人或职能部门
授权,允许他们按照一定的制度在一定的职能范围内行使的某种职
权。

集权与分权:集权:决策指挥权再组织层级系统中较高层次上的集中,也就是说下级部门和机构职能依据上级的决定、命令和指示办事,一切行动必须服从上级指
挥。

分权: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

(充分行使权力,支配组织资源,专业化分工)
第九章:人力资源管理
工作轮换的优点:不仅使受训人丰富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掌握公司业务管理全貌,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系统观念,使他们明确系统和各部分在整体
运行和发展中的作用,从而解决具体问题时,能自觉地从系统的角度出
发,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彼得原理的解决:从理论上来说,组织总是可以及时撤换不称职的管理干部。

当这些人担任高层次管理工作的能力得到某种程度的证实后,组织才应考虑其晋升的问
题。

第十章:
组织冲突的类型: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冲突
化解:对非正式组织,首先要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必要性和客观
性,积极引导非正式组织的积极贡献,使其目标与正式组织的
目标相一致,同时要建立良好的组织文化,规范非正式组织的
行为。

2、直线与参谋之间的冲突
3、委员会成员间的冲突
第十一章:
领导理论:领导者共同特性:努力进取,渴望成功;强力的权力欲望;正直诚信,言行一致;
充满自信;追求知识和信息。

领导情景论:认为并不存在具有普遍适用的领导特性和领导行为,有效的领导者能因自己当时所处情景的不同而变化自己的领导行为和领导方式。

菲德勒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或领导风格,领导工作强烈地受到领导者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

路径-目标理论:(罗伯特·豪斯)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一致。

路径目标:有效的领导者既要帮助下属充分理解工作目标,又要指明现实目标所应遵循的路径。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四种具体的领导方式:指导型~,推销型~,参与型~,授权型~。

第十二章:激励:(名词解释)是由动机推动的一种精神状态。

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
和加强的作用。

激励的需要理论:
需要层次论(马斯洛):通过提供一种未满足的需要的框架,寻求管理对象的激
励效率。

两论点:1、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再起激励作用。

2、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
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会出现。

五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双因素理论:从组织范围的角度出发,把人的需要具体化为员工切实关心的问题
研究重点:组织中个人与工作的关系问题。

成就需要论:(大为·麦克兰)在人的一生中,有些需要是靠后天获得的。

研究:成就的需要,依附的需要,权力的需要
激励的过程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激励的强化理论
激励实务:四种方式:工作激励,成果激励,批评激励,培训教育激励
第十三章:沟通:信息传递的过程(有用信息,高质量,精确,及时)
单向沟通:没有反馈信息的沟通双向沟通:有反馈信息的沟通
双向沟通的优点:接受者理解信息和和发送者意图的准确程度大大提高。

都比较相信自己对信息的理解
能够及时地信息进行了解和处理
第十四章:控制的必要性:决定原因:环境的变化,管理权力的分散,工作能力的差异类型:程序控制,跟踪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佳控制
(根据时机对象目的分):
前馈控制:(名词解释):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
同期控制:(名词解释):是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反馈控制:(名词解释):指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
结果进行总结
适度控制: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
第十五章:
综合控制方法:标杆控制(名词解释):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进
入或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
平衡积分卡(名词解释):是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构成的衡
量企业,部门和人员的卡片。

目的:平衡兼顾战略与战术,长期
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

平衡积分卡优点:将企业的战略置于核心地位;使战略在企业上下进行交流和学习,并与各部门和个人目标联系起来。

使战略目标在各个经营层面达成一致。

有助于
短期成果和长远发展的协同和统一。

控制指标:财务,客户(核心:市场份额,客户回头率,新客户获得率,客户满意度,从客户处所获得的利润率)内部经营(满足客户需要)学习成长(最关键:人
才,信息系统,组织程序)
第十六章:创新的源泉:意外的成功或失败,企业内外的不协调,过程改进的需要,行业和
市场结构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观念的改变,新知识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