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湘版小学科学教材
如何读教材——以湘版《科学》教材为例
和合作等 。
根 据 已有 知 识 和 经 验 . 运 用归纳 、 演 绎 等 方 法 进 行
六 上 推 理 与 判 断 推理 和判断, 将 推 理 判 断 的 思 维 过 程 转 化 成 语 言 并 有 条 理地 叙 述 。 回顾 科 学探 究 学 习的 经 历 , 明 确 探 究 的 一 般 方 法 和 过 程, 初 步 理 解 科 学探 究 中 各 步 骤 之 间 及 各 步 骤 与
四 下
不 同版本 的教材 有不 同的特 色板块 , 湘版《 科 学》 教材 的特 色板块 主要有 “ 能力训 练重点 ” “ 单元 页” “ 科 技 史” “ 单元评价 ” 等, 阅读好 这些板块 , 有 利 于 把 握 该
套 教 材 的结 构 特 点 。
一
法, 了 解 信 息展 示 方 式 。
三 下 述 过 程 、 表 达 与
验报告 。 展 示交流。
交 流
制 定实验计划 , 做 好 对 比 实验 , 完成实验记 录和 实
、
读 教 材 特 色板 块
四上
搜 集 信 息 — — 学 习搜 集 资料 和做 资 料 摘 要 . 学 会 制 作 资 料 卡 的 方
制 作 资料 卡
发现 的过 程 、 创设 问题情 境 、 提 出 任 务 等 功 能 。 湘 版
《 科学》 教材各册科技史的安排情况 见表 2 。
表 2 湘版 《 科 学》 教 材 各 册 科 技 史的 安 排
册 数
三 上 三 下 四 上
科 技 史
1 8处 2 6处 1 6处 1 4 处
二 是读单 元 页。单元 页是这 一单元 的 总起 , 一 般
六 下 科 学探 究 过 程 科 学探 究 主题 的 关 系和 作 用 。将 4 年 来所 经历 的科 学探 究 实 践 上 升 为 相 对 理 性 的 认 识 。 为今后的 学习
新湘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湘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教学设计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要占据一定空间。
2、能够对看不见的物体是否占据空间设计实验和做出假设。
能够根据间接的实验现象,推理空气占据空间。
3、意识到科学结论需要客观证据来说明。
感悟科学知识对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空气占据一定空间。
教学难点:经历发现问题一提出猜想一验证猜想一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玻璃瓶、橡胶塞、漏斗、烧杯、石块、吸管、水槽、乒乓球、去底的矿泉水瓶、水等课时安排:1或2课时。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教师用带刻度的量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让学生描述水占据了杯中哪些地方,继续倒水,水位高度会怎样变革?水占据的空间又有什么变革?(水占了杯子下局部的地方,继续倒水,水位上升,占的空间就越多)2、接着用这杯满满的水,教师出示一块石头,如果将它轻轻放入杯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因为石头要占地方所以就把这部分水给挤出来了。
)3、教师总结:同学们所说的“地方”就是“空间”。
石头要进入,水假如已经占满杯中的空间了,这时水流出来,给石头一些空间。
4、教师出示一个被彩纸罩住外壁的杯:怎样知道是否有物体占据杯子的空间呢?(因为我们看不到杯子里面的情况,所以不克不及间接判断是否有物体占据杯子的空间。
)教师把乒乓球放到杯子上,看到什么征象?申明了什么?我们来看一下,是否是和你们的预测相吻合(撕开包裹在杯子外壁上的纸)。
5、小结: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占据空间呢?①直接观看是否有物体占据了空间。
②继续往里面添加物体,进不去,也能推理出有物体占据空间。
③原本占据空间的物体被挤出来,也能推理出物体占据空间。
6、水和石块都能占据一定空间,那我们周围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呢?空气是气体,不像液体、固体可以间接看到所占的空间,我们今天要借用工具探究空气占据空间吗?二、活动1:灌水入瓶1、任务驱动:要利用漏斗将水灌入瓶子。
最新湘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最新湘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
册)
本文档提供了最新湘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的全册内容,旨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提供可行的教学策略。
目标
1. 了解并研究二年级下册科学的全部内容
2. 辅助教师进行全册课程规划
3. 提供简洁易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案概述
- 本册科学教案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对应一个具体的主题,涵盖二年级下册科学的全部内容。
- 每个单元的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
过程、教学资源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向学生展示知识内容,
并通过各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 教案的编写遵循简洁明了、易于实施的原则,以使教师可以
灵活安排教学,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
使用注意事项
- 教师在使用该教案时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如根据教学进度进行合理的节奏安排。
-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和形式,灵活运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 教案所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教学效果。
以上是最新湘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的简要概述和使用注意事项。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到教师们更好地进行科学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本册教材共有五个主题单元,其中第一个单元为“走近科学”,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开启探究技能和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之旅。
本单元共有四到五课时。
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事物要有准确观察的能力,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观察活动、实验探究、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事物的现象、特征或性质,研究认识事物的方法为线索。
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研究科学的兴趣,加强组织教学,重视研究惯的培养,明确观察要求,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教学安排本单元共有四到五课时,主要包括观察活动、实验探究、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研究进度,适当调整课时安排。
小结本单元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开启探究技能和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之旅。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研究兴趣,加强组织教学,重视研究惯的培养,同时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1、通过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轻重、软硬等特点来进行分类。
2、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相同和不同之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比较物体的相同和不同来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
教学过程一、比一比1、出示两个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物体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
3、让学生自己找两个物体进行比较,并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找不同1、出示两张图片,让学生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学生自己找两张图片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较物体的方法和技巧。
三、人与人之间的相同和不同1、教师出示两个学生的照片,让学生比较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让学生自己找一个同学进行比较,说出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作业布置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湘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逐步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
然而,五年级的学生在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上仍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更多的指导和训练。
二、教材分析湘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包括“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材料”“能量”四个单元。
教材内容涵盖了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质科学等领域,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知道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和气候变化,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知道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能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理解能量的形式和转化,了解能源的分类和利用。
科学探究能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科学事实,提出问题和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和制作科学作品。
科学态度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能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微生物的观察和培养。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材料的性质和用途,材料的选择和创新。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源的合理利用。
教学难点细胞的微观结构和生命活动,微生物的分类和繁殖。
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和板块构造学说。
材料的性能测试和综合应用,新型材料的开发。
能量的转化效率和能量损失,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
五、教学措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
2020年湘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本
2020年湘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本一、教材内容概述本教材为四年级科学上册,共包含多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每个单元都涵盖了不同的科学主题,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科学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索,学生将逐渐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3.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4. 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探索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单元一:物质的变化1. 教学内容: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变化与能量变化;2. 教学安排: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认识物质的不同状态和变化过程,了解能量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
单元二:生物的结构1. 教学内容: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结构和特征;2. 教学安排: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学生认识不同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它们在环境中的适应性。
单元三:生物的生长1.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生命周期;2. 教学安排: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动物的生命周期,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单元四:力的作用1. 教学内容:力的基本概念,常见的力及其作用;2. 教学安排: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了解力对物体的影响和运动规律。
单元五:天文地理1. 教学内容: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基本特征,四季变化;2. 教学安排: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基本特征,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1.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2. 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在小组或全班讨论中分享观点和思考,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五、评估方式1. 日常观察: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讨论表现等,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水平。
(2023版)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
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达到一定的温度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灭火的 方法包括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等。
酸碱中和反应原理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 食醋中和过多的碱,也可以用碱性物质中和过多的酸。
05
光现象与视觉原理
光传播方式、速度和方向性特点
实验探究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及其 变化规律。例如,通过燃烧实验探究物质的可燃性;通过 酸碱反应实验探究物质的酸碱性质等。
化学变化中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过程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
在化学变化中,物质会吸收或释放能 量。例如,燃烧反应会释放热量,而 光合作用则会吸收太阳能并转化为化 学能。
05
土壤实验
通过改变土壤成分和质地,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探 究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02
动物行为与环境适应
动物行为类型及特点
觅食行为
动物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取食物,如捕食、寄生、 腐食等。
繁殖行为
与动物繁殖相关的行为,如求偶、交配、筑巢、 育雏等。
防御行为
动物为保护自己而采取的行为,如逃跑、伪装、 释放毒素等。
植物生长所需条件与实验探究
01 生长条件 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和土壤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 要因素。
02
光照实验
通过控制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 ,了解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03
温度实验
设置不同温度环境,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探究温度 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04
水分实验
控制土壤湿度,观察植物的生长表现,了解水分对植 物生长的重要性。
规律,如镜子中的倒影。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湘科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湘科版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湘科版将以系统而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与科学有关的知识和实践。
本教案共包含五个单元,分别是食物和营养、生活的节奏、材料与物体、电与磁、数与测量。
下面,我们将逐个进行介绍。
首先,第一个单元是《食物和营养》。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孩子们将了解到食物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他们将学习到不同食物对人体的不同作用,并了解到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他们还将了解到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如何通过消化系统为人体供能,从而更好地认识到食物和营养的重要性。
第二个单元是《生活的节奏》。
孩子们将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生活实践中的现象,认识到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他们将了解到一天的时间分为不同的时段,并学习到日出、日落、四季交替等自然现象与时间的关系。
通过实践活动,他们还将亲自制作日历和计时器,加深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个单元是《材料与物体》。
孩子们将学习到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他们将学习到识别和分类各种物质的方法,并通过实验和观察物体的变化,探索物质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实践活动,他们还将探索物体的浮力和空气压强等有趣的现象,提高他们对材料和物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四个单元是《电与磁》。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孩子们将了解到电和磁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他们将学习到电流的产生和电路的搭建,并了解到电的基本性质和电的应用。
通过实践活动,他们还将构建简单的电路和电磁装置,提高他们对电和磁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最后一个单元是《数与测量》。
孩子们将学习到数的排序、大小比较和数的读法。
他们将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常见的测量单位和测量工具,在实际操作中熟悉数的运算和测量的方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他们将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测量问题,并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湘科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科学世界。
新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比较:
交流
这些声音是什 么物体发出的,怎 样区分这些不同的 声音?
牛的叫声低,鸟 的叫声高。声音 多种多样,声音 各有特点,有大 有小,有高有低。
思考:
怎样比较声音的大小和 高低?
辨听声音
辨听声音的强弱
交流
怎样让乐器 发出大小不同的 声音?
小结:
用力敲锣(luó)
时听到的锣声大。
声音的大小就是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强弱叫作音量。
演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示
谢谢 大家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4.声音的传播
上课前, 你们听到上课 铃声了吗?电 铃响起的时候 你们分别在什 么地方?
交流1:
电铃一响, 整个校园都能听 得到。
电铃和我 们的耳朵之间 只有空气……
看来声音能朝 着四面八方传播。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呢?
交流2:
谢谢 大家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3.声音的变化
第一课时
思考:
声音强弱和高 低的变化与什么有 关系(xì)?
研究声音强弱与振动的关系
小组实验
调节音箱发出 音量的大小,观察 喇叭振动的情况。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 学生活动手册中。
记录:
实验小结:
音箱的音量越 大,喇叭振动幅度 越大;音箱的音量 越小,喇叭振动幅 度越小。
观察各个消化器 官的形状,猜想它 们各有什么作用。
观察人体消化道的模型, 依次说出食物进入人体后所 经过的消化器官的名称。 指出自己的食管、胃、小 肠的大概(gài)位置。
胃位于腹腔的中上部偏左的
地方。上端与食管相连,下端与 小肠相连。胃能分泌(mì)胃液。
2020年湘科版(2017秋)全套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020年湘科版(2017秋)全套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为四年级学生提供全套科学上册的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等。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水知识点1. 水的形态:液态、固态和气态2. 水的性质:透明、无色、味道淡等3. 水的用途:饮用、洗涤、种植等教学活动1. 观察不同温度下水的变化:让学生用热水、冷水和常温水触摸、闻水的味道,观察水的变化。
2. 制作水循环模型:通过让学生模拟水的循环过程,加深对水的认识。
3. 水的用途小调查:让学生在家庭中调查水的用途,并记录下来。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对水的性质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制作水循环模型时的表现。
3. 评估学生对水的用途的了解程度。
第二单元:空气中的氧气知识点1. 氧气的存在:空气中含有氧气。
2. 氧气的作用:维持生物生命、燃烧等。
教学活动1. 空气中氧气的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氧气的存在。
2. 氧气的作用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氧气在生物生命和燃烧中的作用。
3. 安全用火的实践:教导学生如何安全地使用火源。
评估方法1. 评估学生对氧气存在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3. 评估学生在安全使用火源实践中的表现。
第三单元:动物和植物的群居生活知识点1. 动物的群居生活:蜜蜂、鱼群等动物的群居生活。
2. 植物的群居生活:草地、森林等植物的群居生活。
教学活动1. 观察蜜蜂的群居生活:组织学生观察蜜蜂的群居生活,了解蜜蜂的分工和合作。
2. 植物的群居生活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前往附近的草地或森林,观察植物的群居生活。
3. 制作鱼群模型:让学生用纸板和颜料制作鱼群模型,加深对动物群居生活的理解。
评估方法1. 评估学生对动物群居生活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植物群居生活实地考察中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3. 评估学生在制作鱼群模型时的表现。
第四单元:地球与月亮知识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天,公转一年。
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3.1《发光发热的太阳》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3.1《发光发热的太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发光发热的太阳》是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太阳的特点,理解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太阳并不陌生,但对于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可能还存在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去发现太阳的特点和发光发热的原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的特点,理解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理解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去发现太阳的特点和发光发热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太阳的特点,发现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太阳的特点和发光发热的原因。
3.讨论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太阳模型、实验器材等。
2.课件:太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太阳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的特点,引发学生对太阳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太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太阳为什么能够发光发热。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去发现太阳的特点和发光发热的原因。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观察和指导,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加深学生对太阳特点和发光发热原因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太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刚刚开设科学课,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
但是他们年龄较小,生活经验有限,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共包括“走进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固体和液体”“我们的家园——地球”“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六个单元。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让学生了解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土壤、固体和液体、地球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帮助学生了解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土壤、固体和液体、地球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如生命的特征、物质的状态变化等。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科学实验。
五、教学措施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游戏、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要注意实验安全,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科学学习中有所收获。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第1课让我们从观看开始一、教学目标1.认识各个感受器官,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点。
2.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看,能依据观看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看,并能描述观看过程和观看结果。
3.意识到观看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
初步树立爱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预备教师预备:水果刀、西瓜一个。
分组材料:橘子(自带或提早预备)。
三、教学重点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看,并能描述观看过程和观看结果。
四、教学难点意识到观看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认识各个感受器官,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教师出示西瓜:“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西瓜,老师带来西瓜可不只是给你们吃的哦。
本节科学课我们就来观看那个西瓜,了解它是一个什么样的西瓜。
2.板书“观看西瓜”。
二、活动一观看西瓜1.“那个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如何样明白的?”用眼睛看:我们发觉了那个西瓜的专门多特点。
那个西瓜还有专门多隐秘,我们还能够什么方法呢?2.指导学生观看西瓜分别让学生上讲台来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同时耳听,说说观看后的发觉。
(师指导学生有序地展开观看活动,整体看形状、颜色、花纹等,用手摸一摸表面,轻敲时听声音;由外向内,看颜色、看组成部分;闻气味、尝味道,描述西瓜的模样,为今后买西瓜时选择好瓜积存感性体会。
)3.指南车教你选择西瓜小密招:(课件出示图片)一看瓜皮:花皮瓜类,要纹路清晰,深淡分明,西瓜纹路整齐确实是好瓜。
颜色最好挑青绿色,不要雾雾白白的。
二看瓜藤:瓜藤若是直直的一条线,就不要,但若是卷曲圈起来的,就专门甜。
三看瓜脐:瓜脐越小越好,相反的,瓜脐越大皮越厚,越难吃。
四摸瓜皮:用手指摸瓜皮,感受瓜皮滑而硬则为好瓜,瓜皮粘或发软为次瓜。
五听声音:听起来沉闷且带有震动感,表示已成熟,水分充足。
发出“嗒、嗒”声的是生瓜。
湘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整体介绍与解读
学探究的重要过程
一、怎样落实新课标要求
ß 2.科学探究
ß (1)以活动为载体。 ß (2)和知识相联系。
1.1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 轻重、厚薄、颜色、表面粗 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10.1识别眼、耳、鼻、舌、 皮肤等器官
一、怎样落实新课标要求
ß 2.科学探究
(1)以活动复杂的人体
找不同
找相同
教学建议
1.根据实情,可两个物体的比较, 降低活动难度。如 红、绿三棱柱木 块各一个,找不同和相同;红色圆 柱体和红色长方体各一个,找不同 和相同。
2.比较轻重和软硬,可先行出示材 料,在看的前提下,学生会有所比 较。之后教师提示:“还有哪些方 面是我们用眼睛比较不出来 的?”“有什么好办法帮助我们?”
有亲和力的“人物”引导学生在科学的海洋中遨游。
二、怎样编出教材的特色
ß 1.以重演科技史,凸显教育价值。
二、怎样编出教材的特色
ß 1.以重演科技史,凸显教育价值。
二、怎样编出教材的特色
三、教学建议
ß 1.把握小学生心里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 习科学的兴趣。
ß 2.加强教学组织,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ß 3.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ß 4.明确观察要求,落实观察能力培养。
一、怎样落实新课标要求
ß 4.科学、技术、社会 与环境:
ß 课文渗透
ß 从科学技术与日 常生活的联系
ß 科 学 技 术 与 社 会发 展的联系
ß 人类与自然和谐 相处
一、怎样落实新课标要求
ß 4.科学、技术、社会 ß 活动体验 与环境:
ß 从科学技术与日 常生活的联系
ß 科 学 技 术 与 社 会发 展的联系
二、选择什么工具作为学习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读湘版小学科学教材--------
谈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训练
科学探究是人认识事物的基本科学方法之一,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目前,科学课的教学中大家都把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提到很高的位置上,都十分重视学生对探究过程经历的教学。
但是由于没能做好对学生最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得有一部分课则形成了学生自由、自主的循其过程的走场。
只见其表,未见其里。
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
达到科学探究教学的真正目的。
其实,这一科学过程应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活动过程。
其活动是保证支持科学探究的真正落实的基础。
我们从科学探究过程的分析中,不难发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活动主要包括,获取科学事实和进行逻辑思维这两项外部和内部的动手、动脑活动。
学生的这种外部和内部的活动是交融在一起发生的。
表一
探究过程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验证结论
思维活动过程质疑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概念
创新思维
动手活动过程获取事实获取事实获取验证事实
当我们创设一定的情境导入新课时,学生在我们创设的情境中获取了,一个引发他们质疑思维的事实,从而提出了问题。
在后来教师的演示实验中,或是学生在提取生活事实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这些事实,对照他们已建立的原有概念体系中的某一概念,演绎出对问题的一种新的解释方法,提出他们自己的假设。
怀着对自己假设是否成立的极高兴趣,学生在验证实验中发现了他们所需要的事实;或是在资料的查询过程中接受前人已获取的事实。
在这些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新的概念。
并及时纳入他的原有的概念体系中。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支撑科学探究过程的具体教学活动,即是指导学生正确获取有用的、科学事实。
在所获取事实的支撑下进行有序的逻辑思维。
最终达到概念认识的结果。
完成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大小,不光表现在对科学探究程序的熟悉程度。
而更重要的则应表现在经历过程中获取科学事实,根据所获取事实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大小。
教师的教学设计则应从这两项最基的能力训练着手,去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要把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真正提高,就要从提高学生获取事实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只有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的过程落到实处。
湘版小学科学教材,比较重视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训练,通过提高学生基础能力把学生科学探究训练落到实处。
从该套教材的整体结构上,(见表二)就不难看出,教材对学生训练的重点主要包括两部分,即获取科学事实的能力训练,和逻辑思维的训练。
这两部分重点训练内容又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结构为:
三年级重点训练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这是学生直接获取事实的最基本方法。
是基础。
在这一训练中并伴之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开展的分类、比较、描述等思维活动的训练。
重点经历发现式的探究过程。
四年级时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教材提出对学生进行间接学习的方法,通过资料的查询,直接获取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间接学习获取事实的方法。
让学生经历接受式探究的学习过程。
在这一阶段,教材较大量的安排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考察、调查、资料查询、阅读等活动。
通过具体的活动训练学生获取事实的能力。
五六年级则以训练学生推理的思维能力为主。
分别训练学生如何在已有概念认识的基础,演绎出对问题新的解释方法---提出假设;在活动中如何进行归纳演绎过程的制定;对所获取的事实如何进行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训练。
使学生学会如何在已获取的事实中进行合理的思维,学会对质疑的事实提出问题,在已有的认识中对问题提出新的假设结论,在验证的事实中判断假设结论的正确与否。
表二
当学生经历了四年的科学课学习后,科学探究在学生的学习中不再是一座架空的桥,学生已掌握了过桥的本领。
湘版教材的设计思路,很值得赞赏。
小学生还要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