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初中物理8下--《9.1二力平衡》word教案 (7)

合集下载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二力平衡 教案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二力平衡 教案

9.1 二力平衡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了《物体的运动》和《力》之后,进一步解答力与运动关系必须理解的一节课,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的重点。

它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该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学生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压强及浮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为高中学习多力平衡以及力矩的平衡铺垫。

再次,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活动,可以有效提高科学探究的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经过第八章《力》的知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受力分析能力和作图能力,,这些都为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让他们在有序的引导下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培养善于合作的意识。

也有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平衡状态。

(2)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3)学会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感受实验、归纳的科学方法。

(2)通过分析与讨论生活中的平衡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小组实验中互相配合,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2)通过利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激发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力平衡条件及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解决问题难点:探究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二力平衡条件。

五、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多媒体演示:动化演示拔河比赛中的一个场景2.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某一时刻,两个体格悬殊的队员,使绳子保持静止不动?3.教师陈述:要解答这个问题,今天开始共同学习二力平衡,(引出新课教学)(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二力平衡的概念[多媒体演示]:1、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2、停泊在海面上的航天测量船3、匀速上升的潜水艇4、缓缓降落的“神舟”飞船返回舱。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二力平衡 精品教案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二力平衡 精品教案

9.1 二力平衡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状态.2.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并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教学重难点: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并会应用二力平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自学与交流(一)二力平衡的概念1.观察与思考请你在认真观察教材中图9-1的基础上思考下面的问题:图中的物体各处于怎样的状态?它们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仿照示例填写下表.2.二力平衡条件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保持______或________,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________状态.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________状态时,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相互________,简称________.3.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1)猜一猜我们已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那么两个力的三要素满足了怎样的关系时,这两个力才能平衡呢?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计与进行实验①如图甲所示,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细线的两端挂钩码,使两个拉力的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当两个拉力大小相等时,小卡片处于静止状态;当两个拉力不等时,小卡片由静止变为运动.表明两个力要平衡,大小必须_________.②如图乙所示,用手向右拉住小卡片,把两根细线都挂到左支架的滑轮上,此时两个拉力的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不相反,一松手小卡片将做加速运动.与①相比较可知:两个力要平衡,方向必须________.③如图丙所示,用手使小卡片旋转一定角度后再用手捏住,此时两个拉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一松手小卡片会发生转动,与①相比较可知:两个力要平衡,必须作用在________上.④在小卡片处于平衡状态时,用剪刀将小卡片一剪两半,钩码和半张卡片会向两侧掉下去.表明两个力要平衡,必须作用在________物体上.说明:在上述实验中,小卡片受到两边线的拉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实质是在三力作用下平衡,但由于重力比拉力小得多,所以重力可忽略不计.2.二力平衡的条件请你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并阅读教材P63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自行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的条件:当作用在________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且作用在________上时,两个力才能平衡.(三)二力平衡的应用阿迪力在钢丝上行走时,他受到的________力和____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这两个力的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且作用在________直线上.四、展示点评l、下列运动的物体中,受力平衡的是 ( )A.自由下落的苹果吧 B.加速上升的火箭C.沿斜面匀速下滑的木块 D.减速行驶的机车2、悬挂着静止不动的电灯,受到的重力是4 N,则电线对电灯的拉力是________N,方向_________.3、用50 N的力水平向右拉一重200 N的物体,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与拉力相平衡的力是________力,其大小为________N,方向________.五、达标检测4.下列物体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A.刚开始发射时的火箭 B.沿光滑斜面滚下的小球C.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 D.水平公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的汽车5 、一辆重1.5×104N的“东风日产”牌小汽车,当它以60 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 2 000 N.那么汽车受到的阻力为________N;当它停在水平路面上时,它受到的支持力为__________N.六、教学反馈(反思)。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一、二力平衡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一、二力平衡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一、二力平衡一、教学内容1. 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 力矩平衡的条件:力的乘积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3. 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物体能够保持平衡。

2. 新课导入:介绍二力平衡的定义和条件。

3. 讲解:详细讲解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4.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解决。

六、板书设计1. 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2. 力矩平衡的条件力的乘积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在桌面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力为5N,方向向东;另一个力为6N,方向向北。

请判断这两个力是否能使物体保持平衡,并说明理由。

2. 答案:这两个力不能使物体保持平衡,因为它们的方向不相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二力平衡条件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解释。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三力平衡的条件,并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们需要明确二力平衡的定义。

二力平衡指的是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下,能够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1二力平衡 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1二力平衡 教案

9.1、《二力平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内容: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力与运动》第1节二力平衡,本节内容由二力平衡的概念、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它的应用三部分组成。

首先通过学生观察实际现象,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引出二力平衡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讨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再通过学生的自主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时力的三要素应满足的条件,最后通过练习掌握如何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思路编排符合初中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认知规律,其中通过实验,在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的过程中,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并促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充分体现了物理学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

力学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本节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后面学习浮力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也做好了思路和方法上的准备。

因此,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2.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平衡现象,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3)了解二力平衡条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对大自然探索的欲望。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策略:通过猜想假设、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难点: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策略:通过实际应用,举例说明等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达到掌握的目标。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观察,热衷于动手实验。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1二力平衡18-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1二力平衡18-苏科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力与运动第一节二力平衡》教案【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能力。

②认识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状态;通过实验探究,自行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二力平衡条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时间】( 1 学时)【教学手段】分组实验讨论【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视频《过山车》,感受过山车带来的紧张与刺激,体会奇特的运到和里的关系。

(二)学习与互助1.自学内容一:P62活动9.1观察与思考;阅读P62第三自然段自学方法:(1)观察下图,分析图中物体各处于怎样的状态?(A)云南大理的自然奇观—叠石 (B)训练场上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 (C)摩托车比赛飞速经过弯道的车手(D)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国宝宋瓶 (E)在青藏高原上匀速行驶的列车 (F)上海港匀速吊起的货物其中处于静止状态的有,处于匀速直线状态的有。

(填序号)物理学中把物体保持或做运动称为平衡状态。

(2)观察下图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停在马路上的汽车①以上物体都处于状态②对图中的电灯、运动员、汽车进行受力分析,并用力的示意图表示。

(互帮显示板)归纳:上述物体在个力作用下,处于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二力平衡。

释疑:2.内容二:P63活动9.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方法:(1)猜想:①这两个力的大小,②这两个力的方向,③这两个力的作用点在,④。

(2)器材:带滑轮的木架、细线、钩码若干,硬纸片(重力较小,可忽略不计----释疑)、剪刀。

(3)设计方案:A、由于决定二力平衡的因素有多个,所以设计实验时要注意用方法来研究。

B、探究猜想①:这二个力大小相等方案:控制方向相反、作用点在同一个物体上、两力在一条直线上,改变力的大小。

改变方法:左、右挂不同的钩码。

(释疑)探究猜想:方案:控制、、,改变改变方法:。

(4)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发现:二力平衡的条件:当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方向,且作用在上时,两个力才能平衡。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教案9.1二力平衡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教案9.1二力平衡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9.1二力平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的第9章第1节,主要讲述了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二力平衡的定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2. 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3. 二力平衡的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保持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定义和条件,能运用二力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条件的记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讲台、黑板、粉笔、绳子、重物、气球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绳子、重物、气球等)、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二力平衡的现象,引发学生对二力平衡的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二力平衡的定义、条件和应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

3. 演示:进行一些实际的演示,如用绳子悬挂重物,让学生观察和体会二力平衡的现象。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随堂练习,如判断一些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二力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主要包括二力平衡的定义、条件和应用。

七、作业设计(1)一个悬挂在绳子上的重物。

(2)一个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本。

(3)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自行车。

(1)一个重2N的物体悬挂在绳子上,如果绳子被拉力为3N的力拉扯,物体将如何运动?(2)一个自行车以2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如果骑车人的力与阻力相等,自行车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吗?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二力平衡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二力平衡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 二力平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二力平衡》。

本节课主要讲述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2. 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3. 学会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4. 了解二力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够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二力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的理解,以及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运用,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二力平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天平、绳子、木板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天平平衡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天平能够保持平衡?学生可能会提到天平两边的重量相等,教师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天平两边的重量不相等,会发生什么现象?从而引出二力平衡的概念。

2. 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些关于二力平衡的例题,如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如何判断这两个力是否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5. 实际应用: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吊车吊起重物的原理,让学生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二力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二力平衡条件:1. 大小相等2. 方向相反3.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4.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应用:1. 吊车吊起重物2. 人体保持平衡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如果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那么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一、二力平衡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一、二力平衡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一、二力平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的第一节——二力平衡。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运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 能够运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以及如何运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平衡尺、钩码、细线、滑轮组等。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平衡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平衡,引出二力平衡的概念。

2.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平衡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二力平衡的条件。

3. 讲解和演示: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演示,详细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并引导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原理。

4. 练习与应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如测定物体的重心、设计平衡尺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二力平衡概念:……条件:……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二力平衡的条件。

3. 运用二力平衡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测定物体的重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掌握了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并能运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三力平衡、四力平衡等更复杂的平衡问题,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同时,可以尝试运用二力平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平衡尺,测定物体的重心等。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 二力平衡 教案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 二力平衡 教案
(3)学生讨论交流
4、随堂反 馈练习
练习安排
1、完成p64 www
2、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一、二力平衡的概念: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二力是平衡的。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同体,等大。反向 、共线
三、二力平衡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
备课组长审核签名:年级主任复核签名:
2、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提出问题:二力平衡时,这二个力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猜一猜:提示;从力的三要素考虑
思考:
(1)小卡片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2)在什么情况下卡片处于平衡状态?
(3)在什么情况下卡片不平衡?
实验1、在塑料板两边的细绳套上挂不等重的钩码。放开塑料板,它将。如果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放开塑料板后,它将。由此可以得到:要使两个力相互平衡,两个力的大小必须。
实验2: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将塑料板稍微向下移动,使两力方向并不相反。放开后,塑料板将。待塑料板 静止时,两力的方向。由此可知:要使两个力相互平衡,则两个力的方向。
实验3:在塑 料板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钩码,并将它扭转一个角度,两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塑料板将 。
待塑料板静止后,两力的细绳怎样?
9-1二力平衡教案
课题
二力平衡
主学
目标
(1)知道什么是二力 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 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进一步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二力平衡的物理意义。
难 点:二力平衡的探究及其应用。
(2)学生阅读课本P62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 《9.1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 《9.1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9.1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平衡状态与二力平衡的概念,能列举生活中处于平衡状态和非平衡状态的物体;2.通过探究,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3.能运用二力平衡知识解释用弹簧测力计的测量摩擦力和重力的原理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重难点】重点:1.通过分析讨论,建立“平衡状态”与“二力平衡”的概念;2.通过探究,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难点:探究二力平衡条件过程中的具体环节,及其背后的思维建构。

【学习过程】一、课堂引入小游戏:———托尺子,挑战10秒钟!一只手掌摊平,米尺立于掌心,看能否让米尺坚持10秒钟不倒二、平衡状态和二力平衡1.提问:这四个物体分别处于什么运动状态?静止的“飞来石” 匀速直线前进的火车匀速直线上升的货物摆动的小球★当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1)提问:静止的飞来石和匀速上升的货物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请在书上作出它们的受力示意图。

★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相互平衡,简称二力平衡。

(2)提问:摆动的小球摆在最高位置时,受到哪些力的作用?3.提问:回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处于平衡状态。

4.引入并介绍“神奇的轨道”(即气垫导轨),让学生观察并知道,打开气泵后,滑块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即近似处于平衡状态。

三、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1.根据生活经验猜想,两个力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相互平衡?(1)大小的关系?方向关系?(2)是否要在一条直线上?是否需要作用在同一物体上?2.如何利用盒子中的实验器材,证明你的猜想?(1)以什么物体为研究对象?(2)以什么物体来提供拉力?(3)如何让一个自然下垂的钩码对卡片提供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引出定滑轮)(4)如何将这些线支撑开,并解放操作人员的双手?(引出铁架台)(5)学生操作:按照讨论后的方案,搭建实验装置。

3.提问:和否根据完成的实验装置,验证刚刚同学的猜想?4.设问:老师也搭建了一套装置,却看不出“力的方向相反”以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特点,请问这是为什么?(选用了小铁片,小铁片自身重力较大,相对于钩码提供的拉力大小,不可忽略不计)5.如果仅仅满足三个条件,两个力还能相互平衡吗?如何进行一一验证?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线力的作用点验证“大小相等”不相等相反同一直线同一物体验证“方向相反”相等相同同一直线同一物体验证“同一直线”相等相反平行同一物体验证“同一物体”相等相反同一直线不同物体6.学生分组操作,完成后请三小组上台交流自己关于前三项验证的做法。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一、二力平衡教案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一、二力平衡教案设计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

2、通过实验探究,自行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3、了解二力平衡条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3、能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树立用探究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3、通过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现象看本质的科学素养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衡状态、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的应用难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分组讨论、多媒体、科学探究、师生互动4.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实验引入)活动一: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力请学生展示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将物体挂在竖直弹簧测力计下端,静止时的示数就等于物体的重力)教师设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物体的重力吗?生答:是拉力。

那么,为什么此时的示数就等于物体的重力的大小,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学习我们今天的内容。

【新课讲述】:1、平衡状态:PPT展示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图片:1静止的花瓶,2吊车匀速移动货物,3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请同学们分组分析讨论这些物体的受力情况,在运动状态上有什么相同点。

组长汇报讨论情况:运动状态不变得出: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平衡状态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了解平衡状态后,让同学们举教室中平衡态得例子,强调是否匀速都是平衡态举摩天轮的例子让学生辨析,从而强调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才是平衡态。

2、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八年级物理下册 9.1 二力平衡教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9.1 二力平衡教案 苏科版

一、二力平衡【教学设计】本节教材从观察实际现象切入,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进而引申到讨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

接着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二力平衡时力的三要素应满足的条件。

本节课有三个重要环节:(1)结合生活中许多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情况给出什么是平衡力;(2)在分析一些物体受力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归纳出二力平衡的条件;(3)在平衡力和二力平衡条件概念的基础上,学会根据运动状态分析力的情况和根据受力情况判断运动状态.由于本节课的内容应用较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多结合实际生活来理解本节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就会有非常清晰的思路,以免学生把平衡力和二力平衡的条件混为一谈,也可为学习下一节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法上采用边提问,边实验,边讨论,边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教学中结合一个个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使学生领会提出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有序地进行观察、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状态;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活动,自行总结出二力平衡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二力平衡条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难点:二力平衡条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教具、学具、实验器材】两端带有滑轮的木板、小车或卡片、细绳、钩码(3或4个相同的)【课前研究(学习)的问题】1.注意观察并分析吊着的电灯、地面上的课桌、匀速下降的降落伞、匀速行驶的火车等一些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的同时学会总结一些问题,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调查生活中有关平衡力的相关现象及一些常见的应用,并做好在课堂上发言的准备。

保留板书第二节二力平衡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八年级物理下册 9.1二力平衡教案 (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9.1二力平衡教案 (新版)苏科版
介绍实验仪器: 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 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对于学生的设计给出评价和补充,学生理解实验步骤。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最后归纳 二力平衡的条件。
练习课件图片:静止的电灯, 放在桌面上的书本,在平直道路是做匀速运动的汽车,匀速下降的降落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分析平衡态的受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由验证二力平衡条件培养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难点
学生认知结构中建立二力 平衡条件 的过程;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环节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备注
引课
录像片段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 的火车、匀速步行的学生、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
提出问题:上述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和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否受到外力?请你再举出几个静止和做匀速直线的物体,分析它们 受到的力。
由上面学生举出的例子定义平衡状态。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 力互相平衡。
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
二力平衡
课题
二力平衡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

技能
1、对于平衡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 的概念。
2、认识到 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也能够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过程与
方法
1、在探究实验中处理实验数据,并从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中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状态变化的原因。
2、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举例 生活中常见的静止现象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现象,分析受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9.1二力平衡教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9.1二力平衡教案(新版)苏科版

二力平衡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物理初二下苏科版9.1二力平衡教学设计7

物理初二下苏科版9.1二力平衡教学设计7

物理初二下苏科版9.1二力平衡教学设计7【一】教材分析教材对日常生活中特别熟悉的两幅图片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的讨论引入,以生活素材为基础,表达从生活走向科学,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过程,通过实验操作和对比观看让他们在观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并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本节包括力的平衡的概念、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问题。

【二】学情分析力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差不多积存了一定的经验,但二力平衡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时有一定的困难。

对那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学习,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合作交流、自我发明来实现知识的建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特点,通过学生自己进行具体的实验作为知识的载体,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时能够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二力平衡,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白二力平衡的意义,能说出二力平衡时,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能说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以及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缘故。

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观看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通过观看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进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二力平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善于观看,敢于发言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9.1二力平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9.1二力平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9.1二力平衡一、教学目标1.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

2.掌握二力平衡的判断条件。

3.能够解决简单的二力平衡问题。

二、教学内容1.二力平衡的定义和判断条件。

2.二力平衡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1.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

2.掌握二力平衡的判断条件。

3.能够解决简单的二力平衡问题。

四、教学难点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的判断条件解决复杂的二力平衡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所学的力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2. 概念讲解(1)介绍二力平衡的概念:当两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使得物体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时,称为二力平衡。

(2)讲解二力平衡的判断条件:对于一个物体,如果在它上面和下面两个方向的力之和相等,并且在左右两个方向的力之和也相等,则称为二力平衡。

3. 计算方法(1)使用简单的数学模型讲解二力平衡的计算方法。

(2)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运用二力平衡的判断条件进行计算。

(3)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练习。

4. 练习与巩固(1)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

(2)随堂检测,检验学生对二力平衡的理解和掌握。

5. 拓展与应用(1)通过实际例子(如吊桥、平衡天平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应用二力平衡的概念。

(2)设计一些拓展题,让学生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归纳与总结(1)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课堂作业设计几道课堂作业题,要求学生应用二力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二力平衡的概念、判断条件和计算方法,通过讲解、演示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二力平衡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好。

但是在讲解计算方法时,部分学生存在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的练习和巩固。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9.1二力平衡》word教案 (7)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9.1二力平衡》word教案 (7)

一、二力平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知道最简单的平衡是二力平衡。

(2)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3)了解二力平衡条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

(2)通过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积极参与活动设计与探究,在交流与讨论中养成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二、设计思路:首先通过举例、看图介绍平衡状态、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概念,再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时可采取原来平衡进行破坏,由什么原因导致不平衡来得到若要平衡应该怎么样,得出二力平衡条件,再通过实验、举例分析得出物体受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施教策略: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条件施教策略:采取原来平衡进行破坏,由什么原因导致不平衡来得到若要平衡应该怎么样,得出二力平衡条件,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教学难点: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怎样运动?突破策略:复习力的作用效果,先弄明白怎样就叫运动状态改变,再通过举例分析得出。

四、教学资源:铁架台(两个)、定滑轮(两个)、钩码、细线、小卡片、剪刀。

五、教学设计:(3)举例:静止的汽车受哪些力的作用?分析补充得出: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强调:“或”是指两者之一,“保持”说明不是瞬间状态。

2)复习漂浮、悬浮条件,指出浮力等于重力的原因。

(4)演示:手拿粉笔头静止,松手,观察粉笔头的运动。

分析:1)不计空气阻力,在松手后粉笔头受什么力的作用?2)粉笔头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由静止变为运动,由慢变快)3)指出运动状态改变的几种形式: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快到慢;慢到快;运动方向改变。

八年级物理下册9_1二力平衡教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9_1二力平衡教案苏科版

二力平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了解认识平衡力和二力平衡(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解释物理问题教学难点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教学器材:PPT课件、木块、带滑轮的长木板、细线、勾码、卡片、滑轮、吸盘、纸团(或蓝球)等教学过程【板块一:初步感受力与运动存在联系】师:同学们去过恐龙园吗?生:去过。

师:走进恐龙园,我们可以感受到各种运动项目带来的惊险和刺激。

其中过山车是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

请大家跟随老师的镜头一起体验过山车的惊险与刺激!(播放视频)生(观看)师:玩过恐龙园过山车的同学请举手(提问举手的同学)你能说说视频中过山车经历了怎样的运动过程?生(独立思考):匀速爬升、翻转、(加速)俯冲、减速、停止…师:最初过山车靠什么爬升到第一个坡顶?生:牵引力师:其实,过山车这些奇特的运动与力有着密切的联系,让我们动手动脑一起探究本章力与运动的奥秘吧!【过渡】师:和过山车一样,自然界中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大多很复杂,为了便于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让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

【板块二:通过几个实例了解平衡状态、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概念】师:观察几个实例中物体各处于什么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远动状态或加速状态等)?它们分别受哪些力的作用?(1)、(师展示)静止在手指上的玩具老鹰处于怎样的状态?受到哪些力?生(观察、独立思考):静止重力、支持力(2)、(PPT展示)匀速起吊的货物处于怎样的状态?受到哪些力?生(观察、独立思考):匀速直线运动重力、拉力(3)、(PPT展示)静止悬吊在绳子上的钩码处于怎样的状态?受到哪些力?生(观察、独立思考):静止重力、沿绳子方向的两个拉力(4)、(PPT展示)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处于怎样的状态?受到哪些力?生(观察、独立思考):匀速直线运动重力、支持力、牵引力、阻力师(PPT再现上述4个实例):玩具老鹰、货物、钩码、火车此时所处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二力平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知道最简单的平衡是二力平衡。

(2)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3)了解二力平衡条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

(2)通过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积极参与活动设计与探究,在交流与讨论中养成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
谐,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二、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举例、看图介绍平衡状态、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概念,再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时可采取原来平衡进行破坏,由什么原因导致不平衡来得到若要平衡应该怎么样,得出二力平衡条件,再通过实验、举例分析得出物体受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施教策略: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条件
施教策略:采取原来平衡进行破坏,由什么原因导致不平衡来得到若要平衡应该怎么样,得出二力平衡条件,
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
教学难点: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怎样运动?
突破策略:复习力的作用效果,先弄明白怎样就叫运动状态改变,再
通过举例分析得出。

四、教学资源:
铁架台(两个)、定滑轮(两个)、钩码、细线、小卡片、剪刀。

五、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举例或看图9-1,引出平衡的话题,从而引入新课。

复备与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