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q-高等教育心理学--论述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镜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观察法:指责责任的生活情境中直接过程被试点外部行为表现,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优点是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真实自然;缺点是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的能力和心理因素影响,并且观察者较被动。

3.角色:是指个人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相应当社会身份合社会地位,并按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4.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队增加影响学生学习行为何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有一般教育效能感个人效能感。

5.教学反思:是指一增加大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优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6.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而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7.教育机智:是指教师队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一位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即使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

8.教师威信:是指教师教育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队学生杂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度影响力。

9.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0.认知策略:就是关于如何使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和解决问题动一般性方法。

11.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与规则。

12.学习策略: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达一切活动。

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容的范围广。

13.分散思维:指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

它具有三种基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

14.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

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心理学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一)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是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改变人的思想行为的一切活动。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影响下一代的一种社会实践。

(二)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教育心理学(狭义):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自然与社会科学,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的本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高教与普教的区别◆教育任务不同:高教专业教育,普教基础知识教育。

◆教育对象不同:高教大学生,普教中小学生。

◆社会职能不同:高教有三个职能: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包括教学研究和本专业的理论研究两方面);三是直接为社会服务。

普教一般不具备这些社会职能。

◆培养方式不同:高教在让学生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前提下,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领域,在学习中学会发现和创新。

普教一般是传授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讲授的一般都是已成定论的东西。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高与专)的教育心理学。

研究的对象是二十岁左右的大学生。

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和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

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三、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出版。

桑代克是“科学教育心理学之父”。

四、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一)高等教育心理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自然真实,主观性大、数量有限、代表性差。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界说高等教育学,就是研究在高校院校这个特定的情境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与行为问题的学科。

具体来说高等教学要研究来自大学生方面的心理问题,包括在高等教育条件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一般特点,教学的心理过程,大学身过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能力,形成品德、个性以及个别差异等问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也要研究来自大学教师方面的心理问题。

包括大学教师本身的心理素质、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以及因材施教等心理问题。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学校教学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特色是“高”与“专”高:是指高级,规定了学校的层次和培养人才的规格。

专:大学教学的专门化和专业化。

培养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为重点。

还要探索人类的未知领域。

(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戏那个是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四)高等教育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1、教学中教的比重逐渐降低,学的比重逐渐增加。

2、教学上由传授法向指导法转化。

3、校内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三、高等教学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二)高等学校学习心理研究(三)高校教育、自我意识及群体心理等方面研究(四)高校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研究四、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是培专门人才的教育,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高等教育心理学则是反映高等教育特点的教育心理学分支,它充分反映了高等教育的本质。

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对于高校教师至少具有一下几点重要意义:1、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师资水平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第二节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追溯教育心理学一词1531年最早出现在西方学者琼·魏维斯的著作中。

高等心理学简答及论述 卢晓忠 张积家版本 超实用,

高等心理学简答及论述 卢晓忠 张积家版本 超实用,

简答及论述高等教育的功能1文化传承功能2文化选择功能3文化批判功能4文化创造功能##论述:高校教师的心理(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高校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角色,他们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知识的创造者,教育和教学是高校教师的主要活动,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都要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大学生学习的规律,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高校的好的育人效果取决于高校教师和大学生质监良好的相互作用。

高等的教育,教学效果=f(高等教师,大学生,教育和教学的情景)即高等教育教学效果是高校教师、大学生和教育、教学情景的函数,只有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环境,才会取得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依据个人实际情况来讲,让学生喜欢听课,就必须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的教学具有自己的特点。

根据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多少,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中心型和以学生为中心型,前者教师讲课充满激情,言语表达妇幼感染力,教师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后者教师讲课言简意赅,更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因此,教师的教学风格只有同学生的学习风格相适应,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1精心组织授课内容,包括下述内容:a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b一开始上课就呈现教学内容的大纲c尽量以明确的步骤或阶段呈现教学内容d不断复习,促进知识的巩固2明确解释,包括以下内容a使用学生熟悉的例子或类比,举多个例子说明一个知识点b提供不同水平的解释,保证优等生和差生都能理解学习内容c一次讲解一个主题3用你的热情感染学生,即要做到a向学生说明课程的重要性,强调学习本省的价值,不要使用考试会考到的或这是必须学习的内容等理由b与学生保持眼神的交流c调整自己的语速和音量。

高校教师的教育心理1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2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3如何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4如何协调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高校教师的教学心理1如何根据大学生认知规律来组织教学,呈现教学内容,促进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3如何培养大学生高水平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电子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电子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极为密切。

教育教学的开展是基于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同时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要促进受教育者心理的发展。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师要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仅要了解教育教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也要理解这些规定和要求背后的真正意图,这样才能保证教师能够有效地执行这些规定,不折不扣地实现教育要求。

心理学对教育的支持:1.心理学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知识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行为选择的基础2.心理学有关心理发展、认知与学习的研究结论是构建科学教育教学观的基础3.心理学有关个性差异的研究是因材施教的基础4.心理学关于群体的社会心理研究为学校与班级管理提供了依据5.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课后思考题: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领域包括:异常心理学、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神经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精神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区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等。

应用领域包括:临床心理学、辅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法医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健康心理学、预防心理学、工业及组织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等。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主要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一)心理动力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方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

在学校的情景下,有关学习的动机、兴趣、需要和世界观构成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系统,存在于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主导动力。

(二)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心理过程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

(三)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者更长的时间。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等教育与心理学的关系:这一部分主要探讨高等教育和心理学之间的交叉领域,包括高等教育中涉及的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等。

2.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这一部分主要阐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即高等教育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心理现象和问题。

研究任务在于揭示这些心理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并探讨其解决策略。

研究方法则涉及到实证研究、实验设计、调查研究等。

3.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这一部分主要关注高校教师的心理特点、发展规律及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包括教师的人格特征、心理健康、专业发展等方面。

4. 大学生心理:这一部分主要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包括认知发展、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我意识等。

5. 高校课程与教学心理:这一部分主要探讨高校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习策略等。

6.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部分主要关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

7. 高校组织文化与领导力:这一部分主要探讨高校组织文化与领导力的关系,包括组织文化的形成、发展与变革,以及领导力在组织文化中的作用等。

8.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前沿与展望:这一部分主要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问题进行探讨,包括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国际化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心理学等。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十分广泛,涵盖了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些内容,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老师没具体划范围,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1、选择题 2、名词解释 3、简答题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操纵自变量,以考察,二就是潜在发展水平。

儿童经过自己努力与她人帮助,可以从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

智力性格、等方面统合起来得认识,从而作出:“我就是个什么样得人”,“我应该成为怎么样得人”,“我会成为什么样得人”得整能得较为持久得变化。

三个方面:①学习就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得变化为标志得;②学习引起得行为变化时能够持. 加涅得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动作技能、态度)②奥苏贝尔学习分类(接),要学习得全部内容或多或少就是以定论得形式呈现给学习者得,不需要她们任何形式得独,只呈现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得过程,独立地得出结论,找到解决问题得答案。

(根据学习进行方式分为接受学得有关观念适当地联系起来了。

包括三种形式:表征学习、,,只能形成文字符号得表面联系。

(根据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得关系:个体在激,如果之后伴随着强化物,那么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得概率就会增加。

所以,在这种条件反射中,重要得不就是。

,继承了桑代克得连接说,提出了对心理学影响巨大得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基础上得学习理论,为教育心理学作出了突出得贡献。

(包括动物实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原理)。

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强化)与消极强化(负强化)。

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得、不愉快得)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强化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与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马祖人与动物得基本生理需要,能直接起强化作用,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

二级强化物事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得强化性质,如考试分数、得行为方式。

,动机过程)动机就是人们行为得直接原因;③动机总就是指向一定得目得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获得成功得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研究和教师的教学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内心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个性心理则是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

教师角色是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它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监控能力则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包括从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到自觉、敏感性逐渐增强和迁移性逐渐提高。

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技能、自信心等特征。

心理发展则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研究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

研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生的研究是狭义的研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人类的研究是广义的研究,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研究的特征则包括计划性、间接性和高效性。

格式塔派研究理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1.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2.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等。

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1. 大学生认知发展-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处于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大学生的记忆发展特点:记忆容量增大,记忆的目的性增强,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记忆的敏捷性和持久性提高。

2. 大学生情感发展-大学生情感的特点:丰富性和复杂性、稳定性和波动性、强烈性和文饰性。

-大学生的爱情观:正确认识爱情,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3.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自我认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自我体验的丰富性和波动性,自我控制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增强。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有效控制自我。

三、大学生的学习心理1. 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和职业定向性。

-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学习过程的探索性和创新性。

2.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分类: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直接性动机和间接性动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3.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四、高等学校教师心理1. 教师的角色-知识的传授者。

-学习的指导者。

-教学的组织者。

-学生的榜样。

2. 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专业技能:教学技能、教育机智。

-专业情意: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

3. 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既包括人的心理和行为,也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但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主。

2、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

3、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4、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他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6、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冯特,意识结构为研究对象,基本的心理元素,研究构成要素。

7、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S-R)公式来表示,这是早期的行为主义,也称为“古典行为主义”。

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被称为“新行为主义”。

8、格式塔式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9、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注重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和动机、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他提出了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

10、认知心理学:1967年,奈赛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特指信息加工心理学。

11、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强调人的善性自我实现及个性差异。

12、进化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受达尔文关于自然选择进化论的影响。

13、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作出科学的描述(知其然)、解释(知其所以然)、预测(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会出现某种反应)和控制(指导)。

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作出描述,最高目标是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控制。

1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与教育心理学既具有共性,又具有独特性。

15、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16、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高等专业性教育,它具有“高”和“专”的特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总结

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3.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4.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5.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6.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包括一系列的反应动作和活动。

7.★学习——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是指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

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

8.强化——使个体反应的频率增加的一切安排。

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强化物。

9.★正强化——是指由于某一刺激的出现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

10.★负强化——是指由于某个刺激的消除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

11.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12.同化——即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

13.知识——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14.★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其提取线索是有意识的,因而是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一般通过记忆获得,也叫记忆性知识。

学习陈述性知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语义。

15.★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指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具体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其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因此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高等教育心理学要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要点总结

第1章绪论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学校的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最鲜明的学科特征是交叉性。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折分支学科(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

(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主体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

(4)高等教育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和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心理依据。

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2)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3)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心理(4)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心理(5)高等学校的德育心理(6)高等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一)客观性原则:是指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即根据心理学现象本来面貌来研究其本质、规律和机制,遵循客观性原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二)系统性原则:是指研究心理现象时应把人的心理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加以综合考虑,这样才有可能把握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本质及其必然联系。

系统性原则主要表现在:(1)整体性(2)层次性(3)动态性(4)组织的适应性。

(三)实践性原则:也可称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从教育实践的需要出发,研究的课题应青海湖于实践,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四)道德性原则:是指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实验手段和方法能促进被试心理的良性发展,特别是对于人类被试而言,这是研究中必须遵守的一条原则。

(五)发展性原则,也称为创新性原则。

6、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量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7、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1)有助于高等学校教师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2)有助于高等学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性特点(3)有助于高等学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二)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1)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2)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中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3)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三)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胜任能力(1)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2)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四)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五)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2)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3)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P1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量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P1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意义在于(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胜任能力;(4)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5)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P14、定义:教育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心理现象和规律,研究这些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就是教育心理学。

P1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P15、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含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学校教与学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教育心理学是通过考察教与学过程中人的行为来研究其心理的。

P26、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P2这一定义包含三层含义:第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第二,在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是活动的主题、行为的承担着,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关注的焦点;第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P37、教育心理学最鲜明的学科特征是交叉性。

它是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它是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交叉;它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交叉P38、教育心理学是19世纪的政治、经济、教育与心理科学发展的产物。

P49、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研究室。

P410、冯特的学生霍尔创办了《教育研究》杂志,称为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P4卡特尔的贡献在于拓为教育心理学培养了大批人才,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就是他的学生之一。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66闭,名词解释)P4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高校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P6-7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10).有关教育心理学的其他问题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P12-13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3).问卷调查法4).个案分析法7、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心理学在其中有什么作用?论述,重点。

P2~3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1)明确教学目的n激发学习动机n树立行为目标n掌握学习内容2)分析任务n知识的准备n能力的要求n实现的步骤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n心理发展水平n知识能力水平n个体差异n需求差异n动机强弱4)设计课程n合适的教材n适当的教法n理论讲授n实践环节n课外练习n考试要求5)教学n学生的学习n老师的教学n教学互动n教学相长6)评价n心理学提供测量工具n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n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8、心理学在教学中作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

n举例分析n详见教材P2。

第二章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1、心理发展概念P17(66闭,名词解释)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完整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完整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2分×4〕;分析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4,其中理由解释占3分〕;简答〔8分×3〕;论述〔16分×n〕;案例分析〔用学过的理论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一、名词解释1大学生心理开展:指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2学习动机:指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

3建构性学习:指通过新旧知识经历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知识意义的理解过程。

也即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历之间的反复双向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经历构造。

4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到达成功的一种在推动力量。

5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展*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职业倦怠:指个体对压力反响缺乏适当的应对策略而产生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病症。

7心理挫折:指个体趋向既定目标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8心理安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顺利适应和妥善处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以及对周围人或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0社会角色:指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二、思考题1、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p05 p08(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到达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人脑发育的根底上开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响。

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了现实。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完整版)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完整版)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完整版)1、大学生心理发展是指大学生在入学到毕业期间所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了各种因素,如社会、学术和个人因素。

这些因素会影响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2、研究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学生研究活动的心理动因和倾向。

研究动机是学生研究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影响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成就。

研究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个人自身的兴趣和需求,外在动机是指外部的奖励和惩罚等。

3、建构性研究是指通过新旧知识和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知识意义的理解过程。

研究者通过不断地反复、调整和重构知识结构,来建立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

建构性研究强调研究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需要研究者积极参与研究过程。

4、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因。

成就动机是人们对自己认为重要、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实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成就动机可以促进个人的研究和发展,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心。

三、XXX1、什么是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指个体通过各种方式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

情绪调节可以通过认知重构、情境调整、行为调节等方式来实现。

情绪调节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什么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包括了自我认知、自我价值感和自我形象等方面。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主观看法,它可以影响个体的情感、行为和社会关系等方面。

3、什么是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从社会环境中获得的各种支持和帮助,包括了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实质性支持等方面。

社会支持可以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减轻个体的压力和负担。

四、论述题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的研究和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时,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来应对。

因此,大学生应该重视心理健康,采取积极的心理调适策略来保持心理健康。

首先,大学生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绪论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绪论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绪 论
这是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的绪论部分。通过本课程,你将了解高等教育心理 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以及学习本课程的关键和推荐参考书籍。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 论和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课程内容
学习心理学的概念、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动 机心理学。
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总结
本课程的特点和优势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教师更好地应用心理学知识于教育实践中。
成功学习本课程的关键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并及时复习。
推荐相关参考书籍
《教育心理学导论》、《高等教育心理学教程》等。
认知心理学
研究人类思维、记忆和 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人格心理学
研究个体的性格特征和 行为表现。
动机心理学
研究人类行为背后的动 机和驱动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1
教学方法与评价
探索适合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效的学生评价。
2
学习策略与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
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课程安排
每周一次的授课,包括课堂讲 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
心理学的概念及其意义
1 心理学的定义
研究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2 心理学的对象
包括学习、认知、人格和动机等面的研究。
3 心理学的意义
帮助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促进个体的健康和发展。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学习理论
研究学习的过程和机制, 如条件反射和认知学习。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教师:三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人才的专业人员。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

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心理差异:指心里的个别差异或个体心理的差别性,即一个人在其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起来的不同于他人的、相对稳定的个体心理特点。

人格:指个体内在心理在行为上的倾向性,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气质:指个体内在的不以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而转移的,稳定持久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使全部心理活动染上个人独特的色彩能力: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智力、知识技能、实践三个要素构成。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认知风格: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

是在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等信息加工过程中个体所偏爱的、习惯化了的倾向和方式。

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地、间接地反应。

反映着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改造从而产出思想产品的能力。

模像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言语直观:指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即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变式: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就是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1、(重点)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对高校教师而言,必须具备对学生、教育影响过程和自身行为这三方面信息的处理、调空与改造能力。

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不仅有助于提高这三个方面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心理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是教育的起点和依据,是教育的前提。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学习和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加深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

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

大学时期是个体智力发展走向成熟的一个时期。

大学生思维的辩证性成分增强,创造性程度提高,能够更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思维活动。

通过学习和了解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高校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合理地进行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

在大学阶段,个体主动关注自我,处于自我的探索和确立阶段,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稳定,容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

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高校教师可以把握大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培养其良好的社会技能。

第三,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

大学生的认知、人格和社会性发展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对高校教师来说,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差异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

二、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从宏观而言,主要包括教学的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四种主要的变量在一定程度上,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取决于对这些变量和过程的操纵和控制能力。

第一,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第二,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

第三,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

三、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第一,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教室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能否正确的认识其角色及其重要性以及能否胜任各种角色,直接关系到教室权威的建立、师生关系的改善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还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例如,了解教学过程的规律,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了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有助于高校教师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通过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通晓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常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已是高校教师的重要任务。

第一,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第二,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

第三,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的手段。

2、论述大学生的思维发展的特点:P34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况的、间接的反映,它是认知(智力)的核心因素。

大学生的思维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从思维的特性来看,其独立性、合理性和灵活性明显增强。

大学生思维结构的变化最能体现他们思维发展的特点,具体如下:一、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辨证逻辑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孤立、静止、片面到对立统一)。

形式逻辑思维是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联系的抽象统一事物反映。

在青少年时期,个体虽然已经掌握了某些辩证思维的方式,但形式思维仍占据优势地位。

研究者认为,“中学阶段只是辨证思维出现、形成和迅速发展并逐渐趋于占优势的阶段,而不是其成熟阶段,”“辨证逻辑思维能力的更完善的发展要到大学阶段才能出现”。

大学生辨证逻辑思维的迅速发展与高等学校的教学密切相关。

大学生形成逻辑思维的发展与辨证逻辑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前者为后者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者的发展可以促进前者的进一步发展。

就大学阶段的思维发展任务来说,应着重发展大学生的辨证逻辑思维,同时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形式逻辑思维。

二、在常规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

首先,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其次,大学阶段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最佳阶段。

此外,高等学校也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是以各种认知活动的某一方面作为其对象或对其加以调节的认知或者认知活动。

大学生对思维的元认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他们能直接思考自己的认识活动,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认知过程及其活动方式。

(2)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情绪活动都充满兴趣,能进行较深刻的反思。

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思维与他人思维的不同,对自己思维的认识更急客观。

(3)大学生不仅懂得规则的内容及意义,而且能够认识的到规则的规则,能够在头脑中比较在现实中无法比较的规则,对运算进行运算,由法则推导出法则。

3、论述大学生的能力差异。

P66由于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受到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每个人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这主要表现的能力的类型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上。

1能力类型差异(1)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划分。

有人擅于模仿,有人擅于创造。

(2)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划分。

大学生在这三种能力上各有不同。

(3)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划分。

一般能力指顺利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特殊能力指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2能力水平的差异。

(1)智力水平的学科差异,不同专业大学生在智力发展的整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智力各要素方面存在差异。

如文科学生在语言领域发展水平高于理科学生,而理科学生心算方面要高于文科学生。

(2)智力水平的性别差异。

从智力发展整体水平看,男女大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智力各要素看,存在性别差异。

男大学生在心算、相似性、填图和积术图案等智力测验明显高于女生,而在背数、译码等测验中低于女生。

大学生的能力差异教育。

1针对大学生的能力类型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

主要途径和方法可归纳为:教育、实践和勤奋。

教育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实践对能力特别是特殊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勤奋是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大学生能力发展的内因。

教师应发展他们的潜在能力、知其所长,引其所长,把不同层次的能力同不同形式的培养方式结合起来。

2针对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法上因人实教。

(1)采用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分成小目标,小目标又分成相互联系的学习单元,学生学习完一个单元合格后进入下一个单元。

(2)采用个别指示教学方式,根据学习者能力、学习情况准备教学和教学媒体,根据学习结果设计个别指导的内容和程度。

(3)个人化教学系统(PSI)。

将课程分成许多独立单元,设置学生辅导员。

(4)计算机辅助教学。

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不断进入教学过程,为更好适应个体差异的教学提供了新手段。

4、论述:如何有效促进大学生学习迁移?P148-151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知识激增的时代,同时也进入了加速知识淘汰,知识更新的时代。

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旧知识正被迅速淘汰,而新知识和信息又不断产生出来,这给人们学习活动带来很大的压力。

按“为迁移而教”进行教学,学生当前的学习应该对他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较大的帮助,因此,学校教学活动中应该想方设法促进学习迁移的实现。

研究学习的迁移的实践意义主要是在教学中促进学习迁移为了使大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运用迁移规律,掌握理想的迁移方法,积极地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一、掌握有关的原理与规则相同要素说认为,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是因为两种学习中存在共同的成分,知识之间,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和相同的原理就是产生迁移的重要条件。

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创造了条件。

即前面的学习能为后继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基础,后继的学习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前面的学习。

此外,应注意学习情境与日后应用情境的相似性。

越相似,越有助于学习的迁移。

因此教学中应尽量为学生设置与实际情况相似的情境。

另外还要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考虑到实际应用情境中的种种情况,如模拟教学就是这一原则的具体应用。

二、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为了促进原理或规则的教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原理,让他们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其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原理或规则的迁移这是训练的有效方法。

概括化水平越高的知识就越能够反映同类事物间的共同特点和规律性联系,与具体事物的联系就越广,因此适用性就越大,也就越能够顺利迁移。

学生独立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也是影响迁移的重要因素。

分析概括能力越高越有利于迁移。

教师应该:适当练习题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原理,使大学生在练习理解基础上运用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引导自己总结概括归纳,达到有效迁移。

三、让学生学会学习有效的学习经验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从而对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指导对迁移有重要影响,向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可以明显地提高学习迁移的效果。

教师要善于把对学生的指导与学生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减少探索的盲目性,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真正把握学习方法,从而使学习方法产生最大的迁移效果。

四、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定势使人们倾向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这种倾向性本身就是一种活动经验。

这种经验对学习和解决新课题既有积极作用,即正迁移,又有消极作用,负迁移。

教学中应注意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同类课题的方法,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能力,防止定势的干扰。

实际教学中既要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具体方法,又要变化问题,具体分析问题,防止定势的消极作用。

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一种具有综合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复合体,又是具有动力特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对学习迁移有重要影响。

心理状态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干扰作用。

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学习既有满腔的热情和信心,又有适当的焦虑和思维活动的紧张度。

这样有助于迁移的实现。

相反会出现负迁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创设环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避免不良情绪等消极心态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5、论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P175通过学习动机的培养,使大学生产生了学习的需要。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它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