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讲义08.6
传播学讲义全文版
传播学概论导言一、传播学研究什么?信息是一种传播材料。
(施拉姆)信息是减少不确定性的事物或因素。
(申农)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活动之中。
社会信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息、讯号和知识的总称。
社会信息含有社会意义。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的传播机制和沟通效果的学问。
第一章、传播的定义、类型与历史第一节“传播”的含义1、如何理解Communication2、本课对“传播”的界定传播是人们利用符号并借助媒介工具沟通社会信息并产生某种效果的活动和过程。
(1)传播活动的主体是人;(2)传播的工具是符号;(3)传受双方都是积极主体,相互作用;(4)传播会产生社会效果。
第二节传播的类型(1)自我传播(内向交流):I—ME之间(2)人际传播(人际交流):(3)群体传播:(4)组织传播:(5)大众传播:*大众媒介作用突出,影响力巨大。
*传者是个组织机构。
*受众数目庞大,背景复杂。
*传播效果多样化。
(6)跨文化传播:(7)计算机网络传播:第三节传播的历史1、符号的产生:语言;文字2、古代典籍著作的流传,譬如:*《吠陀》(Veda,智慧),公元前1500年以前;*《亡灵书》,公元前400年以前;*《圣经》;*《周易》,《论语》,《道德经》;*《对话录》、《理想国》(柏拉图);《形而上学》、《工具论》(亚里斯多德);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传播史。
3、大众媒介的形成与发展*传播媒介是承载与传输信息的物理形式。
*大众媒介(Mass media)是指向社会大众传播传播信息的媒体及媒介组织。
可分为:印刷媒介、电子媒介。
*约公元105年,蔡伦发明造纸术。
*约450年,中国发明雕版印刷术;最早的印刷媒介出生于中国。
*约1040年,毕升发明活版印刷术。
*现存最早的印刷图书——《妙法莲花经》,印于公元684年-705年间,吐鲁番出土,日本藏。
*西方第一本印刷书,1456年印的《圣经》,德国美因茨市的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
它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探索传播现象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如信息传播的特点、要素、模式、效果和方法等。
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新闻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在现今信息时代,传播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对我们认知现实、掌握信息、提高素质和与世界互动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下是对传播学概念、理论等方面的一些探讨。
一、传播学的概念和历史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的一门学科,也可以说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解释和理解信息传播现象,同时也可以指导实践,在效果和成效方面加以优化。
传播学的理论内容非常广泛,它包括信息传播的模式、要素、机制、效果、过程等许多方面。
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中各种形式的信息传播行为,如口头传播、书面传播、视觉传播、互联网传播等。
关于传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传说中的普罗米修斯火种传播、莫西法·孔戴尔的烟火传播等。
但是它在现代社会中真正被学术界所关注,始于20世纪初,随着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兴起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传媒学作为传播学的重要分支,在过去几十年里也迅速发展,从最初简单的对媒介行业的描述,到现在精细的分析媒介影响的因素和机制,以及媒介对公众认知的影响。
二、传播学的理论内容传播学的理论内容可以分为五大方面:传播信息的特性和内涵、传播过程的要素和模式、传播动力的机制和原理、传播效果的评估和影响因素、传播技术的应用技巧和方法。
1. 传播信息的特性和内涵传播信息的特性包括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及时性等。
这些特性直接关系到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效果。
传播信息的内涵则包括信息的质量、量、种类、形式、语言、目的和意义等。
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传播信息的内涵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2. 传播过程的要素和模式传播过程的要素包括传播者、信息内容、媒介和接收者四个方面。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决定了信息的传播效果。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前提)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传播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的。
传播学概论讲稿1[5篇模版]
传播学概论讲稿1[5篇模版]第一篇:传播学概论讲稿1浙江警察学院备课纸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同学们:大家好!我们都是老熟人了,自我介绍就免了。
不过,在上课之前,我先提几点上课的要求。
一是纪律。
我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能遵守最基本的课堂纪律,当然,和综合大学的课堂比起来,同学们的纪律性绝对是杠杠的,不过,我还是希望同学们课堂上尽量不要和周公交朋友,当然,我也尽量不把课上成催眠曲,不给周公同志送资源。
二是自由。
大学课堂应当是自由的课堂,是不同思想不断碰撞的课堂,我说的不一定是正确的,你的看法也不一定没有道理,希望同学们能放开想象力,能积极提问交流,有任何问题,你随时可以举手打断我,我不怕你们的问题为难我,我更怕连为难的机会同学们都不给我。
三是勤快。
我记得在你们刚进校的专业介绍会上,高主任送了你们几个字,其中一个就是“勤”字,勤动手写写文章,勤动眼看看书籍,勤动脑思考问题,勤动嘴提问交流,勤上网关注信息……俗话说天道酬勤,换句话说,勤字和你的成绩有着直接的联系。
接下来说说我们的课程。
教材你们都拿到了,传播学概论是我们的专业基础课程,后面我们要上的新闻发言人、舆情引导等课程都会用上里面的一些理论。
既然是概论就是偏理论的东西,一旦说到理论,就和枯燥、乏味、单调等等词汇有所牵连了,当然,大家也别想得太难过,到底这门课好不好学,我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留点悬念比较好,要不然这接下来的一学期也太难过了。
我们的教材使用的是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第二版,11年出版的,对于传播无处不在的、时时翻新的传播学而言,时间上算不得新鲜,但是,就传播理论而言,已经很久没有更新的、更有权威的新的传播理论诞生了,我们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沿用的还是那些经典的传播学理论,所以单纯从这方面来说,时间还是可以的。
而且,这本书写的还是很有水平的,应该说这本书刚出来的时候是国人编写的教材里面最好的,当然,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浙大新闻系的一位教授说的,内容比较全面,有系统性,有一定的深度,也有一定的可读性,我建议大家还是抽时间好好看看。
传播学概论讲义
传播学概论讲义第一章传播的含义第一节传播定义从古代汉语来看:说文解字傳播《北史·突厥传》: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强调传递、撒播。
从英文词根来看:•拉丁词根:Communication: Communis分享,共有•印欧词源:Kom—moini 共同,交易,交换•强调交流、双向。
从西方学者的定义来看:•分为四种:•1.影响说传播是传播者有意识地影响他人的劝服行为。
–“传播就是某个人传递刺激以影响另一些人的行为的过程。
”•——霍夫兰等1953年•以上定义强调了传播者传递信息的目的性和影响性,把传播目的的实现和受者行为的改变看作是一切传播的基本特征,忽视了有些信息并非是向人们有目的的施加影响的事实。
2.反应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各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映。
定义在强调传播的广泛性和受者反应的必然性的同时,抛弃了传播的社会性和受者的能动性。
3.互动说•传播是把互不关联的事物联系起来的过程。
•强调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通过信息传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性。
但是人类传播毕竟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一来一往的信息互动,而是一种复杂的多向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4.共享说•传播是传受双方对信息的共同分享。
–“我们在传播的时候,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我们想努力共享的信息,思想或态度。
”•——施拉姆•定义强调了传播者与接受者对符号的共有性和共享性,但没明确指出:传受两者要“分享的是含义,而非符号”。
因为“同一个符号对两个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或者对一个人有意义,对另一个却毫无意义。
”关于传播定义的异同•相同点:•1、传播是一个过程,不能被任意孤立起来。
•2、传播是相互作用的。
要重视传播过程中的语境。
•3、传播是象征性的。
Sign 强调signifier(能指)和signified(所指)之间的关系。
不同点•1、社会活动–赞成的人将它视为一种社会工具,人与人之间关系形成的基础。
我们不单是寻求传播,相反,我们是在传播过程中做具体的事情。
《传播学概论》各章要点归纳第二章
《传播学概论》各章要点归纳第二章第二章传播学的兴起学术源流学习指导:本章是第一章的继续,主要是了解传播学的历史。
重点在五个奠基人和两大派别。
第一节传播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概念:1.构成独立学科的必要条件(选择):自觉性、一般性、系统性、科学性。
问答:1.传播学为什么首先诞生在美国?现代西方各国中,美国为最发达。
在传播和传播研究领域也不例外。
理所当然地成为传播学的诞生地。
(1)媒介背景传播机构或媒介,最初是以报纸的面目出现的。
由此实现了新闻性传播活动的独立化、职业化。
17世纪末,美国出现报纸;20世纪后,创立了最早的广播电台。
它拥有美联社、合众社等著名通讯社。
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利用和研究,就成为美国各界的急近而重大的课题。
从政治角度看,报纸的作用愈来愈大。
从经济角度看,媒介的作用主要有:一方面,传播大量经济信息,特别是广告。
一方面,为各种企业服务的媒介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企业。
从社会角度看,媒介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充实了人们的余暇。
一方面使色情、煽情性信息的大肆泛滥。
这就逼迫学术界给出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美国人最早、最强烈地感受到“传播”的莫大威力,因而率先萌生了对其追根究底的愿望。
(2)学科背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的美国,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适宜开展科学研究的沃土。
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纷至沓来。
这里培育出一大批新思想、新学科。
由此奠定了传播学的学科基础。
第二节多科性边缘学科的特色一、问答1.简述传播学的形成和学术渊源较确切地说,传播学是19世纪末以来逐步形成的,在20世纪40年代粗具规模。
这克服了其他说法的不足:①新闻学可视作传播学的前身。
引起人们对“传播”高度重视的契机,是新闻事业即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
②众多相关学科为传播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学术渊源:①行为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宣传学、新闻学、人类学、语言学、符号学等。
②信息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数学、统计学等。
传播学概论(简版)
媒介帝国主义、文化霸权、受众商品化等。
3
批判学派理论在传播学中的应用
揭示传播现象背后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探究 传播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功能主义理论
01
功能主义理论
强调传播在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探究传播与社会系统的关系。
02
功能主义的主要观点
传播对社会系统的维系、整合和适应功能。
03
播进行研究。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提 出了传播理论,并开始了系统
的传播研究。
传播学的学科特点
01
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 语言学等多个领域。
02
它注重实证研究和理论构建相结合,强调对传播现象的深入 分析和解释。
03
传播学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传播问题,旨在提高传播效果和改 善人际关系。
跨文化传播的机遇
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 合,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 间和机会。
技术创新与传播学的融合发展
技术创新对传播学的影响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手段 也在不断变化,对传播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融合发展的机遇
技术创新与传播学的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传播学理论 的创新和实践应用,为信息传播提供更多可能性。
和规律。
05
CATALOGUE
传播学的未来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 内容海量,对传统媒体造成冲击 ,对传播学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
机遇
新媒体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丰富 的数据和案例,有助于深入探究 信息传播的规律和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的挑战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点总结一、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传播现象和传播过程的学科,它以人类社会中的交流和信息传递为研究对象,涉及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传播方式。
传播学源自美国,最早由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者提出并形成系统。
传播学早期着力于新闻媒体和广播电视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信息传播、国际传播、组织传播等多个领域。
传播学不仅研究传播现象和传播过程的规律,还关注传播技术和传播效果,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二、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起源期、形成期、创新期和多元化发展期。
起源期是指传播学的初期阶段,以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为代表,主要研究新闻、广播、电影等传播媒体。
形成期是指传播学逐渐形成学科体系,以50年代至70年代为代表,出现了以拉斯维尔·麦尔等人为代表的传播学重要思想和理论。
创新期是指传播学不断发展和变革的时期,以80年代至00年代为代表,出现了符号学、认知传播学、后现代传播学等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多元化发展期是指传播学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展,以21世纪至今为代表,涉及更多的领域和内容,传播学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和综合化的趋势。
三、传播学的主要理论1. 传播效果理论:传播效果理论是传播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研究传播对接受者的影响和效果。
代表作品有拉斯维尔·麦尔的“媒介感染”理论、保罗·拉托尔的“媒介是信息”论等。
2. 传播过程理论:传播过程理论是研究传播的过程和方式,主要关注信息的传递、接受和加工过程。
代表作品有沙农与韦纳的传播模型、宾厄姆的媒介效应理论等。
3. 传播媒介理论:传播媒介理论是研究传播媒介的作用和影响,主要关注媒介的特点、功能和效果。
代表作品有麦尔的媒介感染理论、哈维洛克的媒介地域理论等。
4. 传播符号理论:传播符号理论是研究传播符号的含义和作用,主要关注符号的符号化、解码和再编码过程。
代表作品有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墨特的符号交互理论等。
传播学概论辅导(每章的归纳和总结)
第一章导论学习指导:本章是《传播学概论》全书的引论,重点在于了解传播学的关键概念、学科概况及学科背景。
第一节根植于人类生活的传播现象一、概念: 1.1964年,拉扎斯菲尔德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
2.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二、问答: 1.传播的定义大致分为哪三种类型:答:①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这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
施拉姆认为:“今天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 ②强调传播是意图地施加影响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③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一、概念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答:第一,按信息传、受的范围大小,传播学可分为五个研究层次,即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二,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可分为三个研究层次:理论,模式,研究方法(定量、定性)。
第三,按不同领域划分纵向或横向的研究层次和研究重点。
纵向研究主要有:古代传播思想的整理与分析,近现代传播事业的演变等。
横向研究有:信息系统——研究与信息处理有关的理论和技术性问题等。
第四,传播学研究可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个层次。
3.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4.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选择&填空1、米德的象征性社会互动理论认为自我是主我和和客我的统一,什么是主我客我?(选择)象征性互动理论:把人看作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做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象征性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主我与客我的统一:米德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就是伴随着意义的传播活动而形成的。
自我是“主我”和“客我”的统一,前者是个人的主体意识,后者是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
“客我”意识只有通过与他人的意义交换(即传播)才能得到。
“客我”和“主我”的对话和互动形成统一的社会自我。
自我的形成是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主我:主观意愿之我客我:社会期待和社会建构之我人内传播是主我和客我的交流,最终呈现“现实之我”2、地球村的概念是哪一个传媒理论家提出的?M.麦克卢汉1967年《理解媒介:人的延伸》3、传播学通常把社会传播分为哪5个类型。
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4、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1644年出版的一本《论出版自由》小册子中提出出版自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
5、美国传播学者哈特把传播媒介分为哪三类?示现的媒介系统、再现的媒介系统、机器媒介系统。
5、动物对信息传播行为和人的本质有何不同(1)动物的信息传播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其能力更多地取决于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基因,而不是后天的系统学习(2)动物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的过程,而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
一句话,动物传播只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被动的适应,而不能成为对自然界和自身进行能动的、创造性改造的因素。
6、集合行为中主要的信息传播形式是什么集合行为中主要的信息形式是流言。
7、什么是组织,组织的定义填空为实现共同目标,有明确的角色分工、从事协作行为的有指挥的人群体系。
8、传播流研究三部曲是哪三部扎拉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择》(1944年出版)、卡兹等人的《个人影响》(1955年出版)、罗杰斯等人的《创新与普及》(1962年出版)9、传播的模式是对传播活动的什么与外部联系的一种图示化描述。
传播学概论讲义
傳播學概論講義(PPT版)第一章傳播的含義第一節傳播定義從古代漢語來看:說文解字傳播《北史·突厥傳》:傳播中外,鹹使知聞。
•強調傳遞、撒播。
從英文詞根來看:•拉丁詞根:Communication: Communis分享,共有•印歐詞源:Kom—moini 共同,交易,交換•強調交流、雙向。
從西方學者的定義來看:•分為四種:•1.影響說傳播是傳播者有意識地影響他人的勸服行為。
–“傳播就是某個人傳遞刺激以影響另一些人的行為的過程。
”•——霍夫蘭等1953年•以上定義強調了傳播者傳遞資訊的目的性和影響性,把傳播目的的實現和受者行為的改變看作是一切傳播的基本特徵,忽視了有些資訊並非是向人們有目的的施加影響的事實。
2.反應說傳播是一個有機體對於各種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映。
定義在強調傳播的廣泛性和受者反應的必然性的同時,拋棄了傳播的社會性和受者的能動性。
3.互動說•傳播是把互不關聯的事物聯繫起來的過程。
•強調了傳播者與受傳者之間通過資訊傳播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雙向性。
但是人類傳播畢竟不是一種簡單意義上的一來一往的資訊互動,而是一種複雜的多向的資訊交流與溝通。
4.共用說•傳播是傳受雙方對資訊的共同分享。
–“我們在傳播的時候,是努力想同誰確立共同的東西,即我們想努力共用的資訊,思想或態度。
”•——施拉姆•定義強調了傳播者與接受者對符號的共有性和共用性,但沒明確指出:傳受兩者要“分享的是含義,而非符號”。
因為“同一個符號對兩個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義,或者對一個人有意義,對另一個卻毫無意義。
”關於傳播定義的異同•相同點:•1、傳播是一個過程,不能被任意孤立起來。
•2、傳播是相互作用的。
要重視傳播過程中的語境。
•3、傳播是象徵性的。
Sign 強調signifier(能指)和signified(所指)之間的關係。
不同點•1、社會活動–贊成的人將它視為一種社會工具,人與人之間關係形成的基礎。
我們不單是尋求傳播,相反,我們是在傳播過程中做具體的事情。
00642《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备课讲稿
第一章导论学习指导:本章是《传播学概论》全书的引论,重点在于了解传播学的关键概念、学科概况及学科背景。
第一节根植于人类生活的传播现象一、概念:1.1964年,拉扎斯菲尔德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
2.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3.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二、问答:1.传播的定义大致分为哪三种类型?①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这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
施拉姆认为:“今天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②强调传播是意图地施加影响—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③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
2.人类社会的传播现象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和人类文化史,社会发展史并存的,传播是一种社会行为,它的产生与发展是由来已久的。
3.传播活动的演变过程?①传播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与信息交流的推进而不断发展与完善的;②人类社会的传播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却是多通道,多样化的。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一、概念1.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社会学科。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传播学概论 重点
传播学概论1、信息〔1〕广义的信息概念: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在这个概念下,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心的东西都是信息。
〔2〕信息的构成: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传播学所关注的是人类的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指的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c.香农认为,所谓信息就是在人们需要进展决策之际影响他们可能的行为选择之概率的物质—能量的型式。
从功能角度看,信息是具有帮助我们消除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功能并影响着我们选择或不选择某种行为概率的一种度量。
〕2、传播〔1〕概念: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行为。
〔2〕库利的传播观:传播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开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与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3〕传播的实质: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4〕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与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5〕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行为。
3、符号〔1〕符号是信息意义的外在形式或物化载体,是事物表述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根本要素,其功能是携带和传达意义。
〔2〕符号的构成:符号分为信号和象征符两大类。
〔3〕符号的根本功能: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
4、意义〔1〕概念: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2〕符号与意义的关系:符号是意义的载体和表现形态。
5、象征性社会互动〔1〕象征行为①含义: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这种象征行为通常通过使用象征符来传达象征意义实现。
象征符是具有双层意义的符号,第一层是符号的字面意义,第二层如此是符号的类比或联想意义。
传播学概论全套精品课件
( (1)传播学派1、 (2)传播学派2、 (3)批判学派1、 (4)批判学派2、 (5)经验学派,
(1)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论, (2)内容分析法、 (3)控制实验法, (4)抽样调查法, (5)问卷调查法。
(1)传播学
(2) 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
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广泛,主要有三大分支:大众传播学,人 际传播学和组织传播学,比重最大是大众传播学。它的前身 是新闻学。主要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 研究对象的五大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受众研究,媒 介研究,效果研究。
2019/2/27
3
( (1)传播学、 (2)传播学研究、 (3)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 (4)传播学在中国、 (5)传播学学科定位, (6)传播结构、 (7)传播模式、 (8)传播的意义、 (9)符号与传播、 (10)信息与传播。
(1)受众、 (2)受众的信息接触动机、 (3)受众对信息的选择与接收、 (4)受众分析理论、 (5)受众的媒介参与, (6)传播者、 (7)传播者的传播任务、 (8)传播媒介、 (9)把关人、 (10)传播者的权利。
(1)大众传播、 (2)大众传播的目标、 (3)广告、 (4)媒介、 (5)舆论, (6)大众传播效果、 (7)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8)传播效果与态度改变、 (9)劝服、 (10)传播效果理论; (11)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 (12)“培养”理论、 (13)“知沟”理论、 (14)沉默的螺旋、 (15)议程设置, (16)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 (17)传播体制、 (18)深层控制、 (19)控制类型、 (20)规范论。
2019/2/27
13
②、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美 国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 广泛的群众基础。1870年全国 只有160所公立中学,到19世 纪末已增加到6000所以上;在 1880-1900年这20年中,美国 全国增加了近150所高校,公 共图书馆达到9000座,藏书量 超过4500万册,文盲率1880 年是17%、1900年是11%、பைடு நூலகம் 20世纪40年代下降到8%。
传播学概论——精选推荐
传播学概论课程大纲☐第一讲传播学史☐第二讲人类传播的演进☐第三讲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第四讲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第五讲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第六讲传播媒介☐第七讲大众传播的受众☐第八讲传播效果参考书目1、《传播学是什么》,陈力丹,北京大学出版社2、《中外传播学名著导读》,郭建斌、吴飞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3、《传播的观念》,陈卫星著,人民出版社4、《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编,复旦大学出版社5、《传播学概论》[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陈亮、周立方、李启译新华出版社6、《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著陈德民叶晓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E·M·罗杰斯著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8、《麦克卢汉精粹》,何道宽译,南京大学出版社9、《传播与社会影响》,塔尔德著,何道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0、《解读大众文化》,费斯克著,杨全强译,南京大学出版社传播学学术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当代传播》、《传媒观察》、《新闻界》等等第一讲传播学史The History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一、传播学的诞生二、传播学的学术渊源三、四大先驱者和奠基人四、传播学引入中国的影响和意义一、传播学的诞生(一)人类早期对传播的思考例1:荀子:“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例2:柏拉图的“洞穴”传播学的诞生有其基本前提条件。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1)传播业的独立和兴盛;(2)学科的发展(二)传播学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孕育于20世纪上半叶,形成于20世纪中期,首先诞生在美国。
1、政治:美国的政治生活;两次世界大战。
2、经济:广告的发展;大众传播业的发展。
3、社会: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4、学术: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政治学、符号学、语言学等;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概论参考书目●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张国良主编:《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邵培仁:《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美)施拉姆(W. Schramm),波特(W. E. Porter):《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一、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传播学是研究传播的科学,人对社会性活动的需求产生了各种传播活动。
人类传播活动可以分为:自我(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
自我(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
人类传播的演进与发展可以分为: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
二、本章重点:1、传播学是研究传播的科学。
2、传播的定义。
3、传播活动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4、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它探讨的基本问题。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传播一、几种关于传播起源的假说:●传播是人类的一种社会行为。
传播体现了人的社会本质,是社会性的行为。
通过传播,人类才成为社会关系中真正现实的人。
使得人根本区别于动物的是劳动,劳动需要协作,协作则使各种人类传播活动成为必需。
传播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因素。
●劳动说●“汪汪”派●“唱歌”说●归结到一点,还是人对社会性活动的需求产生了各种传播活动。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传播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断发展,在其内容、广度、深度以及物质载体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并反过来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传播的内涵●commute v。
经常长途往来(尤指乘火车上、下班)●She commutes from Cambridge to London every day。
她每天乘火车上下班,来往于剑桥和伦敦之间。
●communal adj。
全体共用的,共享的(held in common)●com+mun (公共)+al→公共的●community n。
社区,集体(the people living in one place)●commun (公共的)+ity(状态)→公共状态→社区,社会●communicate v。
传送信息,沟通(make sth known)●com+mun (公共)+ic+ate→大家共有→交流●派生词:communication n。
act of communicating传播学中所使用的“传播”一词,是英语communication的对译词。
英语中的communication 源自Communicatus和Communis,15世纪以后逐渐演变成现代词形。
其含义包括“传达”、“通信”、“会话”、“交流”、“交往”、交通、参与、共同、分享、等等。
汉语中传播最早是分开使用的,即“传”、“播”。
古代的“传”意义非常广泛,不仅指上对下的信息传通,也可以指下对上和平级之间的信息传通。
“播”原意是播种。
因此,信息中的“播”应该是在大范围内进行的。
“传播”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史·突厥传》:“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但是总的来说,传播一词在古代使用并不广泛。
在现代汉语中,传播一词使用十分广泛。
基本含义是指事物的广泛散布。
到20世纪初,“传播”一词作为理论语言愈来愈多的使用。
一些学者自觉地将传播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
三、传播的定义●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例如,美国著名传播学家W·施拉姆认为:“我们在传播的时候,是努力相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我们努力想…共享‟信息、思想或态度。
”●交流说——强调“传播”是有来有往的、双向的活动。
例如,美国学者J·霍本认为:“传播即用言语交流思想。
”●着眼点不在“结果”,而在“过程”。
●影响(劝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欲对受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
例如,美国学者J·露西和G·彼得森认为:“传播这一概念,包含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全部过程。
”●符号(信息)说——强调“传播”是符号(或信息)的流动。
例如,美国学者B·贝雷尔森认为:“所谓传播,即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主要媒介……所进行的符号的传送。
”四、传播的类型●两种分类●二分法——即分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
这里的着眼点是传播的技术、手段。
●五分法亲身传播:以人体自身为媒介、尤以语言为主要手段、而以表情和动作等为辅助手段的传播方式。
大众传播:以机械化、电子化的大众媒介即报刊、广播电视等为手段的传播方式。
●五分法——即分为自我(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
以传播的范围、规模(即参加者的多少、空间的大小)为着眼点。
其排列自左至右,由小到大,呈现“<”的趋向。
第二节人类传播的演进与发展一、口语传播时代●克罗马农人已经开始说话。
这是人类生理成熟和实践丰富的结果。
大约距今35,000 年前,语言开始形成。
随着人类语言能力的成熟,以及实践的需要,人类的语言越来越丰富、完善,创造出了更多的表现方式。
口语传播方式的到来,对人类传播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意义●首先,使用语言符号进行传播,使得人类用语言概念进行思维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适应世界的能力也相应地得到提高。
●其次,语言可以记忆、传送、接收、理解的信息,在其复杂性、精确性以及容量上远远超出了符号和信号所能达到的程度。
●第三,口头语言直到今天仍然是最常用、最基本、最具有灵活性的传播手段。
●局限:近距离——时空限制、记录性较差。
二、文字传播时代●人类学会将声音和所指对象分离开来,产生了语言。
之后人们又学会了将声音同发出声音的人分离开来,就产生了文字。
●人类早期的壁画、雕刻都可以看作是文字的前身。
但是用图画传递信息过于复杂化和非规则化,因此,便产生了系统的文字。
●其次,人类使用语言进行传播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语言出现以后,人类文化积累和发展的速度加快。
●另一方面,人类使用语言之后,可以更有效的观察自己生存环境并且进行分类,通过吸取信息作出各种决定,组织自己的社会互动并且把自己的经验传播给他人。
●大约5,000年前,世界若干地方开始出现文字发明。
如两河流域、埃及、中国等地。
●文字发明的第一步就是将已经有的图画符号一标准化、抽象化和规范化。
●公元前4,000年,古代两河流域和埃及出现了将图画象形化、表形化的文字,即最早的象形文字。
●大约5,000年前,世界若干地方开始出现文字发明。
如两河流域、埃及、中国等地。
●公元前1,700年,居住在波斯湾以北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用每一个符号代表一个具体声音,而不是一个观点、事物和概念。
这种文字只需要少量符号代表组成音节的声音。
这是文字从表形走向表音的进步,是人类传播发展的重大突破。
●后来,出现了字母表音文字。
公元前1,200年左右,希腊发展出了人类第一套完整的字母文字系统,并且连续使之简化、标准化。
后来在罗马得到了进一步改进。
●大约3,500年前,我国古代的殷朝出现了甲骨文。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10万多篇,单子近5,000个。
甲骨文已经是有着严格规范的文字,有象形、形声、假借的区别。
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是记录当时人们农业、畜牧业的状况。
意义:●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进步历程中最具有意义的成就之一。
●它弥补了口头语言时空障碍的缺陷,具有规范、便于携带、长期保存等优点,所承载的信息也由简单、容易变得复杂繁多。
●文字的产生及其媒介的出现使得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变革。
●有了文字符号,便有了轻便的的文字媒介,并逐渐形成了特定的阶层来使用文字和媒介,文化积累以及宗教逐渐成为特定行业。
●文字也使得大规模的社会管理和控制成为可能。
三、印刷传播时代●印刷术产生以前,人类社会的信息是难以大规模复制的。
因此文字的使用是特定阶层的事情。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得文化的扩展传播和保存成为可能。
●公元105年前后,中国发明了造纸术。
●公元五世纪中国已经普遍地使用纸张。
●公元八世纪,造纸术传入阿拉伯。
●12世纪时传入欧洲,14世纪时欧洲各国才普遍使用纸。
●公元450年,中国发明了雕版印刷。
公元868年,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书籍。
●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给人类的传播行为注入了新的活力。
●公元1456年,,德国的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印刷了几百本《圣经》,这标志着人类大规模印刷时代的开始。
●16、17世纪西欧出现了新闻小册子和经常出版的印刷报纸。
●1609年,德国的《报道与新闻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报纸,它是周报,每周一张。
●1660年德国莱比锡出版的周刊《莱比锡新闻》改为日刊,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日报。
●到19世纪30年的中期,美国出现了真正的大众媒介——便士报。
这是快速印刷技术和报纸的基本概念相结合,形成的一种真正的大众传播媒介。
意义:●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指出,新媒介在四个方面比早期的媒介更为有效:他们能传送更为广阔的思想和感情;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具有记录的永久性和迅速性以及广泛的分布性。
四、电子传播时代●西方资本主义在19世纪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大众化报业的形成、教育普及、科学进步,导致了传播史上新时代——电子时代——的来临。
●电子传播时代的早期重要事件:●1840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成为电讯传播信息之开端。
●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人类的口头传播伸展到更为广阔的空间。
●1877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从而人类第一次将声音记录下来,使声音突破了时间的障碍。
●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完成无线电事业。
●1920年世界上第一个电台KDKA在美国的匹兹堡正式开播。
●1936年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的电视台。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电视在世界上迅速普及。
●1962年美国首次发射“电星一号”卫星,专门用于传播电视节目,开始了电视进入太空的时代。
意义●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人类的传播能力与需要有了空前的提高和壮大。
●大众传播媒介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产物。
●大众传播及其媒介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知识和信息的进步和拓展。
五、网络传播时代●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会形态、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导致了全球化、信息化趋势的出现。
●网络传播时代是指利用先进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新时代。
传播特征●它突破了大众传播大众化、非目标性、单向、区域传播的障碍,●使传播走向个人化、目标性、双向和全球网络传播。
技术支持:●支持网络传播时代的技术主要有:有线电视、卫星通信和计算机和数字技术等。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渗透到大众传播之中,必将引起大众传播形态、结构等巨大变化,原有的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也在网络化、数字化。
第三节传播学的兴起一、传播学产生的背景●二十世纪初,美国的社会条件:1、媒介背景20 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广播、电视的产生和发展为传播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