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传播概述【名词解释】传播学:研究人类社会传播现象与传播活动规律得学科。
人际传播:至少两人之间进行得个人与个人之间得传播活动。
工具性传播:人类进行传播就是为应对环境,即顺利地有效地展开与自身生存与发展相关得一切行为。
麻醉作用:与大众传播媒介得接触,耗费现代人大量时间,使之越来越疏于行动,并以为自己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
即沉溺于被动得信息积累.托马斯公理:如果人将某状况作为现实把握,那状况作为结果就就是现实。
类似“自我达成得寓言”,即如果个人根据对状况得错误理解而开展行动,结果就可能使之成为现实。
【简答题】传播得本质形态多样性(使用符号不同)、时空遍布性(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行为伴随性(实物传播、贯穿性)、极端重要性(传播得本质)大众传播职业化得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得技术手段向不特定得多数人传送信息得行为或过程。
其主要优点为:快、广、多、好(清晰度、保真度)。
传播得四大功能监测环境--用新闻不断地向整个社会及时报告环境得变动协调社会各部分——以【论述题】传播得定义(一)共享说:强调传者与受者对信息得额分享(二)影响说:强调就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改变对方(认知、态度或行为)得过程(三)“仪式"说:强调就是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得仪式(四)“符号“说:强调传播就是符号得流动拉斯维尔得5W模式5W:Who(谁)→says What(说什么)→in What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Whom(对谁)→with What effect(取得什么效果)5W,传播结构(过程)中得5个要素与环节: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
5W,传播学得研究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5W模式得问题:(1)单向/双向(无反馈):线性模式,将传播堪称就是单向传达信息、呈直线形态得过程。
但传播使双向得。
(2)孤立/联系:割裂传播过程与社会过程得联系(3)静止/变动:“讯息”往往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e、g、噪音)(4)环节/要素:“效果”并不一定出现,传播可能无效,因此只就是环节。
《传播学概论》考试内容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传播现象1.传播现象的由来。
(1)传播现象的含义: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行为、活动和过程。
传播现象由来已久。
(2)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传播现象的关系。
生产力、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推动力量,传播主要围绕这个主要因素进行的信息交流、沟通与扩散。
(3)传播理论的探索,区别于传播现象的产生,20世纪40年代以后,传播学逐渐形成。
2.传播的含义:传播的基本意思是“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识”。
在传播学中,传播被定义为:“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3.传播活动的演变过程:①传播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与信息交流的推进而不断发展与完善的;②人类社会的传播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却是多通道、多样化的。
4.传播定义的三种类型:①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②劝服说: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③互动说: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5.对传播学理论的研究,是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20世纪40年代以后,传播学逐渐成为多科性、集纳型的边缘学科。
6.1946年,美国的拉斯韦尔在著作《宣传、传播与舆论》中第一次提出“大众传播科学”的概念。
7.1947年,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成立第一个传播研究所,第二年主编第一本大众传播学论文集。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1.传播学的含义及特点。
含义: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特点:多科性边缘学科。
2.传播学的研究范围:人类社会所有的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
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形态以及不同层次的人类信息传播行为。
4.传播学研究的研究层次:第一层次:按信息传、受范围大小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1)自我传播:就是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①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是合为一体的;②传播的互动过程,仅限于自己;③人脑信息库的内储信息量的多少,决定自我传播的活跃程度。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学习指导:本章是《传播学概论》全书的引论,重点在于了解传播学的关键概念、学科概况及学科背景。
第一节根植于人类生活的传播现象一、概念:1.1964年,拉扎斯菲尔德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
2.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二、问答:1.传播的定义大致分为哪三种类型:答:①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这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
施拉姆认为:“今天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②强调传播是意图地施加影响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③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一、概念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第一,按信息传、受的范围大小,传播学可分为五个研究层次,即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二,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可分为三个研究层次:理论,模式,研究方法(定量、定性)。
第三,按不同领域划分纵向或横向的研究层次和研究重点。
纵向研究主要有:古代传播思想的整理与分析,近现代传播事业的演变等。
横向研究有:信息系统——研究与信息处理有关的理论和技术性问题等。
第四,传播学研究可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个层次。
3.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4.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传播学概论复习.doc
传播学概论一、名词解释(一) 五种类型的传播1. 内向传播也称自我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是在主我和客我Z 间进行的信息交流。
传 播信息的主体和接收信息的客体是同一个人。
包括正常形式(如感觉和知觉)和异常形式(如入睡) 两种类型。
2. 人际传播广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大众传播以外的所有其他人类传播类型,是一个人或群体不借助机器设备与另一 个人或群体互动的传播方式。
狭义的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或凭借简单媒介等非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 交流活动。
3. 组织传播山各种相互依赖的关系结成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的交流信息的过程。
因此,组织 传播是组织成员之间、组织之间、组织与坏境之间的信息互动。
包括信息、相互依赖的各部分、 传播网络、传播过程和传播环境五个要素。
4. 群体传播群体是一定数量的个体基于某些因素和目的,以特定方式组合而成的系统。
群体传播就是群体内部成 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活动。
是介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
5. 大众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借助于一个或多个机器,生产和传递公共讯息的过程,这些讯息的目标为庞大的、 异质的及分散的受众。
包括发送者、接收者、传播渠道和传播讯息。
(二) 符号1) 符号是用来指代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可以表示具体存在,也可以表示精神抽象的概念。
2) 它是有意义的,是一种有意义的象征物。
3) 符号是传播者与受众的中介物,单独存在于其间,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三) 约哈里之窗1955年美国约瑟夫•卢夫特和哈瑞•英汉姆提出了分析人际关系和传播的“约哈里窗口”(四)传播效果模式1. 子弹理论其核心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作用于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 躯体别人了解别人不了解自己了解的信息 自己不了解的信息 的信息的信息或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其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为。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1、信息的定义①广义:不是物质或能量,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②社会信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体和客体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是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
4、社会传播的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开放性;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双重偶然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
6、双重偶然性(德)鲁曼: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是人类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①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
②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时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
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但其存在是必然的。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1、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①口语传播时代:人类开口说话—用手写字。
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进程,却受到时空限制只能在近距离、小规模的群体中传播;②文字传播时代:以手抄为主。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行为和传播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到广泛的领域,包括传媒、社交网络、公共关系、广告和市场营销等。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传播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以复习资料的形式,系统梳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
一、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研究的是人类信息传播行为和传播现象。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传媒、信息技术、传播渠道、受众等。
传播学的定义有多种,其中比较经典的是“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现象的学科”。
二、传播学的基本理论1. 传播模式理论:传播模式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传播的过程和方式。
其中,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理论将传播过程分为传输模式和交互模式,传输模式强调信息的线性传播,交互模式强调信息的双向交流。
2. 传播效果理论:传播效果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传播对受众的影响。
其中,拉鲁斯菲尔德的媒介效应理论认为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层面。
3.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主要研究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和解读过程。
其中,斯图尔特·霍尔的理解与解释理论认为,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是基于自身经验和社会文化背景的。
三、传播学的分支领域1. 传媒研究:传媒研究主要研究传媒的运作和影响。
其中,媒介内容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媒介内容的分析,了解传媒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影响。
2. 社交网络研究:社交网络研究主要研究人们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的信息传播行为。
其中,弗里曼的社交网络理论认为社交网络是人们相互联系和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3. 公共关系研究:公共关系研究主要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关系管理。
其中,格鲁姆斯的公共关系管理模型提出了公共关系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 广告和市场营销研究:广告和市场营销研究主要研究广告和市场营销对消费者的影响。
其中,艾尔伍德的传播效果模型认为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是通过认知、情感和行为层面的。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1. 传播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2. 传播学的分类:按传播媒介、按传播内容、按传播流向、按传播途径
3. 传媒与传播的区别
二、传播学主要理论
1. 传播行为理论:传统线性模型、双向互动模型、多重模型
2. 社会认知理论:认知不均衡理论、社会网络理论、观众定位理论、犯罪学派理论
3. 文化理论:功能主义理论、符号学派理论、批判理论
三、传媒与社会
1. 传媒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2. 传媒与文化的关系
3. 报刊和新闻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四、传播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1. 传播的作用和影响
2. 传播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3. 传播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五、媒体伦理与自律
1. 媒体的角色和社会责任
2. 媒体专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3. 媒体自律制度和监管机制
六、未来传播趋势
1. 新媒体的发展和趋势
2. 传播技术对传媒产业的影响
3. 传媒将如何应对未来的发展挑战
综上所述,传播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需要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及分类,掌握传播学的主要理论,了解传媒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认识传播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遵守媒体伦理与自律要求,关注未来传播趋势,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1.所谓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是人类关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机制,是智能的象征。
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传播的特点:(1)。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需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4.传播的类型:(含义理解就行)A.内向传播,自我传播是指个人在人体内部对接受自外部的信息进行处理的活动。
b.人际传播,广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大众传播以外的其他人类传播类型;狭义的人际传播则指的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
c.组织传播(包括群体传播)d.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5.传播的模式:传播模式的定义:就是对传播活动的内在机制与外部联系进行的一种直观的简洁的描述,也是一种象征性的拥有同现实传播活动相同的结构属性的合乎逻辑的设想。
6.p59-(1.) 第一阶段(这点大家理解就行,重点里好像没有要求背,这也太多了)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拉斯韦尔模式、香农-韦弗模式●拉斯韦尔模式(5W)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示为有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缺点:它属于一个单向直线模式,虽然考虑到了受传者的反应(效果),却没有提供一条反馈渠道,因而,这个模式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香农-韦弗模式是描述电子通信过程的,这个模式导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了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过程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形成对讯息的干扰,这对于社会传播过程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传播学概论考前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考前复习资料传播学概论是传媒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考前复习对于顺利通过考试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传播学概论考前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做好考前复习准备。
一、概念基础1. 传播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我们对传播学的整体把握。
2. 传播模式和传播过程:了解传播的基本模式,如单向传播模式、双向传播模式以及循环传播模式,并能够描述传播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要素。
3. 传播媒介和技术:学习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如口头传播、书面传播、新媒体传播等,并了解各类传播媒介的应用和发展。
二、传播学理论与模型1. 传播学的理论:了解传播学中的重要理论,如媒介效应理论、认知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等,并能够分析理论的内涵和应用。
2. 传播模型:学习传播模型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如拉斯韦尔模型、SMCR模型等,理解不同的传播模型对于不同传播场景的适用性。
3. 传播科学方法论:了解传播科学的方法论,如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内容分析等方法,了解不同方法的应用范畴和步骤。
三、传播伦理与法律1. 传播伦理:学习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如客观真实原则、隐私保护原则等,了解传媒从业人员应当遵循的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
2. 传播法律:了解与传播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新闻法、版权法、侵权法等,了解传媒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和权益保护。
四、传播研究方法与实践1. 传播研究方法:了解传播研究的常用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等,学习设计、实施和分析传播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2. 传播实践案例:学习传播实践的案例,如公关活动、广告策划、媒体报道等,了解传播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以及相关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实验法以及个案研究法。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1、“传播”的英文是: communicate(动词)communication (名词)。
2、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3、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可分为六个时代:符号与信号时代、说话和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
1、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它们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三种基本要素。
2、“三论”指的是: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
1、内向传播,或称自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主我(I)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2、人际传播的动机包括:认识自我、协调关系、控制环境和沟通情感。
3、大众传播的四种基本社会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1、拉斯韦尔的五W指的是: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以及取得什么效果。
2、丹尼斯·麦奎尔将传播模式分为五种类型,即基本模式、个人影响、扩散和大众传播对个体的影响模式、大众传播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模式、受众中心模式和大众媒介的体系、制作、选择与流动模式。
其中基本模式又包括线性传播过程模式、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和系统传播过程模式。
传播模式与其所属的模式类别连起来:施拉姆模式:控制传播论过程,拉斯韦尔5W模式:线性传播过程模式,卡茨的使用与满足模式:以受众为中心的模式,赖利夫妇模式:系统论传播模式。
1、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学者是库尔特·卢因。
2、《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总结的人类四种传播制度是:集权主义传播制度、自由主义传播制度、社会责任论传播制度和社会主义传播制度。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前提)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传播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的。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传播概述【名词解释】传播学:研究人类社会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规律的学科。
人际传播:至少两人之间进行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
工具性传播:人类进行传播是为应对环境,即顺利地有效地展开与自身生存和发展相关的一切行为。
麻醉作用:与大众传播媒介的接触,耗费现代人大量时间,使之越来越疏于行动,并以为自己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
即沉溺于被动的信息积累。
托马斯公理:如果人将某状况作为现实把握,那状况作为结果就是现实。
类似“自我达成的寓言”,即如果个人根据对状况的错误理解而开展行动,结果就可能使之成为现实。
【简答题】传播的本质形态多样性(使用符号不同)、时空遍布性(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行为伴随性(实物传播、贯穿性)、极端重要性(传播的本质)大众传播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其主要优点为:快、广、多、好(清晰度、保真度)。
传播的四大功能监测环境——用新闻不断地向整个社会及时报告环境的变动协调社会各部分——以【论述题】传播的定义(一)共享说:强调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额分享(二)影响说:强调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改变对方(认知、态度或行为)的过程(三)“仪式”说:强调是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的仪式(四)“符号“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拉斯维尔的5W模式5W:Who(谁)→says What(说什么)→in What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对谁)→with What effect(取得什么效果)5W,传播结构(过程)中的5个要素和环节: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
5W,传播学的研究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5W模式的问题:(1)单向/双向(无反馈):线性模式,将传播堪称是单向传达信息、呈直线形态的过程。
但传播使双向的。
(2)孤立/联系:割裂传播过程与社会过程的联系(3)静止/变动:“讯息”往往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e.g.噪音)(4)环节/要素:“效果”并不一定出现,传播可能无效,因此只是环节。
(完整word版)郭庆光《传播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传播概述【名词解释】传播学:研究人类社会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规律的学科。
人际传播:至少两人之间进行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
工具性传播:人类进行传播是为应对环境,即顺利地有效地展开与自身生存和发展相关的一切行为。
麻醉作用:与大众传播媒介的接触,耗费现代人大量时间,使之越来越疏于行动,并以为自己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
即沉溺于被动的信息积累。
托马斯公理:如果人将某状况作为现实把握,那状况作为结果就是现实。
类似“自我达成的寓言”,即如果个人根据对状况的错误理解而开展行动,结果就可能使之成为现实。
【简答题】传播的本质形态多样性(使用符号不同)、时空遍布性(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行为伴随性(实物传播、贯穿性)、极端重要性(传播的本质)大众传播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其主要优点为:快、广、多、好(清晰度、保真度)。
传播的四大功能监测环境——用新闻不断地向整个社会及时报告环境的变动协调社会各部分——以【论述题】传播的定义(一)共享说:强调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额分享(二)影响说:强调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改变对方(认知、态度或行为)的过程(三)“仪式”说:强调是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的仪式(四)“符号“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拉斯维尔的5W模式5W:Who(谁)→says What(说什么)→in What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对谁)→with What effect(取得什么效果)5W,传播结构(过程)中的5个要素和环节: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
5W,传播学的研究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5W模式的问题:(1)单向/双向(无反馈):线性模式,将传播堪称是单向传达信息、呈直线形态的过程。
但传播使双向的。
(2)孤立/联系:割裂传播过程与社会过程的联系(3)静止/变动:“讯息”往往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e.g.噪音)(4)环节/要素:“效果”并不一定出现,传播可能无效,因此只是环节。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1,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诞生于美国。
4,传播学主要可以分为:经济学派和批判学派。
5,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人类传播,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第二章1,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①口语传播时代②文字传播时代③印刷传播时代④电子传播时代第三章1,符号的定义:符号式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符号的构成:信号和象征符3,符号的特性:随意性4,非语言符号:①伴生符②体态符号③物化,活动化,程式化,时空化的符号5,符号意义的分类:①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这是诗学和语义学中的一种分类,前者是符号的字面意义,属于意义的核心部分;后者是符号的引申意义,属于意义的外围部分。
②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这是逻辑学中的分类。
在逻辑学中,符号一般称为概念符号,而概念的意义区分为外延和内涵。
外延式概念符号所指示的事物的集合,内涵则是对所指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概括。
③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这是符号学中的分类方法之一。
指示性意义是将符号与现实世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之际的意义,区别性意义是表示两个符号的含义之异同的意义。
第四章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①传播者②受传者③讯息④媒介⑤反馈2,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可能出大题):一,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五W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①传播学史上,第一位提出传播学过程模式的是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
拉斯韦尔五W模式: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它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
这五个要素又构成了后来传播学研究五个基本内容,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第⼀章1、传播学起源: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设了《传播》⼀章专门加以论述。
美国学者⽪尔⼠也在1911年出版的《思想的法则》中设了⼀个题为《传播》的短章。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
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种信息共享活动。
也就是说,它是⼀个将单个或少数⼈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或更多⼈所共有的过程。
这⾥的共享概念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2)社会传播是在⼀定社会关系中进⾏的,⼜是⼀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施拉姆说:传播⼀直和社区⼀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并⾮偶然。
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
所谓社区也就是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传播产⽣于⼀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
它⼜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表述的内容和采⽤的姿态措辞等等,⽆不反映着各⾃的社会⾓⾊和地位。
社会关系是⼈类传播的⼀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们保持既有社会关系并建⽴新的社会关系。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它⼜是⼀种双向的社会互动⾏为。
这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的。
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为的发起⼈——传播者通常处于主动地位,但传播对象也不是单纯的被动⾓⾊,他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来影响传播者。
双向性有强弱之分,但任何⼀种传播——⽆论其参与者是个⼈、群体还是组织——都必然是⼀种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展开的社会互动⾏为。
(4)传播成⽴的重要前提之⼀,是传受双⽅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信息的传播要经过符号的中介,这意味着传播也是⼀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符号化即⼈们在进⾏传播之际,将⾃⼰要表达的意思转化成语⾔、⾳声、⽂字或其他形式的符号;⽽符号解读指的是信息接收者对传来的符号加以解释、理解其意义的活动。
反馈也包括在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的活动。
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双⽅必须对符号意义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就不能成⽴,或传⽽不通,或导致误解。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它涉及到信息的传递、接收、理解和反馈等多个方面,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中的各种传播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传播学概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复习整理。
一、传播的定义与类型传播,简单来说,就是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它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沟通。
传播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比如面对面的交谈、书信往来等。
这种传播方式具有直接性、灵活性和反馈及时等特点。
群体传播则是在群体内部进行的信息传播,例如小组讨论、团队会议等。
它能够形成群体共识和群体规范。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常见的有企业内部的通知、公关活动等。
大众传播是通过大众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向广泛的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力大等特点。
二、传播的模式传播模式是对传播过程的简化和抽象描述。
常见的传播模式有拉斯韦尔的“5W”模式、香农韦弗模式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等。
拉斯韦尔的“5W”模式,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明确了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要素。
香农韦弗模式则引入了“噪音”的概念,强调了传播过程中的干扰因素。
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突出了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表明传播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三、传播的功能传播具有多种功能,如环境监测、社会协调、文化传承和娱乐等。
环境监测功能让我们能够了解周围的世界,及时掌握各种信息,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
社会协调功能有助于在社会成员之间建立共识,协调社会行动。
文化传承功能使前人的经验、知识和价值观得以传递给后代,促进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娱乐功能则为人们提供了消遣和放松的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信息
人的精神创造物,它是用以减少或者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
2、符号ﻫ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3、讯息
指传达一个具体内容的一组信息符号。
1、人际传播
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者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
2、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持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地受众分享传播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1.受众的特点包括 多(人数众多) 、 杂(成分复杂) 、 散(居住分散) 和 匿(相对隐匿) 。
2.受众的选择性过程包括:选择性接触、 选择性注意 、 选择性理解 和 选择性记忆 。
1、传播效果研究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是: 枪弹论 、 有限效果论 、 适度效果论 、 强大效果论 。
2、李和李在《宣传的完美艺术》中总结的七种宣传技巧包括: 辱骂法 、 光辉泛化法 、 转移法 、 证词法 、 平民百姓法 、 洗牌作弊法 、 乐队花车法 。
1、内向传播,或称 自我传播 、 自身传播 ,是发生在 主我(I) 和 客我(me) 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2、人际传播的动机包括: 认识自我 、 协调关系 、 控制环境 和 沟通情感 。
3、大众传播的四种基本社会功能是: 传播信息 、 引导舆论 、 教育大众 、 提供娱乐 。
1、拉斯韦尔的五W指的是: 谁 、 说什么 、 通过什么渠道 、 对谁 以及 取得什么效果 。
2、施拉姆
威尔伯·施拉姆(1907-1987),美国传播学者,被称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他将传播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提出来,并力图使之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他创立传播学的标志是1949年编纂的第一本权威性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他一生中著有《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览》等30余本著作,创立了衣阿华民意调查中心、伊利诺伊大学传播研究所、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夏威夷大学东西方研究中心传播研究所等四所研究机构,培养了许多学生,是传听人,是对大众媒介信息接收者的总称。
1、两级传播论
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伊里调查发现,信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经过了两个阶段,首先从大众传播到舆论领袖,然后从舆论领袖传到社会公众。他们提出的理论称为两级传播论。两级传播论认为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在态度改变上更有效。是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2、丹尼斯·麦奎尔将传播模式分为五种类型,即基本模式、 个人影响、扩散和大众传播对个体的影响模式 、 大众传播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模式 、 受众中心模式 和 大众媒介的体系、制作、选择与流动模式 。其中基本模式又包括 线性传播过程模式 、 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 和 系统传播过程模式 。
传播模式与其所属的模式类别连起来:施拉姆模式:控制传播论过程,拉斯韦尔5W模式:线性传播过程模式,卡茨的使用与满足模式:以受众为中心的模式,赖利夫妇模式:系统论传播模式。
2、我国的《参考消息》的作用,可以与威廉·麦奎尔提出的“ 防疫论 ”相互印证。
1、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理解媒介: 媒介的传播手段 、 媒介的时效性 、媒介的持久性 和 受众参与媒介的程度 。
2、马歇尔·麦克鲁汉的重要理论包括: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延伸论) 、 媒介即讯息(媒介讯息论) 、 冷媒介与热媒介(媒介冷热论) 和 “地球村”理论 。
把关人: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与加工的人。这个概念是卢因首先提出的。
1、媒介: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
2、媒介选择或然率公式:施拉姆等人提出的公式: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选择的或然率。它探究了人们选择某种信息或媒介途径的规律。
1、枪弹论
也叫“皮下注射”论或“刺激—反应”论,是盛行于20世纪20—40年代的一种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枪弹论认为,软弱的受众象射击场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受众消极被动的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或动机。大众传媒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枪弹论将传播效果绝对化,将传媒作用不分时间、地点、对象、环境的夸大化。40年代以后,枪弹论逐渐被抛弃,“被代之以更多的考虑到传播的人类特性而更少归因于这一过程的物质资产的力量的理论”。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 作者:
———————————————————————————————— 日期:
ﻩ
一、填空
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 传统学派 和 批判学派 。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 调查研究法 、 内容分析法 和 实验法 以及个案研究法。
3、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可分为六个时代: 符号与信号 时代、 说话和语言 时代、 文字 时代、 印刷 时代、 大众传播 时代和 网络传播 时代。
1、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 物质 ,也不是 能量 。”它们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三种基本要素。
2、“三论”指的是: 信息论 、 控制论 和 系统论 。
1、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学者是 库尔特·卢因 。
2、《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总结的人类四种传播制度是: 集权主义传播制度 、 自由主义传播制度 、 社会责任论传播制度 和 社会主义传播制度 。
1、卡尔·霍夫兰及其助手通过实验发现,在“一面说”和“两面说”两种版本的劝服讯息中,“ 一面说 ”对于原先就赞同的人非常奏效,对教育水平较低的人非常奏效;而“ 两面说 ”对原先反对此讯息的人非常奏效,对于教育水平较高的人非常奏效。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 哈罗德·拉斯韦尔 、心理学家 库尔特·卢因 、社会学家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和心理学家 卡尔·霍夫兰 。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 威尔伯·施拉姆 。
1、“传播”的英文是: communicate(动词)communication(名词) 。
2、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包括: 自我传播 、 人际传播 、 组织传播 和 大众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