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疾病概论
红细胞各阶段异常形态
红细胞各阶段异常形态红细胞是人体血液中最常见的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应该呈现出一定的形态和结构。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红细胞的形态可能会发生异常变化,这种异常形态通常会影响红细胞的功能和健康状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红细胞异常形态。
1. 巨幼红细胞(Macrocytes)巨幼红细胞是指红细胞的大小异常增大,超过了正常范围。
巨幼红细胞通常是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
这种异常形态的红细胞在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时效率较低,可能导致贫血等相关问题。
2. 萝卜型红细胞(Target Cells)萝卜型红细胞是指红细胞中央出现一个明显的圆形凹陷,使其呈现出像萝卜一样的形状。
这种异常形态的红细胞通常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有关,可能是由于胆固醇代谢异常导致的。
3. 尖头红细胞(Acanthocytes)尖头红细胞是指红细胞表面出现多个尖角或突起,使其形状不规则。
这种异常形态的红细胞通常与遗传性或获得性的红细胞病有关,如肝病、酒精中毒等。
尖头红细胞的存在可能会导致贫血和出血等问题。
4. 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s)球形红细胞是指红细胞的形状变得更加圆滑,失去了正常的双凹形态。
这种异常形态的红细胞通常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有关,可能是由于红细胞膜蛋白缺陷导致的。
球形红细胞的存在会影响红细胞的柔韧性和变形能力,从而影响其在血管中的通过能力。
5. 铁粒红细胞(Pappenheimer Bodies)铁粒红细胞是指红细胞内出现黑褐色的铁粒,通常在特殊染色下才能观察到。
这种异常形态的红细胞通常与铁负荷过多或红细胞生成异常有关。
铁粒红细胞的存在可能会影响红细胞的柔软性和变形能力,从而影响其正常功能。
6. 箭头红细胞(Dacrocytes)箭头红细胞是指红细胞出现细长而弯曲的形态,类似于箭头的形状。
这种异常形态的红细胞通常与骨髓纤维化、恶性贫血等疾病有关。
箭头红细胞的存在可能会影响红细胞在血管中的通过能力和氧气的运输。
[课件]红细胞疾病PPT
增生性贫血骨髓表现
①增生明显活跃或活跃,红细胞系统占优势,粒细胞系统 与红细胞系统的比值低于正常值。 ②红细胞系统最多见者为中幼红细胞Ⅱ和晚幼红细胞Ⅰ, 红细胞的核分裂象亦增多,另外成熟红细胞中可见多嗜性 红细胞、点彩红细胞。有核红细胞的胞浆或成熟红细胞的 胞体内可见Howell-Jolly小体及Cabot环等。 ③粒细胞系统相对减少。 ④巨核细胞系统无明显增减,血小板正常。自身免疫性溶 血性贫血合并血小板减少(Evans综合征)时,可有巨核 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小
贫血(anaemia)标准
中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中国海平面地区, 成年男性 Hb<120 g/L 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 g/L 孕妇Hb<100 g/L ,就是贫血 6个月到6岁儿童Hb<110 g/L,6到14岁儿童 Hb<120 g/L
贫血程度
轻度贫血Hb>90 g/L 中度贫血Hb 61~90 g/L 重度贫血Hb 31~60 g/L 极重度贫血Hb ≤ 30 g/L
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像
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像
维生素B12 和叶酸相互影响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mcv=80~100fl,mchc=0.32~ 0.36(32~36%)。属此类贫血者有再生障碍性 贫血,多数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后贫血 及慢性系统性疾病(慢性炎症、感染、尿 毒症、肝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内 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等。
铁代谢:骨髓铁、血清铁、血清铁蛋白铁蛋白 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
缺铁性贫血
最新红细胞疾病概论
PS外翻
PS是凝血酶原的激活剂,一旦翻转到
膜的外层,就能促进血液凝固。 镰刀形细胞贫血 患者临床常出现 腰痛或腹痛。
对镰刀形细胞贫血患者红细胞膜磷脂 分析,原来全部位于膜内层的PS有 20%外翻到膜的外层。
膜蛋白的不对称
每种膜蛋白在膜中都有特定的排布方向, 与其功能相适应。
1972年Singer和Nicolson提出了 流动镶嵌模型,这一模型强调了膜 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
不对称性的表现:
膜脂的不对称性
膜脂的不对称性表现在 体外实验中将溶血磷 脂双层中分布的各类脂 脂酰胆碱插入脂质双 的比例不同。 层的外层。 外层脂类富含PC和SM, 内层脂类以PS和PE为主。 膜脂的不对称性分布与 膜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 将溶血磷脂酰胆碱插 关。
(3)红细胞的变形性
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在生存期中大约行 程500,000米。红细胞在运输途径中保持结 构的完好,它的质膜起了重要作用。
(4)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清除免疫复合物的作用 对淋巴细胞调控作用 对吞噬细胞的作用 对补体活性调节
DAF(decay accelerating factor)、MIRL (membrane attack complex inhibitory factor)、 C8结合蛋白
带4.1蛋白(band 4.1 protein)
是由两个亚基组成的球形蛋白,它在膜骨 架中的作用是通过同血影蛋白结合,促使 血影蛋白同肌动蛋白结合。
肌动蛋白(actin)
又称为区带5蛋白。肌动蛋白有两 种形式,与收缩蛋白结合时呈球状, 与质膜相连时呈纤维状。
加合素(adducin)
是由两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它 的形态似不规则的盘状物。加合素 可与肌动蛋白及血影蛋白复合体结 合,并且通过Ca2+和钙调蛋白的作 用影响骨架蛋白的稳定性,从而影 响红细胞的形态。
血液系统疾病总论ppt课件
编辑ppt
18
(三)、失血
急性失血后贫血 慢性失血性贫血
编辑ppt
19
[临床表现]
贫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
贫血的病因 贫血的程度 贫血的速度 贫血时血容量下降的程度 机体对缺氧的代偿能力和适应能力
编辑ppt
20
症状和体征
一般表现:疲乏、困倦、低热、基础代谢率↑。 中枢神经系统:头痛、头晕、目眩、耳鸣、注
二、慢性病性贫血
三、铁粒幼细胞贫血
四、转铁蛋白缺乏症
编辑ppt
40
[治 疗]
一、病因治疗 二、补充铁剂 1、口服铁剂:首选。注意补足贮存铁。 2、注射铁剂:慎用。必须计算应补铁剂量。 适应症: ①口服铁剂有严重消化道反应无法耐受。 ②消化道吸收障碍。 ③严重消化道疾病,服用铁剂后加重病情。 ④妊娠晚期,急待提高血红蛋白而分娩,失血量 较多,口服无法补充者。
编辑ppt
32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1、铁的摄入不足 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病理情况下铁的摄入不足 2、铁吸收障碍 3、铁丢失过多
二、发病机制: 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 缺铁对造血系统的影响:缺铁—贫血 缺铁对组织细胞代谢的影响:缺铁—含铁酶活
性 、组织缺铁—缺铁症 状
编辑ppt
33
血液系统疾病总论
编辑ppt
1
血液系统由血液与造血器官组成。血液由血 浆及悬浮其中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及 血小板)组成。出生后,主要造血器官是骨 髓、胸腺、脾和淋巴结。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如白血病)或主要累 及(如缺铁性贫血)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
编辑ppt
2
血液系统疾病可分为以下几类
红细胞疾病 粒细胞疾病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 造血干细胞疾病 脾功能亢进 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
红细胞疾病
三、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 )
(一)概述 一 概述 1.定义:RBC寿命<120天 1.定义:RBC寿命<120天 定义 寿命 2.发病情况 2.发病情况
(二)溶血的分类
1.概根红细胞破坏的部位分: 概根红细胞破坏的部位分: 血管内溶血:RBC在血循环中破坏 ① 血管内溶血:RBC在血循环中破坏 血管外溶血:RBC在单核巨噬细胞系 ② 血管外溶血:RBC在单核巨噬细胞系 统内破坏。 统内破坏。 根据病因: 2.根据病因: 免疫性。 ①免疫性。 非免疫(机械、脾亢) ②非免疫(机械、脾亢)
(二)贫血的分类
1.按红细胞形态分:
正细胞性(MCV、MCHC) 正细胞性(MCV、MCHC) 大细胞性(MCV↑) 大细胞性(MCV↑) 小细胞低色素(MCV,MCHC↓) 小细胞低色素(MCV,MCHC↓
2.按病因分
生成不足:BM功能障碍及造血 ① 生成不足:BM功能障碍及造血 物质缺乏 破坏过多: ② 破坏过多:各种因素所致溶血 ③ 丢失过多:急、慢性出血 丢失过多:
HA血象 HA血象
HA血象 HA血象
HA血象 HA血象
网织红细胞增多
HA骨髓象
HA骨髓象
四.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 (Thalassemia)
1.概念 概念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由于珠蛋白 基因的缺失或缺陷, 基因的缺失或缺陷,引起血红蛋白珠蛋白 肽链中一种或几种合成不平衡所致是一组 遗传性疾病,α和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 遗传性疾病,α和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 发病率分别为2.64%和0.66%,南方发 血的 发病率分别为 和 , 病率比北方高,本病有种族或家族史。 病率比北方高,本病有种族或家族史。
红细胞系统PPT课件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分化的调控
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是血液系统中的原始细胞。
受到多种基因和信号通路的调控,如 转录因子、细胞因子等。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方向
根据不同的刺激和信号,造血干细胞 可以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等。
红细胞的生成分化而来,经过一系列的发育过 程形成的。
红细胞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探讨红细胞在医学诊断中的潜在应用,如用于检 测疾病标志物、药物浓度等。
3
红细胞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
研究如何利用红细胞构建生物材料、组织工程和 药物传递系统等,以拓展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 围。
感谢观看
THANKS
维持酸碱平衡
01
红细胞通过调节血液中的pH值来 维持酸碱平衡,这对于维持人体 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02
当人体处于酸性或碱性状态时, 红细胞会释放出所携带的碳酸氢 盐离子,以调节血液的pH值,保 持酸碱平衡。
免疫功能
红细胞表面存在多种免疫相关分子,能够与免疫细胞相互作 用,参与免疫调节。
红细胞还具有吞噬和清除微生物、代谢产物和异常细胞的能 力,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稳定。
研究各种贫血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红细胞膜疾病治疗
02
针对红细胞膜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等,研究药物治
疗和基因治疗的方法。
红细胞免疫性疾病治疗
03
研究红细胞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免疫调节和免疫抑制
治疗的方法。
红细胞应用的研究与展望
1 2
红细胞输血
研究如何提高红细胞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 低输血不良反应。
红细胞生成
研究红细胞生成过程中的调控机 制,包括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增
红血病诊断标准2023
红血病诊断标准2023
红血病,也称为急性红血病,是一种罕见的白血病,属于骨髓红细胞系列的异常增生性疾病。
这种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特征:起病急,临床少见,出现严重的进行性贫血。
2. 骨髓特征:骨髓中红系占有核细胞的比例大于50%,其中原始红细胞占红系细胞的比例大于20%。
原始粒细胞很少或者是完全没有。
3. 实验室检查:目前还没有特异的染色体和融合基因的资料。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或他人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血液系统疾病总论和贫血概论
镰状细胞贫血 僵硬的镰状红细胞阻塞毛细血管
红细胞外部异常所致: 免疫性、血来自性、生物因素、理化因素免疫性溶贫
贫血的病因分类—出血性
出凝血性疾病 — ITP、血友病、严重肝病 非出凝血性疾病— 外伤、肿瘤、结核、支气管扩张、
消化性溃疡、痔和妇科疾病等
二、贫血的形态分类
正常值
MCV(fl) MCH(pg) MCHC(%) 常见病 80-100 26-32 32-35
主要成绩: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专业化分组
3. 拥有了最尖端的血液病治疗手段 2. 使血液病治疗更加科学化、专业化
实验诊断
1. 完善了实验诊断技术及方法
血液学科的建设及发展 各亚专科学组建立了三级医生队伍,梯队建设相对完善
2010年施行了专业化分组
白血病-移植组
高素君教授
血
液
淋巴瘤-骨髓瘤
白鸥教授
专
业
组
血液病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贫血 出血 感染-真菌感染
贫血 对照组
血液病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脾肿大
淋巴结肿大
主要内容
造血组织与造血功能 血细胞的生成和发育 血液系统疾病分类 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血液病的防治 进展和展望
血液病特点—临床与实验诊断密切结合
细胞生物
病理学
基因学
生物化学
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血液病的防治
进展和展望
造血组织
成人
胸 腺
肝脏
是指生成血细胞的组织,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 肝脏、脾脏
淋 巴 结
脾 脏
胎儿
卵黄囊
骨髓
胎肝
骨髓
血液系统之红细胞疾病
❖
促血小板生成素(TPO)
❖ (五)祛铁治疗
❖
长期输血导致SF>1000μg/L时应给予
❖
祛铁治疗。
41
SAA本病治疗:移植?IST治疗?
42
ATG/ALG:
剂量:
马ATG /ALG一般为10-15mg/kg/d 兔ATG / ALG:3-5mg/kg/d 猪ALG(中国产):20-30mg/kg/d ( 5天为一疗程)
(二)病因治疗:是根治缺铁性贫血的关键。
21
2011年 BSG Guidelines
IDA 口服铁剂
2014年
治疗病因
耐受口服 铁
考虑肠外补铁
no
yes
查血常规/月
血 常 no
规正
常
yes
考虑其他因素: 1.未正规服用铁剂;
2.同时服用影响铁吸收药; 3.其他:如病因未去除等。
继服3个月
no
3个月后查血常规
血常规正常,SF恢复
停药
22
病例3:患者,男,80岁 表现:面色苍白、全身乏力(一月余)、镜面舌 平素素食
23
24
25
❖ 骨髓涂片: ▪ 增生活跃 ▪ 粒、红系增生,见巨幼变 ▪ 巨核细胞17枚 ▪ 铁染色(+)
(医学课件)红细胞病变ppt演示课件
该病患者绝大多数平时没有贫血和临床症状, 但在一定条件下,如应用氧化剂药物,使用 蚕豆或感染时,可以发生明显的溶贫。
.
13
• 本病为X伴性不完全显性遗传,即突变基 因在X染色体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度。 • 男性缺乏者为半合子,女性缺乏者多为 杂合子,女性纯合子必须父母均有缺陷才表 现。女性可有中间型,表现为红细胞缺陷但 临床并无溶血反应。 • 控制G-6-PD的基因可有多种突变型。 • 目前已知的变异性在190种以上。 • 约半数其酶活力与正常无异且无临床表 现。 .
P37图
.
9
磷酸戊糖途径生成的磷酸核糖可参与嘌呤 核苷的生物合成,又可合成ATP,对血液的 体外保存有重要意义。
最常见的酶的缺乏为:G-6-PD
.
10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
脱氢酶缺陷症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 11
一、疾 病 概 述
G-6-PD缺乏症是遗传性红细胞酶缺陷病中最 为常见的一种。 患者遍及世界各大洲,估计总数在2亿人以 上,国内近年调查发现以广西、海南、云南 的部分地区最为多见,其次为广东、福建、 浙江及长江流域各地,淮河流域以北较为少 见。
. 22
[参考值] 正常人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 ≥75%(脐带血≥77%),高铁血红 蛋白0.3 ∽ 1.3g/L。
.
23
[临床意义]
1.减低:蚕豆病和伯氨喹啉药物溶血性贫 血。纯合子G6PD缺乏时,高铁血红蛋白还 原率<30%,脐血<40%,杂合子G6PD缺乏 ,高铁血红蛋白为31%∽74%,脐血为41% ∽77% 2.血红蛋白H病、不稳定血红蛋白病、高脂 蛋白血症和巨球蛋白血症等有假阳性。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P 实验性治疗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AA)
定义:是一组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 明原因所致造血功能衰竭的综合症。临 床表现有贫血、出血及感染,一般无肝 、脾、淋巴结肿大。 分型:急性AA 慢性AA
临床表现
进行性贫血、出血及感染和发热
肝、脾、淋巴结一般无肿大 临床类型
急性再障
(1)红细胞生成减少
骨髓干细胞损伤或异常:AA、纯红再障、 MDS 骨髓被异常组织侵害:白血病、骨髓瘤、 转移瘤、MF、恶组 细胞成熟障碍: DNA合成障碍-----巨幼贫 Hb合成障碍-----缺铁贫、 慢性疾病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贫血
(2)红细胞破坏增加
红细胞内部因素:膜、酶、蛋白缺
溶血性贫血的诊断要点
1
2
红细胞、血红蛋白呈平行下降
诊断 要点
5
3
红细胞形态和结构异常 网织红增高
4
骨髓红细胞系统显著增生
常伴有脾大
(三)巨幼细胞贫血 (megaloblastic anemia MegA)
定义:由于VitB12和(或)叶酸
缺乏导致DNA合成障碍,使细胞核 发育障碍所致的一类贫血。
结构异常
2.按RDW和MCV分类 (Bassman分型)
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反映
红细胞大小均一程度。 正常值:11.5%-14.5%
根据MCV和RDW确定贫血类型 RDW
正常
MCV
增加(大细胞) 降低(小细胞)
正常
急性失血、
尿毒症、遗球、 酶缺陷性溶贫
MDS
肝病
轻型海洋性贫血
增加
置。 幼红细胞显著增生,常>50%,以中幼红 细胞为主,其他阶段也相应增多,易见 核分裂象。 粒系相对减低,各阶段百分率及形态大 致正常。 巨核系大致正常
增生明显活跃
HA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可分成两步: ①首先明确有无溶血,应寻找红细胞破坏 增加的证据; ②查明溶血的原因,则须经过病史、症状、 体征以及实验室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来作 判断
2.
BM:
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红系:增生显著。巨幼红(幼核老浆)取代正 常形态的幼红细胞>20%。可见核畸形、碎裂、 多核。原巨、早巨增多。 粒系:相对降低。中性粒细胞自中幼阶段后巨 幼变。巨幼杆多见。 巨核系:正常或减低。巨核胞体大,分叶多 淋巴系:无变化 单核系:可见巨幼变。
陷所致 (多为先天性/遗传性) 红细胞外部因素:药物、感染、免 疫、机械因素
(3)失血
急性:24h~48h内失血800~1000ml 慢性:溃疡、月经紊乱等
下一张
*4.骨髓增生程度
骨髓增生
增生性贫血 (幼红细胞≥20%) 增生低下性贫血 (幼红细胞<10%)
贫血
缺铁贫、溶贫、失血性贫血
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或在微血管 内破坏。
(三)无效造血
在骨髓内红细胞系分裂成熟的 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其在成 熟和进入外周循环之前就被破坏、 死亡,又称无效性红细胞生成、 原位溶血。
(四)髓外造血
急、慢性失血、贫血时,髓外器 官(肝、脾、淋巴结)执行代偿性 造血功能。
二、贫血的概念和分类
常见原因
慢性病性贫血 缺铁
30-45%
15-30% 失血后贫血 5-10% B12/叶酸 5-10% 慢性白血病或淋巴瘤 5% MDS 5% 找不到原因的贫血 15-25%
三.常见几类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
缺铁性贫血(IDA)
2
溶血性贫血(HA)
3
巨幼细胞贫血(MegA)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IDA骨髓象
IDA骨髓象
细胞外铁消失
细胞内铁减少
缺铁性贫血诊断要点
1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诊断 要点
2
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
3
铁染色
(二)溶血性贫血(HA)
定义:是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 坏加速,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所致的一类贫 血。 分类: 红细胞内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一)红细胞膜的缺陷。 (二)血红蛋白结构或生成缺陷。 (三)红细胞酶的缺陷。 红细胞外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1
全血细胞减少
2
诊断 要点
网织红明显下降(<0.5×109 /L)
骨髓增生明显减低
3
4
巨核细胞减少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概述 定义:以单纯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障碍为特 征的一种贫血。 病因:获得性,如肿瘤、自身免疫病、病毒 感染、药物及其他 临床表现:进行性贫血。无感染、无出血、 无肝脾淋巴结肿大。
4
(一)缺铁性贫血(IDA)
概念:是由于体内储存铁消耗殆尽,不
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 贫血。
临床分期
根据缺铁病程,可将缺铁性贫血 分为三期 1、铁减少期:缺铁隐匿期 2、无贫血的缺铁期:隐匿性缺 铁 3、缺铁性贫血期
临床表现
贫血的一般表现
特殊表现
皮肤、粘膜、神经、精神系统症 状、感染率升高、细胞免疫功能 下降、生长发育迟缓
(一)贫血的概念 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中红细 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 或红细胞比容(Hct)低于正常参考 范围下限的一种病理状态或综合征。
(二)贫血的分类
1.根据红细胞形态学分类 MCV=Hct/RBC (fl) 正常值:82-95fl MCH=Hb/RBC (pg) 正常值:27-31pg MCHC=Hb/Hct (%) 正常值:32%-36%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小 细 胞 低 色 素 性 贫 血 ( MCV<80fl, MCHC<32%) 红细胞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扩大 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多 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减少
IDA血象
IDA血象
二、骨髓象 1. 增生活跃 2. 幼红细胞增多,中幼红和晚幼红比例增 高,染色质颗粒致密,胞浆少,“老核幼 浆” 3. 粒系、巨核系多正常 4. 铁染色: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 外铁缺少
慢性再障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全血细胞减少,红细胞↓正常形态 白细胞↓淋巴细胞相对↑血小板↓ 网织红↓ 急性再障:网织红<15×109/L 白细胞<0.5×109/L 血小板<20×109/L 慢性再障:偏高
血象
网织红细胞减少
2.BM象:造血细胞↓, 脂肪↑↑ AAA:
多部位穿刺增生减低或极度减低。 造血细胞明显减少,以成熟细胞为主,巨核 缺如。 非造血细胞(网状细胞、纤维细胞、组织嗜 碱细胞等)比例增高 骨髓小粒中造血细胞被非造血细胞取代。
血象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血涂片中易见嗜多色红细胞及幼红细胞,
由红细胞膜缺陷所致者可见小球形、椭 圆形、口形红细胞等 网织红细胞计数明显增高>10% 白细胞计数常增多,可见中性粒细胞核 左移现象 血小板计数可呈反应性增多
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骨髓象
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值明显减低或倒
化学染色:PAS(-) 生化:
1)叶酸测定 2)VitB12测定 3)诊断性治疗试验。
巨幼细胞贫血诊断要点
1
诊断 要点
大细胞性贫血 骨髓细胞巨幼样变,中性分叶核 2 可见过分叶现象
3
叶酸、维生素B12缺乏
4
试验性治疗有效
巨幼贫与MDS的鉴别诊断
病史及临床表现 形态学
细胞化学染色:PAS、
CAA: 向心性发展,不同穿刺部位增生程度不一。 增生活跃部位红系代偿性增生,炭核样晚幼 红细胞多见。粒系减少,以晚幼粒、成熟粒 细胞为主。非造血细胞增多 增生减低部位同急性再障。
3. 组化:NAP↑↑, PAS(—)
骨髓象
非造血细胞
非造血细胞
网状细胞增多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要点
二、检验 血象:正细胞性贫血。Ret降低,WBC、Plt正 常。 骨髓象 a、增生活跃;G/E↑ b、红系显著减少。幼红细胞<5%,形态正常。 c、其他系正常 3、其他检查
贫血的实验诊断
安徽省立医院 检验科 贺学姣
一、贫血概述
红细胞的生成
红细胞的破坏
无效造血
髓外造血
(一)红细胞的生成
多能造血干细胞
成熟红细胞
见图
所需原料: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
调节因素
下一张
Pronormoblast
Normoblasts
(二)红细胞的破坏
每日生理性破坏占总量的0.8%-1%,
休息时也有心悸、气促 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
61g/L~90g/L
31g/L~60g/L <30g/L
(三)确定贫血类型
1.RBC、Hb、Hct或MCV、RDW 2.观察红细胞形态:大小、异形性、 分布等
(四)确定贫血病因
1.询问病史,体检 2.血象、骨髓象检查 3.特殊检查:铁代谢测定、血细胞、 祖细胞培养等 4.非血液系统疾病检查:肝肾功能、 肿瘤排除(CT、磁共振等)
缺铁早期、MF、 免疫性溶贫
巨幼贫 MDS化疗后
缺铁贫
3.病因学分类
造血干细胞 受损 造血微环境 (AA) 破坏 红系祖细胞 骨髓肿瘤、纤维化(骨髓病性贫血) Epo生成减少(肾性贫血) 原红 核(DNA) 叶酸、VitB12(巨幼细胞性贫血) 早幼红 复制 阻断 中幼红 抗肿瘤药物 晚幼红 网织红细胞 红细胞(膜、酶、Hb、形态异常) 成熟红细胞 溶血 质 Fe、卟啉(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