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社区参与之特征探析_以武汉市杨园街道的实地调查为例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情况分析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情况分析——以南通市虹桥新村社区为例摘要:社区居民参与问题是社区建设中深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然而当前社区居民参与的有效性不强已成为制约和影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现状的分析,概括出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社区建设,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一、引言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城市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广泛的社区参与。
社区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居民积极参与,帮助居民锻炼、提高社区参与和社区自治的能力与水平。
居民参与是社区参与和社区自治的主体,社区自治是居民参与的高级形式,也是居民参与的制度保障条件之一。
然而现阶段我国的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质量较低已成为制约社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如何有效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参与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且迫切的问题。
二、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的现状居民作为社区的主体,他们的广泛参与是社区建设的生命力,是实现社区建设目标的根本动力。
但是,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发展和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居民社区参与不足的问题。
居民社区参与不足主要表现为:1、总体参与率不高。
在对南通市虹桥新村社区的调查中,我对社区居民参与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讲解和社区居民的反映可以看出大多数人不愿参与社区事务。
大多数人没有为公共服务的意识,只注重自身及家庭的事物;大多数人认为参加社区活动没有意义甚至是浪费时间;大多数人不能持久的参与社区建设,只是迫于面子象征性的参加一两次社区组织的相关活动。
2、参与人群分布不平衡。
分布不平衡是指不同年龄、收入、文化程度、居住区域的人的参与率有很大不同。
从年龄层次看,参与社区活动的主要人员是一老一少,“老”就是离退休的老同志以及没有工作的老年人,“少”就是放了寒暑假的中小学生。
论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问题及对策(已处理)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问题及对策院(系)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专业行政管理提交日期 2012年6月4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姓名蔡津科班号 09行政管理院系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同组姓名无指导教导梅昌超当前,社区治理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居民参与是社区治理的本质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发展,原有的社会利益格局不断分化,多元利益主体逐步形成,必然要求公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并明确其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同时,需要构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制度体系。
(1)引言 (3)一、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现状 (4)(一)参与率较低,参与结构不平衡 (4)(二)公民参与流于形式 (4)(三)参与途径单一,参与渠道不畅 (5)二、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问题的原因分析 (5)(一)公民参与的内在动力不足 (5)(二)社区治理行政化严重 (6)(三)公民参与缺乏制度保障 (6)三、完善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 (7)(一)明确政府与公民在社区治理中的关系 (7)(二)提高公民在社区治理中的参与意识 (7)(三)完善法律法规,实现公民参与的法制化 (8)(四)健全公民参与的各种配套性机制 (8)1.完善权力运行机制 (8)2.建立反馈机制 (9)3.构建多元参与渠道创新机制 (9)结束语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内容摘要随着社会市场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推进城市社区的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公民参与是社区治理的本质要求。
然而目前的社区治理中存在着公民的参与意识淡薄、参与权利得不到保障、社区的行政化严重等问题。
公民参与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社区治理顺利推进的瓶颈。
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对策。
关键词:公民参与社区治理政府Abstract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marketization and the urban modernization ,Urba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China's modernization.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 i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of the community management. Yet in community governance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such as citizen's participation consciousness is not strong, participation right is not guaranteed, community of the administrative is serious .The citizen participation problem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the community managemen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our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make concrete analysis. On this basis, we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bout improving the citizen participatingin community governance.Key words: Citizen participation Community governance Goverment引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价值观念等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城市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问题探究
城市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问题探究作者:何泳璇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06期摘要:居民作为社区治理参与的主体,在社区治理活动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概念的起源和发展出发,以泸州市江阳区为样本从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现状、意愿、动机、内容进行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分析,发现现阶段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存在自治意识薄弱、利益认同缺失、人力资源匮乏三个主要问题,本文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认为需通过增强社区自治意识、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拓宽居民参与渠道以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
关键词: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调查分析1、居民参与的起源与发展“居民参与”源自于“公民参与”社会事务这一概念,是“公民参与”社会事务最微观的表现形式。
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被视为近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公民社会的发展和治理理论的产生与盛行共同推动了全球性公民参与运动的不断发展,民主和参与成为世界人民一致的呼声,现代民主理论也演变成不同的观点和流派。
一是直接参与式民主,即公民应该直接管理或者协商治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公民参与的理论先驱安斯坦(Sherry R.Arnstein)提出,“公民参与是一种公民权力的运用,是一种权力的再分配,使目前在政治、经济等活动中,无法掌握权力的民众,其意见在未来能有计划地被列入考虑。
”[1]本杰明·巴伯提出的“公民是管理者,也是自治者、共治者与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2]二是间接参与式民主,即公民只需行使自己的投票权将管理的权力赋予代表他们的意愿人,让更有能力的人管理社会事务。
如密尔提出的代议制政府觀点,“除公共事务的某些极次要的部分外,由所有的人来亲自参与公共事务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就可得出结论说,一个完善政府的理想类型一定是代议制政府。
”[3]从我国国情来看,居民直接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更多体现在城市社区和农村村社一级。
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标志着城市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有了上层纲领,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和治理进入新阶段。
对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调查总结9篇
对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调查总结9篇第1篇示例:近年来,社区服务不断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纷纷参与为社区的发展和和谐做出贡献。
为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参与情况,我们开展了一次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愿意参与各种社区服务活动。
他们认为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个人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同时也可以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部分社区居民表示愿意在有空闲时间的情况下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
在参与社区服务的形式上,社区居民有着各种各样的选择。
有的人选择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为社区里的孤寡老人提供关爱和帮助;有的人选择参加社区环境整治活动,为打造宜居环境出一份力;还有的人选择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为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而努力。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他们选择参与社区服务的方式也各有所好,但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让社区更加和谐美好。
社区居民在参与社区服务的动力和动因上也有所不同。
有的人是出于自愿参与社区服务,出于对社区的热爱和对社区居民的关心,愿意为社区做出贡献;有的人是出于社会责任感,觉得参与社区服务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还有的人是出于个人成长和发展,认为参与社区服务可以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无论是哪种动力和动因,都体现出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
有的社区居民由于工作忙碌或个人原因,无法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有的社区居民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参与社区服务时遇到困难;还有的社区居民受传统观念和思维的影响,对社区服务持保留态度。
针对这些问题和障碍,我们需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供相关培训和帮助,改变落后观念和思维,激发更多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热情和积极性。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社区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推动者。
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研究综述
城 市 社 区 建 设 中 居 民 参 与 研 究 综 述
彭 凌
( 州 工 学 院 人 文 社科 学 院 , 苏 常 州 2 3 0 ) 常 江 10 0
摘 要 : 民 是 城 市 社 区 建设 的 主 导 力 量 之 一 . 居 民 居 但 参 与 状 况 并 不 乐观 , 已成 为 目前 中 国城 市社 区建 设 的 瓶 颈 性 问题 。 者 对 国 内学 术界 研 究现 状进 行 分析 评 价 , 作 为进 一 步 深 入 研 究 奠 定 基础 。 关 键 词 : 市社 区建设 城
与较 低 层 次 的 社 区事 务 运 作 。 | 4 ] 而 对 于 造 成 城 市 现 代 化 过 程 中 社 区 居 民 参 与 不 足 的 原 因 , 界 也有 几 种 观 点 。四因 说 认 为 , 是 原有 的“ 学 一 单位 参 与 意
况 不 一 致 , 与 机 制 不 完善 , 等 。 参 等 3社 区居 民参 与 分 类 与 途 径 . 学 界 主 要 根 据 主体 参 与意 愿 、 与 形 式 、 与渠 道 和 参 与 参 参 内容 的不 同 , 社 区居 民参 与 状 况 做 了不 同 划 分 , 分 为动 员 对 划 型参 与 和 自主 型 参 与 ; 织 参 与 和 非 组 织 参 与 ; 度化 参 与 和 组 制 非 制 度 化 参 与 : 区政 治 参 与 、 区 经济 参 与 、 区 文 化 参 与 、 社 社 社 社 区社 会 参 与 等 。 …] 的 学 者 依据 参 与 客体 的 功 能特 性 不 同 有 将 社 区居 民 参 与 分 为 决策 参 与 、 施 参 与 、 督 参 与和 信 息 参 实 监 与 。 _ 还 有 学 者认 为 , 员 式 执 行 参 与 是 主 要 形式 , 种 参 与 1 2 动 这 既不 能 使 居 民 对 社 区 开展 的具 体 事 务 进 行 决 策 ,又 不 能 对社 区公 共 权 力 运 作 进 行 监督 :非 政 治 性 参 与 是 社 区居 民参 与 主 要 内容 , 区居 民参 与 的事 务 多 与 政 治 不 沾边 或关 系不 大 , 社 是 “ 务” 杂 。[ 关于 社 区 居 民 参 与 途 径 , 界 亦 有 不 同 阐述 。有 的认 为 学 居 民参与途径主要有三类 : 以个 人 身 份 参 与 社 区 的 选 举 或 建 设 规 划 、 为 某 个 组 织 或 单 位 成 员 参 与 到 社 区 发 展 中 、 合 作 组 成 多 种 类 型 的 非 正 式 组 织 参 与 社 区 的福 利 服 务 和 保 障 性 工 作 等 。_] 有 学 者 强 调 应 重 视 社 区 居 民 在 参 与 包 括社 区 服务 l 4 也 在 内 的 各 类 社 区发 展 计 划 、 目等 公 共 事 务 或 公 益 活 动 的 过 项
城市居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分析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行为的个案分析——基于深圳三个社区的实证分析许柏扬提要:本研究从公民参与理论出发,以深圳市三个社区九位社区居民、两位社区工作者的访谈资料以及对234位居民的调查问卷为依据,通过对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实践的透视,揭示了社区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 传统的“臣民”文化,使得居民普遍缺乏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
居民邻里资本的逐渐消亡和参与技能参的低下,使居民社区参与积极性不高。
再加上保证居民自治、维护居民权益的社区居委会功能的虚化和弱化,最终造成城市居民社区参与不足的局面。
文章结尾从四个层面提出了激发社区居民权能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社区居民;社区参与;影响因素一、引言参与社会管理、平等行使政治权利是民主社会的重要特征,政治参与使社会充满活力和生机勃发。
[1]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无论对于政治国家,还是对于公民社会,公民参与都是实现善治的必要条件。
所有民主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通过公民参与才能真正实现。
只有通过公民参与,民主政治才能真正运转起来。
可以说,没有公民参与,就没有民主政治。
[2]公民参与有许多种不同的形式,而且随着信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参与的形式也在不断增加,如电视辩论、网络论坛、网络组织、手机短信等。
因此,凡是旨在影响公共决策和公共生活的行为,都属于公民参与的范畴。
凡是有集体生活的地方,就有公民参与的领域。
美国著名学者卡罗尔·佩特曼(Pateman,C.)认为:所有公民的直接的、充分参与公共事物的决策民主,从政策议程的设定到政策的执行,都应该由公民的参与。
公民参与政治最恰当的领域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如社区或工作场所,因为这是人们最为熟悉也最感兴趣的领域。
对于社区而言,存在着社区成员彼此之间的信任以及社区成员对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构成有助于整个社区建设的社会资本。
在社会资本理论中,“参与”是指个人参与社会、个人关系网络、社会事务的机会,从而加强对个人关系网络的认同和归属感。
城市社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社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孙平来源:《城市地理》2015年第10期摘要:针对我国当前城市社区管理中居民参与有限、居民参与不平衡和居民参与渠道不畅的问题,应该提升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意识、健全社区居民的参与机制和完善社区居民参与的法律法规。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区管理;居民参与城市社区管理中的居民参与既能锻炼和提升基层居民的参与能力,又能充分发挥每个居民的才能为社区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的居民参与尽管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当前城市社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存在的问题(一)城市社区管理中居民参与有限“根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342)。
作为现代社区管理社区事务的重要组织机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社区居委会,通常很少召开居民代表参加会议,一年中只召开有限的几次居委会大会,而且在会议中讨论的内容也非常简单,无非是本年度的工作进展情况,下一年度的目标和打算,居民代表们一般都没什么异议。
能够被邀参加会议的居民代表数量也十分有限,不能真正代表整个社区全体居民的意见和想法。
因此,从社区管理中居民参与的广度来看,是非常有限的。
此外,即使能参加居委会会议,居民代表参与社区管理的范围也往往局限于居委会已经事先选定的议题内,如参与居委会的组织选举、社区环境整治、爱心捐献、社区文体活动等一般性社区事务。
对于与社区居民整体利益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如社区整体规划的制定、社区居民实际利益的分配等,一般居民很难有机会参与。
可见,从社区管理中居民参与的深度来看,也是非常有限的。
(二)城市社区管理中居民参与不平衡城市社区管理中居民参与不平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层面的不平衡。
社区居民中的在职者由于工作原因参与社区管理的比较少,而退休者和下岗职工、低保对象等不在职者为改善存在状况参与社区管理的比较多。
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研究论文提纲样本模板
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研究论文提纲样本模板【300篇】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研究为优秀论文提纲样本模板,可作为优秀大纲写作参考,适合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以提纲范文格式模板参考.论文摘要: 社区是现代城市的细胞,社区建设与治理在当代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社区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广泛的社区居民参与是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社区居民参与既是社区建设的主题,也是社区发(略)动力. (略)居民的参与内容与参与途径切入,以呼和浩特市清泉街社区为个案,通过对该社区居民参与现状进行描述,认真剖析了居民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说明了社区居民参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社区居民参与的思路.通过研究,笔者认为,我国社区居民参与(略)要有:参与的广泛性差;参与程度不深;参与形式单一,缺乏专业性;参与期望与参与现实矛盾;不同居民的参与需求不同导致参与意愿和参与目的的不一致;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等.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缺乏凝聚社区居民共同利益的相关机制导致居民参与意识淡薄;居民拥有的参与条件不足;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参与方式(略)区参与的积极性;居民参与的投入不足;传统观念的束缚;居住环境的改善不利于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等./junshi/98882.html目录:摘要第4-7页第1章导论第7-15页·,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7-9页·,文献综述第9-13页·,国外的研究状况第9-10页·,国内研究状况第10-13页·,论文结构第13页·,研究方法第13-15页第2章清泉街社区居民参与现状研究第15-27页·,清泉街社区居民参与现状第15-16页·,清泉街社区居民参与的内容第16-21页·,社区环境第16-18页·,社区服务第18-20页·,社区治安第20-21页·,清泉街社区居民参与的途径第21-27页·,*评选第21-23页·,通过居民代表大会产生第23-25页·,志愿者服务第25-27页第3章清泉街社区居民参与评估第27-35页·,清泉街社区居民参与的成效第27-30页·,清泉街社区居民参与存在的问题第30-32页·,原因分析第32-35页第4章完善社区居民参与的对策研究第35-42页·,进一步培养居民的公共社区意识第35-36页·,建立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第36-38页·,发挥社区*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38页海量论文提纲样本模板供您参考,助您解决论文提纲怎样写的相关难题.。
【武汉城市社区治理问题分析实践调研报告3800字(论文)】
社会实践考核表1.机构设置整个A社区工作委员会基层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建立的社区工作委员会总数量为15个,社区工作站3个,每个社区工作站负责管理5到7个社区居委会,并安排少儿读书角、生活俱乐部等服务机构,并向相关单位和居民进行免费开放。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实际社区工作站的发展,能够全方位的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如健康咨询、日常服务等等,在满足社区各方面要求的同时,让居民在生活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享受。
因此,对于A社区委机构设计,主要以三级管理体系机构为主体,即社工委、社区工作二、城市社区治理的存在的问题(-)社区组织行政职能过多站在整体角度来说,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社区的功能性特点越来越明显。
从我国现有的社区建设和体制运行角度来说,社区之中最大的问题便是政治色彩浓厚,自身职能无法得到有效突显。
现阶段,社区现行职能之中涉及到很多职责外的内容,进而导致工作人员上班时间较长,工作范围越来越大。
另外,在显示工作之中,政府职能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对社区性质和作用认识极为模糊,只是单纯的将其理解为社区派出机构,部分职能也部分职内和职外,也不管合理或者是不合理,单纯的按照眼前需求开展活动,导致其余社区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对于社区工作人员来说,即使自身工作责任和义务全部展示出来,由于上级分配的任务混乱,导致其内心出现不满情绪,即使按照要求执行工作,所起到的工作效果也十分有限,以应付为主,这也是A社区需要注意的问题所在。
(二)社区组织自治功能匮乏站在法律角度来说,社区组织属于是自发类组织范畴,不受任何的行政管理部门管辖,从其中的自发性特点也能够看出,还机构是由居民自发组织的,人们需要将该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呈现出来,展示出明确的自治功能。
但从实际工作执行过程中可以看出,事实并非如此。
从苏州东沙湖A社区治理操作过程中能够看出,很多人将社区组织看做是基层管理机构的下属部门,经常会接受一些来自行政管理部门的任务指派。
也正是由于上述情况存在,导致社区组织无法将自身的主动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展示出来,只能被动的去接受所谓的上级部门指派的任务,无法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办法,进而导致社区管理能力受到严重影响,服务能力明显下降。
浅探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参与
浅探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参与作者:杨满珍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28期【摘要】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一种有效载体就是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建设的主导力量之一,在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
利用社区资源,依靠社区力量,都离不开社区成员的参与,没有社区居民、社区内各个组织及驻社区单位的广泛参与,就不可能形成社区力量,资源也无从谈起,社区建设就难以为继。
【关键词】社区建设;居民参与;现状思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城市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滞后于城市化进程,尤其是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比较薄弱,大力加强和完善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显得十分紧迫。
在这一背景下,社区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社会单元而存在,不仅突破了原有的“地域”概念,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而且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扮演着基础性的一线角色。
现有的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管理方式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流动人口、下岗职工、老龄工作、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各种问题,城市居民委员会在管理和服务上力不从心,存在着责权利不统一、职责任务不明确、管辖范围过小、人员老化、工作条件差等问题;从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推进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吸引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发挥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赋予社区居委会足够的财权,赋予居民足够的监督权,真正建立居民与社区建设之间必然的、经常的、制度性关联,保证社区居民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在参与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既能满足个人利益诉求,又能增进社区居民的共同福祉,不失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办法。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际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娄底市娄星区大科街道办事处大科社区这一个案的深入研究,探索当前我国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问题及成因,并从体制建设、完善服务、培育意识、拓宽渠道及强化监督等方面探索提升居民参与的方法。
1 娄底市大科社区建设居民参与现状分析1.1 大科社区建设情况简介娄底市娄星区大科街道办事处大科社区成立于2001年,辖区面积19.54平方公里,辖区楼房400余栋,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
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社区参与问题的分析
在实际运作中,居委会逐渐退化为准政 社 区 管 理 机 构 定 , 居 民 代 表 只 有
我国城市社区参与始于 2 0世纪 9 0 年 代 中期 以后 政府 推 行的社 区 建设 , 居 民参 与始 终是城 市社 区建设 的重 要 内 容 。两 办文件也 明确要求 “ 在社 区内 实 行 民主 选举 、 民主 决 策 、 民主 管 理 、民主监督 ” ,保 障居 民参 与社 区 公 共事 务 的 各 项 权 利 。 但 是 ,城 市社 区建设毕 竟还处于初始 阶段 ,居 民参 究中国城市目前的国家一社会关系格局 时 ,无一例外地将居委会视为国家行政 链条的末梢 ,代表国家在居民区扮演着 注视与监督的角色,警惕并压制着社会 自发力量的成长 。I ” 居委会的行政化倾 ¨ 向所 造成 的一 个重 要后 果是 居 委会 失去 了 居 民 利 益 表 达 、 利 益 实 现 的 自治 功 能 ,走 向了它 的反 面 ,无法 满 足居 民 的 参与需 求 与期 望 ,因而 其 合法性 基 础大
维普资讯
参与主动性 。正 如费孝通 在 乡土 中 国 中说:“ 在差序社会里,一切标准并 不发生 作用 , 定要 问清 了 , 象是 谁 , 一 对 和 自己什么关系之后 ,才能决定拿出什 么标 准 。( ”1 2 4 、动 员型 参 与 方 式制 约 了居 民社 区参 与 的 积 极 性 。 参 与 方 式 就 是 居 民 如 何 参 与 。根 据 居 民政 治 参 与 的 主 动 性 强 度 ,可 以将 参 与 方 式 分 为 动 员 型 参与和 自主型参 与 。动 员型参 与是一 种 被 动 性 参 与 ,它 通 过 有 关 政 府 组 织 体 系 的 组 织 与 动 员 , 将 居 民纳 入 参 与 的 范 围 。 被 动式 执 行性 参 与 的 直 接 后
对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调查总结5篇
对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调查总结5篇篇1一、背景介绍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日益增强。
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情况,以期为社区服务的优化和提升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对社区居民的参与情况、服务需求、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
三、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本社区居民,包括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的居民。
四、调查结果1. 居民参与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观察,我们发现大多数居民对社区服务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形式多样,包括志愿者活动、社区文化活动、社区卫生环保活动等。
同时,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意愿强烈,尤其是对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文化素质和促进社区和谐等方面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2. 服务需求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教育服务,如社区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二是健康医疗服务,如社区医疗站、健康讲座等;三是体育健身服务,如健身设施、体育活动组织等;四是便民生活服务,如便利店、家政服务等。
3. 满意度在调查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时,我们发现大部分居民对社区服务表示满意。
他们认为社区服务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和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强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等。
五、问题分析1. 参与不均衡:虽然大部分居民参与社区服务,但仍有部分居民参与度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引导。
2. 服务设施不足:部分社区服务设施短缺,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3. 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部分社区服务在质量上还存在不足,需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六、建议措施1. 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社区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居民的参与度。
2. 加大投入:增加社区服务设施的投入,提高服务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
3. 优化服务内容:根据居民需求,丰富社区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
《城市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问题研究》
《城市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问题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区治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民参与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关系到社区的和谐稳定,也直接影响到社区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因此,对城市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为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提供参考。
二、城市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的现状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的程度逐渐提高。
一方面,政府积极推动社区建设,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为居民提供了多种参与渠道和平台。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和民主意识的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然而,尽管居民参与的意愿和程度有所提高,但在实际参与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三、城市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的问题1. 参与渠道不畅:目前,虽然社区提供了多种参与渠道,但这些渠道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导致居民无法有效参与到社区治理中。
2. 参与意识不足:部分居民对社区事务缺乏关注,对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参与度低。
3. 参与能力有限:部分居民虽然有参与意愿,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地参与到社区治理中。
4. 制度保障不完善:社区治理的相关制度不完善,缺乏对居民参与的有效激励和保障机制。
四、解决城市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问题的策略1. 拓宽参与渠道: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参与平台,如社区论坛、网络平台等,为居民提供更多便捷的参与渠道。
2. 提高参与意识:加强社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度,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
3. 提升参与能力:开展社区培训活动,提高居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增强其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
4. 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社区治理的相关制度,如居民代表大会制度、听证会制度等,为居民参与提供制度保障和激励。
五、实践案例分析以某城市社区为例,该社区在居民参与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通过建立社区网站、微信群等网络平台,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参与渠道。
武汉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况分析剖析_new_new
武汉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况分析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稳步推进,社会领域改革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彼时,深刻转型期下,中国的政府职能正在发生显著变化,需求和呼唤社会中出现各种新的阶层、力量、组织来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服务职能和企业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这为社会组织的发育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次会议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国务院还先后于2013年9月、2014年11月发布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为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方向的指引和巨大的动力。
社会组织正是在这股巨大动力的推动下出现了较为平稳的发展。
1988年,我国经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仅有4446个。
到2004年,达到近28.9万个;而从2004年到2014年的短短10年间,全国社会组织的数量增至60.6万个,是1988年数字的136倍左右。
就整个社会组织行业来讲,在2014年,共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682.3万人,形成固定资产1560.6亿元,社会组织增加值为638.6亿元,接收社会捐赠524.9亿元,社会组织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
其中,上海,深圳等城市社会组织的发展已走在全国前列,而武汉市继此大城市之后,近年来为响应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激发社会组织活的号召,也开始重视并探索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2013年10月,“美丽武汉·大爱江城”武汉首届社会组织公益项目选拔大赛圆满落幕,此公益项目比赛历时8个多月,吸引了400多个社会组织参与,参与群众6万多,网名投票数达2000多万人次投票;2014 年,武汉市登记的社会组织个数达到了 4800个,我市民政部门分别对其中符合评估资格条件的163家社会组织进行了评估,评出5A级社会组织6家,4A级社会组织23家,3A级社会组织63家。
《居民参与视角下社区微治理实践研究》范文
《居民参与视角下社区微治理实践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区治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社区微治理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实施对于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居民参与的视角出发,对社区微治理的实践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居民参与社区微治理的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
二、居民参与社区微治理的现状1. 参与意识增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意识的提高,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参与意识逐渐增强。
他们开始关注社区事务,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发展献计献策。
2. 参与形式多样居民参与社区微治理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参加社区会议、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等。
这些形式不仅丰富了居民的参与方式,也提高了社区治理的效率。
三、居民参与社区微治理的问题1. 参与度不均虽然居民的参与意识有所提高,但参与度并不均衡。
部分居民积极参与,而部分居民则缺乏参与意识,导致社区治理中存在“搭便车”现象。
2. 缺乏制度保障当前,社区微治理的制度建设尚不完善,缺乏对居民参与的有效保障。
例如,居民参与社区决策的机制不健全,导致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无法得到有效反馈。
四、优化策略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鼓励更多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2. 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社区微治理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居民参与社区决策的机制,保障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得到有效反馈。
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居民为社区发展贡献力量。
3. 强化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加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发挥其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通过组建各类社区组织,如业主委员会、志愿者协会等,吸引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4. 引入科技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大数据等,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
例如,建立社区信息平台,实现居民与社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动;利用大数据分析,为社区治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五、案例分析以某小区为例,该小区通过加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引入科技手段等措施,实现了居民参与社区微治理的良性发展。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之特征探析_以武汉市杨园街道的实地调查为例
和义务, 放弃一些私人活动及时间, 主动参与所 在社区的各种社会活动。 如果说社会生活中奉
行的是市场原则, 那么, 在社区生活中应该推行 的是社区的原则。社区的原则提倡以人为本, 互 表 3 社区参与的内容与频率均值 N = 181 人
参与内容 均值 标准差 参与内容 均值 标准差
选举活动 2. 67 1. 60 文明创建活动 2. 25 1. 50
社区参与的第一个目标是实现外在参与转 变, 即参与人数逐渐增多、参与态度逐渐积极、 参与范围逐渐广泛的转变。 实现这个转变就要 用利益和兴趣对居民进行参与动员, 激发全体 居民的参与意识。 社区活动与居民切身利益相 关越直接、越明显, 能满足参与者兴趣的范围越 广泛, 对居民的吸引力越大, 也就越能激发居民 的参与意识。比如, 参与社区治安和卫生绿化活 动对改善参与者的外部居住环境有利; 社区广 场舞会满足了居民们消闲娱乐、锻炼身体、人际 交往的兴趣需要。
使社区成员不消极地屈从权威, 有强烈的自尊 心, 能正确认知自己的参与能力和价值[4]。责任 和权力是对等的, 承担多大责任, 就要享有多少 权力。 参与效能感就内生于参与者结合自己力 量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之中, 它充分体现了参 与的“责任共担与成果共享”精神内核。
参与效能感一方面是参与主体对参与收益 的心理感知; 另一方面, 参与主体对参与效能的 评估, 表明他是通过动用自身所掌握的 (集体或 个人) 资源, 影响社区价值的分配过程, 以使这 种分配对自己或自己所属的群体有利。 在霍曼 斯的社会行为一般性命题中, 成功命题是指对 所有人类行动而言, 某人行为越频繁地得到回 报, 某人越可以遵循这些行为; 价值命题是指行 动的结果对某人越有价值, 他就越有可能采取 该行动。就参与行为而言, 效能感是一种回报和 价值, 为参与主体重复该行为提供心理动力[5]。 国外流行的参与- 回报理论也认为: 如果 P (预 期结果) + D (公民职责) + B (利益) - C (代价) > 0 时, 公民就会踊跃参加[6]。 参与效能感假设 参与主体是理性的, 在权衡是否参与或参与程 度时经过了参与成本和收益分析。 参与主体的 效能感越强烈, 其参与积极性越强, 参与行为的 持久性也越强; 参与效能感越低, 参与积极性就 越差。
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研究——以武汉市两社区的实地考察为例的开题报告
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研究——以武汉市两社区的实地考察为例的开题报告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城市社区居民参与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
研究表明,城市社区居民参与能够促进城市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还能提高居民的自我管理和创造力、增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了解和参与度。
但是,当前的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政府和居民组织的作用,对普通居民的参与却鲜有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普通居民在城市社区中的角色和地位,以及他们对社区管理的参与程度、意愿和障碍等问题,阐明普通居民参与城市社区的意义和难点,为城市社区的管理和建设提供参考。
二. 研究目标1. 了解武汉市两个社区的居民参与情况,分析参与程度和原因;2. 探究居民参与能力和意愿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影响居民参与的障碍因素;3. 阐明普通居民参与城市社区的意义和难点,提出建议。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收集武汉市两个社区的居民参与情况、意愿、居民组织和政府等方面的情况,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研究重点包括:(1)居民参与的类型和程度;(2)居民参与的意愿和目的;(3)影响居民参与的因素和障碍;(4)居民组织和政府在居民参与中的作用和关系。
2. 研究方法:(1)实地考察:选择武汉市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工作和社交情况,深入了解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情况。
(2)问卷调查:设计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调查问卷,通过蓝牙设备或纸质问卷的形式向两个社区的居民发放,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3)案例分析:根据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结合相关国内外文献,分析居民参与城市社区管理的意义和难点,总结居民参与的经验和不足,提出政策建议。
四. 参考文献1. 李卫平. 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研究综述[D].兰州大学,2019.2. 刘学斌,王厅瑶.论城市社区居民参与自我管理的机制和现实问题[J]. 中国城市经济,2019(3):83-90.3. 张蓓蓓,张兰霞. 美国社区基层民主的政治哲学[J]. 居民人文论丛,2018(3):92-98.4. 杨翠英,邓琨琨. 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8(7):166-171.。
我国社区建设实践研究——以武汉市发展社区为例
我国社区建设实践研究——以武汉市发展社区为例
司维;刘三
【期刊名称】《管理观察》
【年(卷),期】2011(0)13
【摘要】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基层管理建设的核心就是社区的建设,社区是政策落实的基本单位,对社区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描述武汉市发展社区的建设实例,为我国城市社区的建设提供参考.
【总页数】1页(P33)
【作者】司维;刘三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级行政管理专业,湖北,武汉,43007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公共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区建设 --以武汉市社区建设为个案 [J], 陈伟东
2.改制型社区建设中基层政府的角色转换与功能定位——以武汉市Z镇新社区建设为例 [J], 方爱清
3.社区善治:基层民主政治发展途径研究——以武汉市社区建设为例 [J], 张艳国;胡盛仪
4.社区社会工作发展模式应用实践研究——以宜昌市宝塔河街道社区建设为例 [J], 宋兵;杨桂林;姚世国
5.社区建设的新探索——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建设与体制创新研讨会综述 [J], 胡宗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居民对社区满意度评价调查论文
城市居民对社区满意度评价调查论文满意度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管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
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满意度进行界定。
心理学领域将其定义为一个人对一段关系质量的主观评价,强调关系、付出与回报、期望和公正知觉。
社会学领域将其界定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感知、期望、体验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主观体验。
这两个观点都倾向于反映人们的主观感受。
而事实上,满意度的可操作性既能测量社会和个体的心理特征,又能测量社会为个体提供的所有能感受和拥有的日常生活必需的设施、环境、技术、服务等客观状况。
因此,满意度是一个评价主、客观世界的重要指标。
从资料来看,心理学者的研究集中于微观层次的“生活满意度”,经济学者的研究更多采用“顾客满意度”,而对于社会和社区满意度的研究则甚少。
社区建设作为一种社会运动正在我国城市中蓬勃发展,得到政府和市民的全力推动。
可见,研究社区居民满意度不仅能促进满意度在城市社区领域的作为和理论的扩充,更能获知城市社区建设的整体评价结果,弥补单纯来自官方的测评报告,有力保障和谐社区健康的发展。
本文以大连市中山区的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当前城市居民的社区满意度进行调研,并对此做出相应分析。
一、设计、研究对象与方法测量表的选取与开发:如前所述,满意度理论在城市社区领域应用研究较少,而运用在经济领域却趋向成熟。
因此,本研究根据满意度在理论上至少包括认知和情感两部分,以及美国顾客满意度结构(acsi)模型[1],参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刘岚芳博士的“民众满意度测评调查问卷”[2],设计出城市社区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
本量表由三部分组成:第一,人口统计学变量,如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和所在社区等。
第二,居民满意度,共选取4个维度:认知、参与、满意及评价。
第三,情感度,包括期望、抱怨和信任3个维度。
调查的内容,以社区建设所包含的六个方面为依据,分别涉及“社区服务、社区环境卫生、社区治安、社区文化、社区组织、公共设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表 1 想参与的动机 (选 1- 3 项)
想参与的动机 对社区的一些活动感兴趣 加强邻里联系 熟悉社区情况, 应该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 与自己和家庭利益相关, 应该关心和参与 为自己创造好的外部居住环境
注: N 表示抽样调查的总人数。
N = 103 人 人次 %
47 45. 6 46 44. 7 36 35. 0 32 31. 1 31 30. 1
使社区成员不消极地屈从权威, 有强烈的自尊 心, 能正确认知自己的参与能力和价值[4]。责任 和权力是对等的, 承担多大责任, 就要享有多少 权力。 参与效能感就内生于参与者结合自己力 量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之中, 它充分体现了参 与的“责任共担与成果共享”精神内核。
参与效能感一方面是参与主体对参与收益 的心理感知; 另一方面, 参与主体对参与效能的 评估, 表明他是通过动用自身所掌握的 (集体或 个人) 资源, 影响社区价值的分配过程, 以使这 种分配对自己或自己所属的群体有利。 在霍曼 斯的社会行为一般性命题中, 成功命题是指对 所有人类行动而言, 某人行为越频繁地得到回 报, 某人越可以遵循这些行为; 价值命题是指行 动的结果对某人越有价值, 他就越有可能采取 该行动。就参与行为而言, 效能感是一种回报和 价值, 为参与主体重复该行为提供心理动力[5]。 国外流行的参与- 回报理论也认为: 如果 P (预 期结果) + D (公民职责) + B (利益) - C (代价) > 0 时, 公民就会踊跃参加[6]。 参与效能感假设 参与主体是理性的, 在权衡是否参与或参与程 度时经过了参与成本和收益分析。 参与主体的 效能感越强烈, 其参与积极性越强, 参与行为的 持久性也越强; 参与效能感越低, 参与积极性就 越差。
和义务, 放弃一些私人活动及时间, 主动参与所 在社区的各种社会活动。 如果说社会生活中奉
行的是市场原则, 那么, 在社区生活中应该推行 的是社区的原则。社区的原则提倡以人为本, 互 表 3 社区参与的内容与频率均值 N = 181 人
参与内容 均值 标准差 参与内容 均值 标准差
选举活动 2. 67 1. 60 文明创建活动 2. 25 1. 50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助互利, 民主自治, 确保生活环境和人的素质同 步提高, 最终实现社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区 同情弱者, 鼓励爱心的奉献, 使社区成员之间建 立起情感联结和友爱互助的首属关系。由此, 社 区归属感将社区参与建立在居民对社区情感认 同的基础上, 并以强烈的责任和义务感保障参 与行为。
作者简介: 严志兰 (1975- ) , 女, 湖北武汉人, 福建省委党校社会发展研究所教师, 研究方向为社区研究。
收稿日期: 2004209214
社区发展过程论认为, 社区发展的目标取 向是推进或实现四个转变, 即参与转变、资源转 变、合作转变、决策转变[1]。 作为社区发展方式 和手段的社区参与, 同样也担负着相应的转变 任务, 笔者将其归纳为社区参与中的外在参与 转变、资源转变、合作转变和决策转变。 如何实 现这四个转变? 2003 年 4 月, 笔者对武汉市杨 园街道居民的社区参与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分析了居民社区参与之内容、频率、渠道、方式、 认知、情感、倾向、动机等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 的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 杨园社区的总体参与 水平较低; 参与发展不平衡, 相对参与较多的项 目是选举活动、公益活动、卫生绿化活动、志愿 者服务活动, 这些活动多属社区社会性参与和 观察、表态、执行性参与, 很少有社区管理、决策 方面的参与; 参与发展不平衡, 还表现为非组织 性参与多、组织性参与少; 参与渠道单一, 居委 会组织是居民主要参与渠道; 在社区参与认知 方面, 居民基本认同社区参与的意义、作用, 但 认为社区参与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尚不充 分。 不少居民认为自己没有时间和能力参与社 区活动; 较多居民倾向于参加社区各类文化、体 育、娱乐活动, 公益活动, 邻里互助活动, 卫生绿 化活动和治安保卫活动; 对社区活动感兴趣和
公益活动 2. 42 1. 53 教育活动 2. 19 1. 35
卫生绿化活动 2. 41 1. 51 节日庆典活动 2. 01 1. 39
志愿者服务
对社区建设
活动
2. 37 1. 46
提建议 2. 01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2
邻里互助活动 2. 35 1. 53 监督社区工作 1. 88 1. 35
治安保卫活动 2. 27 1. 45
参与社区 管理、决策 1. 86 1. 35
文体娱乐活动 2. 25 1. 40
居民大会、 代表会议 1. 76 1. 23
注: 参与频度从“从不参与”到“经常参与”依次取值为 1 分、2 分、3 分、4 分、5 分。 每个参与项目的最大值为 5, 最小值为 1。
·62·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表 4 居民社区参与倾向 (选 1- 3 项) N = 166 人 参与倾向 人次 % 参与倾向 人次 %
文体娱乐活动 85 51. 2 庆典活动 30 18. 1 公益活动 47 28. 3 志愿者服务活动 25 15. 1
邻里互助活动 43 25. 9 教育活动 13 7. 8 卫生绿化活动 42 25. 3 提意见 116. 6 治安保卫活动 40 24. 1 监督社区工作 6 3. 6 文明创建活动 38 22. 9 参与决策和管理 6 3. 6
社区参与的第一个目标是实现外在参与转 变, 即参与人数逐渐增多、参与态度逐渐积极、 参与范围逐渐广泛的转变。 实现这个转变就要 用利益和兴趣对居民进行参与动员, 激发全体 居民的参与意识。 社区活动与居民切身利益相 关越直接、越明显, 能满足参与者兴趣的范围越 广泛, 对居民的吸引力越大, 也就越能激发居民 的参与意识。比如, 参与社区治安和卫生绿化活 动对改善参与者的外部居住环境有利; 社区广 场舞会满足了居民们消闲娱乐、锻炼身体、人际 交往的兴趣需要。
加强邻里关系, 是居民参与、想参与社区活动的 主要动机。没有时间、没有兴趣是居民不想参与 社区活动的主要障碍; 不同特征的居民, 在社区 参与内容、频率、方式、渠道、认知、情感、行为倾 向、动机等社区参与的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存 在一定差异。 该街道虽然总体参与程度不够理 想, 但已经具备扩大社区参与面、提升社区参与 水平的良好基础。首先, 主动参与已经占有较大 比率, 有相当一部分居民还表示愿意参加社区 志愿者服务活动; 其次, 居民基本上认同社区活 动, 整体喜欢程度维持在中等偏上水平, 对社区 参与的意义和作用也有较高评价; 再次, 社区参 与、某 些 方 面 的 参 与 需 求 已 经 形 成, 比 如 有 51. 2% 的居民倾向于参加社区组织的文体娱乐 活动, 还有较多居民愿意参加公益活动、邻里互 助及卫生绿化和治安保卫活动; 最后, 居委会成 为社区参与的组织基础, 其功能和作用得到居 民的广泛认可, 绝大多数选择居委会为表达和 维护自身利益的主要组织, 在生活遇到问题或 困难需要帮助时, 有 41. 2% 的居民以居委会为 主要的求助对象。
选举活动 38 22. 9 参加居民大会 4 2. 4
社区参与的第二个目标是实现资源转变。 如果社区发展的所有资源或专家都来自社区外 部, 其结果是社区成员形成依赖思想, 社区成员 自力更生的独立性极其缺乏。 这就要对社区及 其成员赋权, 增强社区及其成员自我发展的信 心及能力。首先是社会赋权, 使社区及其成员获 得基本的生存资源; 其次是政治赋权, 使社区及 其成员在社区权力结构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和参 与社区决策与管理的机会; 最后是心理赋权, 即
参与对我及我的家
庭发展作用大
2. 48 1. 09 121
注: 认知程度从“非常同意”到“不同意”依次取 1 分、2 分、3 分、4 分、5 分。 每个认知项目最大值为 5, 最小值为 1。
另一方面, 虽然大部分居民有参与意识, 但 实际参与水平并不高, 总体平均参与程度处于 “较少参与”水平 (参见表 3, 总体社区参与频率 均值为 2. 19)。 社区活动与居民利益关联不够 突出, 发生于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可以 在社区以外得到满足, 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 原因之一。为此, 必须加强培育社区成员的社区 归属感。作为一种心理状态, 它代表了居民社区 生活及行为的意向; 居民社区归属感越强, 就越 能意识到并自觉履行自己作为社区成员的权利
现和分析了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四个特点, 即利益和兴趣唤起社区参与意识; 参与效能感激发社区参与积极
性; 居民委员会组织是社区参与的保障; 社区沟通不足限制社区参与程度。
关键词: 城市居民; 社区参与; 特征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27023 (2005) 0420061205
认 知
内 容、形 式 能 满 足
不同层次需求
2. 87 1. 01 143
主观条件 有时间参加
3. 26 1. 21 120
认 知 有能力参加
3. 14 1. 31 114
权利义务认知
参与是我的权利和 义务
2. 40
1. 19
110
参与效能 参与密切了邻里关系 2. 23 1. 10 122
认知
二、参与效能感激发社区参与积极性
居民参与的第二个特征是参与效能感影响 社区参与积极性。 在表示不愿意参与社区活动 的居民中, 有两成是觉得“参加和不参加效果一 样”。 调查发现, 居民实际参与最多的项目是公 益活动、卫生绿化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及邻里 互助活动等 (见表 3)。 这些活动对个人能力要 求不高, 容易看到参与效果, 也就能激发其参与 积极性。 居民对参与社区会议、参与社区管理、 决策、监督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感到 自己的参与付出与参与回报不平等,“参加和不 参加效果一样”; 另一方面说明居民高层次参与 能力有待提高, 社区参与环境, 包括各种制度环 境也有待改善。 对居民参与倾向的调查结果同 样也说明了越是容易看到参与效果的项目, 越 能激发居民的参与积极性 (见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