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诉法的实施对立案再审审查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新民诉法对民事检察监督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新民诉法对民事检察监督的影响及对策探析[摘要]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民事诉讼活动和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基本规则,对于规范民事诉讼程序和及时解决民事纠纷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检察机关开展民事监督的重要依据。
新《民事诉讼法》进一步明确了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法律监督地位,拓展了监督的范围、手段、方式,对今后的民事检察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民事检察监督;监督权力;多元化监督体系引言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事案件数量不断增多,新的案件类型不断涌现,民事诉讼法的部分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2012年8月3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已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涉及内容广泛,尤其对于民行检察工作带来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更多的监督权力,强化了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监督力度(一)将民事执行活动纳入检察监督的范畴,进一步拓宽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范围根据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并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近年来,我国民事案件逐年增多,生效的民事裁判不能有效、完整执行的情况比较突出,民事执行工作中执行难、执行乱的问题普通存在。
此次新《民事诉讼法》将民事执行活动纳入法律监督,将有助于规范执行秩序,更加有力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①(二)新《民事诉讼法》增加了检察监督方式,规定检察建议为检察机关监督手段之一新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以检察建议的方式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改变了单一的抗诉监督模式,检察建议将成p由于之前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检、法两家对调查权的认识有分歧,导致检察机关调查权难以行使。
新《民事诉讼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为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法律监督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五)新《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为民行工作在公益诉讼方面的创新提供了依据新法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立案登记制改革成效新闻发布会
人民法院立案登记制改革成效新闻发布会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2.07.29•【分类】新闻发布会正文人民法院立案登记制改革成效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诉讼服务中心主任钱晓晨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立案是审判的前提,是启动诉讼程序的总开关。
依法立案是公正司法的开始。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立案登记制改革要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是司法规律的体现,是司法为民的重要举措”。
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人民法院改革立案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人民法院出真招、出实招、求实效,蹄疾步稳落实改革部署,多措并举保障群众诉权,“把方便留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
2015年5月1日,人民法院全面施行立案登记制改革,对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
七年多来,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国法院累计登记立案13837.17万件,其中,民事一审9306.25万件,行政一审187.89万件,刑事自诉13.30万件,国家赔偿10.85万件,首次申请执行4318.88万件,全国法院平均当场立案率95.7%,天津、上海、浙江、福建、重庆、云南等地当场立案率超过98%。
长期困扰群众的“立案难”问题已经成为历史。
立案登记制改革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人民法院是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诉求的审判机关。
诉讼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
公正高效化解矛盾、定分止争,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职责,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为此,人民法院依靠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强化非诉讼和诉讼对接,积极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
规范审查再审申请与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
规范审查再审申请与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审查再审申请与再审立案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人民法院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审查再审申请和裁定再审立案应坚持下列原则:(一)依法纠错与维护生效裁判既判力相统一原则;(二)同一法院对同一再审申请只能审查一次原则;(三)依法、公正、公开、高效原则。
第三条审查再审申请和裁定再审立案应当以作出原裁判时有效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为依据。
第四条再审申请人不服本院作出终审生效裁判的、或者经中级人民法院复查后通知驳回的、或者不服再审改判提出再审申请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各类抗诉案件,适用本意见。
二、申请再审条件第五条再审申请或申诉的主体一般为下列当事人:(一)案件的当事人;(二)案件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继受人;(三)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案外人;(四)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五)刑事案件生效裁判的被告人、被害人或被告人、被害人亲属。
第六条申请再审或申诉应当自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二年内提出。
第七条申请再审或申诉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证明再审申请人或申诉人是适格主体的材料;(二)再审申请书或申诉状;(三)原一、二审判决书、裁定书等法律文书;经过下级人民法院复查或再审的,应当附有驳回申诉通知书、再审判决书或裁定书;(四)以有新的证据证明原裁判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为由申请再审或申诉的,应当同时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申请法院调查取证的,应当提交申请书并附有证据线索;(五)再审申请人或申诉人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再审申请书或申诉状应当写明以下内容:(一)再审申请或申诉人以及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地址、电话和联系方式);(二)再审申请或申诉的具体请求;(三)再审申请或申诉所依据的生效法律文书的名称和案号、该法律文书生效的时间,以及该生效法律文书的主要判项;(四)证明再审申请或申诉是在法定二年期间内提出的事实根据;(五)申请再审或申诉的理由和依据;(六)以新证据申请再审或申诉的,应当说明新证据的来源和获得新证据的时间和方法。
《最高法关于受理审查民事申请再审案件的若干意见》
《最高法关于受理审查民事申请再审案件的若干意见》为依法保障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规范人民法院受理审查民事申请再审案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工作实际,现就受理审查民事申请再审案件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民事申请再审案件的受理第一条当事人或案外人申请再审,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并按照被申请人及原审其他当事人人数提交再审申请书副本。
第二条人民法院应当审查再审申请书是否载明下列事项:(一)申请再审人、被申请人及原审其他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当事人是自然人的,应列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及有效联系电话、邮寄地址;当事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列明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及有效联系电话、邮寄地址;(二)原审法院名称,原判决、裁定、调解文书案号;(三)具体的再审请求;(四)申请再审的法定事由及具体事实、理由;(五)受理再审申请的法院名称;(六)申请再审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第三条申请再审人申请再审,除应提交符合前条规定的再审申请书外,还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申请再审人是自然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明复印件;申请再审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
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的,应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身份证明;(二)申请再审的生效裁判文书原件,或者经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生效裁判系二审、再审裁判的,应同时提交一审、二审裁判文书原件,或者经核对无误的复印件;(三)在原审诉讼过程中提交的主要证据复印件;(四)支持申请再审事由和再审诉讼请求的证据材料。
第四条申请再审人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的同时,应提交材料清单一式两份,并可附申请再审材料的电子文本,同时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
第五条申请再审人提交的再审申请书等材料不符合上述要求,或者有人身攻击等内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的,人民法院应将材料退回申请再审人并告知其补充或改正。
新民诉法对检察建议的浅析
在这次 民诉法 大修 以前 ,检察 院的 民事行政 监
督 工 作 也 有 再 审 检 察 建 议 ,人 民检 察 院 的 主 要 依 据
讼法第 2 0 9 条解决了这个 问题 。
三 、结 语
根据新 民诉法 的第 2 0 9 条 的规定 ,人 民法 院审 判 的案件 ,在 2 审终 审之后 ,经法 院先处 理一 次 ,
再 由检察 院处 理 一 次 ,然 后结 案 ,彻 底 的解 决 的 司
是 从 民检察 院民事行政抗 诉案件办案规则》 第 四
十七条之规定 , “ 有 下 列 情 形 之 一 的 ,人 民检 察 院 可 向人 民法 院 提 出检 察 建 议 : ( 一) 原 判 决 、裁 定 符 合 抗 诉 条 件 ,人 民 检 察 院 与 人 民法 院协 商 一 致 , 人 民法 院 同意 再 审 的 ” 。最 高 人 民法 院则 是 在 2 0 0 2
现人 民法院 已生效 的民事 、行 政生效判决或裁 定确
有错 误 的 ,不 提 请 上 级 人 民 法 院 抗 诉 ,而 是 向 同 级 人 民法 院发 出检 察 建 议 ,建 议 法 院再 审 ,法 院 依 据 审 判 监 督 程 序 再 审 。并 将 结 果 通 知 发 出 检 察 建 议 的
协 商 同 意对 个 案 提 出 检察 建 议 书 的 ,如 符 合 再 审 立 案条 件 的 ,可依 职 权 启 动 再 审程 序 。 ”
二 、 改 变 的 意 义
1 . 解 决 了程 序 的混乱
第2 0 9条 ,这一条规定 了再 审检察 建议 。第 一次将
再 审 检 察 建 议 纳 入 了 法 律 。 即 第 二 百 零 九 条 : 有
民事再审程序的具体操作及其审查标准分析
民事再审程序的具体操作及其审查标准分析2023年民事再审程序的具体操作及其审查标准分析2023年,中国的民事诉讼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民事再审程序。
民事再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民事诉讼司法活动中,享有的一种诉讼权利。
在以往的法律实践中,民事再审程序已经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2023年,民事再审程序将会更加完善和规范,以下将详细介绍民事再审程序的具体操作及其审查标准分析。
一、民事再审程序的具体操作民事再审程序是指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等,依法提出再审申请,由最高人民法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再审的一种诉讼程序。
民事再审分为自愿民事再审和强制民事再审两种。
1、自愿民事再审自愿民事再审是当事人自愿申请再审的情况。
自愿再审申请,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不得提出与原审判决无关的新的诉讼请求;(2)再审申请必须在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公告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3)再审申请书必须包括案号、原审法院名称、再审请求的具体事由、证据和理由等。
2、强制民事再审强制民事再审是指原审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经过诉讼监督程序,发现原审判决、裁定或调解书违反法律规定且对诉讼裁判有重大影响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指定的人民法院,对该案件提起强制再审。
二、民事再审的审查标准分析民事再审是一种诉讼权利,但不是一项诉讼义务。
因此,民事再审的审查标准十分严格。
对于自愿再审,法院必须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再审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进行审查。
对于强制再审,法院必须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诉讼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进行审查。
下面是具体的审查标准:1、事实审查标准民事再审中,对事实的审查十分严格,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不能重新审查已经在原审中充分争议和查明的事实;(2)不能事实上否认已经发生的法律事实;(3)必须以证据为依据,充分审查证据的可信度和质量。
法院立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立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爱辉区人民法院卢宏波立案是案件纠纷进入诉讼程序的第一道门槛,立案庭的工作不仅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窗口”。
由于立案庭的工作辐射面广、任务重、难度大,工作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司法效率、还会影响司法公正和司法形象,因此,立案庭的工作必须加强。
但当前我国基层法院立案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与疏漏,有些问题还严重制约审判工作的正常运转,影响工作质效的提升。
一、当前立案工作存在的问题(一)立案、信访不分。
在实践中,立案庭承载的职能繁多,除担负正常的立案工作以外,还要承担办理诉讼费的收取、减缓免审批、解决法律咨询、送达保全、上诉案件的移送、审判流程管理等工作,同时又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处理全院的涉诉信访案件。
从实现立案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角度而言,涉诉信访案件处理不应归立案庭管理,而当前立案庭的专职任务已十分繁重,如另把任务重、难度大的信访工作再融入到立案庭的工作范围内,势必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弱化了立案庭的工作职能,也极大地降低了立案庭的工作效率。
(二)立案审查不严,影响质量。
实践中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原告的诉状形式的内容审查不严,对原告提供的被告送达地址核实不严,造成送达不能;二是对立案的必备材料要求不严。
比如离婚案件应当提供结婚证复印件,如结婚证丢失的,也应当出具民政部门的结婚证明,但有些立案人员仅凭《离婚协议书》及撤诉裁定书就立了案;三是立案时间把握不准。
对一些判决不准予离婚或撤诉、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在裁判文书生效未满足6个月的因时限计算失误而提前立案;四是立案范围把握不准。
当前,许多社会单位在遇到自己不愿意或处理不了的问题,常常不负责任的让当事人到法院起诉,由此产生的来访者或起诉者大量存在,实际上,一些问题不符合起诉条件,不属于法院立案管辖范围。
(三)立案标准不统一,实际立案工作混乱。
我国现有的诉讼法对各类案件的立案标准、当事人起诉时应向法院提供的诉讼材料未作详细规定。
论民事再审检察建议
论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民事再审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一环,它是一种司法救济机制,旨在纠正以往审判错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应积极参与对民事再审的监督,并提出相应的检察建议,以确保司法公正。
本文旨在就民事再审检察建议进行探讨。
首先,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提出应建立在充分调查、收集证据的基础上。
对于出现重大证据缺失、或者可能导致判决错误的案件,检察机关应尽职调查,确保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只有当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原判可能存在错误时,才能提出再审检察建议。
同时,在提出检察建议时,检察机关也应明确指出可能存在的错误,并提出相关的理据和依据。
其次,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提出应符合法律程序,并严格遵守法定职责。
检察机关在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时,应进行合法、正当的程序,确保程序的合规性。
同时,检察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应遵守法律明确的职责范围,不能越权行使权力。
提出再审检察建议要以法律为依据,不能随意或滥用职权。
此外,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提出应及时准确,确保司法救济的有效性。
一旦发现可能存在审判错误的案件,检察机关应及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以避免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此外,提出建议时应准确无误地指明可能存在的错误,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建议,以便法院在决定是否受理再审时有明确的依据。
只有及时准确的检察建议才能确保民事再审的效力和公正性。
最后,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审查应加强监督,确保检察机关行使职权的公正性。
在提出再审建议之前,检察机关应进行严格的内部审查,并开展事实验证工作,确保检察建议的合理性和事实真实性。
同时,相关监督机构也应对民事再审检察建议进行抽查和审查,以确保检察机关行使职权的公正与公正。
综上所述,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提出应充分调查、收集证据,符合法律程序,并严格遵守法定职责。
建议及时准确,审查审批环节应加强监督。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确保民事再审工作的效果和公正性,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应当积极参与对民事再审的监督,并提出相应的检察建议,以推动司法公正的实现。
再审立案规定
再审立案规定再审立案是指民事诉讼中,当一方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认为存在重大错误或者当事人之一提出新的证据,请求法院重新审理案件的程序。
再审立案的规定是指对再审申请的立案条件及程序进行规范和设置的法律规定。
再审立案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立案条件:再审申请必须符合一定的立案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再审立案的条件主要包括:对一审判决不服;认为一审判决有重大错误;提供了新的证据;可以证明一审判决不公正等。
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再审申请才能被法院受理。
2. 再审程序:再审程序包括再审申请的提出、审查和决定等环节。
再审申请的提出可以是当事人以书面形式向一审判决的法院提出,或者在一审判决生效后十五日内向上一级法院提出。
再审申请的审查由法院进行,法院会对再审申请的材料进行审查,包括是否符合立案条件和事实依据等。
最后,法院会根据审查结果决定是否受理再审申请。
3. 再审结果:再审的结果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受理再审申请,再次审理案件;二是不受理再审申请,维持一审判决的有效性。
对于受理再审申请的案件,法院会重新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案件,并根据审理结果作出新的判决。
而对于不受理再审申请的案件,一审判决依然有效,再审请求被驳回。
再审立案的规定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及时纠正一审判决错误,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再审立案规定的目的是确保再审程序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有效性,保证再审申请的受理和审理程序的正当性,以提高民事诉讼案件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再审立案规定的落实需要法院的严格执行和司法人员的公正执法,以确保再审程序能够真正起到制约和调整一审判决的作用,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于加强民商事案件判后答疑和规范申请再审立案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强民商事案件判后答疑和规范申请再审立案工作
的意见
一、科学审案实施加强答疑工作
加强民商事案件判后答疑的实施,是建立规范的司法文化,提高审判
水平,改善司法服务,构建法治中国的重要举措。
因此,在民商事案件判
后答疑实施过程中,全国各级法院应认真组织实施,强化监督,深入落实,实现司法公正,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首先,各级法院应健全有效的答疑制度,履行审判义务,维护司法公正。
因此,法院应当细化答疑细则,明确具体答疑范围及程序,并以全面、高效的办理答疑为目标,积极推进答疑实施。
其次,各级法院应立足当地司法实践、诉讼水平,组建专业化的工作
委员会,采取规范化的答疑形式,以审慎的作风,细致的态度,有效的处
理方式,公平公正的态度,加强答疑的实施,促进司法服务质量的提高。
此外,各级法院应当加强与社会媒体的沟通与推广,拓宽答疑实施的
渠道,宣传司法公正,强化群众的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案件审理水平,
推动民商事案件效率的提高。
二、科学审案规范申请再审立案
加强民商事案件申请再审立案工作,是增强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信心,有效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提高审判水平,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举措。
民诉法修改对民事检察发展的影响和对策
民诉法修改对民事检察发展的影响和对策摘要:民事诉讼法的修改给民事检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推动民行监督的多元化,由此也将带来民行检察工作重心和业务结构的调整。
民事诉讼法即将实施,本文针对民事诉讼法修改中涉及民事检察部分对民事检察工作的影响作出具体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民诉法;民事检察;法律监督民事诉讼法的修改,进一步加强了民事检察对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主要体现在:扩大民事检察监督范围、增加民事检察监督方式、完善民事检察监督程序、强化民事检察监督手段和充实民事检察职能。
一、将民事活动整体纳入检察监督范围新民诉法第1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取代了“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规定,扩大了检察监督的范围,将执行活动与调解活动都纳入检察监督的范围。
(一)增加执行监督的规定新民诉法第235条增加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进一步强调民事检察对执行活动的监督权。
根据相关统计,民事案件占法院总案件的85%以上,执行案件占民事案件达四分之一。
[1],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拆迁的司法化,拆迁的执行权集中于法院,因此城市化过程中的矛盾也必然随之向法院聚集,由于利益牵涉较大,执行容易成为司法腐败的重灾区,在实践中也有监督执行案牵出法院执行局整体腐败的案例,若缺乏相应的监督,不仅容易激化本已尖锐的城市拆迁过程中累积的矛盾,更可能导致司法公信力的崩溃,因此从法律层面加强对于执行人员和执行活动的监督的规定显得尤为必要。
但是新民诉法对于执行监督的规定只有235条一个条文的规定,仅明确了执行监督的法律地位,却没有相应的操作程序,在最高检与最高法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前,可由地方法院和检察院共同探索总结实践经验,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以适应实践的操作。
(二)增加对调解活动的监督随着法制的进步,由于法院调解效率高且具有法律效力,必然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青睐,但是当事人对于生效的调解书不能提出上诉,即使违背了自愿原则也只能申请再审,而再审系法院内部监督,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引入检察监督,将调解书也作为再审检察建议和抗诉的对象,对于维护司法公正和提高司法的公信力也有积极的意义。
新民诉法对民事检察工作的影响及应对
浅谈新民诉法对民事检察工作的影响及应对新《民事诉讼法》已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加强和完善民事检察监督是此次修法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民诉法》在强化法律监督方面作了许多重要规定,从监督范围、方式、手段等多方面赋予了检察院对民事诉讼活动更强大的监督权,为民事检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为充分的法律依据,对进一步规范民事检察工作有很大的作用,这无疑给民事检察工作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新《民诉法》对民事检察工作的影响(一)新《民诉法》给民事检察工作带来的机遇1、扩大监督范围。
本次修改,检察监督范围扩大主要体现在监督阶段和监督对象两个方面。
在监督阶段方面,检察机关的监督阶段由“民事审判”扩大至整个“民事诉讼”,既包括庭审前的案件受理、证据交换等环节,也包括判决生效后的执行环节,即自民事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至案件的裁决、执行全部过程,人民检察院都有权予以监督;在监督对象方面,增加了对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检察机关应当提出抗诉或者检察建议。
虽然根据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有权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但如果有损“两益”,检察机关则有权以监督机关的身份进行法律监督,维护公共利益。
2、增加监督方式。
本次修法之前抗诉权是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唯一法定方式。
新《民诉法》则将检察建议列为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另一法定方式,包括再审检察建议和一般检察建议。
近年来涉及民事审判的申诉、上访数量明显增多,需要监督的对象复杂多样,单靠抗诉一种手段根本不可能监督纠正所有的错误裁判和违法行为。
为了适应监督实践的需要,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创造性地探索了许多监督方式,如检察建议、发出纠正违法通知等,尤其是检察建议,成为民事检察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监督手段和固定的工作内容。
但因为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常常不被法院所认可。
新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以检察建议的方式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有了法律依据,检察建议的作用将得以充分发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规范办理行政再审检察建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规范办理行政再审检察建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日期】2024.08.20•【文号】•【施行日期】2024.08.20•【效力等级】司法指导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诉讼其他规定正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规范办理行政再审检察建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解放军军事法院、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规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再审检察建议案件程序,推进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提升法律监督质效和司法公信力,促进司法公正和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相关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关于规范办理行政再审检察建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分别层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24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规范办理行政再审检察建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为规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再审检察建议案件程序,推进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提升法律监督质效和司法公信力,促进司法公正和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司法实践,制定本意见。
第一条行政再审检察建议是人民检察院对生效行政判决、裁定、调解书实施法律监督的重要方式。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有关再审检察建议的规定,依法规范履行审判和法律监督职责。
人民检察院要坚持法定性与必要性相结合的监督标准,增强监督的及时性与实效性,规范适用再审检察建议;人民法院要坚持依法接受监督,增强接受监督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及时办理行政再审检察建议案件,共同维护司法公正。
对《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再审程序的反思
特殊情形应 当延长当事人中睹弭审的期间, 进一步规定和 明确了中请 再审要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 , 以及 当事人中请 再审后人 民法院的审 查期 I , ; 从程序上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 I ! 以维护当事人实体权 利 的实 现 。似 该 程 序 在 实 际 巾 发挥 的作 用 还 远 末 达 到 令 人 满 意 的程 度。 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诉讼制度的不断完善, 随着人 们法}! j 意识 的不断增强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固家进程的不 断推进 ,『 彳 必要 认真总结矛 反思我嗣民事再审程序的经验和 实践, ¨ 改 造 与重 构 民事 再 审 程 序 。
一
意规避 , 在一审二审未尽举证责任, 能提供证据却没有提供, 为逃避交 纳诉讼费专门选在再审程序提 出( 再审程序 不收诉讼 赀)对 于这样 的 ,
情 况 怎 么 办 ? 又 比如 “ 判 决 、 裁 定 认 定 的 基 本 事 实 缺乏 证 据 证 明 原 的” 这 里 “ 本 事 实 ” , 基 的判 断 标 准 足 什 么 ? 具 休 范 倒 包 括』 ?此 外 哪些 “ 判 决 、 定 认定事 实 的主 要 证 据 未 经 质证 的 ” 是 指 一审 程 序 未 经 原 裁 , 质证, 还是 二 审 程序 未 经 质证 ?“ 审 理案 件 需 要 的证 据 , 对 当事 人 因 客 观 原 因 不 能 自行 收集 , 书面 申请 人 民法 院 调 查 收 集 , 民法 院 末 调 查 人 收集 的 ” 对 “ 观 原 阕” 该 怎么 认 定 ?钱 律 师 认 为 , 此 种 利t 题 , , 客 应 凡 问
实施 做 好 充 分 准 备 。
民法 院提 出, 这样 既可 以避免原来我们说的多头 中诉、 重复申诉, 又可 以 保 障人 民法 院能 够 公 平 地 审 理 案 件 , 家知 道 , 大 由原 审 人 民 法 院 审 理, 百姓会担心 自己的案予不能得到原审人 民法 院的纠正。 老
新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影响
2 0 1 4・ 2 ( 中) ◆ 政 法 论 坛 新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源自察监督工作的影响 李重托
摘 要 新民事诉讼法已于 2 0 1 3 年 1月 1日 正式施行, 新民事诉讼法修改幅度较 大、 涉及的内容众多, 其中, 对检察机关
的民事检察监督职 能的加强可谓是一个重点。新民事诉讼法对检察监督的范围、 方式、 手段以及具体程序等诸多方面进行 了修改和完善 , 使民事检察监督的法律依据更加细致明确, 检察监督程序也更具操作性。本文从分析新民事诉讼法对检察 监督的修改和完善之处着手 , 进而深入探讨新民诉法对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影响 , 以供改进 民事检察监督工作参考。
督工 作 , 是所有 检察 机关 必须 正视 的重 要 问题 。
一
人 民法 院提 出检 察建议 , 并报 上级 人 民检 察 院备案 ” ; 与此 同时 ,
、
新民 事诉讼 法对 检 察监督 制度 的修 改和 完善
本 条第三 款对 审判人 员的违 法行 为, 也规 定了检察机 关可 以向同 级 法院提 起检 察建 议 ; 除此之 外 , 新 民事诉 讼法第 2 0 9条还规 定
( 四) 保障了当事人 申请检察监督的权利
新民事 诉讼 法对 当事 人 申请检 察 监督权 利 的保障 表现 在两
一是 明文 规定 当事人 可 以 向检 察机关 申请 检察监 督 , 二 对 审判 人员 的违法 行 为也可 以进行 监督 。 第三, 新 民事诉讼 法第 个 方面 : 2 3 5条规 定 ,“ 人 民检 察院有 权对 民事执 行活 动 实行法 律监 督” , 是 对检 察机 关办 理 当事人 申请 检 察监 督案件 的期 限做 出 了明确
新民诉司法解释法定再审事由实务解读
项作出的处分决定,还是包括了《法官法》第32条中罗列的所有与案件审理相关的内容,如“拖延办案,延误工作”等?从处分形式看,是否包括《法官法》第34条规定的“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所有形式?从举证责任看,当事人在申请再审时是否需要提供这些法律文书或纪律处分决定?当事人是否有能力、有途径获得相关法律文书?
我们认为,尽管《民事诉讼法》和《民诉解释》在立法技巧上并未使用“等”做开放式的列举,但是再审程序的制度目标在于纠错,如果生效刑事法律文书或纪律处分决定能够证明法官存在不当行为,且该行为可能影响案件最终处理结果,则应尽量赋予当事人救济渠道。
因此,对于是否构成《民事诉讼法》第200条第13项的法定再审事由,人民法院不应将范围严格限定在法律条文的字面涵义本身,而是应当根据《法官法》第32条的规定作出认定。
新民事诉讼法解读
新修改民事诉讼法实用问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规范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法律,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事案件数量不断增多,新的案件类型不断出现,民诉法的规定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司法需求,经过多次讨论,2012年2012年8月3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的民诉法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新民事诉讼法“新”在哪些地方?亮点一、快速送达法律文书,提高审判效率新民诉法第八十七条第一款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除外。
【嘉定法宝解读】司法实践中,有些当事人因在外地出差或者搬家等原因,经常无法收到法院邮寄的起诉状、答辩状、举证通知、开庭传票、上诉状等法律文书,有时还因此丧失了举证、答辩等诉讼权利。
也有个别当事人为拖延审判期限,故意不接收法院送达法律文书,导致法院只能一次次以公告的形式送达法律文件。
这些情况都大大增加了司法成本、延长了案件的结案时间。
新民诉法增加了新的送达方式,使法院可以在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等便捷的方式送达除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以外的法律文书,有效提高了审判效率,减少了当事人诉累。
亮点二、法院不予受理起诉的,必须出具裁定书,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新民诉法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
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
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嘉定法宝解读】“立案难”一直是老百姓时常反映的问题。
现行民诉法虽然规定了:法院认为不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起诉,有权裁定不予受理,原告不服裁定,可以依法提起上诉。
但个别地方法院,收到原告起诉状后,以审查起诉材料为由,迟迟不予答复,对于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仅以口头形式做出不予受理裁定,造成原告上诉权利无法正常行使。
申请再审的立案概率
申请再审的立案概率在司法领域,当一方对一审判决不满意或认为存在错误时,有权向上级法院申请再审。
再审程序是司法制度的一部分,其目的是确保公正和合法的判决,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
然而,再审并非每一次申请都能得到受理,因此,在申请再审时,了解再审立案概率对于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来说至关重要。
再审立案概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再审立案概率与案件的性质和复杂程度有关。
一般来说,涉及法律解释或法规适用的案件更有可能被受理。
例如,对于重大刑事案件,一审判决可能存在犯罪事实认定错误或法律适用错误的情况,这类案件再审的立案概率较高。
另外,行政案件中,对于涉及公共利益和重大权益的案件,法院也更倾向于受理再审申请。
其次,再审立案概率还受到证据和法律依据的影响。
当申请再审的一方能够提供充分、确凿的证据来证明一审判决存在错误或违法行为时,再审的立案概率会相对较高。
此外,如果申请再审的一方能够提供合适的法律依据来支持其认为可能存在的错误,也会增加再审立案的可能性。
另外,再审立案概率还受到法院裁量权的影响。
法院在决定是否受理再审申请时有一定的裁量权,尤其是在可以行使裁量权的情况下。
法院可能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公共利益以及司法效率等因素来决定是否受理再审申请。
因此,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在申请再审时,需要充分说明案件的重要性、公共利益以及可能存在的司法错误,以争取法院的裁量权。
最后,再审立案概率还受到法院负荷和资源的影响。
法院一般会根据案件数量、法官人数以及其他工作负荷等因素,对再审案件进行管理。
在负荷较重或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法院可能会减少受理再审案件的数量。
因此,在确定再审立案概率时,需要考虑当前法院的工作负荷和资源情况。
综上所述,申请再审的立案概率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案件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证据和法律依据的支持、法院的裁量权以及法院的负荷和资源情况。
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在申请再审时,应充分掌握这些因素,以合理准确地评估再审立案的概率,为申请再审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依据。
民事监督案件受理审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民事诉讼法第209条规定为视角
民事监督案件受理审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民事诉讼法第209条规定为视角黎浩;陈菲菲【摘要】新民事诉讼法对人民检察院受理民事监督案件赋予了新的要求,但规定较为粗疏,运用体系解释等方法,对监督申请期间、逾期未作裁定、再审判决的明显错误等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对策。
%The new civil procedure law gives rise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to the People's Procuratorate in accepting civil supervision cases , but the rules are not well -defined enough . The author , by using system interpretation methods , explores problems in supervision of the application period , problems of failing to make a decision , mistakes in second judgment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期刊名称】《怀化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10【总页数】3页(P36-38)【关键词】民事诉讼法;民事监督案件;受理审查【作者】黎浩;陈菲菲【作者单位】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湖南长沙410000;怀化市鹤城区人民检察院,湖南怀化4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5.1新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民诉法)的颁布实施,拓展了检察机关的监督范围,增加了检察监督方式,强化了检察监督手段,完善了检察监督程序,使检察机关成为对民事诉讼活动进行全方位法律监督的新角色。
各级检察机关为应对新民诉法赋予的新职责而不断探索应对措施,特别是民事监督案件的受理,因缺乏统一而又具有实际操作内容的具体实施办法,故激发了各级检察机关探索制订具有操作性的规范性文件的热情。
再审立案审查
再审立案审查再审立案审查是指对经过一审及上级法院二审之后的案件进行再审的程序,以确认原判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和审判的正确性。
再审立案审查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立案审查的程序再审立案审查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案件受理、立案审查、决定立案。
案件受理是指法院收到再审申请后进行的初步审查,主要检查再审申请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立案审查是对再审案件的材料进行全面的审查和分析,查清案件的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等问题。
决定立案是指法院根据对再审案件材料的审查和分析结果,决定是否受理再审申请,并作出相应的裁定。
二、再审案件的审查标准再审案件的审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案件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适用法律是否正确,判决是否合法。
案件的事实是否清楚,要求再审的事实必须能够明确且确凿,不能存在疑点和漏洞。
证据是否充分,要求再审的证据必须能够充分证明案件的事实,证据必须经过法定程序进行收集和保全。
适用法律是否正确,要求再审的案件必须能够正确适用法律,不能存在法律适用错误的情况。
判决是否合法,要求再审的判决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和法院的正确判断,不能存在违法和错误的情况。
三、再审案件的审查程序再审案件的审查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再审申请的受理、再审案件的审理、再审案件的裁定。
再审申请的受理是指法院对再审申请进行审查和受理,并告知再审申请人申请的程序和材料要求。
再审案件的审理是指法院对再审案件的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详细审查和审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调查取证等。
再审案件的裁定是指法院根据对再审案件的审查和审理结果,作出是否改判的决定,并据此作出相应的裁定。
四、再审立案审查的效力和意义再审立案审查的效力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维护公平正义,纠正审判错误,保护合法权益。
再审立案审查能够有效维护公平正义,纠正审判错误,确保司法判决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再审立案审查能够纠正原判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适用错误,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民诉法的实施对立案再审审查工作的影响及对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制定于1991年,距今已有16年,有些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10月28日通过,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有关再审程序以及执行程序的修改内容,在一定程度解决了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申诉难”和“执行难”的程序问题,对于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民诉法对再审审查制度的影响及对策新民事诉讼法对申请再审审查程序作明确的法律规定,有利于加强审判监督,解决申诉难问题,充分保障公民再审诉权的行使,从长远看将进一步推动审判质量的提高。
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公民既判力意识模糊的司法环境下,将启动申请再审审查程序的权利完全赋予当事人,至少在短期内将使再审的有关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有必要对相关问题进行评估,对因应对策作适当探讨。
(一)民事诉讼法修改后申请再审形势评估民事诉讼法有关再审申请的修改的主要目的是打破有限再审,放宽申请再审审查限制,以加强法院内部审判监督进而达到减少案件申诉量。
但是,它忽略了诉讼主体权利义务的平衡问题,也就是在制约法官权力时,没有注意到公民的诉讼道德及法律素养,而赋予了当事人启动申请再审审查的绝对性权利。
笔者个人认为:短期内它不仅不能改变申请再审的混乱现象,反而会增加申请再审案件数量。
1.申请再审审查启动权绝对地赋予当事人是根本因素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
[2]这是将审查申请再审的启动权完全交给了当事人,对于当事人申请再审,法院只能全盘接收。
这种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过分倾斜,将大大激活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欲望,在当事人没有一定既判力观念的情况下,只要法院裁判不能使当事人胜败皆服,可能相当多的当事人无论案件是否有错、申请再审理由是否充分,都会对法院提出再审申请。
2.不附条件的申请再审是外在因素民事诉讼法修改前,当事人在一审后不上诉而由检察院抗诉再审的现象就多有出现,因为这样既可利用抗诉对法院裁判形成压力,又可免交诉讼费。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导向当事人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且规定“裁定再审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审理”。
由此,将来不服基层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再审申请都可能由中级人民法院审查。
同时,它没有规定当事人必须在判决生效多久才能申请再审,这样,再审审查期限(含调卷时间)与上诉审理期限(不含移送卷宗时间)同为3个月,可见走再审比走上诉快捷。
此外,当事人诉讼并不是单纯追求公正评判,而是夹杂着利益权衡。
上诉需要经济负担,而申请再审无需经济负担。
所以,当事人在一审判决后可能更多地选择再审审查制,而不走二审终审制,尤其是在胜算不大的时候。
3.申请再审事由增多是内在因素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将申请再审的事由由5项扩展为13项(再加一款),增加了申请再审的事由,给了更多案件申请再审的空间。
尤其是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未规定管辖错误可否申诉,现在规定“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应当再审。
这将使当事人不仅对管辖异议的裁定可以申请再审,使案件审理处于不稳定状态,而且在对案件实体裁判后,也可以申请再审,变成一案可二波申请再审。
4.申请再审没有次数限制是必然因素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在将再审审查的启动权交付当事人后,没有对申请再审次数作出限制性规定,这样,当事人可以多次地让多级法院启动再审审查。
这种情况即使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解释也无法遏止。
因为从过去申诉复查实践看,诉讼法未作明确的再审审查次数限制,任何限制复查次数的规定都不能达到效果。
(二)民事诉讼法修改后再审审查变化的应对思考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新增了法院对再审申请进行“审查”,但如何审查,是行政式的审查,还是司法性的审理;是形式审,还是实质审,未作定义或细化规定。
根据以往申诉复查的经验,结合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的立法意图及法院任务的变化,法院对再审申请的审查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1.上级法院审查与下级法院审查的重叠问题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将再审申请书副本发送对方当事人”,即法院在接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最迟5日内就应立案审查。
从实践看,该时效规定过于局促,没有给法院适当的应对时间。
它忽略了法院在程序外对案件的化解功能,因为部分案件经过适当的判后释疑,无需立案审查,是可以让当事人息诉罢访的。
更重要的是该时效规定未考虑当事人会同时向原审法院和上一级法院提出再审申请,而法院审查再审申请要依靠原审卷宗,调卷需要时间,这会使两级法院同时进入审查程序。
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虽然也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但没有要求上一级法院在接到再审申请书后就立即复查,司法实践中上一级法院在下一级法院驳回后才调卷复查,基本不会有同时复查问题。
民事诉讼法修改后对此问题应予足够的注意,较可行的解决方法是有个缓冲期,设立申请再审登记,将登记与立案区隔。
上一级法院(原审法院不列入)收到申请再审书后先予登记并以登记号调卷或查询,在查明当事人未向原审法院申请再审,卷宗调齐再立案审查。
否则,直接立案审查,会出现混乱。
2.法院审查与检察院审查的冲突问题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只要收到再审申请书就应当进入审查程序,但未相应规定检察院何时进入、如何进入审查程序。
由于检察院与法院对再审审查是平行进行,如果法院与检察院同时接到当事人再审申请,其审查程序将同时进行,这将造成一个机构的前期工作浪费以及无法结案。
民事诉讼法修改前这种情况虽有零星发生,但并不明显。
民事诉讼法修改后,应当有法院与检察院之间审查再审申请的协调规则,解决的方法应当从检察院与法院的职能及任务变迁入手。
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更多地体现为事后监督。
对审判的监督,也应在法院对裁判有较后的定论后再行介入。
由于审查再审申请已成为法院的当然程序,因此,对再审申请的审查应以法院为主,只有在经上一级法院裁定驳回再审申请后,检察院才立案审查。
这样既可避免出现审查冲突,又能真正达到事后监督。
同时,有权利必然有责任,在上一级法院裁定驳回后,如果经检察院审查不予抗诉,说明原审判决是正确的,就应与法院共同做好当事人的息访息诉工作,而不应将工作完全交给法院。
3.独立审查与合议审查的分工问题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未规定如何审查再审申请,即是采用独立审查制,还是采用合议审查制。
民事诉讼法修改前,法院对申诉的复查都采用合议制,这是从告申庭年代复查与再审合一的体制保留下来的。
民事诉讼法修改后,对申请再审已不再是“复查”而是“审查”,而且审查启动权掌握在当事人手里,如果人民法院审查再审申请全部采用合议制,可能资源有限。
因此,采用什么审查制,应根据以往处理申诉问题的有益经验,结合民事诉讼法修改的意图、导向、诉讼原理作适当的规范。
可尝试对向不同级别法院提出再审申请分别对待,对于向原审法院申请再审的,应当采用独立审查制。
这主要是根据以往实践,原审法院要启动再审机率不大,采用合议制反而浪费司法资源。
如果独立审查,审查人仅侧重作判后答疑,从程序外尽可能使当事人对终审判决服判息诉,减少向上级法院申请再审。
对于向上级法院申请再审,应当采用合议审查制,这样可以体现对案件最后把关的慎重。
这也符合一审可采用独立制,二审必须采用合议制的诉讼原理。
4.当面申请与其他手段申请的选择问题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规定只要当事人递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人民法院就应当予以审查,但未规定当事人以什么手段递交再审申请书。
现代社会,当事人不仅可以当面提出,而且可用寄信、传真甚至网络传输提出。
那么,当事人以什么手段提出再审申请,法院才予审查,这是两难问题。
如果当事人可以非当面形式提出申请,其提出申请基本没有经济成本,会使当事人无节制地申请再审,这样,不仅高层级的法院,尤其是最高法院不堪重负。
同时,被申请人要应对申请人无休止的再审申请,对被申请人也不公平。
但如果当事人必须当面提出申请,也将面临当事人赴省进京申请问题。
对于申请再审手段的选择,应主要考虑高层级法院的工作负担及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平衡因素,同时应看到再审申请审查走向程序化后,法院与当事人对案件再审都有据可陈,当事人赴省进京申请再审会趋于理性,滞留不归将逐渐减少。
因此,规定当事人应当当面提出再审申请应是长远的考虑。
[1]5.裁定驳回表述与裁定再审表述的详简问题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规定对审查的结果,无论是否再审,要统一作出裁定。
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驳回申请的文书形式,实践中法院是采用通知形式,内容繁简未作规定。
民事诉讼法修改后对裁定驳回或再审的表述该详还是该简,有的学者主张,裁定再审应当详尽,而裁定驳回可以简单。
这种看法值得商榷。
从理论上讲,对案件的审查只是相对地判断案件的错误,并不能一锤定音地予以确定,因此,裁定不能详尽地说明案件错误在哪里,否则,审查就等于再审,再审只是改判。
从实践上讲,裁定再审是揭露法院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果在错误未能完全确定就详尽地指出,不仅要考虑到法院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万一再审后原判没有存在这么多错误,甚至原判没有错误,案件如何结局。
相反,裁定驳回是在维护法院审理的正确性,具有防御性,如果不能详尽地针对当事人的申请事项一一驳回,等于防卫有漏洞,原裁判确有瑕疵。
从人民法院所处的司法环境看,司法环境要求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对裁判提出疑问时,应当主动地、尽可能地行使释明权,使当事人服判息诉。
这应当是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的立法思想所向,也是人民法院落实司法为民的真正实践。
二、新民诉法实施对我院进一步开展工作产生的影响新修改的民诉法对审判监督程序有了进一步地完善和规范,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再审诉权,有利于解决申诉难问题。
但同时,在当前公民总体法律知识水平贫乏、法制意识淡薄和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工作任务繁重的现实情况下,实施新民诉法后将对审判监督工作提出一些严峻考验。
针对实施新民诉法使我县法院面临的严峻考验,根据以往的审判经验,我院总结出几点对策:一是为市中院审监庭配足配强力量。
审监工作担负着内部监督、纠正错案和做好审判善后工作等特殊任务,在审判工作中具有特殊职能,处于特殊的地位,发挥着特殊作用。
做好审监工作,有一支过硬的审监队伍是基础,这样才能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考验和挑战。
二是严格审查程序。
法律宜宽,但具体操作时宜窄,即不能随意扩大对法律的解释。
对于案情简单明了的,可以加大判后答疑和释法力度,动员当事人正确履行权利和义务,放弃无休止的再审申请。
三是转变民商事审判监督指导思路。
在民事案件级别管辖标准调整后,许多由上级法院审理的标的重大案件将下移至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为保证这部分案件的审理质量和效果,避免产生更多的申请再审,必须加强审判监督指导工作力度。